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王莽認為“周公踐天子位,六年朝諸侯,製禮作樂,而天下大服”,因而他認為“製度定則天下自平,故銳思於地理、製禮、作樂、講合《六經》之說”。


    於是他糾合一幫公卿大夫、文人學士,根據《周禮》所載的奴隸製國家的典則,損益出一套新朝的禮樂製度。


    然而王莽對《周禮》的看法非常簡單,以為隻要新朝形式上具備了三代的條文命令,就可實現三代的興盛局麵,這隻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其實我們很懷疑建文帝朱允炆的四大傻子是不是就是王莽投胎了,前世複古沒幹成,投胎成了“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四人,在大明朝再進行一次“尊古複古”。】


    朱元璋暴怒了,能不能不要再提我大明了!


    咱已經知道了朱允炆是個蠢的了,這一次這小子一定不是皇帝。


    不對,朱允炆已經沒有這一次了。


    【王莽事事尊從儒家禮教,“動欲慕古,不度時宜”。


    而且拘泥於形式上的完善,因此對於日益嚴重的社會危機,不僅未能有所遏止,反而促其進一步發展。


    甚至當農民起義的烈火快要燒到都城所在的關中時,他還在根據《周禮》“國有大災,則哭以厭之”,率群臣來到長安南郊,設壇向天哭訴,責問老天既讓他代漢而立,為什麽不助他滅賊。


    嗯,這一波操作怎麽說呢,有北宋末年,金軍圍攻北宋都城東京汴梁的時候,宋端宗請了一個道士施展“道術”撒豆成兵,想要以此守城的味兒了。


    咱就是說,前人已經把能踩的坑都踩了個遍了,可是仍有後來人不信邪的繼續跳進坑裏。


    正如唐朝詩人杜牧寫的《阿房宮賦》中道:“嗚唿!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我大唐真是人才輩出啊!”李世民輕聲讀著杜牧的文章,越讀越興奮道:


    “朕要將此句寫下來,裱到崇文館去,學生們都要每天頌上一遍,以此警惕啊!”


    崇文館,是唐朝時期皇子未出閣前讀書的地方。


    和明朝的文華殿、大本堂差不多的性質。


    隻不過崇文館卻比明朝的文化殿功能更多。


    《晉史》、《南北朝史》、《隋史》等也是在崇文閣裏編纂而成的。


    “怎麽就提到俺大宋了?”


    隔了一千年的事兒了,還能把俺大宋牽出來溜一下。


    “這是這醃臢貨的後代,汙了俺大宋的名聲啊!”


    【正如北宋沒能用道術守城成功一樣,王莽的哭泣也未能感動天地,終於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被砍下腦袋,傳以示眾。


    “以複古為解放”是中國曆史的一個特點,但像王莽這樣一味迷古信古,竭盡全力複古者少之又少,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從曆史典籍中找到根據,這就是泥古不化、發思古之幽情,而不是改革家所應有的態度。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王莽正是複古主義的犧牲品。


    王莽失敗的原因其二就是性情躁擾,輕於改作。


    王莽“性躁擾,不能無為”,好逞威風,博求虛名,輕於改作,但又對改製中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致使許多措施半途而廢,或者僅限於法令條文的頒布。


    在這方麵,幣製改革與地名變更尤為突出。從居攝二年到地皇元年十餘年間,王莽先後四次下詔改幣,五次重申改革貨幣的法令,平均不到三年就改幣一次。


    王莽改幣的主要目的是用貨幣貶值的方法,聚斂財富。


    結果是幣製改革一次,王莽就實現一次對人民財富的大掠奪,社會經濟就會出現一次大混亂,以至於“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涕泣於道”。如此頻繁、混亂、荒唐的幣製改革,在中國幣製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這種改革除了增加記憶的麻煩以至帶來社會的不穩定之外,則無任何益處。


    這也是王莽失敗的重要因素。在位期間,王莽還屢次挑起對東北、西北、西南諸少數民族的戰爭。


    對匈奴曾幾度發兵,雖不曾出擊,屯邊吏卒數十萬,持續時間許多年,“吏士放縱,而內郡愁於征伐,民棄城郭流亡為盜賊,並州、平州尤甚”。


    擾攘天下,破壞邊境和好局麵,改革在這種環境中進行,其結果可想而知。


    王莽在位期間經常頒布一些改革措施,但往往隻注重形式,對具體執行則不甚了了,更多的精力用在討論修改條令的文辭優美與否、是否符合經典規範上。


    不斷修改條令實際上是不停地擾動民眾,給社會帶來不穩定。】


    “朝令夕改自古以來大忌也。這都不懂?”


    劉詢很懷疑王莽這個大漢朝大司馬是不是真的全靠營造聲望混上去的,這最簡單的政治知識,居然都不知道。


    “什麽時候我大漢的大司馬的含金量這麽低了?”


    不說人人都是霍光的水平吧,最起碼,大漢的大司馬得有衛青的水平,你說是吧?


    【王莽失敗的原因其三則是他剛愎自用,所用非人。


    王莽代漢前,其聲名已十分顯赫,連皇帝、太後都對他恩寵有加,百姓、士大夫上書稱讚王莽的更是絡繹不絕。


    這樣的聲望使王莽在改製中過於自信,過於迷信儒家經典條文,以至於達到固執己見、剛愎自用、拒諫飾非的地步。


    王莽經常自以為他的法令條文都是完美無缺的,因此對忠言直諫者,常不能正確處理。


    如大司馬嚴尤上書,陳述對匈奴作戰的困難及不利條件,建議停止對匈奴的戰爭,集中力量鎮壓農民起義,結果被王莽貶去大司馬之職。】


    “這個人最起碼還有點眼力的,知道此時的敵人是什麽。”劉詢肯定了下嚴尤的水平。


    “但對我大漢不忠啊!”


    活該被貶!


    【當有使者如實報告農民起義的緣由是法令苛酷、剝削沉重時,王莽根本不信,認為是造謠,立即罷免了使者的官職。


    開什麽玩笑,朕可是聖人,聖人治下的百姓會造反嗎?


    妖言惑眾,來人呐,拖出去斬了!


    王莽讓時任新朝的大司馬司允費興去做荊州牧。


    問他到任上如何治理,費興對曰:“荊揚之民率依阻山澤,以漁采為業。間者,國張六管,稅山澤,妨奪民利,連年久旱,百姓饑窮,故為盜賊。興到郡,欲令明曉告盜賊歸田裏,假貸犁牛種食,闊其稅賦,幾可以解釋安集。”


    王莽聽了大怒,又是個妖言惑眾的妖人,我大新朝怎麽可能剝削百姓?


    於是他又免去了費興的荊州牧。


    去除苛政以紓民困,這本是解民倒懸之舉,能幹的官吏才可以做到的,王莽竟然因此而免其官。


    為政者不知用人才,難怪王莽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群下愈恐莫敢言賊情者”。


    王莽後期所用之人大多是拍馬奉承、刻薄寡恩的小人。


    由於王莽的種種亂政,天下困頓,光進入關中的流民就有幾十萬人,王莽“乃置養膳官稟食之”,而辦事的官吏乘機將賑濟的糧米據為己有,致使“饑死者十七八”。


    王莽聽說城中饑饉,問負責此事的王業,業“乃市所買粱飯、肉羹持入視莽,曰:‘居民食,鹹如此。’”


    王莽居然就信了他的話。


    王莽派到各郡督察鑄錢的官吏,大都是富商大賈出身,他們“乘傳求利,交錯天下,因與郡縣通奸,多張空簿,府藏不實,百姓愈病”。


    滿朝這種阿諛奉承,顛倒黑白的官吏,新莽政權的倒台是必然的,搞改革必須高度重視用人之道。


    清朝的戊戌變法失敗的一個原因就是看人不準,將希望放在了一個左右挪移的中間派。


    而清朝的雍正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雍正皇帝用人不疑,且用對了人,才讓他的新政順利的推行了下去。


    事在人為,各項改革措施,最終都要通過人去貫徹實施才能收到效果,而效果好壞,又與用人是否得當直接相關。


    王莽的剛愎自用與用非其人造成改製的徹底失敗,教訓是深刻的。】


    “我大清後來又改革了嗎?”


    “是了,應該是後來洋人侵我大清,後代的子孫為了圖強和自保,才進行的變法吧?”


    “隻是,祖宗我推行新政成功的例子都擺在了眼前了,怎麽還能這麽愚蠢的失敗了呢?”


    雍正現在也想把《阿房宮賦》給要求所有皇子必須會讀,就算你不喜歡讀祖宗的英勇事跡,那曆朝曆代那麽多的例子擺著,總不至於不看吧?


    但他無論如何也無法想到,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皇帝是個傀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唯唯而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唯唯而川並收藏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