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苦寒沒幾日,冬天就到了。
這年冬天冷極了,刀子般的風四麵八方的從所有縫隙裏往屋子裏灌。這年又逢重役,這個隻留下了孤兒寡母的“寡婦村”越發清貧,家家都不舍得生火燒炭,隻拿枯敗的殘枝填在爐膛裏,燒的滿麵塵灰,一臉黑淚。
阿姝家尤其困頓。元清一走,家裏三畝薄田凍的僵土一般,怎麽也開墾不動。秋收那一茬收獲早已被征稅征走了,沒幾日家裏就困頓到數米下鍋,無食果腹的境地。
阿姝沒日沒夜的紡著布,熬得眼睛都要凹進去了,可時節不好,家家都沒有餘糧,又哪裏肯花錢買布呢?
她最困頓,窮餓的幾乎要活不下去的時候,是鄰居王嬸看不慣,拉救了她一把。
王叔王良也在婚宴上被征走了,王嬸一人拖著個四五歲的姑娘,日子過得也是艱難。後來,冬日冷的實在受不了,阿姝架不住她勸,終於暫時也搬到她家裏,一個炕上三個女人,擠擠挨挨的相互取暖,度過寒冬。
阿姝特別想念元清,這樣的苦寒,他在大西北修築長城,吃的飽不飽,穿得暖不暖。
想到晚上又冷又餓,凍的睡不著,她全是凍瘡和皴裂的手緊緊攥著那對明月璫,一邊悄悄抹眼淚,一邊想他、念他、盼他平安。
她的淚珠打在明月璫上,凍的謝小星瑟瑟發抖,沒一會兒,便結了一層冷薄的冰。
終於,數著指頭,盼著日子,寒冷年關好歹捱過了,春天來了,再也沒有那麽刺骨的冷意,田地裏也肯長野菜和野蘑菇了。
幾家鄰居互相攙扶幫助,扶老攜幼,勉強彼此幫忙把田地開墾了,希望的種子一把一把撒下去,盼著春風,盼著雨露,盼著發芽。
阿姝咬咬牙,花了最後的積蓄,全買了蠶種,一笸籮一笸籮的養蠶、喂蠶,等著蠶寶變成蠶山,蠶山再收下來,繅洗成細白的絲,秋天也要來了。
這期間,縣尉帶著人又強征了一波征夫,甚至將年齡壓到了16歲,可阿姝等人哭著喊著去求、去問、去打聽,她們被押解走的丈夫們,依然杳無音信。
中秋漸漸到了,月又朗潤起來,將團圓之光平等的灑向人間,然而寡婦村裏,卻仍是一片悲戚。
阿姝與王嬸在院子裏納涼,王嬸家的小阿念已經6歲了,紮著總角,手裏捏著果子,卻嚎啕大哭,不停的跟王嬸要“阿爹”。
起先隻有王嬸在哭,間或罵孩子、打孩子,後來阿姝忍不住,也跟著哭了起來,她也隻有十七歲,又何嚐不是個孤苦無依的孩子。
王嬸粗糙的手抹著她的淚,抹著抹著,忽而低聲道,“薑女啊,你與我們不一樣……你和元清並沒有……”
她欲言又止,卻又咬牙繼續勸,“雖然你倆成了婚,但你跟黃花大閨女,又有什麽分別呢?這個村裏沒有男人了,這麽多年了,也從沒聽說誰家有被征走的迴頭人……你還年輕,長得也好,也有繅絲織布的手藝……”
“你走吧……你不該被困死在這村裏,你往大城裏去吧,總有你的容身之處……”
雖然她已與元清成婚,可成婚當日元清就被征夫,在王嬸的眼裏,還總把她當個孩子,也從不肯用“範孟氏”稱唿她,還是稱唿她閨閣裏的名字,薑女。
孟婆這一世的名字叫:孟薑女,乳名阿姝。
阿姝慢慢抹幹了淚,小阿念賭氣不肯理母親,就賴在阿姝懷裏,現在哭累了,已經掛著鼻涕泡睡著了。
阿姝一下一下,輕輕拍著孩子的背,目光漸漸冷靜,沉緩下來,語氣柔弱,卻分外堅決。
她說,“不。”
“我要等元清。”
“一日不迴來,我就等一日。一年不迴來,我就等一年,若要一輩子不迴來——那我就等一輩子。”
她望向院子裏的樹,樹上勾著月亮,“我和元清,都是這個世界上彼此唯一的親人了,我不能讓他無家可歸,無人可待。”
王嬸又忍不住淌淚了,一邊哭一邊罵,“這是什麽狗日的世道,那些當官的,還讓不讓人活了,讓不讓人活了……”
她哭的急,哽的直抽,阿姝忙不迭的拍她的背,冷不丁破敗的院門吱呀一聲,居然緩緩碾開了一條縫。
荒村野地,又全是孤兒寡母,村裏各家一入夜就早早閉了門,不肯走動。乍然傳來門響,在這沉沉夜裏格外清晰,激的隔壁老狗按捺不住,汪汪的吠叫起來。
倆女人都愣了,王嬸到底年長膽大,站起來大喝一聲,“誰!”
門扉籠罩的黑暗裏,慢慢浮現出一張老淚縱橫的臉,啞著嗓子喊了一聲,“老婆——!”
王嬸懵了,阿姝也懵了,隻有阿念還安好的睡著,手裏猶然緊緊攥著糖果子。
王嬸率先反應過來,一聲“老王”才叫出口,霎時泣不成聲!
王良艱難得整個人挪出了陰影,先嚇破了膽子一樣去緊緊關住了門,這才哽咽著低聲,“老婆,你小聲些,我,我迴來了!”
隻見他渾身襤褸不堪,幾近衣不裹體,手裏還拄著一根樹棍,腳上的鞋子爛的漏著三四個腳趾,腳後跟早已斷裂不見。
他頭上的華發,才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已花白不堪,雙頰瘦的完全凹陷下去,又黑又皺,跟剛從墳土裏爬出來似的。
王嬸跌跌撞撞的往前迎了兩步,突然發現他之所以拄著拐,是因為一隻腳正以不可思議的角度扭曲著,青紫流膿,無數殘死的蚊蠅圍著他的傷口鬧鬧哄哄的轉。
王嬸一下子嚎出來,“挨千刀的,你,你怎麽了!你這是受了什麽罪啊!”
他倆霎時抱頭痛哭,王良卻一邊嚎啕一邊低聲,“小聲些,小聲些,我,我是偷偷跑迴來的,要被抓迴去就死定了,我受不住那苦,更舍不得你們娘倆啊……”
瞧他迴來,阿姝早已急了,她知道王大哥九死一生,他們倆口子又難分難舍,肯定有很多體己話要說,可她等不了啊,一邊四下亂看,一邊急急慌慌的問,“王哥,王哥,元清呢?元清……呢?”
見他活著迴來,王嬸的心定了大半,此時聽到阿姝發問,她也反應過來,胡亂抹了一把淚,“對啊,元清呢?既然你能逃出來,其他人呢?你們有沒有一起逃迴來……”
王良卻囁嚅了,好半晌,他才舔了舔幹裂的嘴唇,低聲,“老婆,你幫我打碗水,我腳疼的厲害……等我坐下,坐下說。”
阿姝心急如焚,卻又不好過分催促,連忙快步隨著王嬸一起去打水收拾,安頓孩子。天太晚了,也不好再把阿念叫醒,便把孩子抱進去睡了。
王良一氣灌下了一大碗水,剛歎了口氣,眼睛就濕了,他抹了把臉,這才抖著聲音說。
“……我們逃跑那天,元清就病倒了,躺在床上有氣無力。他說,與我們一起逃也隻是拖後腿,讓我們先走,機會難得,能走一個是一個。”
“修長城的活計,真不是人幹的……我們手腳上都帶著鐐銬,一天足足要幹滿十二個時辰,遍地都是拿著鞭子催進度的監工,哪裏稍微慢一些,鞭子就要上身了。”
“一天隻有兩頓飯,頓頓都是清得見底的稀粥,和兩個發餿的窩窩,一根鹹菜是要嗦滿三頓的,還不見得天天有。我們就擠在工地旁的爛茅屋裏睡,後麵緊挨著茅坑和死人坑,夏天爛的人直吐,冬天又凍的人直抖,手腳凍瘡癢的恨不得撓下皮肉來才解恨……”
王嬸聽他遭遇,心疼的直咬牙,阿姝卻不關心這些,緊緊抓著他幾乎爛完的衣袖,“元清呢?後來呢!”
王良咽了口唾沫,這才抖著繼續道,“元清他……他病的太重了,我們實在帶不走他……”
“跟我一起逃出來的,咱村的共有4個,我們被追殺的時候,老張家的大兒子就死了……後來在路上,老趙家的扛不住,也病死了,就剩下我和老李家的小兒子,一路乞討,一路跋涉……”
“那該死的‘編戶齊民’,我們是逃出來了,一路上都沒有人敢收留,也打不了工,隻能硬生生的拖著兩條腿,從西北一路乞討迴來,前幾天,眼瞅著就要到家了,老李家的還是扛不住,也死了……”
“我也斷了一條腿,一路東躲西藏,忍饑挨餓,終於活著到家了……”
阿姝卻執拗的瞪著他,抓著他,仿佛癡了,隻一味的重複,“元清呢?”
王良抽泣著抹臉,仿佛崩潰般的低聲,“我想,他……他是活不成了,他們哪裏肯給我們看病,生病了也照樣要修長城……我看到太多太多了……”
阿姝一閉眼,兩行熱淚終於滾下來,她抖著聲音,低低的,“那他死了,他的屍骨呢……”
王良搖搖頭,艱難的,“先放在死人坑裏,等著修長城的時候……”
“就和著草和泥漿,一起砌在長城裏。”
這年冬天冷極了,刀子般的風四麵八方的從所有縫隙裏往屋子裏灌。這年又逢重役,這個隻留下了孤兒寡母的“寡婦村”越發清貧,家家都不舍得生火燒炭,隻拿枯敗的殘枝填在爐膛裏,燒的滿麵塵灰,一臉黑淚。
阿姝家尤其困頓。元清一走,家裏三畝薄田凍的僵土一般,怎麽也開墾不動。秋收那一茬收獲早已被征稅征走了,沒幾日家裏就困頓到數米下鍋,無食果腹的境地。
阿姝沒日沒夜的紡著布,熬得眼睛都要凹進去了,可時節不好,家家都沒有餘糧,又哪裏肯花錢買布呢?
她最困頓,窮餓的幾乎要活不下去的時候,是鄰居王嬸看不慣,拉救了她一把。
王叔王良也在婚宴上被征走了,王嬸一人拖著個四五歲的姑娘,日子過得也是艱難。後來,冬日冷的實在受不了,阿姝架不住她勸,終於暫時也搬到她家裏,一個炕上三個女人,擠擠挨挨的相互取暖,度過寒冬。
阿姝特別想念元清,這樣的苦寒,他在大西北修築長城,吃的飽不飽,穿得暖不暖。
想到晚上又冷又餓,凍的睡不著,她全是凍瘡和皴裂的手緊緊攥著那對明月璫,一邊悄悄抹眼淚,一邊想他、念他、盼他平安。
她的淚珠打在明月璫上,凍的謝小星瑟瑟發抖,沒一會兒,便結了一層冷薄的冰。
終於,數著指頭,盼著日子,寒冷年關好歹捱過了,春天來了,再也沒有那麽刺骨的冷意,田地裏也肯長野菜和野蘑菇了。
幾家鄰居互相攙扶幫助,扶老攜幼,勉強彼此幫忙把田地開墾了,希望的種子一把一把撒下去,盼著春風,盼著雨露,盼著發芽。
阿姝咬咬牙,花了最後的積蓄,全買了蠶種,一笸籮一笸籮的養蠶、喂蠶,等著蠶寶變成蠶山,蠶山再收下來,繅洗成細白的絲,秋天也要來了。
這期間,縣尉帶著人又強征了一波征夫,甚至將年齡壓到了16歲,可阿姝等人哭著喊著去求、去問、去打聽,她們被押解走的丈夫們,依然杳無音信。
中秋漸漸到了,月又朗潤起來,將團圓之光平等的灑向人間,然而寡婦村裏,卻仍是一片悲戚。
阿姝與王嬸在院子裏納涼,王嬸家的小阿念已經6歲了,紮著總角,手裏捏著果子,卻嚎啕大哭,不停的跟王嬸要“阿爹”。
起先隻有王嬸在哭,間或罵孩子、打孩子,後來阿姝忍不住,也跟著哭了起來,她也隻有十七歲,又何嚐不是個孤苦無依的孩子。
王嬸粗糙的手抹著她的淚,抹著抹著,忽而低聲道,“薑女啊,你與我們不一樣……你和元清並沒有……”
她欲言又止,卻又咬牙繼續勸,“雖然你倆成了婚,但你跟黃花大閨女,又有什麽分別呢?這個村裏沒有男人了,這麽多年了,也從沒聽說誰家有被征走的迴頭人……你還年輕,長得也好,也有繅絲織布的手藝……”
“你走吧……你不該被困死在這村裏,你往大城裏去吧,總有你的容身之處……”
雖然她已與元清成婚,可成婚當日元清就被征夫,在王嬸的眼裏,還總把她當個孩子,也從不肯用“範孟氏”稱唿她,還是稱唿她閨閣裏的名字,薑女。
孟婆這一世的名字叫:孟薑女,乳名阿姝。
阿姝慢慢抹幹了淚,小阿念賭氣不肯理母親,就賴在阿姝懷裏,現在哭累了,已經掛著鼻涕泡睡著了。
阿姝一下一下,輕輕拍著孩子的背,目光漸漸冷靜,沉緩下來,語氣柔弱,卻分外堅決。
她說,“不。”
“我要等元清。”
“一日不迴來,我就等一日。一年不迴來,我就等一年,若要一輩子不迴來——那我就等一輩子。”
她望向院子裏的樹,樹上勾著月亮,“我和元清,都是這個世界上彼此唯一的親人了,我不能讓他無家可歸,無人可待。”
王嬸又忍不住淌淚了,一邊哭一邊罵,“這是什麽狗日的世道,那些當官的,還讓不讓人活了,讓不讓人活了……”
她哭的急,哽的直抽,阿姝忙不迭的拍她的背,冷不丁破敗的院門吱呀一聲,居然緩緩碾開了一條縫。
荒村野地,又全是孤兒寡母,村裏各家一入夜就早早閉了門,不肯走動。乍然傳來門響,在這沉沉夜裏格外清晰,激的隔壁老狗按捺不住,汪汪的吠叫起來。
倆女人都愣了,王嬸到底年長膽大,站起來大喝一聲,“誰!”
門扉籠罩的黑暗裏,慢慢浮現出一張老淚縱橫的臉,啞著嗓子喊了一聲,“老婆——!”
王嬸懵了,阿姝也懵了,隻有阿念還安好的睡著,手裏猶然緊緊攥著糖果子。
王嬸率先反應過來,一聲“老王”才叫出口,霎時泣不成聲!
王良艱難得整個人挪出了陰影,先嚇破了膽子一樣去緊緊關住了門,這才哽咽著低聲,“老婆,你小聲些,我,我迴來了!”
隻見他渾身襤褸不堪,幾近衣不裹體,手裏還拄著一根樹棍,腳上的鞋子爛的漏著三四個腳趾,腳後跟早已斷裂不見。
他頭上的華發,才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已花白不堪,雙頰瘦的完全凹陷下去,又黑又皺,跟剛從墳土裏爬出來似的。
王嬸跌跌撞撞的往前迎了兩步,突然發現他之所以拄著拐,是因為一隻腳正以不可思議的角度扭曲著,青紫流膿,無數殘死的蚊蠅圍著他的傷口鬧鬧哄哄的轉。
王嬸一下子嚎出來,“挨千刀的,你,你怎麽了!你這是受了什麽罪啊!”
他倆霎時抱頭痛哭,王良卻一邊嚎啕一邊低聲,“小聲些,小聲些,我,我是偷偷跑迴來的,要被抓迴去就死定了,我受不住那苦,更舍不得你們娘倆啊……”
瞧他迴來,阿姝早已急了,她知道王大哥九死一生,他們倆口子又難分難舍,肯定有很多體己話要說,可她等不了啊,一邊四下亂看,一邊急急慌慌的問,“王哥,王哥,元清呢?元清……呢?”
見他活著迴來,王嬸的心定了大半,此時聽到阿姝發問,她也反應過來,胡亂抹了一把淚,“對啊,元清呢?既然你能逃出來,其他人呢?你們有沒有一起逃迴來……”
王良卻囁嚅了,好半晌,他才舔了舔幹裂的嘴唇,低聲,“老婆,你幫我打碗水,我腳疼的厲害……等我坐下,坐下說。”
阿姝心急如焚,卻又不好過分催促,連忙快步隨著王嬸一起去打水收拾,安頓孩子。天太晚了,也不好再把阿念叫醒,便把孩子抱進去睡了。
王良一氣灌下了一大碗水,剛歎了口氣,眼睛就濕了,他抹了把臉,這才抖著聲音說。
“……我們逃跑那天,元清就病倒了,躺在床上有氣無力。他說,與我們一起逃也隻是拖後腿,讓我們先走,機會難得,能走一個是一個。”
“修長城的活計,真不是人幹的……我們手腳上都帶著鐐銬,一天足足要幹滿十二個時辰,遍地都是拿著鞭子催進度的監工,哪裏稍微慢一些,鞭子就要上身了。”
“一天隻有兩頓飯,頓頓都是清得見底的稀粥,和兩個發餿的窩窩,一根鹹菜是要嗦滿三頓的,還不見得天天有。我們就擠在工地旁的爛茅屋裏睡,後麵緊挨著茅坑和死人坑,夏天爛的人直吐,冬天又凍的人直抖,手腳凍瘡癢的恨不得撓下皮肉來才解恨……”
王嬸聽他遭遇,心疼的直咬牙,阿姝卻不關心這些,緊緊抓著他幾乎爛完的衣袖,“元清呢?後來呢!”
王良咽了口唾沫,這才抖著繼續道,“元清他……他病的太重了,我們實在帶不走他……”
“跟我一起逃出來的,咱村的共有4個,我們被追殺的時候,老張家的大兒子就死了……後來在路上,老趙家的扛不住,也病死了,就剩下我和老李家的小兒子,一路乞討,一路跋涉……”
“那該死的‘編戶齊民’,我們是逃出來了,一路上都沒有人敢收留,也打不了工,隻能硬生生的拖著兩條腿,從西北一路乞討迴來,前幾天,眼瞅著就要到家了,老李家的還是扛不住,也死了……”
“我也斷了一條腿,一路東躲西藏,忍饑挨餓,終於活著到家了……”
阿姝卻執拗的瞪著他,抓著他,仿佛癡了,隻一味的重複,“元清呢?”
王良抽泣著抹臉,仿佛崩潰般的低聲,“我想,他……他是活不成了,他們哪裏肯給我們看病,生病了也照樣要修長城……我看到太多太多了……”
阿姝一閉眼,兩行熱淚終於滾下來,她抖著聲音,低低的,“那他死了,他的屍骨呢……”
王良搖搖頭,艱難的,“先放在死人坑裏,等著修長城的時候……”
“就和著草和泥漿,一起砌在長城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