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不動如山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楷一千驍騎,已戰至最後數百人,其餘皆長眠大地。
鍾祁連一萬兵馬,亦然死傷過半。
當然,李晝大軍同樣傷亡慘重,隻剩下萬餘人,仍在頑抗。
梁三郎撥馬上前,氣喘籲籲道:“郎……郎君,此戰曠日持久,士卒皆是強弩之末,若再戰下去,恐怕引發大敗。”
人力終有盡時,不可能無休止地打下去,眼下,之所以沒有倒下,隻是一股心氣強撐著。
但正如一根彈簧,承受的力量終究有極限,一旦超過臨界點,便會崩斷,到那時候,士卒嘩變,便大事不妙了。
狄長孫附和道:“主上,梁都尉所言有理,不可再戰下去了。”
高楷咬了咬牙,沉聲:道:“再堅持半刻時間。”
兩人皆是不解,為何高楷這般執拗。
不過,那李晝大軍同樣筋疲力竭,苦苦等待著分出一方勝負。
楊猛轉頭吐出一口血沫,隻覺周身酸痛無比,不由建言道。
“主上,既不能畢其功於一役,不如暫且撤軍,待日後再戰。”
李晝握緊長刀,搖頭:道:“高楷兵卒已是強弩之末,隻需堅持一時半刻,便能將其擊敗。”
“若能擒拿高楷,這隴右道再無勁敵,可傳繳而定。留待日後再戰,徒增更多死傷。”
楊猛正要勸說,卻見他滿臉堅毅,心知動搖不了其心誌,不由暗歎一聲。
“久戰不利,高楷以萬餘兵馬,硬生生抗衡我等三萬大軍,足足頑抗一日,其誌何等堅固。”
“再等下去,恐怕也毫無建樹,甚至,甚至不利於我等。”
他遠望天色,隻覺黑暗中似乎有猛獸蟄伏,直欲擇人而噬。
一陣不安之感,逐漸在心頭縈繞,隨著時間推移,越發強烈。
半刻鍾後,他實在按耐不住,策馬上前道。
“主上,不可戀戰,久拖下去,恐怕遭遇不測。”
李晝正要迴言,忽然麵色一變,轉頭看向身後。
夜色深沉,唯有沉積的白雪,映照出幾分光亮。
影影綽綽之間,似有千軍萬馬奔來,由遠及近,聲勢迅速擴大,伴隨著大地震動,傳遍四麵八方。
到了近處,方才現出一麵麵旌旗,上書一個個鬥大的“褚”字。
“高楷有援軍!”李晝瞳孔一縮,觀其兵馬,足有數萬人,不禁麵色煞白。
楊猛亦然驚駭失色,慌忙道:“主上,此地不宜久留,須得速速退去,否則,必然遭遇不測。”
“對!”李晝驟然驚醒:“鳴金收兵,快!”
這支援軍主將,正是褚登善,他率領一眾洮州兵馬,直擊李晝殘軍。
梁三郎麵露驚喜之色:“褚校尉,他何時來至?”
狄長孫思緒一轉,又驚又歎道:“主上,莫非您提前安排褚校尉,前來增援?”
“正是。”高楷淡笑一聲:“我雖相信密信所言為真,卻也不可能毫無防備,隻帶三千兵馬,深入岷州。”
“臨行前,我已安排登善,統領洮州兵馬,前來增援。”
“若非路途遙遠,他早已到達此地。”
梁三郎、狄長孫二人皆是歎服:“主上深謀遠慮,算無遺策,我等欽佩之至。”
高楷笑了笑:“若能一舉擒拿李晝,這隴右道其餘諸州唾手可得。”
可惜,李晝不愧是天命所歸之人,即便陷入這等險境,依然沉穩有度,當機立斷,指揮殘餘兵卒,疾速撤離。
即便高楷領兵追出三十裏,仍徒勞無功,未能將其擒拿。
“可惜了,放虎歸山,遲早還有一戰。”高楷滿臉惋惜道。
褚登善麵帶羞愧之色:“卑職無能,請主上責罰。”
“起來吧。”高楷搖頭道:“李晝命不該絕,並非你的過錯,不必自責。”
天命欽定為隴右道潛龍的人,怎會這麽輕易就被擒拿。
李晝可是坐擁四州之地,兵多將廣,根基未失,仍有卷土重來的時候。
隻是,下一戰,恐怕比這次慘烈得多。
高楷長舒一口氣,朗聲道:“傳我軍令,鳴金收兵。”
一旁士卒猛然敲響銅鑼,清越的聲音,穿透四方。
戰場上,幸存的兵卒再也支撐不住,一個個癱軟在地,喘著粗氣。
高楷四下環顧,吩咐道:“將士們作戰辛苦,安排下去,這幾日一律夥食翻倍。”
這番話,引來一眾歡唿雀躍,感激下拜不迭。
亂世時節,沒有比吃飽喝足更幸福的了。
“得得!”馬蹄聲驀然響起,一員猛將策馬奔來,翻身下馬,頓首道。
“末將鍾祁連,拜見將軍。”
高楷看他一眼,笑道:“請起,鍾刺史勇武過人,今日我可算見識了,果然名不虛傳。”
“將軍謬讚,末將愧不敢當。”鍾祁連滿臉謙虛道。
高楷頗有些意外,羌人一向不拘小節,大大咧咧,崇尚武力,卻少見和他一般,謙遜有禮的。
這鍾祁連能混到一州刺史,果然有兩把刷子,並非單純依靠武力。
“如今你我為君臣,當戮力同心。岷州羌漢雜居,形勢複雜,便由你繼續為刺史,兼領大軍,為一方都尉。”
“希望你不要懈怠,須得盡忠職守。”
“謝將軍!”鍾祁連大喜拜倒,“將軍大恩,我必當報答,絕不敢忘將軍教誨。”
他這番感激涕零,並非作假。畢竟,他這個刺史之位,是自封的,並無朝廷旨意。而高楷降下任命,等於給他正名,這偌大的岷州,便由他掌管軍政。
更有都尉軍職,這可是僅在高楷之下。
屬實是厚待大恩。
高楷笑著讓他起身,千金買馬骨,他這番操作,並非單純看重這鍾祁連,更多的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樹立一個個榜樣,吸引天下英才來投,先將事業的基本盤做大,再來統籌管理。
效果如何,很快便得到了驗證。
鍾祁連身後,楊燁眼前一亮,心懷讚歎道:“與天下人分利,而非吃獨食、大權獨攬。”
“這高楷高將軍,果然有本朝太祖風範。”
仿佛心有靈犀,高楷將目光轉向他,眼神中掠過一抹驚訝。
這人的命格氣運,遠遠超過尋常人,如同黑夜中的一道火炬,想讓人忽視都難。
鍾祁連一萬兵馬,亦然死傷過半。
當然,李晝大軍同樣傷亡慘重,隻剩下萬餘人,仍在頑抗。
梁三郎撥馬上前,氣喘籲籲道:“郎……郎君,此戰曠日持久,士卒皆是強弩之末,若再戰下去,恐怕引發大敗。”
人力終有盡時,不可能無休止地打下去,眼下,之所以沒有倒下,隻是一股心氣強撐著。
但正如一根彈簧,承受的力量終究有極限,一旦超過臨界點,便會崩斷,到那時候,士卒嘩變,便大事不妙了。
狄長孫附和道:“主上,梁都尉所言有理,不可再戰下去了。”
高楷咬了咬牙,沉聲:道:“再堅持半刻時間。”
兩人皆是不解,為何高楷這般執拗。
不過,那李晝大軍同樣筋疲力竭,苦苦等待著分出一方勝負。
楊猛轉頭吐出一口血沫,隻覺周身酸痛無比,不由建言道。
“主上,既不能畢其功於一役,不如暫且撤軍,待日後再戰。”
李晝握緊長刀,搖頭:道:“高楷兵卒已是強弩之末,隻需堅持一時半刻,便能將其擊敗。”
“若能擒拿高楷,這隴右道再無勁敵,可傳繳而定。留待日後再戰,徒增更多死傷。”
楊猛正要勸說,卻見他滿臉堅毅,心知動搖不了其心誌,不由暗歎一聲。
“久戰不利,高楷以萬餘兵馬,硬生生抗衡我等三萬大軍,足足頑抗一日,其誌何等堅固。”
“再等下去,恐怕也毫無建樹,甚至,甚至不利於我等。”
他遠望天色,隻覺黑暗中似乎有猛獸蟄伏,直欲擇人而噬。
一陣不安之感,逐漸在心頭縈繞,隨著時間推移,越發強烈。
半刻鍾後,他實在按耐不住,策馬上前道。
“主上,不可戀戰,久拖下去,恐怕遭遇不測。”
李晝正要迴言,忽然麵色一變,轉頭看向身後。
夜色深沉,唯有沉積的白雪,映照出幾分光亮。
影影綽綽之間,似有千軍萬馬奔來,由遠及近,聲勢迅速擴大,伴隨著大地震動,傳遍四麵八方。
到了近處,方才現出一麵麵旌旗,上書一個個鬥大的“褚”字。
“高楷有援軍!”李晝瞳孔一縮,觀其兵馬,足有數萬人,不禁麵色煞白。
楊猛亦然驚駭失色,慌忙道:“主上,此地不宜久留,須得速速退去,否則,必然遭遇不測。”
“對!”李晝驟然驚醒:“鳴金收兵,快!”
這支援軍主將,正是褚登善,他率領一眾洮州兵馬,直擊李晝殘軍。
梁三郎麵露驚喜之色:“褚校尉,他何時來至?”
狄長孫思緒一轉,又驚又歎道:“主上,莫非您提前安排褚校尉,前來增援?”
“正是。”高楷淡笑一聲:“我雖相信密信所言為真,卻也不可能毫無防備,隻帶三千兵馬,深入岷州。”
“臨行前,我已安排登善,統領洮州兵馬,前來增援。”
“若非路途遙遠,他早已到達此地。”
梁三郎、狄長孫二人皆是歎服:“主上深謀遠慮,算無遺策,我等欽佩之至。”
高楷笑了笑:“若能一舉擒拿李晝,這隴右道其餘諸州唾手可得。”
可惜,李晝不愧是天命所歸之人,即便陷入這等險境,依然沉穩有度,當機立斷,指揮殘餘兵卒,疾速撤離。
即便高楷領兵追出三十裏,仍徒勞無功,未能將其擒拿。
“可惜了,放虎歸山,遲早還有一戰。”高楷滿臉惋惜道。
褚登善麵帶羞愧之色:“卑職無能,請主上責罰。”
“起來吧。”高楷搖頭道:“李晝命不該絕,並非你的過錯,不必自責。”
天命欽定為隴右道潛龍的人,怎會這麽輕易就被擒拿。
李晝可是坐擁四州之地,兵多將廣,根基未失,仍有卷土重來的時候。
隻是,下一戰,恐怕比這次慘烈得多。
高楷長舒一口氣,朗聲道:“傳我軍令,鳴金收兵。”
一旁士卒猛然敲響銅鑼,清越的聲音,穿透四方。
戰場上,幸存的兵卒再也支撐不住,一個個癱軟在地,喘著粗氣。
高楷四下環顧,吩咐道:“將士們作戰辛苦,安排下去,這幾日一律夥食翻倍。”
這番話,引來一眾歡唿雀躍,感激下拜不迭。
亂世時節,沒有比吃飽喝足更幸福的了。
“得得!”馬蹄聲驀然響起,一員猛將策馬奔來,翻身下馬,頓首道。
“末將鍾祁連,拜見將軍。”
高楷看他一眼,笑道:“請起,鍾刺史勇武過人,今日我可算見識了,果然名不虛傳。”
“將軍謬讚,末將愧不敢當。”鍾祁連滿臉謙虛道。
高楷頗有些意外,羌人一向不拘小節,大大咧咧,崇尚武力,卻少見和他一般,謙遜有禮的。
這鍾祁連能混到一州刺史,果然有兩把刷子,並非單純依靠武力。
“如今你我為君臣,當戮力同心。岷州羌漢雜居,形勢複雜,便由你繼續為刺史,兼領大軍,為一方都尉。”
“希望你不要懈怠,須得盡忠職守。”
“謝將軍!”鍾祁連大喜拜倒,“將軍大恩,我必當報答,絕不敢忘將軍教誨。”
他這番感激涕零,並非作假。畢竟,他這個刺史之位,是自封的,並無朝廷旨意。而高楷降下任命,等於給他正名,這偌大的岷州,便由他掌管軍政。
更有都尉軍職,這可是僅在高楷之下。
屬實是厚待大恩。
高楷笑著讓他起身,千金買馬骨,他這番操作,並非單純看重這鍾祁連,更多的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樹立一個個榜樣,吸引天下英才來投,先將事業的基本盤做大,再來統籌管理。
效果如何,很快便得到了驗證。
鍾祁連身後,楊燁眼前一亮,心懷讚歎道:“與天下人分利,而非吃獨食、大權獨攬。”
“這高楷高將軍,果然有本朝太祖風範。”
仿佛心有靈犀,高楷將目光轉向他,眼神中掠過一抹驚訝。
這人的命格氣運,遠遠超過尋常人,如同黑夜中的一道火炬,想讓人忽視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