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信自然是太子送過來的,薛泠早有所料。
上迴太子的信是夾在薛諶的信件中,這迴他更是張膽,竟這般直接送到她的房中。
薛泠瞧了一眼,都不敢拆開來看。
她將那信取出,然後把箱子合上:“碧月。”
“小姐,何事?”
“你將這這人參,讓餘白送去瑞草堂,當作鎮店之寶。”
碧月看了一眼那木箱:“小姐,這人參,您不留著嗎?”
“這人參雖有三百年,在尋常人家裏,這三百年的人參自是稀罕之物,但在太子手中,不過是普通物件。殿下送它過來,自然不是讓我自己留用。”
碧月一驚:“小姐,您說,這人參,是太子殿下送的?”
薛泠輕歎了口氣,點頭道:“嗯。”
聽聞是太子送來的,碧月便知自家小姐所言不錯,她抱起那木箱,起身便出去尋餘白。
薛泠看著碧月背影,見人走了,方才從懷中取出那封書信。
她本不想看的,可想到太子為人,隻怕他會在信上說些什麽,他日若是讓他得知她連他送來的信件都未看,怕是怒火更甚。
如今雖然一切都已經順利辦成,可要達成她心中所想,還需得不少時間。
罷了,便先當個聽話的吧。
薛泠輕抿了下唇,到底是把那信紙拿出。
果不其然,太子在信中所言,那人參是讓她放在店中。
“……薛泠,若無意外,孤下月便能迴京。”
看到此處,薛泠心頭一震。
這般快?
“泠兒?”
聽到小舅母的聲音,薛泠有些慌亂,來不及將那信收好,隻能先揉了塞入懷中。
她這廂才把信件塞好,小舅母便進來了:“泠兒,我又有事要求你了!”
薛泠喝了口水,“小舅母說的是什麽話?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家人本就該互相扶持。您若是再與我這般可,那泠兒日後,可就真的不幫您了!”
李氏連忙掌自己的嘴:“好好好,我說錯話了,說錯話了!”
她說罷,將手中的帖子放到薛泠跟前,“這是陳府的帖子。”
薛泠輕皺了下眉:“若我沒有記錯話,這陳府,可是那淑貴妃的外家?”
李氏點頭,隨後歎了口氣:“是的。便是因為這樣,這帖子,我才苦惱不已。”
“這陳府在這亳州,便是你小舅舅也需得讓著,她們上有淑貴妃,還有那廣陽候夫人,這可不是我們惹得起的!這些年來,我們家與陳家向來是互不相幹。”
“她們家的小姐眼光高的很,早前倒是送過不少帖子過來,但都沒有點名。可今日這帖子也不知怎麽迴事,竟點了瑤姐兒。”
薛泠聽到此處,才拿起那帖子翻開一看。
“……想來是上月的那雅集,瑤姐兒揚名了。”
李氏也皺起了眉:“陳府現在的那大小姐,刁蠻的很,在亳州出了名。她如今指名讓瑤姐兒去,我瞧著就不安好心。”
“可我如何也想不通,陳府的大小姐,為何會忽然就留意到瑤姐兒了。”
薛泠抿了下唇,有些愧疚地解釋道:“小舅母,此事,怕是與我有關。”
“為何這般說?”
薛泠便將那日雅集離開時遇到的那女子的事情言簡意賅地說了,“……小舅母,我那日有些衝動了,想來是把她激怒了。此事,怨我。”
“這陳府大小姐,怕不是衝著瑤姐兒來的,是衝著我來的。”
李氏看了看薛泠,“這又如何怪得了你,明明是她先出言刁難羞辱,你不過是反擊罷了。”
“如此看來,這次的賞梅宴,泠兒你怕是不便出席了。”
薛泠搖了搖頭,看向窗外:“小舅母,你可見過那陳府大小姐?”
“自是見過的。”
“你既見過她,那你方才說她刁蠻,想來便不是別處聽來的傳言。”
李氏是聰明人,聽到薛泠這話,便明白她是何意了:“可你去了,豈不是送羊入虎口?”
“陳家雖然勢大,可此處是亳州,是我們梁家的地盤。正所謂,強龍難壓地頭蛇,她便是想對我下手,也不敢明目張膽。若我真的出事了,陳梁梁家交惡,對他們並無好處。”
李氏拍了下桌子:“你說的不錯。陳家若真的敢對你下手,那你小舅舅,定不會饒過他們!這麽些年來,那陳家在亳州作奸犯科,你小舅舅,早就暗中收集罪證。隻是如今那淑貴妃盛寵正濃,他才忍氣吞聲罷了。”
“陳家這般勢大,朝中盯著他們的人也多,若她真的敢在陳府中對你們下手,那你小舅舅手中的那些罪證,也不妨先交些出來!”
薛泠笑了笑,安撫著李氏:“小舅母,事情還不到這般田地,且讓泠兒先去探上一探。”
“既然你這麽說了,那我也不攔你。屆時,我會與你同去。”
“好。”
陳府的賞梅宴定在五月後,即這個月十七日。
那日薛泠確實不知攔下她們的人是陳府的大小姐,若是知道,她自會避其鋒芒。
如今事情已經發生了,她也已經得罪了這陳家大小姐,為今之計,隻能多做準備。
李氏走後,薛泠吩咐餘白去打聽關於那陳府大小姐陳芷萱的事情。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天氣漸冷,這幾日,白芍的移種亦差不多完成了。
再有不過半月便要到新年了,街上都比往日熱鬧了許多。
薛泠在瑞草堂對麵的酒樓坐了片刻,實在是受不住今日的冷意,喚了碧月翠月,便起身歸府。
薛泠剛到老夫人的院子,便見管家拿著書信來:“表小姐。”
她點了點頭,瞧著管家手上的那些信件:“陳管家,這可是給外祖母的信件?”
陳管家應是,薛泠笑了笑,伸出手:“那便給我,我正好要去尋外祖母。”
“老奴謝過表小姐。”
薛泠拿著信件進了老夫人的屋子,今日雨夾雪,屋裏有些暗。
老夫人畏寒,正抱著湯婆子在小榻上。
瞧見薛泠來了,老夫人想起身,薛泠忙走過去:“外祖母,好冷呢,您還是別亂動了,免得進了寒氣。”
她說罷,將手上的信件放到老夫人的身上:“剛才進來,瞧見陳管家手上拿了些信件,是上京來的信。”
“你爹娘來信了?”
“應當是。”
“快過年了,你爹娘應是想你了。”
薛泠抿唇笑了下,拆開其中一封信件,“這是諶弟的信。”
“你看吧,這小子話多的很,我看得眼花。”
老夫人說著,拆開了另外一封信件。
薛泠點了下頭,低頭看了起來。
薛諶確實話很多,迴迴來信都不止一頁,這次也不例外。
她凝神看信、一目十行,看到“太子遇刺昏迷”時,拿著信紙的手不禁一抖。
上迴太子的信是夾在薛諶的信件中,這迴他更是張膽,竟這般直接送到她的房中。
薛泠瞧了一眼,都不敢拆開來看。
她將那信取出,然後把箱子合上:“碧月。”
“小姐,何事?”
“你將這這人參,讓餘白送去瑞草堂,當作鎮店之寶。”
碧月看了一眼那木箱:“小姐,這人參,您不留著嗎?”
“這人參雖有三百年,在尋常人家裏,這三百年的人參自是稀罕之物,但在太子手中,不過是普通物件。殿下送它過來,自然不是讓我自己留用。”
碧月一驚:“小姐,您說,這人參,是太子殿下送的?”
薛泠輕歎了口氣,點頭道:“嗯。”
聽聞是太子送來的,碧月便知自家小姐所言不錯,她抱起那木箱,起身便出去尋餘白。
薛泠看著碧月背影,見人走了,方才從懷中取出那封書信。
她本不想看的,可想到太子為人,隻怕他會在信上說些什麽,他日若是讓他得知她連他送來的信件都未看,怕是怒火更甚。
如今雖然一切都已經順利辦成,可要達成她心中所想,還需得不少時間。
罷了,便先當個聽話的吧。
薛泠輕抿了下唇,到底是把那信紙拿出。
果不其然,太子在信中所言,那人參是讓她放在店中。
“……薛泠,若無意外,孤下月便能迴京。”
看到此處,薛泠心頭一震。
這般快?
“泠兒?”
聽到小舅母的聲音,薛泠有些慌亂,來不及將那信收好,隻能先揉了塞入懷中。
她這廂才把信件塞好,小舅母便進來了:“泠兒,我又有事要求你了!”
薛泠喝了口水,“小舅母說的是什麽話?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家人本就該互相扶持。您若是再與我這般可,那泠兒日後,可就真的不幫您了!”
李氏連忙掌自己的嘴:“好好好,我說錯話了,說錯話了!”
她說罷,將手中的帖子放到薛泠跟前,“這是陳府的帖子。”
薛泠輕皺了下眉:“若我沒有記錯話,這陳府,可是那淑貴妃的外家?”
李氏點頭,隨後歎了口氣:“是的。便是因為這樣,這帖子,我才苦惱不已。”
“這陳府在這亳州,便是你小舅舅也需得讓著,她們上有淑貴妃,還有那廣陽候夫人,這可不是我們惹得起的!這些年來,我們家與陳家向來是互不相幹。”
“她們家的小姐眼光高的很,早前倒是送過不少帖子過來,但都沒有點名。可今日這帖子也不知怎麽迴事,竟點了瑤姐兒。”
薛泠聽到此處,才拿起那帖子翻開一看。
“……想來是上月的那雅集,瑤姐兒揚名了。”
李氏也皺起了眉:“陳府現在的那大小姐,刁蠻的很,在亳州出了名。她如今指名讓瑤姐兒去,我瞧著就不安好心。”
“可我如何也想不通,陳府的大小姐,為何會忽然就留意到瑤姐兒了。”
薛泠抿了下唇,有些愧疚地解釋道:“小舅母,此事,怕是與我有關。”
“為何這般說?”
薛泠便將那日雅集離開時遇到的那女子的事情言簡意賅地說了,“……小舅母,我那日有些衝動了,想來是把她激怒了。此事,怨我。”
“這陳府大小姐,怕不是衝著瑤姐兒來的,是衝著我來的。”
李氏看了看薛泠,“這又如何怪得了你,明明是她先出言刁難羞辱,你不過是反擊罷了。”
“如此看來,這次的賞梅宴,泠兒你怕是不便出席了。”
薛泠搖了搖頭,看向窗外:“小舅母,你可見過那陳府大小姐?”
“自是見過的。”
“你既見過她,那你方才說她刁蠻,想來便不是別處聽來的傳言。”
李氏是聰明人,聽到薛泠這話,便明白她是何意了:“可你去了,豈不是送羊入虎口?”
“陳家雖然勢大,可此處是亳州,是我們梁家的地盤。正所謂,強龍難壓地頭蛇,她便是想對我下手,也不敢明目張膽。若我真的出事了,陳梁梁家交惡,對他們並無好處。”
李氏拍了下桌子:“你說的不錯。陳家若真的敢對你下手,那你小舅舅,定不會饒過他們!這麽些年來,那陳家在亳州作奸犯科,你小舅舅,早就暗中收集罪證。隻是如今那淑貴妃盛寵正濃,他才忍氣吞聲罷了。”
“陳家這般勢大,朝中盯著他們的人也多,若她真的敢在陳府中對你們下手,那你小舅舅手中的那些罪證,也不妨先交些出來!”
薛泠笑了笑,安撫著李氏:“小舅母,事情還不到這般田地,且讓泠兒先去探上一探。”
“既然你這麽說了,那我也不攔你。屆時,我會與你同去。”
“好。”
陳府的賞梅宴定在五月後,即這個月十七日。
那日薛泠確實不知攔下她們的人是陳府的大小姐,若是知道,她自會避其鋒芒。
如今事情已經發生了,她也已經得罪了這陳家大小姐,為今之計,隻能多做準備。
李氏走後,薛泠吩咐餘白去打聽關於那陳府大小姐陳芷萱的事情。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天氣漸冷,這幾日,白芍的移種亦差不多完成了。
再有不過半月便要到新年了,街上都比往日熱鬧了許多。
薛泠在瑞草堂對麵的酒樓坐了片刻,實在是受不住今日的冷意,喚了碧月翠月,便起身歸府。
薛泠剛到老夫人的院子,便見管家拿著書信來:“表小姐。”
她點了點頭,瞧著管家手上的那些信件:“陳管家,這可是給外祖母的信件?”
陳管家應是,薛泠笑了笑,伸出手:“那便給我,我正好要去尋外祖母。”
“老奴謝過表小姐。”
薛泠拿著信件進了老夫人的屋子,今日雨夾雪,屋裏有些暗。
老夫人畏寒,正抱著湯婆子在小榻上。
瞧見薛泠來了,老夫人想起身,薛泠忙走過去:“外祖母,好冷呢,您還是別亂動了,免得進了寒氣。”
她說罷,將手上的信件放到老夫人的身上:“剛才進來,瞧見陳管家手上拿了些信件,是上京來的信。”
“你爹娘來信了?”
“應當是。”
“快過年了,你爹娘應是想你了。”
薛泠抿唇笑了下,拆開其中一封信件,“這是諶弟的信。”
“你看吧,這小子話多的很,我看得眼花。”
老夫人說著,拆開了另外一封信件。
薛泠點了下頭,低頭看了起來。
薛諶確實話很多,迴迴來信都不止一頁,這次也不例外。
她凝神看信、一目十行,看到“太子遇刺昏迷”時,拿著信紙的手不禁一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