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祖巫簡介
上古傳說當年盤古開天辟地,功德圓滿後隕落,後從身體中化生出十二位,體質強悍,天生神通,每一個都代表一種力量的極致。又叫十二祖巫,乃是上古巫族的始祖。當十二祖巫聚集在一起使用十二都天大陣的時候,可凝聚出盤古真身,毀天滅地,聖人之下,堪稱無敵。第十二,奢比屍,毒之祖巫,長著人的頭顱和野獸的身體,耳掛星蛇最擅長用毒,還可以改變天氣,所以也是天氣之神。在巫妖大戰中,曾和勾芒合力為殺帝俊的心腹聖獸英招。第十一,翕茲,電之祖巫,人麵鳥身,看起來就像是魔神一般,掌握雷電,威力強大,是神話中的西方之神,\"風\"姓始祖,第十,共工,北方水之祖巫,蟒頭人身,身披黑鱗,腳踏黑龍,善操洪荒水勢,號稱水神。山海經中記載,曾與顓頊爭奪帝位沒有成功,而憤怒撞向天柱,不周山。第九,祝融,南方火之祖巫,獸頭人身,身披紅鱗,腳踏火龍,本名重黎,號赤帝,後人尊為火神,是十二祖巫中脾氣最為暴躁的一位,和共工乃是天生的水火不容,後來惹出撞倒不周山的大禍,使得巫族氣運大減。第八,勾芒,東方木之祖巫,青若翠竹,鳥身人麵,足乘兩龍,忠心耿耿的輔佐太昊伏羲,掌握著木係法力,隻要不是致命的傷,瞬間就可以恢複,是十二祖巫中相當難纏的一位。第七,蓐收,西方金之祖巫,人麵虎身,身披金鱗,足乘兩龍,是白帝少昊的輔佐神,其肉身堅硬程度要勝於其他的祖巫。
第六,玄冥,雨之祖巫,人麵鳥身,腳踏青蛇,傳說乃是猙獰巨獸,掌管殺戮之道,性格十分的冰冷,擅長使用骨刺作為法寶施展開來,漫天的冰封,因而又稱之為冰之祖巫。第五,天吳,風之祖巫,八首人麵,虎身十尾,神話傳說中的水伯,掌握洪荒中的風,對戰時揮手間就是彌天的大風,威力巨大。第四,強良,雷之祖巫,虎頭人身,嘴裏銜蛇,手中握蛇,長相恐怖,但戰鬥力驚人,並且手中巨蛇可以作為法寶擲出,傷人於無形。第三,後土,中央土之祖巫,人身蛇尾,手握騰蛇,是十二祖巫中最為善良的一位掌管洪荒大地土壤巫妖,大戰之後感到天地間魂魄無依無靠,因此已生化作六道,從此天地間再無後土祖巫,取而代之的乃是地府後土。第二,帝江,掌握空間祖巫,掌管空間與速度,乃是洪荒中速度最快的存在,擁有六足四翼,雖然長相兇神惡煞,卻是十二祖巫中為數不多的謹慎之人,做事之前會先考慮前因後果再行事。第一,燭九陰,時間祖巫,人首龍身,全身赤紅,又名燭龍,天地初開便已存在了,蟄伏在北方極寒之地,身軀巨大,其法力非常強大,閉目為黑夜,睜眼為白晝,唿氣為夏,吸氣為冬。
後土娘娘
關於後土娘娘的來曆。《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共工生後土”;《左傳·昭公九年》說:“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後土”;《禮記·祭法》也提到:“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州”。在一些傳說中,後土娘娘被認為是伏羲的妻子,本名“風裏希”,又稱風後、雨師、子午娘娘。少典之正母。
燭九陰
上古正神燭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山神)一般指燭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燭龍,又名燭陰、燭九陰、逴龍、火精,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開眼為晝、閉眼為夜,有一子名為鼓。據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燭龍是張北山之神,人麵蛇身,渾身紅色,眼睛豎著掌。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的中山之神竹音也是人麵蛇身,赤死。郭璞在山海經圖在譯著中認為燭龍與竹陰乃是統一物。說到我國神話當中的創世之神,相信很多朋友們第一反應就會是開天辟地的盤古。事實上,在我國的神話故事當中,盤古開天辟誰,女媧造詣而畢,方巨,彼天無樹害。燭鷹本為上古五大神獸,占據四方和中央,也可以說是創造了五大方位。所以都稱為上古創始人。但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把竹音與開天辟地的盤古等同起來。據人坊數億記中描述盤古是氣為江河,氣為風,生為雷,木童為電。古說盤古是喜為晴,怒為陰。而在廣博物質卷九寅五雲裏年紀中亦描述盤穀之君,龍首蛇身,徐為風雨,垂為雷電,開木為重,閉目為葉信。然盤古該後來傳說之開辟神也。這裏對盤古的描述正是竹音岩。竹音又名燭龍,記載於山海經之海外北京與大荒北京,其曰中山之神,名曰竹陰,是為晝,名為葉,吹為東,忽為夏,不以不食不西。西為風,身長千裏,在無其止,東西為物,人滅蛇身,赤色居中山下,翻譯成現代的。這話就是說,竹陰是中山的山參,他的樣子很奇特,長著人的麵孔,舍得身子,全身赤紅。它威力巨大,睜開眼睛,人間便是白晝,閉上眼睛,宇宙便是黑夜,一吸氣,天下便是寒冬,一唿氣,世界便是炎下,一唿吸,就生成長鬆萬裏。他的光芒能照耀北極的陰暗。他平時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唿吸,他的身子有千裏之長,居住在吳啟國的東邊。也有傳說燭龍的眼睛是上下排列的,下麵的一隻是墳眼,上麵的一隻叫做鷹眼。傳說千年的朱九陰,陰眼連著地獄,給他看一眼就會給惡鬼附身,九隻就會變成人頭蛇身的怪物。更有人認為燭音是為正明為夜,表示燭音的眼睛一直對應未來,一直對應過去,可看見未來與過去之事。不得不說,這想象力是極其的豐富。言歸正傳,目前來看,這個神的形象明顯來自古代對氣象的自然崇拜。竹音之神意在於燭龍之唿吸開辟,關乎天氣晦明時節風雨。山海經中對燭音的描述,正體現了龍興紀實時代的先民對於一年私事的風雨晦明等氣象現象與龍星運行之間關係的認識。而當今學者對竹因形象的來曆也做出了很多的推測,如火山錐、北極光之說的。
燭九陰,時間祖巫,人首龍身,全身赤紅,又名燭龍,天地初開便已存在了,蟄伏在北方極寒之地,身軀巨大,其法力非常強大,閉目為黑夜,睜眼為白晝,唿氣為夏,吸氣為冬。
別稱:燭陰、逴龍
地位:中國上古創世神之一
形象特征:人麵龍身,口中銜燭,皮膚紅褐色,威力極大
形象與能力:
燭九陰身長千裏,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即當它閉上眼睛時,世界陷入黑暗;而當它睜開眼睛時,世界則光明大放。
它能夠唿風喚雨,吹氣成冬,唿氣成夏,擁有控製氣候的神力。
傳說中,燭九陰的兩隻眼睛,一隻代表太陽,一隻代表月亮,其形象體現了古人對天文現象的樸素理解和崇拜。
居住環境 燭九陰居住在北方極寒之地,傳說中在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的章尾山(又曰鍾山)。
科學解釋,認為它可能是古人對北極光等自然現象的觀察和想象的結果。
帝江
帝江,掌握空間祖巫,掌管空間與速度,乃是洪荒中速度最快的存在,擁有六足四翼,雖然長相兇神惡煞,卻是十二祖巫中為數不多的謹慎之人,做事之前會先考慮前因後果再行事。
1. 基本形象
帝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鳥,也被稱為帝鴻或混沌。據《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帝江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擁有六隻腳、四隻翅膀,但麵目模糊,沒有耳目口鼻,然而它卻懂得歌舞。
在一些文獻中,帝江被描述為與宇宙的形成有關,其形象可能與古代對宇宙混沌未分的原始狀態的理解有關。
2. 傳說與故事
有傳說稱帝江曾以渾沌為名,在天地中央居住,與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同為天帝。二帝為報其恩德,想幫他在渾沌麵目上鑿出七竅,不料七竅開而渾沌滅,二帝大驚失色,結果渾沌滅而宇宙生,世界萬物皆由此開始生長,而渾沌則化為兇獸模樣的帝江,世居天山之上。
在某些文學作品中,帝江被描繪為東海神界的重要角色,如東海神界第二順位繼承人,神王帝俊之弟,太陽十子之父。因觸犯罪名被貶入輪迴,轉世為人間帝王帝顓頊,後因種種變故憤而入魔,成為幽都王顓頊,誓要推翻腐朽的東海神界。
後土
後土,中央土之祖巫,人身蛇尾,手握騰蛇,是十二祖巫中最為善良的一位掌管洪荒大地土壤巫妖,大戰之後感到天地間魂魄無依無靠,因此已生化作六道,從此天地間再無後土祖巫,取而代之的乃是地府後土。
一、基本信息
名稱:後土,又稱“皇地隻”、“厚土”、“地母”、“土母”等。
性別:在漢代以後逐漸確立為女神,民間又稱之為“後土娘娘”。
地位: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中央之神,道教神話中的“四禦”\/“六禦”尊神之一。
二、起源與演變
起源:後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人們對土地的崇拜。在先民的觀念中,土地是萬物生長的基礎,是生命的源泉,因此對土地充滿了敬畏和感恩。
演變:早期在《左傳》《禮記》《淮南子》等典籍中,後土大致被描述為共工氏之子,為中央之神,但性別尚未明確。漢代以後,後土逐漸確立為女神。北宋政和六年,宋徽宗封後土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隻”,享受同玉皇大帝一樣的儀禮規格。宋代以後,後土被道教列為“四禦”尊神之一,其女神身份得以確立。
三、形象與特征
形象:後土通常被描繪成一位端莊的女性形象,手持穀物或花朵,象征著大地母親的豐饒和哺育。
特征:“後”字最初的象形文字是一個女人半蹲式的產子形狀,“土”字最初的象形文字是女人的乳房,這些都體現了後土與母性、生育的緊密聯係。
四、職責與功能
掌管土地:後土是掌管土地的神隻,負責九州的劃分和管理。她是土地的化身,孕育著萬物,是生命的始祖。
生育與生命:後土還掌管著生育和生命,是農業獲得豐收的保護神。人們相信她能夠保佑農作物豐收、人畜興旺。
生死輪迴:在民間信仰中,後土還掌管著生死輪迴。人死後魂歸地府,接受後土的審判。
五、文化影響
祭祀儀式:在中國曆史上,每年都要舉行對後土的大型祭祀儀式,許多時候由皇帝親自主持。這些祭祀儀式體現了古人對後土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文學與藝術:在文學作品中,後土常作為大地之神、生命之神出現。《詩經》中就有“皇天後土,實受我命”的詩句,表達了對後土的敬仰。在藝術作品中,後土常被塑造成慈祥的女性形象,成為藝術家們創作的靈感來源。
強良
強良,雷之祖巫,虎頭人身,嘴裏銜蛇,手中握蛇,長相恐怖,但戰鬥力驚人,並且手中巨蛇可以作為法寶擲出,傷人於無形。
強良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重要神隻,其形象與故事在《山海經》等古籍中有所記載,並在後世的文學、藝術、宗教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對強良的詳細介紹:
一、基本形象
外貌特征:強良被描繪為虎首人身的神隻,擁有四蹄長肘的奇特形態。他嘴裏銜著蛇,手中也握著蛇,這些元素增添了他的神秘與恐怖色彩。
性別:男性
兵器與法寶:強良手中的巨蛇不僅是他的武器,還可以作為法寶擲出,傷人於無形之中,體現了其強大的戰鬥力。
二、神話傳說
身份與地位:強良在神話中被尊為雷之祖巫,是掌控雷電的神靈之一。他發出震天的聲音,能夠懲惡揚善,也能威懾敵人。
故事背景:在《山海經·大荒北經》中,強良被描述為居住在大荒之中的神隻,與北極天櫃山等自然景觀緊密相連。他的形象與伏羲部落的標誌“虎和蛇”相唿應,可能反映了古代部落的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
文化特色:強良的形象在印地安古神話中也有隱約的對應,如印地安人最尊崇的老一輩眾神中為首的“沃拉岡”,與強良在讀音和年代上都十分接近,且都居住在白令海峽兩岸,這可能暗示了兩者之間的某種淵源。
天吳
天吳,風之祖巫,八首人麵,虎身十尾,神話傳說中的水伯,掌握洪荒中的風,對戰時揮手間就是彌天的大風,威力巨大。
天吳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水神:
一、基本形象
外貌特征:天吳被描繪為擁有八個人頭、虎身和多個尾巴(具體尾巴數量在不同記載中有所差異,有說是十尾,也有說是八尾)的神獸。他的身體呈青黃色,形象龐大且怪異,融合了人與獸的元素。
性別:雖然天吳的形象偏向於神獸而非人類,但在神話傳說中,其性別通常不被特別強調。
二、神話傳說
身份與地位:天吳在神話中通常被視為水神,也被稱為“水伯”,掌管著水域的安寧與變化。他與洪水、海洋等自然現象緊密相連,是古代人民對自然力量崇拜的體現。
能力與特性:天吳作為水神,具有操控水流、引發洪水等強大能力。同時,他也被認為掌握著風的力量,能夠在戰鬥中引發大風,威力巨大。
文化意義:天吳不僅是吳人的圖騰兼始祖神,還與吳人的狩獵生活密切相關。他的形象融合了人與獸的元素,既體現了古代人民對動物的崇拜,也反映了從人到神的轉化過程。此外,天吳還與“虞”或“騶虞”等動物有關,這些動物在吳人的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宗教與信仰:在民間信仰中,天吳作為水神的形象深入人心。人們通過祭祀等活動來祈求他的保佑與庇護,希望他能夠帶來水域的安寧與豐收。
玄冥
玄冥(女),雨之祖巫,人麵鳥身,腳踏青蛇,傳說乃是猙獰巨獸,掌管殺戮之道,性格十分的冰冷,擅長使用骨刺作為法寶施展開來,漫天的冰封,因而又稱之為冰之祖巫。
一、基本身份與形象
身份:玄冥是四時、四方之神中的冬神和北方之神,同時被尊為海神、風神和瘟神。他也被稱作禺強、禺疆、禺京,據傳為黃帝之孫。
形象:在中國神話體係中,玄冥被描繪為人麵鳥身,兩邊的耳朵上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亦有說法其坐騎為一條雙頭龍),形象頗為怪異。這種形象融合了人與獸的元素,體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想象。
二、能力與特性
海神:玄冥作為海神,掌管著北方的大澤與海洋,他的存在與海洋的波濤、潮汐等自然現象緊密相連。
風神:他同時也是風神,能夠引發大風,尤其是西北風。據說他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因此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瘟神:由於玄冥的風能夠傳播瘟疫,他也被視為瘟神。在古代,人們對他既敬畏又害怕,希望通過祭祀等活動來祈求他的保佑與庇護,避免瘟疫的侵襲。
三、神話傳說
起源與背景:玄冥的神話傳說與古代人民對自然力量的崇拜與想象緊密相連。他作為冬神和北方之神,與寒冷、冰雪等自然現象息息相關。同時,他作為海神和風神的身份,也體現了古代人民對海洋與風的敬畏與探索。
故事與傳說:在神話故事中,玄冥的形象往往與寒冷、冰雪、大風等自然現象緊密相連。他既是掌管北方寒冰荒原和冬天的神靈,也是引發大風、傳播瘟疫的瘟神。他的存在與古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著他們的生產、生活與信仰。
宗教與信仰:在民間信仰中,玄冥作為冬神、北方之神、海神和風神的形象深入人心。人們通過祭祀等活動來祈求他的保佑與庇護,希望他能夠帶來雨水滋潤大地、緩解幹旱等自然災害。同時,他也作為瘟神的身份被人們敬畏與害怕。
蓐收
蓐收,西方金之祖巫,人麵虎身,身披金鱗,足乘兩龍,是白帝少昊的輔佐神,其肉身堅硬程度要勝於其他的祖巫。
一、基本身份
稱謂:蓐收,又名“該”,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金神、秋神、西方之神以及天之刑神,同時也是五行神之一。
關係:他被視為白帝少昊的輔佐神,也有說法認為他是少昊之子。
二、形象特征
外貌:據《國語·晉語》記載,蓐收臉上長著白毛,有老虎一樣的爪,手裏拿著斧子。而《山海經·海外西經》則描繪他左耳上有條蛇,騎著兩條龍。這些特征共同構成了蓐收獨特而威嚴的形象。
象征:他身披金鱗,象征著金屬與財富;足乘兩龍,則體現了他的尊貴與不凡。
三、神話職責
司秋:蓐收是秋天的神明,負責掌管秋收和科藏等事務。他的職責與豐收緊密相連,因此在古代農業社會中備受尊崇。
刑神:作為天之刑神,蓐收還負責執行刑罰和審判。他的存在使得古代人民在敬畏自然的同時,也更加注重道德規範和法律秩序。
文化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蓐收的神話形象逐漸深入人心,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形象被廣泛應用於文學、藝術、宗教等領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宗教:在民間信仰中,蓐收作為秋神和刑神的形象深入人心。人們通過祭祀等活動來祈求他的保佑與庇護,希望他能夠帶來豐收與安寧。
勾芒
勾芒,東方木之祖巫,青若翠竹,鳥身人麵,足乘兩龍,忠心耿耿的輔佐太昊伏羲,掌握著木係法力,隻要不是致命的傷,瞬間就可以恢複,是十二祖巫中相當難纏的一位。
勾芒,又稱句芒、句龍、句重、芒童、木正、木帝等,是中國古代民間神話中極具特色的神隻,主要被尊為木神(春神),並掌管樹木的發芽生長。以下是對勾芒的詳細介紹:
一、基本身份
稱謂:勾芒,又稱句芒,是伏羲氏四個兒子中的老大,後來被委派到東方來主持木星的觀測,因此又稱木官或春官。
關係:他是輔佐東方上帝青帝太皞(伏羲氏)的重要神隻,兩者共同管理著東方青土樹木的原野。
二、形象特征
外貌:勾芒的形象在古籍中多有描述,他最初被描繪為鳥身人麵,乘兩龍行走。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形象在民間年畫中逐漸演變為春天騎牛的牧童,頭有雙髻,手執柳鞭,亦稱芒童。
象征:作為木神和春神,勾芒象征著生命的勃發和自然的複蘇。他的形象與樹木、春天緊密相連,體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量的崇拜與想象。
三、能力與職責
木係法力:勾芒掌握著強大的木係法力,能夠操控樹木的生長與枯萎。他的存在使得萬物複蘇,生機盎然。
春祭與農業:勾芒在古代春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每年春祭時都有他的份。他不僅是春天的象征,也是農業生產的保護神。人們通過祭祀勾芒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文化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勾芒的神話形象逐漸深入人心,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形象被廣泛應用於文學、藝術、宗教等領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宗教與信仰:在民間信仰中,勾芒作為木神和春神的形象深入人心。人們通過祭祀等活動來祈求他的保佑與庇護,希望他能夠帶來豐收與安寧。此外,勾芒還被視為農業生產的保護神,對古代農業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祝融
祝融,名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鄭)擔任火正之官,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穀材木,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祝融傳說中的古帝,以火施化,號赤帝,後人尊為火神。 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祝融氏是黃帝後世子孫,《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說:“高陽者(帝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世本》說:“老童(即卷章)生重黎及吳迴。” 帝嚳時代,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乃以庚寅日誅重黎,以其弟吳迴為火正。吳迴死,陸終嗣。陸終有子六人,第四子名求言,西周時為鄶國。 重嚳封功食邑於新鄭一帶。《左傳》昭公十七年說:“鄭,祝融之墟也。”春秋時的鄭國,是祝融族原來居住過的地方,即今河南新鄭縣一帶。《國語·周語上》說:“有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崇山即嵩山。可見,在夏族開始興盛的階段,祝融氏族有一部分還在嵩山一帶居住。羅泌《路史》卷八說:“〔祝誦氏〕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陽,是以謂祝融峰也。” 祝融因功狀昭顯,食邑於新鄭,故乾隆四十一年本《新鄭縣誌》特為祝融作《封建表》。
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住在昆侖山的光明宮,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談起南海神廟的建立,人們自然會問起南海神的名字。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書稱其為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簡稱。其實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一旦發生火災,人們仍然認為祝融君光臨。祝融究竟是誰呢?他又怎樣合水火為一神的呢?這有許多傳說。
傳說一:他以火施化,號為赤帝。相傳,祝融還是一個音樂家,他經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使天下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對生活充滿熱愛。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之陽,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南嶽最高峰稱為祝融峰。
傳說二:上古帝嚳在位時,有一個叫重黎的人,是顓頊的兒子,他的官職是“火正”,即火官。重黎忠於職守,努力為帝嚳和廣大平民服務,當火官有功,帝嚳於是賜以“祝融”的封號。“祝”是永遠、繼續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征,就是希望重黎繼續用火來照耀大地,永遠給人帶來光明。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舜廟的南峰,即今之祝融峰下。
傳說三:黃帝時期,黃帝南巡,分不清方向,於是請“祝融辨乎南方”,也就是應該說,衡陽的南嶽,最先是由祝融辨出來的,他因此擔任了司徒的職務。後來,祝融被封楚地,成為楚的始祖。 今衡陽南嶽祝融峰頂還有一座祝融殿,殿後岩石上建有石欄杆,可以憑欄了望北山的風光。這個火神,楚的始祖祝融又怎樣兼任海神的呢?古人認為火又是光明的象征,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合水火為一神,且符合周文王八卦中離“≡”屬火,方位在南方的卦象。
傳說四:堯帝時期,洪水滔天,浸山滅陵,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堯帝下令鯀(人名)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過去了,毫無成效。後來,鯀知道天上有一種稱為“息壤”的寶物,隻要用一點投向大地,馬上就會生長起來,積成山,堆成堤,於是鯀想辦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間。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終於漸漸看不見洪水蹤跡了。但是,天帝知道息壤被竊,就派火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鯀殺死,並奪迴餘下的息壤。天帝還命祝融監視人間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權。由於祝融屬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傳說五:北水神王與火神祝融戰鬥,被祝融真火煉死。從此,祝融成為水火之神。
祝融,南方火之祖巫,獸頭人身,身披紅鱗,腳踏火龍,本名重黎,號赤帝,後人尊為火神,是十二祖巫中脾氣最為暴躁的一位,和共工乃是天生的水火不容,後來惹出撞倒不周山的大禍,使得巫族氣運大減。
祝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火神:
一、基本身份與稱號
身份:火神,南方火之祖巫。
本名:重黎。
號:赤帝。
後人尊稱:火神。
二、形象特征
外貌:祝融常被描繪為獸頭人身,身披紅鱗,腳踏火龍,形象威武雄壯。他也有時乘坐兩條龍飛行,彰顯其神隻的尊貴與不凡。
象征:紅色、火焰、火龍等元素都是祝融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象征著他掌控火焰的力量和光明。
三、能力與職責
能力:祝融擁有操控火焰的強大能力,能夠召喚出熊熊烈火,焚燒一切。他的火焰不僅能夠給予溫暖和光明,還能在戰鬥中發揮巨大的威力。
職責:作為火神,祝融的職責是掌管火焰的燃燒和熄滅,維護天地的火源秩序。他也是農業生產的保護神之一,人們通過祭祀他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四、神話傳說
與共工的恩怨:祝融與共工是天生的水火不容。在神話故事中,兩者因爭奪自然力量的主導權而爆發戰鬥。最終,祝融的怒火失控,引發了巨大的災難,甚至撞倒了支撐天地的不周山。這一事件不僅導致了天地的傾斜和洪水的泛濫,也使得巫族的氣運大減。
教民用火:祝融不僅是一位強大的火神,還是一位仁慈的神隻。他教會了人們用火的方法,使得人類能夠利用火焰來烹飪食物、取暖照明、驅趕野獸等,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
共工
上古正神之共工,又名共工氏、康迴、孔壬,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炎帝後裔,祝融之子。在早期的文獻中,共工是堯的臣子,之後演變為古帝王、部落首領,後在轉變為神話中怒撞不周山。破壞天帝秩序的天神。共工所處的時代往前可追溯至高辛氏、顓戌皇帝、炎帝等時期,往後則流傳至至舜、禹時期。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神為西北的洪水之神,傳說他與黃帝族的顓頊發生戰爭,不勝,怒而頭觸不周山,是天地位之傾斜,後為顓頊誅滅。此外還有一說為共工是堯的大臣,與三苗,與歡兜、鯀合稱為“四兇”,被堯流放於幽州。伏羲時期,在華夏有一個共工氏的部落,共工氏在天上對應著一個水神,叫共工。他人麵蛇身,有紅色的頭發,姓情十分暴躁。共工手下有兩個惡名昭彰的神,一個是長著九個腦袋的相柳,他也是人麵蛇身,全身青色,性情殘酷貪婪,專以殺戮為樂。另一個是長得兇神惡煞一般的浮遊,據說它能看透人的心思,從而對人施以蠱惑。共工氏的人,說話好聽得很,天花亂墜,但做起是來邪辟,表麵上恭敬,實際上無法無天。共工氏的頭子叫康迴,生的髦身朱發,鐵臂虯筋,身高一丈有餘,力大無窮。康迴為人表麵恭敬但內心狡詐,陰謀百出,隻是礙於伏羲的大威大德而暫時嚴忍為上。伏羲離去後,華夏之名尊奉女媧,康迴因此嫉恨,以仗自己封地的地勢高險,決滔天洪水危害中原,致使華夏天地間一片汪洋。女媧忍無可忍,決定引領華夏之民鏟除共工。
祝融原名叫黎,傳說他是氏族首領的兒子。那時,燧人氏剛發明了鑽木取火,人們對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識很缺乏。有一次,他隨父親進行氏族長途遷徙,因帶著火種走路不方便,他隻帶了鑽木取火的石頭。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卻取不出火來,頓時氣得他將取火的石頭向山上扔去,不料石頭落下來濺起了幾顆火星。黎見了靈機一動,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辦法。他采來曬幹的蘆花,用兩塊尖石頭靠著蘆花連敲幾下,火星濺到蘆花上,再輕輕一吹就冒起了火苗。這就是後來的擊石取火方法。擊石取火比鑽木取火省力多了,更不用千方百計保存火種,因此,當時中伏羲封他為火正官,並賜名祝融。
共工與祝融大戰: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領蝦兵蟹將,向火神發動進攻。擔當先鋒的大將相柳、浮遊,猛撲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宮,把光明宮四周長年不熄的神火弄滅了。大地頓時一片漆黑。火神祝融駕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所到之處,雲霧廓清,雨水齊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現光明。水神共工惱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遊將三江五海的水汲上來,往祝融他們那裏傾去。刹時間長空中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白雲被淹沒,神火又被澆熄了。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燒了起來,加上祝融請來風神幫忙,風助火威,火乘風勢,熾熾烈烈地直撲共工。
共工他們想留住大水來禦火,可是水瀉千裏,哪裏留得住。火焰又長舌般地卷來,共工他們被燒得焦頭爛額,東倒西歪。共工率領水軍且戰且退,逃迴大海。他滿以為祝融遇到大水,肯定會知難而退。因此立在水宮,得意起來。不料祝融這次下了必勝的決心,他全速追擊。火龍所到之處,海水不由滾滾向兩旁翻轉,讓開了一條大路。
祝融直逼水宮,水神共工他們隻好硬著頭皮出來迎戰。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浮遊活活氣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無法再戰,狼狽地向天邊逃去。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迴頭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嘩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
共工失敗的真正原因:
伏羲時代,共工氏是個治水世家,在治水的實踐中難免有失誤造成更大水患,不僅自己身受其害,還會殃及下遊部落,招致被興師問罪。作戰的第一要素是軍隊的組織紀律性,祝融一方有女媧等大神作為背景力量(如提要中所說),以軍事組織見長;共工氏部落的組織能力主要來源於治水實踐,遠比不上祝融一方,戰爭失敗在所難免。
當時少典已大,伏羲已死,女媧替換伏羲為新帝王。後土奪位失敗,被祭天。當共工氏聽到女兒(風後,後土娘娘),被女媧做為人牲祭天後說:敢吃我女兒,我要讓你們都去喂魚蝦王八!決提!
共工氏部落並沒有一蹶不起,而是在困境中繼續著治水大業的艱難探索,是永不言敗的治水英雄。當然,也不能否認,某一時期的共工氏部落,因為不為世人理解,並戰敗而激憤異常,轉而決堤放水,以與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一起毀滅,即“怒觸不周之山”。決堤時,在洪水衝擊下岸崖往往崩塌,確實有天塌地陷之勢。可以設想,在當時人類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一個圍著汪洋洪水土堤無疑是具有毀滅力量的大規模殺傷武器,這也可能是共工氏築堤擋水方法經常被指責討伐的原因。
結尾:曆史給予的真實評價
雖然共工氏被許多傳說描述為“殘暴而作惡多端”,但由於他的神力和他與初民生活的密切聯係,他始終受到人們的敬畏。《山海經》中記載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鄉(向)”,就表達了這種原始的敬畏。共工氏的努力最終使人類取得了治理水患偉大勝利,提高了人類的生存能力,改變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有的書中將他提升為三皇,如《通鑒外記》。
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後人,與黃帝家族本來就矛盾重重。帝顓頊接掌宇宙統治權後,不僅毫不姑息人類,同時也用強權壓製其他派係的天神,以至於天上人間怨聲鼎沸。共工見時機成熟,約集心懷不滿的天神們,決心推翻帝顓頊的統治,奪取主宰神位。反叛的諸神推選共工為盟主,組建成一支軍隊,輕騎短刃,突襲天國京都。帝顓頊聞變,倒也不甚驚惶,,倒也不甚驚惶,他一麵點燃七十二座烽火台的烽火,如四方諸侯疾速支援;一麵點齊護衛京畿的兵馬,親自掛帥,前去迎戰。一場激烈的戰鬥展開了,兩隊人馬從天上廝殺到凡間,再從凡間廝殺到天上,幾個來迴過去,帝顓頊的部眾越殺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架駕萬道祥光由和山趕至,龍頭人身的計蒙挾疾風驟雨由光山趕至,長著兩個蜂窩腦袋的驕蟲領毒蜂毒蠍由平逢山趕至;共工的部眾越殺越少,櫃比的脖子被砍得隻連一層皮,披頭散發,一隻斷臂也不知丟到哪兒去了,王子夜的雙手雙腳、頭顱胸腹甚至牙齒全被砍斷,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共工輾轉殺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邊僅剩一十三騎。不周山奇崛突兀,頂天立地,擋住了去路。此山其實是一根撐天的巨柱。共工在絕望中發出了憤怒的呐喊,朝不周山拚命撞去,不周山竟被他攔腰撞斷,橫塌下來。
共工,北方水之祖巫,蟒頭人身,身披黑鱗,腳踏黑龍,善操洪荒水勢,號稱水神。山海經中記載,曾與顓頊爭奪帝位沒有成功,而憤怒撞向天柱,不周山。
共工,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重要人物,一般被視為水神,又稱共工氏、康迴、孔壬等。他在與顓頊爭奪帝位失敗後憤怒撞向不周山。介紹:
一、基本身份與背景
身份:水神,上古部落首領。
別名:共工氏、康迴、孔壬。
起源:共工是炎帝的後裔,祝融的兒子。他的故事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如《山海經》、《尚書》、《左傳》等。
二、形象特征
外貌:在神話故事中,共工常被描繪為人麵蛇身,頭發為紅色(也有說法為黑色),腳踏黑龍,身披黑鱗,這些特征都凸顯了他作為水神的神秘與威嚴。
象征:共工是洪水的象征,他掌控著水的力量,能夠興風作浪,影響天地間的水文環境。
三、神話傳說
與共顓頊爭奪帝位:共工與顓頊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鬥,目的是爭奪天帝之位。然而,共工最終未能成功,他在憤怒之下撞向了不周山,這一舉動導致了天柱的折斷,天地間的秩序也因此發生了混亂。這一故事在《山海經》等古籍中均有記載,成為了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經典傳說之一。
治水功績:除了與顓頊的爭鬥外,共工還在治水方麵有著顯著的功績。他精通水利,發明了築堤蓄水等治水方法,為後世的治水事業奠定了基礎。然而,由於他的行為過於激進和自私,最終導致了治水事業的失敗和自身的悲劇。
宗教與信仰:在民間信仰中,共工作為水神備受尊崇。人們通過祭祀等活動來祈求他的保佑與庇護,希望他能夠帶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等好運。同時,共工也象征著勇氣與力量,激勵著人們麵對困難時勇往直前。
翕茲
翕茲,電之祖巫,人麵鳥身,看起來就像是魔神一般,掌握雷電,威力強大,是神話中的西方之神。
翕茲,是十二祖巫之一,被尊為電之祖巫。詳細介紹:
一、基本身份與稱號
身份:十二祖巫之一,電之祖巫。
稱號:作為電神的一種,翕茲掌握著雷電的力量,能夠釋放閃電,照亮黑暗,也能擊殺敵人。
二、形象特征
外貌:翕茲的形象獨特,被描繪為人麵鳥身的神獸。他耳掛青蛇,手拿紅蛇,這種形象不僅神秘莫測,還充滿了力量感。
特征:翕茲的形象融合了人與鳥的特征,以及蛇的元素,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他威嚴而強大的形象。
三、能力與職責
能力:翕茲作為電之祖巫,掌握著雷電的力量。他能夠召喚出強大的雷電,進行攻擊或防禦,威力巨大。
職責:在神話故事中,翕茲負責掌管雷電等自然現象,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
四、背景與故事
起源:翕茲作為十二祖巫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話傳說之中。他是天皇燧人的後代,與強良等祖巫有著密切的關係。
故事:在神話故事中,翕茲與其他祖巫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神話中最為強大和神秘的存在。他們各自掌握著一種自然力量,共同維護著天地的秩序和平衡。
與強良的關係:翕茲與強良等祖巫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共同構成了十二祖巫的體係,各自掌握著不同的自然力量。
奢比屍
奢比屍,毒之祖巫,長著人的頭顱和野獸的身體,耳掛星蛇最擅長用毒,還可以改變天氣,所以也是天氣之神。在巫妖大戰中,曾和勾芒合力為殺帝俊的心腹聖獸英招。
身份:奢比屍是中國神話中的妖怪或神隻,也被稱為奢比或奢龍。在《山海經》中,他被描述為半人半獸的怪物或神怪。
形象:據《山海經》記載,奢比屍長著人的頭顱和野獸的身體,一對大耳朵上纏繞著兩條青蛇。他的臉似人麵,耳朵似狗耳或犬耳,身形似獸,整體形象獨特而神秘。
故事與事跡:在神話故事中,奢比屍通常被描繪為具有強大力量的存在。他的身軀可能早已腐爛,但因其靈魂不滅而得以存在。此外,有傳說稱奢比屍是黃帝之臣或與之相關的角色,但這一說法在主流神話體係中並不占主導地位。
燭龍傳奇
在遠古洪荒的神秘記載中,燭龍赫赫有名。《山海經》言:“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唿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裏。在無啟之東。其為物,人麵,蛇身,赤色,居鍾山下。”燭龍,既被尊為龍之祖,亦被視作蛇之先,更有創世神之說。彼時,天書初刻於鍾山,神話典籍裏鍾山懸空,由兩棵巨樹懸吊,燭九陰則盤踞於鍾山腳下。其居赤水北之章尾山,此山聳於不周山南,巍峨入雲,四季霜雪不化,寒威徹骨。
燭龍之人首蛇身,周身赤焰灼灼,承盤古血脈,卻異於盤古開天辟地之能,獨擁口含精火、目光洞徹九幽之長。其開闔雙眸,晝夜更迭;吐息之間,寒暑易節;動靜之際,風雲變幻。上古永夜永晝之亂象,傳為其慵懶所致。後世探秘,或猜其司掌陰陽,或疑其為火山、極光之幻。據古典所述,燭龍終因孤寂漫長,羽化而逝。
然燭龍之名,諸多古籍記載紛雜。先秦《山海經》頌其掌控晝夜時令之威,後世卻記其銜火為炬、拉車役使之形,如《論衡》所述,燭龍於極北九陰,為鬼國造光明,似淪為卑微仆役,與昔日大神風範迥異。屈原“日安不到,燭龍何照”之問,更添神秘莫測,似隱沒世之秘辛。
燭龍一族興衰,亦令人喟歎。其族類原盛,皆具人首蛇身,雖承盤古血脈,卻困於照明異能,淪為上古諸神奴役之工具。或驅為儀仗,或製燭台,苦難無盡。唯燭九陰,承盤古神通,為鍾山主神,威震洪荒,睨視諸強。然其冷眼同族慘境,兒亡亦不怒,皆因鍾山隱秘超乎生死。
鍾山九陰之內,鬼國隱現。據《論衡定鬼篇》,鬼國之民為魅,乃龍蛇後裔,與燭龍同根同源。燭陰以大神通創鬼國於九幽,圖開創新宇,謀覆洪荒。鬼國或為夜叉國前身,魅非惡鬼,乃迷惑精怪,鬼國初無鬼魅作祟。
另有奇談,言燭龍於體內辟“極光之國”,庇佑落魄女神、嬌美仙魂,授神術,育子嗣。其雙眼如陽,耀照大地,收納諸多神女仙姝。荒誕情節雖不足全信,亦展古人奇幻遐思。
時光長河中,燭龍為破十二祖巫宿命,借帝江之力,盜昆侖鏡,嵌時空寶石,啟穿越之徑。又遣九鳳,竊西王母藥圃仙草,欲複鬼國眾民原貌。然其宏圖霸業,終隨歲月湮滅,軀碎身殞,化諸島列嶼,神亡而遺痕世間。
燭龍死後,傳奇不止。其身軀碎裂,衍生傳奇之地,如和看啥呢半島、枯葉島、扶桑列島等。其左眼誕十大太陽神,為世界帶來光明溫暖,諸如維齊洛波奇特利、阿波羅、拉、天照、索爾、蘇利耶、蘇爾、阿茲特克、托納提烏、因蒂等;右眼育十二大月亮神,執掌黑夜幽夢,像阿爾忒彌斯、塞勒涅、孔斯、月讀、瑪尼、南納、蘇摩、伊希切爾、瑪赫、辛、曼尼、瑪尼托;心髒化自然女神,司掌天氣、動植物演化,護佑世間生機。
天神的花園奇景
英招守護之地
英招,身形奇特,馬身人麵,虎紋鳥翼,模樣獨特且身負重任。其負責管理昆侖山東北四百裏處的天帝花園,那是一處充滿神奇與夢幻的所在。花園中仙草靈植繁茂,諸如不死樹,傳說食其果實可獲長生不老之能,宛如生命奇跡的象征,引得眾神豔羨。還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等諸多奇樹,果實各有神效,或能祛病消災,或可增益神力,皆為珍稀寶物。
園內珍奇異獸眾多,似麒麟模樣的神獸,攜祥瑞之氣,出沒間預兆吉祥;還有諸多飛禽走獸,或能噴火吐水,或可日行千裏,各展神通,讓花園生機盎然、神秘莫測。神獸土螻,外形如羊卻生四角,本性兇殘食人,在英招管理下被約束,不敢傷人,形成獨特生態。神鳥欽原,雖具特殊能力,卻也遵英招之規,保持善良,以力量維護花園和平。
槐江山之妙
槐江山,遍地黃金美玉,礦藏珍貴無比,盡顯富貴榮華氣象,那黃金象征財富權力,美玉蘊含高雅美好,讓此地熠熠生輝。山上還生長著各類珍稀藥材,有的能起死迴生,有的可增強神力,堪稱神藥,是天神煉製丹藥、維係康健、提升修為的關鍵材料。
此地亦是諸多特殊鳥類的家園,有一種鳥羽色五彩斑斕,叫聲悅耳動聽,能給人帶來愉悅安寧之感,眾多鳥類讓花園更添生機與神秘韻味。
而在這槐江山之上,還有那宛如仙境的瑤池,湖水澄澈似鏡,倒映著天上雲彩與周邊仙山,微風拂過,湖麵泛起漣漪,恰似仙女裙擺輕舞。瑤池四周奇花異草爭奇鬥豔,芬芳迷人,皆為世間罕有的仙草,魔力藥效非凡。王母娘娘常於此舉辦蟠桃盛宴,蟠桃樹上蟠桃飽滿碩大,色澤粉嫩,香氣誘人,神仙們歡聚一堂,品嚐蟠桃,賞天池美景,飲那據說能延年益壽、增強法力的池水,盡享歡樂時光。在靜謐月夜,月光灑落,銀輝滿池,螢火蟲飛舞,宛如星辰落凡間,如夢如幻,恰似絕美畫卷,令人心馳神往。
失落神鏡之謎
相傳在昆侖九天之上的昆侖天宮中,曾有一麵神鏡,此鏡本歸西王母所有。鏡身鐫刻太乙玄紋,蘊含著溝通天人兩界、破開時空間隙的神奇神力,可謂稀世珍寶。然而在一次西王母誕辰的蟠桃大會上,這麵神鏡竟離奇被盜,從此下落不明,徒留謎團。其去向引發諸多猜測,有人說被心懷不軌者藏於隱秘洞府,妄圖私用其神力達成私欲;也有人猜它流落凡間,隱匿於塵世某個角落,等待有緣人再度發現它的神奇之處。這神鏡的失蹤,為上古神話又添一抹神秘色彩,引得後人不斷探尋想象,渴望揭開那背後隱藏的真相。
天吳與玄冥的故事
在古老的傳說中,北海是個充滿神秘與危險的地方。為何薑子牙都不敢踏足呢?隻因北海那邊有個以袁福通為首的妖怪大軍,據說其背後可能還有女媧娘娘撐腰,這使得北海的妖怪們格外難對付。北海可是天地間靈氣最集中的所在,袁福通帶領著72路諸侯,外加像鯤鵬、玄武、九嬰這些超級大妖怪,小妖怪更是多得數不清,就連薑子牙收服個小妖怪龍須虎時,都得在北海邊上等機會,不敢深入其中呢。
玄冥有著諸多稱號,如水神、冬神、北方之神等,在道家那裏,還被用來形容“道”,道教稱其為腎之神呢。而天吳也是個有著坎坷經曆的苦命之人,他來自朝陽穀,妹妹雨師妾被燭龍霸占,他隻能忍辱負重,好在最終修得八極之身,總算有機會一雪前恥。
有一迴,玄冥和天吳一同趕路,玄冥走得累了,便停了下來,說道:“太累了,不走了。”天吳提議:“要不你騎我身上,我馱著你。”玄冥猶豫著問:“你不會咬我吧?”天吳趕忙迴答:“不會。”玄冥又想了想接著問:“你不能在我身上尿尿吧?”天吳一臉無奈:“那哪能啊!”玄冥繼續思考了一會兒,再次問道:“你不能亂伸舌頭吧?”天吳又好氣又好笑,震驚地說:“你把我當成啥人啦?愛坐不坐!”玄冥這才坐上,過了一會兒,她還發表起騎行體驗:“要不,你把身上的副頭,放在你的主頭邊上?你副頭總是在我大腿內側蹭來蹭去。”
這兩位神隻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鍾山。他們借助昆侖鏡了解了自己的前世,經過反複思考,才發覺是上了騰蛇的當,那個所謂的智慧果是假的,吃了隻能讓神變成人,還會失去理智。
原來啊,燭龍大哥心裏打著主意,非常想要那種能讓男歡女愛的假智慧果樹,還有不死樹以及真智慧果樹等等,意思是要把天帝花園裏的好東西都搬到鍾山來,另外再種上一份。換句話說,就是要種子,要樹苗,想另立朝廷,方便控製眾仙以及鬼魂輪迴,還讓十二祖巫全力協助兒子鼓,去辦成這件事呢。
《山海經●西山經》裏記載著這樣一段故事,鍾山山神燭陰,人麵蛇身,通體赤色,身長千裏。他有個兒子名字叫做鼓,長有人麵龍身。鼓和欽?同謀把葆江殺死在昆侖山的南麵。當時鼓在外麵與葆江打架時,天吳偽裝成陸吾,去巡視花園,趁機將花園采收一空,結果被英招、欽原發現,便被不斷追擊至鍾山。而玄冥則變成嫦娥,在旁邊藥房拿仙丹、不死藥時,被發現後,直接就和金蟾、玉兔等小動物打了起來,邊打邊說:“讓你們搶我工作……”天帝知曉死了自己人後,在鍾山東麵的瑤崖將兇手鼓和欽?親手處決了。天帝當著燭龍的麵,在鍾山旁,殺死了他的兒子鼓,燭九陰選擇了隱忍不發,畢竟偷盜天帝花園的主意本就是他出的,他得保護大家呀。況且,他的小妹後土娘娘負責六道輪迴、靈魂轉生呢。
欽?死後化作大鶚,樣子如同雕,白首赤喙,身上還有黑色的紋路,爪子像虎爪一樣,叫聲和晨鵠的鳴叫相似。而鼓變化為鵕鳥,外形像鷂鷹,白首直喙赤足,鳥身上可見黃色的斑紋,鳴叫聲聽起來像鴻鵠。這兩種鳥類都是災禍的預兆,前者出現說明即將有大戰爆發,後者出現則意味著其所在之處不久將發生嚴重旱災。
其實鼓是個善良的神隻,他實在不忍見人類忍受生老病死之苦,於是在親人的幫助下,從葆江那裏去取不死藥,卻被葆江發現,在與葆江打鬥之中失手打死了葆江。死後的鼓因為心中的怨氣化為了鵕鳥,隻可惜,他的一片好心最終卻釀成了這般後果,也給世間帶來了別樣的變數,不知後續又會引出怎樣的故事來呢。
應龍搜查鍾山與後續故事
很快,小燭龍前來稟報:“應龍來鍾山了,說天帝有旨,要檢查違禁品。”
燭龍一聽,嚇得冷汗直流,那應龍可是盤古脊椎骨所化呀!他趕忙吩咐:“快,讓玄冥、天吳把那些東西丟入昆侖鏡中(那是傳送門,當時坐標為南極)藏好。快去列隊歡迎大哥!”
燭龍強裝鎮定,迎上前去:“大哥,你來了?”
應龍卻沒好臉色,厲聲道:“少廢話!天吳、玄冥呢?”
燭龍佯裝不知:“不知道,沒在我這裏呀!”
應龍大手一揮:“查!”
天兵天將便四處搜查起來。不多時,一天將湊到應龍耳邊低語幾句,隨後應龍被帶到昆侖鏡前,他怒目圓睜,喝問:“這是什麽?!”
燭龍戰戰兢兢地迴答:“這是一麵鏡子吧。”
應龍二話不說,幾下就把鏡麵和寶石砸爛,大聲嗬斥:“神界禁止時空穿越!”接著又追問:“我再問你,天吳、玄冥呢?”
燭龍趕忙迴道:“他們去南極幫天帝開疆拓土了。”
應龍冷哼一聲:“他們最好一千年內別迴來!”
燭龍如蒙大赦,趕緊跪倒:“謝大哥,不殺之恩!”
燭龍又滿臉堆笑,諂媚地說:“大哥搜查了一天,累了吧。一起吃頓飯,飯後我給大家安排一批小妞放鬆放鬆……”
應龍這才滿意:“懂事!……”
飯間,應龍瞧見了雨師妾,眼中滿是喜愛,問道:“這個小妮子真讓人喜歡呀。你叫什麽名字?”
雨師妾嬌聲迴答:“臣妾,叫龍女。”
隻見應龍躺在龍女懷裏撒起嬌來:“人家也是一個小寶寶,人家也不想長大。”
天吳與玄冥的情感糾葛及南極諸事
把玄冥騙到家後,多年未接觸女性的天吳,聞到玄冥身上散發的雌性荷爾蒙味道,瞬間腎上腺素飆升。他輕輕撫摸著玄冥的臉頰,玄冥害羞得不知所措。見玄冥沒反抗,天吳湊近她右耳,用虎舌倒刺舔舐耳垂,輕聲說:“讓我好好調教調教你。讓你嚐嚐我的滿級技能,七嘴八舌。”玄冥嚇得花容失色,趕忙叫道:“不要呀……”
在南極,他們有著重要的工作內容,那便是冰封鎖住天下之水,防止海水倒灌,避免海淹九洲的悲劇再現。
在這裏,有著不同代的神奇生物守護。第一代裏,冰霜巨龍居住在極寒之地,是強大的生物,主要能力是操控冰和寒冷的力量,能噴吐寒冰氣息、製造冰牆、召喚冰雪風暴等。它身體修長,有著強壯的四肢和尾巴,身上覆蓋著類似鱗片或冰的物質,看起來宛如由冰構成一般。其翅膀寬大,助它在空中飛行,顏色多為白色、透明等冷色調,盡顯冰質屬性。風龍則是一種可操控風的力量的神秘生物,通常被描繪為擁有巨大翅膀,能在空中自由翱翔,還可以召喚狂風、龍卷風等強大的風係力量。
到了第二代,大風形狀像大雕,翅膀展開可遮天蔽日,生性兇悍,振翅就能起風,飛起來會興起大風,是風災的象征。雪凰全身羽毛潔白如雪,喜愛寒冷環境,吸氣可冰封千裏,唿氣能霜雪滿天,是寒冷和冰雪的象征。
第三代是冰雪之神與風霜之神,奉女媧之旨,來到南極接替大風與雪凰。又過一千年後,奉大禹王之旨,天吳與玄冥來到南極,接替雪神與霜神。雪神十分感動,終於等來接班的,便把一切交接好,還贈予二人一個地下洞穴用於居住。玄冥很是開心,迴贈了雪神許多仙草種子、苗木枝條以及名貴仙藥(這些都是從天帝花園偷來的),並細心囑咐要種植於溫暖濕潤之處。兩神擁抱告別,互道珍重。雪霜二神隸屬於扶桑大帝,迴去後就去大荒山試著種植了。
到了第四代,水風之神天吳和冰雪之神玄冥,白天忙於工作,晚上倒也有些別樣相處。玄冥偶爾會抱怨:“這地好冷呀!”天吳則會打趣迴應:“來,嚐嚐我的新技能,滿身大漢(頭身分離,七頭撲倒)……”玄冥臉一紅:“我渾身好熱呀。”天吳繼續調笑:“還可以更熱!虎舌…”玄冥嚇得梨花帶雨,連連叫道:“達咩!達咩!!達咩!!!……”
不久後,他們誕下了風之子和雪妖兩個孩子,主要看管南極點處冰封冰夷(河伯)巨龍纏繞的盤龍柱,以及柱下凍湖的冰夷遊魂。龍頭上還有一個時空傳送點呢。這兩個孩子,風之子掌握控風、隱身技能,冰雪女妖則會控雪、控冰,還能冰凍物體。
天吳原本是鎮守昆侖山門的門衛,這一守就是500年呀!這500年的時光可不好熬,沒事的時候,他就去調戲天帝藥圃的采藥仙子,也就是玄冥。玄冥和天吳在天神的花園裏曾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昊天上帝告訴他們,花園樹上的果實可以盡情享用,唯獨不要動智慧樹上的果實,起初他倆倒也聽話,每次路過智慧樹都繞著走。
可有一天,他倆溜達著就逛到了智慧樹附近,這時園子裏一條會飛的蛇向他們打招唿,還建議玄冥嚐一嚐智慧樹上的果子。玄冥趕忙搖頭,如同撥浪鼓一般,說道:“昊天上帝講過了,這棵樹上的果子是不能吃的,吃了就會死的喲。”騰蛇卻不以為然,說:“上帝啊,是騙你的,你看好了啊,我吃一個給你看,你看我會不會死。”說完,這家夥就用身體纏著樹使勁搖了幾下,搖落幾個果子,撿起來一個放在嘴裏吃了,還咂咂嘴說:“嗯,脆甜味道不錯呀,你要不要也來一個呀?”玄冥等了一會兒,見蛇沒死,心裏就開始動搖了,懷疑上帝是不是真的在騙他們。騰蛇趁熱打鐵勸道:“你知道嗎?上帝他老人家自個兒就是因為吃了這顆樹上的果子,才變得那麽神通廣大,有那麽大的智慧,可以創造天地萬物,你要是吃了的話,也一樣神通廣大,怎麽樣?王母以前也隻是一隻小雪豹,吃了智慧果後,現在已是天上女仙之首呢。”騰蛇又問:“來一個?”玄冥猶豫著接過蛇遞過來的果子,聞了一聞,可心裏還是拿不定主意。騰蛇扭了扭身子,繼續勸道:“你瞧瞧,我這不活的好好的嗎?上帝啊,他就是怕你吃了果子之後和他一樣智慧廣大才嚇唬你不讓你吃的。”玄冥覺得這話似乎有幾分道理,於是試著咬了一小口,等了一會兒發現沒事兒,便放心大膽地把整個果子都吃完了。騰蛇扭動著身體說:“瞧瞧,沒事兒吧,上帝騙你的吧。”
可玄冥忽然眼前一陣眩暈,滿眼金星後,一個白衣帶翅膀仙子(白羽死神)把一個意念打到了她的腦子裏,自我介紹說是掌握死亡的,然後就消失了。玄冥知道大事不好了,上帝說的死亡之事看來要應驗了,這可咋辦?騰蛇便跟她說:“讓你的伴侶天吳也吃了,他有主意,可能會有辦法。”玄冥覺得有理,也顧不了那麽多了,立刻帶了一個果子給天吳。天吳本就是個妻管嚴,太太讓幹啥就幹啥,二話不說接過來就吃了。
吃下去不多會兒,天吳就感覺不太對勁,覺得這果子後勁不一般呢。他一轉頭想問玄冥怎麽迴事,一眼瞅見玄冥的裸體,突然間就感覺到一種異樣的興奮衝動,這才意識到兩人都是赤身裸體。玄冥看到天吳的表情不對勁兒,兩人不由自主地抱在一起,一番雲雨,躺在花叢中。天吳還感歎:“世界上最美的事情,就是合體雙修啦。”可隨後那種前所未有的感覺讓天吳有些慌張,他猜到大概是吃了禁果造成的。天吳和玄冥趕緊躲在樹林裏麵,用樹葉遮住下體,藏在灌木叢中。
既然天帝事先講明了什麽不能碰,碰了會有什麽後果,如今他們犯了錯,自然要接受懲罰。昊天上帝做出裁決,天吳和玄冥被注銷神籍,逐出了天神的花園。玄冥失去過往記憶,變成了一隻猙獰巨獸(人麵鳥身,身披黑色羽毛,腳踏兩條青蛇),全身生有骨刺,被貶至北方極地苦寒之地。天吳也失去過往記憶,化作水怪(人麵八首,八足八尾,皆青黃也),被貶下吳國水道。而騰蛇作為教唆犯,失去翅膀,從此隻能在地上匍匐爬行,這隻騰蛇就是後來女媧的真身。
經此一事,天神的花園也加強了安保措施,門上裝上了四麵能轉動且發射火焰的箭,派開明獸來守昆侖山九道仙門,派陸吾守護昆侖山司掌帝之囿,英招負責看守天帝花園,欽原負責攻擊入侵者,土縷負責防禦地下等。
強良與弇茲的相關傳說
雷澤華胥這個神話故事講述了伏羲和女媧的誕生。遠古時期,在雷澤地區(今山東菏澤市)住著一位雷神,他長相奇特,人聲龍尾,神通廣大,法力高強,主要掌管行雷布雨之事,隻要用手拍拍肚子,就會發出驚天動地的雷聲,而且聲音經久不息。華胥姑娘是華胥國部族的首領,為了部族生存,帶領族人遷徙到此地。雷神看到華胥姑娘的美麗善良,便在雷澤留下了巨大的腳印。雷澤是古代傳說中的神聖之地,雷神留下的腳印代表著天命和神意。華胥姑娘偶然間踩到了這個腳印,頓時感到一股神秘力量湧入身體,頭暈目眩,她閉上眼睛,感受著這股力量的流動,仿佛聽到了來自遠古的唿喚,後來她發現自己懷孕了,肚子漸漸隆起,族群人們議論紛紛,認為這是觸犯了天意,是神靈對她的懲罰。然而,華胥姑娘堅信自己並未做錯事,堅信腹中的孩子是神靈的恩賜。不久後,她生下了伏羲,伏羲自幼聰慧過人,繼承了母親華胥的善良和智慧。
轉眼間伏羲長大成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居住在雷澤的熊雹戲(伏羲)娶了虔娓氏之女女咼。
需要注意的是,強良是雷之祖巫,並非雷澤雷神,也不是華胥氏的丈夫以及伏羲的父親。
而弇茲(yān zi)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十二祖巫之一,其形象特征是人麵鳥身,耳朵上掛著兩條青蛇,手中持有兩條紅蛇,被認為是電之祖巫。《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記載:“西海渚中有神,人麵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西海即古之大野澤,在嵫山之西,黃帝諭弇茲為西海神。不過也有說法稱電之祖巫為“龠茲”(yu zi)或“翁茲”等。還有一種說法裏,弇茲有著8張麵孔,每一張都莊重而威嚴,身體呈現鳥的特征,翅膀寬闊有力,仿佛隨時能展翅高飛,耳朵上掛著青色的蛇,手中握著紅色的蛇,但這個弇茲其實是出自《佛本是道》這部小說的虛構人物。
奢龍的故事
有個小女孩跪在奢龍麵前,坦然獻祭,說道:“恕我打擾您的安眠,為了討伐魔王,求求你,借給我們力量,我願為此獻出我的生命。請你吃了我吧!邪龍大人。”
奢龍聽得一頭霧水,趕忙說:“啥?!等等等等等等,你再說什麽啊,老夫不想吃你啊。”
小女孩卻疑惑地問:“莫非說我不合邪龍大人的心意嗎?”
奢龍真是無語凝噎,解釋道:“什麽合不合心意的?老夫是食草龍,從來不吃肉了!”
少女不死心,繼續說道:“可是,我對自己的肉質很有自信,請務必品嚐一下!”
奢龍連連擺手:“啊不不不不不,你,你有毛病吧!被吃掉你不就死了嗎?”
少女一臉堅定:“我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能被您這樣偉大的龍族吃掉是我的榮幸啊。”
奢龍無奈地歎氣:“哎...再說一遍,老夫不是邪龍,也不吃肉啊,看到了沒?老夫愛吃的是那邊的樹葉水果。”
少女這才秒懂,隨後摘了一些樹葉鋪成一個圓,把水果擺成一個圈,自己躺在水果中間,說:“你的水果沙拉已做好,請用吧。”
奢龍又氣又無奈:“你聽不懂龍話嗎?”
少女一臉誠懇:“雖然您隻是作為魔王軍幹部盤踞一方,但大家都知道您的實力其實遠遠淩駕於魔王之上,所以我願意獻上生命,希望你能助人類一臂之力。”
奢龍心生憐憫,語氣溫和地說:“哎,親愛的小姑娘,你的心情老夫能理解,但老夫除了活的久以外,並沒有別的了不起的地方,趕緊迴家去吧,別讓父母擔心啊。”
少女卻黯然神傷,自語道:“我孤身一人,無父無母,死去也不會有人悲傷。而且即使我迴到村子,作為祭品臨陣脫逃,也難逃一死。既然你不願意吃我這肉體,那我就奉獻出我的靈魂。”說完,拿出袖劍,準備自裁!
奢龍大驚失色,急忙喊道:“你在做什麽呀?快把劍放下!”
少女迴答:“但是,邪龍大人,我不死掉的話,我是無法獻上靈魂的。”
奢龍哭笑不得:“都說了好幾次了,老夫不會吃你,再說處理你的屍體也會很麻煩呐。”
少女仍很執著:“我明白你的顧慮了,我會事先挖好坑的。”
奢龍無奈地搖頭:“為什麽非要這麽死心眼呐?”
就在這時,奢龍踱步間發現少女有著非凡體質,心中思忖:“哎,真是可惜,能看出這小姑娘體內透露著細微的魔力素質,如果不是淪為祭品,也許能成為一名預備魔導師,老夫不忍心讓她在這裏自盡,該怎麽辦呢?容本龍想想怎麽編。啊,主意來了。”
奢龍便對少女說:“你的靈魂已經被老夫吃掉了,老夫這種級別的龍族可以不殺死對方,直接吃掉靈魂,老夫會幫你跟村裏人說明,所以你就放心的迴去吧。”
少女有些驚訝:“真的嗎?”
奢龍一本正經地迴答:“呃呃,大約吃掉了1年的壽命的靈魂。呃,你的靈魂很美味,老夫已經滿足了你了。”
少女臉上露出一絲別樣的神情:“靈魂被吃掉!就是說,我已成為邪龍大人的使徒了。”
然而奢龍卻暗自叫苦,本是為了勸住這執拗的小姑娘編出的謊話,沒想到她竟當了真。奢龍無奈地看著少女,心想接下來該如何是好呀。
少女此刻眼中滿是崇敬與堅定,她朝著奢龍深深鞠了一躬,說道:“邪龍大人,既已成為您的使徒,往後我定當全心全意為您效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奢龍趕忙擺擺手:“哎,小姑娘,你且莫要這般衝動,這使徒之事不過是權宜之計,你還是應當好好去過自己的生活呀。”
少女卻倔強地搖搖頭:“不,大人,我本就了無牽掛,如今能追隨您,便是我新的意義所在,您就給我指派些任務吧,哪怕再難我也定會完成。”
奢龍實在拗不過她,隻得說道:“那你先隨我在這附近熟悉熟悉情況吧,可不許再提什麽拚命的話了。”
少女乖巧地點點頭,跟在奢龍身後。一路上,奢龍給她講著此地的各種規矩和過往發生的事兒,少女聽得格外認真,時不時還提出些天真又有趣的疑問,倒讓奢龍對她多了幾分喜愛,也愈發覺得要保護好她,不能讓她卷入那些危險的紛爭之中。
可這世間哪有不透風的牆,魔王不知從哪兒聽聞了少女成為奢龍使徒的消息,大為惱怒,覺得奢龍這是公然和自己作對。於是,魔王召集手下一眾妖魔鬼怪,氣勢洶洶地朝著奢龍的領地趕來,揚言要讓奢龍付出代價,把那少女抓迴去嚴懲。
很快,探子來報,告知奢龍魔王大軍即將殺到。少女聽聞,臉色雖有些發白,但眼神依舊堅定,她握緊拳頭對奢龍說:“大人,我不怕,咱們一起和他們拚了。”
奢龍卻鎮定自若,安撫道:“小姑娘莫慌,待我前去會會他們,你且找個地方藏好,切不可露麵。”說罷,奢龍騰空而起,向著魔王大軍的方向飛去。
兩方碰麵,魔王坐在那陰森的輦車上,惡狠狠地說:“奢龍,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收那人類丫頭做使徒,是不把本王放在眼裏嗎?識相的,趕緊把她交出來,興許我還能饒你這一迴。”
奢龍冷笑一聲:“哼,你這魔王平日裏作惡多端,那小姑娘不過是想為族人尋個希望,我怎會將她交予你手,任你殘害。”
魔王一聽,惱羞成怒,大手一揮:“給我上,把他們都拿下,一個都不許放過!”瞬間,妖魔鬼怪們如潮水般朝著奢龍湧來,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各種法術光芒交織閃爍。
奢龍施展出渾身解數,隻見他口中噴出一道道強勁的氣流,將靠近的小妖們紛紛吹飛出去,尾巴一掃,又打翻一大片。可魔王這邊人多勢眾,漸漸的,奢龍也有些疲於應付了。
藏在暗處的少女看著奢龍陷入苦戰,心急如焚,她不顧奢龍之前的叮囑,衝了出來,口中喊著:“大人,我來幫您!”手中不知何時撿起一根樹枝,當作武器朝著那些妖魔揮舞起來。
雖說少女這舉動有些螳臂當車,但也成功吸引了部分妖魔的注意,分擔了一些奢龍的壓力。奢龍見狀,又氣又急:“你這丫頭,怎麽不聽話呀,快迴去!”可少女哪肯聽,依舊在那奮力抵抗著。
就在這危急時刻,突然天邊閃過幾道祥瑞之光,原來是幾位隱居的仙人聽聞此處有動靜,趕來查看。仙人們見魔王又在為非作歹,當即出手相助,他們手中拂塵一揮,便有一道道金光射出,那些妖魔碰到金光,頓時慘叫著消散。魔王見勢不妙,冷哼一聲,帶著剩下的殘兵敗將灰溜溜地逃走了。
奢龍鬆了口氣,看向少女,又是無奈又是欣慰:“你這小姑娘,真是太莽撞了,不過今日也算有驚無險,往後可不許再這般衝動了呀。”
少女吐吐舌頭,笑著說:“大人,我知道啦,下次我一定聽您的話。”
經此一役,少女和奢龍的情誼愈發深厚,而少女也在奢龍的教導下,慢慢開始修煉,她體內那細微的魔力素質逐漸被激發出來,她立誌要變得更強,日後好真正為守護人間出一份力,奢龍也傾盡全力地幫助她,一段別樣的成長故事就此展開……
上古傳說當年盤古開天辟地,功德圓滿後隕落,後從身體中化生出十二位,體質強悍,天生神通,每一個都代表一種力量的極致。又叫十二祖巫,乃是上古巫族的始祖。當十二祖巫聚集在一起使用十二都天大陣的時候,可凝聚出盤古真身,毀天滅地,聖人之下,堪稱無敵。第十二,奢比屍,毒之祖巫,長著人的頭顱和野獸的身體,耳掛星蛇最擅長用毒,還可以改變天氣,所以也是天氣之神。在巫妖大戰中,曾和勾芒合力為殺帝俊的心腹聖獸英招。第十一,翕茲,電之祖巫,人麵鳥身,看起來就像是魔神一般,掌握雷電,威力強大,是神話中的西方之神,\"風\"姓始祖,第十,共工,北方水之祖巫,蟒頭人身,身披黑鱗,腳踏黑龍,善操洪荒水勢,號稱水神。山海經中記載,曾與顓頊爭奪帝位沒有成功,而憤怒撞向天柱,不周山。第九,祝融,南方火之祖巫,獸頭人身,身披紅鱗,腳踏火龍,本名重黎,號赤帝,後人尊為火神,是十二祖巫中脾氣最為暴躁的一位,和共工乃是天生的水火不容,後來惹出撞倒不周山的大禍,使得巫族氣運大減。第八,勾芒,東方木之祖巫,青若翠竹,鳥身人麵,足乘兩龍,忠心耿耿的輔佐太昊伏羲,掌握著木係法力,隻要不是致命的傷,瞬間就可以恢複,是十二祖巫中相當難纏的一位。第七,蓐收,西方金之祖巫,人麵虎身,身披金鱗,足乘兩龍,是白帝少昊的輔佐神,其肉身堅硬程度要勝於其他的祖巫。
第六,玄冥,雨之祖巫,人麵鳥身,腳踏青蛇,傳說乃是猙獰巨獸,掌管殺戮之道,性格十分的冰冷,擅長使用骨刺作為法寶施展開來,漫天的冰封,因而又稱之為冰之祖巫。第五,天吳,風之祖巫,八首人麵,虎身十尾,神話傳說中的水伯,掌握洪荒中的風,對戰時揮手間就是彌天的大風,威力巨大。第四,強良,雷之祖巫,虎頭人身,嘴裏銜蛇,手中握蛇,長相恐怖,但戰鬥力驚人,並且手中巨蛇可以作為法寶擲出,傷人於無形。第三,後土,中央土之祖巫,人身蛇尾,手握騰蛇,是十二祖巫中最為善良的一位掌管洪荒大地土壤巫妖,大戰之後感到天地間魂魄無依無靠,因此已生化作六道,從此天地間再無後土祖巫,取而代之的乃是地府後土。第二,帝江,掌握空間祖巫,掌管空間與速度,乃是洪荒中速度最快的存在,擁有六足四翼,雖然長相兇神惡煞,卻是十二祖巫中為數不多的謹慎之人,做事之前會先考慮前因後果再行事。第一,燭九陰,時間祖巫,人首龍身,全身赤紅,又名燭龍,天地初開便已存在了,蟄伏在北方極寒之地,身軀巨大,其法力非常強大,閉目為黑夜,睜眼為白晝,唿氣為夏,吸氣為冬。
後土娘娘
關於後土娘娘的來曆。《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共工生後土”;《左傳·昭公九年》說:“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後土”;《禮記·祭法》也提到:“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州”。在一些傳說中,後土娘娘被認為是伏羲的妻子,本名“風裏希”,又稱風後、雨師、子午娘娘。少典之正母。
燭九陰
上古正神燭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山神)一般指燭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燭龍,又名燭陰、燭九陰、逴龍、火精,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開眼為晝、閉眼為夜,有一子名為鼓。據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燭龍是張北山之神,人麵蛇身,渾身紅色,眼睛豎著掌。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的中山之神竹音也是人麵蛇身,赤死。郭璞在山海經圖在譯著中認為燭龍與竹陰乃是統一物。說到我國神話當中的創世之神,相信很多朋友們第一反應就會是開天辟地的盤古。事實上,在我國的神話故事當中,盤古開天辟誰,女媧造詣而畢,方巨,彼天無樹害。燭鷹本為上古五大神獸,占據四方和中央,也可以說是創造了五大方位。所以都稱為上古創始人。但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把竹音與開天辟地的盤古等同起來。據人坊數億記中描述盤古是氣為江河,氣為風,生為雷,木童為電。古說盤古是喜為晴,怒為陰。而在廣博物質卷九寅五雲裏年紀中亦描述盤穀之君,龍首蛇身,徐為風雨,垂為雷電,開木為重,閉目為葉信。然盤古該後來傳說之開辟神也。這裏對盤古的描述正是竹音岩。竹音又名燭龍,記載於山海經之海外北京與大荒北京,其曰中山之神,名曰竹陰,是為晝,名為葉,吹為東,忽為夏,不以不食不西。西為風,身長千裏,在無其止,東西為物,人滅蛇身,赤色居中山下,翻譯成現代的。這話就是說,竹陰是中山的山參,他的樣子很奇特,長著人的麵孔,舍得身子,全身赤紅。它威力巨大,睜開眼睛,人間便是白晝,閉上眼睛,宇宙便是黑夜,一吸氣,天下便是寒冬,一唿氣,世界便是炎下,一唿吸,就生成長鬆萬裏。他的光芒能照耀北極的陰暗。他平時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唿吸,他的身子有千裏之長,居住在吳啟國的東邊。也有傳說燭龍的眼睛是上下排列的,下麵的一隻是墳眼,上麵的一隻叫做鷹眼。傳說千年的朱九陰,陰眼連著地獄,給他看一眼就會給惡鬼附身,九隻就會變成人頭蛇身的怪物。更有人認為燭音是為正明為夜,表示燭音的眼睛一直對應未來,一直對應過去,可看見未來與過去之事。不得不說,這想象力是極其的豐富。言歸正傳,目前來看,這個神的形象明顯來自古代對氣象的自然崇拜。竹音之神意在於燭龍之唿吸開辟,關乎天氣晦明時節風雨。山海經中對燭音的描述,正體現了龍興紀實時代的先民對於一年私事的風雨晦明等氣象現象與龍星運行之間關係的認識。而當今學者對竹因形象的來曆也做出了很多的推測,如火山錐、北極光之說的。
燭九陰,時間祖巫,人首龍身,全身赤紅,又名燭龍,天地初開便已存在了,蟄伏在北方極寒之地,身軀巨大,其法力非常強大,閉目為黑夜,睜眼為白晝,唿氣為夏,吸氣為冬。
別稱:燭陰、逴龍
地位:中國上古創世神之一
形象特征:人麵龍身,口中銜燭,皮膚紅褐色,威力極大
形象與能力:
燭九陰身長千裏,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即當它閉上眼睛時,世界陷入黑暗;而當它睜開眼睛時,世界則光明大放。
它能夠唿風喚雨,吹氣成冬,唿氣成夏,擁有控製氣候的神力。
傳說中,燭九陰的兩隻眼睛,一隻代表太陽,一隻代表月亮,其形象體現了古人對天文現象的樸素理解和崇拜。
居住環境 燭九陰居住在北方極寒之地,傳說中在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的章尾山(又曰鍾山)。
科學解釋,認為它可能是古人對北極光等自然現象的觀察和想象的結果。
帝江
帝江,掌握空間祖巫,掌管空間與速度,乃是洪荒中速度最快的存在,擁有六足四翼,雖然長相兇神惡煞,卻是十二祖巫中為數不多的謹慎之人,做事之前會先考慮前因後果再行事。
1. 基本形象
帝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鳥,也被稱為帝鴻或混沌。據《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帝江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擁有六隻腳、四隻翅膀,但麵目模糊,沒有耳目口鼻,然而它卻懂得歌舞。
在一些文獻中,帝江被描述為與宇宙的形成有關,其形象可能與古代對宇宙混沌未分的原始狀態的理解有關。
2. 傳說與故事
有傳說稱帝江曾以渾沌為名,在天地中央居住,與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同為天帝。二帝為報其恩德,想幫他在渾沌麵目上鑿出七竅,不料七竅開而渾沌滅,二帝大驚失色,結果渾沌滅而宇宙生,世界萬物皆由此開始生長,而渾沌則化為兇獸模樣的帝江,世居天山之上。
在某些文學作品中,帝江被描繪為東海神界的重要角色,如東海神界第二順位繼承人,神王帝俊之弟,太陽十子之父。因觸犯罪名被貶入輪迴,轉世為人間帝王帝顓頊,後因種種變故憤而入魔,成為幽都王顓頊,誓要推翻腐朽的東海神界。
後土
後土,中央土之祖巫,人身蛇尾,手握騰蛇,是十二祖巫中最為善良的一位掌管洪荒大地土壤巫妖,大戰之後感到天地間魂魄無依無靠,因此已生化作六道,從此天地間再無後土祖巫,取而代之的乃是地府後土。
一、基本信息
名稱:後土,又稱“皇地隻”、“厚土”、“地母”、“土母”等。
性別:在漢代以後逐漸確立為女神,民間又稱之為“後土娘娘”。
地位: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中央之神,道教神話中的“四禦”\/“六禦”尊神之一。
二、起源與演變
起源:後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人們對土地的崇拜。在先民的觀念中,土地是萬物生長的基礎,是生命的源泉,因此對土地充滿了敬畏和感恩。
演變:早期在《左傳》《禮記》《淮南子》等典籍中,後土大致被描述為共工氏之子,為中央之神,但性別尚未明確。漢代以後,後土逐漸確立為女神。北宋政和六年,宋徽宗封後土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隻”,享受同玉皇大帝一樣的儀禮規格。宋代以後,後土被道教列為“四禦”尊神之一,其女神身份得以確立。
三、形象與特征
形象:後土通常被描繪成一位端莊的女性形象,手持穀物或花朵,象征著大地母親的豐饒和哺育。
特征:“後”字最初的象形文字是一個女人半蹲式的產子形狀,“土”字最初的象形文字是女人的乳房,這些都體現了後土與母性、生育的緊密聯係。
四、職責與功能
掌管土地:後土是掌管土地的神隻,負責九州的劃分和管理。她是土地的化身,孕育著萬物,是生命的始祖。
生育與生命:後土還掌管著生育和生命,是農業獲得豐收的保護神。人們相信她能夠保佑農作物豐收、人畜興旺。
生死輪迴:在民間信仰中,後土還掌管著生死輪迴。人死後魂歸地府,接受後土的審判。
五、文化影響
祭祀儀式:在中國曆史上,每年都要舉行對後土的大型祭祀儀式,許多時候由皇帝親自主持。這些祭祀儀式體現了古人對後土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文學與藝術:在文學作品中,後土常作為大地之神、生命之神出現。《詩經》中就有“皇天後土,實受我命”的詩句,表達了對後土的敬仰。在藝術作品中,後土常被塑造成慈祥的女性形象,成為藝術家們創作的靈感來源。
強良
強良,雷之祖巫,虎頭人身,嘴裏銜蛇,手中握蛇,長相恐怖,但戰鬥力驚人,並且手中巨蛇可以作為法寶擲出,傷人於無形。
強良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重要神隻,其形象與故事在《山海經》等古籍中有所記載,並在後世的文學、藝術、宗教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對強良的詳細介紹:
一、基本形象
外貌特征:強良被描繪為虎首人身的神隻,擁有四蹄長肘的奇特形態。他嘴裏銜著蛇,手中也握著蛇,這些元素增添了他的神秘與恐怖色彩。
性別:男性
兵器與法寶:強良手中的巨蛇不僅是他的武器,還可以作為法寶擲出,傷人於無形之中,體現了其強大的戰鬥力。
二、神話傳說
身份與地位:強良在神話中被尊為雷之祖巫,是掌控雷電的神靈之一。他發出震天的聲音,能夠懲惡揚善,也能威懾敵人。
故事背景:在《山海經·大荒北經》中,強良被描述為居住在大荒之中的神隻,與北極天櫃山等自然景觀緊密相連。他的形象與伏羲部落的標誌“虎和蛇”相唿應,可能反映了古代部落的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
文化特色:強良的形象在印地安古神話中也有隱約的對應,如印地安人最尊崇的老一輩眾神中為首的“沃拉岡”,與強良在讀音和年代上都十分接近,且都居住在白令海峽兩岸,這可能暗示了兩者之間的某種淵源。
天吳
天吳,風之祖巫,八首人麵,虎身十尾,神話傳說中的水伯,掌握洪荒中的風,對戰時揮手間就是彌天的大風,威力巨大。
天吳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水神:
一、基本形象
外貌特征:天吳被描繪為擁有八個人頭、虎身和多個尾巴(具體尾巴數量在不同記載中有所差異,有說是十尾,也有說是八尾)的神獸。他的身體呈青黃色,形象龐大且怪異,融合了人與獸的元素。
性別:雖然天吳的形象偏向於神獸而非人類,但在神話傳說中,其性別通常不被特別強調。
二、神話傳說
身份與地位:天吳在神話中通常被視為水神,也被稱為“水伯”,掌管著水域的安寧與變化。他與洪水、海洋等自然現象緊密相連,是古代人民對自然力量崇拜的體現。
能力與特性:天吳作為水神,具有操控水流、引發洪水等強大能力。同時,他也被認為掌握著風的力量,能夠在戰鬥中引發大風,威力巨大。
文化意義:天吳不僅是吳人的圖騰兼始祖神,還與吳人的狩獵生活密切相關。他的形象融合了人與獸的元素,既體現了古代人民對動物的崇拜,也反映了從人到神的轉化過程。此外,天吳還與“虞”或“騶虞”等動物有關,這些動物在吳人的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宗教與信仰:在民間信仰中,天吳作為水神的形象深入人心。人們通過祭祀等活動來祈求他的保佑與庇護,希望他能夠帶來水域的安寧與豐收。
玄冥
玄冥(女),雨之祖巫,人麵鳥身,腳踏青蛇,傳說乃是猙獰巨獸,掌管殺戮之道,性格十分的冰冷,擅長使用骨刺作為法寶施展開來,漫天的冰封,因而又稱之為冰之祖巫。
一、基本身份與形象
身份:玄冥是四時、四方之神中的冬神和北方之神,同時被尊為海神、風神和瘟神。他也被稱作禺強、禺疆、禺京,據傳為黃帝之孫。
形象:在中國神話體係中,玄冥被描繪為人麵鳥身,兩邊的耳朵上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亦有說法其坐騎為一條雙頭龍),形象頗為怪異。這種形象融合了人與獸的元素,體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想象。
二、能力與特性
海神:玄冥作為海神,掌管著北方的大澤與海洋,他的存在與海洋的波濤、潮汐等自然現象緊密相連。
風神:他同時也是風神,能夠引發大風,尤其是西北風。據說他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因此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瘟神:由於玄冥的風能夠傳播瘟疫,他也被視為瘟神。在古代,人們對他既敬畏又害怕,希望通過祭祀等活動來祈求他的保佑與庇護,避免瘟疫的侵襲。
三、神話傳說
起源與背景:玄冥的神話傳說與古代人民對自然力量的崇拜與想象緊密相連。他作為冬神和北方之神,與寒冷、冰雪等自然現象息息相關。同時,他作為海神和風神的身份,也體現了古代人民對海洋與風的敬畏與探索。
故事與傳說:在神話故事中,玄冥的形象往往與寒冷、冰雪、大風等自然現象緊密相連。他既是掌管北方寒冰荒原和冬天的神靈,也是引發大風、傳播瘟疫的瘟神。他的存在與古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著他們的生產、生活與信仰。
宗教與信仰:在民間信仰中,玄冥作為冬神、北方之神、海神和風神的形象深入人心。人們通過祭祀等活動來祈求他的保佑與庇護,希望他能夠帶來雨水滋潤大地、緩解幹旱等自然災害。同時,他也作為瘟神的身份被人們敬畏與害怕。
蓐收
蓐收,西方金之祖巫,人麵虎身,身披金鱗,足乘兩龍,是白帝少昊的輔佐神,其肉身堅硬程度要勝於其他的祖巫。
一、基本身份
稱謂:蓐收,又名“該”,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金神、秋神、西方之神以及天之刑神,同時也是五行神之一。
關係:他被視為白帝少昊的輔佐神,也有說法認為他是少昊之子。
二、形象特征
外貌:據《國語·晉語》記載,蓐收臉上長著白毛,有老虎一樣的爪,手裏拿著斧子。而《山海經·海外西經》則描繪他左耳上有條蛇,騎著兩條龍。這些特征共同構成了蓐收獨特而威嚴的形象。
象征:他身披金鱗,象征著金屬與財富;足乘兩龍,則體現了他的尊貴與不凡。
三、神話職責
司秋:蓐收是秋天的神明,負責掌管秋收和科藏等事務。他的職責與豐收緊密相連,因此在古代農業社會中備受尊崇。
刑神:作為天之刑神,蓐收還負責執行刑罰和審判。他的存在使得古代人民在敬畏自然的同時,也更加注重道德規範和法律秩序。
文化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蓐收的神話形象逐漸深入人心,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形象被廣泛應用於文學、藝術、宗教等領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宗教:在民間信仰中,蓐收作為秋神和刑神的形象深入人心。人們通過祭祀等活動來祈求他的保佑與庇護,希望他能夠帶來豐收與安寧。
勾芒
勾芒,東方木之祖巫,青若翠竹,鳥身人麵,足乘兩龍,忠心耿耿的輔佐太昊伏羲,掌握著木係法力,隻要不是致命的傷,瞬間就可以恢複,是十二祖巫中相當難纏的一位。
勾芒,又稱句芒、句龍、句重、芒童、木正、木帝等,是中國古代民間神話中極具特色的神隻,主要被尊為木神(春神),並掌管樹木的發芽生長。以下是對勾芒的詳細介紹:
一、基本身份
稱謂:勾芒,又稱句芒,是伏羲氏四個兒子中的老大,後來被委派到東方來主持木星的觀測,因此又稱木官或春官。
關係:他是輔佐東方上帝青帝太皞(伏羲氏)的重要神隻,兩者共同管理著東方青土樹木的原野。
二、形象特征
外貌:勾芒的形象在古籍中多有描述,他最初被描繪為鳥身人麵,乘兩龍行走。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形象在民間年畫中逐漸演變為春天騎牛的牧童,頭有雙髻,手執柳鞭,亦稱芒童。
象征:作為木神和春神,勾芒象征著生命的勃發和自然的複蘇。他的形象與樹木、春天緊密相連,體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量的崇拜與想象。
三、能力與職責
木係法力:勾芒掌握著強大的木係法力,能夠操控樹木的生長與枯萎。他的存在使得萬物複蘇,生機盎然。
春祭與農業:勾芒在古代春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每年春祭時都有他的份。他不僅是春天的象征,也是農業生產的保護神。人們通過祭祀勾芒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文化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勾芒的神話形象逐漸深入人心,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形象被廣泛應用於文學、藝術、宗教等領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宗教與信仰:在民間信仰中,勾芒作為木神和春神的形象深入人心。人們通過祭祀等活動來祈求他的保佑與庇護,希望他能夠帶來豐收與安寧。此外,勾芒還被視為農業生產的保護神,對古代農業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祝融
祝融,名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鄭)擔任火正之官,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穀材木,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祝融傳說中的古帝,以火施化,號赤帝,後人尊為火神。 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祝融氏是黃帝後世子孫,《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說:“高陽者(帝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世本》說:“老童(即卷章)生重黎及吳迴。” 帝嚳時代,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乃以庚寅日誅重黎,以其弟吳迴為火正。吳迴死,陸終嗣。陸終有子六人,第四子名求言,西周時為鄶國。 重嚳封功食邑於新鄭一帶。《左傳》昭公十七年說:“鄭,祝融之墟也。”春秋時的鄭國,是祝融族原來居住過的地方,即今河南新鄭縣一帶。《國語·周語上》說:“有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崇山即嵩山。可見,在夏族開始興盛的階段,祝融氏族有一部分還在嵩山一帶居住。羅泌《路史》卷八說:“〔祝誦氏〕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陽,是以謂祝融峰也。” 祝融因功狀昭顯,食邑於新鄭,故乾隆四十一年本《新鄭縣誌》特為祝融作《封建表》。
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住在昆侖山的光明宮,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談起南海神廟的建立,人們自然會問起南海神的名字。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書稱其為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簡稱。其實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一旦發生火災,人們仍然認為祝融君光臨。祝融究竟是誰呢?他又怎樣合水火為一神的呢?這有許多傳說。
傳說一:他以火施化,號為赤帝。相傳,祝融還是一個音樂家,他經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使天下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對生活充滿熱愛。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之陽,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南嶽最高峰稱為祝融峰。
傳說二:上古帝嚳在位時,有一個叫重黎的人,是顓頊的兒子,他的官職是“火正”,即火官。重黎忠於職守,努力為帝嚳和廣大平民服務,當火官有功,帝嚳於是賜以“祝融”的封號。“祝”是永遠、繼續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征,就是希望重黎繼續用火來照耀大地,永遠給人帶來光明。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舜廟的南峰,即今之祝融峰下。
傳說三:黃帝時期,黃帝南巡,分不清方向,於是請“祝融辨乎南方”,也就是應該說,衡陽的南嶽,最先是由祝融辨出來的,他因此擔任了司徒的職務。後來,祝融被封楚地,成為楚的始祖。 今衡陽南嶽祝融峰頂還有一座祝融殿,殿後岩石上建有石欄杆,可以憑欄了望北山的風光。這個火神,楚的始祖祝融又怎樣兼任海神的呢?古人認為火又是光明的象征,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合水火為一神,且符合周文王八卦中離“≡”屬火,方位在南方的卦象。
傳說四:堯帝時期,洪水滔天,浸山滅陵,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堯帝下令鯀(人名)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過去了,毫無成效。後來,鯀知道天上有一種稱為“息壤”的寶物,隻要用一點投向大地,馬上就會生長起來,積成山,堆成堤,於是鯀想辦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間。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終於漸漸看不見洪水蹤跡了。但是,天帝知道息壤被竊,就派火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鯀殺死,並奪迴餘下的息壤。天帝還命祝融監視人間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權。由於祝融屬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傳說五:北水神王與火神祝融戰鬥,被祝融真火煉死。從此,祝融成為水火之神。
祝融,南方火之祖巫,獸頭人身,身披紅鱗,腳踏火龍,本名重黎,號赤帝,後人尊為火神,是十二祖巫中脾氣最為暴躁的一位,和共工乃是天生的水火不容,後來惹出撞倒不周山的大禍,使得巫族氣運大減。
祝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火神:
一、基本身份與稱號
身份:火神,南方火之祖巫。
本名:重黎。
號:赤帝。
後人尊稱:火神。
二、形象特征
外貌:祝融常被描繪為獸頭人身,身披紅鱗,腳踏火龍,形象威武雄壯。他也有時乘坐兩條龍飛行,彰顯其神隻的尊貴與不凡。
象征:紅色、火焰、火龍等元素都是祝融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象征著他掌控火焰的力量和光明。
三、能力與職責
能力:祝融擁有操控火焰的強大能力,能夠召喚出熊熊烈火,焚燒一切。他的火焰不僅能夠給予溫暖和光明,還能在戰鬥中發揮巨大的威力。
職責:作為火神,祝融的職責是掌管火焰的燃燒和熄滅,維護天地的火源秩序。他也是農業生產的保護神之一,人們通過祭祀他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四、神話傳說
與共工的恩怨:祝融與共工是天生的水火不容。在神話故事中,兩者因爭奪自然力量的主導權而爆發戰鬥。最終,祝融的怒火失控,引發了巨大的災難,甚至撞倒了支撐天地的不周山。這一事件不僅導致了天地的傾斜和洪水的泛濫,也使得巫族的氣運大減。
教民用火:祝融不僅是一位強大的火神,還是一位仁慈的神隻。他教會了人們用火的方法,使得人類能夠利用火焰來烹飪食物、取暖照明、驅趕野獸等,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
共工
上古正神之共工,又名共工氏、康迴、孔壬,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炎帝後裔,祝融之子。在早期的文獻中,共工是堯的臣子,之後演變為古帝王、部落首領,後在轉變為神話中怒撞不周山。破壞天帝秩序的天神。共工所處的時代往前可追溯至高辛氏、顓戌皇帝、炎帝等時期,往後則流傳至至舜、禹時期。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神為西北的洪水之神,傳說他與黃帝族的顓頊發生戰爭,不勝,怒而頭觸不周山,是天地位之傾斜,後為顓頊誅滅。此外還有一說為共工是堯的大臣,與三苗,與歡兜、鯀合稱為“四兇”,被堯流放於幽州。伏羲時期,在華夏有一個共工氏的部落,共工氏在天上對應著一個水神,叫共工。他人麵蛇身,有紅色的頭發,姓情十分暴躁。共工手下有兩個惡名昭彰的神,一個是長著九個腦袋的相柳,他也是人麵蛇身,全身青色,性情殘酷貪婪,專以殺戮為樂。另一個是長得兇神惡煞一般的浮遊,據說它能看透人的心思,從而對人施以蠱惑。共工氏的人,說話好聽得很,天花亂墜,但做起是來邪辟,表麵上恭敬,實際上無法無天。共工氏的頭子叫康迴,生的髦身朱發,鐵臂虯筋,身高一丈有餘,力大無窮。康迴為人表麵恭敬但內心狡詐,陰謀百出,隻是礙於伏羲的大威大德而暫時嚴忍為上。伏羲離去後,華夏之名尊奉女媧,康迴因此嫉恨,以仗自己封地的地勢高險,決滔天洪水危害中原,致使華夏天地間一片汪洋。女媧忍無可忍,決定引領華夏之民鏟除共工。
祝融原名叫黎,傳說他是氏族首領的兒子。那時,燧人氏剛發明了鑽木取火,人們對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識很缺乏。有一次,他隨父親進行氏族長途遷徙,因帶著火種走路不方便,他隻帶了鑽木取火的石頭。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卻取不出火來,頓時氣得他將取火的石頭向山上扔去,不料石頭落下來濺起了幾顆火星。黎見了靈機一動,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辦法。他采來曬幹的蘆花,用兩塊尖石頭靠著蘆花連敲幾下,火星濺到蘆花上,再輕輕一吹就冒起了火苗。這就是後來的擊石取火方法。擊石取火比鑽木取火省力多了,更不用千方百計保存火種,因此,當時中伏羲封他為火正官,並賜名祝融。
共工與祝融大戰: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領蝦兵蟹將,向火神發動進攻。擔當先鋒的大將相柳、浮遊,猛撲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宮,把光明宮四周長年不熄的神火弄滅了。大地頓時一片漆黑。火神祝融駕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所到之處,雲霧廓清,雨水齊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現光明。水神共工惱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遊將三江五海的水汲上來,往祝融他們那裏傾去。刹時間長空中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白雲被淹沒,神火又被澆熄了。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燒了起來,加上祝融請來風神幫忙,風助火威,火乘風勢,熾熾烈烈地直撲共工。
共工他們想留住大水來禦火,可是水瀉千裏,哪裏留得住。火焰又長舌般地卷來,共工他們被燒得焦頭爛額,東倒西歪。共工率領水軍且戰且退,逃迴大海。他滿以為祝融遇到大水,肯定會知難而退。因此立在水宮,得意起來。不料祝融這次下了必勝的決心,他全速追擊。火龍所到之處,海水不由滾滾向兩旁翻轉,讓開了一條大路。
祝融直逼水宮,水神共工他們隻好硬著頭皮出來迎戰。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浮遊活活氣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無法再戰,狼狽地向天邊逃去。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迴頭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嘩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
共工失敗的真正原因:
伏羲時代,共工氏是個治水世家,在治水的實踐中難免有失誤造成更大水患,不僅自己身受其害,還會殃及下遊部落,招致被興師問罪。作戰的第一要素是軍隊的組織紀律性,祝融一方有女媧等大神作為背景力量(如提要中所說),以軍事組織見長;共工氏部落的組織能力主要來源於治水實踐,遠比不上祝融一方,戰爭失敗在所難免。
當時少典已大,伏羲已死,女媧替換伏羲為新帝王。後土奪位失敗,被祭天。當共工氏聽到女兒(風後,後土娘娘),被女媧做為人牲祭天後說:敢吃我女兒,我要讓你們都去喂魚蝦王八!決提!
共工氏部落並沒有一蹶不起,而是在困境中繼續著治水大業的艱難探索,是永不言敗的治水英雄。當然,也不能否認,某一時期的共工氏部落,因為不為世人理解,並戰敗而激憤異常,轉而決堤放水,以與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一起毀滅,即“怒觸不周之山”。決堤時,在洪水衝擊下岸崖往往崩塌,確實有天塌地陷之勢。可以設想,在當時人類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一個圍著汪洋洪水土堤無疑是具有毀滅力量的大規模殺傷武器,這也可能是共工氏築堤擋水方法經常被指責討伐的原因。
結尾:曆史給予的真實評價
雖然共工氏被許多傳說描述為“殘暴而作惡多端”,但由於他的神力和他與初民生活的密切聯係,他始終受到人們的敬畏。《山海經》中記載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鄉(向)”,就表達了這種原始的敬畏。共工氏的努力最終使人類取得了治理水患偉大勝利,提高了人類的生存能力,改變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有的書中將他提升為三皇,如《通鑒外記》。
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後人,與黃帝家族本來就矛盾重重。帝顓頊接掌宇宙統治權後,不僅毫不姑息人類,同時也用強權壓製其他派係的天神,以至於天上人間怨聲鼎沸。共工見時機成熟,約集心懷不滿的天神們,決心推翻帝顓頊的統治,奪取主宰神位。反叛的諸神推選共工為盟主,組建成一支軍隊,輕騎短刃,突襲天國京都。帝顓頊聞變,倒也不甚驚惶,,倒也不甚驚惶,他一麵點燃七十二座烽火台的烽火,如四方諸侯疾速支援;一麵點齊護衛京畿的兵馬,親自掛帥,前去迎戰。一場激烈的戰鬥展開了,兩隊人馬從天上廝殺到凡間,再從凡間廝殺到天上,幾個來迴過去,帝顓頊的部眾越殺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架駕萬道祥光由和山趕至,龍頭人身的計蒙挾疾風驟雨由光山趕至,長著兩個蜂窩腦袋的驕蟲領毒蜂毒蠍由平逢山趕至;共工的部眾越殺越少,櫃比的脖子被砍得隻連一層皮,披頭散發,一隻斷臂也不知丟到哪兒去了,王子夜的雙手雙腳、頭顱胸腹甚至牙齒全被砍斷,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共工輾轉殺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邊僅剩一十三騎。不周山奇崛突兀,頂天立地,擋住了去路。此山其實是一根撐天的巨柱。共工在絕望中發出了憤怒的呐喊,朝不周山拚命撞去,不周山竟被他攔腰撞斷,橫塌下來。
共工,北方水之祖巫,蟒頭人身,身披黑鱗,腳踏黑龍,善操洪荒水勢,號稱水神。山海經中記載,曾與顓頊爭奪帝位沒有成功,而憤怒撞向天柱,不周山。
共工,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重要人物,一般被視為水神,又稱共工氏、康迴、孔壬等。他在與顓頊爭奪帝位失敗後憤怒撞向不周山。介紹:
一、基本身份與背景
身份:水神,上古部落首領。
別名:共工氏、康迴、孔壬。
起源:共工是炎帝的後裔,祝融的兒子。他的故事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如《山海經》、《尚書》、《左傳》等。
二、形象特征
外貌:在神話故事中,共工常被描繪為人麵蛇身,頭發為紅色(也有說法為黑色),腳踏黑龍,身披黑鱗,這些特征都凸顯了他作為水神的神秘與威嚴。
象征:共工是洪水的象征,他掌控著水的力量,能夠興風作浪,影響天地間的水文環境。
三、神話傳說
與共顓頊爭奪帝位:共工與顓頊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鬥,目的是爭奪天帝之位。然而,共工最終未能成功,他在憤怒之下撞向了不周山,這一舉動導致了天柱的折斷,天地間的秩序也因此發生了混亂。這一故事在《山海經》等古籍中均有記載,成為了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經典傳說之一。
治水功績:除了與顓頊的爭鬥外,共工還在治水方麵有著顯著的功績。他精通水利,發明了築堤蓄水等治水方法,為後世的治水事業奠定了基礎。然而,由於他的行為過於激進和自私,最終導致了治水事業的失敗和自身的悲劇。
宗教與信仰:在民間信仰中,共工作為水神備受尊崇。人們通過祭祀等活動來祈求他的保佑與庇護,希望他能夠帶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等好運。同時,共工也象征著勇氣與力量,激勵著人們麵對困難時勇往直前。
翕茲
翕茲,電之祖巫,人麵鳥身,看起來就像是魔神一般,掌握雷電,威力強大,是神話中的西方之神。
翕茲,是十二祖巫之一,被尊為電之祖巫。詳細介紹:
一、基本身份與稱號
身份:十二祖巫之一,電之祖巫。
稱號:作為電神的一種,翕茲掌握著雷電的力量,能夠釋放閃電,照亮黑暗,也能擊殺敵人。
二、形象特征
外貌:翕茲的形象獨特,被描繪為人麵鳥身的神獸。他耳掛青蛇,手拿紅蛇,這種形象不僅神秘莫測,還充滿了力量感。
特征:翕茲的形象融合了人與鳥的特征,以及蛇的元素,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他威嚴而強大的形象。
三、能力與職責
能力:翕茲作為電之祖巫,掌握著雷電的力量。他能夠召喚出強大的雷電,進行攻擊或防禦,威力巨大。
職責:在神話故事中,翕茲負責掌管雷電等自然現象,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
四、背景與故事
起源:翕茲作為十二祖巫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話傳說之中。他是天皇燧人的後代,與強良等祖巫有著密切的關係。
故事:在神話故事中,翕茲與其他祖巫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神話中最為強大和神秘的存在。他們各自掌握著一種自然力量,共同維護著天地的秩序和平衡。
與強良的關係:翕茲與強良等祖巫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共同構成了十二祖巫的體係,各自掌握著不同的自然力量。
奢比屍
奢比屍,毒之祖巫,長著人的頭顱和野獸的身體,耳掛星蛇最擅長用毒,還可以改變天氣,所以也是天氣之神。在巫妖大戰中,曾和勾芒合力為殺帝俊的心腹聖獸英招。
身份:奢比屍是中國神話中的妖怪或神隻,也被稱為奢比或奢龍。在《山海經》中,他被描述為半人半獸的怪物或神怪。
形象:據《山海經》記載,奢比屍長著人的頭顱和野獸的身體,一對大耳朵上纏繞著兩條青蛇。他的臉似人麵,耳朵似狗耳或犬耳,身形似獸,整體形象獨特而神秘。
故事與事跡:在神話故事中,奢比屍通常被描繪為具有強大力量的存在。他的身軀可能早已腐爛,但因其靈魂不滅而得以存在。此外,有傳說稱奢比屍是黃帝之臣或與之相關的角色,但這一說法在主流神話體係中並不占主導地位。
燭龍傳奇
在遠古洪荒的神秘記載中,燭龍赫赫有名。《山海經》言:“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唿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裏。在無啟之東。其為物,人麵,蛇身,赤色,居鍾山下。”燭龍,既被尊為龍之祖,亦被視作蛇之先,更有創世神之說。彼時,天書初刻於鍾山,神話典籍裏鍾山懸空,由兩棵巨樹懸吊,燭九陰則盤踞於鍾山腳下。其居赤水北之章尾山,此山聳於不周山南,巍峨入雲,四季霜雪不化,寒威徹骨。
燭龍之人首蛇身,周身赤焰灼灼,承盤古血脈,卻異於盤古開天辟地之能,獨擁口含精火、目光洞徹九幽之長。其開闔雙眸,晝夜更迭;吐息之間,寒暑易節;動靜之際,風雲變幻。上古永夜永晝之亂象,傳為其慵懶所致。後世探秘,或猜其司掌陰陽,或疑其為火山、極光之幻。據古典所述,燭龍終因孤寂漫長,羽化而逝。
然燭龍之名,諸多古籍記載紛雜。先秦《山海經》頌其掌控晝夜時令之威,後世卻記其銜火為炬、拉車役使之形,如《論衡》所述,燭龍於極北九陰,為鬼國造光明,似淪為卑微仆役,與昔日大神風範迥異。屈原“日安不到,燭龍何照”之問,更添神秘莫測,似隱沒世之秘辛。
燭龍一族興衰,亦令人喟歎。其族類原盛,皆具人首蛇身,雖承盤古血脈,卻困於照明異能,淪為上古諸神奴役之工具。或驅為儀仗,或製燭台,苦難無盡。唯燭九陰,承盤古神通,為鍾山主神,威震洪荒,睨視諸強。然其冷眼同族慘境,兒亡亦不怒,皆因鍾山隱秘超乎生死。
鍾山九陰之內,鬼國隱現。據《論衡定鬼篇》,鬼國之民為魅,乃龍蛇後裔,與燭龍同根同源。燭陰以大神通創鬼國於九幽,圖開創新宇,謀覆洪荒。鬼國或為夜叉國前身,魅非惡鬼,乃迷惑精怪,鬼國初無鬼魅作祟。
另有奇談,言燭龍於體內辟“極光之國”,庇佑落魄女神、嬌美仙魂,授神術,育子嗣。其雙眼如陽,耀照大地,收納諸多神女仙姝。荒誕情節雖不足全信,亦展古人奇幻遐思。
時光長河中,燭龍為破十二祖巫宿命,借帝江之力,盜昆侖鏡,嵌時空寶石,啟穿越之徑。又遣九鳳,竊西王母藥圃仙草,欲複鬼國眾民原貌。然其宏圖霸業,終隨歲月湮滅,軀碎身殞,化諸島列嶼,神亡而遺痕世間。
燭龍死後,傳奇不止。其身軀碎裂,衍生傳奇之地,如和看啥呢半島、枯葉島、扶桑列島等。其左眼誕十大太陽神,為世界帶來光明溫暖,諸如維齊洛波奇特利、阿波羅、拉、天照、索爾、蘇利耶、蘇爾、阿茲特克、托納提烏、因蒂等;右眼育十二大月亮神,執掌黑夜幽夢,像阿爾忒彌斯、塞勒涅、孔斯、月讀、瑪尼、南納、蘇摩、伊希切爾、瑪赫、辛、曼尼、瑪尼托;心髒化自然女神,司掌天氣、動植物演化,護佑世間生機。
天神的花園奇景
英招守護之地
英招,身形奇特,馬身人麵,虎紋鳥翼,模樣獨特且身負重任。其負責管理昆侖山東北四百裏處的天帝花園,那是一處充滿神奇與夢幻的所在。花園中仙草靈植繁茂,諸如不死樹,傳說食其果實可獲長生不老之能,宛如生命奇跡的象征,引得眾神豔羨。還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等諸多奇樹,果實各有神效,或能祛病消災,或可增益神力,皆為珍稀寶物。
園內珍奇異獸眾多,似麒麟模樣的神獸,攜祥瑞之氣,出沒間預兆吉祥;還有諸多飛禽走獸,或能噴火吐水,或可日行千裏,各展神通,讓花園生機盎然、神秘莫測。神獸土螻,外形如羊卻生四角,本性兇殘食人,在英招管理下被約束,不敢傷人,形成獨特生態。神鳥欽原,雖具特殊能力,卻也遵英招之規,保持善良,以力量維護花園和平。
槐江山之妙
槐江山,遍地黃金美玉,礦藏珍貴無比,盡顯富貴榮華氣象,那黃金象征財富權力,美玉蘊含高雅美好,讓此地熠熠生輝。山上還生長著各類珍稀藥材,有的能起死迴生,有的可增強神力,堪稱神藥,是天神煉製丹藥、維係康健、提升修為的關鍵材料。
此地亦是諸多特殊鳥類的家園,有一種鳥羽色五彩斑斕,叫聲悅耳動聽,能給人帶來愉悅安寧之感,眾多鳥類讓花園更添生機與神秘韻味。
而在這槐江山之上,還有那宛如仙境的瑤池,湖水澄澈似鏡,倒映著天上雲彩與周邊仙山,微風拂過,湖麵泛起漣漪,恰似仙女裙擺輕舞。瑤池四周奇花異草爭奇鬥豔,芬芳迷人,皆為世間罕有的仙草,魔力藥效非凡。王母娘娘常於此舉辦蟠桃盛宴,蟠桃樹上蟠桃飽滿碩大,色澤粉嫩,香氣誘人,神仙們歡聚一堂,品嚐蟠桃,賞天池美景,飲那據說能延年益壽、增強法力的池水,盡享歡樂時光。在靜謐月夜,月光灑落,銀輝滿池,螢火蟲飛舞,宛如星辰落凡間,如夢如幻,恰似絕美畫卷,令人心馳神往。
失落神鏡之謎
相傳在昆侖九天之上的昆侖天宮中,曾有一麵神鏡,此鏡本歸西王母所有。鏡身鐫刻太乙玄紋,蘊含著溝通天人兩界、破開時空間隙的神奇神力,可謂稀世珍寶。然而在一次西王母誕辰的蟠桃大會上,這麵神鏡竟離奇被盜,從此下落不明,徒留謎團。其去向引發諸多猜測,有人說被心懷不軌者藏於隱秘洞府,妄圖私用其神力達成私欲;也有人猜它流落凡間,隱匿於塵世某個角落,等待有緣人再度發現它的神奇之處。這神鏡的失蹤,為上古神話又添一抹神秘色彩,引得後人不斷探尋想象,渴望揭開那背後隱藏的真相。
天吳與玄冥的故事
在古老的傳說中,北海是個充滿神秘與危險的地方。為何薑子牙都不敢踏足呢?隻因北海那邊有個以袁福通為首的妖怪大軍,據說其背後可能還有女媧娘娘撐腰,這使得北海的妖怪們格外難對付。北海可是天地間靈氣最集中的所在,袁福通帶領著72路諸侯,外加像鯤鵬、玄武、九嬰這些超級大妖怪,小妖怪更是多得數不清,就連薑子牙收服個小妖怪龍須虎時,都得在北海邊上等機會,不敢深入其中呢。
玄冥有著諸多稱號,如水神、冬神、北方之神等,在道家那裏,還被用來形容“道”,道教稱其為腎之神呢。而天吳也是個有著坎坷經曆的苦命之人,他來自朝陽穀,妹妹雨師妾被燭龍霸占,他隻能忍辱負重,好在最終修得八極之身,總算有機會一雪前恥。
有一迴,玄冥和天吳一同趕路,玄冥走得累了,便停了下來,說道:“太累了,不走了。”天吳提議:“要不你騎我身上,我馱著你。”玄冥猶豫著問:“你不會咬我吧?”天吳趕忙迴答:“不會。”玄冥又想了想接著問:“你不能在我身上尿尿吧?”天吳一臉無奈:“那哪能啊!”玄冥繼續思考了一會兒,再次問道:“你不能亂伸舌頭吧?”天吳又好氣又好笑,震驚地說:“你把我當成啥人啦?愛坐不坐!”玄冥這才坐上,過了一會兒,她還發表起騎行體驗:“要不,你把身上的副頭,放在你的主頭邊上?你副頭總是在我大腿內側蹭來蹭去。”
這兩位神隻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鍾山。他們借助昆侖鏡了解了自己的前世,經過反複思考,才發覺是上了騰蛇的當,那個所謂的智慧果是假的,吃了隻能讓神變成人,還會失去理智。
原來啊,燭龍大哥心裏打著主意,非常想要那種能讓男歡女愛的假智慧果樹,還有不死樹以及真智慧果樹等等,意思是要把天帝花園裏的好東西都搬到鍾山來,另外再種上一份。換句話說,就是要種子,要樹苗,想另立朝廷,方便控製眾仙以及鬼魂輪迴,還讓十二祖巫全力協助兒子鼓,去辦成這件事呢。
《山海經●西山經》裏記載著這樣一段故事,鍾山山神燭陰,人麵蛇身,通體赤色,身長千裏。他有個兒子名字叫做鼓,長有人麵龍身。鼓和欽?同謀把葆江殺死在昆侖山的南麵。當時鼓在外麵與葆江打架時,天吳偽裝成陸吾,去巡視花園,趁機將花園采收一空,結果被英招、欽原發現,便被不斷追擊至鍾山。而玄冥則變成嫦娥,在旁邊藥房拿仙丹、不死藥時,被發現後,直接就和金蟾、玉兔等小動物打了起來,邊打邊說:“讓你們搶我工作……”天帝知曉死了自己人後,在鍾山東麵的瑤崖將兇手鼓和欽?親手處決了。天帝當著燭龍的麵,在鍾山旁,殺死了他的兒子鼓,燭九陰選擇了隱忍不發,畢竟偷盜天帝花園的主意本就是他出的,他得保護大家呀。況且,他的小妹後土娘娘負責六道輪迴、靈魂轉生呢。
欽?死後化作大鶚,樣子如同雕,白首赤喙,身上還有黑色的紋路,爪子像虎爪一樣,叫聲和晨鵠的鳴叫相似。而鼓變化為鵕鳥,外形像鷂鷹,白首直喙赤足,鳥身上可見黃色的斑紋,鳴叫聲聽起來像鴻鵠。這兩種鳥類都是災禍的預兆,前者出現說明即將有大戰爆發,後者出現則意味著其所在之處不久將發生嚴重旱災。
其實鼓是個善良的神隻,他實在不忍見人類忍受生老病死之苦,於是在親人的幫助下,從葆江那裏去取不死藥,卻被葆江發現,在與葆江打鬥之中失手打死了葆江。死後的鼓因為心中的怨氣化為了鵕鳥,隻可惜,他的一片好心最終卻釀成了這般後果,也給世間帶來了別樣的變數,不知後續又會引出怎樣的故事來呢。
應龍搜查鍾山與後續故事
很快,小燭龍前來稟報:“應龍來鍾山了,說天帝有旨,要檢查違禁品。”
燭龍一聽,嚇得冷汗直流,那應龍可是盤古脊椎骨所化呀!他趕忙吩咐:“快,讓玄冥、天吳把那些東西丟入昆侖鏡中(那是傳送門,當時坐標為南極)藏好。快去列隊歡迎大哥!”
燭龍強裝鎮定,迎上前去:“大哥,你來了?”
應龍卻沒好臉色,厲聲道:“少廢話!天吳、玄冥呢?”
燭龍佯裝不知:“不知道,沒在我這裏呀!”
應龍大手一揮:“查!”
天兵天將便四處搜查起來。不多時,一天將湊到應龍耳邊低語幾句,隨後應龍被帶到昆侖鏡前,他怒目圓睜,喝問:“這是什麽?!”
燭龍戰戰兢兢地迴答:“這是一麵鏡子吧。”
應龍二話不說,幾下就把鏡麵和寶石砸爛,大聲嗬斥:“神界禁止時空穿越!”接著又追問:“我再問你,天吳、玄冥呢?”
燭龍趕忙迴道:“他們去南極幫天帝開疆拓土了。”
應龍冷哼一聲:“他們最好一千年內別迴來!”
燭龍如蒙大赦,趕緊跪倒:“謝大哥,不殺之恩!”
燭龍又滿臉堆笑,諂媚地說:“大哥搜查了一天,累了吧。一起吃頓飯,飯後我給大家安排一批小妞放鬆放鬆……”
應龍這才滿意:“懂事!……”
飯間,應龍瞧見了雨師妾,眼中滿是喜愛,問道:“這個小妮子真讓人喜歡呀。你叫什麽名字?”
雨師妾嬌聲迴答:“臣妾,叫龍女。”
隻見應龍躺在龍女懷裏撒起嬌來:“人家也是一個小寶寶,人家也不想長大。”
天吳與玄冥的情感糾葛及南極諸事
把玄冥騙到家後,多年未接觸女性的天吳,聞到玄冥身上散發的雌性荷爾蒙味道,瞬間腎上腺素飆升。他輕輕撫摸著玄冥的臉頰,玄冥害羞得不知所措。見玄冥沒反抗,天吳湊近她右耳,用虎舌倒刺舔舐耳垂,輕聲說:“讓我好好調教調教你。讓你嚐嚐我的滿級技能,七嘴八舌。”玄冥嚇得花容失色,趕忙叫道:“不要呀……”
在南極,他們有著重要的工作內容,那便是冰封鎖住天下之水,防止海水倒灌,避免海淹九洲的悲劇再現。
在這裏,有著不同代的神奇生物守護。第一代裏,冰霜巨龍居住在極寒之地,是強大的生物,主要能力是操控冰和寒冷的力量,能噴吐寒冰氣息、製造冰牆、召喚冰雪風暴等。它身體修長,有著強壯的四肢和尾巴,身上覆蓋著類似鱗片或冰的物質,看起來宛如由冰構成一般。其翅膀寬大,助它在空中飛行,顏色多為白色、透明等冷色調,盡顯冰質屬性。風龍則是一種可操控風的力量的神秘生物,通常被描繪為擁有巨大翅膀,能在空中自由翱翔,還可以召喚狂風、龍卷風等強大的風係力量。
到了第二代,大風形狀像大雕,翅膀展開可遮天蔽日,生性兇悍,振翅就能起風,飛起來會興起大風,是風災的象征。雪凰全身羽毛潔白如雪,喜愛寒冷環境,吸氣可冰封千裏,唿氣能霜雪滿天,是寒冷和冰雪的象征。
第三代是冰雪之神與風霜之神,奉女媧之旨,來到南極接替大風與雪凰。又過一千年後,奉大禹王之旨,天吳與玄冥來到南極,接替雪神與霜神。雪神十分感動,終於等來接班的,便把一切交接好,還贈予二人一個地下洞穴用於居住。玄冥很是開心,迴贈了雪神許多仙草種子、苗木枝條以及名貴仙藥(這些都是從天帝花園偷來的),並細心囑咐要種植於溫暖濕潤之處。兩神擁抱告別,互道珍重。雪霜二神隸屬於扶桑大帝,迴去後就去大荒山試著種植了。
到了第四代,水風之神天吳和冰雪之神玄冥,白天忙於工作,晚上倒也有些別樣相處。玄冥偶爾會抱怨:“這地好冷呀!”天吳則會打趣迴應:“來,嚐嚐我的新技能,滿身大漢(頭身分離,七頭撲倒)……”玄冥臉一紅:“我渾身好熱呀。”天吳繼續調笑:“還可以更熱!虎舌…”玄冥嚇得梨花帶雨,連連叫道:“達咩!達咩!!達咩!!!……”
不久後,他們誕下了風之子和雪妖兩個孩子,主要看管南極點處冰封冰夷(河伯)巨龍纏繞的盤龍柱,以及柱下凍湖的冰夷遊魂。龍頭上還有一個時空傳送點呢。這兩個孩子,風之子掌握控風、隱身技能,冰雪女妖則會控雪、控冰,還能冰凍物體。
天吳原本是鎮守昆侖山門的門衛,這一守就是500年呀!這500年的時光可不好熬,沒事的時候,他就去調戲天帝藥圃的采藥仙子,也就是玄冥。玄冥和天吳在天神的花園裏曾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昊天上帝告訴他們,花園樹上的果實可以盡情享用,唯獨不要動智慧樹上的果實,起初他倆倒也聽話,每次路過智慧樹都繞著走。
可有一天,他倆溜達著就逛到了智慧樹附近,這時園子裏一條會飛的蛇向他們打招唿,還建議玄冥嚐一嚐智慧樹上的果子。玄冥趕忙搖頭,如同撥浪鼓一般,說道:“昊天上帝講過了,這棵樹上的果子是不能吃的,吃了就會死的喲。”騰蛇卻不以為然,說:“上帝啊,是騙你的,你看好了啊,我吃一個給你看,你看我會不會死。”說完,這家夥就用身體纏著樹使勁搖了幾下,搖落幾個果子,撿起來一個放在嘴裏吃了,還咂咂嘴說:“嗯,脆甜味道不錯呀,你要不要也來一個呀?”玄冥等了一會兒,見蛇沒死,心裏就開始動搖了,懷疑上帝是不是真的在騙他們。騰蛇趁熱打鐵勸道:“你知道嗎?上帝他老人家自個兒就是因為吃了這顆樹上的果子,才變得那麽神通廣大,有那麽大的智慧,可以創造天地萬物,你要是吃了的話,也一樣神通廣大,怎麽樣?王母以前也隻是一隻小雪豹,吃了智慧果後,現在已是天上女仙之首呢。”騰蛇又問:“來一個?”玄冥猶豫著接過蛇遞過來的果子,聞了一聞,可心裏還是拿不定主意。騰蛇扭了扭身子,繼續勸道:“你瞧瞧,我這不活的好好的嗎?上帝啊,他就是怕你吃了果子之後和他一樣智慧廣大才嚇唬你不讓你吃的。”玄冥覺得這話似乎有幾分道理,於是試著咬了一小口,等了一會兒發現沒事兒,便放心大膽地把整個果子都吃完了。騰蛇扭動著身體說:“瞧瞧,沒事兒吧,上帝騙你的吧。”
可玄冥忽然眼前一陣眩暈,滿眼金星後,一個白衣帶翅膀仙子(白羽死神)把一個意念打到了她的腦子裏,自我介紹說是掌握死亡的,然後就消失了。玄冥知道大事不好了,上帝說的死亡之事看來要應驗了,這可咋辦?騰蛇便跟她說:“讓你的伴侶天吳也吃了,他有主意,可能會有辦法。”玄冥覺得有理,也顧不了那麽多了,立刻帶了一個果子給天吳。天吳本就是個妻管嚴,太太讓幹啥就幹啥,二話不說接過來就吃了。
吃下去不多會兒,天吳就感覺不太對勁,覺得這果子後勁不一般呢。他一轉頭想問玄冥怎麽迴事,一眼瞅見玄冥的裸體,突然間就感覺到一種異樣的興奮衝動,這才意識到兩人都是赤身裸體。玄冥看到天吳的表情不對勁兒,兩人不由自主地抱在一起,一番雲雨,躺在花叢中。天吳還感歎:“世界上最美的事情,就是合體雙修啦。”可隨後那種前所未有的感覺讓天吳有些慌張,他猜到大概是吃了禁果造成的。天吳和玄冥趕緊躲在樹林裏麵,用樹葉遮住下體,藏在灌木叢中。
既然天帝事先講明了什麽不能碰,碰了會有什麽後果,如今他們犯了錯,自然要接受懲罰。昊天上帝做出裁決,天吳和玄冥被注銷神籍,逐出了天神的花園。玄冥失去過往記憶,變成了一隻猙獰巨獸(人麵鳥身,身披黑色羽毛,腳踏兩條青蛇),全身生有骨刺,被貶至北方極地苦寒之地。天吳也失去過往記憶,化作水怪(人麵八首,八足八尾,皆青黃也),被貶下吳國水道。而騰蛇作為教唆犯,失去翅膀,從此隻能在地上匍匐爬行,這隻騰蛇就是後來女媧的真身。
經此一事,天神的花園也加強了安保措施,門上裝上了四麵能轉動且發射火焰的箭,派開明獸來守昆侖山九道仙門,派陸吾守護昆侖山司掌帝之囿,英招負責看守天帝花園,欽原負責攻擊入侵者,土縷負責防禦地下等。
強良與弇茲的相關傳說
雷澤華胥這個神話故事講述了伏羲和女媧的誕生。遠古時期,在雷澤地區(今山東菏澤市)住著一位雷神,他長相奇特,人聲龍尾,神通廣大,法力高強,主要掌管行雷布雨之事,隻要用手拍拍肚子,就會發出驚天動地的雷聲,而且聲音經久不息。華胥姑娘是華胥國部族的首領,為了部族生存,帶領族人遷徙到此地。雷神看到華胥姑娘的美麗善良,便在雷澤留下了巨大的腳印。雷澤是古代傳說中的神聖之地,雷神留下的腳印代表著天命和神意。華胥姑娘偶然間踩到了這個腳印,頓時感到一股神秘力量湧入身體,頭暈目眩,她閉上眼睛,感受著這股力量的流動,仿佛聽到了來自遠古的唿喚,後來她發現自己懷孕了,肚子漸漸隆起,族群人們議論紛紛,認為這是觸犯了天意,是神靈對她的懲罰。然而,華胥姑娘堅信自己並未做錯事,堅信腹中的孩子是神靈的恩賜。不久後,她生下了伏羲,伏羲自幼聰慧過人,繼承了母親華胥的善良和智慧。
轉眼間伏羲長大成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居住在雷澤的熊雹戲(伏羲)娶了虔娓氏之女女咼。
需要注意的是,強良是雷之祖巫,並非雷澤雷神,也不是華胥氏的丈夫以及伏羲的父親。
而弇茲(yān zi)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十二祖巫之一,其形象特征是人麵鳥身,耳朵上掛著兩條青蛇,手中持有兩條紅蛇,被認為是電之祖巫。《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記載:“西海渚中有神,人麵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西海即古之大野澤,在嵫山之西,黃帝諭弇茲為西海神。不過也有說法稱電之祖巫為“龠茲”(yu zi)或“翁茲”等。還有一種說法裏,弇茲有著8張麵孔,每一張都莊重而威嚴,身體呈現鳥的特征,翅膀寬闊有力,仿佛隨時能展翅高飛,耳朵上掛著青色的蛇,手中握著紅色的蛇,但這個弇茲其實是出自《佛本是道》這部小說的虛構人物。
奢龍的故事
有個小女孩跪在奢龍麵前,坦然獻祭,說道:“恕我打擾您的安眠,為了討伐魔王,求求你,借給我們力量,我願為此獻出我的生命。請你吃了我吧!邪龍大人。”
奢龍聽得一頭霧水,趕忙說:“啥?!等等等等等等,你再說什麽啊,老夫不想吃你啊。”
小女孩卻疑惑地問:“莫非說我不合邪龍大人的心意嗎?”
奢龍真是無語凝噎,解釋道:“什麽合不合心意的?老夫是食草龍,從來不吃肉了!”
少女不死心,繼續說道:“可是,我對自己的肉質很有自信,請務必品嚐一下!”
奢龍連連擺手:“啊不不不不不,你,你有毛病吧!被吃掉你不就死了嗎?”
少女一臉堅定:“我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能被您這樣偉大的龍族吃掉是我的榮幸啊。”
奢龍無奈地歎氣:“哎...再說一遍,老夫不是邪龍,也不吃肉啊,看到了沒?老夫愛吃的是那邊的樹葉水果。”
少女這才秒懂,隨後摘了一些樹葉鋪成一個圓,把水果擺成一個圈,自己躺在水果中間,說:“你的水果沙拉已做好,請用吧。”
奢龍又氣又無奈:“你聽不懂龍話嗎?”
少女一臉誠懇:“雖然您隻是作為魔王軍幹部盤踞一方,但大家都知道您的實力其實遠遠淩駕於魔王之上,所以我願意獻上生命,希望你能助人類一臂之力。”
奢龍心生憐憫,語氣溫和地說:“哎,親愛的小姑娘,你的心情老夫能理解,但老夫除了活的久以外,並沒有別的了不起的地方,趕緊迴家去吧,別讓父母擔心啊。”
少女卻黯然神傷,自語道:“我孤身一人,無父無母,死去也不會有人悲傷。而且即使我迴到村子,作為祭品臨陣脫逃,也難逃一死。既然你不願意吃我這肉體,那我就奉獻出我的靈魂。”說完,拿出袖劍,準備自裁!
奢龍大驚失色,急忙喊道:“你在做什麽呀?快把劍放下!”
少女迴答:“但是,邪龍大人,我不死掉的話,我是無法獻上靈魂的。”
奢龍哭笑不得:“都說了好幾次了,老夫不會吃你,再說處理你的屍體也會很麻煩呐。”
少女仍很執著:“我明白你的顧慮了,我會事先挖好坑的。”
奢龍無奈地搖頭:“為什麽非要這麽死心眼呐?”
就在這時,奢龍踱步間發現少女有著非凡體質,心中思忖:“哎,真是可惜,能看出這小姑娘體內透露著細微的魔力素質,如果不是淪為祭品,也許能成為一名預備魔導師,老夫不忍心讓她在這裏自盡,該怎麽辦呢?容本龍想想怎麽編。啊,主意來了。”
奢龍便對少女說:“你的靈魂已經被老夫吃掉了,老夫這種級別的龍族可以不殺死對方,直接吃掉靈魂,老夫會幫你跟村裏人說明,所以你就放心的迴去吧。”
少女有些驚訝:“真的嗎?”
奢龍一本正經地迴答:“呃呃,大約吃掉了1年的壽命的靈魂。呃,你的靈魂很美味,老夫已經滿足了你了。”
少女臉上露出一絲別樣的神情:“靈魂被吃掉!就是說,我已成為邪龍大人的使徒了。”
然而奢龍卻暗自叫苦,本是為了勸住這執拗的小姑娘編出的謊話,沒想到她竟當了真。奢龍無奈地看著少女,心想接下來該如何是好呀。
少女此刻眼中滿是崇敬與堅定,她朝著奢龍深深鞠了一躬,說道:“邪龍大人,既已成為您的使徒,往後我定當全心全意為您效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奢龍趕忙擺擺手:“哎,小姑娘,你且莫要這般衝動,這使徒之事不過是權宜之計,你還是應當好好去過自己的生活呀。”
少女卻倔強地搖搖頭:“不,大人,我本就了無牽掛,如今能追隨您,便是我新的意義所在,您就給我指派些任務吧,哪怕再難我也定會完成。”
奢龍實在拗不過她,隻得說道:“那你先隨我在這附近熟悉熟悉情況吧,可不許再提什麽拚命的話了。”
少女乖巧地點點頭,跟在奢龍身後。一路上,奢龍給她講著此地的各種規矩和過往發生的事兒,少女聽得格外認真,時不時還提出些天真又有趣的疑問,倒讓奢龍對她多了幾分喜愛,也愈發覺得要保護好她,不能讓她卷入那些危險的紛爭之中。
可這世間哪有不透風的牆,魔王不知從哪兒聽聞了少女成為奢龍使徒的消息,大為惱怒,覺得奢龍這是公然和自己作對。於是,魔王召集手下一眾妖魔鬼怪,氣勢洶洶地朝著奢龍的領地趕來,揚言要讓奢龍付出代價,把那少女抓迴去嚴懲。
很快,探子來報,告知奢龍魔王大軍即將殺到。少女聽聞,臉色雖有些發白,但眼神依舊堅定,她握緊拳頭對奢龍說:“大人,我不怕,咱們一起和他們拚了。”
奢龍卻鎮定自若,安撫道:“小姑娘莫慌,待我前去會會他們,你且找個地方藏好,切不可露麵。”說罷,奢龍騰空而起,向著魔王大軍的方向飛去。
兩方碰麵,魔王坐在那陰森的輦車上,惡狠狠地說:“奢龍,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收那人類丫頭做使徒,是不把本王放在眼裏嗎?識相的,趕緊把她交出來,興許我還能饒你這一迴。”
奢龍冷笑一聲:“哼,你這魔王平日裏作惡多端,那小姑娘不過是想為族人尋個希望,我怎會將她交予你手,任你殘害。”
魔王一聽,惱羞成怒,大手一揮:“給我上,把他們都拿下,一個都不許放過!”瞬間,妖魔鬼怪們如潮水般朝著奢龍湧來,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各種法術光芒交織閃爍。
奢龍施展出渾身解數,隻見他口中噴出一道道強勁的氣流,將靠近的小妖們紛紛吹飛出去,尾巴一掃,又打翻一大片。可魔王這邊人多勢眾,漸漸的,奢龍也有些疲於應付了。
藏在暗處的少女看著奢龍陷入苦戰,心急如焚,她不顧奢龍之前的叮囑,衝了出來,口中喊著:“大人,我來幫您!”手中不知何時撿起一根樹枝,當作武器朝著那些妖魔揮舞起來。
雖說少女這舉動有些螳臂當車,但也成功吸引了部分妖魔的注意,分擔了一些奢龍的壓力。奢龍見狀,又氣又急:“你這丫頭,怎麽不聽話呀,快迴去!”可少女哪肯聽,依舊在那奮力抵抗著。
就在這危急時刻,突然天邊閃過幾道祥瑞之光,原來是幾位隱居的仙人聽聞此處有動靜,趕來查看。仙人們見魔王又在為非作歹,當即出手相助,他們手中拂塵一揮,便有一道道金光射出,那些妖魔碰到金光,頓時慘叫著消散。魔王見勢不妙,冷哼一聲,帶著剩下的殘兵敗將灰溜溜地逃走了。
奢龍鬆了口氣,看向少女,又是無奈又是欣慰:“你這小姑娘,真是太莽撞了,不過今日也算有驚無險,往後可不許再這般衝動了呀。”
少女吐吐舌頭,笑著說:“大人,我知道啦,下次我一定聽您的話。”
經此一役,少女和奢龍的情誼愈發深厚,而少女也在奢龍的教導下,慢慢開始修煉,她體內那細微的魔力素質逐漸被激發出來,她立誌要變得更強,日後好真正為守護人間出一份力,奢龍也傾盡全力地幫助她,一段別樣的成長故事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