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李世民,愛哭的七世紀亞洲洲長6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八十九章 李世民,愛哭的七世紀亞洲洲長6
努爾哈赤嚇了一大跳,他對自己這個第八子還是比較看重的,要知道,他那麽多的兒子裏,就這個老八,最喜歡讀書。
可看重不假,但自己以後會傳位給他,卻也有點匪夷所思,畢竟,在他心裏,最愛的還是大妃阿巴亥給他生的第十四子多爾袞……
然而天幕並沒有過多提及老八的事,他也隻得皺起眉頭不再多說什麽……
天幕裏,羅玉華和徐愛還在分享李世民宛如天之驕子一般的人生。
“李世民和朱棣如果見麵,一定會很有有相見恨晚的感覺的……”羅玉華歎息道,“都是非繼承人身份,靠叛亂上的位,但又都把國家治理的非常好……”
“也都是軍事能力拔尖,文治能力也拔尖的大帝身份……”
“最要緊的是,他們似乎都是在用自己努力了一生,創下的功績向自己的父親證明,是你選錯人了……”
“確實……”徐愛讚成她的意見道,“雖然看起來得位不正,但又有著天大的功績……”
“也許對於文人士大夫而言,他們是叛賊,是不忠不孝的子孫……”
“但對於很多像我們這樣,隻看能力,不問出處的子孫後代而言,他們的功績早已掩蓋住了那些過失……”
“任何民族需要的都是一個可以支撐這個民族驕傲的帶頭人,而不是一個廢物來治理國家……”
“我也不是說,李建成或者朱允炆就是廢物啊,隻是擇優錄取,競爭上崗,有多大能力就擔多大責任……”
“好了,這個話題暫時打住。”羅玉華笑著打斷她,“扯得有點太遠了,接下來我們還是繼續來看李世民的這一生吧!”
“讀過或看過《隋唐英雄傳軍隊奔赴龍門關,踏冰而渡過黃河,進駐柏壁,與敵將宋金剛對峙》的朋友肯定是知道,李世民這一生禮賢下士,對待人才格外珍惜和敬重,也很少在意他們的出身……”
“而他的這些手下將領們也是對他敬佩有加,忠心不二的。”
“有了他們的協助,李世民可領軍隊奔赴龍門關,踏冰而渡過黃河,進駐柏壁,與敵將宋金剛對峙。”
“可統率各軍在洛邑攻打王世充,軍隊駐紮在穀州,用輕騎兵引逗王世充……”
“還可以活捉王世充,竇建德,把他們押迴太廟受審判……”
“他擔得起老父親給冊封的【天策上將】之名號,也配得上食邑三萬戶,金車一輛,王公之袞衣和冠冕一套,玉璧一雙,黃金六十斤,前後部鼓吹及九部之樂,儀仗四十人等榮耀……”
她歎道:“如果是個一般武將,此時或許早就已經飄了……”
“但咱們的天可汗陛下可不一樣,眼看著如今海內漸漸太平,他居然專心一意開始讀起經史子集了。除此外,還開文學館以接待四方才學之士。”
“用行台司勳郎中杜如晦等十八人為學士,每日輪流值班,李世民還能選擇自降身份,以謙遜好學的態度與學士們討論經義,有時談論到半夜才結束。”
“直到那竇建德的舊將劉黑闥舉兵造反,占據洺州。李世民才重披鎧甲,統領全軍向東去討伐他。”
“這一戰的勝利方,自然還是李世民,到這個時候,於是河、濟、江、淮所有州郡城鎮的戰亂反叛都已平定。”
“十月,李淵加授李世民左右十二衛大將軍……”
“緊接著公元624年,突厥侵犯大唐邊境,李世民與突厥軍在豳州相遇,他帶領一百騎士隨從與突厥首領會談,結盟後突厥軍撤離。第二年,李世民晉升為中書令。”
“也就是這一樁樁件件,使得李建成心中不安,李元吉倍感嫉妒……”
“第二年,就爆發了曆史最有名的那次【玄武門之變】。”她歎氣道,“對於李淵而言,看著兒子們,手足相殘,定是錐心刺骨的痛苦……”
“可對於李世民而言,親手射殺自己的大哥,也未必不是一件讓他難過的往事……”
“不過呢……”徐愛適時的插嘴道,“一想到李元吉也死了,李世民肯定會立馬心情轉好,沒準能多喝兩杯葡萄酒。”
彈幕聽她這麽一說,也都紛紛附和起來……
“對對,要是沒有李元吉挑唆,沒準李建成和李世民也是兄友弟恭的好兄弟……”
“就是就是,李淵也是糊塗了,當爹偏心小兒子也沒什麽,可二兒子都快被人毒死了,他還打著哈哈,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活該他被兒子架空……”
“我李二鳳戎馬一生,要是死在小人奸計底下,那豈不是老天瞎眼了嗎?”
“說到底就是李淵不對,好好的玩什麽平衡之術,搞得幾個兒子都以為自己有希望,最後落得個眼巴巴看著他們自相殘殺的結局,活該……”
“沒錯沒錯,學學老朱不好嗎,疼兒子也不能這麽疼啊,你又不是普通人家,你們家可是真有皇位要繼承的……”
“老朱對兒子也好啊,但人家就看的明白的,太子威信立起來了,其他皇子知道自己沒希望了,大家也就消停了……”
“要麽擇嫡長,要麽擇選賢德,李淵就是標準的既要又要……”
彈幕劈裏的後世網民可不知道這場直播都有誰在看,他們隻管劈裏啪啦的把自己想說的話都說了出來……
漢居的皇帝們看得那一排排如同飛過去的評論,眼花繚亂的讀了幾條,基本沒有一條是責備李家二郎的……
“李二哥,李二哥……”朱棣激動極了,他拉著李世民的袖子道,“你看你看,我就知道,後世人最崇拜的就是你這樣的帝王,我也是……”
“是啊,李二哥,小朱說的也是我想說的……”皇太極此時也加入了他們,他按年紀來看,比朱棣大一點,比李世民又小一點,暫時拋開那些朝代間的仇恨,這三個未來的太宗皇帝,居然相當有共同話題,沒一大會工夫就玩到一起去了。
李世民朝皇太極笑了笑,又溫柔的摸了摸朱棣的頭的頭,心裏似乎終於有了底氣,他抬起頭看向李淵:“父皇,兒臣知道,後世所說的這段曆史,應該是咱們家之後會發生的……”
“如果……”他頓了頓,然後道,“如果所有事真如他們所言,兒臣心裏雖有些愧疚難受,但卻不後悔自己以後可能會這麽做……”
努爾哈赤嚇了一大跳,他對自己這個第八子還是比較看重的,要知道,他那麽多的兒子裏,就這個老八,最喜歡讀書。
可看重不假,但自己以後會傳位給他,卻也有點匪夷所思,畢竟,在他心裏,最愛的還是大妃阿巴亥給他生的第十四子多爾袞……
然而天幕並沒有過多提及老八的事,他也隻得皺起眉頭不再多說什麽……
天幕裏,羅玉華和徐愛還在分享李世民宛如天之驕子一般的人生。
“李世民和朱棣如果見麵,一定會很有有相見恨晚的感覺的……”羅玉華歎息道,“都是非繼承人身份,靠叛亂上的位,但又都把國家治理的非常好……”
“也都是軍事能力拔尖,文治能力也拔尖的大帝身份……”
“最要緊的是,他們似乎都是在用自己努力了一生,創下的功績向自己的父親證明,是你選錯人了……”
“確實……”徐愛讚成她的意見道,“雖然看起來得位不正,但又有著天大的功績……”
“也許對於文人士大夫而言,他們是叛賊,是不忠不孝的子孫……”
“但對於很多像我們這樣,隻看能力,不問出處的子孫後代而言,他們的功績早已掩蓋住了那些過失……”
“任何民族需要的都是一個可以支撐這個民族驕傲的帶頭人,而不是一個廢物來治理國家……”
“我也不是說,李建成或者朱允炆就是廢物啊,隻是擇優錄取,競爭上崗,有多大能力就擔多大責任……”
“好了,這個話題暫時打住。”羅玉華笑著打斷她,“扯得有點太遠了,接下來我們還是繼續來看李世民的這一生吧!”
“讀過或看過《隋唐英雄傳軍隊奔赴龍門關,踏冰而渡過黃河,進駐柏壁,與敵將宋金剛對峙》的朋友肯定是知道,李世民這一生禮賢下士,對待人才格外珍惜和敬重,也很少在意他們的出身……”
“而他的這些手下將領們也是對他敬佩有加,忠心不二的。”
“有了他們的協助,李世民可領軍隊奔赴龍門關,踏冰而渡過黃河,進駐柏壁,與敵將宋金剛對峙。”
“可統率各軍在洛邑攻打王世充,軍隊駐紮在穀州,用輕騎兵引逗王世充……”
“還可以活捉王世充,竇建德,把他們押迴太廟受審判……”
“他擔得起老父親給冊封的【天策上將】之名號,也配得上食邑三萬戶,金車一輛,王公之袞衣和冠冕一套,玉璧一雙,黃金六十斤,前後部鼓吹及九部之樂,儀仗四十人等榮耀……”
她歎道:“如果是個一般武將,此時或許早就已經飄了……”
“但咱們的天可汗陛下可不一樣,眼看著如今海內漸漸太平,他居然專心一意開始讀起經史子集了。除此外,還開文學館以接待四方才學之士。”
“用行台司勳郎中杜如晦等十八人為學士,每日輪流值班,李世民還能選擇自降身份,以謙遜好學的態度與學士們討論經義,有時談論到半夜才結束。”
“直到那竇建德的舊將劉黑闥舉兵造反,占據洺州。李世民才重披鎧甲,統領全軍向東去討伐他。”
“這一戰的勝利方,自然還是李世民,到這個時候,於是河、濟、江、淮所有州郡城鎮的戰亂反叛都已平定。”
“十月,李淵加授李世民左右十二衛大將軍……”
“緊接著公元624年,突厥侵犯大唐邊境,李世民與突厥軍在豳州相遇,他帶領一百騎士隨從與突厥首領會談,結盟後突厥軍撤離。第二年,李世民晉升為中書令。”
“也就是這一樁樁件件,使得李建成心中不安,李元吉倍感嫉妒……”
“第二年,就爆發了曆史最有名的那次【玄武門之變】。”她歎氣道,“對於李淵而言,看著兒子們,手足相殘,定是錐心刺骨的痛苦……”
“可對於李世民而言,親手射殺自己的大哥,也未必不是一件讓他難過的往事……”
“不過呢……”徐愛適時的插嘴道,“一想到李元吉也死了,李世民肯定會立馬心情轉好,沒準能多喝兩杯葡萄酒。”
彈幕聽她這麽一說,也都紛紛附和起來……
“對對,要是沒有李元吉挑唆,沒準李建成和李世民也是兄友弟恭的好兄弟……”
“就是就是,李淵也是糊塗了,當爹偏心小兒子也沒什麽,可二兒子都快被人毒死了,他還打著哈哈,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活該他被兒子架空……”
“我李二鳳戎馬一生,要是死在小人奸計底下,那豈不是老天瞎眼了嗎?”
“說到底就是李淵不對,好好的玩什麽平衡之術,搞得幾個兒子都以為自己有希望,最後落得個眼巴巴看著他們自相殘殺的結局,活該……”
“沒錯沒錯,學學老朱不好嗎,疼兒子也不能這麽疼啊,你又不是普通人家,你們家可是真有皇位要繼承的……”
“老朱對兒子也好啊,但人家就看的明白的,太子威信立起來了,其他皇子知道自己沒希望了,大家也就消停了……”
“要麽擇嫡長,要麽擇選賢德,李淵就是標準的既要又要……”
彈幕劈裏的後世網民可不知道這場直播都有誰在看,他們隻管劈裏啪啦的把自己想說的話都說了出來……
漢居的皇帝們看得那一排排如同飛過去的評論,眼花繚亂的讀了幾條,基本沒有一條是責備李家二郎的……
“李二哥,李二哥……”朱棣激動極了,他拉著李世民的袖子道,“你看你看,我就知道,後世人最崇拜的就是你這樣的帝王,我也是……”
“是啊,李二哥,小朱說的也是我想說的……”皇太極此時也加入了他們,他按年紀來看,比朱棣大一點,比李世民又小一點,暫時拋開那些朝代間的仇恨,這三個未來的太宗皇帝,居然相當有共同話題,沒一大會工夫就玩到一起去了。
李世民朝皇太極笑了笑,又溫柔的摸了摸朱棣的頭的頭,心裏似乎終於有了底氣,他抬起頭看向李淵:“父皇,兒臣知道,後世所說的這段曆史,應該是咱們家之後會發生的……”
“如果……”他頓了頓,然後道,“如果所有事真如他們所言,兒臣心裏雖有些愧疚難受,但卻不後悔自己以後可能會這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