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強9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對軟禁南宮的竇太後,漢和帝劉肇到底還是感念其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沒有忍心對這個殺母仇人下手,。”羅玉華繼續道,“他沒有消除竇太後的尊號,還在她離世後,讓她與父親漢漢章帝合葬於敬陵,並上諡【章德皇後】。”
“由他打造的【永元之隆】更是可圈可點。”
“劉肇心胸寬廣,敢於放心大膽信任、重用能臣良將……”
“這使得西域都護班超幾乎是【一己之力】,便成功降服焉耆等五十多個屬國,使東漢的勢力範圍擴展到蔥嶺及帕米爾高原以西……”
羅玉華繼續道:“他大力支持甘英出使大秦,接觸古羅馬,增強了東漢王朝的國威。”
“他重用名將任尚徹底平息羌亂,又將青海湖及大小榆穀納入東漢版圖……。”
“小小年紀的劉肇不卑不亢,雄姿英發,非常有漢武帝之姿。”羅玉華讚道,“他能果斷拒絕與匈奴的和親,也認可同意了條支、安息等西亞國家遣使納貢,迴歸東漢。”
“像是史學家班固的《大雀賦》,記頌的就是安息帝國進貢的鴕鳥,時稱【安息雀】。”
說到了這裏,她微微頓了頓,然後笑著說道,“既然都說到了這裏,我們就扯一段關於安息帝國的題外話……”
“安息帝國……”徐愛眉頭一皺,然後笑道,“這名字……有點不吉利啊……”
“不吉利歸不吉利……”羅玉華明白她的點,但還是糾正道,“但人家可不是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國度啊……”
“在二世紀,歐亞大陸上出現了四大帝國,分別是羅馬帝國,安息帝國,貴霜帝國,以及咱們的大漢帝國……”
“為什麽要把他們單獨拿出來說呢?”她微笑道,“那是因為藍星西邊一直在吹噓羅馬帝國的強大,並各種意淫,如果當時的羅馬帝國東征到漢朝,會是怎麽樣的情形……”
“其實不需要意淫這些……”
“因為被西邊大村吹噓無比強大的羅馬帝國,根本連和我華夏的大漢碰一碰的機會都沒有……”她正色道,“這可不是吹牛哦!”
“與當永樂年間,帖木兒那瘸子打算稱大明暫時孱弱入侵華夏,結果半路噶了的情況不一樣……”
“羅馬帝國,是真的連進都進不來……”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被這安息帝國給絆住了……”她歎道,“而這兩大帝國之間爆發的荒唐戰役,使得羅馬陷入內亂,而安息……直接安息了……”
“這個安息帝國如果按照現在的位置來看,就是今天的波斯獅子國。它當時正好處於東漢通往歐洲的絲綢之路的中軸線上。”
“因為絲綢之路的存在,使得安息帝國也變得繁盛起來,安息人從來東漢購得茶葉和瓷器,然後轉手賣給羅馬的上層貴族,做了中間商,從中賺取利潤。”
“所以當時的安息帝國是最不希望羅馬和東漢之間,發生直接貿易往來的。”
“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裏,無論是羅馬還是東漢,對對方的了解,基本上來自於這個安息帝國。”
“所以在當時,每當有羅馬使者或東漢使者問起安息人,到達對方有多遠時,安息人就會兩頭騙:喲!那太遠了,你們要過去的話,兩年時間都不夠啊。”
“但實際上,真要從羅馬到東漢,快馬加鞭還真用不了太久。”羅玉華搖頭嫌棄道說道,“東漢離羅馬最近的一次,就是東漢使臣甘英出使羅馬帝國的時候……”
“當時,甘英都已經到了波斯灣了,再往前走走,基本就可以進入羅馬帝國疆域了。”
“但是這個時候,安息官員卻跑來,裝作擔心的對他說:再往前到羅馬帝國的方法,走陸路是不行的,需要走海路。”
“但是如今現在這個季節,阿拉伯的海路比陸路還難走,搞不好得在海上漂兩年……。”
“甘英一聽,那這肯定不行啊,自己是去搞外交的,不是搞流亡的啊!”
“所以他隻能返迴中原,將從安息人那裏聽來的關於羅馬帝國的情況告訴了漢和帝。”
“當然,這是怨不了甘英的,畢竟當時的交通不便,通訊不暢,又有那些安息人從中作梗,亂傳消息,再加上當時的羅馬帝國和東漢王朝都已經達到了自家疆域的極限。”
“兩邊即使對擴張有想法,但也還是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
“東漢和羅馬帝國之間,兵戎相見的可能性是不可能發生了……”她笑道,“但羅馬和安息之戰,卻可以讓我們從中窺得一絲玄機……”
“剛剛說了,這兩家之間一直不對付,打來打去,最後落得了個一死一殘的結局……”
“死了的那個,就是安息帝國……”
“而殘了的羅馬帝國,馬克裏努斯在迴程的路上,就被塞維魯王朝的旁係後裔埃拉伽巴路斯的支持者所殺。”
“後者被擁立為帝,但不久後也被刺殺,羅馬帝國就此開始卷入長達數十年之久的內亂……”
“為什麽要說這段故事呢,自然是因為咱們神一般存在的冠軍侯霍去病將軍擊潰匈奴,占領了河西之地後,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從此暢行無阻。”
“而西域既通,作為西域大國的安息自然進入了華夏的視野,於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又派遣一支龐大使團,前往安息進行訪問……”
羅玉華臉上露出驕傲的神情,繼續道:“在經過了一路跋涉的辛苦後,咱們大漢朝的使節終於在公元前105年到達了安息,並聲言要麵見安息王。”
“誰知道安息國王居然帶領2萬騎兵傾城而出,那耀武揚威的樣子,就像是要給漢朝使節一個下馬威似的。”
“要知道,如果隻是為了歡迎一個國家的大使,怎麽可能需要這麽多士兵。很顯然,安息國王想在漢朝人麵前彰顯國力,好在外交中奪取戰略製高點。”
“結果不僅僅是出乎了他們的意料,更是險些笑掉了我大漢朝使者的大牙……”
“由他打造的【永元之隆】更是可圈可點。”
“劉肇心胸寬廣,敢於放心大膽信任、重用能臣良將……”
“這使得西域都護班超幾乎是【一己之力】,便成功降服焉耆等五十多個屬國,使東漢的勢力範圍擴展到蔥嶺及帕米爾高原以西……”
羅玉華繼續道:“他大力支持甘英出使大秦,接觸古羅馬,增強了東漢王朝的國威。”
“他重用名將任尚徹底平息羌亂,又將青海湖及大小榆穀納入東漢版圖……。”
“小小年紀的劉肇不卑不亢,雄姿英發,非常有漢武帝之姿。”羅玉華讚道,“他能果斷拒絕與匈奴的和親,也認可同意了條支、安息等西亞國家遣使納貢,迴歸東漢。”
“像是史學家班固的《大雀賦》,記頌的就是安息帝國進貢的鴕鳥,時稱【安息雀】。”
說到了這裏,她微微頓了頓,然後笑著說道,“既然都說到了這裏,我們就扯一段關於安息帝國的題外話……”
“安息帝國……”徐愛眉頭一皺,然後笑道,“這名字……有點不吉利啊……”
“不吉利歸不吉利……”羅玉華明白她的點,但還是糾正道,“但人家可不是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國度啊……”
“在二世紀,歐亞大陸上出現了四大帝國,分別是羅馬帝國,安息帝國,貴霜帝國,以及咱們的大漢帝國……”
“為什麽要把他們單獨拿出來說呢?”她微笑道,“那是因為藍星西邊一直在吹噓羅馬帝國的強大,並各種意淫,如果當時的羅馬帝國東征到漢朝,會是怎麽樣的情形……”
“其實不需要意淫這些……”
“因為被西邊大村吹噓無比強大的羅馬帝國,根本連和我華夏的大漢碰一碰的機會都沒有……”她正色道,“這可不是吹牛哦!”
“與當永樂年間,帖木兒那瘸子打算稱大明暫時孱弱入侵華夏,結果半路噶了的情況不一樣……”
“羅馬帝國,是真的連進都進不來……”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被這安息帝國給絆住了……”她歎道,“而這兩大帝國之間爆發的荒唐戰役,使得羅馬陷入內亂,而安息……直接安息了……”
“這個安息帝國如果按照現在的位置來看,就是今天的波斯獅子國。它當時正好處於東漢通往歐洲的絲綢之路的中軸線上。”
“因為絲綢之路的存在,使得安息帝國也變得繁盛起來,安息人從來東漢購得茶葉和瓷器,然後轉手賣給羅馬的上層貴族,做了中間商,從中賺取利潤。”
“所以當時的安息帝國是最不希望羅馬和東漢之間,發生直接貿易往來的。”
“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裏,無論是羅馬還是東漢,對對方的了解,基本上來自於這個安息帝國。”
“所以在當時,每當有羅馬使者或東漢使者問起安息人,到達對方有多遠時,安息人就會兩頭騙:喲!那太遠了,你們要過去的話,兩年時間都不夠啊。”
“但實際上,真要從羅馬到東漢,快馬加鞭還真用不了太久。”羅玉華搖頭嫌棄道說道,“東漢離羅馬最近的一次,就是東漢使臣甘英出使羅馬帝國的時候……”
“當時,甘英都已經到了波斯灣了,再往前走走,基本就可以進入羅馬帝國疆域了。”
“但是這個時候,安息官員卻跑來,裝作擔心的對他說:再往前到羅馬帝國的方法,走陸路是不行的,需要走海路。”
“但是如今現在這個季節,阿拉伯的海路比陸路還難走,搞不好得在海上漂兩年……。”
“甘英一聽,那這肯定不行啊,自己是去搞外交的,不是搞流亡的啊!”
“所以他隻能返迴中原,將從安息人那裏聽來的關於羅馬帝國的情況告訴了漢和帝。”
“當然,這是怨不了甘英的,畢竟當時的交通不便,通訊不暢,又有那些安息人從中作梗,亂傳消息,再加上當時的羅馬帝國和東漢王朝都已經達到了自家疆域的極限。”
“兩邊即使對擴張有想法,但也還是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
“東漢和羅馬帝國之間,兵戎相見的可能性是不可能發生了……”她笑道,“但羅馬和安息之戰,卻可以讓我們從中窺得一絲玄機……”
“剛剛說了,這兩家之間一直不對付,打來打去,最後落得了個一死一殘的結局……”
“死了的那個,就是安息帝國……”
“而殘了的羅馬帝國,馬克裏努斯在迴程的路上,就被塞維魯王朝的旁係後裔埃拉伽巴路斯的支持者所殺。”
“後者被擁立為帝,但不久後也被刺殺,羅馬帝國就此開始卷入長達數十年之久的內亂……”
“為什麽要說這段故事呢,自然是因為咱們神一般存在的冠軍侯霍去病將軍擊潰匈奴,占領了河西之地後,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從此暢行無阻。”
“而西域既通,作為西域大國的安息自然進入了華夏的視野,於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又派遣一支龐大使團,前往安息進行訪問……”
羅玉華臉上露出驕傲的神情,繼續道:“在經過了一路跋涉的辛苦後,咱們大漢朝的使節終於在公元前105年到達了安息,並聲言要麵見安息王。”
“誰知道安息國王居然帶領2萬騎兵傾城而出,那耀武揚威的樣子,就像是要給漢朝使節一個下馬威似的。”
“要知道,如果隻是為了歡迎一個國家的大使,怎麽可能需要這麽多士兵。很顯然,安息國王想在漢朝人麵前彰顯國力,好在外交中奪取戰略製高點。”
“結果不僅僅是出乎了他們的意料,更是險些笑掉了我大漢朝使者的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