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李世民,愛哭的七世紀亞洲洲長4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八十七章 李世民,愛哭的七世紀亞洲洲長4
“唐高祖李淵其人什麽都好,就是耳根子有點軟,別人說什麽,他都覺得有道理,李世民這番話,頓時讓他醒悟過來,不再提撤軍之事。”
羅玉華感慨道:”同年八月,大雨停了,李淵立即率軍奔赴霍邑。那李世民害怕宋老生不出戰,就自己親率幾個騎兵先奔到城下,舉鞭指揮,裝出要圍城的樣子,用來激怒對方。”
“宋老生果然上當了,氣衝衝的就開門出兵背靠城池紮陣。”她繼續道,“李淵與長子李建成在城東會合紮陣,李世民及柴紹在城南紮陣。”
“這裏要插個話,那柴紹呢就是李淵的愛女,平陽昭公主的夫婿,也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
徐愛插話道:“之前我們就曾提過,李世民和東漢的劉秀,明朝的朱元璋一樣,被稱為是紫薇星君轉世……”
“有這種說法,最大的原因呢,也就是因為有傳說,紫薇下凡救世,身邊必有群星相伴協助……”
“天樞,破軍,文昌,武曲,左輔,右弼……”她解釋道,“這些星君們,皆會下凡隨在紫薇帝君身邊,或是投胎成為一代名將,或是千古名臣……”
“像是之前提到的李靖啊,後麵的魏征啊,杜如晦啊都是!”
“東漢和明朝也有馮異、岑彭、祭遵。有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名將名相等人伴在天子身邊……”
“群星閃耀嗎?”羅玉華哈哈笑道,“不過呢,漢唐明三朝也確實非常有緣分。”
“畢竟他們三家的太宗皇帝,都是非正常原因即位的。”徐愛也笑了。
“這個我們後麵再說……”羅玉華沒打算再繼續聊這個話題,而是重新迴到李世民的人生經曆上,“那宋老生指揮著軍隊猛衝,直逼李淵,結果致使李建成墜落下馬來。“
”宋老生一見此情景,立刻乘勢攻擊,逼得李淵與李建成都退了軍。而李世民則從南麵率領兩千騎兵衝下高坡,直接衝斷了宋老生的軍隊。”
“隨後他率領軍隊奮力攻擊,宋軍被打的丟盔棄甲,四下逃竄。恰巧此時霍邑的城門已經懸掛起來,宋老生就拉住繩子想要爬到城上,李世民趕上前來,瞧見此情景,那肯定是毫不猶豫的一刀就斬了他啊,這不,宋老生意思,霍邑就此平定。”
“後來,到了河東,關中的英雄豪傑聽聞唐軍來了,立馬爭相投奔。李世民便想著,可以進軍入關,攻下永豐糧倉,用來賑濟窮困百姓,也可以趁機收服群盜來謀取大興城。”
“兒子的想法這般好,李淵自然不會反對。所以李世民用前軍渡過了黃河,平定渭北。那三輔的官員、百姓以及豪傑紳士紛紛選擇趕來投奔。”
“那些投奔的人,每天都有上千人,不論老幼,都布滿在大旗之下。那些英豪被李世民收留,以作為備用的官員。”
“這般操作使得聽說過此事的人,都趕來獻身投效。”
“唐軍在涇陽駐紮,用精兵九萬,先擊破胡賊劉鷂子,還兼並了他的部隊。”
“殷開山、劉弘基屯紮在大興城。李世民就率軍奔赴司竹,那賊酋李仲文、何潘仁、向善誌等人都率兵來會合。”
“屯兵在阿城,又獲得兵士十三萬。大興城父老拿牛、酒到軍門的很多,李世民慰勞他們而後送走他們,卻什麽也要。”
“瞧瞧人家這軍令嚴明整肅的,也不願他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大興城。”
“李淵這邊剛剛開始輔佐國政,那邊就立馬任命李世民為唐國內史,改封為秦國公,食邑萬戶。”
“這時候,恰巧薛舉精兵十萬逼近渭水之濱,李世民毫不猶豫,再次親率攻打,大這一次依舊是大獲全勝,斬殺敵人萬餘,占的敵軍土地一直到隴坻。”
“公元617年十二月,李世民再次被任命為右元帥,這次他的任務是統兵十萬攻取東都洛陽,但很可惜,沒能成功。”
“就在他們要迴軍時,李世民對左右的人說,【敵人見我撤退,肯定會跟蹤追擊的。】”
“自信自己判斷的李世民,設下三次埋伏,用來等待追兵。果不其然,不久後,隋將段達就率領一萬多人馬從後方追了上來。”
“在他們過三王陵的時候,李世民發動伏兵攻擊,打敗了段達,自此宜陽、新安設置熊、穀二州,派人鎮守。”
“此後後,李世民被遷徙,又被改封為趙國公。”
“公元618年五月,隋恭帝楊侑選擇禪位於李淵,李淵將國號為唐,建元武德。”
“而李世民則被封為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進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公元618年七月,薛舉入侵涇州,李世民再次領軍討伐未果。九月,薛舉身死,其子薛仁杲繼立。李世民再次被任命為元帥,負責討伐薛仁杲。”
“兩軍在折墌挖深溝築起高高營壘相持六十多天。薛軍有十多萬,軍隊的氣勢強盛,時不時就前來挑戰。”
“李世民卻很淡定,不搭理他這一茬,隻是按兵不動,用以挫敗薛軍的銳勢。”
“後來時間久了,薛軍糧草殆盡已,薛軍將領牟君才、梁胡郎隻得前來投降。李世民這才對諸將軍道,【敵軍銳氣喪失衰退了,是我們上的時候啦。】”
於是將軍龐玉在淺水原南紮陣以引誘敵人,敵將宗羅睺集中軍隊前來抗擊,龐玉軍幾乎失敗。但沒多久,李世民就親統大軍出其不意的覆蓋了淺水原北。”
“宗羅睺遠遠看見了,隻得迴軍抗拒。卻被李世民率領精銳騎兵數十人攻入,他與軍隊裏外配合一齊奮力攻擊,宗羅睺全軍潰敗,此戰李世民斬賊首級數千個,掉入山澗山穀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李世民可不會放棄這麽好的機會,依舊領著二三十人追趕逃軍,薛仁薛仁杲嚇破了膽,最終於第二日清晨選擇投降降,而李世民又俘虜他的精兵一萬餘人,男女五萬口人……”
“唐高祖李淵其人什麽都好,就是耳根子有點軟,別人說什麽,他都覺得有道理,李世民這番話,頓時讓他醒悟過來,不再提撤軍之事。”
羅玉華感慨道:”同年八月,大雨停了,李淵立即率軍奔赴霍邑。那李世民害怕宋老生不出戰,就自己親率幾個騎兵先奔到城下,舉鞭指揮,裝出要圍城的樣子,用來激怒對方。”
“宋老生果然上當了,氣衝衝的就開門出兵背靠城池紮陣。”她繼續道,“李淵與長子李建成在城東會合紮陣,李世民及柴紹在城南紮陣。”
“這裏要插個話,那柴紹呢就是李淵的愛女,平陽昭公主的夫婿,也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
徐愛插話道:“之前我們就曾提過,李世民和東漢的劉秀,明朝的朱元璋一樣,被稱為是紫薇星君轉世……”
“有這種說法,最大的原因呢,也就是因為有傳說,紫薇下凡救世,身邊必有群星相伴協助……”
“天樞,破軍,文昌,武曲,左輔,右弼……”她解釋道,“這些星君們,皆會下凡隨在紫薇帝君身邊,或是投胎成為一代名將,或是千古名臣……”
“像是之前提到的李靖啊,後麵的魏征啊,杜如晦啊都是!”
“東漢和明朝也有馮異、岑彭、祭遵。有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名將名相等人伴在天子身邊……”
“群星閃耀嗎?”羅玉華哈哈笑道,“不過呢,漢唐明三朝也確實非常有緣分。”
“畢竟他們三家的太宗皇帝,都是非正常原因即位的。”徐愛也笑了。
“這個我們後麵再說……”羅玉華沒打算再繼續聊這個話題,而是重新迴到李世民的人生經曆上,“那宋老生指揮著軍隊猛衝,直逼李淵,結果致使李建成墜落下馬來。“
”宋老生一見此情景,立刻乘勢攻擊,逼得李淵與李建成都退了軍。而李世民則從南麵率領兩千騎兵衝下高坡,直接衝斷了宋老生的軍隊。”
“隨後他率領軍隊奮力攻擊,宋軍被打的丟盔棄甲,四下逃竄。恰巧此時霍邑的城門已經懸掛起來,宋老生就拉住繩子想要爬到城上,李世民趕上前來,瞧見此情景,那肯定是毫不猶豫的一刀就斬了他啊,這不,宋老生意思,霍邑就此平定。”
“後來,到了河東,關中的英雄豪傑聽聞唐軍來了,立馬爭相投奔。李世民便想著,可以進軍入關,攻下永豐糧倉,用來賑濟窮困百姓,也可以趁機收服群盜來謀取大興城。”
“兒子的想法這般好,李淵自然不會反對。所以李世民用前軍渡過了黃河,平定渭北。那三輔的官員、百姓以及豪傑紳士紛紛選擇趕來投奔。”
“那些投奔的人,每天都有上千人,不論老幼,都布滿在大旗之下。那些英豪被李世民收留,以作為備用的官員。”
“這般操作使得聽說過此事的人,都趕來獻身投效。”
“唐軍在涇陽駐紮,用精兵九萬,先擊破胡賊劉鷂子,還兼並了他的部隊。”
“殷開山、劉弘基屯紮在大興城。李世民就率軍奔赴司竹,那賊酋李仲文、何潘仁、向善誌等人都率兵來會合。”
“屯兵在阿城,又獲得兵士十三萬。大興城父老拿牛、酒到軍門的很多,李世民慰勞他們而後送走他們,卻什麽也要。”
“瞧瞧人家這軍令嚴明整肅的,也不願他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大興城。”
“李淵這邊剛剛開始輔佐國政,那邊就立馬任命李世民為唐國內史,改封為秦國公,食邑萬戶。”
“這時候,恰巧薛舉精兵十萬逼近渭水之濱,李世民毫不猶豫,再次親率攻打,大這一次依舊是大獲全勝,斬殺敵人萬餘,占的敵軍土地一直到隴坻。”
“公元617年十二月,李世民再次被任命為右元帥,這次他的任務是統兵十萬攻取東都洛陽,但很可惜,沒能成功。”
“就在他們要迴軍時,李世民對左右的人說,【敵人見我撤退,肯定會跟蹤追擊的。】”
“自信自己判斷的李世民,設下三次埋伏,用來等待追兵。果不其然,不久後,隋將段達就率領一萬多人馬從後方追了上來。”
“在他們過三王陵的時候,李世民發動伏兵攻擊,打敗了段達,自此宜陽、新安設置熊、穀二州,派人鎮守。”
“此後後,李世民被遷徙,又被改封為趙國公。”
“公元618年五月,隋恭帝楊侑選擇禪位於李淵,李淵將國號為唐,建元武德。”
“而李世民則被封為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進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公元618年七月,薛舉入侵涇州,李世民再次領軍討伐未果。九月,薛舉身死,其子薛仁杲繼立。李世民再次被任命為元帥,負責討伐薛仁杲。”
“兩軍在折墌挖深溝築起高高營壘相持六十多天。薛軍有十多萬,軍隊的氣勢強盛,時不時就前來挑戰。”
“李世民卻很淡定,不搭理他這一茬,隻是按兵不動,用以挫敗薛軍的銳勢。”
“後來時間久了,薛軍糧草殆盡已,薛軍將領牟君才、梁胡郎隻得前來投降。李世民這才對諸將軍道,【敵軍銳氣喪失衰退了,是我們上的時候啦。】”
於是將軍龐玉在淺水原南紮陣以引誘敵人,敵將宗羅睺集中軍隊前來抗擊,龐玉軍幾乎失敗。但沒多久,李世民就親統大軍出其不意的覆蓋了淺水原北。”
“宗羅睺遠遠看見了,隻得迴軍抗拒。卻被李世民率領精銳騎兵數十人攻入,他與軍隊裏外配合一齊奮力攻擊,宗羅睺全軍潰敗,此戰李世民斬賊首級數千個,掉入山澗山穀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李世民可不會放棄這麽好的機會,依舊領著二三十人追趕逃軍,薛仁薛仁杲嚇破了膽,最終於第二日清晨選擇投降降,而李世民又俘虜他的精兵一萬餘人,男女五萬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