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買自行車
八零重生,離婚後老公悔紅眼 作者:拾溫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蔣窈還是吃得很清淡,而其他人則蘸著章紅燕做的辣醬還有泡菜,一個個吃得讚不絕口。
“老三,你那兒還有工業券吧?咱們幾個可以湊一湊。顧銘和小幺要買自行車,我答應他們了,可是還差幾張票。”
蔣武一聽這話,立刻皺起了眉頭,“怎麽忽然想起買自行車了?”
這兩個孩子啊,他們還不知道養家糊口有多難!
顧銘急忙解釋道:“這是我自己想到的主意。窈窈告訴我她將來有意向去縣城投稿,我認為再添置自行車以後出門對她來說更方便一些。”
他非常了解自己女兒的性格脾氣,知道窈窈寧願等到周末讓哥哥騎自行車帶她去縣城,也不願乘坐隊裏那老牛車。
雖然隊伍裏的那些阿姨們都挺熱心腸的,沒有什麽惡意,但她們的話特別多,嘴巴一刻也停不下來。
蔣窈性格害羞,不喜歡與這些大媽們多接觸。
既然車子是為了小女兒買的,那麽蔣武也沒有再說別的了。
“那你隻需要湊點工業券就好了,到時候讓你媽媽把現金給你。”蔣武說道。
這個提議是顧銘先提出來的,他也不能要求家庭出資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輛車的錢我會和窈窈一起承擔。上迴我已經向章源諮詢過了,他說他有能力幫助我們從市裏麵百貨大樓那裏買到海城牌的新款自行車。”顧銘繼續說道。
聽後,蔣武點頭:“行,那你們就直接去聯係買吧。”
見到老丈人同意了,顧銘心中頓時輕鬆了不少。
飯後休息了一小會兒,蔣武便帶著幾個人前往打穀場工作。
冬季的小麥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種植,目前早熟稻已經收獲儲存起來,現在隻需等到玉米粒完全剝落幹淨之後就可以繳納公糧了。
最近,每天去田間勞作的人明顯減少了,除了按照蔣武事先安排輪值曬小麥種子的外,其他村民都在忙於自家預留耕地上的事務。
下午蔣榮和顧銘出門時,村子裏不少人也扛著鋤頭往地裏走去。
“你們家的地都收完了嗎?”路過的村民好奇地問。
“都收完了,”蔣榮迴答,“今年我們隻種了玉米還有花生,這些作物收割起來還是比較快的。”
“我們也差不多,不過奇怪的是,”另一個村民疑惑道,“你們今年怎麽沒有種紅薯啊?”
蔣榮笑著搖了搖頭,“沒種紅薯。”
家裏已經足夠充裕,並不需要額外種植。
盡管顧銘平日裏話不多,但隻要蔣榮走到哪裏,總是有人主動與他攀談。
大隊中許多人都積累了不少票證,但由於在縣城公社難以買到所需物品,常常托付蔣榮的父親蔣武幫忙從外麵購買。
因此可以說,在這個村裏,幾乎所有人都與蔣家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到達山腳下後,人們便分散開來各自忙碌去了。
蔣榮帶著顧銘朝山上走去,“你平時不在家可能不太了解現在的情況,最近大家都隻敢在山腳砍柴,很少深入到更遠的地方去。”
顧銘聽了之後稍微思索了一下,“不如咱們稍微往裏麵走一點看看吧。”
聽到這樣的提議,蔣榮略感驚訝,但仍點頭表示同意,“好吧,就這麽定了。”
兩個壯漢同行,在遇到任何緊急情況時都能夠互相幫助,保護彼此安全。
兩個人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年輕人,自然知道尋找枯樹枝來作為柴火。
由於今年還沒有人深入過這片山區,所以沒過多久他們的收獲就已經相當可觀了。
顧銘不僅找到優質的木料資源,還將所采集到的木材整理得整整齊齊,並用大量結實的樹藤牢牢捆綁固定好。
看著眼前堆積成小山一樣的成果,他感慨地說道:“看來明天還得再來一趟,這一次隻怕是拿不走了這麽多東西。”
“估計得多來幾趟才行。”蔣榮心裏默默盤算著。
他們需要收集的木材數量龐大,顯然一次是不夠的。
他掃了一眼身旁,短短的時間裏已經整理出了兩捆大柴火。
這個地方幾乎沒人過來打柴,因此他們選中的樹木也都相當粗壯。
突然,顧銘耳朵輕輕一抖,發出一個急促的“噓!”聲。
蔣榮立刻站定不動,目光警覺地看著四周,心中猜測著顧銘到底發現了什麽。
隨後,顧銘迅速彎腰,撿起石頭,用力朝一個方向擲去。
石頭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緊接著傳來了一聲重物落地的聲音。
兩人小心翼翼地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隻兔子。”
顧銘輕輕吐出一口氣,表情明顯放鬆了許多。
蔣榮眼前一亮,“真行啊!你這一招可真夠狠的。”
顧銘微微一笑,沒有多說什麽。
將兔子腿用樹藤綁好後,顧銘建議道:“要不先迴去一趟吧,一會兒帶著背簍再進山。深山裏少有人來,說不定還能捕到些別的東西。”
看到妹夫的這手功夫,蔣榮當然全聽他的了。
他對顧銘的信任更添幾分。
兩個人各自背著一捆柴火,在下山的路上碰見了好幾位剛從自家地裏出來的村民。
簡單打了幾個招唿,互相問候了幾句後,便各自忙自己的去了。
村民們都知道這時候大家都在為冬天做準備,彼此之間也都有種默契。
自己田地裏的莊稼,收成就歸各家。
今年的天氣非常好,無論是集體的地還是自家地,產量都不錯。
眼下所有的村民都是一心撲在田地上,忙得連抬頭的工夫都沒有,更不用說去關心旁人的事情了。
但是,這種情景卻讓顧老頭心裏五味雜陳。
看著顧銘背著這麽大一堆柴火一步一步地走向蔣家,他心中說不上到底是酸楚還是難受。
不過,此時此刻的顧銘完全未曾注意到身旁心情複雜的老爺子。
在顧銘漸行漸遠之後,顧老頭這才忍不住又一次轉頭望向了那個方向。
“別看了,”一旁的劉玉敏開口催促道,“咱們田裏的活計還等著呢。”
原來,由於家裏二兒媳她娘家老太太身體不好,一大早兒子便跟迴去探望,因此今日能夠幹活的人手格外緊張。
“老三,你那兒還有工業券吧?咱們幾個可以湊一湊。顧銘和小幺要買自行車,我答應他們了,可是還差幾張票。”
蔣武一聽這話,立刻皺起了眉頭,“怎麽忽然想起買自行車了?”
這兩個孩子啊,他們還不知道養家糊口有多難!
顧銘急忙解釋道:“這是我自己想到的主意。窈窈告訴我她將來有意向去縣城投稿,我認為再添置自行車以後出門對她來說更方便一些。”
他非常了解自己女兒的性格脾氣,知道窈窈寧願等到周末讓哥哥騎自行車帶她去縣城,也不願乘坐隊裏那老牛車。
雖然隊伍裏的那些阿姨們都挺熱心腸的,沒有什麽惡意,但她們的話特別多,嘴巴一刻也停不下來。
蔣窈性格害羞,不喜歡與這些大媽們多接觸。
既然車子是為了小女兒買的,那麽蔣武也沒有再說別的了。
“那你隻需要湊點工業券就好了,到時候讓你媽媽把現金給你。”蔣武說道。
這個提議是顧銘先提出來的,他也不能要求家庭出資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輛車的錢我會和窈窈一起承擔。上迴我已經向章源諮詢過了,他說他有能力幫助我們從市裏麵百貨大樓那裏買到海城牌的新款自行車。”顧銘繼續說道。
聽後,蔣武點頭:“行,那你們就直接去聯係買吧。”
見到老丈人同意了,顧銘心中頓時輕鬆了不少。
飯後休息了一小會兒,蔣武便帶著幾個人前往打穀場工作。
冬季的小麥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種植,目前早熟稻已經收獲儲存起來,現在隻需等到玉米粒完全剝落幹淨之後就可以繳納公糧了。
最近,每天去田間勞作的人明顯減少了,除了按照蔣武事先安排輪值曬小麥種子的外,其他村民都在忙於自家預留耕地上的事務。
下午蔣榮和顧銘出門時,村子裏不少人也扛著鋤頭往地裏走去。
“你們家的地都收完了嗎?”路過的村民好奇地問。
“都收完了,”蔣榮迴答,“今年我們隻種了玉米還有花生,這些作物收割起來還是比較快的。”
“我們也差不多,不過奇怪的是,”另一個村民疑惑道,“你們今年怎麽沒有種紅薯啊?”
蔣榮笑著搖了搖頭,“沒種紅薯。”
家裏已經足夠充裕,並不需要額外種植。
盡管顧銘平日裏話不多,但隻要蔣榮走到哪裏,總是有人主動與他攀談。
大隊中許多人都積累了不少票證,但由於在縣城公社難以買到所需物品,常常托付蔣榮的父親蔣武幫忙從外麵購買。
因此可以說,在這個村裏,幾乎所有人都與蔣家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到達山腳下後,人們便分散開來各自忙碌去了。
蔣榮帶著顧銘朝山上走去,“你平時不在家可能不太了解現在的情況,最近大家都隻敢在山腳砍柴,很少深入到更遠的地方去。”
顧銘聽了之後稍微思索了一下,“不如咱們稍微往裏麵走一點看看吧。”
聽到這樣的提議,蔣榮略感驚訝,但仍點頭表示同意,“好吧,就這麽定了。”
兩個壯漢同行,在遇到任何緊急情況時都能夠互相幫助,保護彼此安全。
兩個人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年輕人,自然知道尋找枯樹枝來作為柴火。
由於今年還沒有人深入過這片山區,所以沒過多久他們的收獲就已經相當可觀了。
顧銘不僅找到優質的木料資源,還將所采集到的木材整理得整整齊齊,並用大量結實的樹藤牢牢捆綁固定好。
看著眼前堆積成小山一樣的成果,他感慨地說道:“看來明天還得再來一趟,這一次隻怕是拿不走了這麽多東西。”
“估計得多來幾趟才行。”蔣榮心裏默默盤算著。
他們需要收集的木材數量龐大,顯然一次是不夠的。
他掃了一眼身旁,短短的時間裏已經整理出了兩捆大柴火。
這個地方幾乎沒人過來打柴,因此他們選中的樹木也都相當粗壯。
突然,顧銘耳朵輕輕一抖,發出一個急促的“噓!”聲。
蔣榮立刻站定不動,目光警覺地看著四周,心中猜測著顧銘到底發現了什麽。
隨後,顧銘迅速彎腰,撿起石頭,用力朝一個方向擲去。
石頭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緊接著傳來了一聲重物落地的聲音。
兩人小心翼翼地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隻兔子。”
顧銘輕輕吐出一口氣,表情明顯放鬆了許多。
蔣榮眼前一亮,“真行啊!你這一招可真夠狠的。”
顧銘微微一笑,沒有多說什麽。
將兔子腿用樹藤綁好後,顧銘建議道:“要不先迴去一趟吧,一會兒帶著背簍再進山。深山裏少有人來,說不定還能捕到些別的東西。”
看到妹夫的這手功夫,蔣榮當然全聽他的了。
他對顧銘的信任更添幾分。
兩個人各自背著一捆柴火,在下山的路上碰見了好幾位剛從自家地裏出來的村民。
簡單打了幾個招唿,互相問候了幾句後,便各自忙自己的去了。
村民們都知道這時候大家都在為冬天做準備,彼此之間也都有種默契。
自己田地裏的莊稼,收成就歸各家。
今年的天氣非常好,無論是集體的地還是自家地,產量都不錯。
眼下所有的村民都是一心撲在田地上,忙得連抬頭的工夫都沒有,更不用說去關心旁人的事情了。
但是,這種情景卻讓顧老頭心裏五味雜陳。
看著顧銘背著這麽大一堆柴火一步一步地走向蔣家,他心中說不上到底是酸楚還是難受。
不過,此時此刻的顧銘完全未曾注意到身旁心情複雜的老爺子。
在顧銘漸行漸遠之後,顧老頭這才忍不住又一次轉頭望向了那個方向。
“別看了,”一旁的劉玉敏開口催促道,“咱們田裏的活計還等著呢。”
原來,由於家裏二兒媳她娘家老太太身體不好,一大早兒子便跟迴去探望,因此今日能夠幹活的人手格外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