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李世民,愛哭的七世紀亞洲洲長7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九十章 李世民,愛哭的七世紀亞洲洲長7
他跪在地上,抬起頭看向父親,眼裏卻滿滿皆是自信和傲然之色:“等我們迴去,父親如要賜死兒臣,兒臣不怨,但……”
他的話並沒有說完,但目光卻掃過了少年朱棣和皇太極,然後又看向李淵……
李淵看著眼前這個還很年輕的二兒子,心裏又是一酸,他明白兒子的意思,他是在告訴自己,如果自己真的有心要處死他,他也隻會和朱棣一樣……
他不會選擇坐以待斃,束手就擒的。
李淵長歎一聲,心裏已經做下決定,他上前一步,將跪在地上的李世民扶了起來:“你我父子,不用這般……”
“朕既然已經知道了未來會發生的事情,自然不會再犯糊塗……”他臉上掛起一絲頗為勉強的笑意來,“好孩子,為父……知道該怎麽做了……”
他的心情此刻格外糾結和痛苦,但他也明白,隻有自己做出改變,才有可能挽救這個不堪又讓人絕望的結局……
“為父隻求你一件事……”他想了許久,還是決定當著眾人的麵向二兒子求情,“你大哥和四弟,到底與你是同父同母的手足兄弟,你日後……給他們留一條生路吧!”
李世民見此情形,心裏明白,父親當著這麽多王朝的君主名臣的麵向自己提出請求,一來是替他李世民做麵子,表明他對自己態度。二來也是希望眾人做個見證。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如果自己答應了下來,自然也不會有所反複的。
他略一沉吟,便朝李淵拜了拜道:“父皇放心,我也是父母骨血所化,不是鐵石心腸,也絕不會無故傷害他人的……”
李淵點了點頭,知道他的意思是,隻要建成和元吉不再作妖,他自然願意與他們維係兄弟親情,但若是他們繼續我行我素……
他也不會坐以待斃的……
雖然沒有得到肯定的答複,但能如此,李淵已經滿意了,等迴去後,他會把該做的都做好,剩下的,也隻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眾人見他們父子之間的隔閡與怨氣暫時散去了,便紛紛上前勸慰和吹捧……
在一句句羨慕和恭維的話語裏,李淵終於也有了剛剛老朱的感覺……
不錯不錯,兒子爭氣,老子臉上也有光彩啊!
天幕裏,說完了李二的戰功後,徐愛和羅玉華又開始吹起他的文治和人品起來。
“公元626年9月,身心俱疲的李淵下詔傳位於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位,尊李淵為太上皇。”羅玉華介紹道,“繼位後,李世民派司空、魏國公裴寂在南郊燒柴祭天,大赦天下。”
“自公元618年以來,所有因直言被責罰流放的人都被赦免放迴。文武官員五品以上先前無爵位者賜給爵位一級,六品以下加勳級一等。天下亦是免賦稅徭役一年。”
“八月十八日,李世民下令放宮女三千人迴家。同年十九日,突厥頡利可汗、突利可汗突然入侵涇州。二十日,突厥便入侵武功,而此時京師隻得戒嚴。”
“二十四日,突厥入侵高陵。二十六日,行軍總管尉遲敬德與突厥在涇陽大戰,大破突厥,斬首級一千多。”
“二十八日,頡利可汗來到達渭水邊,李世民隔渭水與其對話,斥責吉利可汗背棄盟約。”
“不久後大軍陸續到達,頡利可汗見唐軍軍容如此威嚴,又知道執失思力被捕,心中大為恐懼,便請求和解,李世民詔令同意。”
“三十日,李世民又駕到便橋,與頡利可汗殺白馬而設盟誓,突厥退走……”她歎道。
“九月初一,頡利可汗獻上駿馬三千匹,肥羊一萬口,但李世民並不接受,命令頡利歸還擄掠的華夏人口。”
“二十二日起,李世民率領所有禁軍步騎將領在顯德殿殿廷學習射箭。他親自麵試,射中者隨即賞賜弓刀、布匹綢緞。”
“朝中許多臣子覺得這樣不好,便紛紛勸諫。但李世民卻不以為然,從不采納。”
“而他這看似奢靡的玩物喪誌之法,卻大大的激勵了士兵們,讓他們有了力爭上遊的心態,士兵在競爭裏,慢慢都練成一支精銳部隊。”
“李世民還詔令私人之家,命他們不許擅權建立妖神,隨意設立不適當的祭祀,不合禮法的祭祀祈禱,一概禁絕。”
“除了龜甲獸骨五種占卜以外,其他雜七雜八的占卦卜卦,也都停止,禁止使用。”
“十一月初八,李世民將中山王李承乾立為皇太子。
“十將沒有建立功勳的皇族中的郡王降級為縣公。李世民還會自己訊察記錄囚犯的罪狀。”
“李世民在即帝位不久,就按自己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又新設立了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
“作為一代帝王,他李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
“而他看重的李積、李靖等人,也是一代名將。”
羅玉華越說越激動:“此外,李世民還不計前嫌,重用李建成的舊部下,如魏征、王圭,降將尉遲恭、秦瓊等人。”
“就是因為他的心胸寬曠,不計前嫌,不問出處,隻看才能,才使得他身邊人才濟濟,賢臣輩出。”
“李世民還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誌》,著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
“他還通過科舉,吸納有才幹的庶族士人,用科舉代替門第。從而,寒門子弟入仕機會大增,為政壇帶來新氣象。”
“此外,更接納封德彝之議,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他們那些坐享富貴的惡習。”
“除此之外。”徐愛接過她的話繼續道,“李世民在位期間,完善隋製。像中央朝廷方麵延續了三省六部製,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製之效。”
“地方上也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製,分全國為十個監區。此外,行府兵製,寓兵於農。均田製、租庸調製、科舉製等皆有所發展。”
他跪在地上,抬起頭看向父親,眼裏卻滿滿皆是自信和傲然之色:“等我們迴去,父親如要賜死兒臣,兒臣不怨,但……”
他的話並沒有說完,但目光卻掃過了少年朱棣和皇太極,然後又看向李淵……
李淵看著眼前這個還很年輕的二兒子,心裏又是一酸,他明白兒子的意思,他是在告訴自己,如果自己真的有心要處死他,他也隻會和朱棣一樣……
他不會選擇坐以待斃,束手就擒的。
李淵長歎一聲,心裏已經做下決定,他上前一步,將跪在地上的李世民扶了起來:“你我父子,不用這般……”
“朕既然已經知道了未來會發生的事情,自然不會再犯糊塗……”他臉上掛起一絲頗為勉強的笑意來,“好孩子,為父……知道該怎麽做了……”
他的心情此刻格外糾結和痛苦,但他也明白,隻有自己做出改變,才有可能挽救這個不堪又讓人絕望的結局……
“為父隻求你一件事……”他想了許久,還是決定當著眾人的麵向二兒子求情,“你大哥和四弟,到底與你是同父同母的手足兄弟,你日後……給他們留一條生路吧!”
李世民見此情形,心裏明白,父親當著這麽多王朝的君主名臣的麵向自己提出請求,一來是替他李世民做麵子,表明他對自己態度。二來也是希望眾人做個見證。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如果自己答應了下來,自然也不會有所反複的。
他略一沉吟,便朝李淵拜了拜道:“父皇放心,我也是父母骨血所化,不是鐵石心腸,也絕不會無故傷害他人的……”
李淵點了點頭,知道他的意思是,隻要建成和元吉不再作妖,他自然願意與他們維係兄弟親情,但若是他們繼續我行我素……
他也不會坐以待斃的……
雖然沒有得到肯定的答複,但能如此,李淵已經滿意了,等迴去後,他會把該做的都做好,剩下的,也隻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眾人見他們父子之間的隔閡與怨氣暫時散去了,便紛紛上前勸慰和吹捧……
在一句句羨慕和恭維的話語裏,李淵終於也有了剛剛老朱的感覺……
不錯不錯,兒子爭氣,老子臉上也有光彩啊!
天幕裏,說完了李二的戰功後,徐愛和羅玉華又開始吹起他的文治和人品起來。
“公元626年9月,身心俱疲的李淵下詔傳位於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位,尊李淵為太上皇。”羅玉華介紹道,“繼位後,李世民派司空、魏國公裴寂在南郊燒柴祭天,大赦天下。”
“自公元618年以來,所有因直言被責罰流放的人都被赦免放迴。文武官員五品以上先前無爵位者賜給爵位一級,六品以下加勳級一等。天下亦是免賦稅徭役一年。”
“八月十八日,李世民下令放宮女三千人迴家。同年十九日,突厥頡利可汗、突利可汗突然入侵涇州。二十日,突厥便入侵武功,而此時京師隻得戒嚴。”
“二十四日,突厥入侵高陵。二十六日,行軍總管尉遲敬德與突厥在涇陽大戰,大破突厥,斬首級一千多。”
“二十八日,頡利可汗來到達渭水邊,李世民隔渭水與其對話,斥責吉利可汗背棄盟約。”
“不久後大軍陸續到達,頡利可汗見唐軍軍容如此威嚴,又知道執失思力被捕,心中大為恐懼,便請求和解,李世民詔令同意。”
“三十日,李世民又駕到便橋,與頡利可汗殺白馬而設盟誓,突厥退走……”她歎道。
“九月初一,頡利可汗獻上駿馬三千匹,肥羊一萬口,但李世民並不接受,命令頡利歸還擄掠的華夏人口。”
“二十二日起,李世民率領所有禁軍步騎將領在顯德殿殿廷學習射箭。他親自麵試,射中者隨即賞賜弓刀、布匹綢緞。”
“朝中許多臣子覺得這樣不好,便紛紛勸諫。但李世民卻不以為然,從不采納。”
“而他這看似奢靡的玩物喪誌之法,卻大大的激勵了士兵們,讓他們有了力爭上遊的心態,士兵在競爭裏,慢慢都練成一支精銳部隊。”
“李世民還詔令私人之家,命他們不許擅權建立妖神,隨意設立不適當的祭祀,不合禮法的祭祀祈禱,一概禁絕。”
“除了龜甲獸骨五種占卜以外,其他雜七雜八的占卦卜卦,也都停止,禁止使用。”
“十一月初八,李世民將中山王李承乾立為皇太子。
“十將沒有建立功勳的皇族中的郡王降級為縣公。李世民還會自己訊察記錄囚犯的罪狀。”
“李世民在即帝位不久,就按自己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又新設立了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
“作為一代帝王,他李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
“而他看重的李積、李靖等人,也是一代名將。”
羅玉華越說越激動:“此外,李世民還不計前嫌,重用李建成的舊部下,如魏征、王圭,降將尉遲恭、秦瓊等人。”
“就是因為他的心胸寬曠,不計前嫌,不問出處,隻看才能,才使得他身邊人才濟濟,賢臣輩出。”
“李世民還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誌》,著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
“他還通過科舉,吸納有才幹的庶族士人,用科舉代替門第。從而,寒門子弟入仕機會大增,為政壇帶來新氣象。”
“此外,更接納封德彝之議,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他們那些坐享富貴的惡習。”
“除此之外。”徐愛接過她的話繼續道,“李世民在位期間,完善隋製。像中央朝廷方麵延續了三省六部製,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製之效。”
“地方上也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製,分全國為十個監區。此外,行府兵製,寓兵於農。均田製、租庸調製、科舉製等皆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