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強24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唉!不管是哪個朝代,黃權的爭鬥都是不可避免的……”徐愛歎息道,“多少生命圍繞著這鬥爭丟了性命啊!”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啊……”羅玉華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人生來就是有欲望的,而欲望本身也就是把雙刃劍……”
“欲望雖然會讓人變得貪婪,但也是推動人們進步的動力……”始皇帝點頭讚成羅玉華的意見,“朕當年雖未曾經曆過這些,但如若是我遇到此事,隻怕也會盡力去爭取……”
“不錯……”劉邦也同意他的說法。
“忽必烈是這場汗位爭奪戰的勝利者……”羅玉華繼續道,“因為兄弟間互不相讓,忽必烈決定要親征討伐阿裏不哥。”
“如今的忽必烈手裏隻有十萬蒙漢聯軍,而阿裏不哥卻有十五萬蒙軍精銳,所以,如果按兵士的數量來看,忽必烈的戰力明顯是比不上阿裏不哥的。”
“但戰爭嘛,如果隻看人數,有時候並不管用……”她笑道,“這次戰役中,忽必烈居然借鑒了大理國的兵法,用大象陣來對付阿裏不哥。”
“阿裏不哥敵不過,隻能帶著不到一千隨從逃走。”
“但他並不服氣,便招集了草原上許多反對忽必烈的人,再次發起進攻,但他再次被忽必烈打敗。”
“後來阿裏不哥更是弄得眾叛親離,身邊隻剩下幾百人,沒辦法,他隻能向哥哥忽必烈投降了。”羅玉華笑道。
“公元1260年5月,忽必烈登上汗位,6月,他下令改變了蒙古不立年號的傳統,立年號【中統】。”
”到了公元1271年12月,忽必烈建國為【大元】,這更是取了華夏《易經》裏麵乾元之意,而元指的是是萬物之始,宇宙之源。”
她繼續道:“到了公元1267年,忽已經平定了阿裏不哥的忽必烈,見國內也已經經濟穩定發展,便又開始考慮征伐南宋。”
“到了公元1268年正月,忽必烈征調五萬蒙、漢水陸大軍進攻襄陽和樊城,而這兩座城池因為形勢險要,易守難攻,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到了五月,他又派兵攻擊重慶、瀘州、汝州,以牽製宋軍,這樣可以使朝廷不能派兵增援襄、樊二城。”
“而苟延殘喘至今的宋王朝,也已經腐朽到了極致。”羅玉華歎道,“那宋度宗極其昏庸,吃喝嫖賭,任人唯親。”
“因為害怕軍權旁落,宋度宗任命親信賈似道掌兵權,而派往增援襄、樊的兩支軍隊均被打敗。”
“而襄、樊二城都已被圍困了五年,宋朝援軍卻始終沒有到達。”
羅玉華繼續道:“由於久攻不下,忽必烈也著急,不斷尋求破城之策。就在這時,突然有人提出,襄、樊二城互成掎角之勢,可以互援,所以攻不破,應該斷其互援,水陸夾攻,必然可以破城。”
“忽必烈大喜,立馬命大軍先攻樊城,斬斷兩城間的聯係,等攻下樊城後,襄陽告急,卻無援軍,可憐守城將領知道堅持不了多久了,麵對對方的招降,隻能開城門投降了。”
“嗚嗚……”徐愛忍不住擺出哭泣的表情,“郭大俠兩口子就這麽犧牲在了襄陽城……”
“……”顧不上與她一起玩梗,羅玉華繼續道,“等占領了襄陽後,忽必烈開始大舉進攻南宋。”
“而此時是宋度宗已經去世,賈似道又立了宋恭帝,在賈似道的掌控下,宋廷更加腐敗了,明明有著七十萬大軍,但是宋朝的將領卻極其貪生怕死,士兵更是毫無鬥誌……”羅玉華搖頭道。
“而元軍精銳卻如滾滾洪流,很快就打過長江天塹,此時南宋朝堂早已亂成一團,迫於形勢壓力,賈似道隻得又湊了一支十幾萬的軍隊開赴長江前線。”
“而這賈似道卻是個不懂軍事,又膽小如鼠的貨色,有他做主帥,宋軍潰敗是必然的。”她繼續道,“而那賈似道逃到揚州後,居然還上書給了朝廷,請求要和宋高宗一樣遷都,而且是遷都到海上。”
“然而南宋太皇太後謝氏卻拒絕了他的無禮要求。反而是發詔全國勤王,但響應者雖寥寥無幾,但還是有文天祥、張世傑等人先後站了出來。”
“元軍久攻揚州不下,隻能把揚州圍了起來,然後繼續往南進攻,連克無錫、平江,直逼臨安。”
“到了公元1276年二月,南宋宋恭帝無奈,隻嗯那個投降,並把臨安交給了元軍。”羅玉華說到這裏,滿臉遺憾和感慨。
“而逃到福州的陸秀夫等人卻不願放棄大宋,並擁立趙昰為帝,也就是宋端宗,並改福州為福安府,組建了小朝廷。”
“可是這新組建的小朝廷,壓根沒有能力可跟元軍對抗,還是隻能不斷後撤。”
“小皇帝趙昰到了海上,卻遭遇到了台風,受了驚嚇,次年就去世了。而眾臣隻得又擁立了趙昺為皇帝。”
“張世傑帶著小皇帝趙昺逃到崖山,並打算在這裏與元軍決戰。但很可惜,他們最後還是敗了,麵對此等敗局,張世傑將小皇帝拜托給了陸秀夫,讓他趕緊逃走。”
“但說的容易,陸秀夫一個文官帶著個八九歲的小皇帝,如何逃得掉呢。”她繼續道,“在麵對山河破碎,心如刀絞的陸秀夫選擇背著小皇帝跳海自盡,好維係宋朝皇帝最後的尊嚴。”
說到這裏,羅玉華眼裏隱隱有了淚光:“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船上的大臣將士百姓們,在看到這個場景更加痛不欲生,最終幾萬人一起投海殉國,如此忠義和壯烈的場麵縱觀華夏曆史,也是絕無僅有的。”
聽到此處,所有人都沉默了,始皇帝和漢高祖的眼中也隱隱有了淚光,十萬人啊,那都是他們華夏的子民啊……
“十萬軍民齊赴死,一千年來無後人……”徐愛低聲輕歎著,“雖然南宋一直被我們後人人黑成是華夏史上最軟弱的朝代,還叫他們【弱宋】。”
“可如果細看看,南宋的這最後一戰卻真真的打出了漢人王朝的血性的……”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啊……”羅玉華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人生來就是有欲望的,而欲望本身也就是把雙刃劍……”
“欲望雖然會讓人變得貪婪,但也是推動人們進步的動力……”始皇帝點頭讚成羅玉華的意見,“朕當年雖未曾經曆過這些,但如若是我遇到此事,隻怕也會盡力去爭取……”
“不錯……”劉邦也同意他的說法。
“忽必烈是這場汗位爭奪戰的勝利者……”羅玉華繼續道,“因為兄弟間互不相讓,忽必烈決定要親征討伐阿裏不哥。”
“如今的忽必烈手裏隻有十萬蒙漢聯軍,而阿裏不哥卻有十五萬蒙軍精銳,所以,如果按兵士的數量來看,忽必烈的戰力明顯是比不上阿裏不哥的。”
“但戰爭嘛,如果隻看人數,有時候並不管用……”她笑道,“這次戰役中,忽必烈居然借鑒了大理國的兵法,用大象陣來對付阿裏不哥。”
“阿裏不哥敵不過,隻能帶著不到一千隨從逃走。”
“但他並不服氣,便招集了草原上許多反對忽必烈的人,再次發起進攻,但他再次被忽必烈打敗。”
“後來阿裏不哥更是弄得眾叛親離,身邊隻剩下幾百人,沒辦法,他隻能向哥哥忽必烈投降了。”羅玉華笑道。
“公元1260年5月,忽必烈登上汗位,6月,他下令改變了蒙古不立年號的傳統,立年號【中統】。”
”到了公元1271年12月,忽必烈建國為【大元】,這更是取了華夏《易經》裏麵乾元之意,而元指的是是萬物之始,宇宙之源。”
她繼續道:“到了公元1267年,忽已經平定了阿裏不哥的忽必烈,見國內也已經經濟穩定發展,便又開始考慮征伐南宋。”
“到了公元1268年正月,忽必烈征調五萬蒙、漢水陸大軍進攻襄陽和樊城,而這兩座城池因為形勢險要,易守難攻,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到了五月,他又派兵攻擊重慶、瀘州、汝州,以牽製宋軍,這樣可以使朝廷不能派兵增援襄、樊二城。”
“而苟延殘喘至今的宋王朝,也已經腐朽到了極致。”羅玉華歎道,“那宋度宗極其昏庸,吃喝嫖賭,任人唯親。”
“因為害怕軍權旁落,宋度宗任命親信賈似道掌兵權,而派往增援襄、樊的兩支軍隊均被打敗。”
“而襄、樊二城都已被圍困了五年,宋朝援軍卻始終沒有到達。”
羅玉華繼續道:“由於久攻不下,忽必烈也著急,不斷尋求破城之策。就在這時,突然有人提出,襄、樊二城互成掎角之勢,可以互援,所以攻不破,應該斷其互援,水陸夾攻,必然可以破城。”
“忽必烈大喜,立馬命大軍先攻樊城,斬斷兩城間的聯係,等攻下樊城後,襄陽告急,卻無援軍,可憐守城將領知道堅持不了多久了,麵對對方的招降,隻能開城門投降了。”
“嗚嗚……”徐愛忍不住擺出哭泣的表情,“郭大俠兩口子就這麽犧牲在了襄陽城……”
“……”顧不上與她一起玩梗,羅玉華繼續道,“等占領了襄陽後,忽必烈開始大舉進攻南宋。”
“而此時是宋度宗已經去世,賈似道又立了宋恭帝,在賈似道的掌控下,宋廷更加腐敗了,明明有著七十萬大軍,但是宋朝的將領卻極其貪生怕死,士兵更是毫無鬥誌……”羅玉華搖頭道。
“而元軍精銳卻如滾滾洪流,很快就打過長江天塹,此時南宋朝堂早已亂成一團,迫於形勢壓力,賈似道隻得又湊了一支十幾萬的軍隊開赴長江前線。”
“而這賈似道卻是個不懂軍事,又膽小如鼠的貨色,有他做主帥,宋軍潰敗是必然的。”她繼續道,“而那賈似道逃到揚州後,居然還上書給了朝廷,請求要和宋高宗一樣遷都,而且是遷都到海上。”
“然而南宋太皇太後謝氏卻拒絕了他的無禮要求。反而是發詔全國勤王,但響應者雖寥寥無幾,但還是有文天祥、張世傑等人先後站了出來。”
“元軍久攻揚州不下,隻能把揚州圍了起來,然後繼續往南進攻,連克無錫、平江,直逼臨安。”
“到了公元1276年二月,南宋宋恭帝無奈,隻嗯那個投降,並把臨安交給了元軍。”羅玉華說到這裏,滿臉遺憾和感慨。
“而逃到福州的陸秀夫等人卻不願放棄大宋,並擁立趙昰為帝,也就是宋端宗,並改福州為福安府,組建了小朝廷。”
“可是這新組建的小朝廷,壓根沒有能力可跟元軍對抗,還是隻能不斷後撤。”
“小皇帝趙昰到了海上,卻遭遇到了台風,受了驚嚇,次年就去世了。而眾臣隻得又擁立了趙昺為皇帝。”
“張世傑帶著小皇帝趙昺逃到崖山,並打算在這裏與元軍決戰。但很可惜,他們最後還是敗了,麵對此等敗局,張世傑將小皇帝拜托給了陸秀夫,讓他趕緊逃走。”
“但說的容易,陸秀夫一個文官帶著個八九歲的小皇帝,如何逃得掉呢。”她繼續道,“在麵對山河破碎,心如刀絞的陸秀夫選擇背著小皇帝跳海自盡,好維係宋朝皇帝最後的尊嚴。”
說到這裏,羅玉華眼裏隱隱有了淚光:“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船上的大臣將士百姓們,在看到這個場景更加痛不欲生,最終幾萬人一起投海殉國,如此忠義和壯烈的場麵縱觀華夏曆史,也是絕無僅有的。”
聽到此處,所有人都沉默了,始皇帝和漢高祖的眼中也隱隱有了淚光,十萬人啊,那都是他們華夏的子民啊……
“十萬軍民齊赴死,一千年來無後人……”徐愛低聲輕歎著,“雖然南宋一直被我們後人人黑成是華夏史上最軟弱的朝代,還叫他們【弱宋】。”
“可如果細看看,南宋的這最後一戰卻真真的打出了漢人王朝的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