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標兒,這次我定要救你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 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武二十五年,大明的天空仿佛被一層無形的陰霾所籠罩,看似平靜的朝堂之下,實則暗流湧動。
朱宇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中,小心翼翼地推動著新政前行,然而,命運的齒輪卻悄然朝著他最為擔憂的方向轉動。
這日早朝,陽光透過宮殿的窗欞,灑下斑駁的光影。
朱元璋高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威嚴,目光緩緩掃過殿下的群臣,最終落在朱標身上。
“標兒”
朱元璋的聲音低沉卻有力。
“陝西之地近來民生之事繁雜,朕命你前去巡撫,體察民情,安撫百姓。”
朱宇聞言,心中猛地一沉,他的目光瞬間投向朱標,隻見朱標微微一愣,隨即恭敬地抱拳應道:“兒臣遵旨。”
朱宇深知,在正史中,朱標正是在這一年前往陝西巡撫後,突發風寒,頭痛欲裂,最終不治而亡。
如今這一幕與記憶中的曆史如此吻合,一種強烈的不安湧上心頭。
退朝後,朱宇快步追上朱標,一把拉住他的胳膊,神色凝重地說道:
“二弟,你不能去陝西。”
朱標一臉疑惑地看著朱宇,問道:“兄長,為何?這是父皇的旨意。”
朱宇深吸一口氣,思索片刻後說道:“二弟,你我都清楚,如今朝中局勢複雜,新政推行阻力重重,反對勢力蠢蠢欲動。你這一去,若遭遇不測,後果不堪設想。”
朱標微微皺眉,目光中透露出一絲堅定:“兄長,我明白你的擔憂,但身為太子,為父皇分憂,為百姓謀福,是我的職責所在。
況且,父皇旨意已下,我怎能違抗?”
朱宇緊緊握著朱標的手,急切地說道:
“二弟,我並非讓你違抗旨意,而是由我代替你去。”
朱標聞言,瞪大了眼睛,連忙說道:
“兄長,這萬萬不可。此去陝西路途遙遠,且事務繁雜,怎能讓你替我前去冒險?”
朱宇看著朱標,眼神中充滿了兄長的關懷與堅定:
“二弟,你是大明的太子,肩負著傳承大統的重任。
而我,無此重擔。再者,我對新政的理解更為深刻,若能在陝西推行新政,或許能為大明帶來新的生機。”
朱標還要再勸,朱宇卻打斷了他:
“二弟,此事就這麽定了。你放心,我定會平安歸來。”
朱標看著朱宇堅定的眼神,心中感動不已,他微微點頭,說道:
“兄長,既然你心意已決,那一定要多加小心。我會在京城為你祈禱,盼你早日歸來。”
朱宇迴到府邸後,便開始著手準備前往陝西的事宜。
他仔細挑選了隨行的官員和侍衛,確保每一個人都忠誠可靠且能力出眾。
臨行前,朱宇前去向朱元璋請辭。
朱元璋坐在書房中,看到朱宇進來,微微挑眉,問道:“桓兒,你前來何事?”
朱宇恭敬地行禮後,說道:“父皇,兒臣聽聞您命二弟前往陝西巡撫,兒臣思量再三,覺得二弟身為太子,需要留在京城協助您處理政務,穩定朝局。
而兒臣對新政的推行較為熟悉,願代替二弟前往陝西,將新政在陝西落地生根,為百姓謀福祉。”
朱元璋目光深邃地看著朱宇,沉默片刻後說道:“桓兒,你可有把握?此去陝西,不僅要處理好民生之事,還要應對各種複雜的局麵。”
朱宇堅定地說道:“父皇,兒臣定當竭盡全力。兒臣相信,隻要一心為民,必能克服重重困難。”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好,既然你有此決心,朕便準了。你此去,要多留意陝西的軍政要務,若有必要,可便宜行事。”
朱宇領命後,退了出來。
幾日後,朱宇帶著一行人踏上了前往陝西的路途。
一路上,朱宇看著沿途的風景,心中卻始終牽掛著京城的局勢和朱標的安危。
他深知,這一路或許充滿了未知的危險,但為了保住朱標,為了大明的未來,他義無反顧。
經過多日的長途跋涉,朱宇一行人終於抵達了陝西。
陝西巡撫得知朱宇到來,連忙出城迎接。
朱宇看著眼前的官員,神色嚴肅地說道:“此次我奉父皇旨意前來巡撫陝西,首要之事便是了解民生疾苦,推行新政。你且將陝西的情況詳細說來。”
巡撫恭敬地說道:“大公子,陝西近年來雖無大的戰亂,但百姓生活依舊困苦。土地兼並嚴重,許多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且此地幹旱頻發,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導致莊稼收成不佳。”
朱宇微微皺眉,說道:“立刻著手調查土地兼並之事,嚴懲那些非法侵占百姓土地的地主豪紳。同時,組織百姓修繕水利設施,我會安排專人指導新的灌溉技術,以應對幹旱。”
朱宇在陝西的日子裏,每天都忙碌於各地,深入田間地頭,與百姓交談,了解他們的需求。
他親自監督土地清查工作,為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奪迴了土地。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現場,朱宇常常身著便服,與工人們一同勞作,鼓舞大家的士氣。
然而,朱宇的行動引起了當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不滿。
他們暗中勾結,企圖阻止朱宇推行新政。
一日,朱宇正在巡撫衙門處理公務,突然接到消息,說城外的一處水利施工現場發生了騷亂。
朱宇立刻帶著侍衛趕往現場。
隻見施工現場一片混亂,一群人手持棍棒,正在與工人對峙。
朱宇走上前,大聲喝道:“你們是何人?為何在此鬧事?”
為首的一個大漢冷笑道:“你就是從京城來的那個公子吧?我們都是靠土地吃飯的,你一來就搞什麽新政,奪我們的土地,壞我們的生計,今天若不給個說法,這事沒完。”
朱宇神色鎮定,目光犀利地看著眾人:
“你們口口聲聲說新政壞了你們的生計,可你們卻侵占百姓土地,讓他們流離失所。
這水利工程是為了讓莊稼豐收,惠及萬民,你們卻在此搗亂,究竟居心何在?”
大漢正要反駁,朱宇身後的侍衛們立刻拔出刀劍,將這群人團團圍住。
大漢見狀,心中有些畏懼,但仍嘴硬道:“你別以為有幾個侍衛就了不起,今天你若不答應我們的要求,休想離開這裏。”
朱宇冷哼一聲:“大膽狂徒,竟敢威脅本公子。今日若不將你們繩之以法,難平民憤。”
說完,他一揮手,侍衛們立刻衝上前,將這群鬧事者全部製服。
經過調查,朱宇發現這背後是當地的一個大地主在指使,他企圖通過製造混亂,阻止新政的推行。
朱宇毫不留情地將這個地主抓捕,並依法嚴懲。
此事過後,陝西的新政推行更加順利。
朱宇在陝西的一舉一動,都通過密報傳到了京城。
朱標看著密報,心中既為朱宇的安危擔憂,又為他的成果感到欣慰。
而朱元璋得知朱宇在陝西的所作所為後,對朱宇的能力和擔當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陝西的日子裏,朱宇時刻關注著自己的身體狀況,生怕像朱標那樣染上風寒。
他知道,自己肩負著太多的責任,不僅要保住朱標的性命,還要為大明的未來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宇在陝西的工作逐漸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新政也逐漸深入人心。
而他,也在等待著合適的時機,迴到京城,繼續為大明的繁榮而努力。
朱宇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中,小心翼翼地推動著新政前行,然而,命運的齒輪卻悄然朝著他最為擔憂的方向轉動。
這日早朝,陽光透過宮殿的窗欞,灑下斑駁的光影。
朱元璋高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威嚴,目光緩緩掃過殿下的群臣,最終落在朱標身上。
“標兒”
朱元璋的聲音低沉卻有力。
“陝西之地近來民生之事繁雜,朕命你前去巡撫,體察民情,安撫百姓。”
朱宇聞言,心中猛地一沉,他的目光瞬間投向朱標,隻見朱標微微一愣,隨即恭敬地抱拳應道:“兒臣遵旨。”
朱宇深知,在正史中,朱標正是在這一年前往陝西巡撫後,突發風寒,頭痛欲裂,最終不治而亡。
如今這一幕與記憶中的曆史如此吻合,一種強烈的不安湧上心頭。
退朝後,朱宇快步追上朱標,一把拉住他的胳膊,神色凝重地說道:
“二弟,你不能去陝西。”
朱標一臉疑惑地看著朱宇,問道:“兄長,為何?這是父皇的旨意。”
朱宇深吸一口氣,思索片刻後說道:“二弟,你我都清楚,如今朝中局勢複雜,新政推行阻力重重,反對勢力蠢蠢欲動。你這一去,若遭遇不測,後果不堪設想。”
朱標微微皺眉,目光中透露出一絲堅定:“兄長,我明白你的擔憂,但身為太子,為父皇分憂,為百姓謀福,是我的職責所在。
況且,父皇旨意已下,我怎能違抗?”
朱宇緊緊握著朱標的手,急切地說道:
“二弟,我並非讓你違抗旨意,而是由我代替你去。”
朱標聞言,瞪大了眼睛,連忙說道:
“兄長,這萬萬不可。此去陝西路途遙遠,且事務繁雜,怎能讓你替我前去冒險?”
朱宇看著朱標,眼神中充滿了兄長的關懷與堅定:
“二弟,你是大明的太子,肩負著傳承大統的重任。
而我,無此重擔。再者,我對新政的理解更為深刻,若能在陝西推行新政,或許能為大明帶來新的生機。”
朱標還要再勸,朱宇卻打斷了他:
“二弟,此事就這麽定了。你放心,我定會平安歸來。”
朱標看著朱宇堅定的眼神,心中感動不已,他微微點頭,說道:
“兄長,既然你心意已決,那一定要多加小心。我會在京城為你祈禱,盼你早日歸來。”
朱宇迴到府邸後,便開始著手準備前往陝西的事宜。
他仔細挑選了隨行的官員和侍衛,確保每一個人都忠誠可靠且能力出眾。
臨行前,朱宇前去向朱元璋請辭。
朱元璋坐在書房中,看到朱宇進來,微微挑眉,問道:“桓兒,你前來何事?”
朱宇恭敬地行禮後,說道:“父皇,兒臣聽聞您命二弟前往陝西巡撫,兒臣思量再三,覺得二弟身為太子,需要留在京城協助您處理政務,穩定朝局。
而兒臣對新政的推行較為熟悉,願代替二弟前往陝西,將新政在陝西落地生根,為百姓謀福祉。”
朱元璋目光深邃地看著朱宇,沉默片刻後說道:“桓兒,你可有把握?此去陝西,不僅要處理好民生之事,還要應對各種複雜的局麵。”
朱宇堅定地說道:“父皇,兒臣定當竭盡全力。兒臣相信,隻要一心為民,必能克服重重困難。”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好,既然你有此決心,朕便準了。你此去,要多留意陝西的軍政要務,若有必要,可便宜行事。”
朱宇領命後,退了出來。
幾日後,朱宇帶著一行人踏上了前往陝西的路途。
一路上,朱宇看著沿途的風景,心中卻始終牽掛著京城的局勢和朱標的安危。
他深知,這一路或許充滿了未知的危險,但為了保住朱標,為了大明的未來,他義無反顧。
經過多日的長途跋涉,朱宇一行人終於抵達了陝西。
陝西巡撫得知朱宇到來,連忙出城迎接。
朱宇看著眼前的官員,神色嚴肅地說道:“此次我奉父皇旨意前來巡撫陝西,首要之事便是了解民生疾苦,推行新政。你且將陝西的情況詳細說來。”
巡撫恭敬地說道:“大公子,陝西近年來雖無大的戰亂,但百姓生活依舊困苦。土地兼並嚴重,許多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且此地幹旱頻發,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導致莊稼收成不佳。”
朱宇微微皺眉,說道:“立刻著手調查土地兼並之事,嚴懲那些非法侵占百姓土地的地主豪紳。同時,組織百姓修繕水利設施,我會安排專人指導新的灌溉技術,以應對幹旱。”
朱宇在陝西的日子裏,每天都忙碌於各地,深入田間地頭,與百姓交談,了解他們的需求。
他親自監督土地清查工作,為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奪迴了土地。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現場,朱宇常常身著便服,與工人們一同勞作,鼓舞大家的士氣。
然而,朱宇的行動引起了當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不滿。
他們暗中勾結,企圖阻止朱宇推行新政。
一日,朱宇正在巡撫衙門處理公務,突然接到消息,說城外的一處水利施工現場發生了騷亂。
朱宇立刻帶著侍衛趕往現場。
隻見施工現場一片混亂,一群人手持棍棒,正在與工人對峙。
朱宇走上前,大聲喝道:“你們是何人?為何在此鬧事?”
為首的一個大漢冷笑道:“你就是從京城來的那個公子吧?我們都是靠土地吃飯的,你一來就搞什麽新政,奪我們的土地,壞我們的生計,今天若不給個說法,這事沒完。”
朱宇神色鎮定,目光犀利地看著眾人:
“你們口口聲聲說新政壞了你們的生計,可你們卻侵占百姓土地,讓他們流離失所。
這水利工程是為了讓莊稼豐收,惠及萬民,你們卻在此搗亂,究竟居心何在?”
大漢正要反駁,朱宇身後的侍衛們立刻拔出刀劍,將這群人團團圍住。
大漢見狀,心中有些畏懼,但仍嘴硬道:“你別以為有幾個侍衛就了不起,今天你若不答應我們的要求,休想離開這裏。”
朱宇冷哼一聲:“大膽狂徒,竟敢威脅本公子。今日若不將你們繩之以法,難平民憤。”
說完,他一揮手,侍衛們立刻衝上前,將這群鬧事者全部製服。
經過調查,朱宇發現這背後是當地的一個大地主在指使,他企圖通過製造混亂,阻止新政的推行。
朱宇毫不留情地將這個地主抓捕,並依法嚴懲。
此事過後,陝西的新政推行更加順利。
朱宇在陝西的一舉一動,都通過密報傳到了京城。
朱標看著密報,心中既為朱宇的安危擔憂,又為他的成果感到欣慰。
而朱元璋得知朱宇在陝西的所作所為後,對朱宇的能力和擔當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陝西的日子裏,朱宇時刻關注著自己的身體狀況,生怕像朱標那樣染上風寒。
他知道,自己肩負著太多的責任,不僅要保住朱標的性命,還要為大明的未來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宇在陝西的工作逐漸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新政也逐漸深入人心。
而他,也在等待著合適的時機,迴到京城,繼續為大明的繁榮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