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興師問罪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眼珠一轉,李秉猜測道:“是否竇司馬諫言,才讓堂兄罰我之過?”
管事低眉斂目,囁嚅道:“正是……”
“老匹夫!”李秉勃然大怒,“不過在他門下一年,便仗著恩師之尊,屢次與我過不去。”
“我幾番退讓,不和他計較,他竟然蹬鼻子上臉,越發得意。”
“難不成,他想置我於死地?”
一番怒喝,惹得堂中眾人噤若寒蟬,個個垂首,生怕遭受池魚之殃。
咆哮數聲,李秉喘著粗氣,喝道:“不殺此僚,我誓不為人!”
他一把抽出佩劍,狂砍一通,鬧得筋疲力盡,方才一屁股委頓在地。
陰惻惻道:“除竇儀之外,還有誰諫言罰我?”
管事冷汗直流,浸濕了後背,卻不得不迴言。
“迴郎君,唯有竇司馬一人諫言。”
“好。”李秉咬牙切齒,“好一個清正剛直的竇司馬,踩著我的臉麵,成就他的威名,打得好算盤。”
“哼,我豈能讓你如意?”
思緒一轉,他忽而怨懟起來:“堂兄常言你我為手足,絕不讓人輕侮。”
“如今,卻坐視竇儀對我咄咄相逼,罰我俸祿,勒令閉門思過。”
“哼,惺惺作態,莫非忘了父親養育之恩?”
李元和將李晝視為親子,耗盡心血教養,卻對李秉疏於管教。
李秉早有不滿之心。
偏生李晝長大,繼承將軍之位後,英明果敢、禮賢下士,廣受稱讚,譽為李家麒麟子。
而李秉不學無術,隻知玩樂,受人嘲諷,言語龍兄犬弟,為天下笑。
李秉聽在耳中,怎能不怒?
隨著李晝攻城掠地,威名遠揚,他不禁越發嫉恨,卻無人可訴說,隻能借酒消愁。
“咕嘟!”李秉痛飲數升,打了個酒嗝,醉眼朦朧,忽然想起一道倩影,不覺心中火熱。
“楊嬛,嬛兒。”
“若你是我的,該有多好!”
可惜,一轉眼想起她是李晝之妻,猶如冰風席卷,一時滿腔傾慕,化作濃濃不甘。
“郎君,唐將軍求見。”驀然,管事小聲稟報道。
“讓他進來吧。”李秉擺了擺手。
片刻之後,一個身披錦衣的年輕將領,大步入內,拱手道:“唐檢,見過李將軍。”
“你……有何事?”李秉一杯接一杯痛飲,含糊不清道。
唐檢正是他的偏將,此前隨他鎮守積粟山,兩人誌趣相投,一起尋花問柳。
那西域舞姬,正是他獻上的。
“將軍,您可得為我做主啊!”唐檢涕淚連連道。
李秉眉頭大皺:“究竟何事?”
唐檢咬牙道:“竇司馬以我失察、不能規勸將軍之過,將我貶為城門小吏,看守牙城城門。”
“放肆!”李秉怒不可遏,“他豈敢……豈敢這般欺我?”
竇儀行使司馬之權,將唐檢問罪,由五品偏將,貶為九品城門小吏。
李晝理虧,不便說什麽,隻好默許。
落在李秉耳中,隻覺竇儀處處針對他,直欲除他而後快。
“老匹夫,將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屢屢加害。”李秉拔劍就砍,“我誓殺你。”
唐檢嚇了一跳,慌亂道,“將軍,事到如今,該如何是好?”
李秉滿臉陰沉:“自是殺上門去,砍了他的首級。”
“我怎可一再受辱,任人欺淩?”
唐檢大驚失色:“將軍,不可魯莽。”
“竇儀為司馬,掌管城中兵事,便是主上出征,也需他隨行。”
“怎能一怒殺之,主上豈能輕饒?”
“李晝!”這番規勸的話,落在李秉耳中,卻讓他越發慍怒,連帶著新仇舊恨,一齊湧上心頭,讓他失去理智。
“唐檢,點齊兵馬,攻占牙城,我等即刻去向竇儀,興師問罪!”
唐檢渾身一個激靈,駭得魂不附體,正欲勸阻,卻見李秉陰惻惻道。
“你為我偏將,我如何行事,你都逃不了幹係。”
“你若助我,事成之後,我必擢升你為大將軍,享權勢富貴。”
“你若不應,休怪我無情了。”
他手執長劍,上下掂量一番,滿是威脅之意。
唐檢麵色煞白,不敢遲疑,當即拱手道。
“我便豁出這條性命,隨將軍搏一把。”
“望將軍不忘今日之諾。”
“哈哈哈!”李秉仰頭大笑,“你放心便是,我誓與你同富貴,若有違背,叫我眾叛親離而亡。”
眼見如此毒誓,唐檢再不猶豫,當即隨他召集兵馬,趁著夜色,悄然向牙城攻去。
說來正巧,唐檢為牙城小吏,掌管城門開閉,謊稱為巡邏兵卒,竟讓他瞞天過海,順利開啟城門,溜向竇府。
然而,李秉伸手攔住,嗤笑道:“竇儀老匹夫,不足為慮。”
“擒賊先擒王,我等先捉拿李晝,再來殺他不遲。”
唐檢聞言,想起昔日不受重用之事,一時惡向膽邊生,狠狠道。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我願追隨將軍,成渭州之主,共謀大業。”
“好!”李秉大喝一聲,“諸將聽令,隨我衝鋒!”
“是!”
夜如潑墨,唯有幾點星子閃爍,卻照不亮世間汙濁。
李秉策馬狂奔,獰笑著衝向李晝府邸。
腦海中,忽然想起數年前,一個道士曾為他相麵。
“將軍,您身攜紫氣,有王侯之運。”
“隻是橫生波折,有手足攔路,若要進取大位,須得狠下心來。”
李秉心中火熱:“我自幼學文習武,怎會不如李晝?”
“定是他鳩占鵲巢,今日,我誓要奪迴來。”
“哧!”手中長刀狂舞,將一個仆役劈成兩半,鮮血四濺,越發讓他殺意凜然。
“殺李晝!”
“殺!”數百親兵,披堅執銳,殺向李府後宅。
……
城外,積粟山上。
高楷率領大軍,已在此地駐守三日,卻遲遲未下令攻城。
梁三郎早已按耐不住,叫道:“郎君,三日已過,還要等到什麽時候?”
便是楊燁,也忍不住建言:“主上,我等孤軍深入,糧草運送困難,倘若久拖下去,於士氣不利。”
高楷搖頭一笑:“再等等。”
“若我所料不錯,今夜良機必至。”
兩人轉頭望去,卻隻見夜色深沉,城中一片寂靜,與此前一樣,並無任何變動。
不禁麵麵相覷。
管事低眉斂目,囁嚅道:“正是……”
“老匹夫!”李秉勃然大怒,“不過在他門下一年,便仗著恩師之尊,屢次與我過不去。”
“我幾番退讓,不和他計較,他竟然蹬鼻子上臉,越發得意。”
“難不成,他想置我於死地?”
一番怒喝,惹得堂中眾人噤若寒蟬,個個垂首,生怕遭受池魚之殃。
咆哮數聲,李秉喘著粗氣,喝道:“不殺此僚,我誓不為人!”
他一把抽出佩劍,狂砍一通,鬧得筋疲力盡,方才一屁股委頓在地。
陰惻惻道:“除竇儀之外,還有誰諫言罰我?”
管事冷汗直流,浸濕了後背,卻不得不迴言。
“迴郎君,唯有竇司馬一人諫言。”
“好。”李秉咬牙切齒,“好一個清正剛直的竇司馬,踩著我的臉麵,成就他的威名,打得好算盤。”
“哼,我豈能讓你如意?”
思緒一轉,他忽而怨懟起來:“堂兄常言你我為手足,絕不讓人輕侮。”
“如今,卻坐視竇儀對我咄咄相逼,罰我俸祿,勒令閉門思過。”
“哼,惺惺作態,莫非忘了父親養育之恩?”
李元和將李晝視為親子,耗盡心血教養,卻對李秉疏於管教。
李秉早有不滿之心。
偏生李晝長大,繼承將軍之位後,英明果敢、禮賢下士,廣受稱讚,譽為李家麒麟子。
而李秉不學無術,隻知玩樂,受人嘲諷,言語龍兄犬弟,為天下笑。
李秉聽在耳中,怎能不怒?
隨著李晝攻城掠地,威名遠揚,他不禁越發嫉恨,卻無人可訴說,隻能借酒消愁。
“咕嘟!”李秉痛飲數升,打了個酒嗝,醉眼朦朧,忽然想起一道倩影,不覺心中火熱。
“楊嬛,嬛兒。”
“若你是我的,該有多好!”
可惜,一轉眼想起她是李晝之妻,猶如冰風席卷,一時滿腔傾慕,化作濃濃不甘。
“郎君,唐將軍求見。”驀然,管事小聲稟報道。
“讓他進來吧。”李秉擺了擺手。
片刻之後,一個身披錦衣的年輕將領,大步入內,拱手道:“唐檢,見過李將軍。”
“你……有何事?”李秉一杯接一杯痛飲,含糊不清道。
唐檢正是他的偏將,此前隨他鎮守積粟山,兩人誌趣相投,一起尋花問柳。
那西域舞姬,正是他獻上的。
“將軍,您可得為我做主啊!”唐檢涕淚連連道。
李秉眉頭大皺:“究竟何事?”
唐檢咬牙道:“竇司馬以我失察、不能規勸將軍之過,將我貶為城門小吏,看守牙城城門。”
“放肆!”李秉怒不可遏,“他豈敢……豈敢這般欺我?”
竇儀行使司馬之權,將唐檢問罪,由五品偏將,貶為九品城門小吏。
李晝理虧,不便說什麽,隻好默許。
落在李秉耳中,隻覺竇儀處處針對他,直欲除他而後快。
“老匹夫,將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屢屢加害。”李秉拔劍就砍,“我誓殺你。”
唐檢嚇了一跳,慌亂道,“將軍,事到如今,該如何是好?”
李秉滿臉陰沉:“自是殺上門去,砍了他的首級。”
“我怎可一再受辱,任人欺淩?”
唐檢大驚失色:“將軍,不可魯莽。”
“竇儀為司馬,掌管城中兵事,便是主上出征,也需他隨行。”
“怎能一怒殺之,主上豈能輕饒?”
“李晝!”這番規勸的話,落在李秉耳中,卻讓他越發慍怒,連帶著新仇舊恨,一齊湧上心頭,讓他失去理智。
“唐檢,點齊兵馬,攻占牙城,我等即刻去向竇儀,興師問罪!”
唐檢渾身一個激靈,駭得魂不附體,正欲勸阻,卻見李秉陰惻惻道。
“你為我偏將,我如何行事,你都逃不了幹係。”
“你若助我,事成之後,我必擢升你為大將軍,享權勢富貴。”
“你若不應,休怪我無情了。”
他手執長劍,上下掂量一番,滿是威脅之意。
唐檢麵色煞白,不敢遲疑,當即拱手道。
“我便豁出這條性命,隨將軍搏一把。”
“望將軍不忘今日之諾。”
“哈哈哈!”李秉仰頭大笑,“你放心便是,我誓與你同富貴,若有違背,叫我眾叛親離而亡。”
眼見如此毒誓,唐檢再不猶豫,當即隨他召集兵馬,趁著夜色,悄然向牙城攻去。
說來正巧,唐檢為牙城小吏,掌管城門開閉,謊稱為巡邏兵卒,竟讓他瞞天過海,順利開啟城門,溜向竇府。
然而,李秉伸手攔住,嗤笑道:“竇儀老匹夫,不足為慮。”
“擒賊先擒王,我等先捉拿李晝,再來殺他不遲。”
唐檢聞言,想起昔日不受重用之事,一時惡向膽邊生,狠狠道。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我願追隨將軍,成渭州之主,共謀大業。”
“好!”李秉大喝一聲,“諸將聽令,隨我衝鋒!”
“是!”
夜如潑墨,唯有幾點星子閃爍,卻照不亮世間汙濁。
李秉策馬狂奔,獰笑著衝向李晝府邸。
腦海中,忽然想起數年前,一個道士曾為他相麵。
“將軍,您身攜紫氣,有王侯之運。”
“隻是橫生波折,有手足攔路,若要進取大位,須得狠下心來。”
李秉心中火熱:“我自幼學文習武,怎會不如李晝?”
“定是他鳩占鵲巢,今日,我誓要奪迴來。”
“哧!”手中長刀狂舞,將一個仆役劈成兩半,鮮血四濺,越發讓他殺意凜然。
“殺李晝!”
“殺!”數百親兵,披堅執銳,殺向李府後宅。
……
城外,積粟山上。
高楷率領大軍,已在此地駐守三日,卻遲遲未下令攻城。
梁三郎早已按耐不住,叫道:“郎君,三日已過,還要等到什麽時候?”
便是楊燁,也忍不住建言:“主上,我等孤軍深入,糧草運送困難,倘若久拖下去,於士氣不利。”
高楷搖頭一笑:“再等等。”
“若我所料不錯,今夜良機必至。”
兩人轉頭望去,卻隻見夜色深沉,城中一片寂靜,與此前一樣,並無任何變動。
不禁麵麵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