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強5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73年春,劉莊命竇固、耿秉等分四路,率軍出酒泉,出擊北匈,大敗匈奴唿衍王於天山,迫至蒲類海,占據了伊吾盧城……”長篇大論的介紹曆史故事其實也是一件非常耗費體力的事情,所以他們麵前的桌子上總會擺放很多美味的食物和飲料。
這不,羅玉華又摸到了一杯奶茶喝了起來。
而她身邊的始皇帝和漢高祖的口味則不同。始皇帝似乎更喜愛鹹辣味的食物,而漢高祖則傾向於甜口的食物……
此時,他倆麵前也都堆滿了各類小零食的袋子。不得不說,即便是秦皇漢祖,也一樣逃不過華夏美食的真香定律啊……
一大口奶茶下肚,羅玉華感到舒服多了,這才繼續道:“此後,竇固命司馬班超和從事郭恂等出使西域,班超和郭恂率領36人,在鄯善國擊殺匈奴派往鄯善國100多名使者,迫使鄯善王依附漢朝。”
“班超隨著質子迴到首都洛陽,劉莊提升他為軍司馬,命他繼續經營西域。自此以後,西域逐漸成為中原帝國的一部分。”
“怎麽樣……”她微笑著問道,“咱們的漢明帝,聽起來一點也不遜色於大漢其他的帝王吧……”
“厲害……”徐愛咋舌道,“不得不說,大漢還是太強了,這麽厲害的帝王,居然生在老劉家……”
“哎……”聽到這裏,漢高祖劉邦不樂意了,他皺著眉不滿的說道,“徐丫頭,你這啥意思?朕的大漢咋了,啥叫這麽厲害的帝王,居然生在老劉家了?”
“哈哈哈”
眼看著高祖“演員”有些不高興了,那群彈幕裏的看客們卻都高興了起來……
有些人甚至還玩起梗來……
“確實可惜了,不知道漢明帝有沒有男寵啊?”
“老劉家的基因是不錯,你看看旁邊始皇帝陛下,已經幹掉三包辣條了……”
“老天爺啊,你咋這麽不公,我始皇帝陛下,祖龍轉世啊,咋就沒能有個好的繼承人呢?”
“老四傳說不是商朝就有了嗎,憑什麽不給始皇帝大大一個老四呢?哪怕是李元吉也行啊……”
眼瞅著一群人在那煽風點火,嬴政卻視而不見,這幾天的時間,他收到的刺激已經夠多了,人也早就麻木了。
比起總是提及這些,他更在意的是華夏的興衰,傳承……
“哎呀,不是不是……”這邊徐愛也趕緊給劉邦解釋道,“高祖陛下,您誤會了,我的意思是,大漢頂流太多,漢明帝這麽強的帝王,因為祖輩榮光太盛,導致他知名度不高,實在有些可惜了……”
“真的?”比起嬴政對於後代無能的擺爛態度,劉邦卻明顯很是興奮和驕傲的。
“當然……”羅玉華也接口道,“漢明帝若隻是做到了治國安邦,安疆擴土這兩點,我們還不會為他的不出名感到可惜……”
她繼續道:“可實際上,這位漢明帝劉莊還是個非常謙恭的皇帝。”
“他很清楚,漢家王朝的中興,除了父皇劉秀的雄才大略之外,主要是得力於為其賣命的功臣們。”
“為了表明自己對有功之臣的敬重,他請人在南宮雲台為功臣畫像,以示對其功績的永遠紀念。”
“這便是赫赫有名的【雲台二十八將】。”
“而在雲台畫像後,劉莊組織了眾文武大臣前去參觀。”她繼續道,“驃騎將軍劉蒼在觀看畫像後發現,右將軍萬修和驃騎將軍劉植,功勞並不顯赫,卻上了畫像。”
“而戰功卓著的伏波將軍馬援倒沒畫上去。於是,劉蒼便問劉莊,陛下啊,為什麽伏波將軍沒畫上去?難道他有什麽過失嗎?”
“而劉莊聽了他的問話後,隻是微微一笑,沒有迴答。”
“但劉蒼卻突然醒悟過來,陛下的妻子,就是伏波將軍的女兒啊,陛下這是為了避免外戚的嫌疑,所以才沒把自己的嶽父畫上去啊。”
“而眾位大臣知道這件事後,無不稱讚劉莊為有道明君,自會加忠心耿耿的為其賣命效力。”
“漢明帝是低調啊,跟永樂大帝完全不一樣嘛……”徐愛插了一句嘴道,“一個為了避嫌,封功臣時,嶽父的畫像不能上牆……”
“另一個封後詔書上,都得大肆誇獎一番自己的老丈人……”她聳肩笑了笑,“怨不得永樂大帝是女粉最多的皇帝之一呢……”
“哈哈……”羅玉華也笑了笑,“你別說,他倆除了都是老四外,連媳婦的背景也都很相似……”
“劉莊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皇帝,他與他的馬皇後也是伉儷情深。”
“馬援的三女是個身材頎長,皮膚白皙的美女。”她繼續道,“和朱棣的徐皇後一樣,馬氏也是有才有貌,極有修養的貴女,且侍奉在皇後身邊的。”
“公元60年時,有大臣奏請冊立皇後。當時,劉莊的後宮有貴人、美人等多名。他一時決定不下,就請皇太後決定,陰太後便說,【馬貴人德冠後宮,即可為後。】”
“劉莊一聽,這不正很合他的心意嘛,於是他立馬將馬氏冊封為了皇後。”
“而這位馬皇後,也是雍容大方,母儀天下之範。更把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
“馬氏貴為皇後,卻一直沒有能生下兒子,在封建王朝,這其實還是滿致命的問題的……”羅玉華歎息道,“但好在劉莊是個有品德的人物。”
“他不但沒有冷落皇後 ,還對她說:【一個女人沒生下孩子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最怕就是生下孩子之後卻不懂得怎麽去撫養他。】”
“瞧瞧,這開明的態度,是不是比如今很多口袋空空,卻還一心惦記著要兒子傳宗接代的傻子,強上千百倍呢?”
“而馬氏自己,也非常有德行。”她繼續道,“她本人深通曆史和經學,尤其喜歡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而她自己更是著有《顯宗起居注》一書,開創了【帝王起居注】這一史書體例之先聲。”
“明帝執政的十八年裏,馬皇後在他身邊,起到了糾偏補缺的作用。所以明帝對馬皇後始終保持著寵愛與信任,從未見衰。”
這不,羅玉華又摸到了一杯奶茶喝了起來。
而她身邊的始皇帝和漢高祖的口味則不同。始皇帝似乎更喜愛鹹辣味的食物,而漢高祖則傾向於甜口的食物……
此時,他倆麵前也都堆滿了各類小零食的袋子。不得不說,即便是秦皇漢祖,也一樣逃不過華夏美食的真香定律啊……
一大口奶茶下肚,羅玉華感到舒服多了,這才繼續道:“此後,竇固命司馬班超和從事郭恂等出使西域,班超和郭恂率領36人,在鄯善國擊殺匈奴派往鄯善國100多名使者,迫使鄯善王依附漢朝。”
“班超隨著質子迴到首都洛陽,劉莊提升他為軍司馬,命他繼續經營西域。自此以後,西域逐漸成為中原帝國的一部分。”
“怎麽樣……”她微笑著問道,“咱們的漢明帝,聽起來一點也不遜色於大漢其他的帝王吧……”
“厲害……”徐愛咋舌道,“不得不說,大漢還是太強了,這麽厲害的帝王,居然生在老劉家……”
“哎……”聽到這裏,漢高祖劉邦不樂意了,他皺著眉不滿的說道,“徐丫頭,你這啥意思?朕的大漢咋了,啥叫這麽厲害的帝王,居然生在老劉家了?”
“哈哈哈”
眼看著高祖“演員”有些不高興了,那群彈幕裏的看客們卻都高興了起來……
有些人甚至還玩起梗來……
“確實可惜了,不知道漢明帝有沒有男寵啊?”
“老劉家的基因是不錯,你看看旁邊始皇帝陛下,已經幹掉三包辣條了……”
“老天爺啊,你咋這麽不公,我始皇帝陛下,祖龍轉世啊,咋就沒能有個好的繼承人呢?”
“老四傳說不是商朝就有了嗎,憑什麽不給始皇帝大大一個老四呢?哪怕是李元吉也行啊……”
眼瞅著一群人在那煽風點火,嬴政卻視而不見,這幾天的時間,他收到的刺激已經夠多了,人也早就麻木了。
比起總是提及這些,他更在意的是華夏的興衰,傳承……
“哎呀,不是不是……”這邊徐愛也趕緊給劉邦解釋道,“高祖陛下,您誤會了,我的意思是,大漢頂流太多,漢明帝這麽強的帝王,因為祖輩榮光太盛,導致他知名度不高,實在有些可惜了……”
“真的?”比起嬴政對於後代無能的擺爛態度,劉邦卻明顯很是興奮和驕傲的。
“當然……”羅玉華也接口道,“漢明帝若隻是做到了治國安邦,安疆擴土這兩點,我們還不會為他的不出名感到可惜……”
她繼續道:“可實際上,這位漢明帝劉莊還是個非常謙恭的皇帝。”
“他很清楚,漢家王朝的中興,除了父皇劉秀的雄才大略之外,主要是得力於為其賣命的功臣們。”
“為了表明自己對有功之臣的敬重,他請人在南宮雲台為功臣畫像,以示對其功績的永遠紀念。”
“這便是赫赫有名的【雲台二十八將】。”
“而在雲台畫像後,劉莊組織了眾文武大臣前去參觀。”她繼續道,“驃騎將軍劉蒼在觀看畫像後發現,右將軍萬修和驃騎將軍劉植,功勞並不顯赫,卻上了畫像。”
“而戰功卓著的伏波將軍馬援倒沒畫上去。於是,劉蒼便問劉莊,陛下啊,為什麽伏波將軍沒畫上去?難道他有什麽過失嗎?”
“而劉莊聽了他的問話後,隻是微微一笑,沒有迴答。”
“但劉蒼卻突然醒悟過來,陛下的妻子,就是伏波將軍的女兒啊,陛下這是為了避免外戚的嫌疑,所以才沒把自己的嶽父畫上去啊。”
“而眾位大臣知道這件事後,無不稱讚劉莊為有道明君,自會加忠心耿耿的為其賣命效力。”
“漢明帝是低調啊,跟永樂大帝完全不一樣嘛……”徐愛插了一句嘴道,“一個為了避嫌,封功臣時,嶽父的畫像不能上牆……”
“另一個封後詔書上,都得大肆誇獎一番自己的老丈人……”她聳肩笑了笑,“怨不得永樂大帝是女粉最多的皇帝之一呢……”
“哈哈……”羅玉華也笑了笑,“你別說,他倆除了都是老四外,連媳婦的背景也都很相似……”
“劉莊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皇帝,他與他的馬皇後也是伉儷情深。”
“馬援的三女是個身材頎長,皮膚白皙的美女。”她繼續道,“和朱棣的徐皇後一樣,馬氏也是有才有貌,極有修養的貴女,且侍奉在皇後身邊的。”
“公元60年時,有大臣奏請冊立皇後。當時,劉莊的後宮有貴人、美人等多名。他一時決定不下,就請皇太後決定,陰太後便說,【馬貴人德冠後宮,即可為後。】”
“劉莊一聽,這不正很合他的心意嘛,於是他立馬將馬氏冊封為了皇後。”
“而這位馬皇後,也是雍容大方,母儀天下之範。更把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
“馬氏貴為皇後,卻一直沒有能生下兒子,在封建王朝,這其實還是滿致命的問題的……”羅玉華歎息道,“但好在劉莊是個有品德的人物。”
“他不但沒有冷落皇後 ,還對她說:【一個女人沒生下孩子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最怕就是生下孩子之後卻不懂得怎麽去撫養他。】”
“瞧瞧,這開明的態度,是不是比如今很多口袋空空,卻還一心惦記著要兒子傳宗接代的傻子,強上千百倍呢?”
“而馬氏自己,也非常有德行。”她繼續道,“她本人深通曆史和經學,尤其喜歡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而她自己更是著有《顯宗起居注》一書,開創了【帝王起居注】這一史書體例之先聲。”
“明帝執政的十八年裏,馬皇後在他身邊,起到了糾偏補缺的作用。所以明帝對馬皇後始終保持著寵愛與信任,從未見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