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天使來臨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病每日發作一個時辰,倒也沒有威脅性命,隻是折磨人。
然而,不知為何,傳揚出去成了一則謠言,言語楊皎重病在身,結親隻是為了衝喜。
這下子,昔日媒人絡繹不絕,門檻都快被踏破的孫府,轉眼間門庭冷落鞍馬稀。
誰願意娶一個病秧子迴家?
但凡是青年英才,自然不願,何況世人講究門當戶對,若是嫁個小門小戶,孫士廉怎能甘心。
他這外甥女秀外慧中,怎可嫁給匹夫草草一生。
就這般,楊皎的婚事耽擱了下來,直到如今年過十八,在世人眼中,已是接近老女。
孫士廉心急如焚,卻又無法可想,隻得四處求神拜佛,希冀哪路大神降下靈驗。
忽有一日,或許他的誠心感動神隻,府門外來了個和尚,徘徊不去,言語府中氣象萬千,紅雲繚繞不散,必出貴人。
紅雲,鴻運也!
孫士廉歡喜不已,連忙派人去請,卻見這和尚丟下幾句話,便自顧自離去了,一眾家丁拍馬也趕不上。
“遇坤之泰,內陽外陰,內健外順,是天地之交。”
“此府中當有女子,貴不可言。”
“隻是,其命格殊異,多有磨難。若能嫁與命格大變之人,或可遇難呈祥。”
“否則,必是常伴青燈古佛,了此殘生。”
孫士廉口中念叨著,麵色難看。
“皎兒本就命途多舛,這才過了幾年安生日子,便又卷入波折之中,前路難料。”
“何為命格大變,莫非要死而複生不成?”
管事陪著歎氣,忽然提起一事:“郎君,據聞高將軍起兵之初,內憂外患不斷,根本無人看好,屢經磨難。”
“若非他自強不息,屢次反敗為勝,恐怕早已身死族滅。”
“如今,卻否極泰來,坐擁五州之地,兵強馬壯,連那聲名赫赫的李晝,也不是對手。”
“這豈非命格大變之人?”
孫士廉神色一震,循著他的思路,越想越覺有理,不由喜上眉梢。
“不錯,主上屢經波折,從泥沼之中脫穎而出。”
“薛仁躍、宗重樓、薛仁果、薛矩、皇甫貫、李晝,這些人哪個不是久經戰陣,卻都一一敗在主上手下。”
“堪為不世出的雄主,以此命格,必是皎兒良配。”
想到這,他迫不及待去了後院,與妹妹孫氏商議。
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楊皎父親已逝,又被趕出家門,唯有母親尚在,孫士廉這做舅舅的,雖可作決定,卻要先知會孫氏。
孫氏聽聞此事,自無異議,她同樣揪心女兒終身大事。
就這般,孫士廉書信一封,上表高楷,委婉提及此事,附帶一張畫像。
結親的心思,已是昭然若揭。
而後院之中,待孫士廉興衝衝離去,孫氏叫來楊皎,將此事說了。
這楊皎不愧天生麗質之名,長得溫婉大氣,明眸善睞,令人一見便覺可親。
聽聞母親敘說,羞澀片刻,便大方說道:“舅父與阿娘做主便可,女兒無異議。”
孫氏忍不住感慨道:“我兒這般資質,便是配與公子王孫也足夠,偏生得了這怪病,連累了大好姻緣。”
楊皎秀眉微蹙,咳嗽數聲,方才迴言。
“阿娘不必憂心,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女兒隻願與夫君琴瑟和鳴,共度一生,卻無意高攀宮門王府。”
孫氏笑道:“我素來知曉你的氣性,最是個執拗的。”
“若是隨意配人,亂點鴛鴦譜,怕是你寧願絞了頭發當姑子去,也不願嫁。”
“但你舅父為你挑的這門婚事,可不同尋常,必是你如意郎君。”
“高將軍麽?”楊皎麵露羞澀,她雖養在深閨,卻也聽府中下人提起過,這位高將軍,可了不得。
出身稀鬆平常,又麵臨內憂外患,卻屢次擊敗強敵,每每以少勝多,戰績彪炳,聲名傳遍整個隴右道。
便是她這樣的深閨女子,也有耳聞,由此可見一斑。
更難得,這高將軍年方二十,正是青春韶華的年紀,若非因為守孝,怕是早已成親。
誰沒有年少慕艾之時,對楊皎這般深閨女子而言,那傳言中英明神武的高楷,便是時常傾慕的對象。
正如詩經所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子又何嚐不期盼如意郎君呢?
“可惜,不知那高將軍長相脾性如何?”楊皎不覺陷入沉思,白皙的臉頰上,飛過一抹紅霞。
……
高楷卻是不知,有人正在惦記他的終身大事,更不知,忙碌的月老,終於想起他來,為他牽連紅線。
此刻,他正在府中迎接天使。
這天使並非當今天子派遣,而是尚書令袁弘道假借皇帝旨意,前來傳詔。
聽聞天使前來,高楷頗為驚訝,畢竟,大周朝廷衰微,偏安江南一隅,距離隴右道這西北邊陲之地,足有萬裏之遙。
許久不曾有朝廷詔旨來宣,即便是接受旨意的禮節,也生疏起來。
好在府中早有預備,大開中門,設置香案,高楷身著官服,儀容整肅。
張氏是誥命夫人,須得按品大妝,敖鸞這個表小姐,也換上一身華服,頭戴珠翠。
至於府中一眾丫環仆役,一齊跪下,麵色肅穆。
這位天使麵白無須,長相陰柔,是個宦官,見了府中三位主人,滿臉帶笑道。
“高將軍,咱家奉袁相公之命,前來宣諭,這可是喜事臨門呐!”
高楷這個正威將軍,張氏的三品誥命,皆是他自封而來。
這宦官卻視而不見,絲毫不以為意,可見這大周天下,已是何等紊亂。
朝廷之所以沒有頃刻倒台,不過是天下群雄,無人敢冒大不韙,將其直接攻滅,方才守著這最後一張遮羞布。
“哦?”高楷好奇道,“有何喜事?”
白麵宦官笑得雙眼眯成一條縫:“袁相公下令,封您為懷化大將軍,即日起,可往金陵赴任。”
“這可是正三品的武官,滿朝也找不出幾個,像高將軍您這樣的青年才俊來呢。”
高楷微微一笑:“末將謝袁相公厚愛,隻是府中事務繁忙,不便赴任。”
袁弘道官居正二品尚書令,按照大周官製,一品為虛銜,不輕易授予,多為死後追封。
因此,尚書令便是實際上的文臣之首,協理陰陽,禮絕百僚。
到如今,天下隻知袁弘道袁相公,卻不知大周皇帝。
不得不說,天傾之變,就在眼前。
然而,不知為何,傳揚出去成了一則謠言,言語楊皎重病在身,結親隻是為了衝喜。
這下子,昔日媒人絡繹不絕,門檻都快被踏破的孫府,轉眼間門庭冷落鞍馬稀。
誰願意娶一個病秧子迴家?
但凡是青年英才,自然不願,何況世人講究門當戶對,若是嫁個小門小戶,孫士廉怎能甘心。
他這外甥女秀外慧中,怎可嫁給匹夫草草一生。
就這般,楊皎的婚事耽擱了下來,直到如今年過十八,在世人眼中,已是接近老女。
孫士廉心急如焚,卻又無法可想,隻得四處求神拜佛,希冀哪路大神降下靈驗。
忽有一日,或許他的誠心感動神隻,府門外來了個和尚,徘徊不去,言語府中氣象萬千,紅雲繚繞不散,必出貴人。
紅雲,鴻運也!
孫士廉歡喜不已,連忙派人去請,卻見這和尚丟下幾句話,便自顧自離去了,一眾家丁拍馬也趕不上。
“遇坤之泰,內陽外陰,內健外順,是天地之交。”
“此府中當有女子,貴不可言。”
“隻是,其命格殊異,多有磨難。若能嫁與命格大變之人,或可遇難呈祥。”
“否則,必是常伴青燈古佛,了此殘生。”
孫士廉口中念叨著,麵色難看。
“皎兒本就命途多舛,這才過了幾年安生日子,便又卷入波折之中,前路難料。”
“何為命格大變,莫非要死而複生不成?”
管事陪著歎氣,忽然提起一事:“郎君,據聞高將軍起兵之初,內憂外患不斷,根本無人看好,屢經磨難。”
“若非他自強不息,屢次反敗為勝,恐怕早已身死族滅。”
“如今,卻否極泰來,坐擁五州之地,兵強馬壯,連那聲名赫赫的李晝,也不是對手。”
“這豈非命格大變之人?”
孫士廉神色一震,循著他的思路,越想越覺有理,不由喜上眉梢。
“不錯,主上屢經波折,從泥沼之中脫穎而出。”
“薛仁躍、宗重樓、薛仁果、薛矩、皇甫貫、李晝,這些人哪個不是久經戰陣,卻都一一敗在主上手下。”
“堪為不世出的雄主,以此命格,必是皎兒良配。”
想到這,他迫不及待去了後院,與妹妹孫氏商議。
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楊皎父親已逝,又被趕出家門,唯有母親尚在,孫士廉這做舅舅的,雖可作決定,卻要先知會孫氏。
孫氏聽聞此事,自無異議,她同樣揪心女兒終身大事。
就這般,孫士廉書信一封,上表高楷,委婉提及此事,附帶一張畫像。
結親的心思,已是昭然若揭。
而後院之中,待孫士廉興衝衝離去,孫氏叫來楊皎,將此事說了。
這楊皎不愧天生麗質之名,長得溫婉大氣,明眸善睞,令人一見便覺可親。
聽聞母親敘說,羞澀片刻,便大方說道:“舅父與阿娘做主便可,女兒無異議。”
孫氏忍不住感慨道:“我兒這般資質,便是配與公子王孫也足夠,偏生得了這怪病,連累了大好姻緣。”
楊皎秀眉微蹙,咳嗽數聲,方才迴言。
“阿娘不必憂心,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女兒隻願與夫君琴瑟和鳴,共度一生,卻無意高攀宮門王府。”
孫氏笑道:“我素來知曉你的氣性,最是個執拗的。”
“若是隨意配人,亂點鴛鴦譜,怕是你寧願絞了頭發當姑子去,也不願嫁。”
“但你舅父為你挑的這門婚事,可不同尋常,必是你如意郎君。”
“高將軍麽?”楊皎麵露羞澀,她雖養在深閨,卻也聽府中下人提起過,這位高將軍,可了不得。
出身稀鬆平常,又麵臨內憂外患,卻屢次擊敗強敵,每每以少勝多,戰績彪炳,聲名傳遍整個隴右道。
便是她這樣的深閨女子,也有耳聞,由此可見一斑。
更難得,這高將軍年方二十,正是青春韶華的年紀,若非因為守孝,怕是早已成親。
誰沒有年少慕艾之時,對楊皎這般深閨女子而言,那傳言中英明神武的高楷,便是時常傾慕的對象。
正如詩經所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子又何嚐不期盼如意郎君呢?
“可惜,不知那高將軍長相脾性如何?”楊皎不覺陷入沉思,白皙的臉頰上,飛過一抹紅霞。
……
高楷卻是不知,有人正在惦記他的終身大事,更不知,忙碌的月老,終於想起他來,為他牽連紅線。
此刻,他正在府中迎接天使。
這天使並非當今天子派遣,而是尚書令袁弘道假借皇帝旨意,前來傳詔。
聽聞天使前來,高楷頗為驚訝,畢竟,大周朝廷衰微,偏安江南一隅,距離隴右道這西北邊陲之地,足有萬裏之遙。
許久不曾有朝廷詔旨來宣,即便是接受旨意的禮節,也生疏起來。
好在府中早有預備,大開中門,設置香案,高楷身著官服,儀容整肅。
張氏是誥命夫人,須得按品大妝,敖鸞這個表小姐,也換上一身華服,頭戴珠翠。
至於府中一眾丫環仆役,一齊跪下,麵色肅穆。
這位天使麵白無須,長相陰柔,是個宦官,見了府中三位主人,滿臉帶笑道。
“高將軍,咱家奉袁相公之命,前來宣諭,這可是喜事臨門呐!”
高楷這個正威將軍,張氏的三品誥命,皆是他自封而來。
這宦官卻視而不見,絲毫不以為意,可見這大周天下,已是何等紊亂。
朝廷之所以沒有頃刻倒台,不過是天下群雄,無人敢冒大不韙,將其直接攻滅,方才守著這最後一張遮羞布。
“哦?”高楷好奇道,“有何喜事?”
白麵宦官笑得雙眼眯成一條縫:“袁相公下令,封您為懷化大將軍,即日起,可往金陵赴任。”
“這可是正三品的武官,滿朝也找不出幾個,像高將軍您這樣的青年才俊來呢。”
高楷微微一笑:“末將謝袁相公厚愛,隻是府中事務繁忙,不便赴任。”
袁弘道官居正二品尚書令,按照大周官製,一品為虛銜,不輕易授予,多為死後追封。
因此,尚書令便是實際上的文臣之首,協理陰陽,禮絕百僚。
到如今,天下隻知袁弘道袁相公,卻不知大周皇帝。
不得不說,天傾之變,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