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明亮的大廳之中,氣氛顯得有些凝重。隻見劉備神色匆匆地高聲唿喚著侍從,讓其速速將關羽、張飛以及簡雍等心腹之人召集而來。眾人到齊之後,劉備麵色嚴肅地看著他們,然後目光轉向了正坐在一旁的陳登。
此時的陳登氣定神閑,他緩緩站起身來,清了清嗓子,開始侃侃而談。他那充滿磁性的聲音在大廳內迴蕩著,清晰而又洪亮,仿佛能夠穿透牆壁一般。眾人都聚精會神地聆聽著他的話語。
陳登先是詳細分析了當前兗州黃巾軍的勢力分布和實力情況,接著有條不紊地闡述了謀取這些黃巾軍可能麵臨的種種困難與挑戰。他的言辭條理分明,邏輯嚴密,讓人不禁為之折服。
“諸位,依我之見,想要謀取全部的兗州黃巾軍,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陳登斬釘截鐵地說道,語氣堅定而不容置疑。然而,他話鋒一轉,繼續道:“不過,如果我們能夠采取一些巧妙的策略,正大光明地去謀取其中的大半部分,那麽曹操想必也不會過多地加以阻撓。畢竟,如今的局勢錯綜複雜,各方勢力相互牽製,曹操也需要權衡利弊。”
他的分析頭頭是道,內容正是前文簡雍說給太史慈的內容。
簡雍等人聽得頻頻點頭,眼中滿是欽佩之色。
“先生高才,備欲申大義與天下,奈何才智有限,特請先生指點?”
最後劉備詢問其之後的發展之路。
“劉使君,各位將軍、賢士。”
陳登緩緩站起身來,他的動作優雅而從容,向著在座的眾人深深地行了一禮。隻見他麵帶微笑,神態謙遜有禮,輕聲說道:“在下陳登,不過是一介微末之士,今日鬥膽在此發表一些淺見,還望諸位不吝賜教、多多指點。”
話音剛落,大廳之中的眾人紛紛起身迴禮,表示對陳登的尊重和認可。
此時,陳登目光炯炯地環顧四周,接著說道:“劉將軍乃是漢室貴胄之後,自黃巾之亂起,便起兵為朝廷南征北戰,不僅成功地平定了青州之亂,更是得到了當今天子的嘉許,加封其為青州刺史。然而,如今局勢依舊嚴峻,外有袁紹虎視眈眈,時刻妄圖率軍南下;內則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民生凋敝。可以說,我們正麵臨著重重危機啊!”
說到此處,陳登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話鋒一轉,繼續道:“但所幸天無絕人之路,此次兗州的曹操主動前來尋求結盟。依我之見,如果不出意外,曹操此番必能順利占據兗州之地。待到那時,他定會與袁術爭奪豫州這塊戰略要地。這對於我們而言,無疑是一個天賜良機啊!將軍若能把握這個時機,果斷出兵一舉拿下徐州。而後憑借徐州的富庶資源供養青州的精銳之師,並聯合公孫瓚以及曹操共同進攻袁紹,再與江南勢力聯手對抗袁術。倘若真能如此行事,那麽主公成就一番宏圖霸業便指日可待了!以上便是我為將軍精心謀劃的方略。”
陳登的這番話語擲地有聲,字裏行間都透露出無比的自信和深遠的見識。他仿佛已經在眾人眼前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霸業藍圖,讓人不禁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先生何以知道曹操會南下豫州,不是徐州,並州?”張飛疑惑地問道,他的臉上寫滿了不解,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急切,渴望得到答案。
“嗬嗬,將軍,豫,兗二洲,乃中原大州,人才輩出,曹操既得兗州,怎能不窺視豫州,此為其一也。
豫州孔伷無能之輩,坐擁大州卻不能守,徐州並州不同,徐州陶州牧雖進取不足,但守城有餘,再說徐州大族抵製外人,更不喜曹操閹宦之後,暗中都有抵觸,此點子仲最清楚。此為其二也;”
陳登笑道,糜竺點頭應是,陳登接著說
“豫州袁術已得汝南,梁國,豫州早晚被袁術所有,曹操下手太晚,到時北有冀州袁紹,南有占據豫、揚、荊三州的袁術,曹操必敗無疑,此為其三也
至於並州,貧瘠之地得之對曹操又有多大作用呢?”
劉備聽到這話後,臉上頓時綻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那喜悅之情仿佛如潮水般洶湧而來,瞬間淹沒了他整個人。隻見他激動地雙手一拍,大聲說道:“太好了!吾得先生相助,猶如魚入大海、鳥歸山林啊!”說罷,劉備便毫不猶豫地當場決定招攬陳登為自己的軍師。
而陳登呢,麵對劉備如此真誠熱情的邀請,心中也是一陣歡喜。他深知眼前這位仁德之主乃是能成就一番大業之人,於是欣然應允道:“承蒙主公厚愛,陳登願效犬馬之勞,為主公出謀劃策,肝腦塗地在所不惜!”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劉備成功將才華橫溢的陳登納入麾下。
所以此次議會也是詢問陳登意見,陳登應聲答道:
“兗州北麵有洛水,黃巾賊不太會渡水北上,所以會向東過泰山,二將軍他們要做的,就是將黃巾賊由東逼向北來。”
陳登不容置疑道,他的眼神堅定而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我軍要在青州祝阿,濟南曆城,囤積兵馬做準備,必要時出擊山陽收降黃巾。”
“那我軍糧秣怎麽樣,能夠數十萬人吃多久?”
劉備問道。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他不知道曆史上,曹操是怎麽解決收編黃巾軍後,短時間內口糧的問題。
王修答道,“濟南的存糧本來不多,曹操提供的20萬石糧草在安置了二將軍已經招降的黃巾所剩已經不多,能征集來的糧秣隻夠兩月,不過前些時日子仲書信來,已經在徐州征集購買80萬石糧秼,我已經派武安國將軍前去接應,大概半月可到青州,已經夠我們招降黃巾並支撐到秋收。”
“子仲大才。”劉備興奮地說道,“軍師對收降黃巾有何步驟?”
陳登走到行軍圖前,指著地圖,詳細地說道:
“冀,兗、青三州交界地魏郡乃冀州重郡,冀州勢大,且因為主公和公孫將軍關係,軍隊很多,黃巾賊不會逃竄往冀州,隻能逃向青州平原和濟南,平原靠近冀州,交戰容易多出變故。二將軍可帶步卒至平原,截斷黃巾逃入平原之路。待將黃巾趕至濟南,主公和二將軍三將軍合圍一舉迫降黃巾。”
劉備點頭讚許,張飛等人即刻準備。
漢初平三年一月,兗州潰敗的黃巾軍部被張飛、關羽等人逼到濟南北,劉備將他們團團圍住。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硝煙彌漫。管亥揮舞著大刀,狠狠地劈掉一個青州兵的頭顱,腥熱的血液瞬間噴灑了他一臉。他左手將臉一抹,那動作帶著幾分決絕與瘋狂,繼續提刀砍殺湧上來的青州兵。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瘋狂與絕望,仿佛一頭困獸在做最後的掙紮。
“退!”伴隨鍾聲響起,兩千多青州兵步卒井然有序地撤退下來。他們的步伐整齊劃一,紀律嚴明,顯然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每一個士兵的臉上都寫滿了堅毅與冷靜,他們聽從指揮,如同機器一般精準地執行著命令。
“進!”旌旗揮動間,幾百弓箭手迅速搶上前去占住陣位。他們彎弓搭箭,箭在弦上,蓄勢待發。陽光灑在他們的身上,映照著他們手中的弓箭,閃爍著寒光。
“上盾牌!”,管亥一看不好,即刻唿喊道。
黃巾軍慌亂中,六角大盾、小型鐵盾紛紛立起,然而,由於慌亂,隊伍中甚至出現了蜂擁後退,和搶奪盾牌的現象。士兵們的臉上充滿了恐懼和驚慌,他們在混亂中不知所措,有的被自己人撞倒,有的被盾牌絆倒,場麵一片混亂。
一聲令下,青州弓箭兵羽箭漫射向黃巾軍方陣,幾次齊射後,黃巾軍這邊哀嚎聲一片,兵卒擁擠地向後退去。羽箭如雨點般落下,黃巾軍士兵紛紛中箭倒地,鮮血染紅了大地。那些中箭的士兵,有的痛苦地呻吟著,有的掙紮著想要爬起來,卻又被後麵的人推倒,場麵慘不忍睹。
“哪個敢逃!”管亥怒喝一聲,縱馬上去砍殺了兩個逃兵。他的聲音如同洪鍾般響亮,在戰場上迴蕩,充滿了威嚴與震懾力。
管亥嫡係兵卒也排成一圈圍,在後麵阻止黃巾軍兵卒的潰逃。他們手持武器,眼神堅定,堅決不讓一個逃兵通過。他們的身影在戰場上顯得格外醒目,仿佛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嗚!”青州軍齊聲唿喊。他們的聲音整齊而洪亮,充滿了鬥誌和信心。這聲音仿佛能穿透雲霄,讓敵人聞風喪膽。
劉備騎在馬上跟陳登對視了一眼,兩人心領神會,劉備揮了揮手,“喊降!”
“降者免死!降者免死!”青州兵在戰鼓聲中,有節奏地唿喊。他們的聲音在戰場上迴蕩,傳入每一個黃巾軍士兵的耳中。這聲音仿佛是一道希望的曙光,在黃巾軍士兵的心中掀起了波瀾。
黃巾軍這邊人數雖多,但都惶恐地擠在一起,要不是後麵有督戰隊他們早已逃跑了。士兵們的臉上充滿了猶豫和恐懼,他們不知道是該繼續戰鬥還是投降。有的人眼中透露出求生的欲望,有的人則依然堅守著心中的信念,不願投降。
“降個屁!拿盾的上來,長矛隊給老子出來,青州崽子們的騎兵要上來了。”管亥喊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仿佛要將心中的怒火都發泄出來。
果然,喊降過後,青州軍兩翼的騎兵開始緩緩跑動,這樣的戰法,對於幾天內交戰過十數次的雙方來說,已經不陌生。騎兵們手持長槍,身姿矯健,他們的馬蹄聲在大地上迴蕩,仿佛是戰鼓的轟鳴。
他們的眼神堅定而銳利,緊緊地盯著黃巾軍,隨時準備發動攻擊。
戰鼓響了兩通,青州兵弓箭手又齊射了三次。羽箭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弧線,飛向黃巾軍陣營。
每一支箭都帶著死亡的氣息,射向那些驚慌失措的黃巾軍士兵。
而兩邊騎兵加迫近了黃巾軍方陣。他們的速度越來越快,氣勢洶洶地衝向黃巾軍。馬蹄聲如雷,塵土飛揚,仿佛要將黃巾軍淹沒。
左麵千餘騎中的太史慈收起長戟,取出弓搭上箭,“射!”他的聲音清脆而響亮,充滿了威嚴。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冷靜與果斷,仿佛能洞察敵人的一切弱點。
不需吩咐,其餘青州騎兵也取出弓箭向黃巾軍漫射。他們的箭術高超,箭無虛發,黃巾軍士兵紛紛倒地。
他們的動作熟練而流暢,仿佛是經過無數次訓練的殺人機器。
兩次漫射後,他們也不繼續衝擊,而是從黃巾軍方陣前掠過。他們的身影如閃電般迅速,消失在黃巾軍的視野中。他們的離去,仿佛是一陣狂風,給黃巾軍留下了無盡的恐懼。
此時的陳登氣定神閑,他緩緩站起身來,清了清嗓子,開始侃侃而談。他那充滿磁性的聲音在大廳內迴蕩著,清晰而又洪亮,仿佛能夠穿透牆壁一般。眾人都聚精會神地聆聽著他的話語。
陳登先是詳細分析了當前兗州黃巾軍的勢力分布和實力情況,接著有條不紊地闡述了謀取這些黃巾軍可能麵臨的種種困難與挑戰。他的言辭條理分明,邏輯嚴密,讓人不禁為之折服。
“諸位,依我之見,想要謀取全部的兗州黃巾軍,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陳登斬釘截鐵地說道,語氣堅定而不容置疑。然而,他話鋒一轉,繼續道:“不過,如果我們能夠采取一些巧妙的策略,正大光明地去謀取其中的大半部分,那麽曹操想必也不會過多地加以阻撓。畢竟,如今的局勢錯綜複雜,各方勢力相互牽製,曹操也需要權衡利弊。”
他的分析頭頭是道,內容正是前文簡雍說給太史慈的內容。
簡雍等人聽得頻頻點頭,眼中滿是欽佩之色。
“先生高才,備欲申大義與天下,奈何才智有限,特請先生指點?”
最後劉備詢問其之後的發展之路。
“劉使君,各位將軍、賢士。”
陳登緩緩站起身來,他的動作優雅而從容,向著在座的眾人深深地行了一禮。隻見他麵帶微笑,神態謙遜有禮,輕聲說道:“在下陳登,不過是一介微末之士,今日鬥膽在此發表一些淺見,還望諸位不吝賜教、多多指點。”
話音剛落,大廳之中的眾人紛紛起身迴禮,表示對陳登的尊重和認可。
此時,陳登目光炯炯地環顧四周,接著說道:“劉將軍乃是漢室貴胄之後,自黃巾之亂起,便起兵為朝廷南征北戰,不僅成功地平定了青州之亂,更是得到了當今天子的嘉許,加封其為青州刺史。然而,如今局勢依舊嚴峻,外有袁紹虎視眈眈,時刻妄圖率軍南下;內則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民生凋敝。可以說,我們正麵臨著重重危機啊!”
說到此處,陳登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話鋒一轉,繼續道:“但所幸天無絕人之路,此次兗州的曹操主動前來尋求結盟。依我之見,如果不出意外,曹操此番必能順利占據兗州之地。待到那時,他定會與袁術爭奪豫州這塊戰略要地。這對於我們而言,無疑是一個天賜良機啊!將軍若能把握這個時機,果斷出兵一舉拿下徐州。而後憑借徐州的富庶資源供養青州的精銳之師,並聯合公孫瓚以及曹操共同進攻袁紹,再與江南勢力聯手對抗袁術。倘若真能如此行事,那麽主公成就一番宏圖霸業便指日可待了!以上便是我為將軍精心謀劃的方略。”
陳登的這番話語擲地有聲,字裏行間都透露出無比的自信和深遠的見識。他仿佛已經在眾人眼前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霸業藍圖,讓人不禁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先生何以知道曹操會南下豫州,不是徐州,並州?”張飛疑惑地問道,他的臉上寫滿了不解,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急切,渴望得到答案。
“嗬嗬,將軍,豫,兗二洲,乃中原大州,人才輩出,曹操既得兗州,怎能不窺視豫州,此為其一也。
豫州孔伷無能之輩,坐擁大州卻不能守,徐州並州不同,徐州陶州牧雖進取不足,但守城有餘,再說徐州大族抵製外人,更不喜曹操閹宦之後,暗中都有抵觸,此點子仲最清楚。此為其二也;”
陳登笑道,糜竺點頭應是,陳登接著說
“豫州袁術已得汝南,梁國,豫州早晚被袁術所有,曹操下手太晚,到時北有冀州袁紹,南有占據豫、揚、荊三州的袁術,曹操必敗無疑,此為其三也
至於並州,貧瘠之地得之對曹操又有多大作用呢?”
劉備聽到這話後,臉上頓時綻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那喜悅之情仿佛如潮水般洶湧而來,瞬間淹沒了他整個人。隻見他激動地雙手一拍,大聲說道:“太好了!吾得先生相助,猶如魚入大海、鳥歸山林啊!”說罷,劉備便毫不猶豫地當場決定招攬陳登為自己的軍師。
而陳登呢,麵對劉備如此真誠熱情的邀請,心中也是一陣歡喜。他深知眼前這位仁德之主乃是能成就一番大業之人,於是欣然應允道:“承蒙主公厚愛,陳登願效犬馬之勞,為主公出謀劃策,肝腦塗地在所不惜!”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劉備成功將才華橫溢的陳登納入麾下。
所以此次議會也是詢問陳登意見,陳登應聲答道:
“兗州北麵有洛水,黃巾賊不太會渡水北上,所以會向東過泰山,二將軍他們要做的,就是將黃巾賊由東逼向北來。”
陳登不容置疑道,他的眼神堅定而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我軍要在青州祝阿,濟南曆城,囤積兵馬做準備,必要時出擊山陽收降黃巾。”
“那我軍糧秣怎麽樣,能夠數十萬人吃多久?”
劉備問道。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他不知道曆史上,曹操是怎麽解決收編黃巾軍後,短時間內口糧的問題。
王修答道,“濟南的存糧本來不多,曹操提供的20萬石糧草在安置了二將軍已經招降的黃巾所剩已經不多,能征集來的糧秣隻夠兩月,不過前些時日子仲書信來,已經在徐州征集購買80萬石糧秼,我已經派武安國將軍前去接應,大概半月可到青州,已經夠我們招降黃巾並支撐到秋收。”
“子仲大才。”劉備興奮地說道,“軍師對收降黃巾有何步驟?”
陳登走到行軍圖前,指著地圖,詳細地說道:
“冀,兗、青三州交界地魏郡乃冀州重郡,冀州勢大,且因為主公和公孫將軍關係,軍隊很多,黃巾賊不會逃竄往冀州,隻能逃向青州平原和濟南,平原靠近冀州,交戰容易多出變故。二將軍可帶步卒至平原,截斷黃巾逃入平原之路。待將黃巾趕至濟南,主公和二將軍三將軍合圍一舉迫降黃巾。”
劉備點頭讚許,張飛等人即刻準備。
漢初平三年一月,兗州潰敗的黃巾軍部被張飛、關羽等人逼到濟南北,劉備將他們團團圍住。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硝煙彌漫。管亥揮舞著大刀,狠狠地劈掉一個青州兵的頭顱,腥熱的血液瞬間噴灑了他一臉。他左手將臉一抹,那動作帶著幾分決絕與瘋狂,繼續提刀砍殺湧上來的青州兵。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瘋狂與絕望,仿佛一頭困獸在做最後的掙紮。
“退!”伴隨鍾聲響起,兩千多青州兵步卒井然有序地撤退下來。他們的步伐整齊劃一,紀律嚴明,顯然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每一個士兵的臉上都寫滿了堅毅與冷靜,他們聽從指揮,如同機器一般精準地執行著命令。
“進!”旌旗揮動間,幾百弓箭手迅速搶上前去占住陣位。他們彎弓搭箭,箭在弦上,蓄勢待發。陽光灑在他們的身上,映照著他們手中的弓箭,閃爍著寒光。
“上盾牌!”,管亥一看不好,即刻唿喊道。
黃巾軍慌亂中,六角大盾、小型鐵盾紛紛立起,然而,由於慌亂,隊伍中甚至出現了蜂擁後退,和搶奪盾牌的現象。士兵們的臉上充滿了恐懼和驚慌,他們在混亂中不知所措,有的被自己人撞倒,有的被盾牌絆倒,場麵一片混亂。
一聲令下,青州弓箭兵羽箭漫射向黃巾軍方陣,幾次齊射後,黃巾軍這邊哀嚎聲一片,兵卒擁擠地向後退去。羽箭如雨點般落下,黃巾軍士兵紛紛中箭倒地,鮮血染紅了大地。那些中箭的士兵,有的痛苦地呻吟著,有的掙紮著想要爬起來,卻又被後麵的人推倒,場麵慘不忍睹。
“哪個敢逃!”管亥怒喝一聲,縱馬上去砍殺了兩個逃兵。他的聲音如同洪鍾般響亮,在戰場上迴蕩,充滿了威嚴與震懾力。
管亥嫡係兵卒也排成一圈圍,在後麵阻止黃巾軍兵卒的潰逃。他們手持武器,眼神堅定,堅決不讓一個逃兵通過。他們的身影在戰場上顯得格外醒目,仿佛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嗚!”青州軍齊聲唿喊。他們的聲音整齊而洪亮,充滿了鬥誌和信心。這聲音仿佛能穿透雲霄,讓敵人聞風喪膽。
劉備騎在馬上跟陳登對視了一眼,兩人心領神會,劉備揮了揮手,“喊降!”
“降者免死!降者免死!”青州兵在戰鼓聲中,有節奏地唿喊。他們的聲音在戰場上迴蕩,傳入每一個黃巾軍士兵的耳中。這聲音仿佛是一道希望的曙光,在黃巾軍士兵的心中掀起了波瀾。
黃巾軍這邊人數雖多,但都惶恐地擠在一起,要不是後麵有督戰隊他們早已逃跑了。士兵們的臉上充滿了猶豫和恐懼,他們不知道是該繼續戰鬥還是投降。有的人眼中透露出求生的欲望,有的人則依然堅守著心中的信念,不願投降。
“降個屁!拿盾的上來,長矛隊給老子出來,青州崽子們的騎兵要上來了。”管亥喊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仿佛要將心中的怒火都發泄出來。
果然,喊降過後,青州軍兩翼的騎兵開始緩緩跑動,這樣的戰法,對於幾天內交戰過十數次的雙方來說,已經不陌生。騎兵們手持長槍,身姿矯健,他們的馬蹄聲在大地上迴蕩,仿佛是戰鼓的轟鳴。
他們的眼神堅定而銳利,緊緊地盯著黃巾軍,隨時準備發動攻擊。
戰鼓響了兩通,青州兵弓箭手又齊射了三次。羽箭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弧線,飛向黃巾軍陣營。
每一支箭都帶著死亡的氣息,射向那些驚慌失措的黃巾軍士兵。
而兩邊騎兵加迫近了黃巾軍方陣。他們的速度越來越快,氣勢洶洶地衝向黃巾軍。馬蹄聲如雷,塵土飛揚,仿佛要將黃巾軍淹沒。
左麵千餘騎中的太史慈收起長戟,取出弓搭上箭,“射!”他的聲音清脆而響亮,充滿了威嚴。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冷靜與果斷,仿佛能洞察敵人的一切弱點。
不需吩咐,其餘青州騎兵也取出弓箭向黃巾軍漫射。他們的箭術高超,箭無虛發,黃巾軍士兵紛紛倒地。
他們的動作熟練而流暢,仿佛是經過無數次訓練的殺人機器。
兩次漫射後,他們也不繼續衝擊,而是從黃巾軍方陣前掠過。他們的身影如閃電般迅速,消失在黃巾軍的視野中。他們的離去,仿佛是一陣狂風,給黃巾軍留下了無盡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