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冰粉生意擴大規模(讀者老爺們除夕安康)
重生八零:開局女知青悔婚,反手迎娶她閨蜜 作者:亂打沒有破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和工地這邊談好了每天給他們送一桶之後,每天又是二十七塊錢的進賬。
加上每天和周老板那邊合作的六十塊進賬,侯勇現在每天靠冰粉,可以穩定收入八十七塊錢,其中大部分都是純收益。
要知道,這才是一九八零年。
侯勇對於現在自己的收入表示十分滿意,再給他十天左右的時間,就能徹底還清家裏的欠債,再讓父親的治療費平穩的續上,同時再慢慢攢出來冬兒和盼兒的上學錢,侯勇忽然覺得現在的日子平靜而美好。
他甚至想當鹹魚,稍微躺平一下,如果能在顧盼盼上學之前,兩人能再辦一個婚禮,然後把正事兒辦了,那就徹底圓滿了。
又是三天左右的時間,八房村在後山引水的溝渠被徹底打通,山上清澈的河水流淌下來,直接被灌溉進了八房村的田地裏。
許是幹旱了太久的緣故,整片土地一直灌溉了小半天的時間,土地才算徹底澆好,最大的幹旱問題也被徹底解決了。
眼下既然解決了用水的問題,侯勇就又開始了他的冰粉產能擴張計劃。
通過這次挖溝渠的事兒,八房村的人對於後山更加熟悉,所以侯勇放出風聲,每天繼續收石花籽,村子裏的人隻要是有空的,基本上都全員出動。
因為之前侯勇收這玩意的時候,他們是真金白銀收到錢的。
而這次侯勇過秤,已經基本沒有了往石花籽裏麵摻東西的現象,許是因為後山水渠的事兒,村民們心裏都存著一股子感激,侯勇心中也大概明白這是為了什麽,雖然嘴上沒說,但是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的念頭更強烈了。
一早上的功夫,侯勇家裏收了九十斤的石花籽,侯父侯母看著幾乎將院子一角都堆滿的石花籽,兩人都大眼瞪小眼。
搓這玩意本身就是個體力活,而且還特別廢手,就算是他們全家出動,想要把這將近一百斤的石花籽全都搓出來,怕是所有人都得廢了。
侯勇想了想,決定雇幾個村裏人一起做這件事,每十斤給五毛錢。
冰粉的配方最重要的是生石灰的添加和凝固的時間,就算知道這玩意是原材料,別人一時半會也模仿不了。
更何況冰粉搓洗出來的樣子,沒人能和那果凍一樣的膠質聯係在一起。
侯勇和父母商量了一下之後,老兩口都沒什麽意見,唯一的問題就是再擴大生產的話,侯勇有沒有那麽多的銷路把這東西給賣出去。
對於這件事,侯勇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
一開始和周老板簽合同的時候,他們沒有簽獨家合作協議,現在正值盛夏,周老板的海鮮飯店本來就是城西比較有名的飯店,現在一推出冰粉,來往的食客無不為之吸引。
但是這個狡猾的家夥不止搞每天限購,甚至還要在每桌至少有二十塊消費的基礎上才能點冰粉。
八十年代雖然物質生活比較匱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國家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有錢人。
所以周老板的策略不僅沒有迎來客人們的反感,相反的,沒吃到的客人們對這個神奇的冰粉更加的趨之若鶩。
冰粉的名聲傳出去了,其他有頭腦眼紅的人自然是不想看著周老板一直做這個獨門生意。
他們明裏暗裏找尋這個冰粉的來源,後廚沒有,大師傅不會做,在經過兩天的蹲守之後,他們發現這個冰粉竟然是外來的。
所以蹲點的人馬上就聯係到了侯勇,同樣想要冰粉的配方,但是都被侯勇拒絕了。
最終,他們都留下了聯係方式,希望能和侯勇達成合作。
侯勇將這些人的聯係方式都記下來之後,仔細在這些人裏麵甄別了一下,憑借前世的記憶,侯勇最終又選定了兩個合作方。
和周老板的生意不衝突,一個在城東,一個在城南,和周老板的供貨條件一樣,這樣一算,侯勇現在每天的收入又多了一百二十塊。
銷售渠道多了,原材料的需求自然變多了,所以侯勇才有了大肆收購石花籽的舉動。
當然,和其他兩家合作的時候,侯勇將這件事也告訴了周老板。
周老板聽完之後,馬上將訂單翻了一倍,既然城東和城南也出現了相同的冰粉,他自然不能再用之前的銷售方式,繼續饑餓營銷的話,那些食客說不定就會被其他競爭對手搶走。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侯勇也猜到了周老板的打算,他不得不承認,這家夥如果後世沒被摟進去,也許能上個財富榜也說不定。
最終,在侯母的挑選下,侯勇雇了村裏四個婦女來家裏搓洗石花籽。
聽說搓十斤石花籽就給五毛錢的時候,四個幫工的婦女頓時樂得合不攏嘴。
如果她們能一天搓二十斤這玩意,一天就是一塊錢的收入,一個月就是三十塊,這相當於家裏的勞動力在廠子上班一個月的工資了。
四人第一天上工十分興奮,原本六個小時的活兒,隻用了不到四個小時就全都幹完了,侯勇檢查了一下她們的勞動成果,發現竟然沒有偷工減料。
給四個人結算工錢之後,侯勇就開始了冰粉的製作流程,等做完以後他忽然發現一個有些尷尬的問題。
產量多了,一共十二桶左右,問題是這些東西全都要弄到城裏去,他徹底犯了難。
像之前一樣靠人力抬,一個人最多兩桶,顧盼盼還隻能算半個人,隻能拿一桶,就算把爹媽都一起算上,也最少需要折騰兩趟。
而且父親現在身子還沒好,暫時不能受累,所以這個想法就要先擱置了;
買個車天天往城裏送,別鬧了,在這個收音機還算大件的年代裏,弄個小車迴家,不亞於在後世買個大勞迴家,侯勇沒這個經濟條件;
弄個人力三輪車去拉,雖然這玩意能裝得下,但是要蹬這玩意每天來迴將近八十公裏來迴往返城裏,還要拉著幾百斤的冰粉,侯勇覺得要是幹一年,他能直接參加奧運會騎自行車了。
想了幾個辦法都不成,好在第二天村子供銷社有進城買種子的拖拉機,侯勇才算把今天的麻煩事兒給解決了。
加上每天和周老板那邊合作的六十塊進賬,侯勇現在每天靠冰粉,可以穩定收入八十七塊錢,其中大部分都是純收益。
要知道,這才是一九八零年。
侯勇對於現在自己的收入表示十分滿意,再給他十天左右的時間,就能徹底還清家裏的欠債,再讓父親的治療費平穩的續上,同時再慢慢攢出來冬兒和盼兒的上學錢,侯勇忽然覺得現在的日子平靜而美好。
他甚至想當鹹魚,稍微躺平一下,如果能在顧盼盼上學之前,兩人能再辦一個婚禮,然後把正事兒辦了,那就徹底圓滿了。
又是三天左右的時間,八房村在後山引水的溝渠被徹底打通,山上清澈的河水流淌下來,直接被灌溉進了八房村的田地裏。
許是幹旱了太久的緣故,整片土地一直灌溉了小半天的時間,土地才算徹底澆好,最大的幹旱問題也被徹底解決了。
眼下既然解決了用水的問題,侯勇就又開始了他的冰粉產能擴張計劃。
通過這次挖溝渠的事兒,八房村的人對於後山更加熟悉,所以侯勇放出風聲,每天繼續收石花籽,村子裏的人隻要是有空的,基本上都全員出動。
因為之前侯勇收這玩意的時候,他們是真金白銀收到錢的。
而這次侯勇過秤,已經基本沒有了往石花籽裏麵摻東西的現象,許是因為後山水渠的事兒,村民們心裏都存著一股子感激,侯勇心中也大概明白這是為了什麽,雖然嘴上沒說,但是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的念頭更強烈了。
一早上的功夫,侯勇家裏收了九十斤的石花籽,侯父侯母看著幾乎將院子一角都堆滿的石花籽,兩人都大眼瞪小眼。
搓這玩意本身就是個體力活,而且還特別廢手,就算是他們全家出動,想要把這將近一百斤的石花籽全都搓出來,怕是所有人都得廢了。
侯勇想了想,決定雇幾個村裏人一起做這件事,每十斤給五毛錢。
冰粉的配方最重要的是生石灰的添加和凝固的時間,就算知道這玩意是原材料,別人一時半會也模仿不了。
更何況冰粉搓洗出來的樣子,沒人能和那果凍一樣的膠質聯係在一起。
侯勇和父母商量了一下之後,老兩口都沒什麽意見,唯一的問題就是再擴大生產的話,侯勇有沒有那麽多的銷路把這東西給賣出去。
對於這件事,侯勇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
一開始和周老板簽合同的時候,他們沒有簽獨家合作協議,現在正值盛夏,周老板的海鮮飯店本來就是城西比較有名的飯店,現在一推出冰粉,來往的食客無不為之吸引。
但是這個狡猾的家夥不止搞每天限購,甚至還要在每桌至少有二十塊消費的基礎上才能點冰粉。
八十年代雖然物質生活比較匱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國家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有錢人。
所以周老板的策略不僅沒有迎來客人們的反感,相反的,沒吃到的客人們對這個神奇的冰粉更加的趨之若鶩。
冰粉的名聲傳出去了,其他有頭腦眼紅的人自然是不想看著周老板一直做這個獨門生意。
他們明裏暗裏找尋這個冰粉的來源,後廚沒有,大師傅不會做,在經過兩天的蹲守之後,他們發現這個冰粉竟然是外來的。
所以蹲點的人馬上就聯係到了侯勇,同樣想要冰粉的配方,但是都被侯勇拒絕了。
最終,他們都留下了聯係方式,希望能和侯勇達成合作。
侯勇將這些人的聯係方式都記下來之後,仔細在這些人裏麵甄別了一下,憑借前世的記憶,侯勇最終又選定了兩個合作方。
和周老板的生意不衝突,一個在城東,一個在城南,和周老板的供貨條件一樣,這樣一算,侯勇現在每天的收入又多了一百二十塊。
銷售渠道多了,原材料的需求自然變多了,所以侯勇才有了大肆收購石花籽的舉動。
當然,和其他兩家合作的時候,侯勇將這件事也告訴了周老板。
周老板聽完之後,馬上將訂單翻了一倍,既然城東和城南也出現了相同的冰粉,他自然不能再用之前的銷售方式,繼續饑餓營銷的話,那些食客說不定就會被其他競爭對手搶走。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侯勇也猜到了周老板的打算,他不得不承認,這家夥如果後世沒被摟進去,也許能上個財富榜也說不定。
最終,在侯母的挑選下,侯勇雇了村裏四個婦女來家裏搓洗石花籽。
聽說搓十斤石花籽就給五毛錢的時候,四個幫工的婦女頓時樂得合不攏嘴。
如果她們能一天搓二十斤這玩意,一天就是一塊錢的收入,一個月就是三十塊,這相當於家裏的勞動力在廠子上班一個月的工資了。
四人第一天上工十分興奮,原本六個小時的活兒,隻用了不到四個小時就全都幹完了,侯勇檢查了一下她們的勞動成果,發現竟然沒有偷工減料。
給四個人結算工錢之後,侯勇就開始了冰粉的製作流程,等做完以後他忽然發現一個有些尷尬的問題。
產量多了,一共十二桶左右,問題是這些東西全都要弄到城裏去,他徹底犯了難。
像之前一樣靠人力抬,一個人最多兩桶,顧盼盼還隻能算半個人,隻能拿一桶,就算把爹媽都一起算上,也最少需要折騰兩趟。
而且父親現在身子還沒好,暫時不能受累,所以這個想法就要先擱置了;
買個車天天往城裏送,別鬧了,在這個收音機還算大件的年代裏,弄個小車迴家,不亞於在後世買個大勞迴家,侯勇沒這個經濟條件;
弄個人力三輪車去拉,雖然這玩意能裝得下,但是要蹬這玩意每天來迴將近八十公裏來迴往返城裏,還要拉著幾百斤的冰粉,侯勇覺得要是幹一年,他能直接參加奧運會騎自行車了。
想了幾個辦法都不成,好在第二天村子供銷社有進城買種子的拖拉機,侯勇才算把今天的麻煩事兒給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