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尚能飯否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中說,人生有三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其中逼格最高的第三境就是引用辛詞來作形象說明的。他的那首《青玉案·元夕》是這樣的: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的這首《青玉案》有多厲害呢?
世人常言,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乃是中秋詩詞裏的魁首,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乃是重陽詩裏的魁首,而辛棄疾的這首也是如此。
它被世人譽為“《青玉案》之後,再無元夕詩能與其爭鋒”的地步。
這首詞的下片專門寫“人”,可這裏的“人”卻有著複雜性的,“人”意象的複雜性造就了整首詞的內涵的複雜性,整首詞的主旨及意蘊亦由此而得到升華。
詞中“人”的意象實際上是複雜的,並不隻包含有一層意思。
辛棄疾所苦苦尋覓的那一位佳人,既是孤獨的自己,也更是遙遠的舊都汴京。
因而這首詞所包含的悲憤與渴盼,實非“寶馬雕車”所堪載也。】
“那人可以是被靖康恥辱擄去的百姓宮人,可以是國家淪喪百年的故土,可以說祖宗孤零在北境的陵寢,可以是......”
趙煦怔怔的道。
大宋的皇帝受益於時代的原因、社會的因素、基因的偏愛,都對文藝上的東西頗有建樹,老趙家的皇帝都有藝術天分!
現在的趙煦就是被辛詞撲麵而來的龐大意象意境給震住了。
這是和當前社會流行的柳詞、周詞完全不同的。
同樣是在寫“佳人”,可人家詩詞裏的“佳人”卻不僅僅是佳人!
“朕決不能再次早夭,我皇弟無能坐這個位置,朕不能看著大宋的宗廟淪喪於敵手啊!”
【辛棄疾後來也曾在《永遇樂》中寫道: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迴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他以劉裕大器晚成,老劉家的人五六十歲了還能繼續創業的拚命精神,以及著名的戰國名將廉頗的故事來向世人暗示:
“我雖然已經逐漸的變老了,但我年輕時的本事卻沒有落下,如果朝廷願意北伐,那我一定會操起我的兵戈奔赴沙場!”
即便是英雄,麵對無法改變的命運,有時也隻能退而求其次。雖老,但尚能吃飯的辛棄疾也不能例外。
因為,“棄疾似去病,宋皇非漢武。”可是,宋皇也不是趙王啊!
縱然對他來說,威脅最大的還不是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他畢竟還有朝廷的一份俸祿可拿。
但活著的意義在哪裏,還有沒有實現理想抱負的希望?他真的不知道答案了。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那時,他從一個戰士落魄成漂泊江湖的遊俠,像一個時代的局外人,困惑著自己的身份,想說話,想表達,但無人肯聽,隻能把滿腔的心事當作悄悄話說給自己,隻能在“醉裏挑燈看劍”時獨自吟哦,隻能在迷茫彷徨中體驗一種徹底的孤獨絕望。
但人的本能總是渴望搭救內心深處的孤獨,總是要不斷地尋找命運的下一個機會。
其實,對辛棄疾來說,找到這下一個機會並不太難,隻是此前他不大願意麵對罷了。那就是,他除了是個戰士,是個自我期許的英雄,他還是個思想家,還是個詞人。
那就用自己的歌詞,去勾勒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來滿足一個折翅的英雄對馳騁沙場的浪漫想象吧。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隻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風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摸魚兒》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幹不自由。”——《鷓鴣天·代人賦》
“錦書誰寄相思語。天邊數遍飛鴻數。一夜夢千迴。梅花入夢來。漲痕紛樹發。霜落沙洲白。心事莫驚鷗。人間千萬愁”——辛棄疾《菩薩蠻》
真是不勝枚舉。這些憂傷柔軟的歌曲,一時間唱響臨安、建康、揚州、姑蘇等江南城鄉,使得在抗金戰場軟了以後的辛棄疾,迅速在青樓歌壇硬了起來,成了南宋娛樂界頭號扛把子人物,讓人們見識了一個失意英雄的特別柔腸,也成就了他那另一麵的高度與力量。】
“一個如冠軍侯般的少年英雄,一個致力於沙場報國的小將,最後變成了風月場上最受歡迎的填詞人!”
天幕講到了到如今,房玄齡也弄明白了辛棄疾的人生起落大概是什麽樣子了。
他承認辛棄疾的才華和氣魄,但以才華,這個榜單很多人都可以上的。
但之前登上的人,或許他的才華有很多人和他不相上下,甚至更強,但他們都有相同點,那就是對於中夏的影響力。
而現在所盤點的辛棄疾也如之前一樣,也有不一樣,那就是他獨一無二的氣魄。
李世民道:“我大唐的意難平多是盛世的夭折帶來的遺憾。”
“而宋朝的意難平多是這樣由當局者的無能和怯弱帶來的空悲切啊!”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其中逼格最高的第三境就是引用辛詞來作形象說明的。他的那首《青玉案·元夕》是這樣的: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的這首《青玉案》有多厲害呢?
世人常言,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乃是中秋詩詞裏的魁首,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乃是重陽詩裏的魁首,而辛棄疾的這首也是如此。
它被世人譽為“《青玉案》之後,再無元夕詩能與其爭鋒”的地步。
這首詞的下片專門寫“人”,可這裏的“人”卻有著複雜性的,“人”意象的複雜性造就了整首詞的內涵的複雜性,整首詞的主旨及意蘊亦由此而得到升華。
詞中“人”的意象實際上是複雜的,並不隻包含有一層意思。
辛棄疾所苦苦尋覓的那一位佳人,既是孤獨的自己,也更是遙遠的舊都汴京。
因而這首詞所包含的悲憤與渴盼,實非“寶馬雕車”所堪載也。】
“那人可以是被靖康恥辱擄去的百姓宮人,可以是國家淪喪百年的故土,可以說祖宗孤零在北境的陵寢,可以是......”
趙煦怔怔的道。
大宋的皇帝受益於時代的原因、社會的因素、基因的偏愛,都對文藝上的東西頗有建樹,老趙家的皇帝都有藝術天分!
現在的趙煦就是被辛詞撲麵而來的龐大意象意境給震住了。
這是和當前社會流行的柳詞、周詞完全不同的。
同樣是在寫“佳人”,可人家詩詞裏的“佳人”卻不僅僅是佳人!
“朕決不能再次早夭,我皇弟無能坐這個位置,朕不能看著大宋的宗廟淪喪於敵手啊!”
【辛棄疾後來也曾在《永遇樂》中寫道: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迴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他以劉裕大器晚成,老劉家的人五六十歲了還能繼續創業的拚命精神,以及著名的戰國名將廉頗的故事來向世人暗示:
“我雖然已經逐漸的變老了,但我年輕時的本事卻沒有落下,如果朝廷願意北伐,那我一定會操起我的兵戈奔赴沙場!”
即便是英雄,麵對無法改變的命運,有時也隻能退而求其次。雖老,但尚能吃飯的辛棄疾也不能例外。
因為,“棄疾似去病,宋皇非漢武。”可是,宋皇也不是趙王啊!
縱然對他來說,威脅最大的還不是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他畢竟還有朝廷的一份俸祿可拿。
但活著的意義在哪裏,還有沒有實現理想抱負的希望?他真的不知道答案了。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那時,他從一個戰士落魄成漂泊江湖的遊俠,像一個時代的局外人,困惑著自己的身份,想說話,想表達,但無人肯聽,隻能把滿腔的心事當作悄悄話說給自己,隻能在“醉裏挑燈看劍”時獨自吟哦,隻能在迷茫彷徨中體驗一種徹底的孤獨絕望。
但人的本能總是渴望搭救內心深處的孤獨,總是要不斷地尋找命運的下一個機會。
其實,對辛棄疾來說,找到這下一個機會並不太難,隻是此前他不大願意麵對罷了。那就是,他除了是個戰士,是個自我期許的英雄,他還是個思想家,還是個詞人。
那就用自己的歌詞,去勾勒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來滿足一個折翅的英雄對馳騁沙場的浪漫想象吧。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隻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風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摸魚兒》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幹不自由。”——《鷓鴣天·代人賦》
“錦書誰寄相思語。天邊數遍飛鴻數。一夜夢千迴。梅花入夢來。漲痕紛樹發。霜落沙洲白。心事莫驚鷗。人間千萬愁”——辛棄疾《菩薩蠻》
真是不勝枚舉。這些憂傷柔軟的歌曲,一時間唱響臨安、建康、揚州、姑蘇等江南城鄉,使得在抗金戰場軟了以後的辛棄疾,迅速在青樓歌壇硬了起來,成了南宋娛樂界頭號扛把子人物,讓人們見識了一個失意英雄的特別柔腸,也成就了他那另一麵的高度與力量。】
“一個如冠軍侯般的少年英雄,一個致力於沙場報國的小將,最後變成了風月場上最受歡迎的填詞人!”
天幕講到了到如今,房玄齡也弄明白了辛棄疾的人生起落大概是什麽樣子了。
他承認辛棄疾的才華和氣魄,但以才華,這個榜單很多人都可以上的。
但之前登上的人,或許他的才華有很多人和他不相上下,甚至更強,但他們都有相同點,那就是對於中夏的影響力。
而現在所盤點的辛棄疾也如之前一樣,也有不一樣,那就是他獨一無二的氣魄。
李世民道:“我大唐的意難平多是盛世的夭折帶來的遺憾。”
“而宋朝的意難平多是這樣由當局者的無能和怯弱帶來的空悲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