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強26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此之外,元朝對地方也趨向於不管理的態度。”羅玉華繼續道,“就像剛剛我說的,作為草原民族,蒙元的政權對地方和基層的管理要求就是,你們把錢糧交上來就行了。”
“至於如何管理地方,那就地方自主便可以了。”
“這自然會造成元朝不像其他王朝那般,會盡可能遏製一些不利於統治的因素,比如土地兼並、豪強做大等現象。”
“元朝的土地兼並,遠比其他王朝來得要更早,也更快。”她繼續道,“而且元朝權貴通過土地和海貿壟斷了大量財富,卻根本不向朝廷納稅。”
“而這些高額的稅負,自然隻能用過繼續壓榨那些財產越來越少的農民,從而達到平衡。”
“如此行徑,使得元朝天下民不聊生,餓殍遍野……”
“等會兒……”劉邦聽到此處,突然開口打斷了她的話,“丫頭,你幫我看看,這個劉必烈……”
“是個什麽意思?”他詫異的問道。
“劉……必烈……”羅玉華噗嗤一笑,果然看見滿屏都在刷這個梗……
她看了一眼,一邊同樣憋著笑的徐愛,然後咬著薄唇努力平複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調整好心態後,才微笑著解釋道:“哈哈,這其實是一個玩笑話罷了?”
“秦漢時期的匈奴大家都知道吧,哎就是那個先被秦朝大將軍蒙恬趕出河套,後又被大漢雙璧衛青霍去病舅甥倆追著痛扁的那個匈奴……”
“這個匈奴呢,就是在華夏古代蒙古高原的生活的遊牧民族……”她繼續道,“漢初時期,因為新的漢人政權剛剛建立,所以需要休養生息……”
“所以漢人的公主常常會被送去匈奴和親……”
“這也就導致了,匈奴王庭裏,也有很多子嗣都是漢高祖您的後代女子所生……”
“而蒙古族,單聽這個名字,便知道他們也是蒙古高原上生活的遊牧民族……”羅玉華解釋道,“他們的居住方式,飲食習慣,節日慶典,穿著服飾都是高度相似的……”
“所以對於蒙古族是不是匈奴後裔的論調便一直都有……”
“而忽必烈,是一個非常親近漢文化的蒙古人,高瞻遠矚的他明白,隻有不斷吸納並學習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管理製度,才能確保蒙古帝國的長久繁榮和偉大……”
“但是他的想法並不能得到其他蒙古貴族的認可啊,所以忽必烈隻有帶領漢軍攻打哈拉和林,並取得了勝利。”
“而這雖然使得元朝從遊牧帝國向統一國家的轉型邁出了關鍵一步,但也使得原本強大的蒙古帝國,再次分裂……”
“所以,在很多的蒙古人眼裏,忽必烈是蒙古帝國的千古罪人……”她歎道,“而其對漢文化的推崇,以及帶著漢人抄了自家大本營的舉動,使得許多後世之人調侃,忽必烈一定是有著漢人血統的……”
“延展想象一下,隻有漢朝皇室公主和匈奴和親最多啊,漢朝的公主可不都是高祖的子孫嘛?”
“那這忽必烈此舉也就可以解釋的明白了……”羅玉華笑著搖頭道,“人家這是忍辱負重多年,才完成了光複劉姓漢氏的大業啊……”
“這麽一來,忽必烈可不就得改名劉必烈了嘛……”
“這……”劉邦聽到這裏,隻覺得哭笑不得,“這也太扯淡了……”
“我倒覺得挺有意思的……”始皇帝憋著笑,努力做出一副莊重的樣子!
“對於蒙古帝國來說,忽必烈確實是有點……”徐愛也忍不住搖了搖頭,“算是有的背叛種族文化的意思了吧……”
“但他的初心是好的啊。”羅玉華搖頭笑道,“一味地掠奪,靠著所謂的家族凝聚力來治理帝國,就算再強大,也會自取滅亡的,不是嗎……”
徐愛他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事實也是如此,忽必烈的雄心壯誌,並不能得到其塔木蒙古貴族的支持……”羅玉華繼續道,“蒙古打天下的本事,那絕對是一流的……”
“可讓他們治理天下,就立馬呈現出亂七八糟了現象了。”
“他們看似是一代代相傳,卻又一代代暗殺,世襲的皇位在繼承的過程中,充滿了政變和暗殺。”
“蒙古內部爭鬥不休,祖輩再偉大,打下再多的江山也都會被揮霍殆盡。”
她歎息道:“那些自認為高貴的蒙古統治者,按自己的想法,把國民按高低貴賤分為四個等級。”
“一等人當然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即西域、中亞等地區的各民族及部分契丹人。”
“三等讓叫漢人,實際上卻僅僅指的是原本生活在金國、西夏境內的漢人以及女真、契丹等種族。”她歎息道,“最慘的就是四等人,大多是當年的南宋遺民,甭管你是啥族,都叫你南人。”
“大家可別覺得這個四等人製是後世子孫說笑玩梗的。”
她皺眉道:“《大元聖政國朝典章》中就曾明確規定,蒙古人謀殺漢人或南人,隻需責以杖刑57下,並付給死者家屬燒埋銀子即可。”
“但是如果事情反過來,是漢人或南人殺了人,不但要立即處死,還要沒收主犯的全部家產,從犯家屬也得賠償燒埋銀子。”她搖頭道,“反正堂而皇之的搞著xx歧視,愛誰誰,反正老子說啥是啥。”
(這裏大家有興趣的話,可查閱《元典章·卷四十二·刑部諸殺》)
“我的天……”徐愛搖頭歎道,“那為什麽我上學那會,教科書上提都不提啊……”
“因為有爭議啊……”羅玉華迴答道,“雖然對於元朝搞四等人製度已經是公論了,但在現存的史料中卻找不到任何關於這方麵的證據。”
“也就是說那些蒙古貴族隻幹不說,沒有證據,你也隻能幹瞪眼沒轍。”
“唯一能佐證這個說法的,是明末清初時,屠寄寫的那本《蒙兀兒史記》,一個幾百年後的漢人替蒙古人歸納總結出來的製度說法,那說服力自然不足啦。”
“至於如何管理地方,那就地方自主便可以了。”
“這自然會造成元朝不像其他王朝那般,會盡可能遏製一些不利於統治的因素,比如土地兼並、豪強做大等現象。”
“元朝的土地兼並,遠比其他王朝來得要更早,也更快。”她繼續道,“而且元朝權貴通過土地和海貿壟斷了大量財富,卻根本不向朝廷納稅。”
“而這些高額的稅負,自然隻能用過繼續壓榨那些財產越來越少的農民,從而達到平衡。”
“如此行徑,使得元朝天下民不聊生,餓殍遍野……”
“等會兒……”劉邦聽到此處,突然開口打斷了她的話,“丫頭,你幫我看看,這個劉必烈……”
“是個什麽意思?”他詫異的問道。
“劉……必烈……”羅玉華噗嗤一笑,果然看見滿屏都在刷這個梗……
她看了一眼,一邊同樣憋著笑的徐愛,然後咬著薄唇努力平複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調整好心態後,才微笑著解釋道:“哈哈,這其實是一個玩笑話罷了?”
“秦漢時期的匈奴大家都知道吧,哎就是那個先被秦朝大將軍蒙恬趕出河套,後又被大漢雙璧衛青霍去病舅甥倆追著痛扁的那個匈奴……”
“這個匈奴呢,就是在華夏古代蒙古高原的生活的遊牧民族……”她繼續道,“漢初時期,因為新的漢人政權剛剛建立,所以需要休養生息……”
“所以漢人的公主常常會被送去匈奴和親……”
“這也就導致了,匈奴王庭裏,也有很多子嗣都是漢高祖您的後代女子所生……”
“而蒙古族,單聽這個名字,便知道他們也是蒙古高原上生活的遊牧民族……”羅玉華解釋道,“他們的居住方式,飲食習慣,節日慶典,穿著服飾都是高度相似的……”
“所以對於蒙古族是不是匈奴後裔的論調便一直都有……”
“而忽必烈,是一個非常親近漢文化的蒙古人,高瞻遠矚的他明白,隻有不斷吸納並學習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管理製度,才能確保蒙古帝國的長久繁榮和偉大……”
“但是他的想法並不能得到其他蒙古貴族的認可啊,所以忽必烈隻有帶領漢軍攻打哈拉和林,並取得了勝利。”
“而這雖然使得元朝從遊牧帝國向統一國家的轉型邁出了關鍵一步,但也使得原本強大的蒙古帝國,再次分裂……”
“所以,在很多的蒙古人眼裏,忽必烈是蒙古帝國的千古罪人……”她歎道,“而其對漢文化的推崇,以及帶著漢人抄了自家大本營的舉動,使得許多後世之人調侃,忽必烈一定是有著漢人血統的……”
“延展想象一下,隻有漢朝皇室公主和匈奴和親最多啊,漢朝的公主可不都是高祖的子孫嘛?”
“那這忽必烈此舉也就可以解釋的明白了……”羅玉華笑著搖頭道,“人家這是忍辱負重多年,才完成了光複劉姓漢氏的大業啊……”
“這麽一來,忽必烈可不就得改名劉必烈了嘛……”
“這……”劉邦聽到這裏,隻覺得哭笑不得,“這也太扯淡了……”
“我倒覺得挺有意思的……”始皇帝憋著笑,努力做出一副莊重的樣子!
“對於蒙古帝國來說,忽必烈確實是有點……”徐愛也忍不住搖了搖頭,“算是有的背叛種族文化的意思了吧……”
“但他的初心是好的啊。”羅玉華搖頭笑道,“一味地掠奪,靠著所謂的家族凝聚力來治理帝國,就算再強大,也會自取滅亡的,不是嗎……”
徐愛他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事實也是如此,忽必烈的雄心壯誌,並不能得到其塔木蒙古貴族的支持……”羅玉華繼續道,“蒙古打天下的本事,那絕對是一流的……”
“可讓他們治理天下,就立馬呈現出亂七八糟了現象了。”
“他們看似是一代代相傳,卻又一代代暗殺,世襲的皇位在繼承的過程中,充滿了政變和暗殺。”
“蒙古內部爭鬥不休,祖輩再偉大,打下再多的江山也都會被揮霍殆盡。”
她歎息道:“那些自認為高貴的蒙古統治者,按自己的想法,把國民按高低貴賤分為四個等級。”
“一等人當然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即西域、中亞等地區的各民族及部分契丹人。”
“三等讓叫漢人,實際上卻僅僅指的是原本生活在金國、西夏境內的漢人以及女真、契丹等種族。”她歎息道,“最慘的就是四等人,大多是當年的南宋遺民,甭管你是啥族,都叫你南人。”
“大家可別覺得這個四等人製是後世子孫說笑玩梗的。”
她皺眉道:“《大元聖政國朝典章》中就曾明確規定,蒙古人謀殺漢人或南人,隻需責以杖刑57下,並付給死者家屬燒埋銀子即可。”
“但是如果事情反過來,是漢人或南人殺了人,不但要立即處死,還要沒收主犯的全部家產,從犯家屬也得賠償燒埋銀子。”她搖頭道,“反正堂而皇之的搞著xx歧視,愛誰誰,反正老子說啥是啥。”
(這裏大家有興趣的話,可查閱《元典章·卷四十二·刑部諸殺》)
“我的天……”徐愛搖頭歎道,“那為什麽我上學那會,教科書上提都不提啊……”
“因為有爭議啊……”羅玉華迴答道,“雖然對於元朝搞四等人製度已經是公論了,但在現存的史料中卻找不到任何關於這方麵的證據。”
“也就是說那些蒙古貴族隻幹不說,沒有證據,你也隻能幹瞪眼沒轍。”
“唯一能佐證這個說法的,是明末清初時,屠寄寫的那本《蒙兀兒史記》,一個幾百年後的漢人替蒙古人歸納總結出來的製度說法,那說服力自然不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