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陝地風雲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 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宇在陝西巡撫任上,全身心投入到新政推行與民生改善之中。
自從平息那場由當地地主煽動的水利施工現場騷亂後,新政推行雖不再遭遇大規模抵製,但暗流依舊湧動。
這日清晨,朱宇如往常一樣,早早來到臨時辦公的巡撫衙門。
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堆滿公文的案幾上。他身著一襲深藍色長袍,麵容略顯疲憊卻難掩眼中的堅毅。
昨晚,他又為了製定一份關於進一步促進當地商業發展的計劃而熬夜到很晚。
“大人”
一位年輕的幕僚匆匆走進來,神色有些緊張。
“外麵有一群自稱是本地商戶代表的人求見,說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與您商議。”
朱宇微微皺眉,心中暗自思忖,這些商戶此時求見,不知是何用意。
“讓他們進來吧。”
他沉穩地說道。
不一會兒,一群身著綢緞長袍的商人魚貫而入。
為首的是一位名叫錢富的中年男子,身材微胖,臉上堆滿了笑容,眼神中卻透著精明。
“大公子,久仰大名啊!”
錢富一進門,便拱手作揖,語氣極為恭敬。
朱宇微微點頭,示意他們坐下,然後開門見山地問道:“諸位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錢富看了看身邊的人,清了清嗓子說道:“大公子,您來到陝西後,推行的新政我們都看在眼裏。您為百姓謀福祉,我們這些商戶也十分欽佩。隻是,這新政中的一些商業政策,讓我們有些為難啊。”
朱宇目光敏銳地看著錢富,說道:“哦?說來聽聽,是哪些政策讓你們覺得為難?”
錢富小心翼翼地說道:“比如,新政要求我們如實申報貨物價值,按照規定納稅。
這原本無可厚非,可如今市場行情波動大,貨物價格時常變化,我們若是按照高價申報,這稅賦可就太重了,實在難以承受啊。”
朱宇微微一笑,說道:“錢老板,本公子理解你們的難處。
但稅收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隻有公平公正地納稅,才能保證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而且,新政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商業繁榮,讓大家都能受益。
你們如實納稅,朝廷也會為你們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
錢富還想再爭辯幾句,朱宇卻繼續說道:
“這樣吧,本公子可以安排專人,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定期評估貨物價格,製定一個合理的納稅標準。
既不會讓你們多繳稅,也能保證國家稅收的公平。
你們覺得如何?”
眾商戶聽了,相互對視一眼,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錢富也連忙說道:“大公子英明,如此一來,我們就放心了。”
解決了商戶的問題後,朱宇又將注意力轉向了農業方麵。
他深知,陝西地處西北,幹旱少雨,水利是農業發展的關鍵。
於是,他決定親自前往一處正在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現場視察。
來到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忙碌地勞作著。
朱宇看到一位老者正坐在一旁休息,便走上前去,親切地問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壽啊?這工程累不累?”
老者抬起頭,看到朱宇,連忙起身行禮:“大公子,我今年六十有五了。這工程雖然累,但想到以後莊稼能有水灌溉,心裏就高興。”
朱宇笑著說道:“老人家,您辛苦了。這水利工程是為了讓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你們的付出很有意義。對了,這工程進展還順利吧?有沒有遇到什麽困難?”
老者想了想,說道:“大公子,工程進展還算順利,就是這附近的石料開采有些困難,運輸也不太方便。”
朱宇點了點頭,說道:“老人家,您放心,本公子會想辦法解決的。”
他立刻叫來負責工程的官員,詢問情況。
官員說道:“大公子,附近的石料場產量有限,而且道路崎嶇,運輸成本高、效率低,確實影響了工程進度。”
朱宇沉思片刻,說道:“這樣,你派人去周邊再找找,看有沒有其他合適的石料場。
同時,組織人手修繕通往石料場的道路,務必保證石料的供應。
另外,我記得有一種用竹筏運輸石料的方法,在一些山區很實用,你可以研究一下,看看是否適合我們這裏的情況。”
官員領命而去。
在陝西的日子裏,朱宇不僅關注著新政的實施,還時刻留意著當地的軍政情況。
他深知,穩定的社會環境是新政推行的基礎。
這日,他接到消息,說陝西邊境地區有一股小股的匪盜勢力時常出沒,騷擾百姓。
朱宇決定親自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前往邊境剿匪。
部隊在崎嶇的山路上行進,朱宇騎著一匹高大的駿馬,走在隊伍的前列。
他身著輕便的鎧甲,眼神堅定而銳利。
經過幾天的搜尋,終於在一個山穀中發現了匪盜的蹤跡。
朱宇立刻下令部隊將山穀包圍起來。
匪盜們發現被包圍後,頓時驚慌失措。
為首的匪首大聲喊道:“你們是什麽人?竟敢來圍剿我們?”
朱宇大聲說道:“我乃大明大公子朱桓,你們這些匪盜,作惡多端,今日便是你們的末日。”
匪首聽了,心中一驚,但仍不甘心就此被擒,他揮舞著手中的大刀,喊道:“兄弟們,跟他們拚了。”
匪盜們瘋狂地衝向明軍,朱宇一馬當先,衝入敵陣。
他揮舞著長劍,與匪盜展開了激烈的搏鬥。
在朱宇的帶領下,明軍士氣高昂,奮勇殺敵。經過一番激戰,匪盜們紛紛被擒,匪首也被朱宇一劍刺倒在地。
剿滅匪盜後,朱宇將匪盜們搶奪的財物歸還給了百姓。
百姓們對朱宇感激涕零,紛紛跪地謝恩。
朱宇看著百姓們的笑臉,心中感到無比欣慰。
他知道,隻有讓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新政才能真正得到他們的支持。
迴到陝西城後,朱宇又開始忙碌起來。
他不斷地與當地的官員、百姓溝通交流,了解新政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
隨著時間的推移,陝西的麵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農業生產得到了發展,商業日益繁榮,百姓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而在京城,朱標時刻關注著朱宇在陝西的一舉一動。
他看著朱宇從陝西傳來的一封封密報,心中既為朱宇的安危擔憂,又為他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
朱元璋也對朱宇在陝西的表現讚不絕口,對朱宇的信任和期望也越來越高。
這日,朱宇坐在巡撫衙門的書房中,看著窗外的夕陽,心中感慨萬千。
他知道,自己在陝西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隻是新政推行的一個開始。
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
但他毫不畏懼,因為他心中有著堅定的信念,那就是讓大明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讓百姓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他相信隻要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這個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自從平息那場由當地地主煽動的水利施工現場騷亂後,新政推行雖不再遭遇大規模抵製,但暗流依舊湧動。
這日清晨,朱宇如往常一樣,早早來到臨時辦公的巡撫衙門。
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堆滿公文的案幾上。他身著一襲深藍色長袍,麵容略顯疲憊卻難掩眼中的堅毅。
昨晚,他又為了製定一份關於進一步促進當地商業發展的計劃而熬夜到很晚。
“大人”
一位年輕的幕僚匆匆走進來,神色有些緊張。
“外麵有一群自稱是本地商戶代表的人求見,說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與您商議。”
朱宇微微皺眉,心中暗自思忖,這些商戶此時求見,不知是何用意。
“讓他們進來吧。”
他沉穩地說道。
不一會兒,一群身著綢緞長袍的商人魚貫而入。
為首的是一位名叫錢富的中年男子,身材微胖,臉上堆滿了笑容,眼神中卻透著精明。
“大公子,久仰大名啊!”
錢富一進門,便拱手作揖,語氣極為恭敬。
朱宇微微點頭,示意他們坐下,然後開門見山地問道:“諸位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錢富看了看身邊的人,清了清嗓子說道:“大公子,您來到陝西後,推行的新政我們都看在眼裏。您為百姓謀福祉,我們這些商戶也十分欽佩。隻是,這新政中的一些商業政策,讓我們有些為難啊。”
朱宇目光敏銳地看著錢富,說道:“哦?說來聽聽,是哪些政策讓你們覺得為難?”
錢富小心翼翼地說道:“比如,新政要求我們如實申報貨物價值,按照規定納稅。
這原本無可厚非,可如今市場行情波動大,貨物價格時常變化,我們若是按照高價申報,這稅賦可就太重了,實在難以承受啊。”
朱宇微微一笑,說道:“錢老板,本公子理解你們的難處。
但稅收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隻有公平公正地納稅,才能保證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而且,新政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商業繁榮,讓大家都能受益。
你們如實納稅,朝廷也會為你們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
錢富還想再爭辯幾句,朱宇卻繼續說道:
“這樣吧,本公子可以安排專人,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定期評估貨物價格,製定一個合理的納稅標準。
既不會讓你們多繳稅,也能保證國家稅收的公平。
你們覺得如何?”
眾商戶聽了,相互對視一眼,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錢富也連忙說道:“大公子英明,如此一來,我們就放心了。”
解決了商戶的問題後,朱宇又將注意力轉向了農業方麵。
他深知,陝西地處西北,幹旱少雨,水利是農業發展的關鍵。
於是,他決定親自前往一處正在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現場視察。
來到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忙碌地勞作著。
朱宇看到一位老者正坐在一旁休息,便走上前去,親切地問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壽啊?這工程累不累?”
老者抬起頭,看到朱宇,連忙起身行禮:“大公子,我今年六十有五了。這工程雖然累,但想到以後莊稼能有水灌溉,心裏就高興。”
朱宇笑著說道:“老人家,您辛苦了。這水利工程是為了讓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你們的付出很有意義。對了,這工程進展還順利吧?有沒有遇到什麽困難?”
老者想了想,說道:“大公子,工程進展還算順利,就是這附近的石料開采有些困難,運輸也不太方便。”
朱宇點了點頭,說道:“老人家,您放心,本公子會想辦法解決的。”
他立刻叫來負責工程的官員,詢問情況。
官員說道:“大公子,附近的石料場產量有限,而且道路崎嶇,運輸成本高、效率低,確實影響了工程進度。”
朱宇沉思片刻,說道:“這樣,你派人去周邊再找找,看有沒有其他合適的石料場。
同時,組織人手修繕通往石料場的道路,務必保證石料的供應。
另外,我記得有一種用竹筏運輸石料的方法,在一些山區很實用,你可以研究一下,看看是否適合我們這裏的情況。”
官員領命而去。
在陝西的日子裏,朱宇不僅關注著新政的實施,還時刻留意著當地的軍政情況。
他深知,穩定的社會環境是新政推行的基礎。
這日,他接到消息,說陝西邊境地區有一股小股的匪盜勢力時常出沒,騷擾百姓。
朱宇決定親自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前往邊境剿匪。
部隊在崎嶇的山路上行進,朱宇騎著一匹高大的駿馬,走在隊伍的前列。
他身著輕便的鎧甲,眼神堅定而銳利。
經過幾天的搜尋,終於在一個山穀中發現了匪盜的蹤跡。
朱宇立刻下令部隊將山穀包圍起來。
匪盜們發現被包圍後,頓時驚慌失措。
為首的匪首大聲喊道:“你們是什麽人?竟敢來圍剿我們?”
朱宇大聲說道:“我乃大明大公子朱桓,你們這些匪盜,作惡多端,今日便是你們的末日。”
匪首聽了,心中一驚,但仍不甘心就此被擒,他揮舞著手中的大刀,喊道:“兄弟們,跟他們拚了。”
匪盜們瘋狂地衝向明軍,朱宇一馬當先,衝入敵陣。
他揮舞著長劍,與匪盜展開了激烈的搏鬥。
在朱宇的帶領下,明軍士氣高昂,奮勇殺敵。經過一番激戰,匪盜們紛紛被擒,匪首也被朱宇一劍刺倒在地。
剿滅匪盜後,朱宇將匪盜們搶奪的財物歸還給了百姓。
百姓們對朱宇感激涕零,紛紛跪地謝恩。
朱宇看著百姓們的笑臉,心中感到無比欣慰。
他知道,隻有讓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新政才能真正得到他們的支持。
迴到陝西城後,朱宇又開始忙碌起來。
他不斷地與當地的官員、百姓溝通交流,了解新政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
隨著時間的推移,陝西的麵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農業生產得到了發展,商業日益繁榮,百姓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而在京城,朱標時刻關注著朱宇在陝西的一舉一動。
他看著朱宇從陝西傳來的一封封密報,心中既為朱宇的安危擔憂,又為他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
朱元璋也對朱宇在陝西的表現讚不絕口,對朱宇的信任和期望也越來越高。
這日,朱宇坐在巡撫衙門的書房中,看著窗外的夕陽,心中感慨萬千。
他知道,自己在陝西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隻是新政推行的一個開始。
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
但他毫不畏懼,因為他心中有著堅定的信念,那就是讓大明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讓百姓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他相信隻要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這個目標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