第65章 鹽鐵會議與霸王道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群蠢貨!”漢武帝如此評價未來造反的上官桀一夥人。
能兩次造反被人提前得知、多次詆毀人家被人反扣奏折,劉徹是真的對這群人感到無語。
而霍光輕輕鬆鬆的就解決掉了多次可能將本就疲敝的帝國,再次拖入危機之中的局麵,不可不謂大才。
看來朕的眼光縱然到老,依然毒辣啊。
【漢昭帝劉弗陵十四歲時開始了正式的親政,霍光想要上交自己主持軍國樞機的大權,卻被昭帝拒絕了。
昭帝就和霍光說啊。
“大司馬,父皇臨終前讓你抱著我您忘了嗎?成王的治世離不開周公的輔佐,如果您離開了,那朕怎麽做成王呢?”
於是,就算昭帝親政後,仍然十分信任霍光,委政於霍光,使得西漢十三年間“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講一講昭帝時期中興之治實施的政策吧。
首先,在霍光的輔佐下,昭帝沿用了武帝末期的嚴刑峻法製度,重視吏治,調查民間疾苦及冤案等。
處置了縱容反叛的少府徐仁、廷尉王平等人。並且先後四次察舉賢良,明經治獄,使得武帝後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製,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
其次,昭帝時期發生的一件曆史事件,也是影響十分的深遠。
賢良文學,既漢代選官取士的重要科目之一,始於漢文帝二年,例如董仲舒,當年就是通過賢良文學被武帝策中的。
到了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經諫大夫杜延年提議,霍光以昭帝名義,令丞相田千秋、禦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賢良文學六十餘人,就武帝時期的各項政策,特別是鹽鐵專賣政策,進行全麵的總結和辯論。
在會議上,霍光雖然沒有出席,但他顯然是不讚同桑弘羊的意見的,這些從他當政之後所施行的政策看,他是按漢武帝輪台詔的精神進行的,這就是他和桑弘羊在政見上的分歧所在。
而霍光同樣的也不讚成那些賢良文學的看法,他認為這是一群隻知道理論,卻不了解民間疾苦和百姓真實狀況的人。
而會議最後,霍光沒有接受賢良文學要求全部罷除鹽鐵、均輸等官營事業的建議,而隻是罷去郡國酒榷和關內鐵官;他也沒有采納賢良文學主張對匈奴實行感化政策,放棄防禦和抵抗,而仍然加強了邊防建設。
我們從這個事件上,也能從中得知為什麽漢武帝選擇了霍光為攝政大臣而不是其他人。
因為隻有霍光,才是真正的武帝晚年政策繼承者。
在這場會議裏,桑弘羊代表了全麵肯定漢武帝輪台詔以前各項政策,並希望繼續推行這一政策。
而賢良文學則代表了否定漢武帝輪台詔以前的各項政策,要求加以全麵地估價和修改。
但是,賢良文學畢竟來自基層,他們雖然並不了解農民的疾苦,但是卻知道一些漢武帝時期好大喜功的政策給民間造成的危害,所以他們的意見也反映了群眾的一些唿聲。
這些也正是漢武帝發布輪台詔的原因。
從桑弘羊來說,他一直在漢武帝身邊,是漢武帝執行的財經政策的主要決策者,他對這些政策給封建國家帶來的好處有深切體會,但對它給人民造成的危害,卻很少了解。
所以他在漢武帝發布輪台詔之後,仍然不認識過去政策在社會上激起的矛盾,而一味堅持漢武帝過去的方針,這是他思想落後於形勢的表現。
這其實也是漢武帝在思想上實行“獨尊儒術”後的第一次大碰撞的結局。
賢良文學信奉儒家的仁義學說,主張德治,認為行仁政就可以無敵於天下。
桑弘羊以法家學說作為指導思想,主張法治,堅信刑法可以止暴,特別推崇嚴刑峻法的作用。
二者自然說的都有道理,但在治國理念上的分歧卻是不能相容的。
後來,關於西漢獨尊儒術後的統治政策,漢宣帝做過一個經典的概括,主播覺得倒是十分的適用,宣帝是這樣說的:“霸王道雜之”,也就是德刑並用,即在統治思想上儒、法並用,其實質是以法製為內核而“緣飾以儒術”。
理論淵源就是先秦儒家和法家的思想相互結合,以儒學為主題,法家思想作為一個重要方麵,同時吸收墨家道家和陰陽家等的思想。
而到了宣帝時期,他所提出的這一政治方針,也為西漢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政治局麵,整個社會生態都為之一新。
這也是漢代皇帝統治時期的重要治國思想。】
秦朝
“霸王道雜之。”嬴政咀嚼著天幕上所提到的這短短的五個字。
雖然短短五個字,但卻讓他品味到了無窮的政治智慧。
“隻用霸道來製定嚴刑峻法是行不通的,隻用仁政來教化天下這也是行不通的。隻有賞罰分明,教化天下,製定嚴苛的法律,讓百姓都去遵守他,一個國家才能強盛!”
嬴政總結道。
“父皇英明啊!!”扶蘇見自己老爹終於開竅了,也是喜滋滋的祝賀道。
怎麽越看這傻小子越傻了。
你爹我又不是老頑固,那人家後麵的朝代用了之後都說好的製度,能不抄嗎?
李斯卻內心冷哼了一聲,這群儒人真是會糊弄,就憑他們那套東西也能治國?到最後還不是套著儒家的皮,裏麵裝著的是我法家的骨肉!
漢文帝:霸王道雜之?好後代,後生了得啊,難怪能締造我大漢的昭宣中興啊!
漢景帝:王道是行的光明磊落,霸道則是彌補了這一點,身為皇帝就該霸王道雜之!
劉徹喜滋滋的看著天幕,開心道:“哈哈哈,朕的皇後真是給朕送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啊!瞧瞧,天幕上的這些都是我大漢未來的翹楚啊!”
“恭喜陛下!”
“恭喜陛下!”
“霸王道雜之,這句話說得好!”劉徹又接著道:“桑愛卿也是一心為國,朕明白的。”
天幕上說桑弘羊依然沿用武帝時期的政策,說他的思想落伍了,這位武帝專屬的財神有點哭唧唧了。
還好劉徹及時安慰了他。
漢宣帝劉詢:“我出場了,但好像又沒出場。”
能兩次造反被人提前得知、多次詆毀人家被人反扣奏折,劉徹是真的對這群人感到無語。
而霍光輕輕鬆鬆的就解決掉了多次可能將本就疲敝的帝國,再次拖入危機之中的局麵,不可不謂大才。
看來朕的眼光縱然到老,依然毒辣啊。
【漢昭帝劉弗陵十四歲時開始了正式的親政,霍光想要上交自己主持軍國樞機的大權,卻被昭帝拒絕了。
昭帝就和霍光說啊。
“大司馬,父皇臨終前讓你抱著我您忘了嗎?成王的治世離不開周公的輔佐,如果您離開了,那朕怎麽做成王呢?”
於是,就算昭帝親政後,仍然十分信任霍光,委政於霍光,使得西漢十三年間“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講一講昭帝時期中興之治實施的政策吧。
首先,在霍光的輔佐下,昭帝沿用了武帝末期的嚴刑峻法製度,重視吏治,調查民間疾苦及冤案等。
處置了縱容反叛的少府徐仁、廷尉王平等人。並且先後四次察舉賢良,明經治獄,使得武帝後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製,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
其次,昭帝時期發生的一件曆史事件,也是影響十分的深遠。
賢良文學,既漢代選官取士的重要科目之一,始於漢文帝二年,例如董仲舒,當年就是通過賢良文學被武帝策中的。
到了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經諫大夫杜延年提議,霍光以昭帝名義,令丞相田千秋、禦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賢良文學六十餘人,就武帝時期的各項政策,特別是鹽鐵專賣政策,進行全麵的總結和辯論。
在會議上,霍光雖然沒有出席,但他顯然是不讚同桑弘羊的意見的,這些從他當政之後所施行的政策看,他是按漢武帝輪台詔的精神進行的,這就是他和桑弘羊在政見上的分歧所在。
而霍光同樣的也不讚成那些賢良文學的看法,他認為這是一群隻知道理論,卻不了解民間疾苦和百姓真實狀況的人。
而會議最後,霍光沒有接受賢良文學要求全部罷除鹽鐵、均輸等官營事業的建議,而隻是罷去郡國酒榷和關內鐵官;他也沒有采納賢良文學主張對匈奴實行感化政策,放棄防禦和抵抗,而仍然加強了邊防建設。
我們從這個事件上,也能從中得知為什麽漢武帝選擇了霍光為攝政大臣而不是其他人。
因為隻有霍光,才是真正的武帝晚年政策繼承者。
在這場會議裏,桑弘羊代表了全麵肯定漢武帝輪台詔以前各項政策,並希望繼續推行這一政策。
而賢良文學則代表了否定漢武帝輪台詔以前的各項政策,要求加以全麵地估價和修改。
但是,賢良文學畢竟來自基層,他們雖然並不了解農民的疾苦,但是卻知道一些漢武帝時期好大喜功的政策給民間造成的危害,所以他們的意見也反映了群眾的一些唿聲。
這些也正是漢武帝發布輪台詔的原因。
從桑弘羊來說,他一直在漢武帝身邊,是漢武帝執行的財經政策的主要決策者,他對這些政策給封建國家帶來的好處有深切體會,但對它給人民造成的危害,卻很少了解。
所以他在漢武帝發布輪台詔之後,仍然不認識過去政策在社會上激起的矛盾,而一味堅持漢武帝過去的方針,這是他思想落後於形勢的表現。
這其實也是漢武帝在思想上實行“獨尊儒術”後的第一次大碰撞的結局。
賢良文學信奉儒家的仁義學說,主張德治,認為行仁政就可以無敵於天下。
桑弘羊以法家學說作為指導思想,主張法治,堅信刑法可以止暴,特別推崇嚴刑峻法的作用。
二者自然說的都有道理,但在治國理念上的分歧卻是不能相容的。
後來,關於西漢獨尊儒術後的統治政策,漢宣帝做過一個經典的概括,主播覺得倒是十分的適用,宣帝是這樣說的:“霸王道雜之”,也就是德刑並用,即在統治思想上儒、法並用,其實質是以法製為內核而“緣飾以儒術”。
理論淵源就是先秦儒家和法家的思想相互結合,以儒學為主題,法家思想作為一個重要方麵,同時吸收墨家道家和陰陽家等的思想。
而到了宣帝時期,他所提出的這一政治方針,也為西漢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政治局麵,整個社會生態都為之一新。
這也是漢代皇帝統治時期的重要治國思想。】
秦朝
“霸王道雜之。”嬴政咀嚼著天幕上所提到的這短短的五個字。
雖然短短五個字,但卻讓他品味到了無窮的政治智慧。
“隻用霸道來製定嚴刑峻法是行不通的,隻用仁政來教化天下這也是行不通的。隻有賞罰分明,教化天下,製定嚴苛的法律,讓百姓都去遵守他,一個國家才能強盛!”
嬴政總結道。
“父皇英明啊!!”扶蘇見自己老爹終於開竅了,也是喜滋滋的祝賀道。
怎麽越看這傻小子越傻了。
你爹我又不是老頑固,那人家後麵的朝代用了之後都說好的製度,能不抄嗎?
李斯卻內心冷哼了一聲,這群儒人真是會糊弄,就憑他們那套東西也能治國?到最後還不是套著儒家的皮,裏麵裝著的是我法家的骨肉!
漢文帝:霸王道雜之?好後代,後生了得啊,難怪能締造我大漢的昭宣中興啊!
漢景帝:王道是行的光明磊落,霸道則是彌補了這一點,身為皇帝就該霸王道雜之!
劉徹喜滋滋的看著天幕,開心道:“哈哈哈,朕的皇後真是給朕送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啊!瞧瞧,天幕上的這些都是我大漢未來的翹楚啊!”
“恭喜陛下!”
“恭喜陛下!”
“霸王道雜之,這句話說得好!”劉徹又接著道:“桑愛卿也是一心為國,朕明白的。”
天幕上說桑弘羊依然沿用武帝時期的政策,說他的思想落伍了,這位武帝專屬的財神有點哭唧唧了。
還好劉徹及時安慰了他。
漢宣帝劉詢:“我出場了,但好像又沒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