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兄弟鬩牆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此刻,襄武城中,一場傾天之變,正拉開序幕。
李秉率領一眾親兵,橫衝直撞,見人就殺,一路直趨後宅。
這一番動靜,赫然驚動李晝,他翻身坐起,喝道。
“怎麽迴事?”
忽見管事倉惶奔來,滿臉皆是驚駭之色。
“郎君,大事不好。”
“李將軍發動兵變,攻下牙城城門,正往後宅殺來。”
“什麽?”李晝勃然色變,“你可看清楚了?”
“老奴瞧得清清楚楚,絕無半句虛言。”
管事自幼看著兄弟二人長大,必不會認錯。
李晝聞言,一顆心墜落穀底,又驚又怒。
“二郎、李秉,他怎敢如此?”
迴憶起這些年來點點滴滴,他自覺對這個堂弟,百般寬容、視為肱骨。
雖然明知他性子魯莽、不堪大用,仍然委以重任,擢升為將軍。
不僅為了這一份手足情分,更是對叔父李元和的撫養之恩,心懷愧疚,以此補償李秉。
竇儀數次諫言,皆被他壓下,不予嚴懲,心想待日後嚴加管教便可。
誰曾想,這一番用心良苦,竟一朝釀成兄弟鬩牆之禍。
李秉竟對他心生恨意,發動兵變,欲置他於死地。
“砰!”李晝攥緊拳頭,狠狠砸向床頭,一時滲出血來。
“殺李晝!”
院外,喊殺聲震響,李晝倏然驚醒,眼下可不是氣憤之時。
“召集府中精兵,擋住李秉。”
“是。”
他一麵穿戴甲胄,一麵下令,執起長刀,大步出了院子。
得益於府中甲士,日夜巡邏,不曾懈怠。
李晝迅速糾集眾人,向李秉殺去。
到底是久經戰陣之人,臨危不亂,統兵之能,遠非李秉可比。
一番沉著應對,很快將李秉麾下親兵斬殺大半。
“將軍,形勢不利,速速退去才是。”唐檢眼見此景,慌亂道。
李秉充耳不聞:“不殺李晝,便是退到天涯海角,又有何用?”
“趁他未曾召集大軍,你速速前去府庫,燃起大火。”
“興許,我等可趁亂殺出,取他性命,再控製襄武。”
“是。”唐檢不敢遲疑半分,匆匆去了。
李晝來至人前,定眼一看,正是他情同手足之弟——李秉。
心中最後一絲僥幸覆滅,不由大怒。
“李秉,我待你不薄,你怎敢帶兵反叛?”
“莫非你忘了叔父教誨?”
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李元和在時,曾讓兄弟二人,誦讀《詩經》,以周公旦輔佐武王之子、成就大業的故事,勉勵二人齊心協力,外禦其辱。
誰曾料到,李元和身死不久,兩人便刀兵相向。
李秉聽聞父親名字,不禁一陣瑟縮,卻見李晝滿臉大義凜然,似乎他所作所為,皆是無理取鬧。
不禁勃然大怒,吼道:“李晝,你休要再提他。”
“明明我才是他親兒,他卻偏偏看重你,費盡心血教你讀書習武,幫你攻城略地,籠絡人心。”
“對我則不聞不問,視若敝履,卻對你讚不絕口,讓我以你為表率。”
“我自知才能不及你,隻能居於臣下。”
“你卻不依不饒,縱容竇儀這等佞臣汙蔑我,將我治罪。”
“明明是你不仁,休要怪我無義。”
李晝滿眼驚痛:“我時刻不忘叔父恩德,將你提拔至高位,盡管遭受非議,仍然堅信你終將悔改。”
“數年來,你行事荒唐,屢屢觸犯軍紀,若非我袒護,你早已下獄問斬。”
“你何時變得這般顛倒黑白、恩將仇報?”
“顛倒黑白、恩將仇報?”李秉仰頭大笑,“誰黑誰白,什麽是恩,什麽是仇?”
“我忍你多時,早已忍無可忍,不必多說,今日你我二人,唯有一人可活!”
他自幼習武,倒也有幾分底子,憑著滿腔憤恨,竟把一柄長刀揮得水潑不進,衝入甲士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大殺四方。
一時間,眾人皆是驚懼。
李晝狠狠咬牙,攥緊刀柄,和他一番拚殺。
隻是,貪圖享樂、荒廢武藝之人,怎能和久經戰陣者抗衡。
不過半刻,李秉便覺體力不支,疾速敗下陣來。
李晝幾次可取他性命,卻又顧念他是叔父唯一骨血,不願下殺手,隻想將他生擒。
“鏗!”瞅準一個破綻,李晝一刀將其兵器砍成兩段,跌落在地。
李秉渾身癱軟,忽覺天旋地轉,一柄冰冷長刀,橫在他脖頸之間。
隻需稍稍一劃,便可讓他一命歸西。
“哈哈哈!”李秉卻渾然不顧,仰頭大笑起來,“我雖武力不及你,也不懂兵法戰陣。”
“卻也知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道理。”
“我既發動兵變,豈會毫無準備?”
李晝倏然一驚,正要詢問,忽見府外火光熊熊,燃透半邊天穹。
“府庫,你竟燒了府庫?”
李晝麵色大變,府庫之中,存放著李家曆代以來的積蓄,更有糧草輜重、甲胄兵械。
他之所以僅用區區半年,便席卷渭、秦、成、武四州,便是仗著倉廩充實,底蘊深厚。
雖然前番與高楷大戰,靡費大半,卻仍有可觀之數。
如今,竟被李秉一把大火,燒了個幹幹淨淨。
“你瘋了!”李晝陡然怒喝,“燒了府庫,對你有什麽益處?”
“沒有金銀財帛、糧草輜重,你拿什麽抵抗敵軍、進取天下?”
“你這是自尋死路!”
世家大族的底蘊,不僅在於人,更在於一代代積累的錢財。
一旦覆滅,絕對是沉重一擊。
原本他倚仗府庫,有望東山再起,和高楷再決勝負。
可惜,這一切都被李秉毀去,更可笑的是,毀掉李家的人,不是外敵,正是李家子弟。
一時之間,李晝哀極反笑,忽然想起叔父教誨:“似我等世家大族,若有外敵來攻,隻需齊心協力,必不至於一朝覆滅。”
“唯有從家族內部,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果不其然,便在今日,兄弟鬩牆,一把大火,將李家底蘊,毀得一幹二淨。
順帶著,將他的雄心壯誌,一齊葬送。
趁他失神,李秉一個翻滾,避過刀鋒,帶著數十個親兵,一路疾奔,不知去向何處。
“郎君,是否追擊?”管事低聲問道。
“不必了,府庫要緊,速速前去滅火。”李晝冷喝一聲。
“是。”
李秉率領一眾親兵,橫衝直撞,見人就殺,一路直趨後宅。
這一番動靜,赫然驚動李晝,他翻身坐起,喝道。
“怎麽迴事?”
忽見管事倉惶奔來,滿臉皆是驚駭之色。
“郎君,大事不好。”
“李將軍發動兵變,攻下牙城城門,正往後宅殺來。”
“什麽?”李晝勃然色變,“你可看清楚了?”
“老奴瞧得清清楚楚,絕無半句虛言。”
管事自幼看著兄弟二人長大,必不會認錯。
李晝聞言,一顆心墜落穀底,又驚又怒。
“二郎、李秉,他怎敢如此?”
迴憶起這些年來點點滴滴,他自覺對這個堂弟,百般寬容、視為肱骨。
雖然明知他性子魯莽、不堪大用,仍然委以重任,擢升為將軍。
不僅為了這一份手足情分,更是對叔父李元和的撫養之恩,心懷愧疚,以此補償李秉。
竇儀數次諫言,皆被他壓下,不予嚴懲,心想待日後嚴加管教便可。
誰曾想,這一番用心良苦,竟一朝釀成兄弟鬩牆之禍。
李秉竟對他心生恨意,發動兵變,欲置他於死地。
“砰!”李晝攥緊拳頭,狠狠砸向床頭,一時滲出血來。
“殺李晝!”
院外,喊殺聲震響,李晝倏然驚醒,眼下可不是氣憤之時。
“召集府中精兵,擋住李秉。”
“是。”
他一麵穿戴甲胄,一麵下令,執起長刀,大步出了院子。
得益於府中甲士,日夜巡邏,不曾懈怠。
李晝迅速糾集眾人,向李秉殺去。
到底是久經戰陣之人,臨危不亂,統兵之能,遠非李秉可比。
一番沉著應對,很快將李秉麾下親兵斬殺大半。
“將軍,形勢不利,速速退去才是。”唐檢眼見此景,慌亂道。
李秉充耳不聞:“不殺李晝,便是退到天涯海角,又有何用?”
“趁他未曾召集大軍,你速速前去府庫,燃起大火。”
“興許,我等可趁亂殺出,取他性命,再控製襄武。”
“是。”唐檢不敢遲疑半分,匆匆去了。
李晝來至人前,定眼一看,正是他情同手足之弟——李秉。
心中最後一絲僥幸覆滅,不由大怒。
“李秉,我待你不薄,你怎敢帶兵反叛?”
“莫非你忘了叔父教誨?”
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李元和在時,曾讓兄弟二人,誦讀《詩經》,以周公旦輔佐武王之子、成就大業的故事,勉勵二人齊心協力,外禦其辱。
誰曾料到,李元和身死不久,兩人便刀兵相向。
李秉聽聞父親名字,不禁一陣瑟縮,卻見李晝滿臉大義凜然,似乎他所作所為,皆是無理取鬧。
不禁勃然大怒,吼道:“李晝,你休要再提他。”
“明明我才是他親兒,他卻偏偏看重你,費盡心血教你讀書習武,幫你攻城略地,籠絡人心。”
“對我則不聞不問,視若敝履,卻對你讚不絕口,讓我以你為表率。”
“我自知才能不及你,隻能居於臣下。”
“你卻不依不饒,縱容竇儀這等佞臣汙蔑我,將我治罪。”
“明明是你不仁,休要怪我無義。”
李晝滿眼驚痛:“我時刻不忘叔父恩德,將你提拔至高位,盡管遭受非議,仍然堅信你終將悔改。”
“數年來,你行事荒唐,屢屢觸犯軍紀,若非我袒護,你早已下獄問斬。”
“你何時變得這般顛倒黑白、恩將仇報?”
“顛倒黑白、恩將仇報?”李秉仰頭大笑,“誰黑誰白,什麽是恩,什麽是仇?”
“我忍你多時,早已忍無可忍,不必多說,今日你我二人,唯有一人可活!”
他自幼習武,倒也有幾分底子,憑著滿腔憤恨,竟把一柄長刀揮得水潑不進,衝入甲士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大殺四方。
一時間,眾人皆是驚懼。
李晝狠狠咬牙,攥緊刀柄,和他一番拚殺。
隻是,貪圖享樂、荒廢武藝之人,怎能和久經戰陣者抗衡。
不過半刻,李秉便覺體力不支,疾速敗下陣來。
李晝幾次可取他性命,卻又顧念他是叔父唯一骨血,不願下殺手,隻想將他生擒。
“鏗!”瞅準一個破綻,李晝一刀將其兵器砍成兩段,跌落在地。
李秉渾身癱軟,忽覺天旋地轉,一柄冰冷長刀,橫在他脖頸之間。
隻需稍稍一劃,便可讓他一命歸西。
“哈哈哈!”李秉卻渾然不顧,仰頭大笑起來,“我雖武力不及你,也不懂兵法戰陣。”
“卻也知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道理。”
“我既發動兵變,豈會毫無準備?”
李晝倏然一驚,正要詢問,忽見府外火光熊熊,燃透半邊天穹。
“府庫,你竟燒了府庫?”
李晝麵色大變,府庫之中,存放著李家曆代以來的積蓄,更有糧草輜重、甲胄兵械。
他之所以僅用區區半年,便席卷渭、秦、成、武四州,便是仗著倉廩充實,底蘊深厚。
雖然前番與高楷大戰,靡費大半,卻仍有可觀之數。
如今,竟被李秉一把大火,燒了個幹幹淨淨。
“你瘋了!”李晝陡然怒喝,“燒了府庫,對你有什麽益處?”
“沒有金銀財帛、糧草輜重,你拿什麽抵抗敵軍、進取天下?”
“你這是自尋死路!”
世家大族的底蘊,不僅在於人,更在於一代代積累的錢財。
一旦覆滅,絕對是沉重一擊。
原本他倚仗府庫,有望東山再起,和高楷再決勝負。
可惜,這一切都被李秉毀去,更可笑的是,毀掉李家的人,不是外敵,正是李家子弟。
一時之間,李晝哀極反笑,忽然想起叔父教誨:“似我等世家大族,若有外敵來攻,隻需齊心協力,必不至於一朝覆滅。”
“唯有從家族內部,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果不其然,便在今日,兄弟鬩牆,一把大火,將李家底蘊,毀得一幹二淨。
順帶著,將他的雄心壯誌,一齊葬送。
趁他失神,李秉一個翻滾,避過刀鋒,帶著數十個親兵,一路疾奔,不知去向何處。
“郎君,是否追擊?”管事低聲問道。
“不必了,府庫要緊,速速前去滅火。”李晝冷喝一聲。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