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泠聽見此話,臉上一熱:“小舅舅,您便這般瞧不得我清閑自在?”
“我如何瞧不得你清閑自在了?你到底是女子,不嫁人,往後又當如何是好?”
薛泠輕哼一聲,落下一子,圍了七八顆黑子,她一邊拾起一邊說道:“如何都好。若是被嫌,那我便絞了頭發當姑子便是了,清淨修心。”
梁子衝看著自己的黑子被吃,本想攔一下,但聽到薛泠這話,不禁嘶了一聲:“你這丫頭,說出此話,就沒想過你爹娘的感受?”
“不對,我何時說嫌你了?”
薛泠托著下巴,慢悠悠說道:“小舅舅這般急著將我再嫁,可不就是嫌我吵了你清淨,好將我打發了。”
“你——伶牙俐齒,我未曾這般說過!”
梁子衝著實是被氣笑了,“你小時候我便說不過你,如今更是說不過你了。”
薛泠輕彎著唇,她看著眼下的棋局:“小舅舅,您再多問些,這盤棋啊,您怕是隻能再走三步了。”
梁子衝一聽這話,也不再打聽了,專心致誌地思索著下一步走哪。
不知不覺,暮色降臨,窗外的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薛泠落下一子,大局已定,黑子已經無力迴天。
“小舅舅,你輸了。”
“再來一局!”
“來什麽?”
李氏笑著走進來:“這都什麽時辰了,大家都等著你們兩個用晚膳呢!”
“都聽夫人的,都聽夫人的!”
夫人開了口,梁知州哪裏還敢說旁的。
“好。”
吃過晚膳,李氏問薛泠過兩日是否得空。
薛泠又哪裏有事做,自是點頭說得空。
“那你陪我出去逛逛。”
李氏愛熱鬧,可大嫂卻喜歡在家中,又不好與旁的夫人走得太近,免得影響夫君仕途。
一雙兒女,小兒子是個呆頭鵝,帶他出去也無甚樂趣,女兒又不喜外出,她想出去聽聽戲,也無人作伴。
好不容易,薛泠來了,可不得拉著她陪。
更何況,薛泠給了那般貴重的見麵禮給女兒,她自然也是要投桃報李。
方才夫君說了,他認識個青年才俊,想撮合一二。
雖說佳偶天成,可也有個說法叫“事在人為”!
薛泠並不知小舅舅還未死心,出門那日,她穿得素雅,李氏盯著她看了片刻,“怎不穿些嬌豔的顏色?”
“小舅母嬌豔便可,泠兒今日,當片綠葉就好!”
李氏被她說得老臉一紅:“你這嘴啊,當真是抹了蜜!”
“哪有!小舅母還不讓人實話實說嗎?”
李氏雖愛熱鬧,可尋不到人陪,她便越發不愛出門了。
今日和薛泠出門,人剛到戲園子,便碰到了幾張熟麵孔。
幾位夫人看到李氏,皆是一驚,忙上前打招唿問好。
李氏斂了神色,淡淡地應了聲,便帶著薛泠入了座。
今日唱的是《金簪記》,講的是兩位官家小姐柳舒慧、李月華因一支金簪結緣,幾年後又十分湊巧地嫁入同一家中的兩兄弟,成為妯娌。
可不久後,柳舒慧夫君被奸人所害,李月華夫君為兄報仇,四處奔走收集證據,卻發現了驚天大秘密被人滅口。
二人夫君先後出事,婆母也因哀傷過度離世,公公拿到小兒臨死前的遺書,想上京為兩個兒子討個公道,揭發那背後之人,卻音信全無。
族中親戚見她們二人好欺,便將她們夫家家產占走,又將她們趕出府。
李月華和柳舒慧二人被趕出府後,結伴迴了娘家,可好景不長,住了些時日,二人再遇,想起各自夫君,紛紛垂淚,一番商議,兩人決定結伴上京為夫君要個公道。
途中困難重重,兩人卻從未厭棄,最終告了禦狀,為夫君一家沉冤得雪。
薛泠第一次聽《金簪記》,隻覺得新奇感人,幾處紅眼,再看一側的李氏,早就已經淚水漣漣。
戲唱完許久,台下看客都久久未迴神。
“這李月華和柳舒慧,當真是女子之樣,這般有情有意,又這般心堅意定!”
薛泠輕點著頭,也是這般認為。
“這出戲,也不知何人寫的,我倒是第一次聽,實在是好看!”
李氏連連稱讚,她緩了好一會兒,見人走得七七八八了,方才起身:“走,泠兒,小舅母帶你去吃好吃的!”
說罷,她便起了身。
二人出了戲院,卻見之前碰到的三位夫人,竟還在。
見她們出來,三位夫人迎了上來:“梁夫人,今日這般有緣,不如我來做東,不知二位可否賞個臉?”
李氏臉上的笑意淡了下來,“陳夫人言重了。隻是今日不巧,我們約了旁人,改日吧。”
她都這般說了,那三位夫人自然不敢說些什麽。
薛泠跟著李氏上了馬車,“小舅母,您還約了人?”
李氏看了一眼薛泠,“誆她們的!若是應了她們這一次,往後可就少不得來往,這對你小舅舅不好。”
薛泠聽罷,不禁笑了下:“原來如此,我還以為小舅母當真是約了旁人。”
“今日就我與你。”
李氏到底是有些心虛,不敢再說多的。
她夫君這外甥女,聰慧得很,再多說一句,怕就要露餡了。
馬車緩緩行了起來,不過一刻,便到了酒樓門口。
薛泠扶著碧月的手先下了馬車,隨後轉身去扶李氏。
待李氏下了馬車,薛泠才望向跟前的禦香樓,“這禦香樓,好似和從前不一樣了。”
李氏在她身旁說道:“前年禦香樓遭了一場大火,那場大火將這禦香樓燒了近半,去年,這禦香樓,才重新修葺好開業。”
“不過啊,你別瞧這外觀不同了,裏頭的廚子卻沒換過,裏麵啊,還是能找到你愛吃的。”
薛泠彎著唇:“那小舅母可記得我愛吃什麽?”
“曹氏魚頭和古道芍花雞,我可有記錯?”
“沒想到小舅母還記得。”
“我當然記得,從前你來這禦香樓,迴迴都必點這兩道菜。有一迴,那曹氏魚頭的掌廚有事迴鄉了,是他的徒弟做的,你啊,一口便嚐出不同來。我們都說沒什麽不同,你卻非要讓那廚子出來驗證一番。”
聽到這些舊事,薛泠心底也頗有感慨。
“小舅母記性當真好。”
李氏得意地動了動眉:“你的事情,我當然是記得。”
薛泠心底感動,正打算開口,不成想,街上突然一道喊聲傳來:“抓扒手!快抓扒手!”
她不禁迴頭一看,還未反應過來,便見有何物往她砸來。
李氏大驚:“泠兒!”
碧月也是驚慌失色:“小姐!”
薛泠看著那飛來之物,在那物砸到臉上時,她忙伸出手,將那物緊緊握住。
隻是不曾想,她握住的不是那砸來之物,而是旁人之手。
“我如何瞧不得你清閑自在了?你到底是女子,不嫁人,往後又當如何是好?”
薛泠輕哼一聲,落下一子,圍了七八顆黑子,她一邊拾起一邊說道:“如何都好。若是被嫌,那我便絞了頭發當姑子便是了,清淨修心。”
梁子衝看著自己的黑子被吃,本想攔一下,但聽到薛泠這話,不禁嘶了一聲:“你這丫頭,說出此話,就沒想過你爹娘的感受?”
“不對,我何時說嫌你了?”
薛泠托著下巴,慢悠悠說道:“小舅舅這般急著將我再嫁,可不就是嫌我吵了你清淨,好將我打發了。”
“你——伶牙俐齒,我未曾這般說過!”
梁子衝著實是被氣笑了,“你小時候我便說不過你,如今更是說不過你了。”
薛泠輕彎著唇,她看著眼下的棋局:“小舅舅,您再多問些,這盤棋啊,您怕是隻能再走三步了。”
梁子衝一聽這話,也不再打聽了,專心致誌地思索著下一步走哪。
不知不覺,暮色降臨,窗外的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薛泠落下一子,大局已定,黑子已經無力迴天。
“小舅舅,你輸了。”
“再來一局!”
“來什麽?”
李氏笑著走進來:“這都什麽時辰了,大家都等著你們兩個用晚膳呢!”
“都聽夫人的,都聽夫人的!”
夫人開了口,梁知州哪裏還敢說旁的。
“好。”
吃過晚膳,李氏問薛泠過兩日是否得空。
薛泠又哪裏有事做,自是點頭說得空。
“那你陪我出去逛逛。”
李氏愛熱鬧,可大嫂卻喜歡在家中,又不好與旁的夫人走得太近,免得影響夫君仕途。
一雙兒女,小兒子是個呆頭鵝,帶他出去也無甚樂趣,女兒又不喜外出,她想出去聽聽戲,也無人作伴。
好不容易,薛泠來了,可不得拉著她陪。
更何況,薛泠給了那般貴重的見麵禮給女兒,她自然也是要投桃報李。
方才夫君說了,他認識個青年才俊,想撮合一二。
雖說佳偶天成,可也有個說法叫“事在人為”!
薛泠並不知小舅舅還未死心,出門那日,她穿得素雅,李氏盯著她看了片刻,“怎不穿些嬌豔的顏色?”
“小舅母嬌豔便可,泠兒今日,當片綠葉就好!”
李氏被她說得老臉一紅:“你這嘴啊,當真是抹了蜜!”
“哪有!小舅母還不讓人實話實說嗎?”
李氏雖愛熱鬧,可尋不到人陪,她便越發不愛出門了。
今日和薛泠出門,人剛到戲園子,便碰到了幾張熟麵孔。
幾位夫人看到李氏,皆是一驚,忙上前打招唿問好。
李氏斂了神色,淡淡地應了聲,便帶著薛泠入了座。
今日唱的是《金簪記》,講的是兩位官家小姐柳舒慧、李月華因一支金簪結緣,幾年後又十分湊巧地嫁入同一家中的兩兄弟,成為妯娌。
可不久後,柳舒慧夫君被奸人所害,李月華夫君為兄報仇,四處奔走收集證據,卻發現了驚天大秘密被人滅口。
二人夫君先後出事,婆母也因哀傷過度離世,公公拿到小兒臨死前的遺書,想上京為兩個兒子討個公道,揭發那背後之人,卻音信全無。
族中親戚見她們二人好欺,便將她們夫家家產占走,又將她們趕出府。
李月華和柳舒慧二人被趕出府後,結伴迴了娘家,可好景不長,住了些時日,二人再遇,想起各自夫君,紛紛垂淚,一番商議,兩人決定結伴上京為夫君要個公道。
途中困難重重,兩人卻從未厭棄,最終告了禦狀,為夫君一家沉冤得雪。
薛泠第一次聽《金簪記》,隻覺得新奇感人,幾處紅眼,再看一側的李氏,早就已經淚水漣漣。
戲唱完許久,台下看客都久久未迴神。
“這李月華和柳舒慧,當真是女子之樣,這般有情有意,又這般心堅意定!”
薛泠輕點著頭,也是這般認為。
“這出戲,也不知何人寫的,我倒是第一次聽,實在是好看!”
李氏連連稱讚,她緩了好一會兒,見人走得七七八八了,方才起身:“走,泠兒,小舅母帶你去吃好吃的!”
說罷,她便起了身。
二人出了戲院,卻見之前碰到的三位夫人,竟還在。
見她們出來,三位夫人迎了上來:“梁夫人,今日這般有緣,不如我來做東,不知二位可否賞個臉?”
李氏臉上的笑意淡了下來,“陳夫人言重了。隻是今日不巧,我們約了旁人,改日吧。”
她都這般說了,那三位夫人自然不敢說些什麽。
薛泠跟著李氏上了馬車,“小舅母,您還約了人?”
李氏看了一眼薛泠,“誆她們的!若是應了她們這一次,往後可就少不得來往,這對你小舅舅不好。”
薛泠聽罷,不禁笑了下:“原來如此,我還以為小舅母當真是約了旁人。”
“今日就我與你。”
李氏到底是有些心虛,不敢再說多的。
她夫君這外甥女,聰慧得很,再多說一句,怕就要露餡了。
馬車緩緩行了起來,不過一刻,便到了酒樓門口。
薛泠扶著碧月的手先下了馬車,隨後轉身去扶李氏。
待李氏下了馬車,薛泠才望向跟前的禦香樓,“這禦香樓,好似和從前不一樣了。”
李氏在她身旁說道:“前年禦香樓遭了一場大火,那場大火將這禦香樓燒了近半,去年,這禦香樓,才重新修葺好開業。”
“不過啊,你別瞧這外觀不同了,裏頭的廚子卻沒換過,裏麵啊,還是能找到你愛吃的。”
薛泠彎著唇:“那小舅母可記得我愛吃什麽?”
“曹氏魚頭和古道芍花雞,我可有記錯?”
“沒想到小舅母還記得。”
“我當然記得,從前你來這禦香樓,迴迴都必點這兩道菜。有一迴,那曹氏魚頭的掌廚有事迴鄉了,是他的徒弟做的,你啊,一口便嚐出不同來。我們都說沒什麽不同,你卻非要讓那廚子出來驗證一番。”
聽到這些舊事,薛泠心底也頗有感慨。
“小舅母記性當真好。”
李氏得意地動了動眉:“你的事情,我當然是記得。”
薛泠心底感動,正打算開口,不成想,街上突然一道喊聲傳來:“抓扒手!快抓扒手!”
她不禁迴頭一看,還未反應過來,便見有何物往她砸來。
李氏大驚:“泠兒!”
碧月也是驚慌失色:“小姐!”
薛泠看著那飛來之物,在那物砸到臉上時,她忙伸出手,將那物緊緊握住。
隻是不曾想,她握住的不是那砸來之物,而是旁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