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矮腳虎
滄州,柴進府邸。
已經在此躲避了一年的宋江,收到花榮來信。向柴進辭行,準備前往清風寨。
柴進將其送出一裏,宋江一副感激涕零模樣道:“送君千裏終須一別,大官人就迴去吧。”
“哎,好吧。押司此行,一路小心啊。若是再有困難,盡管迴來便是。”
“一定,一定。今日一別也不知何時再見,大官人也要保重。”
柴進點了點頭,“嗯。”
說罷,宋江扛著樸刀,大步離去。
想起沈潮那首詩,豪邁吟道:“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塵世如潮人如水,隻談江湖幾人迴...”
比起當初沈潮的豪邁不羈,宋江吟起來多了絲落寞不甘還有悲涼。
對於這首詩,他十分喜愛。一個人時,也會經常吟誦。也會想起那個叫唐寅,逼著他投效的年輕人。
例如此時,心裏就在念叨著既然想讓我效命,你又在何處。你說我還要經曆一場磨難,方能一飛衝天。那我宋江就看看,前方到底有何磨難。
哪知一路走走停停,將近一個月才到了青州地界。
正經過一處山穀時,他絲毫沒發現身後密林中,冒出了十多個人來。
等聽到聲音後,猛地迴頭。就見十幾名手拿武器的漢子,已經圍了上來。
“爾等何人!”
“少廢話!識相的放下武器,否則別怪爺爺們心狠手辣。”
賊寇們露出猙獰笑容,慢慢靠近。
宋江手持樸刀,小心戒備。一番估量後,覺得自己打不過對方。
“咣當”一聲,扔下樸刀。
“好,我跟你們走。”
上來兩人,將其五花大綁,堵住了嘴。
一路顛簸,被帶到了山寨。
此時天色已黑,宋江連驚帶累,頭腦昏昏沉沉。
隻隱約看到大廳主位上躺靠著一人,正唿唿大睡。
此時宋江被綁縛在柱子上,還被扒開了胸膛。
一幹瘦漢子端著銅盆走入大廳,還打著哈欠。
看見宋江後,眼神仿佛在看一堆美食。
幹笑道:“嘿嘿嘿,今日大王有口福啊,有新鮮的人心做醒酒湯吃。這湯啊,就講究鮮嫩,今天就看我的了。但凡人心,都是熱血裹著的。非得用冷水潑散了,才是脆的。”
饒是宋江自詡好漢,這會兒也被汗水打濕了頭發。
看著漢子在那嘀咕,嘴角抽搐。
漢子將銅盆放下後,把尖刀叼在嘴裏。又洗了洗手,用水在宋江胸膛隨意擦了擦。
宋江驚恐交加,仰頭悲唿:“老天不容我宋江,竟死在這裏...”
“慢著。”
正在瞌睡的頭領,突然說道。
“大王,慢著就不好吃了。”
“去去去。”
山大王打發走漢子。
“你說你叫宋江?”
“正是。”
“你是哪裏的宋江?
“濟州,鄆城縣,做押司的宋江啊。”
山大王連忙走近,試探道:“莫非你就是那義殺閻婆惜的宋三郎嘍?”
“你如何得知?”
“快鬆綁!”山大王下令道。
隨即跪拜道:“小人拜見宋公明哥哥。”
宋江眼神微亮,嘴角上翹,隨即平靜道:“你是何人?”
山大王邊起身,邊道:“嗬嗬嗬,小人王英,人稱矮腳虎便是。梁山幾番派人來尋,才知哥哥落難。剛才驚著了哥哥,還望哥哥恕罪啊。”
王英一邊解釋著,一邊攙扶宋江坐下,身上的大氅也披在對方身上。
宋江邊聽邊點頭,拱手道:“無妨,敢問梁山何人來尋我?”
“赤發鬼劉唐,他正在山上。來呀,請劉唐兄弟過來。把頭領們都叫來,備上酒宴。”
宋江總算鬆了口氣,先前雖然覺得報出自己名號,也許對方能賣個情麵。可終究是在賭運氣,還好自己一如既往的賭贏了。
不禁又想起了沈潮對他說的話,一路雖多磨難,卻總有貴人相助。
這些預言越是應驗,他的內心深處越是恐懼。這種恐懼他自己可能都沒能察覺,直到有一天全都爆發出來。
隨著進入十二月,天氣也冷了起來。白雲山莊的許多工程,隻能暫停。
大量的勞力沒有事情做,沈潮便將他們集中訓練。
白雲山莊的外牆已經建好,裏麵有數片操場。每日能都能聽到一二一,或者稍息立正等口令。
劉大寶陪同在沈潮身邊巡視,麵露愁容道:“咱們現在養的閑人太多了,雖然就算再養十年也是養得起。
可終究是白白花費銀錢,以後那些作坊全都開工,怕也用不了這麽多人吧。”
“你不懂,這隻是暫時的問題。主要還是我們現在的產業都是高端貨為主,對勞動力的需求有限。
想大量的收納人口,還是得發展紡織業。明年我打算去趟福建路,必須把棉花推廣過來。
還有造船,茶葉,白糖都需要在南方進行布局。”
“啊?您又要走啊,家裏的攤子太大了,小人怕應付不來啊。”
“這就應付不來?以後隻能當個小管家,放心大膽的去做。明年不會有太大麻煩,官府方麵也被我們掌控,有什麽擔心的。”
“哎,好吧。”
江南是沈潮的一塊心病,不去管,總是難安。
方臘起義直接造成至少二百萬人死亡,相當於兩個東京城被人屠光。
間接的影響,更是深遠。
明知事情會發生,而不聞不問。甚至想著以此為機會,給自己要做的事創造方便,他做不到那樣冷血。
在他決定拯救這個國家時,就沒想過利用什麽方臘田虎王慶之流,或者女真人南下攻打東京。他始終堅持自己是個醫者,而不是無情的野心家。
這也是他為什麽一定要滅了田虎,並且下江南的原因。
包括日後的女真,他也會努力滅其於國門之外。
利用自己知道未來走向,讓女真破了東京,劫走皇帝。他再出手解決麻煩,贏得人心。這樣的手段,沈潮不屑為之。
滄州,柴進府邸。
已經在此躲避了一年的宋江,收到花榮來信。向柴進辭行,準備前往清風寨。
柴進將其送出一裏,宋江一副感激涕零模樣道:“送君千裏終須一別,大官人就迴去吧。”
“哎,好吧。押司此行,一路小心啊。若是再有困難,盡管迴來便是。”
“一定,一定。今日一別也不知何時再見,大官人也要保重。”
柴進點了點頭,“嗯。”
說罷,宋江扛著樸刀,大步離去。
想起沈潮那首詩,豪邁吟道:“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塵世如潮人如水,隻談江湖幾人迴...”
比起當初沈潮的豪邁不羈,宋江吟起來多了絲落寞不甘還有悲涼。
對於這首詩,他十分喜愛。一個人時,也會經常吟誦。也會想起那個叫唐寅,逼著他投效的年輕人。
例如此時,心裏就在念叨著既然想讓我效命,你又在何處。你說我還要經曆一場磨難,方能一飛衝天。那我宋江就看看,前方到底有何磨難。
哪知一路走走停停,將近一個月才到了青州地界。
正經過一處山穀時,他絲毫沒發現身後密林中,冒出了十多個人來。
等聽到聲音後,猛地迴頭。就見十幾名手拿武器的漢子,已經圍了上來。
“爾等何人!”
“少廢話!識相的放下武器,否則別怪爺爺們心狠手辣。”
賊寇們露出猙獰笑容,慢慢靠近。
宋江手持樸刀,小心戒備。一番估量後,覺得自己打不過對方。
“咣當”一聲,扔下樸刀。
“好,我跟你們走。”
上來兩人,將其五花大綁,堵住了嘴。
一路顛簸,被帶到了山寨。
此時天色已黑,宋江連驚帶累,頭腦昏昏沉沉。
隻隱約看到大廳主位上躺靠著一人,正唿唿大睡。
此時宋江被綁縛在柱子上,還被扒開了胸膛。
一幹瘦漢子端著銅盆走入大廳,還打著哈欠。
看見宋江後,眼神仿佛在看一堆美食。
幹笑道:“嘿嘿嘿,今日大王有口福啊,有新鮮的人心做醒酒湯吃。這湯啊,就講究鮮嫩,今天就看我的了。但凡人心,都是熱血裹著的。非得用冷水潑散了,才是脆的。”
饒是宋江自詡好漢,這會兒也被汗水打濕了頭發。
看著漢子在那嘀咕,嘴角抽搐。
漢子將銅盆放下後,把尖刀叼在嘴裏。又洗了洗手,用水在宋江胸膛隨意擦了擦。
宋江驚恐交加,仰頭悲唿:“老天不容我宋江,竟死在這裏...”
“慢著。”
正在瞌睡的頭領,突然說道。
“大王,慢著就不好吃了。”
“去去去。”
山大王打發走漢子。
“你說你叫宋江?”
“正是。”
“你是哪裏的宋江?
“濟州,鄆城縣,做押司的宋江啊。”
山大王連忙走近,試探道:“莫非你就是那義殺閻婆惜的宋三郎嘍?”
“你如何得知?”
“快鬆綁!”山大王下令道。
隨即跪拜道:“小人拜見宋公明哥哥。”
宋江眼神微亮,嘴角上翹,隨即平靜道:“你是何人?”
山大王邊起身,邊道:“嗬嗬嗬,小人王英,人稱矮腳虎便是。梁山幾番派人來尋,才知哥哥落難。剛才驚著了哥哥,還望哥哥恕罪啊。”
王英一邊解釋著,一邊攙扶宋江坐下,身上的大氅也披在對方身上。
宋江邊聽邊點頭,拱手道:“無妨,敢問梁山何人來尋我?”
“赤發鬼劉唐,他正在山上。來呀,請劉唐兄弟過來。把頭領們都叫來,備上酒宴。”
宋江總算鬆了口氣,先前雖然覺得報出自己名號,也許對方能賣個情麵。可終究是在賭運氣,還好自己一如既往的賭贏了。
不禁又想起了沈潮對他說的話,一路雖多磨難,卻總有貴人相助。
這些預言越是應驗,他的內心深處越是恐懼。這種恐懼他自己可能都沒能察覺,直到有一天全都爆發出來。
隨著進入十二月,天氣也冷了起來。白雲山莊的許多工程,隻能暫停。
大量的勞力沒有事情做,沈潮便將他們集中訓練。
白雲山莊的外牆已經建好,裏麵有數片操場。每日能都能聽到一二一,或者稍息立正等口令。
劉大寶陪同在沈潮身邊巡視,麵露愁容道:“咱們現在養的閑人太多了,雖然就算再養十年也是養得起。
可終究是白白花費銀錢,以後那些作坊全都開工,怕也用不了這麽多人吧。”
“你不懂,這隻是暫時的問題。主要還是我們現在的產業都是高端貨為主,對勞動力的需求有限。
想大量的收納人口,還是得發展紡織業。明年我打算去趟福建路,必須把棉花推廣過來。
還有造船,茶葉,白糖都需要在南方進行布局。”
“啊?您又要走啊,家裏的攤子太大了,小人怕應付不來啊。”
“這就應付不來?以後隻能當個小管家,放心大膽的去做。明年不會有太大麻煩,官府方麵也被我們掌控,有什麽擔心的。”
“哎,好吧。”
江南是沈潮的一塊心病,不去管,總是難安。
方臘起義直接造成至少二百萬人死亡,相當於兩個東京城被人屠光。
間接的影響,更是深遠。
明知事情會發生,而不聞不問。甚至想著以此為機會,給自己要做的事創造方便,他做不到那樣冷血。
在他決定拯救這個國家時,就沒想過利用什麽方臘田虎王慶之流,或者女真人南下攻打東京。他始終堅持自己是個醫者,而不是無情的野心家。
這也是他為什麽一定要滅了田虎,並且下江南的原因。
包括日後的女真,他也會努力滅其於國門之外。
利用自己知道未來走向,讓女真破了東京,劫走皇帝。他再出手解決麻煩,贏得人心。這樣的手段,沈潮不屑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