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從龍之功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楷率領大軍,衝擊敵營,原以為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沒想到,這王威竟然轉頭便逃,毫無應戰之心。
梁三郎恥笑道:“這老翁,膽小如鼠,不聞一麵便驚慌逃竄,有何顏麵,高居節度使之位。”
“郎君,我願領三千兵馬追擊,必能大敗其軍。”
“不必了。”高楷製止道,“王威不足為慮,讓他去吧。”
“我軍連日趕路,已然疲憊,不宜深入鄯州腹地。”
“是。”
當夜,高楷便在廣武城中坐鎮,以防王威去而複返,隻是,一連等了幾日,也不見王威動靜。
斥候迴稟,王威已逃迴湟水城,一心享樂,再無出兵之心。
高楷搖頭道:“封疆大吏尚且如此昏聵無能,這大周天下,怎能安穩。”
既然無事,他當即下令迴返金城。
大軍凱旋,金城之中一片歡騰。一項項不可思議的戰績,隨著捷報頻傳,迅速在城中傳揚開來,引得人人讚歎。
更有說書人,將這次大戰編成話本子,在酒肆茶館登台上演。
一時間,萬人空巷,場場爆滿。不僅市井百姓愛聽,便是那些大族富戶,也請到家中說書,驚歎不已。
說書人忙得腳不沾地,那些個酒肆茶館的掌櫃,賺的盆滿缽滿,個個喜笑顏開,恨不得把高楷當成財神爺供起來。
而前院中,蘭州一眾文武匯聚一堂,齊聲下拜。
裴季滿臉讚歎:“主上以一萬兵卒,大敗薛仁果五萬大軍,不僅擒而殺之,又攻下美相,劍指臨潭。”
“實在是英明神武,殺伐決斷,我等欽佩之至。”
他不禁迴想起,這一樁樁不可思議的戰績傳來時,他是何等驚奇,又是何等振奮!
“主上,真乃明主。”
他心中越發堅定,輔佐如此明主開創不世之基業,封侯拜相,名留青史。
沈不韋同樣振奮,心悅誠服道:“主上攜大勝薛仁果之機,一舉迫退王威,使他如同喪家之犬一般狼狽奔逃,實在大壯我軍聲威。”
“從今往後,這隴右道再無人敢和從前那般,輕視我等。”
他心中思量,主上下馬能治政,上馬能統軍,文武雙全,知人善任,頗有一統天下之望。
他可得鞠躬盡瘁,盡心輔佐,謀個從龍之功。
這兩人堅定心誌,誓要追隨高楷建功立業,堂中其他文武又何嚐不是。
吳弘基、周順德二人更是慶幸,當初棄暗投明。否則錯失明主,蹉跎歲月,豈不是抱憾終生。
高楷見眾人誇耀不止,個個忠心可諫,不禁笑道:
“此番大勝,皆仰賴將士們奮勇拚殺,諸位英才籌措糧草、穩定民心,非我一人之功。”
“君擇臣,臣亦擇君,我有諸位英才輔佐,何愁大事不成!”
一眾文武皆是欣喜,齊聲道:“主上謬讚。”
君臣相宜,自是其樂融融。
暢談一番,高楷話鋒一轉,叮囑道:“將士們奮勇廝殺,不可不封賞。”
“死者,撫恤其家人;傷者,盡全力醫治。有功者,一律厚賞。”
“此事不得怠慢,勿讓將士寒心。若有恩賞不到位者,我必嚴懲不怠!”
槍杆子裏出政權,軍隊可是重中之重。
兵卒們浴血廝殺,為的自然是功名利祿,絕不能讓人心寒。否則,縱然是百萬大軍,也不過是一盤散沙。
“是!”一眾文武肅然應下,清楚此事的重要性,不敢怠慢。
待商議完諸事,見天色不早,高楷轉向後院,拜見張氏。
此時,蘭桂正領著一眾丫環仆役,躬身道賀:“恭喜夫人。”
張氏笑容滿麵,叫眾人起身:“同喜,同喜!”
“經此一戰,阿郎可是威名遠揚。”蘭桂笑道,“城中都傳遍了,阿郎大敗敵軍的故事。”
“夫人,您可真是好福氣呢。”
她雖是一個深宅侍女,卻也知曉,高楷此番大勝,
張氏笑著搖頭:“大勝凱旋自然歡欣,這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同樣讓人心焦呐。”
“也不知楷兒受了多少苦累,方才換來如今的大勝。”
想著想著,她的神情不禁黯然:“這千鈞重擔,壓在楷兒一人身上,我這為娘的,卻是無能為力”
“便是前番向王家提親,不僅不成,反倒損了楷兒顏麵。”
“唉……”
蘭桂見她自責,連忙勸慰道:“夫人無需如此,阿郎孝順,必不忍見您傷心。”
“況且,阿郎天日之資,不知多少小娘子傾慕,是那王家有眼無珠。”
“便是不成,您再為阿郎相看就是了,何愁沒有好人家的女兒,做您佳媳?”
張氏轉愁為笑:“是了,我一時迷心,倒是自怨自艾起來,多虧你時時開導。”
蘭桂微笑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夫人也是愛子心切,為人之常情。”
張氏點頭一笑,正巧高楷前來請安,母子倆敘話許久,又一同用膳,其樂融融。
而另一頭,鄯州王家,家主王羨之正宴請賓客,慶祝長女喜結良緣。
王府中張燈結彩,盡顯奢華。一眾賓客皆是身披綾羅,腰纏玉帶,個個大族出身。
王羨之高居上首,含笑應對眾人慶賀,環顧府中繁盛景象,不禁自鳴得意。
“婉寧與李晝婚約一成,足可保我王家百年富貴。”
“而且,隴西李氏係出名門,也不墮我王家門楣,這一樁婚事,實在是天作之合。”
“如今我這乘龍快婿,雖隻是一介刺史,他日未必不能全據隴右道,甚至一統天下,開國立業!”
想到這,他不禁迴憶起一樁往事。
長女婉寧降生之時,府中百花盛開,百鳥來朝,引得人人震撼,一時廣為傳揚。
更有崆峒山道士前來相麵,驚歎他這長女,命格非凡,身有鳳氣,定然嫁給一國之君,母儀天下。
王羨之又驚又喜,下令噤聲,不許傳揚此事,以免招來橫禍。
隨著王婉寧長至十六,出落得雍容大氣,他想起道士所言,暗中留意天下英才,想為女兒謀得良配。
隻是,隴右道諸多青年才俊,他一概瞧不上。
王威老朽,自不必說;薛仁果暴虐嗜殺,仇視大族,又出身寒微,自不入他法眼。
高楷雖有幾分計謀,卻身在四戰之地,難以保全自身,遑論圖謀天下。
如今,更是麵臨薛仁果與王威聯手夾擊,必然兵敗身死,絕無幸免之理。
沒想到,這王威竟然轉頭便逃,毫無應戰之心。
梁三郎恥笑道:“這老翁,膽小如鼠,不聞一麵便驚慌逃竄,有何顏麵,高居節度使之位。”
“郎君,我願領三千兵馬追擊,必能大敗其軍。”
“不必了。”高楷製止道,“王威不足為慮,讓他去吧。”
“我軍連日趕路,已然疲憊,不宜深入鄯州腹地。”
“是。”
當夜,高楷便在廣武城中坐鎮,以防王威去而複返,隻是,一連等了幾日,也不見王威動靜。
斥候迴稟,王威已逃迴湟水城,一心享樂,再無出兵之心。
高楷搖頭道:“封疆大吏尚且如此昏聵無能,這大周天下,怎能安穩。”
既然無事,他當即下令迴返金城。
大軍凱旋,金城之中一片歡騰。一項項不可思議的戰績,隨著捷報頻傳,迅速在城中傳揚開來,引得人人讚歎。
更有說書人,將這次大戰編成話本子,在酒肆茶館登台上演。
一時間,萬人空巷,場場爆滿。不僅市井百姓愛聽,便是那些大族富戶,也請到家中說書,驚歎不已。
說書人忙得腳不沾地,那些個酒肆茶館的掌櫃,賺的盆滿缽滿,個個喜笑顏開,恨不得把高楷當成財神爺供起來。
而前院中,蘭州一眾文武匯聚一堂,齊聲下拜。
裴季滿臉讚歎:“主上以一萬兵卒,大敗薛仁果五萬大軍,不僅擒而殺之,又攻下美相,劍指臨潭。”
“實在是英明神武,殺伐決斷,我等欽佩之至。”
他不禁迴想起,這一樁樁不可思議的戰績傳來時,他是何等驚奇,又是何等振奮!
“主上,真乃明主。”
他心中越發堅定,輔佐如此明主開創不世之基業,封侯拜相,名留青史。
沈不韋同樣振奮,心悅誠服道:“主上攜大勝薛仁果之機,一舉迫退王威,使他如同喪家之犬一般狼狽奔逃,實在大壯我軍聲威。”
“從今往後,這隴右道再無人敢和從前那般,輕視我等。”
他心中思量,主上下馬能治政,上馬能統軍,文武雙全,知人善任,頗有一統天下之望。
他可得鞠躬盡瘁,盡心輔佐,謀個從龍之功。
這兩人堅定心誌,誓要追隨高楷建功立業,堂中其他文武又何嚐不是。
吳弘基、周順德二人更是慶幸,當初棄暗投明。否則錯失明主,蹉跎歲月,豈不是抱憾終生。
高楷見眾人誇耀不止,個個忠心可諫,不禁笑道:
“此番大勝,皆仰賴將士們奮勇拚殺,諸位英才籌措糧草、穩定民心,非我一人之功。”
“君擇臣,臣亦擇君,我有諸位英才輔佐,何愁大事不成!”
一眾文武皆是欣喜,齊聲道:“主上謬讚。”
君臣相宜,自是其樂融融。
暢談一番,高楷話鋒一轉,叮囑道:“將士們奮勇廝殺,不可不封賞。”
“死者,撫恤其家人;傷者,盡全力醫治。有功者,一律厚賞。”
“此事不得怠慢,勿讓將士寒心。若有恩賞不到位者,我必嚴懲不怠!”
槍杆子裏出政權,軍隊可是重中之重。
兵卒們浴血廝殺,為的自然是功名利祿,絕不能讓人心寒。否則,縱然是百萬大軍,也不過是一盤散沙。
“是!”一眾文武肅然應下,清楚此事的重要性,不敢怠慢。
待商議完諸事,見天色不早,高楷轉向後院,拜見張氏。
此時,蘭桂正領著一眾丫環仆役,躬身道賀:“恭喜夫人。”
張氏笑容滿麵,叫眾人起身:“同喜,同喜!”
“經此一戰,阿郎可是威名遠揚。”蘭桂笑道,“城中都傳遍了,阿郎大敗敵軍的故事。”
“夫人,您可真是好福氣呢。”
她雖是一個深宅侍女,卻也知曉,高楷此番大勝,
張氏笑著搖頭:“大勝凱旋自然歡欣,這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同樣讓人心焦呐。”
“也不知楷兒受了多少苦累,方才換來如今的大勝。”
想著想著,她的神情不禁黯然:“這千鈞重擔,壓在楷兒一人身上,我這為娘的,卻是無能為力”
“便是前番向王家提親,不僅不成,反倒損了楷兒顏麵。”
“唉……”
蘭桂見她自責,連忙勸慰道:“夫人無需如此,阿郎孝順,必不忍見您傷心。”
“況且,阿郎天日之資,不知多少小娘子傾慕,是那王家有眼無珠。”
“便是不成,您再為阿郎相看就是了,何愁沒有好人家的女兒,做您佳媳?”
張氏轉愁為笑:“是了,我一時迷心,倒是自怨自艾起來,多虧你時時開導。”
蘭桂微笑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夫人也是愛子心切,為人之常情。”
張氏點頭一笑,正巧高楷前來請安,母子倆敘話許久,又一同用膳,其樂融融。
而另一頭,鄯州王家,家主王羨之正宴請賓客,慶祝長女喜結良緣。
王府中張燈結彩,盡顯奢華。一眾賓客皆是身披綾羅,腰纏玉帶,個個大族出身。
王羨之高居上首,含笑應對眾人慶賀,環顧府中繁盛景象,不禁自鳴得意。
“婉寧與李晝婚約一成,足可保我王家百年富貴。”
“而且,隴西李氏係出名門,也不墮我王家門楣,這一樁婚事,實在是天作之合。”
“如今我這乘龍快婿,雖隻是一介刺史,他日未必不能全據隴右道,甚至一統天下,開國立業!”
想到這,他不禁迴憶起一樁往事。
長女婉寧降生之時,府中百花盛開,百鳥來朝,引得人人震撼,一時廣為傳揚。
更有崆峒山道士前來相麵,驚歎他這長女,命格非凡,身有鳳氣,定然嫁給一國之君,母儀天下。
王羨之又驚又喜,下令噤聲,不許傳揚此事,以免招來橫禍。
隨著王婉寧長至十六,出落得雍容大氣,他想起道士所言,暗中留意天下英才,想為女兒謀得良配。
隻是,隴右道諸多青年才俊,他一概瞧不上。
王威老朽,自不必說;薛仁果暴虐嗜殺,仇視大族,又出身寒微,自不入他法眼。
高楷雖有幾分計謀,卻身在四戰之地,難以保全自身,遑論圖謀天下。
如今,更是麵臨薛仁果與王威聯手夾擊,必然兵敗身死,絕無幸免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