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強47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剛剛我們還說了,老十三在康熙時期隻是一個貝子的爵位,雍正上台後直接封為怡親王。”羅玉華笑道,“雖然雍正也封了三爺和老八親王爵位,但那待遇跟胤祥比是天壤之別。”
“雍正賜給胤祥錢糧二十三萬兩,十三爺百般謙虛辭讓不肯收,雍正就一直給,最後沒辦法胤祥勉強隻要了十三萬。”
“這還不算,他特準許胤祥分封後可支用官物6年。就這雍正覺得對十三弟還是不夠好,又把原來隻歸皇帝本人兼管的佐領人丁全部劃歸十三爺王府屬下。”
“又於親王定額之外增加一、二、三等護衛共17員,儀仗中也增加豹尾槍、長杆刀各二,老十三不肯接受受,雍正就不許他不接受……”
“雍正還對老十三提的意見是言聽計從,這也是很難讓人想象的……”她繼續道。
“想當初,因為九子奪嫡的過程太過於慘烈,使得雍正對兄弟們基本都有防備心理,除了老十三就不信任任何兄弟。”
“結果胤祥提議,【十七弟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之人】。”
“雍正便馬上重用老十七,而且一直受重用,直到雍正駕崩,其還被任命為乾隆的托孤大臣。”
“因為年羹堯驕橫跋扈,雍正已經不大信任他了,胤祥不安提拔重用漢人嶽鍾琪。而這嶽鍾琪在雍正和乾隆兩朝都深受重用。”
“就連雍正有時候心情高興,想享受一下時,隻要胤祥當麵製止,說這是勞民傷財之舉。那雍正馬上取消,然後跟大臣們說,怡親王不讓,所以取消,以後隻要怡親王不允許,你們都要提醒我,別讓怡親王不高興。”
“怡王色變,朕不得已就範原來是真的啊……”徐愛笑著搖頭道,“還有十七爺,原來是托孤重臣啊……”
“怪不得某宮鬥劇裏,沒有怡親王胤祥這個人物……”
“感情是因為知道,隻要怡親王來了,那後宮那些破事,隻怕還沒折騰起來,就被打壓下去了吧……”
“還有怨不得是十七爺被黑成了偷盜皇嫂的小醜形象啊,原來他是乾隆的托孤大臣啊,怪不得會被和熹貴妃拉郎配呢……”
“……”羅玉華噗嗤一笑,然後一不小心瞄到了旁邊滿臉好奇的等待八卦帝王二人組,趕忙給他們解釋道,“那是一些後世的作家,借了古代帝王們的馬甲,自己腦補寫的小說,跟真實的曆史沒什麽關係……”
她的解釋充滿了後現代的網絡語言,始皇帝和漢高祖都聽的半知半解……
但好在他們都是華夏幾千年來,最頂尖的人物,隻聽到一兩句重點,便立馬明白了個大概……
“那你們後人,有沒有寫過朕的故事啊?”始皇帝突然好奇的問了一句。
“哎,對對對,還有朕的,有沒有啊?”劉邦也忍不住湊了過來,笑嘻嘻的問道。
“那自然是有很多的了……”作為被係統機製保護的話事人,徐愛並不打算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來糊弄他們,“隻要是能在曆史上留下大名的人物,基本都會成為各種小說的寵兒……”
“這個不錯……”嬴政很是開心,“有機會,你們給朕找幾本寫的好的,朕很想看看啊!”
“不是,我說政哥……”劉邦見他這樣,忍不住吐槽道,“您的形象,在百姓眼裏隻怕有些霸道和暴戾吧……”
“我看啊,那些後人就算寫了你,隻怕也是拿你當反派寫的……”他哈哈笑道。
“無妨……”嬴政反倒是很大氣的擺了擺手,“朕不怕他們把朕寫的極壞……”
“隻要他們別把朕寫成廢物就行了……”
“嘖嘖……”徐愛聽到這,忍不住讚道,“始皇帝不愧是我華夏祖龍,這格局……”
“……”羅玉華趁著他們插科打諢之際,趕忙找了點東西墊了墊,又喝了一些熱茶,緩了緩精神後,才繼續開口道,“哎呀,你們又扯遠了……”
“咱們抓緊點時間把雍正爺的故事說完,後麵還有位重量級的老四等著出場呢……”她笑著搖搖頭道。
“總之呢,雍正和怡親王胤祥之間的兄弟之情,如果硬要說,隻怕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的……”她笑道,“我們最後再說一個吧……”
“還記得之前說過的嗎,雍正在胤祥自學風水並為自己找到一塊風水寶地作為皇陵後,曾惦記著要讓胤祥百年後跟自己一起入住自己的皇陵……”
“但是胤祥是何等知禮通情之人啊,你就是殺了他,他肯定也不願意做這種逾矩之事啊……”
羅玉華笑道:“所以,在他的百般拒絕下,胤祥的棺槨自然是不可能出現在 雍正的皇陵裏的……”
“胤祥留下的遺言是:【不必厚葬,隻帶巾帕、香囊下葬即可。】”
“但雍正卻還是厚葬了自己的十三弟,還將自己拭淚的帕子一同隨葬了。”
“更讓人覺得感動的是,在他自己給自己安排隨葬物品時,除了太祖母孝莊文皇後賜給他的佛珠和父皇康熙賜給他的念珠外,還特意將胤祥送給他的鼻煙壺也加了進去。”
“而操持完這一切,雍正開始畏懼死亡,於是,他走上了諸多皇帝的老路——沉迷修仙煉道。”
“雍正八年,這位操勞的皇帝生了一場重病後,便開始大規模地征召全國各地精通岐黃之術的名士和有道高人。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許多能人異士。 ”
“而隨著雍正愈發信奉這些黃老之術,以至於他的亡故,被後世猜測應該是服丹藥過多而亡的。”
“尤其是他的寶貝好大兒子乾隆,在老爹雍正駕崩後,來拿喪禮之事都還沒來得及,便第一時間攆走了所有術士道士。”她繼續道。
“如果從我們現在人的角度來看,乾隆怒趕術士的舉動,是一點錯也沒有的。”她笑道,“但對於雍正這個事必躬親,每天睡眠時間隻有4個小時的勤勉帝王而言,想要多活一些時間,多做一些事情,唯一的辦法,也就隻能是寄托於此了。”
“而在他離世後,大清迎來了最後一位有極大作為,但同樣也有著極大罪過的帝王……”
“雍正賜給胤祥錢糧二十三萬兩,十三爺百般謙虛辭讓不肯收,雍正就一直給,最後沒辦法胤祥勉強隻要了十三萬。”
“這還不算,他特準許胤祥分封後可支用官物6年。就這雍正覺得對十三弟還是不夠好,又把原來隻歸皇帝本人兼管的佐領人丁全部劃歸十三爺王府屬下。”
“又於親王定額之外增加一、二、三等護衛共17員,儀仗中也增加豹尾槍、長杆刀各二,老十三不肯接受受,雍正就不許他不接受……”
“雍正還對老十三提的意見是言聽計從,這也是很難讓人想象的……”她繼續道。
“想當初,因為九子奪嫡的過程太過於慘烈,使得雍正對兄弟們基本都有防備心理,除了老十三就不信任任何兄弟。”
“結果胤祥提議,【十七弟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之人】。”
“雍正便馬上重用老十七,而且一直受重用,直到雍正駕崩,其還被任命為乾隆的托孤大臣。”
“因為年羹堯驕橫跋扈,雍正已經不大信任他了,胤祥不安提拔重用漢人嶽鍾琪。而這嶽鍾琪在雍正和乾隆兩朝都深受重用。”
“就連雍正有時候心情高興,想享受一下時,隻要胤祥當麵製止,說這是勞民傷財之舉。那雍正馬上取消,然後跟大臣們說,怡親王不讓,所以取消,以後隻要怡親王不允許,你們都要提醒我,別讓怡親王不高興。”
“怡王色變,朕不得已就範原來是真的啊……”徐愛笑著搖頭道,“還有十七爺,原來是托孤重臣啊……”
“怪不得某宮鬥劇裏,沒有怡親王胤祥這個人物……”
“感情是因為知道,隻要怡親王來了,那後宮那些破事,隻怕還沒折騰起來,就被打壓下去了吧……”
“還有怨不得是十七爺被黑成了偷盜皇嫂的小醜形象啊,原來他是乾隆的托孤大臣啊,怪不得會被和熹貴妃拉郎配呢……”
“……”羅玉華噗嗤一笑,然後一不小心瞄到了旁邊滿臉好奇的等待八卦帝王二人組,趕忙給他們解釋道,“那是一些後世的作家,借了古代帝王們的馬甲,自己腦補寫的小說,跟真實的曆史沒什麽關係……”
她的解釋充滿了後現代的網絡語言,始皇帝和漢高祖都聽的半知半解……
但好在他們都是華夏幾千年來,最頂尖的人物,隻聽到一兩句重點,便立馬明白了個大概……
“那你們後人,有沒有寫過朕的故事啊?”始皇帝突然好奇的問了一句。
“哎,對對對,還有朕的,有沒有啊?”劉邦也忍不住湊了過來,笑嘻嘻的問道。
“那自然是有很多的了……”作為被係統機製保護的話事人,徐愛並不打算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來糊弄他們,“隻要是能在曆史上留下大名的人物,基本都會成為各種小說的寵兒……”
“這個不錯……”嬴政很是開心,“有機會,你們給朕找幾本寫的好的,朕很想看看啊!”
“不是,我說政哥……”劉邦見他這樣,忍不住吐槽道,“您的形象,在百姓眼裏隻怕有些霸道和暴戾吧……”
“我看啊,那些後人就算寫了你,隻怕也是拿你當反派寫的……”他哈哈笑道。
“無妨……”嬴政反倒是很大氣的擺了擺手,“朕不怕他們把朕寫的極壞……”
“隻要他們別把朕寫成廢物就行了……”
“嘖嘖……”徐愛聽到這,忍不住讚道,“始皇帝不愧是我華夏祖龍,這格局……”
“……”羅玉華趁著他們插科打諢之際,趕忙找了點東西墊了墊,又喝了一些熱茶,緩了緩精神後,才繼續開口道,“哎呀,你們又扯遠了……”
“咱們抓緊點時間把雍正爺的故事說完,後麵還有位重量級的老四等著出場呢……”她笑著搖搖頭道。
“總之呢,雍正和怡親王胤祥之間的兄弟之情,如果硬要說,隻怕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的……”她笑道,“我們最後再說一個吧……”
“還記得之前說過的嗎,雍正在胤祥自學風水並為自己找到一塊風水寶地作為皇陵後,曾惦記著要讓胤祥百年後跟自己一起入住自己的皇陵……”
“但是胤祥是何等知禮通情之人啊,你就是殺了他,他肯定也不願意做這種逾矩之事啊……”
羅玉華笑道:“所以,在他的百般拒絕下,胤祥的棺槨自然是不可能出現在 雍正的皇陵裏的……”
“胤祥留下的遺言是:【不必厚葬,隻帶巾帕、香囊下葬即可。】”
“但雍正卻還是厚葬了自己的十三弟,還將自己拭淚的帕子一同隨葬了。”
“更讓人覺得感動的是,在他自己給自己安排隨葬物品時,除了太祖母孝莊文皇後賜給他的佛珠和父皇康熙賜給他的念珠外,還特意將胤祥送給他的鼻煙壺也加了進去。”
“而操持完這一切,雍正開始畏懼死亡,於是,他走上了諸多皇帝的老路——沉迷修仙煉道。”
“雍正八年,這位操勞的皇帝生了一場重病後,便開始大規模地征召全國各地精通岐黃之術的名士和有道高人。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許多能人異士。 ”
“而隨著雍正愈發信奉這些黃老之術,以至於他的亡故,被後世猜測應該是服丹藥過多而亡的。”
“尤其是他的寶貝好大兒子乾隆,在老爹雍正駕崩後,來拿喪禮之事都還沒來得及,便第一時間攆走了所有術士道士。”她繼續道。
“如果從我們現在人的角度來看,乾隆怒趕術士的舉動,是一點錯也沒有的。”她笑道,“但對於雍正這個事必躬親,每天睡眠時間隻有4個小時的勤勉帝王而言,想要多活一些時間,多做一些事情,唯一的辦法,也就隻能是寄托於此了。”
“而在他離世後,大清迎來了最後一位有極大作為,但同樣也有著極大罪過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