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宣世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宣帝時期,如果你翻開這時的史書,會發現每一年大漢都在幹大事,其文治武功位居西漢巔峰。
本始二年,宣帝發兵助烏孫軍隊擊敗匈奴。
本始三年,漢朝率烏孫軍隊大勝匈奴。
本始四年,設置常平倉以災時賑濟平貸災民、貧民,減少宮廷饌膳、屠工和樂工,使其參加農業。
地節二年,完善議政製度和選官治吏以及設立考核製。
地節四年,減免賦稅,降低鹽價,改革刑法。
元康元年,減免天下徭役。
元康二年,改名以避免百姓避諱。
元康三年,賜天下孤寡及老者衣食。
元康四年,巡行於天下,慰問鰥寡,覽觀風俗民情,察看吏治得失,發現與舉薦品學兼優的人。
神爵元年,減免田租,攻打西羌。
神爵二年,設置西域都護府,收西域三十六國之土納漢。
神爵四年,萬國來朝。
五鳳二年,再次減免天下賦稅,匈奴歸降......
......
......
翻開宣帝的本紀,各位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事實,那就是宣帝除了打仗,就是遊玩和巡行,要麽就是封賞和減稅。
就好像輕輕鬆鬆治理了大漢的江山,就好像昭宣盛世的功勞他隻是繼承昭帝和霍光的功勞一樣,完全沒做什麽大行動。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老子曾經在道德經裏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
我們之所以感到宣帝時期的各種軍政民生大事,總有一種很平淡的感覺。
其實這恰恰就突出了宣帝的卓越治政能力。
正因為這看似的平淡,才讓人很容易忽視掉宣帝本人的才能。
我們現代才會有史學家說,很多人都忽略了漢宣帝,但漢宣帝無疑是西漢時期最有能力的皇帝,甚至在華夏史上,足以排名前列的統治者。
總的來說,漢宣帝時期,勵精圖治,將大漢王朝的綜合實力推向頂峰,此時漢朝經濟最為繁榮,國力最為昌盛,疆域最為遼闊。
綜合國力在當時一騎絕塵,無國可比。
同時漢宣帝還設置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諸城各國,天山南北成為了帝國牧場。
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四夷親和,實現了真正的輝煌盛世。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這句話正是體現了此時王朝強大的國力和繁盛。
史書記載稱: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清,單於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其治過於太宗(漢文帝)之時。
又稱:孝宣之治,信賞必罰,文治武功,可謂中興。
班固在《漢書》中更是大加讚賞: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鹹精其能,至於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遭值匈奴乖亂,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單於慕義,稽首稱籓。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侔德殷宗、周宣矣!】
大秦
嬴政對天幕的一句話很感興趣,不禁喃喃道:“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
“好霸氣的一段話啊,這個漢朝令朕神往啊!”
“我大秦若能在朕有生之年也如這般,令四方蠻夷拜服,國家繁榮,百姓富庶便好了。”
李斯道:“陛下神威萬年,一定能帶領諸位臣工締造大秦盛世的。”
蒙恬亦是上前霸氣道:“臣願做陛下手中的劍,為陛下也驅除四夷,建立無上武功!”
嬴政對麾下文武的肺腑很是欣慰,道:“大秦江山萬萬年!”
漢朝
劉邦自豪道:“昔年邦周曾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今乃公的大漢也能做到如此豪邁霸氣,當真是令人驕傲啊!”
劉恆:“治大國如烹小鮮。真正的治國之道何不是如此樸實無華呢?朕的這個兒孫真的是深得治國菁華之意,大漢必定能在他的手中更加強盛!”
武帝時期
劉徹也是激動的直接站起身來,嘴中喃喃道:“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好句啊,好啊,好啊!朕這一代人能做到剪除漢朝的威脅就已經滿足了,而後代能夠將朕的基本盤壯大,這才是讓朕感到興奮的原因啊!”
......
“這不就是說句好聽的話嘛,誰不會啊,朕就不信我大唐還沒人能說這種好聽的話了。”李世民撇撇嘴,心中有些豔羨。
不就是喊口號嘛,比實際,肯定不如我大唐富強!
【宣帝是位十分念情的皇帝,這個我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
宣帝繼位後,將自己唯一在世的親戚,表叔爺、衛青唯一在世的兒子衛登詔賜複家,並賜錢五十萬,其後,又對衛氏幾次封賞,使其富貴。
此後作為宣帝一脈的外戚家族,衛氏在宣帝、元帝、成帝、平帝時期皆子孫舉官封侯,多得封賞。
而在曆史上與東漢光武帝雲台二十八將、唐太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並提的麒麟閣十一功臣便是宣帝首創。
作為宣帝的臣子,不但要讓你今生榮華富貴,還要讓你的功業名芳百世。
這十一人中,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光名列第一,依排名分別為:大司馬衛將軍富平侯張安世
大司馬車騎將軍按道侯韓增
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
大司農禦史大夫高平侯魏相
太子太傅禦史大夫博陽侯丙吉
太傅給事中禦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
宗正陽城侯劉德
太中大夫給事中少府梁丘賀
任諫大夫大鴻臚關內侯蕭望之
中郎將典屬國關內侯的蘇武。
可以說,宣帝的霸王道雜之治國方針可謂是運用的爐火純青。
宣帝在位期間,幾乎年年下詔整飭吏治、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減免稅賦。
他不但下詔鼓勵生產,還多次巡視民間,要用自己的腳、自己的眼睛、耳朵,親自去走大漢的國土,去看田裏的糧食、去探基層的吏治、去聽百姓的聲音。
這就是廟號中宗,西漢唯四擁有廟號的皇帝,無可爭議的漢朝孝宣皇帝劉詢。】
“乃公出身鄉野,子孫後代能夠不忘本,去看看我大漢民間的真實情況,這無異於上古聖王之舉啊!”劉邦自豪的道。
乃公的子孫真的是個個龍鳳啊!
劉徹在心裏算了下,他曾爺爺一個廟號,爺爺一個廟號,自己一個廟號,曾孫子一個廟號。
剛才天幕說了西漢宣帝之後還有元帝成帝平帝......
心裏正盤算著,忽然就咯噔了一下。
不會我大漢的這個盛世像那個李唐一樣,之後衰弱了吧?
這後麵怎麽看著沒一個能打的皇帝啊?
衛青原以為自己衛氏已經被族滅了,沒想到隻是被清算了巫蠱之禍的擔任官位的子弟。
自己這個隔了好幾代的侄孫,沒想到居然還念著為衛氏的親緣,屬實意料之外啊。
本始二年,宣帝發兵助烏孫軍隊擊敗匈奴。
本始三年,漢朝率烏孫軍隊大勝匈奴。
本始四年,設置常平倉以災時賑濟平貸災民、貧民,減少宮廷饌膳、屠工和樂工,使其參加農業。
地節二年,完善議政製度和選官治吏以及設立考核製。
地節四年,減免賦稅,降低鹽價,改革刑法。
元康元年,減免天下徭役。
元康二年,改名以避免百姓避諱。
元康三年,賜天下孤寡及老者衣食。
元康四年,巡行於天下,慰問鰥寡,覽觀風俗民情,察看吏治得失,發現與舉薦品學兼優的人。
神爵元年,減免田租,攻打西羌。
神爵二年,設置西域都護府,收西域三十六國之土納漢。
神爵四年,萬國來朝。
五鳳二年,再次減免天下賦稅,匈奴歸降......
......
......
翻開宣帝的本紀,各位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事實,那就是宣帝除了打仗,就是遊玩和巡行,要麽就是封賞和減稅。
就好像輕輕鬆鬆治理了大漢的江山,就好像昭宣盛世的功勞他隻是繼承昭帝和霍光的功勞一樣,完全沒做什麽大行動。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老子曾經在道德經裏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
我們之所以感到宣帝時期的各種軍政民生大事,總有一種很平淡的感覺。
其實這恰恰就突出了宣帝的卓越治政能力。
正因為這看似的平淡,才讓人很容易忽視掉宣帝本人的才能。
我們現代才會有史學家說,很多人都忽略了漢宣帝,但漢宣帝無疑是西漢時期最有能力的皇帝,甚至在華夏史上,足以排名前列的統治者。
總的來說,漢宣帝時期,勵精圖治,將大漢王朝的綜合實力推向頂峰,此時漢朝經濟最為繁榮,國力最為昌盛,疆域最為遼闊。
綜合國力在當時一騎絕塵,無國可比。
同時漢宣帝還設置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諸城各國,天山南北成為了帝國牧場。
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四夷親和,實現了真正的輝煌盛世。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這句話正是體現了此時王朝強大的國力和繁盛。
史書記載稱: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清,單於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其治過於太宗(漢文帝)之時。
又稱:孝宣之治,信賞必罰,文治武功,可謂中興。
班固在《漢書》中更是大加讚賞: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鹹精其能,至於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遭值匈奴乖亂,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單於慕義,稽首稱籓。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侔德殷宗、周宣矣!】
大秦
嬴政對天幕的一句話很感興趣,不禁喃喃道:“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
“好霸氣的一段話啊,這個漢朝令朕神往啊!”
“我大秦若能在朕有生之年也如這般,令四方蠻夷拜服,國家繁榮,百姓富庶便好了。”
李斯道:“陛下神威萬年,一定能帶領諸位臣工締造大秦盛世的。”
蒙恬亦是上前霸氣道:“臣願做陛下手中的劍,為陛下也驅除四夷,建立無上武功!”
嬴政對麾下文武的肺腑很是欣慰,道:“大秦江山萬萬年!”
漢朝
劉邦自豪道:“昔年邦周曾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今乃公的大漢也能做到如此豪邁霸氣,當真是令人驕傲啊!”
劉恆:“治大國如烹小鮮。真正的治國之道何不是如此樸實無華呢?朕的這個兒孫真的是深得治國菁華之意,大漢必定能在他的手中更加強盛!”
武帝時期
劉徹也是激動的直接站起身來,嘴中喃喃道:“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好句啊,好啊,好啊!朕這一代人能做到剪除漢朝的威脅就已經滿足了,而後代能夠將朕的基本盤壯大,這才是讓朕感到興奮的原因啊!”
......
“這不就是說句好聽的話嘛,誰不會啊,朕就不信我大唐還沒人能說這種好聽的話了。”李世民撇撇嘴,心中有些豔羨。
不就是喊口號嘛,比實際,肯定不如我大唐富強!
【宣帝是位十分念情的皇帝,這個我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
宣帝繼位後,將自己唯一在世的親戚,表叔爺、衛青唯一在世的兒子衛登詔賜複家,並賜錢五十萬,其後,又對衛氏幾次封賞,使其富貴。
此後作為宣帝一脈的外戚家族,衛氏在宣帝、元帝、成帝、平帝時期皆子孫舉官封侯,多得封賞。
而在曆史上與東漢光武帝雲台二十八將、唐太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並提的麒麟閣十一功臣便是宣帝首創。
作為宣帝的臣子,不但要讓你今生榮華富貴,還要讓你的功業名芳百世。
這十一人中,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光名列第一,依排名分別為:大司馬衛將軍富平侯張安世
大司馬車騎將軍按道侯韓增
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
大司農禦史大夫高平侯魏相
太子太傅禦史大夫博陽侯丙吉
太傅給事中禦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
宗正陽城侯劉德
太中大夫給事中少府梁丘賀
任諫大夫大鴻臚關內侯蕭望之
中郎將典屬國關內侯的蘇武。
可以說,宣帝的霸王道雜之治國方針可謂是運用的爐火純青。
宣帝在位期間,幾乎年年下詔整飭吏治、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減免稅賦。
他不但下詔鼓勵生產,還多次巡視民間,要用自己的腳、自己的眼睛、耳朵,親自去走大漢的國土,去看田裏的糧食、去探基層的吏治、去聽百姓的聲音。
這就是廟號中宗,西漢唯四擁有廟號的皇帝,無可爭議的漢朝孝宣皇帝劉詢。】
“乃公出身鄉野,子孫後代能夠不忘本,去看看我大漢民間的真實情況,這無異於上古聖王之舉啊!”劉邦自豪的道。
乃公的子孫真的是個個龍鳳啊!
劉徹在心裏算了下,他曾爺爺一個廟號,爺爺一個廟號,自己一個廟號,曾孫子一個廟號。
剛才天幕說了西漢宣帝之後還有元帝成帝平帝......
心裏正盤算著,忽然就咯噔了一下。
不會我大漢的這個盛世像那個李唐一樣,之後衰弱了吧?
這後麵怎麽看著沒一個能打的皇帝啊?
衛青原以為自己衛氏已經被族滅了,沒想到隻是被清算了巫蠱之禍的擔任官位的子弟。
自己這個隔了好幾代的侄孫,沒想到居然還念著為衛氏的親緣,屬實意料之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