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便到了開元二十八年,西域的突騎施之亂基本平定,蓋嘉運將軍在大唐西域的使命基本完成,隨後他便奉命押解吐火仙可汗以及黑姓可汗爾微特勤等人前往長安,向大唐皇帝李隆基獻俘。
李嗣業自開元二十年與楊虎、康寧、楊融等人離開長安,離開高陵之後,已在西域生活了八年,此刻的西域暫時安寧,並無大的戰事,是時候迴鄉省親了,於是他們便向夫蒙靈察將軍告假,跟隨蓋嘉運將軍,一並押解俘虜迴去。
其實,李嗣業與楊虎老家之人早已搬離了京兆府高陵縣,在李林甫上位之後,他們怕受到迫害,同時也不想離長安城太近,以卷入不必要的政治紛爭,因而在這些年來,李父與李三、李四等幾個兄弟商議,陸陸續續的變賣了在高陵縣李家莊的田產,然後同步在李五雲遊後落腳的劍南道蜀郡置辦了大量的田產,到開元二十四年,他們幾兄弟包括他們的子嗣,都搬遷至劍南道蜀郡安家立業去了。
楊虎的兩個兄弟以及他們父母,也在楊虎和楊融的勸說下,同樣變賣了田產,跟著李家一塊兒遷至劍南道蜀郡。
李嗣業等人跟著蓋嘉運將軍押解俘虜到了長安之後,他們便直接往裴府奔去,裴十三瀟灑自在,已雲遊四方去了,而裴旻也已過半百,老了,他大部分時間留在長安,不再像年輕時,需要常年戍邊。
裴旻見到李嗣業迴來看他,甚是高興,自己帶出來的徒弟已成才,並在邊關建功立業,這比什麽都強。師徒兩人久久的擁抱在一起,隨後裴旻盯著這個高大健壯的徒兒,老淚縱橫,他激動的說道:“嗣業啊,好久不見,你已經比師父更健壯了,真的是我的好徒兒。”
在裴府待了幾日後,李嗣業等人告別了裴旻,便要往西南而行,去見他那八年未見的,生他養他的父母。
李家兄弟幾個人在劍南道蜀郡蜀縣的一個風景秀麗,依山傍水的村莊安了家。一條清澈的河流從這裏流過,村後則是巍巍大山,這裏盛產稻米,質量也比得上江淮一帶,氣候冬暖夏涼,比之高陵縣要舒服許多。
李嗣業等人根據家書上的地址,一路尋來,終於找到了這個寧靜的村莊。剛抵達村口,一個頭發半白的婦人正坐在大樹下與另一個同樣年紀的皮膚黑一些的婦人一邊聊著天,一邊擇著菜。
她們倆這幾年的話題永遠沒有變,那個頭發半白的婦人說道:“楊虎他媽,你們家楊虎來書信了沒啊?”
那黑一點的婦人答道:“我說大嫂啊,你這不是廢話嗎?我們家楊虎哪天來了書信,那麽你們家李嗣業不同樣一起寄來書信的嗎?”
那頭發半白的婦人笑了笑,說道:“是啊,他們都去了八年了,八年了,怪想他們的了。”邊說邊歎息的搖搖頭。
“是啊,八年了,也不知道我那兒媳婦長什麽樣。”
“對啊,我那兒媳婦融兒,我也想見見她了...想想都美,這漂亮的妮兒真做了我的兒媳。”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聊著,聊的話題永遠是自己的兒女,這或許便是作為人之母的那點兒心思吧。
“娘!”
“娘!”
“娘!”
“娘!”
兩個婦人頓時一愣,抬頭望向聲音喚來之處,七個年輕人牽著馬,正站在離她們十來步之距的位置,而叫她們的是兩男兩女。
她們緩緩的站了起來,不敢想象眼前的景象,“楊虎他媽,這是真的嗎?我的眼睛沒花吧。”那頭發半白的婦人一邊盯著那幾個年輕人,一邊對著旁邊的那婦人說道。
那黑一點的婦人,眼睛裏已經含著淚,那是激動高興的淚水,她哽咽的答道:“大嫂,沒花,沒花,他們迴來了。”隨後,她扔掉手中的蔬菜,一頭撲向自己的兒子,那個八年未見的楊虎的懷裏,並嚎啕大哭起來。
那頭發半白的婦人,同樣一步一步顫巍巍的走向李嗣業。
“娘,我和融兒都迴來了。”李嗣業望著自己母親,李母一直強忍著淚水不讓它流下來,但最終還是忍不住了,她一頭紮進李嗣業的懷裏,也嚎啕大哭起來。
眾人見此,也都忍不住的流下了眼淚。
住在村口附近的李家和楊家之人,聽到李母和楊母的嚎啕大哭之聲,紛紛衝了出來,李父邊跑邊喊道:“怎麽迴事,怎麽迴事,哭什麽啊?”
他身後跟著楊父和他的幾個兄弟,他們也都大喊著:“出什麽事了啊?”
當他們看到李嗣業、楊虎等人的時候,也紛紛的停下了腳步,李父“罵”道:“你們這兩個老太婆真是的,兒子迴來了,哭啥哭啊,還以為你們出什麽事呢。”說著說著,李父也忍不住的哭了起來。
“大哥,你不是不哭的嗎?”楊父也忍不住擦著眼睛,“兒子們,都迴來了,都迴來了...”
兩位老父親緩緩的走過去,與妻子一樣,緊緊的抱住自己那八年未見的兒子。
... ...
李嗣業作為昭武校尉,正六品軍官,不要說在這小村莊,就是在蜀縣也算是不小的官職,他也算衣錦還鄉了,不過李嗣業為人低調,不看重這些虛名,再說這個小村莊也不是他們的祖籍之地,故而在今後的幾天裏,別人也不知道這個村裏迴來了幾個安西的軍官。
李嗣業、楊虎等人的迴來,家裏人自然是極為高興,他們的幾個兄弟基本都已成家,並且接任了家庭的責任。李嗣家接替了他三叔的擔子,負責打理他們家族的那些田產。
李嗣興和李嗣盛不再像當年那樣調皮搗蛋,他們變得更為沉穩,在李父,也就是他們倆大伯的教導下做起了生意,在蜀縣縣城裏開了幾家米麥行,生意還算興榮。四叔之子李嗣長也在蜀縣衙門裏謀得了一官半職,官兒雖然不大,但也算是出仕了。
五叔李五還在當他的私塾老師,他的兒子李嗣久年齡尚小,與當年李嗣興和李嗣盛一樣,極其崇拜他們的二哥李嗣業。
楊虎的兩個弟弟也成家了,楊豹留在父母身邊,打理著家裏的田產,而楊彪則與李嗣興、李嗣盛兩兄弟一樣,在蜀縣縣城開了家米麥行,他們的“師父”都是李嗣業的父親。
這就是李嗣業與楊虎家人們的現狀,李嗣業看著自己那幸福和諧的一家人,甚是欣慰,軍人建功立業的最終目的,不就是為了保家衛國嗎?不就是為了保護千千萬萬個家庭生活幸福安康嗎?
李嗣業自開元二十年與楊虎、康寧、楊融等人離開長安,離開高陵之後,已在西域生活了八年,此刻的西域暫時安寧,並無大的戰事,是時候迴鄉省親了,於是他們便向夫蒙靈察將軍告假,跟隨蓋嘉運將軍,一並押解俘虜迴去。
其實,李嗣業與楊虎老家之人早已搬離了京兆府高陵縣,在李林甫上位之後,他們怕受到迫害,同時也不想離長安城太近,以卷入不必要的政治紛爭,因而在這些年來,李父與李三、李四等幾個兄弟商議,陸陸續續的變賣了在高陵縣李家莊的田產,然後同步在李五雲遊後落腳的劍南道蜀郡置辦了大量的田產,到開元二十四年,他們幾兄弟包括他們的子嗣,都搬遷至劍南道蜀郡安家立業去了。
楊虎的兩個兄弟以及他們父母,也在楊虎和楊融的勸說下,同樣變賣了田產,跟著李家一塊兒遷至劍南道蜀郡。
李嗣業等人跟著蓋嘉運將軍押解俘虜到了長安之後,他們便直接往裴府奔去,裴十三瀟灑自在,已雲遊四方去了,而裴旻也已過半百,老了,他大部分時間留在長安,不再像年輕時,需要常年戍邊。
裴旻見到李嗣業迴來看他,甚是高興,自己帶出來的徒弟已成才,並在邊關建功立業,這比什麽都強。師徒兩人久久的擁抱在一起,隨後裴旻盯著這個高大健壯的徒兒,老淚縱橫,他激動的說道:“嗣業啊,好久不見,你已經比師父更健壯了,真的是我的好徒兒。”
在裴府待了幾日後,李嗣業等人告別了裴旻,便要往西南而行,去見他那八年未見的,生他養他的父母。
李家兄弟幾個人在劍南道蜀郡蜀縣的一個風景秀麗,依山傍水的村莊安了家。一條清澈的河流從這裏流過,村後則是巍巍大山,這裏盛產稻米,質量也比得上江淮一帶,氣候冬暖夏涼,比之高陵縣要舒服許多。
李嗣業等人根據家書上的地址,一路尋來,終於找到了這個寧靜的村莊。剛抵達村口,一個頭發半白的婦人正坐在大樹下與另一個同樣年紀的皮膚黑一些的婦人一邊聊著天,一邊擇著菜。
她們倆這幾年的話題永遠沒有變,那個頭發半白的婦人說道:“楊虎他媽,你們家楊虎來書信了沒啊?”
那黑一點的婦人答道:“我說大嫂啊,你這不是廢話嗎?我們家楊虎哪天來了書信,那麽你們家李嗣業不同樣一起寄來書信的嗎?”
那頭發半白的婦人笑了笑,說道:“是啊,他們都去了八年了,八年了,怪想他們的了。”邊說邊歎息的搖搖頭。
“是啊,八年了,也不知道我那兒媳婦長什麽樣。”
“對啊,我那兒媳婦融兒,我也想見見她了...想想都美,這漂亮的妮兒真做了我的兒媳。”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聊著,聊的話題永遠是自己的兒女,這或許便是作為人之母的那點兒心思吧。
“娘!”
“娘!”
“娘!”
“娘!”
兩個婦人頓時一愣,抬頭望向聲音喚來之處,七個年輕人牽著馬,正站在離她們十來步之距的位置,而叫她們的是兩男兩女。
她們緩緩的站了起來,不敢想象眼前的景象,“楊虎他媽,這是真的嗎?我的眼睛沒花吧。”那頭發半白的婦人一邊盯著那幾個年輕人,一邊對著旁邊的那婦人說道。
那黑一點的婦人,眼睛裏已經含著淚,那是激動高興的淚水,她哽咽的答道:“大嫂,沒花,沒花,他們迴來了。”隨後,她扔掉手中的蔬菜,一頭撲向自己的兒子,那個八年未見的楊虎的懷裏,並嚎啕大哭起來。
那頭發半白的婦人,同樣一步一步顫巍巍的走向李嗣業。
“娘,我和融兒都迴來了。”李嗣業望著自己母親,李母一直強忍著淚水不讓它流下來,但最終還是忍不住了,她一頭紮進李嗣業的懷裏,也嚎啕大哭起來。
眾人見此,也都忍不住的流下了眼淚。
住在村口附近的李家和楊家之人,聽到李母和楊母的嚎啕大哭之聲,紛紛衝了出來,李父邊跑邊喊道:“怎麽迴事,怎麽迴事,哭什麽啊?”
他身後跟著楊父和他的幾個兄弟,他們也都大喊著:“出什麽事了啊?”
當他們看到李嗣業、楊虎等人的時候,也紛紛的停下了腳步,李父“罵”道:“你們這兩個老太婆真是的,兒子迴來了,哭啥哭啊,還以為你們出什麽事呢。”說著說著,李父也忍不住的哭了起來。
“大哥,你不是不哭的嗎?”楊父也忍不住擦著眼睛,“兒子們,都迴來了,都迴來了...”
兩位老父親緩緩的走過去,與妻子一樣,緊緊的抱住自己那八年未見的兒子。
... ...
李嗣業作為昭武校尉,正六品軍官,不要說在這小村莊,就是在蜀縣也算是不小的官職,他也算衣錦還鄉了,不過李嗣業為人低調,不看重這些虛名,再說這個小村莊也不是他們的祖籍之地,故而在今後的幾天裏,別人也不知道這個村裏迴來了幾個安西的軍官。
李嗣業、楊虎等人的迴來,家裏人自然是極為高興,他們的幾個兄弟基本都已成家,並且接任了家庭的責任。李嗣家接替了他三叔的擔子,負責打理他們家族的那些田產。
李嗣興和李嗣盛不再像當年那樣調皮搗蛋,他們變得更為沉穩,在李父,也就是他們倆大伯的教導下做起了生意,在蜀縣縣城裏開了幾家米麥行,生意還算興榮。四叔之子李嗣長也在蜀縣衙門裏謀得了一官半職,官兒雖然不大,但也算是出仕了。
五叔李五還在當他的私塾老師,他的兒子李嗣久年齡尚小,與當年李嗣興和李嗣盛一樣,極其崇拜他們的二哥李嗣業。
楊虎的兩個弟弟也成家了,楊豹留在父母身邊,打理著家裏的田產,而楊彪則與李嗣興、李嗣盛兩兄弟一樣,在蜀縣縣城開了家米麥行,他們的“師父”都是李嗣業的父親。
這就是李嗣業與楊虎家人們的現狀,李嗣業看著自己那幸福和諧的一家人,甚是欣慰,軍人建功立業的最終目的,不就是為了保家衛國嗎?不就是為了保護千千萬萬個家庭生活幸福安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