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出將入相淩煙閣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網友說:
“李績對唐朝貢獻絕對功臣第一,比李靖強的是出將入相。老是詬病李績前期敗仗多,你讓李靖前期跟著翟讓,李密,也贏不了啊。
誰最先跟著李世民誰不敗,李績在瓦崗也是費盡心思了,瓦崗領導實在太廢,難道大家不知道我們現代人寫的那句諷刺詩嗎?“寧學桃園三結義,不拜瓦崗一炷香!”
“與李靖並稱大唐戰神、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曆事三朝、位列三公、文武雙全位列武廟十哲、大唐名將、華夏古之神將之一、揚州大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英國公李積。”
李績後期也沒敗過,滅了三個國家,尤其是高句麗。李績最重要的貢獻保證了唐朝三代王朝順利接替,李績幫李治扳倒了長孫無忌,在武則天上位後,作為軍方柱石又幫武則天穩定軍方。
李績保證三朝順利接替,這就是他大唐長城的由來,不是純武將功績能比的!國家的安穩和權力的順利交替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我還以為李家怎麽這麽多人才,後麵才知道賜姓李。”
“李家宗室的人才其實前期的話也隻有那麽幾個有本事的,這也是為何李世民掌權後先削了李淵封賞的那群親戚和讒臣,真的很廢物。
李孝恭、李道宗、李神通、李孝逸這幾個人才算有本事的,尤其是李孝恭和李道宗真的不弱,李道宗的女兒更是出名,眾所周知皇帝和親不會拿親生女兒的幸福開玩笑,但是也不能隨便找個女子應付,所以大多是從宮人中挑選才貌雙全的認作義女或者從宗室裏挑選過繼為養女,而李道宗的女兒就是文成公主!
唐初兩大賢王一個李孝恭、一個李道宗,建國前南征北戰,建國後東西征伐。”
“李世民要是不嗑藥追求長生的話,雖然因為早年征戰沙場留下了病根,但是好好養生的話再撐個幾年還是沒問題的,貞觀二十三年變成貞觀二十五年以上我覺得可以。
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十八個死在了李世民麵前卻也實打實的證明了李二自身的本事將會給他帶來極大的自信:即他不怕任何的功高震主!
你本事再大你有朕年輕嗎?你再年輕你有朕的本事大嗎?
除了程知節、尉遲敬德、李世積、劉鴻基、唐儉、長孫無忌外,其他都在貞觀結束前沒了。
而二十四臣裏,長孫無忌被逼死外,除了侯君集協助李承乾造反被殺、張亮晚年老糊塗養五百養子外全部善終!”
“李靖、李績、蘇定方這三個都是曆史前二十的名將,最牛逼的是,這三位活在同一個時代,更可怕的是不世出的白袍神將薛仁貴就是他們的中晚期登場的,完美的銜接了!文臣方麵也是名家銜接,這樣的文武陣容,唐朝能不強盛都沒有天理了!”
“棒子國的電視劇,李世民被射瞎了一隻眼睛,跪在地上給高狗麗人投降道歉!李世積來救李世民也被生擒了,跪在地上陪老李一塊跪地求饒!”
“整個唐初,除了李靖,李積是最能打的,但在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居然排倒數第二,不知道李世民咋想的。”
“迴複樓上的,大名鼎鼎的秦瓊還排最後一名勒秦瓊暫且不論,李積排倒數第二,我猜測是因為他不是李世民的心腹,而且古人評價一個人是綜合性的,李積雖然功績高,但是他歸順唐朝後,中間是背叛過唐朝的。
並且,尉遲敬德作為李世民之許褚,絕對的心腹,玄武門第一功臣,不還是才排第七?貞觀宰相房玄齡也才排第五。而貞觀五年就因病去世的宰相杜如晦排第四。
都說李世民心裏一直嫉恨魏征天天懟他,但是人家老魏實打實的排第四!
都說李世民對宗室苛刻,但是人家李孝恭排第二!
貞觀前期因為皇後原因被壓製不能做官,貞觀後期也沒什麽大權力隻能被李二一直留在身旁陪伴的長孫無忌卻排在淩煙閣第一!
所以我認為李世民是根據跟隨自己的時間、心中的親密度和重要程度、以及死人優先原則畢竟白月光嘛,還有功績的大小和多少,以及功績對大唐大戰略的影響度。”
“李靖活了七十九歲,李世積活了七十六歲、尉遲敬德活了六十六歲、程咬金也活了六十六歲,這些人還都是武將,李二晚年不迷信長生老老實實跟自己的這些老臣一起學養生不好嗎?結果他自己就活了五十一歲!”】
明朝
“咱大明既沒有排武廟,是因為咱覺得這東西無用,打鐵還須自身強。”朱元璋突然對身旁的妻兒自顧的解釋道。
“現在咱看完了天幕盤點武廟關於李世積的這個事跡,心裏有了所感啊!”
馬皇後挑眉,詢問道:“怎麽,重八你也要學宋朝一樣重立武廟嗎?”
朱元璋搖了搖頭,說道:“武廟象征意義更多一下,排不排立不立並沒有什麽很多的好處和損失。”
“咱啊,是想學唐朝這個淩煙閣,弄一個咱大明的淩煙閣啊!”
朱標悠悠的歎了一口氣,道:“父皇!您當初賜下了丹書鐵劵和這淩煙閣又有什麽區別呢?可是後來淮西勳貴對您的背叛讓著丹書鐵劵的意義又作廢了,不是嗎?”
朱元璋怔了怔,朱標的這一席話突然讓他想起來天幕上那句“還是死去的人才是白月光”。
他就很突然的想起了胡大海、花雲和常遇春來了。
胡大海死的很早,大明建立前就沒了,但依然被他認定為大明朝開國功臣第三人!
“還是死的老友才是最好的啊!”
唐朝
杜如晦朝著李世民所在的位置認真的一拜,沒想到自己貞觀五年都因病去世,老李居然還能那麽惦記著他,最後在淩煙閣分功的時候,把他排在了第三位。
前兩位是真的無解,雖然現在長孫無忌隻空掛一個爵位,啥正經的實權都沒有,但是他的一句話在這個朝廷裏還是相當的好用的。貞觀朝隻要還在一天,長孫無忌永遠都是權力巔峰的那幾個人之一。
而李孝恭,人家那真的是宗室楷模了,無論本事還是功績,哪怕是做人的品性都是一流的,這樣的人物拿出來既是對天下表明皇室的優秀樹立百姓對皇室的信任,也是皇帝對宗室的安撫,意義很大啊!
侯君集左看看右看看,發現沒人注意自己,心裏的尷尬氣味更多了。
無論自己事出什麽,造反都是最不可原諒的。
“你們啊!”李世民心中暗歎了一口氣,自己的老臣也隻有這兩個最後因為看不清楚形式翻了糊塗啊!
“侯君集!你是想再來一次玄武門嗎?太子陷入迷途,你作為老臣知道了之後不去勸阻還助紂為虐,是想再當一次從龍之臣?”
侯君集聽罷人都站不穩了,跪在地上連連求饒認錯。
李二冷哼一聲,又看向張亮,這個哪怕到了日後都沒有被封為國公的人,沒辦法,除了跟自己時間早,早年立了一些小功外,本事是真不大。
“張亮,你養了五百義子,怎麽,是想學司馬氏篡位嗎?”
侯君集好歹也是戰場上磨練出來的戰將,而張亮人更是人癱在了那裏,哆哆嗦嗦的為自己開解。
眼見著自己的大臣醜態頻出,況且這種事情本就是未來才發生的,李二也不好繼續了。
“都起來吧!你們犯的錯是在另一個大唐做下的,朕不喜歡再現在的大唐再看到!”
鬧劇結束良久後,他敲打這群跋扈的老臣目的也達到了,李二才恢複好心情繼續和自己的文武們討論天幕帶來的大唐未來的信息。
“李績對唐朝貢獻絕對功臣第一,比李靖強的是出將入相。老是詬病李績前期敗仗多,你讓李靖前期跟著翟讓,李密,也贏不了啊。
誰最先跟著李世民誰不敗,李績在瓦崗也是費盡心思了,瓦崗領導實在太廢,難道大家不知道我們現代人寫的那句諷刺詩嗎?“寧學桃園三結義,不拜瓦崗一炷香!”
“與李靖並稱大唐戰神、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曆事三朝、位列三公、文武雙全位列武廟十哲、大唐名將、華夏古之神將之一、揚州大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英國公李積。”
李績後期也沒敗過,滅了三個國家,尤其是高句麗。李績最重要的貢獻保證了唐朝三代王朝順利接替,李績幫李治扳倒了長孫無忌,在武則天上位後,作為軍方柱石又幫武則天穩定軍方。
李績保證三朝順利接替,這就是他大唐長城的由來,不是純武將功績能比的!國家的安穩和權力的順利交替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我還以為李家怎麽這麽多人才,後麵才知道賜姓李。”
“李家宗室的人才其實前期的話也隻有那麽幾個有本事的,這也是為何李世民掌權後先削了李淵封賞的那群親戚和讒臣,真的很廢物。
李孝恭、李道宗、李神通、李孝逸這幾個人才算有本事的,尤其是李孝恭和李道宗真的不弱,李道宗的女兒更是出名,眾所周知皇帝和親不會拿親生女兒的幸福開玩笑,但是也不能隨便找個女子應付,所以大多是從宮人中挑選才貌雙全的認作義女或者從宗室裏挑選過繼為養女,而李道宗的女兒就是文成公主!
唐初兩大賢王一個李孝恭、一個李道宗,建國前南征北戰,建國後東西征伐。”
“李世民要是不嗑藥追求長生的話,雖然因為早年征戰沙場留下了病根,但是好好養生的話再撐個幾年還是沒問題的,貞觀二十三年變成貞觀二十五年以上我覺得可以。
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十八個死在了李世民麵前卻也實打實的證明了李二自身的本事將會給他帶來極大的自信:即他不怕任何的功高震主!
你本事再大你有朕年輕嗎?你再年輕你有朕的本事大嗎?
除了程知節、尉遲敬德、李世積、劉鴻基、唐儉、長孫無忌外,其他都在貞觀結束前沒了。
而二十四臣裏,長孫無忌被逼死外,除了侯君集協助李承乾造反被殺、張亮晚年老糊塗養五百養子外全部善終!”
“李靖、李績、蘇定方這三個都是曆史前二十的名將,最牛逼的是,這三位活在同一個時代,更可怕的是不世出的白袍神將薛仁貴就是他們的中晚期登場的,完美的銜接了!文臣方麵也是名家銜接,這樣的文武陣容,唐朝能不強盛都沒有天理了!”
“棒子國的電視劇,李世民被射瞎了一隻眼睛,跪在地上給高狗麗人投降道歉!李世積來救李世民也被生擒了,跪在地上陪老李一塊跪地求饒!”
“整個唐初,除了李靖,李積是最能打的,但在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居然排倒數第二,不知道李世民咋想的。”
“迴複樓上的,大名鼎鼎的秦瓊還排最後一名勒秦瓊暫且不論,李積排倒數第二,我猜測是因為他不是李世民的心腹,而且古人評價一個人是綜合性的,李積雖然功績高,但是他歸順唐朝後,中間是背叛過唐朝的。
並且,尉遲敬德作為李世民之許褚,絕對的心腹,玄武門第一功臣,不還是才排第七?貞觀宰相房玄齡也才排第五。而貞觀五年就因病去世的宰相杜如晦排第四。
都說李世民心裏一直嫉恨魏征天天懟他,但是人家老魏實打實的排第四!
都說李世民對宗室苛刻,但是人家李孝恭排第二!
貞觀前期因為皇後原因被壓製不能做官,貞觀後期也沒什麽大權力隻能被李二一直留在身旁陪伴的長孫無忌卻排在淩煙閣第一!
所以我認為李世民是根據跟隨自己的時間、心中的親密度和重要程度、以及死人優先原則畢竟白月光嘛,還有功績的大小和多少,以及功績對大唐大戰略的影響度。”
“李靖活了七十九歲,李世積活了七十六歲、尉遲敬德活了六十六歲、程咬金也活了六十六歲,這些人還都是武將,李二晚年不迷信長生老老實實跟自己的這些老臣一起學養生不好嗎?結果他自己就活了五十一歲!”】
明朝
“咱大明既沒有排武廟,是因為咱覺得這東西無用,打鐵還須自身強。”朱元璋突然對身旁的妻兒自顧的解釋道。
“現在咱看完了天幕盤點武廟關於李世積的這個事跡,心裏有了所感啊!”
馬皇後挑眉,詢問道:“怎麽,重八你也要學宋朝一樣重立武廟嗎?”
朱元璋搖了搖頭,說道:“武廟象征意義更多一下,排不排立不立並沒有什麽很多的好處和損失。”
“咱啊,是想學唐朝這個淩煙閣,弄一個咱大明的淩煙閣啊!”
朱標悠悠的歎了一口氣,道:“父皇!您當初賜下了丹書鐵劵和這淩煙閣又有什麽區別呢?可是後來淮西勳貴對您的背叛讓著丹書鐵劵的意義又作廢了,不是嗎?”
朱元璋怔了怔,朱標的這一席話突然讓他想起來天幕上那句“還是死去的人才是白月光”。
他就很突然的想起了胡大海、花雲和常遇春來了。
胡大海死的很早,大明建立前就沒了,但依然被他認定為大明朝開國功臣第三人!
“還是死的老友才是最好的啊!”
唐朝
杜如晦朝著李世民所在的位置認真的一拜,沒想到自己貞觀五年都因病去世,老李居然還能那麽惦記著他,最後在淩煙閣分功的時候,把他排在了第三位。
前兩位是真的無解,雖然現在長孫無忌隻空掛一個爵位,啥正經的實權都沒有,但是他的一句話在這個朝廷裏還是相當的好用的。貞觀朝隻要還在一天,長孫無忌永遠都是權力巔峰的那幾個人之一。
而李孝恭,人家那真的是宗室楷模了,無論本事還是功績,哪怕是做人的品性都是一流的,這樣的人物拿出來既是對天下表明皇室的優秀樹立百姓對皇室的信任,也是皇帝對宗室的安撫,意義很大啊!
侯君集左看看右看看,發現沒人注意自己,心裏的尷尬氣味更多了。
無論自己事出什麽,造反都是最不可原諒的。
“你們啊!”李世民心中暗歎了一口氣,自己的老臣也隻有這兩個最後因為看不清楚形式翻了糊塗啊!
“侯君集!你是想再來一次玄武門嗎?太子陷入迷途,你作為老臣知道了之後不去勸阻還助紂為虐,是想再當一次從龍之臣?”
侯君集聽罷人都站不穩了,跪在地上連連求饒認錯。
李二冷哼一聲,又看向張亮,這個哪怕到了日後都沒有被封為國公的人,沒辦法,除了跟自己時間早,早年立了一些小功外,本事是真不大。
“張亮,你養了五百義子,怎麽,是想學司馬氏篡位嗎?”
侯君集好歹也是戰場上磨練出來的戰將,而張亮人更是人癱在了那裏,哆哆嗦嗦的為自己開解。
眼見著自己的大臣醜態頻出,況且這種事情本就是未來才發生的,李二也不好繼續了。
“都起來吧!你們犯的錯是在另一個大唐做下的,朕不喜歡再現在的大唐再看到!”
鬧劇結束良久後,他敲打這群跋扈的老臣目的也達到了,李二才恢複好心情繼續和自己的文武們討論天幕帶來的大唐未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