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二李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華夏曆史上bug級的人物簡直不要太多,既有把單個領域玩到極致的,比如孫臏、項羽、李白;也有跨界照樣遊刃有餘的大神,諸如吳起、李世民、王陽明。接下來我們要講的這位武廟十哲就是唐朝的一位大將,那麽下麵就讓我們來說道說道唐太宗李世民麾下最強力的名將之一——“二李”中的李世積。
實際上,用“名將”來定義李靖、李世積,是對他倆的貶低;這二位其實都是出將入相的文武全才,甚至在情商、為人處世方麵同樣一流。
李靖自然家喻戶曉,而作為演義中“徐茂公”原型的李世積,他的優秀估計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對於李世積這個名字,很容易產生混淆,咱們先說明一下。
他原名徐世積,字懋功,所以演義中的“徐茂公”並不是瞎編的;
公元618年,他歸順唐朝後,被李淵賜姓李,因此史書中稱他為李世積,和李世民就差一個字;
李世民當上皇帝後,按照曆代的規矩,世、民這兩個字其他人都不能用,必須得改。不過李世民親自發話:除非名字裏“世民”這倆字連用,單個出現的情況不需要改;
不過等到李治當皇帝後,為了表示對父親的孝心,他要求所有人都要避諱“世、民”倆字,單個也不行,所以“李世積”從此成了“李積”。
按照習慣,咱們采用李世積這個名字。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李積的一生用過那些名字吧?
隋末瓦崗寨合夥人-徐世積
大唐名將-李世積
唐初三朝老臣-李積
徐世積、李世積、李積,他的三個名字剛好對應其人生的三個階段。
在隋末亂世,李世積就是一個乘勢而起的英雄。
曆史上的他並不是謀士,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以統帥、將領的身份出現的,所以咱們先大致梳理他的軍旅生涯。】
大唐甘露殿。
“懋功的功名終於登上了天幕了!”作為李積的老友,李靖最先是恭喜道。
李世積他本人早就在天幕開始盤點這一位武廟人物的時候,聽到了自己的名字時眼睛就已經開始明閃閃起來了,現在的李世積說白了,也是一位正年輕的好小夥子,他就比李世民大了幾歲罷了。
可算是被我等著了,天幕之前誰都講了,不甘寂寞和勢必爭取功名的我隻是簡單了提過以後成就很大,現在可算是讓我作為主角登場了啊!
李世民倒是臉色比較平靜,他對於自己的手下名將不斷的情況早就司空見慣了,或許在天幕剛開始出現的時候,那時盤點自己手下的大臣還會激動一會兒。
現在咱老李成熟了,早就波瀾不驚了。不就是名將嘛,在咱大唐,就是不缺名將!
畢竟皇帝本人也是一位名氣不小的“將軍”啊!
【李世積一生中先後為瓦崗軍、唐王朝服務,期間曾短暫被竇建德俘虜。就軍人身份而言,他軍功赫赫、有勇有謀,逐漸由山野強盜成長為一名唿風喚雨的頂級統帥。
在瓦崗軍期間,李世積一度是和單雄信並稱的兩大悍將,這期間的出色表現大致如下:與王伯當聯手伏擊隋朝平叛軍隊,殺害名將張須陀,即秦叔寶的第一任上司;設計在洛水之上擊敗王世充;率領5000兵馬掩襲隋王朝的重要糧倉黎陽倉;擊敗王德仁,跟隨李密戰勝宇文化及等。
不過,直到歸順李唐王朝後,他才真正成長為一名頂級將才。
李世積這樣的戰將,自然是歸主管征戰的秦王府管轄,他跟隨李世民參與了幾乎所有關鍵戰役。最為成功的當屬公元621年的虎牢之戰,唐軍以少勝多擊敗竇建德十多萬大軍,隨後逼迫困守洛陽王世充投降。
戰後評定功勞,李世積排名僅次於統帥李世民,二人迴到長安同穿金甲享受犒賞。後世更是評價道:投唐一念起,頓覺天地寬。
完全可以說,李世積這一生最高光的時候,最功成名就的所以時刻都是在投降了唐朝之後所逐漸達成的。】
“朕的懋功當年可是好風光啊!在這長安城裏頭當時被太上皇論功行賞的時候可是搶了朕不少風頭呢!”李世民哈哈一笑,親熱的對著李世積招唿道。
李世積平時在這甘露殿裏雖然內心是個野心勃勃不甘平凡的人,但和李靖一樣,一直都是挺“邊緣化”的人物,他們可真不是秦王府的老臣啊,所以李世民的親熱倒是讓他此時有些受寵若驚的味道。
“陛下,臣......臣.......”
見到李世積憋了半天都沒能說好一句話,李世民知道他的心情難掩激動,上前大手拍著他的後背,道:“懋功啊,朕知道你想表達什麽意思!你的心,朕懂!”
“日子還長,不急!我偌大的大唐難道還沒有給你展現本事的機會?”
李靖也笑著說道:“懋功兄弟這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了啊!”
李世積心中的火被幾人這麽一說,再加上天幕本就在盤點著他的事情,瞬間就熱了起來:“陛下,前不久李靖將軍剛被您委托去征伐突厥人,臣......臣也可以!無論是那高句麗還是什麽高昌等逆國,臣都能為陛下執縛其君,手刃逆賊!”
李靖有些坐不住了,哎呀你這小子,我幫你說句好話,麵子上給你恭喜夠了,你怎麽突然開始搶活幹了?
旁邊不說李靖老將軍有些坐不住了,就連侯君集、尉遲敬德等一眾人也紛紛上前嘰喳的搶活。
長孫無忌道:“陛下,之前天幕說過交趾以南一年三熟,咳咳......微臣可以先預定交趾嗎?陛下您要記得臣啊陛下,陛下您別忘了哈!”
實際上,用“名將”來定義李靖、李世積,是對他倆的貶低;這二位其實都是出將入相的文武全才,甚至在情商、為人處世方麵同樣一流。
李靖自然家喻戶曉,而作為演義中“徐茂公”原型的李世積,他的優秀估計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對於李世積這個名字,很容易產生混淆,咱們先說明一下。
他原名徐世積,字懋功,所以演義中的“徐茂公”並不是瞎編的;
公元618年,他歸順唐朝後,被李淵賜姓李,因此史書中稱他為李世積,和李世民就差一個字;
李世民當上皇帝後,按照曆代的規矩,世、民這兩個字其他人都不能用,必須得改。不過李世民親自發話:除非名字裏“世民”這倆字連用,單個出現的情況不需要改;
不過等到李治當皇帝後,為了表示對父親的孝心,他要求所有人都要避諱“世、民”倆字,單個也不行,所以“李世積”從此成了“李積”。
按照習慣,咱們采用李世積這個名字。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李積的一生用過那些名字吧?
隋末瓦崗寨合夥人-徐世積
大唐名將-李世積
唐初三朝老臣-李積
徐世積、李世積、李積,他的三個名字剛好對應其人生的三個階段。
在隋末亂世,李世積就是一個乘勢而起的英雄。
曆史上的他並不是謀士,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以統帥、將領的身份出現的,所以咱們先大致梳理他的軍旅生涯。】
大唐甘露殿。
“懋功的功名終於登上了天幕了!”作為李積的老友,李靖最先是恭喜道。
李世積他本人早就在天幕開始盤點這一位武廟人物的時候,聽到了自己的名字時眼睛就已經開始明閃閃起來了,現在的李世積說白了,也是一位正年輕的好小夥子,他就比李世民大了幾歲罷了。
可算是被我等著了,天幕之前誰都講了,不甘寂寞和勢必爭取功名的我隻是簡單了提過以後成就很大,現在可算是讓我作為主角登場了啊!
李世民倒是臉色比較平靜,他對於自己的手下名將不斷的情況早就司空見慣了,或許在天幕剛開始出現的時候,那時盤點自己手下的大臣還會激動一會兒。
現在咱老李成熟了,早就波瀾不驚了。不就是名將嘛,在咱大唐,就是不缺名將!
畢竟皇帝本人也是一位名氣不小的“將軍”啊!
【李世積一生中先後為瓦崗軍、唐王朝服務,期間曾短暫被竇建德俘虜。就軍人身份而言,他軍功赫赫、有勇有謀,逐漸由山野強盜成長為一名唿風喚雨的頂級統帥。
在瓦崗軍期間,李世積一度是和單雄信並稱的兩大悍將,這期間的出色表現大致如下:與王伯當聯手伏擊隋朝平叛軍隊,殺害名將張須陀,即秦叔寶的第一任上司;設計在洛水之上擊敗王世充;率領5000兵馬掩襲隋王朝的重要糧倉黎陽倉;擊敗王德仁,跟隨李密戰勝宇文化及等。
不過,直到歸順李唐王朝後,他才真正成長為一名頂級將才。
李世積這樣的戰將,自然是歸主管征戰的秦王府管轄,他跟隨李世民參與了幾乎所有關鍵戰役。最為成功的當屬公元621年的虎牢之戰,唐軍以少勝多擊敗竇建德十多萬大軍,隨後逼迫困守洛陽王世充投降。
戰後評定功勞,李世積排名僅次於統帥李世民,二人迴到長安同穿金甲享受犒賞。後世更是評價道:投唐一念起,頓覺天地寬。
完全可以說,李世積這一生最高光的時候,最功成名就的所以時刻都是在投降了唐朝之後所逐漸達成的。】
“朕的懋功當年可是好風光啊!在這長安城裏頭當時被太上皇論功行賞的時候可是搶了朕不少風頭呢!”李世民哈哈一笑,親熱的對著李世積招唿道。
李世積平時在這甘露殿裏雖然內心是個野心勃勃不甘平凡的人,但和李靖一樣,一直都是挺“邊緣化”的人物,他們可真不是秦王府的老臣啊,所以李世民的親熱倒是讓他此時有些受寵若驚的味道。
“陛下,臣......臣.......”
見到李世積憋了半天都沒能說好一句話,李世民知道他的心情難掩激動,上前大手拍著他的後背,道:“懋功啊,朕知道你想表達什麽意思!你的心,朕懂!”
“日子還長,不急!我偌大的大唐難道還沒有給你展現本事的機會?”
李靖也笑著說道:“懋功兄弟這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了啊!”
李世積心中的火被幾人這麽一說,再加上天幕本就在盤點著他的事情,瞬間就熱了起來:“陛下,前不久李靖將軍剛被您委托去征伐突厥人,臣......臣也可以!無論是那高句麗還是什麽高昌等逆國,臣都能為陛下執縛其君,手刃逆賊!”
李靖有些坐不住了,哎呀你這小子,我幫你說句好話,麵子上給你恭喜夠了,你怎麽突然開始搶活幹了?
旁邊不說李靖老將軍有些坐不住了,就連侯君集、尉遲敬德等一眾人也紛紛上前嘰喳的搶活。
長孫無忌道:“陛下,之前天幕說過交趾以南一年三熟,咳咳......微臣可以先預定交趾嗎?陛下您要記得臣啊陛下,陛下您別忘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