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強8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也許看到這裏,大家或許會產生疑問了……”羅玉華笑著繼續說道,“咱們今天聊的不是曆朝曆代的老四嗎?”
“這怎麽突然冒出來一個老五呢!”
她聳肩笑道:“大家別急啊,這在聊兒子之前,不總是要先提一嘴當爹的嘛……”
“這漢章帝劉炟,便是我們接下來要聊的那位老四的親爹……”
“俗話說的好啊,虎父無犬子,你看看劉秀和劉莊爺倆……”
“這漢章帝劉炟作為光武帝的孫子,漢明帝的兒子,那自然也不是一個泛泛之輩啦……”
“這位皇五子在繼承大統後,是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衣食樸素,實行【與民休息,好儒術】,實現思想活躍、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局麵。”
“他當權時期與漢明帝統治時期更是被合稱為【明章之治】。”她繼續道,“尤其是兩次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重新稱藩於漢一事,更是值得大書特書……”
“然而很可惜的是,漢章帝雖然有能力,有雄心,但卻沒有好命,隻活了短短三十三歲,便駕崩了……”
“而其第四子劉肇,作為東漢王朝的最後榮光,也在此時閃亮登場了……”
她頓了頓,然後笑道問道:“大家在提及漢朝時,想到的除了皇帝牛逼以外,還會想到什麽?”
此話一出,彈幕立馬配合起來……
屏除那些玩梗搞笑的迴答外,大家提及最多的,便是漢朝的皇後和外戚們……
“不錯……”羅玉華也讚成彈幕裏關於漢朝外戚的討論。“提及皇後和外戚,我想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會是呂後和呂氏一族……”
“但事實上,在外戚幹政這方麵,呂氏一族雖然強勢,但並沒有真正意義上成功折騰掉大漢的氣運……”
“而真正可以說影響了大漢幾百年的外戚家族,其實應該赫赫有名的竇氏一族,以及他們家三位入主中宮的竇皇後。”
“其中,輔佐了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位帝王的竇太皇太後,是奠定了竇氏一族在漢朝的特殊地位的存在。”她繼續道,“當然,這位竇太皇太後本人對大漢江山是有著極大貢獻的,我們後世子孫,自然不好過多詆毀她……”
“而第二位竇皇後,就是漢章帝的妻子了,因為漢章帝早逝,所以這位竇皇後便開始了臨朝攝政期,除了把權利抓在了手裏外,她的這一操作還進一步擴大了竇氏貴族的專權,將外戚專政之亂推到了一個頂峰。”
“這外戚之禍,痼疾已久,而把漢朝從中解救出來、一力扭轉政治局麵的,正是這位漢章帝的四皇子——劉肇。”
羅玉華歎了口氣繼續道:“劉肇的身世其實滿可悲可歎的。”
“東漢建初四年時,劉肇出生了,他的生母梁貴人卻被皇後竇氏設計害死,這使得劉肇成為了竇皇後的繼子。”
“建初七年,太子劉慶被廢,年幼的劉肇則成為新的皇太子。而六年後,劉炟駕崩,十歲的劉肇繼任為帝。而養母竇太後則也在此時臨朝執政。”
“說起來,這劉肇的童年,完全就是籠罩在竇皇後的陰影之下的。”
“而咱們這位竇太後在執掌大權後,先是大力提拔自己的兄弟竇憲等人,讓自家竇氏外戚掌控了國家政治中樞。”她嫌棄道,“然後又偏聽竇憲之言,不顧大局出征北匈奴,縱容竇家子弟非法亂紀、培養刺客。”
“可以說,那時候的竇氏外戚劣跡斑斑,在朝中玩弄權術長達五年之久,最後竟還與郭氏父子密謀,企圖殺害劉肇,篡奪江山。”
“然而身為天選第四子的漢和帝又豈會是池中物呢?
“眼看著好好的江山被弄得烏煙瘴氣的,十四歲的劉肇終於不願再做受人控製的傀儡皇帝,開始了自己的奪權之路……”
劉邦坐在一邊,手裏捧著徐愛替他添好的新茶,聽得那叫一個津津有味,在聽到劉肇才十四歲便開始對抗外戚勢力時,更是捏了一把冷汗……
相反,始皇帝就輕鬆多了,他此刻品著清茶茶,淡定又自在的邊嗑著瓜子,邊聽別人家的八卦故事呢……
“小小年紀的劉肇,在得知竇氏陰謀時,已經被軟禁了起來。此時的他隻能依靠身邊的宦官向外傳遞消息。”羅玉華繼續道,“就在生死存亡之際,他決定與中常侍鉤盾令鄭眾商討扳倒竇氏。”
“要知道,鄭眾是當時負責漢宮近池苑囿遊觀之處的宦官,他對皇室可謂是忠心耿耿,且極其機敏的。”
“漢和帝永元四年,劉肇開始了他的反擊。他首先下詔命原本鎮守涼州的竇憲來京,以避免其領兵叛亂的可能。”
“而後又令自己的兄長、清河王劉慶取來前朝《外戚傳》,命鄭眾整理學習,從中汲取經驗。”羅玉華繼續說道。
“在抓捕竇憲時,劉肇更是親臨指揮,先清掃了同黨郭、鄧兩家。後又嚴守城門,直入竇府,沒收竇憲的印信,將其趕迴封地,並迫使所有參與策劃謀反的竇氏兄弟自殺。”
“這奪權的過程幹脆利落,計劃縝密的,根本不像一個少年能辦得到的。”她感歎道,“但少年劉肇就是硬生生的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謀略,成功擺脫了自己作為傀儡皇帝的現狀。”
“而這次奪權行動,可謂是充分展現了他作為大漢繼承人,那出色的政治才能和對多方勢力的把控能力。”
“在掃除了竇氏家族外戚的勢力後,劉肇終於可以親理政事,他先後又處理了諸如太尉宋由等人的竇氏黨羽餘孽。”
“而他本人也和其爺爺一樣,性情仁善,在幼年時,他就經常關照自己的兄長、被廢的太子劉慶。”
“而在其親政後,更是將仁善之則運用到了政治治理當中。”
“因為劉肇本人十分注重孝道,每每念及竇太後的養育之恩,使得他並未直接下令處死竇氏兄弟,而是令其自戕。”
“而在竇氏一族沒落後,劉肇也仍然可以厚待竇太後,真正地繼承和發揚了漢王朝【以孝治天下】的為政理念。”
“這怎麽突然冒出來一個老五呢!”
她聳肩笑道:“大家別急啊,這在聊兒子之前,不總是要先提一嘴當爹的嘛……”
“這漢章帝劉炟,便是我們接下來要聊的那位老四的親爹……”
“俗話說的好啊,虎父無犬子,你看看劉秀和劉莊爺倆……”
“這漢章帝劉炟作為光武帝的孫子,漢明帝的兒子,那自然也不是一個泛泛之輩啦……”
“這位皇五子在繼承大統後,是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衣食樸素,實行【與民休息,好儒術】,實現思想活躍、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局麵。”
“他當權時期與漢明帝統治時期更是被合稱為【明章之治】。”她繼續道,“尤其是兩次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重新稱藩於漢一事,更是值得大書特書……”
“然而很可惜的是,漢章帝雖然有能力,有雄心,但卻沒有好命,隻活了短短三十三歲,便駕崩了……”
“而其第四子劉肇,作為東漢王朝的最後榮光,也在此時閃亮登場了……”
她頓了頓,然後笑道問道:“大家在提及漢朝時,想到的除了皇帝牛逼以外,還會想到什麽?”
此話一出,彈幕立馬配合起來……
屏除那些玩梗搞笑的迴答外,大家提及最多的,便是漢朝的皇後和外戚們……
“不錯……”羅玉華也讚成彈幕裏關於漢朝外戚的討論。“提及皇後和外戚,我想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會是呂後和呂氏一族……”
“但事實上,在外戚幹政這方麵,呂氏一族雖然強勢,但並沒有真正意義上成功折騰掉大漢的氣運……”
“而真正可以說影響了大漢幾百年的外戚家族,其實應該赫赫有名的竇氏一族,以及他們家三位入主中宮的竇皇後。”
“其中,輔佐了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位帝王的竇太皇太後,是奠定了竇氏一族在漢朝的特殊地位的存在。”她繼續道,“當然,這位竇太皇太後本人對大漢江山是有著極大貢獻的,我們後世子孫,自然不好過多詆毀她……”
“而第二位竇皇後,就是漢章帝的妻子了,因為漢章帝早逝,所以這位竇皇後便開始了臨朝攝政期,除了把權利抓在了手裏外,她的這一操作還進一步擴大了竇氏貴族的專權,將外戚專政之亂推到了一個頂峰。”
“這外戚之禍,痼疾已久,而把漢朝從中解救出來、一力扭轉政治局麵的,正是這位漢章帝的四皇子——劉肇。”
羅玉華歎了口氣繼續道:“劉肇的身世其實滿可悲可歎的。”
“東漢建初四年時,劉肇出生了,他的生母梁貴人卻被皇後竇氏設計害死,這使得劉肇成為了竇皇後的繼子。”
“建初七年,太子劉慶被廢,年幼的劉肇則成為新的皇太子。而六年後,劉炟駕崩,十歲的劉肇繼任為帝。而養母竇太後則也在此時臨朝執政。”
“說起來,這劉肇的童年,完全就是籠罩在竇皇後的陰影之下的。”
“而咱們這位竇太後在執掌大權後,先是大力提拔自己的兄弟竇憲等人,讓自家竇氏外戚掌控了國家政治中樞。”她嫌棄道,“然後又偏聽竇憲之言,不顧大局出征北匈奴,縱容竇家子弟非法亂紀、培養刺客。”
“可以說,那時候的竇氏外戚劣跡斑斑,在朝中玩弄權術長達五年之久,最後竟還與郭氏父子密謀,企圖殺害劉肇,篡奪江山。”
“然而身為天選第四子的漢和帝又豈會是池中物呢?
“眼看著好好的江山被弄得烏煙瘴氣的,十四歲的劉肇終於不願再做受人控製的傀儡皇帝,開始了自己的奪權之路……”
劉邦坐在一邊,手裏捧著徐愛替他添好的新茶,聽得那叫一個津津有味,在聽到劉肇才十四歲便開始對抗外戚勢力時,更是捏了一把冷汗……
相反,始皇帝就輕鬆多了,他此刻品著清茶茶,淡定又自在的邊嗑著瓜子,邊聽別人家的八卦故事呢……
“小小年紀的劉肇,在得知竇氏陰謀時,已經被軟禁了起來。此時的他隻能依靠身邊的宦官向外傳遞消息。”羅玉華繼續道,“就在生死存亡之際,他決定與中常侍鉤盾令鄭眾商討扳倒竇氏。”
“要知道,鄭眾是當時負責漢宮近池苑囿遊觀之處的宦官,他對皇室可謂是忠心耿耿,且極其機敏的。”
“漢和帝永元四年,劉肇開始了他的反擊。他首先下詔命原本鎮守涼州的竇憲來京,以避免其領兵叛亂的可能。”
“而後又令自己的兄長、清河王劉慶取來前朝《外戚傳》,命鄭眾整理學習,從中汲取經驗。”羅玉華繼續說道。
“在抓捕竇憲時,劉肇更是親臨指揮,先清掃了同黨郭、鄧兩家。後又嚴守城門,直入竇府,沒收竇憲的印信,將其趕迴封地,並迫使所有參與策劃謀反的竇氏兄弟自殺。”
“這奪權的過程幹脆利落,計劃縝密的,根本不像一個少年能辦得到的。”她感歎道,“但少年劉肇就是硬生生的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謀略,成功擺脫了自己作為傀儡皇帝的現狀。”
“而這次奪權行動,可謂是充分展現了他作為大漢繼承人,那出色的政治才能和對多方勢力的把控能力。”
“在掃除了竇氏家族外戚的勢力後,劉肇終於可以親理政事,他先後又處理了諸如太尉宋由等人的竇氏黨羽餘孽。”
“而他本人也和其爺爺一樣,性情仁善,在幼年時,他就經常關照自己的兄長、被廢的太子劉慶。”
“而在其親政後,更是將仁善之則運用到了政治治理當中。”
“因為劉肇本人十分注重孝道,每每念及竇太後的養育之恩,使得他並未直接下令處死竇氏兄弟,而是令其自戕。”
“而在竇氏一族沒落後,劉肇也仍然可以厚待竇太後,真正地繼承和發揚了漢王朝【以孝治天下】的為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