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強54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話說的……”徐愛禁不住咂舌道,“也不至於吧……”
“感覺他作為一個帝王,做出這樣的決定,維護自己的政權,也沒什麽錯……”她的聲音越來越小……
“沒有什麽錯嗎?”羅玉華搖頭歎道,“那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拿迴自己的皇位有錯嗎?”
“趙構為了自己的政權,不想迎迴二聖殺了嶽飛有錯嗎?”
“胡亥殺光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錯了嗎?”
“唐玄宗看重驍勇善戰的胡人安祿山,以為自己得了員猛將時,會想到對方狼子野心嗎?”
“如果站在他們當時的角度,他們做的看起來都沒錯。可造成傷害的毀滅這口鍋,人家也自己背了,沒想著要丟給任何人吧……”
“總不能到了乾隆的時候,就說什麽,別人身處他的位置也得這麽做,這是時代造成的……”
“錯了就是錯了,別扯別人怎麽樣怎麽樣……”她滿臉鄭重的說道,“武則天一個女皇帝,都知道留下無字碑,是非功過任由後人去說……”
“怎麽到了乾隆這麽一個單看能力絕對在華夏帝王排行榜裏說得上話的皇帝跟前,卻有一堆人來替他辯解他的不得已呢?”
“難道乾隆爺連一個女人都比不過嗎?”她的語氣頗為不爽,“我甚至在想,如果乾隆爺在地下得知,自己做錯了的事情,造成了那麽嚴重的後果時……”
“他自己是樂意一群人替他辯解,還是坦然的承認自己做錯了?”
“男兒大丈夫……”劉邦聽到這裏,禁不住開了口,“錯就是錯了,若連承認的勇氣都沒有,那可就太丟人現眼了……”
“不錯……”嬴政也點頭讚成,“人無完人,便是朕自詡功蓋三皇五帝,也不得不承認,朕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啊……”
“否則大秦……”他重重的歎息了一聲……
“一個知道了曆史進程的人,站在仙人的角度對先輩的所作所為指指點點,不管是批判指責,還是同情理解,那都是不公平的……”羅玉華繼續道。
“還有,也別再自欺欺人說什麽,如果誰誰誰穿越到了誰誰誰的世界,或者誰誰誰不死,又會怎麽樣怎麽樣了……”她長歎道,“世上哪來那麽多的如果……”
“如果真要那麽多,那我還希望教員穿越成為乾隆爺呢,看看他老人家會做出什麽樣的抉擇……”
“不可否認的是,大清的的確確就是由乾隆後開始慢慢走向衰敗的……”徐愛也滿臉遺憾,“他兒子嘉慶,能力雖然不足,但也不是個昏君,用盡了渾身解數,也沒能讓大清重新迴歸正途……”
“如果你了解過嘉慶執政時期的勤奮,就該明白他到底有多無奈……”羅玉華歎道,“他不想當個好皇帝嗎?”
“他也想啊,可是他老爹乾隆丟給他的爛攤子,壓根不是他這種平庸之主能解決的啊……”
“體皇考之心為心,本皇考之治為治。隻要祖宗說過或做過的,嘉慶都依樣畫葫蘆地執行貫徹……”
“結果呢,就是越來越爛……”
“這當然是嘉慶的過錯,但難道他的祖宗,就一點問題也沒有了嗎?”
“總的來說所以,乾隆的一生真的非常的矛盾。”羅玉華總結道。
“他大部分時間明明是仁慈的,但骨子裏的殘忍卻也時不時會流露出。他明明有著高情商,風度翩翩,很善於與人交往,常使人感覺【藹然有春風和氣】。可有時候又高己卑人,內心深處壓根沒有多少瞧得起的人物。”
“他為人節製,生活特別有規律,平生飲酒不過數杯。但有時他又窮奢極欲,花的錢如沙似海,如搞了六次南巡。”
“他早年富有自知之明,謙虛謹慎,把盛世推上了頂峰。但到了晚年卻剛愎自用,自我膨脹,聽不進任何意見,然後親手毀了這個盛世……”
“他真的是一個很矛盾的帝王……”她繼續道,“對於華夏,他有著極大的功勞……”
“可他的某些決策錯誤,又險些毀滅了整個民族……”
“我之前就說過,評論任何一個帝王,名人,都要功是功過是過,分開來看……”
“乾隆的過錯,如果由幾百幾千年後的華夏人再做評論,或許,他們會認為乾隆帝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隻是他的決策錯誤,毀了一個盛世王朝,大概會和兩晉的那些皇帝,或是唐玄宗,宋徽宗等皇帝一個評價……”
“但是……”她調轉話頭說道,“那場浩劫離我們太近了,實在太痛了,那些失去的,都是與我們有著切膚之痛的存在……”
“那戶戶掛白綾,遍地英雄魂的事情,還在眼前……”
“而麵對引發這一係列連鎖反應的始作俑者,大家有厭惡和嫌棄,也是人之常情……”
“而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她繼續道,“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而不是互相指責,推諉責任……”
“教員當年在看到那樣一個山河破碎的華夏時,他要做的,就是找到挽救民族的辦法……”
“而那些所謂的外來思想,隻能作為輔助,真正能救華夏的,隻有華夏人自己……”
“他老人家終其一生,就連臨終前,床邊都放著厚厚的華夏各朝各代史書……”她滿眼含淚道,“那一章章,一頁頁,無論是榮光,還是屈辱,都要照單全收……”
“他尋了一生,才從華夏一路走來的道路裏,找到了華夏未來要走的道路……”
“所以,還是那一句話,不管是個人,是集體,甚至是國家,走錯了路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卻不認,也沒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能力……”
“說得好……”嬴政拍案大讚道,“你們口中這個教員,果然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啊……”
“如果能有機會,朕真想和他見見麵啊……”
“朕也是……”劉邦也是滿臉的激動,“不怕政哥生氣,朕當年與項羽爭天下時,之所以比他更得人心,其實也是吸取了大秦亡國的經驗的……”
“哼……”嬴政原本還在高興,一聽他這話,頓時黑了臉,但很快,他又歎了口氣,並沒有過多計較了……
“感覺他作為一個帝王,做出這樣的決定,維護自己的政權,也沒什麽錯……”她的聲音越來越小……
“沒有什麽錯嗎?”羅玉華搖頭歎道,“那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拿迴自己的皇位有錯嗎?”
“趙構為了自己的政權,不想迎迴二聖殺了嶽飛有錯嗎?”
“胡亥殺光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錯了嗎?”
“唐玄宗看重驍勇善戰的胡人安祿山,以為自己得了員猛將時,會想到對方狼子野心嗎?”
“如果站在他們當時的角度,他們做的看起來都沒錯。可造成傷害的毀滅這口鍋,人家也自己背了,沒想著要丟給任何人吧……”
“總不能到了乾隆的時候,就說什麽,別人身處他的位置也得這麽做,這是時代造成的……”
“錯了就是錯了,別扯別人怎麽樣怎麽樣……”她滿臉鄭重的說道,“武則天一個女皇帝,都知道留下無字碑,是非功過任由後人去說……”
“怎麽到了乾隆這麽一個單看能力絕對在華夏帝王排行榜裏說得上話的皇帝跟前,卻有一堆人來替他辯解他的不得已呢?”
“難道乾隆爺連一個女人都比不過嗎?”她的語氣頗為不爽,“我甚至在想,如果乾隆爺在地下得知,自己做錯了的事情,造成了那麽嚴重的後果時……”
“他自己是樂意一群人替他辯解,還是坦然的承認自己做錯了?”
“男兒大丈夫……”劉邦聽到這裏,禁不住開了口,“錯就是錯了,若連承認的勇氣都沒有,那可就太丟人現眼了……”
“不錯……”嬴政也點頭讚成,“人無完人,便是朕自詡功蓋三皇五帝,也不得不承認,朕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啊……”
“否則大秦……”他重重的歎息了一聲……
“一個知道了曆史進程的人,站在仙人的角度對先輩的所作所為指指點點,不管是批判指責,還是同情理解,那都是不公平的……”羅玉華繼續道。
“還有,也別再自欺欺人說什麽,如果誰誰誰穿越到了誰誰誰的世界,或者誰誰誰不死,又會怎麽樣怎麽樣了……”她長歎道,“世上哪來那麽多的如果……”
“如果真要那麽多,那我還希望教員穿越成為乾隆爺呢,看看他老人家會做出什麽樣的抉擇……”
“不可否認的是,大清的的確確就是由乾隆後開始慢慢走向衰敗的……”徐愛也滿臉遺憾,“他兒子嘉慶,能力雖然不足,但也不是個昏君,用盡了渾身解數,也沒能讓大清重新迴歸正途……”
“如果你了解過嘉慶執政時期的勤奮,就該明白他到底有多無奈……”羅玉華歎道,“他不想當個好皇帝嗎?”
“他也想啊,可是他老爹乾隆丟給他的爛攤子,壓根不是他這種平庸之主能解決的啊……”
“體皇考之心為心,本皇考之治為治。隻要祖宗說過或做過的,嘉慶都依樣畫葫蘆地執行貫徹……”
“結果呢,就是越來越爛……”
“這當然是嘉慶的過錯,但難道他的祖宗,就一點問題也沒有了嗎?”
“總的來說所以,乾隆的一生真的非常的矛盾。”羅玉華總結道。
“他大部分時間明明是仁慈的,但骨子裏的殘忍卻也時不時會流露出。他明明有著高情商,風度翩翩,很善於與人交往,常使人感覺【藹然有春風和氣】。可有時候又高己卑人,內心深處壓根沒有多少瞧得起的人物。”
“他為人節製,生活特別有規律,平生飲酒不過數杯。但有時他又窮奢極欲,花的錢如沙似海,如搞了六次南巡。”
“他早年富有自知之明,謙虛謹慎,把盛世推上了頂峰。但到了晚年卻剛愎自用,自我膨脹,聽不進任何意見,然後親手毀了這個盛世……”
“他真的是一個很矛盾的帝王……”她繼續道,“對於華夏,他有著極大的功勞……”
“可他的某些決策錯誤,又險些毀滅了整個民族……”
“我之前就說過,評論任何一個帝王,名人,都要功是功過是過,分開來看……”
“乾隆的過錯,如果由幾百幾千年後的華夏人再做評論,或許,他們會認為乾隆帝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隻是他的決策錯誤,毀了一個盛世王朝,大概會和兩晉的那些皇帝,或是唐玄宗,宋徽宗等皇帝一個評價……”
“但是……”她調轉話頭說道,“那場浩劫離我們太近了,實在太痛了,那些失去的,都是與我們有著切膚之痛的存在……”
“那戶戶掛白綾,遍地英雄魂的事情,還在眼前……”
“而麵對引發這一係列連鎖反應的始作俑者,大家有厭惡和嫌棄,也是人之常情……”
“而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她繼續道,“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而不是互相指責,推諉責任……”
“教員當年在看到那樣一個山河破碎的華夏時,他要做的,就是找到挽救民族的辦法……”
“而那些所謂的外來思想,隻能作為輔助,真正能救華夏的,隻有華夏人自己……”
“他老人家終其一生,就連臨終前,床邊都放著厚厚的華夏各朝各代史書……”她滿眼含淚道,“那一章章,一頁頁,無論是榮光,還是屈辱,都要照單全收……”
“他尋了一生,才從華夏一路走來的道路裏,找到了華夏未來要走的道路……”
“所以,還是那一句話,不管是個人,是集體,甚至是國家,走錯了路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卻不認,也沒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能力……”
“說得好……”嬴政拍案大讚道,“你們口中這個教員,果然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啊……”
“如果能有機會,朕真想和他見見麵啊……”
“朕也是……”劉邦也是滿臉的激動,“不怕政哥生氣,朕當年與項羽爭天下時,之所以比他更得人心,其實也是吸取了大秦亡國的經驗的……”
“哼……”嬴政原本還在高興,一聽他這話,頓時黑了臉,但很快,他又歎了口氣,並沒有過多計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