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清晨,後方傳來了一個消息。
耿京終於迴到了軍中。
據軍使所說,耿京斷後落水之後,一直順流而下,躲在了安子河西岸的蒙山中,因為黑燈瞎火而迷失了方向,在蒙山中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
但因為有許多潰兵也往蒙山中跑,所以這幾日耿京也沒有閑著,一邊收攏潰兵,一邊尋找道路,在昨夜成功走出了蒙山,迴到了安子河畔。
耿京原本還以為天平軍已經兵敗如山倒,被打得稀碎,他都做好了重頭再來的準備了,卻驚喜的發現,天平軍的大旗依舊在安子河兩岸高高飄揚。
耿京驚喜交加,被簇擁著迴到軍營中,見到天王軍雖然被重創,但如林軍保存的相對完整時更加高興。
再之後葉師禪感於耿京親身斷後的恩義,見麵之後直接大禮相拜,徹底放下獨立的身份,率領不到一千的殘兵敗將正式成為耿京的下屬。
至於其他軍頭在損失嚴重之下,也不敢再違抗耿京,甚至連腹誹耿京以鄰為壑都做不到。
因為耿京的天王軍也是損失慘重,甚至耿京本人都九死一生。
耿京也萬萬沒想到,他遭遇慘敗之後,威望竟然還上升了一些,不由得大喜過望。
但大敗之下,哪裏能所有事都一番平順呢?
千頭萬緒之下,耿京又是熬了一夜才繼續與諸將定下前進的章程。他正要好好歇息之時,張安國又摸過來進讒言了。
張七郎一般不留隔夜仇,但挨辛棄疾那一巴掌已經是好幾天前的事情了,此時這廝臉上還沒有消腫呢!
耿京聽完張安國對辛棄疾甚至劉淮的誅心之言後,愈加煩躁,深深覺得張安國這廝心眼越來越小了,他要是統軍的能力有沒事找事的能力如此強大就好了,嗬斥兩句後,耿京幹脆用吃飯的木碗把張安國砸了出去。
但張安國狼狽出帳時候最後一句話還是深深刺進了耿京的心裏。
“大哥,奪大權這種事,從來不是要看想不想,而是能不能。無論是誰有這個能力,就會有無數人在旁邊攛掇,借此水漲船高。大哥要三思啊,須知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他娘的啖狗屎的醃臢貨。”耿京一邊嘟嘟囔囔罵著張安國,一邊帶著一絲危機感進入了夢鄉。
但八月十五日中午時,辛棄疾所部將繳獲的戰馬、盔甲、旗幟全都送迴到中軍時,還是瞬間打消耿京所有的猜忌。
因為算了算時間,辛棄疾將這些東西送迴來時,耿京已經迴軍的消息還沒傳過去。
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耿京既是沒有在軍中,辛棄疾依舊在尊重中軍權威。
而這些繳獲,尤其是旗幟的送達,更是讓天平軍全軍振奮鼓蕩起來,諸將一掃之前對金軍的畏懼,紛紛進言去追擊金軍。
耿京當然知曉他們的小心思。
想喝費縣的頭湯嘛!
但之前劉淮的言語也傳到了耿京的耳朵裏,再結合初次見麵時的所言,以及這次大敗所造成的觸動,終於讓耿京下令決心去建立製度了。
所以耿京當即表示,誰想去費縣都可以,到時候一律歸辛棄疾節製,不用想,辛五郎一定會嚴肅軍紀,做了不該做的,拿了不該拿的,死了別怨我耿京。
而耿京作為大頭領要在安子河畔繼續收攏軍隊,直到軍糧吃完為止,明顯是要借機兼並兵馬。
好嘛,兩頭堵。
先不說天平軍諸將皆是心思百轉。
在八月十五日中午時,千餘天平軍士卒,終於走出了蒙山山口,抵達了費縣。
輕鬆渡過浚河後,再次穿過一片丘陵地帶,費縣縣城近在眼前。
而到了此時,辛字軍才驚奇的發現,費縣竟然毫無防備,城門都沒有關。
辛棄疾率軍輕易衝進了城,將費縣知縣堵在了縣衙,輕易斬了這女真人的首級。
略略審問了吏員之後,劉淮才發現他們根本不知道仆散達摩已經率領金軍敗退了,不由得心中一定。
雖然在一路上已經斬俘了大約九百女真騎兵,但還是有一千多騎兵逃出了生天。要萬一是有女真人真的手段了得,懂得壯士斷腕的道理,將一千多變成哀兵的騎兵帶出來該如何是好?
若是錯誤的估算戰力,將這一千騎兵排除在外。等到決戰之時,這千把騎兵咬牙切齒的殺出來,事情就大條了。
但現在看來,女真人已經慌亂到潰敗的程度了,以至於都沒有人將消息告知費縣,讓他們做好準備。
“金賊勢窮了。”劉淮將長刀掛在得勝鉤上,在馬上一拱手:“辛五郎,耶律二郎,費縣已下,我要去我的戰場了,咱們就此別過。”
辛棄疾與耶律興哥連忙還禮,卻見劉淮引著管崇彥、龐如歸、羅懷言三人,各自帶著一匹備馬,向東疾馳而去。
兩人望著劉淮的背影,皆是悵然若失。
但剛剛攻城略地,兩人的事情實在是繁忙,整頓完軍紀,清點府庫,安撫百姓後,已經到了十六日中午。
又是休息一番之後,耶律興哥來到了辛棄疾麵前,說要告假。
“什麽?你要拋下你的契丹騎兵去哪?”
辛棄疾被驚得目瞪口呆。
“不是拋下俺的部族,而是想要去見識一下劉大郎真正的能耐。”耶律興哥扶著腰帶說道:“他總是在說他那一套是對的,俺這些天一路跟著看來,他確實是對的,但劉大郎究竟對到什麽程度,還是要在戰場上看一看。”
辛棄疾放下手中毛筆,偏頭想了想:“你不能去,我剛剛任命辛經緯為辛字軍副頭領,他可以規製好辛字軍,卻無法壓製即將到來的天平軍大部。
如果要安民,費縣可以算作根基之一了,萬萬不可糟蹋。所以需要你親自率契丹騎兵,以作協助。”
耶律興哥點頭之後卻立馬覺得不太對:“不對啊,這些事兒你一個人不就都幹了嗎?那些醃臢哪敢在你麵前搞三搞四?哦,你要去哪?”
辛棄疾從容說道:“我自然是要去看看劉大郎的真正能耐。”
耶律興哥張了張嘴巴,覺得辛棄疾這廝真的是道德淪喪,不當人子。
我不動你不動,我一動你亂動是吧?
“耶律二郎莫要作態,你就算看明白劉大郎的本事,你有辦法改變天平軍嗎?或者說有這地位與能力嗎?耿大頭領會信你嗎?”辛棄疾披上鐵裲襠,又為自己環繞臂鎧:“這種事隻有我才行,所以這次我去。”
耶律興哥仔細思考,沮喪的發現辛棄疾說得真特麽對。
“也罷,俺替你鎮場子。不過俺雖然不去了,但還是得讓副將李乙真金去一趟。”
“行,我交待下軍務,兩刻鍾後出發。”
辛棄疾竟有些迫不及待之態。
其實辛棄疾不讓耶律興哥去還有一個原因。
他擔心這廝見識完劉淮的本事後就直接改換門庭,帶著契丹人一起投靠忠義大軍去了。
別說不可能,耶律興哥可是在那艱難一夜後,第一個去與劉淮套近乎的將領,速度比他辛棄疾還要快。
更別說胡人還有刻在骨子裏的強者為尊的思想,耶律興哥隻是跟耿京搭夥過日子,又不是誓死效忠,為啥不能跳槽。
但如果耶律興哥真的這麽幹了,那肯定會影響天平軍與忠義軍的關係,兩邊起摩擦甚至反目成仇都有可能。
所以,辛棄疾要提前做好防範。
如果耶律興哥知曉辛棄疾所想,一定會極度無語。
那忠義大軍明顯就是個有規矩的,此時投靠過去,哪能保持相對獨立的地位?
大丈夫投效,可是要托生死,定始終的。
哪有那麽簡單就能下定決心?
耿京終於迴到了軍中。
據軍使所說,耿京斷後落水之後,一直順流而下,躲在了安子河西岸的蒙山中,因為黑燈瞎火而迷失了方向,在蒙山中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
但因為有許多潰兵也往蒙山中跑,所以這幾日耿京也沒有閑著,一邊收攏潰兵,一邊尋找道路,在昨夜成功走出了蒙山,迴到了安子河畔。
耿京原本還以為天平軍已經兵敗如山倒,被打得稀碎,他都做好了重頭再來的準備了,卻驚喜的發現,天平軍的大旗依舊在安子河兩岸高高飄揚。
耿京驚喜交加,被簇擁著迴到軍營中,見到天王軍雖然被重創,但如林軍保存的相對完整時更加高興。
再之後葉師禪感於耿京親身斷後的恩義,見麵之後直接大禮相拜,徹底放下獨立的身份,率領不到一千的殘兵敗將正式成為耿京的下屬。
至於其他軍頭在損失嚴重之下,也不敢再違抗耿京,甚至連腹誹耿京以鄰為壑都做不到。
因為耿京的天王軍也是損失慘重,甚至耿京本人都九死一生。
耿京也萬萬沒想到,他遭遇慘敗之後,威望竟然還上升了一些,不由得大喜過望。
但大敗之下,哪裏能所有事都一番平順呢?
千頭萬緒之下,耿京又是熬了一夜才繼續與諸將定下前進的章程。他正要好好歇息之時,張安國又摸過來進讒言了。
張七郎一般不留隔夜仇,但挨辛棄疾那一巴掌已經是好幾天前的事情了,此時這廝臉上還沒有消腫呢!
耿京聽完張安國對辛棄疾甚至劉淮的誅心之言後,愈加煩躁,深深覺得張安國這廝心眼越來越小了,他要是統軍的能力有沒事找事的能力如此強大就好了,嗬斥兩句後,耿京幹脆用吃飯的木碗把張安國砸了出去。
但張安國狼狽出帳時候最後一句話還是深深刺進了耿京的心裏。
“大哥,奪大權這種事,從來不是要看想不想,而是能不能。無論是誰有這個能力,就會有無數人在旁邊攛掇,借此水漲船高。大哥要三思啊,須知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他娘的啖狗屎的醃臢貨。”耿京一邊嘟嘟囔囔罵著張安國,一邊帶著一絲危機感進入了夢鄉。
但八月十五日中午時,辛棄疾所部將繳獲的戰馬、盔甲、旗幟全都送迴到中軍時,還是瞬間打消耿京所有的猜忌。
因為算了算時間,辛棄疾將這些東西送迴來時,耿京已經迴軍的消息還沒傳過去。
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耿京既是沒有在軍中,辛棄疾依舊在尊重中軍權威。
而這些繳獲,尤其是旗幟的送達,更是讓天平軍全軍振奮鼓蕩起來,諸將一掃之前對金軍的畏懼,紛紛進言去追擊金軍。
耿京當然知曉他們的小心思。
想喝費縣的頭湯嘛!
但之前劉淮的言語也傳到了耿京的耳朵裏,再結合初次見麵時的所言,以及這次大敗所造成的觸動,終於讓耿京下令決心去建立製度了。
所以耿京當即表示,誰想去費縣都可以,到時候一律歸辛棄疾節製,不用想,辛五郎一定會嚴肅軍紀,做了不該做的,拿了不該拿的,死了別怨我耿京。
而耿京作為大頭領要在安子河畔繼續收攏軍隊,直到軍糧吃完為止,明顯是要借機兼並兵馬。
好嘛,兩頭堵。
先不說天平軍諸將皆是心思百轉。
在八月十五日中午時,千餘天平軍士卒,終於走出了蒙山山口,抵達了費縣。
輕鬆渡過浚河後,再次穿過一片丘陵地帶,費縣縣城近在眼前。
而到了此時,辛字軍才驚奇的發現,費縣竟然毫無防備,城門都沒有關。
辛棄疾率軍輕易衝進了城,將費縣知縣堵在了縣衙,輕易斬了這女真人的首級。
略略審問了吏員之後,劉淮才發現他們根本不知道仆散達摩已經率領金軍敗退了,不由得心中一定。
雖然在一路上已經斬俘了大約九百女真騎兵,但還是有一千多騎兵逃出了生天。要萬一是有女真人真的手段了得,懂得壯士斷腕的道理,將一千多變成哀兵的騎兵帶出來該如何是好?
若是錯誤的估算戰力,將這一千騎兵排除在外。等到決戰之時,這千把騎兵咬牙切齒的殺出來,事情就大條了。
但現在看來,女真人已經慌亂到潰敗的程度了,以至於都沒有人將消息告知費縣,讓他們做好準備。
“金賊勢窮了。”劉淮將長刀掛在得勝鉤上,在馬上一拱手:“辛五郎,耶律二郎,費縣已下,我要去我的戰場了,咱們就此別過。”
辛棄疾與耶律興哥連忙還禮,卻見劉淮引著管崇彥、龐如歸、羅懷言三人,各自帶著一匹備馬,向東疾馳而去。
兩人望著劉淮的背影,皆是悵然若失。
但剛剛攻城略地,兩人的事情實在是繁忙,整頓完軍紀,清點府庫,安撫百姓後,已經到了十六日中午。
又是休息一番之後,耶律興哥來到了辛棄疾麵前,說要告假。
“什麽?你要拋下你的契丹騎兵去哪?”
辛棄疾被驚得目瞪口呆。
“不是拋下俺的部族,而是想要去見識一下劉大郎真正的能耐。”耶律興哥扶著腰帶說道:“他總是在說他那一套是對的,俺這些天一路跟著看來,他確實是對的,但劉大郎究竟對到什麽程度,還是要在戰場上看一看。”
辛棄疾放下手中毛筆,偏頭想了想:“你不能去,我剛剛任命辛經緯為辛字軍副頭領,他可以規製好辛字軍,卻無法壓製即將到來的天平軍大部。
如果要安民,費縣可以算作根基之一了,萬萬不可糟蹋。所以需要你親自率契丹騎兵,以作協助。”
耶律興哥點頭之後卻立馬覺得不太對:“不對啊,這些事兒你一個人不就都幹了嗎?那些醃臢哪敢在你麵前搞三搞四?哦,你要去哪?”
辛棄疾從容說道:“我自然是要去看看劉大郎的真正能耐。”
耶律興哥張了張嘴巴,覺得辛棄疾這廝真的是道德淪喪,不當人子。
我不動你不動,我一動你亂動是吧?
“耶律二郎莫要作態,你就算看明白劉大郎的本事,你有辦法改變天平軍嗎?或者說有這地位與能力嗎?耿大頭領會信你嗎?”辛棄疾披上鐵裲襠,又為自己環繞臂鎧:“這種事隻有我才行,所以這次我去。”
耶律興哥仔細思考,沮喪的發現辛棄疾說得真特麽對。
“也罷,俺替你鎮場子。不過俺雖然不去了,但還是得讓副將李乙真金去一趟。”
“行,我交待下軍務,兩刻鍾後出發。”
辛棄疾竟有些迫不及待之態。
其實辛棄疾不讓耶律興哥去還有一個原因。
他擔心這廝見識完劉淮的本事後就直接改換門庭,帶著契丹人一起投靠忠義大軍去了。
別說不可能,耶律興哥可是在那艱難一夜後,第一個去與劉淮套近乎的將領,速度比他辛棄疾還要快。
更別說胡人還有刻在骨子裏的強者為尊的思想,耶律興哥隻是跟耿京搭夥過日子,又不是誓死效忠,為啥不能跳槽。
但如果耶律興哥真的這麽幹了,那肯定會影響天平軍與忠義軍的關係,兩邊起摩擦甚至反目成仇都有可能。
所以,辛棄疾要提前做好防範。
如果耶律興哥知曉辛棄疾所想,一定會極度無語。
那忠義大軍明顯就是個有規矩的,此時投靠過去,哪能保持相對獨立的地位?
大丈夫投效,可是要托生死,定始終的。
哪有那麽簡單就能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