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糧食產量前十名!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十名:蜀省,產量3593.8萬噸。】
“我大秦經略蜀地多年,使其成為我大秦的糧倉、爭奪天下的關鍵。”嬴政看到蜀地進入了前十,並不感到驚訝。
“後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蜀地居然一年的產量都足以比得上我大秦如今全國的產量了!”
孔明搖著羽扇,道:“經略巴蜀,使其成為天府之國,將會為主公的興複大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助力啊!”
劉備笑道:“如今巴蜀已握,孔明之計再成幾分!”
大宋的延慶宮裏,趙二忽然嗤笑了一聲,眾人疑惑的迴頭看他。
隻見趙二一股高人做派的雲淡風輕道:“我是在笑那孟氏,占據天府之地不知進取,徒增笑料耳!”
趙大內心無奈一笑,沒有言語。
【第九名:吳省,產量3797.7萬噸。】
自古以來便有蘇杭熟天下足以及揚州甲天下的美名在外,對於吳地的排名,古人並不驚訝。
隻是看著那一個個攀升的產量,心裏的底線在一次次的被突破。
好多糧食啊!
【第八名:冀省,產量3809.9萬噸。】
“河北自古便是一等一的好地方。”李世民一點也不意外。
自東漢起,河北在天下的舉重愈來愈烈,尤其是鄴城未被毀滅之前,河北就是中原,中原就是鄴城、晉陽、洛陽、潁川、陳郡、曹郡以內的這片範圍。
隻是......
李世民忽然想起武德六年,自己極力勸誡父皇不要殺竇建德,以免河北動亂。
燕趙多忠義之輩,哪怕當初袁紹落敗,但河北依然為袁氏立廟。
成都王司馬穎與東海王司馬越的霸府之爭失敗後,鄴城幾次被毀,甚至整個河北都寧願與匈奴合作,也不願親近西晉朝廷。
李二想起了竇建德被殺後,河北再次暴動,當時父皇還讓太子去平叛,嗬嗬,結果太子廢物,差點被人家全滅生擒,又是自己去托底的。
天幕所說的安史之亂,河北起義,又何曾不是對大唐的立國之初的不滿的反叛呢?
朝廷仍需多安撫河北人心啊!
【第七名:漠南省,產量3957.8萬噸。】
嬴政:“塞外苦寒之地這麽高產?”
劉徹:“不是?匈奴有病吧?這麽富饒的地方還來劫掠我大漢?是不會種地嗎?”
曹操:“匈奴必須滅!鮮卑必須滅!烏桓必須滅!這些都是我大漢的豐膏之地啊!”
李世民:“朕要在漠南設立漠南道大行台!這片土地自有漢以來便是我漢家所有!”
忽必烈:“???我黃金家族的發源地這麽土地肥沃嗎?朕怎麽不知道?”
【第六名:皖省,產量4150.8萬噸。】
“我淮右之地本該如此富庶啊!若不是那蒙韃侵占天朝寶器,不懂治國治民,咱當初又怎麽會走上這條路呢?”朱元璋頗為懷念,感慨萬分。
現在大明朝的淮右作為龍興之地,自然關注斐然,有著政策的傾斜。
鳳陽還被直接立為了大明的中都,更將仁祖夫婦的皇陵設立於此,皇子成年之前都要去鳳陽學習,走一遍當年太祖爺的路,以此告誡自己憶苦思甜,不要忘記祖宗出身。
老朱設想還是挺好的,可惜這條規矩從他駕崩後就已經沒了,鳳陽皇陵也沒幾個朱家子孫會去掃墓學習了。
【第五名:遼東省,產量4186.5萬噸。】
“白山黑水之地也能種地?”許多人開始不解了,他們並不知道東北黑土地的存在和妙用,對於白山黑水的高產很難理解。
“白山黑水那裏就是篡了我大明的建州女真所在之地吧?”朱棣冷哼道。
“皇爺爺,讓張輔將軍領軍便可彈指間摧滅,盡收我大明之土。”朱瞻基迴答道。
“那片地,父皇您之前是打算設立奴兒幹都司的。”朱胖胖低順著眉道。
朱瞻基咯噔一聲,壞了,老爹,你怎麽坑我?
好像天幕之前不是說過,奴兒幹都司和交趾布政司都在宣德年間由於戰略收縮逐漸廢置了......
乾隆哈哈大笑,一股理所當然的模樣:“我大清的龍興之地果然是上天眷顧啊!這糧食產量傲絕諸省!”
和珅在一旁拍著馬屁諂媚道:“大清乃天朝,天子更是乃上天所鍾眷的!”
【第三名:魯省,產量5655.6萬噸。】
忽如其來的斷層式產量震撼到了各朝古人。
甚至這個產量已經是某些時代幾年的產量了。
更可怕的是這隻是一個省啊!
“齊魯大地自古以來便是如此,當年那齊桓公便是憑借著管子改革由此稱霸春秋。”有的老夫子頭頭是道的點評道。
按照大唐的計算,一石等於五十三千克。一噸也就是二十石左右。天寶年間,最巔峰的時候,全國產量九千八百萬石,也就是大約四千五百萬噸。
大唐最巔峰的天寶也沒有現代的魯地一個省一年的產量高。
“我大唐雖然自稱盛世,冠絕今古,但與這後世一比,宛若小醜啊!究竟是怎樣的作物才能如此高產啊!”天寶年間的文人也是被震的麻木了。
【第二名:中原省,產量6624.3萬噸。】
“那曹魏占據中原這諸夏最豐腴之地,我大吳怎麽去和他們爭搶天下啊!”孫權如喪考妣的哭嚎道。
“天要亡我大魏吳......大吳也?”
“看來中原之地無論古今,都是我諸夏的菁華之地。”杜如晦道。
“是啊,我諸夏文明源於此,自古以來中原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俗話講得中原者得天下,所言不虛啊!”房玄齡感歎一聲,接著老杜的話道。
“淺算了一下,這中原省在後世一年的產量比的上我貞觀全國幾年的產量。這其中定有什麽奧妙之機存在!我大唐絕不能有所鬆懈,還要從這天幕中學習後世種植之法許多呀!”杜如晦掐著指頭,在心裏簡單的盤算後鄭重道。
李世民微微頷首,隨即道:“中原都已經如此高產富庶了,超乎了我們的想象,但卻隻能屈居第二,真不知道,第一又是何處啊!”
眾臣這時才想到,中原居然才排第二!
這時,絲毫不震驚於中原排前麵,又驚訝於中原比現在的產量的古人們,也逐漸迴神反應了過來,那就是中原居然才排第二,那麽第一又是何方神聖?
【第一名:鬆江省,產量7788.2萬噸。】
大晉眾人皆驚,這鬆江省到底是何地,竟有如此產量?
“諸位愛卿,可有人知曉這鬆江省位於何處?”司馬衷問道。
群臣麵麵相覷,皆搖頭表示不知。
“朕曾記得江南一帶頗為富饒,莫非這鬆江省位於江南?”司馬衷猜測道。
“陛下聖明。”群臣紛紛附和。
“若真是如此,那江南之地豈不是更加繁華昌盛?”王衍驚歎道。
“以往我等皆知江南富裕,如今方知其繁盛程度遠超想象。”毋丘敏之感慨道。
司馬衷眼神堅定,“朕當效法父皇,勵精圖治,使我大晉更加強盛,不輸於後世。”
大唐
“似乎看著輪廓,這鬆江省應是在白山黑水一帶,那荒漠寒冷的遼東在後世居然能力壓中原諸省?”長孫無忌被震驚的難以思考。
“翻遍史書,自古以來,糧食的每次增產與氣候雖然脫不了關係,但大多是種植方法、農業器具的改進引來的轉變。後世之人應該是掌握了比我們更先進的方法和器具!”杜如晦思忖道。
“應是如此!”老房道。
“哈哈哈,朕之大清便設有鬆江將軍府,果然不愧都是我大清的龍興之地啊!”乾隆哈哈大笑,滿麵紅光,隨即又吩咐和珅道:“去給鬆江將軍去詔令:朕也要大清的鬆江省和後世一樣高產,否則拿他試問!”
和珅嗻一聲應答。
“我大秦經略蜀地多年,使其成為我大秦的糧倉、爭奪天下的關鍵。”嬴政看到蜀地進入了前十,並不感到驚訝。
“後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蜀地居然一年的產量都足以比得上我大秦如今全國的產量了!”
孔明搖著羽扇,道:“經略巴蜀,使其成為天府之國,將會為主公的興複大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助力啊!”
劉備笑道:“如今巴蜀已握,孔明之計再成幾分!”
大宋的延慶宮裏,趙二忽然嗤笑了一聲,眾人疑惑的迴頭看他。
隻見趙二一股高人做派的雲淡風輕道:“我是在笑那孟氏,占據天府之地不知進取,徒增笑料耳!”
趙大內心無奈一笑,沒有言語。
【第九名:吳省,產量3797.7萬噸。】
自古以來便有蘇杭熟天下足以及揚州甲天下的美名在外,對於吳地的排名,古人並不驚訝。
隻是看著那一個個攀升的產量,心裏的底線在一次次的被突破。
好多糧食啊!
【第八名:冀省,產量3809.9萬噸。】
“河北自古便是一等一的好地方。”李世民一點也不意外。
自東漢起,河北在天下的舉重愈來愈烈,尤其是鄴城未被毀滅之前,河北就是中原,中原就是鄴城、晉陽、洛陽、潁川、陳郡、曹郡以內的這片範圍。
隻是......
李世民忽然想起武德六年,自己極力勸誡父皇不要殺竇建德,以免河北動亂。
燕趙多忠義之輩,哪怕當初袁紹落敗,但河北依然為袁氏立廟。
成都王司馬穎與東海王司馬越的霸府之爭失敗後,鄴城幾次被毀,甚至整個河北都寧願與匈奴合作,也不願親近西晉朝廷。
李二想起了竇建德被殺後,河北再次暴動,當時父皇還讓太子去平叛,嗬嗬,結果太子廢物,差點被人家全滅生擒,又是自己去托底的。
天幕所說的安史之亂,河北起義,又何曾不是對大唐的立國之初的不滿的反叛呢?
朝廷仍需多安撫河北人心啊!
【第七名:漠南省,產量3957.8萬噸。】
嬴政:“塞外苦寒之地這麽高產?”
劉徹:“不是?匈奴有病吧?這麽富饒的地方還來劫掠我大漢?是不會種地嗎?”
曹操:“匈奴必須滅!鮮卑必須滅!烏桓必須滅!這些都是我大漢的豐膏之地啊!”
李世民:“朕要在漠南設立漠南道大行台!這片土地自有漢以來便是我漢家所有!”
忽必烈:“???我黃金家族的發源地這麽土地肥沃嗎?朕怎麽不知道?”
【第六名:皖省,產量4150.8萬噸。】
“我淮右之地本該如此富庶啊!若不是那蒙韃侵占天朝寶器,不懂治國治民,咱當初又怎麽會走上這條路呢?”朱元璋頗為懷念,感慨萬分。
現在大明朝的淮右作為龍興之地,自然關注斐然,有著政策的傾斜。
鳳陽還被直接立為了大明的中都,更將仁祖夫婦的皇陵設立於此,皇子成年之前都要去鳳陽學習,走一遍當年太祖爺的路,以此告誡自己憶苦思甜,不要忘記祖宗出身。
老朱設想還是挺好的,可惜這條規矩從他駕崩後就已經沒了,鳳陽皇陵也沒幾個朱家子孫會去掃墓學習了。
【第五名:遼東省,產量4186.5萬噸。】
“白山黑水之地也能種地?”許多人開始不解了,他們並不知道東北黑土地的存在和妙用,對於白山黑水的高產很難理解。
“白山黑水那裏就是篡了我大明的建州女真所在之地吧?”朱棣冷哼道。
“皇爺爺,讓張輔將軍領軍便可彈指間摧滅,盡收我大明之土。”朱瞻基迴答道。
“那片地,父皇您之前是打算設立奴兒幹都司的。”朱胖胖低順著眉道。
朱瞻基咯噔一聲,壞了,老爹,你怎麽坑我?
好像天幕之前不是說過,奴兒幹都司和交趾布政司都在宣德年間由於戰略收縮逐漸廢置了......
乾隆哈哈大笑,一股理所當然的模樣:“我大清的龍興之地果然是上天眷顧啊!這糧食產量傲絕諸省!”
和珅在一旁拍著馬屁諂媚道:“大清乃天朝,天子更是乃上天所鍾眷的!”
【第三名:魯省,產量5655.6萬噸。】
忽如其來的斷層式產量震撼到了各朝古人。
甚至這個產量已經是某些時代幾年的產量了。
更可怕的是這隻是一個省啊!
“齊魯大地自古以來便是如此,當年那齊桓公便是憑借著管子改革由此稱霸春秋。”有的老夫子頭頭是道的點評道。
按照大唐的計算,一石等於五十三千克。一噸也就是二十石左右。天寶年間,最巔峰的時候,全國產量九千八百萬石,也就是大約四千五百萬噸。
大唐最巔峰的天寶也沒有現代的魯地一個省一年的產量高。
“我大唐雖然自稱盛世,冠絕今古,但與這後世一比,宛若小醜啊!究竟是怎樣的作物才能如此高產啊!”天寶年間的文人也是被震的麻木了。
【第二名:中原省,產量6624.3萬噸。】
“那曹魏占據中原這諸夏最豐腴之地,我大吳怎麽去和他們爭搶天下啊!”孫權如喪考妣的哭嚎道。
“天要亡我大魏吳......大吳也?”
“看來中原之地無論古今,都是我諸夏的菁華之地。”杜如晦道。
“是啊,我諸夏文明源於此,自古以來中原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俗話講得中原者得天下,所言不虛啊!”房玄齡感歎一聲,接著老杜的話道。
“淺算了一下,這中原省在後世一年的產量比的上我貞觀全國幾年的產量。這其中定有什麽奧妙之機存在!我大唐絕不能有所鬆懈,還要從這天幕中學習後世種植之法許多呀!”杜如晦掐著指頭,在心裏簡單的盤算後鄭重道。
李世民微微頷首,隨即道:“中原都已經如此高產富庶了,超乎了我們的想象,但卻隻能屈居第二,真不知道,第一又是何處啊!”
眾臣這時才想到,中原居然才排第二!
這時,絲毫不震驚於中原排前麵,又驚訝於中原比現在的產量的古人們,也逐漸迴神反應了過來,那就是中原居然才排第二,那麽第一又是何方神聖?
【第一名:鬆江省,產量7788.2萬噸。】
大晉眾人皆驚,這鬆江省到底是何地,竟有如此產量?
“諸位愛卿,可有人知曉這鬆江省位於何處?”司馬衷問道。
群臣麵麵相覷,皆搖頭表示不知。
“朕曾記得江南一帶頗為富饒,莫非這鬆江省位於江南?”司馬衷猜測道。
“陛下聖明。”群臣紛紛附和。
“若真是如此,那江南之地豈不是更加繁華昌盛?”王衍驚歎道。
“以往我等皆知江南富裕,如今方知其繁盛程度遠超想象。”毋丘敏之感慨道。
司馬衷眼神堅定,“朕當效法父皇,勵精圖治,使我大晉更加強盛,不輸於後世。”
大唐
“似乎看著輪廓,這鬆江省應是在白山黑水一帶,那荒漠寒冷的遼東在後世居然能力壓中原諸省?”長孫無忌被震驚的難以思考。
“翻遍史書,自古以來,糧食的每次增產與氣候雖然脫不了關係,但大多是種植方法、農業器具的改進引來的轉變。後世之人應該是掌握了比我們更先進的方法和器具!”杜如晦思忖道。
“應是如此!”老房道。
“哈哈哈,朕之大清便設有鬆江將軍府,果然不愧都是我大清的龍興之地啊!”乾隆哈哈大笑,滿麵紅光,隨即又吩咐和珅道:“去給鬆江將軍去詔令:朕也要大清的鬆江省和後世一樣高產,否則拿他試問!”
和珅嗻一聲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