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文和你就別推脫了!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堂中頓時有點鴉雀無聲起來,荀令君當年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不好說啊!
尤其是接班了尚書令的荀攸,對於自己的這個族叔的行為更是難評。
明明知道了漢室不可為所以加入了曹營並為主公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潁川集團的投靠也是在荀彧的拉攏下的。
理性和現實上出發,族叔清醒地認識到漢不可為,於是他擁護主公重造天下的大業,並建立了赫赫功績。
可麵臨漢王朝的感情又讓他藕斷絲連,猶猶豫豫。
哎,最終被自己所困!
“文若乃是我之臂膀啊!自孤失文若後,常夜不能寐如失摯友!”
曹操像是絲毫沒注意到天幕上說荀彧之死有隱晦的字眼,而是一副想起傷心事的樣子大哭著道:
“文若於孤微末之時襄助,此等大恩,孤沒世難忘!”
堂中也是一片紛紛附和魏王深情大義之聲。
“魏王忠情啊!真是天下之楷模!”
“是啊是啊!誰說不是呢!”
“跟著魏王這樣的明主,咱們是享福了!”
【不過,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躲就能躲的過去的,尤其是對賈詡這樣的聰明人來說。
曹操晚年,由於沒有立世子,因此諸子都躍躍欲試,尤以曹丕和曹植最受眾人矚目。
曹丕更向賈詡問計,賈詡中規中矩的答道:“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
以上迴答好似平淡無奇、無甚新意,但是往深層次思考,這其實蘊藏著“不爭即爭”的大智慧。
在曹操這樣雄才大略、英武睿智的父親麵前,或許穩重、本份、孝順才是爭奪世子大位的最大法寶。
對比曹植的放縱隨性,將賈詡這段話奉為圭皋的曹丕最終成為接班人也就不會讓人感到意外了!
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
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
曹操大笑,於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十月,立曹丕為魏國太子。
事實上,賈詡的這段話,完全可以看作曆代有誌於保住或爭奪太子之位的有為青年應尊崇的至理名言,大名鼎鼎的雍正爺不就是這麽上位的嗎?
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怕曹操猜忌。
於是采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
曹丕登基之後,對賈詡的恩情自然投桃報李,拜賈詡為太尉,進爵為壽鄉侯,賈詡也正式走上了仕途的巔峰。
在那個紛紛擾擾的亂世,最終以七十七歲的高齡得以善終,他的子孫中出了許多出將入相的大才。
亂國毒士算無遺策是對賈詡一生獻計的最大詮釋。
明哲保身全身而退則是賈詡的處世哲學。
我們引用現代一位網友對賈詡的詩評來作為最後的總結:
烽火自難休,亂武春秋。料敵決勝貫奇謀,算盡機關天莫測,毒士風流。
功過後人憂,今世無求。聞達何必壽鄉侯,隻願平生帷幕後,幸至白頭。
頂頭上司一換再換,卻始終受到重用,而且能夠以高齡善終。
這樣一位人生贏家,不管是看人的獨到眼光、對形勢的精準判斷、對自己的清晰定位、對人性的深度揣摩,都當之無愧的成為所有職場人的楷模和典範!】
“主公,文和先生到了!”
剛才去請賈詡的士兵出聲道,一下子眾人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門口。
這讓剛準備踏進殿內的賈詡感到了渾身不自在,壞了,老夫該不會今天因為左腳先踏進殿內,然後明天被人給問斬了吧?
畢竟曹老板的愛子、侄子以及心腹大將當時也是出自自己的計謀之中才身死的。
曹操倒是毫不在意天幕講述了什麽,直接小跑著到殿門口上去親切的拉著賈詡的手道:
“文和啊!孤是好久都沒見你了,最近過得咋樣啊?”
咋樣,老夫能咋樣,還不是整天提心吊膽的嗎?
現在讓天幕曝光之後更是提心吊膽了。
“托魏王的福,老臣一切安好!”
“好就行!好就行啊!”曹操親切的語氣陡然急轉,有些嚴肅的出口斥責後麵的士兵:
“你怎麽這麽不懂事?讓文和先生自己跑過來的?累到了文和先生怎麽辦?”
士兵滿頭大汗,跪在地上喏喏不知怎麽答複。
“文和先生可是累到了?快快屋裏有請啊!你可不能出點什麽事啊。”
“我大魏之未來將來還得先生您多出謀劃策才能蒸蒸日上呢!”
“先生最近家裏可有短缺之處?”曹操又補充道:
“文和先生請放心,孤不會因為天幕所說你的以前事情和亂國毒士的名號就區別對待你,孤這人啊,愛才惜才!”
“隻是曹某眼拙,倘若之前有對先生失禮失敬的過處,都怪曹某招待不周!先生之前做的事情,曹某也不會責怪!”
看著曹操這又拉家常又是像再給保證一樣,賈詡也是內心苦笑,他這人雖然也想出人頭地,但是相比之下,更想要苟著好好活到老死啊!
魏王之恩,太重了啊!
“文和定然相信丞相為人!”
不相信又能咋辦嘛!
尤其是接班了尚書令的荀攸,對於自己的這個族叔的行為更是難評。
明明知道了漢室不可為所以加入了曹營並為主公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潁川集團的投靠也是在荀彧的拉攏下的。
理性和現實上出發,族叔清醒地認識到漢不可為,於是他擁護主公重造天下的大業,並建立了赫赫功績。
可麵臨漢王朝的感情又讓他藕斷絲連,猶猶豫豫。
哎,最終被自己所困!
“文若乃是我之臂膀啊!自孤失文若後,常夜不能寐如失摯友!”
曹操像是絲毫沒注意到天幕上說荀彧之死有隱晦的字眼,而是一副想起傷心事的樣子大哭著道:
“文若於孤微末之時襄助,此等大恩,孤沒世難忘!”
堂中也是一片紛紛附和魏王深情大義之聲。
“魏王忠情啊!真是天下之楷模!”
“是啊是啊!誰說不是呢!”
“跟著魏王這樣的明主,咱們是享福了!”
【不過,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躲就能躲的過去的,尤其是對賈詡這樣的聰明人來說。
曹操晚年,由於沒有立世子,因此諸子都躍躍欲試,尤以曹丕和曹植最受眾人矚目。
曹丕更向賈詡問計,賈詡中規中矩的答道:“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
以上迴答好似平淡無奇、無甚新意,但是往深層次思考,這其實蘊藏著“不爭即爭”的大智慧。
在曹操這樣雄才大略、英武睿智的父親麵前,或許穩重、本份、孝順才是爭奪世子大位的最大法寶。
對比曹植的放縱隨性,將賈詡這段話奉為圭皋的曹丕最終成為接班人也就不會讓人感到意外了!
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
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
曹操大笑,於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十月,立曹丕為魏國太子。
事實上,賈詡的這段話,完全可以看作曆代有誌於保住或爭奪太子之位的有為青年應尊崇的至理名言,大名鼎鼎的雍正爺不就是這麽上位的嗎?
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怕曹操猜忌。
於是采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
曹丕登基之後,對賈詡的恩情自然投桃報李,拜賈詡為太尉,進爵為壽鄉侯,賈詡也正式走上了仕途的巔峰。
在那個紛紛擾擾的亂世,最終以七十七歲的高齡得以善終,他的子孫中出了許多出將入相的大才。
亂國毒士算無遺策是對賈詡一生獻計的最大詮釋。
明哲保身全身而退則是賈詡的處世哲學。
我們引用現代一位網友對賈詡的詩評來作為最後的總結:
烽火自難休,亂武春秋。料敵決勝貫奇謀,算盡機關天莫測,毒士風流。
功過後人憂,今世無求。聞達何必壽鄉侯,隻願平生帷幕後,幸至白頭。
頂頭上司一換再換,卻始終受到重用,而且能夠以高齡善終。
這樣一位人生贏家,不管是看人的獨到眼光、對形勢的精準判斷、對自己的清晰定位、對人性的深度揣摩,都當之無愧的成為所有職場人的楷模和典範!】
“主公,文和先生到了!”
剛才去請賈詡的士兵出聲道,一下子眾人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門口。
這讓剛準備踏進殿內的賈詡感到了渾身不自在,壞了,老夫該不會今天因為左腳先踏進殿內,然後明天被人給問斬了吧?
畢竟曹老板的愛子、侄子以及心腹大將當時也是出自自己的計謀之中才身死的。
曹操倒是毫不在意天幕講述了什麽,直接小跑著到殿門口上去親切的拉著賈詡的手道:
“文和啊!孤是好久都沒見你了,最近過得咋樣啊?”
咋樣,老夫能咋樣,還不是整天提心吊膽的嗎?
現在讓天幕曝光之後更是提心吊膽了。
“托魏王的福,老臣一切安好!”
“好就行!好就行啊!”曹操親切的語氣陡然急轉,有些嚴肅的出口斥責後麵的士兵:
“你怎麽這麽不懂事?讓文和先生自己跑過來的?累到了文和先生怎麽辦?”
士兵滿頭大汗,跪在地上喏喏不知怎麽答複。
“文和先生可是累到了?快快屋裏有請啊!你可不能出點什麽事啊。”
“我大魏之未來將來還得先生您多出謀劃策才能蒸蒸日上呢!”
“先生最近家裏可有短缺之處?”曹操又補充道:
“文和先生請放心,孤不會因為天幕所說你的以前事情和亂國毒士的名號就區別對待你,孤這人啊,愛才惜才!”
“隻是曹某眼拙,倘若之前有對先生失禮失敬的過處,都怪曹某招待不周!先生之前做的事情,曹某也不會責怪!”
看著曹操這又拉家常又是像再給保證一樣,賈詡也是內心苦笑,他這人雖然也想出人頭地,但是相比之下,更想要苟著好好活到老死啊!
魏王之恩,太重了啊!
“文和定然相信丞相為人!”
不相信又能咋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