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從大平正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廝不是女真人也不是漢人,而是渤海大氏出身。
是的,此人的姓就是‘大’。
渤海族算是與女真人世代聯姻,就比如完顏亮的生母就是大氏,還比如當今的殿前都點檢,完顏亮心腹中的心腹大懷忠也是大氏。
而金國開國時也有一名喚作大抃的渤海將領,曾立下汗馬功勞。
大抃本名撻不野,歸順金國後,大抃先後跟隨完顏闍母、完顏宗望、完顏宗弼南征北戰、滅遼征宋,為金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以說在當時金國的渤海人中間,論戰功大抃當仁不讓地排名第一,就連宿將高景山都得低他一頭。
到了完顏亮時代,大抃更是被任命為河南地區的行台尚書右丞相兼右副元帥。後入朝,拜尚書右丞相,封神麓郡王,前幾年剛剛去世,含笑去見了完顏阿骨打。
而大平正正是大抃的孫子。
當然,大抃僅僅兒子就有二十多個,孫子更是不計其數,大平正作為不受重視的兒子生出的不受重視的孫兒,能有個知縣作已經算是前途遠大了。
照理說大平正也不應該有所怨言。
可這廝來到沂水縣之後才發現:他媽的來晚了,沂水縣的地皮早就被刮幹淨了。
尤其這地方還有朱天壽這隻坐地虎!
大平正一開始還想與朱天壽掰掰手腕,但吃癟幾次後就反應了過來。朱天壽這廝……或者說山東豪強與尋常地主根本不同,確切來說,他們是兵農合一,是真能拉出一支軍隊來的。
鬥輸了還則罷了,鬥贏了朱天壽心一橫直接起兵造反了怎麽辦?
到時候金國能不能出大兵平定朱天壽是一說,大平正絕對首當其衝,被剁了腦袋祭旗。
好不容易等到武興軍的正牌行軍猛安進駐沂水縣,大平正覺得終於有主心骨撐腰的了。
可誰知道朱天壽依仗他那當主簿的妹夫,直接跟那名武興軍第一將徒單章搭上了線,又不知道給對方灌了什麽迷魂湯,竟然讓徒單章帶著六百精銳騎兵在沂水縣城藏了起來。
住縣城裏就住縣城裏吧,可關鍵是朱天壽可以隨時拜見,但大平正這個理論上的地主、正牌的知縣竟然也無法與徒單章相見,你說氣人不氣人?
但關鍵是,這還不是朱天壽‘隔絕內外’,而是徒單章不想見他,使得大知縣即便是有了滿肚子牢騷也不敢發。
如今,大平正有了這個名正言順的拜見機會,如何不欣喜異常?
縣衙後院與朱天壽在縣城中的府邸是相連的,此時院牆已經被拆掉,形成一片占地幾乎小半個縣城的屋舍群落。
朱天壽引著大平正,穿過由縣主簿親自看守的大門後,又是七扭八拐走了許久,才在一間占地極大的院落裏,見到了武興軍第一將徒單章。
這廝正赤著上身,坐在椅子上,一邊喝著涼粉,一邊微笑看著自家養得兩隻獒犬撕咬肉食。
見到朱天壽後,徒單章抖了抖渾身腱子肉,笑著說道:“你們二位如何來了?這麽清閑,是糧食收足了?還是民夫拉夠了?”
大平正正要拱手作揖行禮,卻見身旁的朱天壽直接噗通一聲跪了下來,重重叩首:“朱三祝太尉萬福金安!”
大平正在一旁目瞪口呆。
你還是那個桀驁不馴的朱老三嗎?
對一個行軍猛安這麽卑躬屈膝,你至於嗎?
而受禮的徒單章卻是極為受用,臉上的橫肉都笑成了一朵花,扭頭卻見大平正還在站著,不由得當即蹙眉。
大平正也同樣連忙下跪,並口稱太尉,但扭捏之態不要太明顯。
徒單章眼神變得淩厲,卻又立即百無聊賴的靠在椅子上:“說吧,有何事找俺?”
朱天壽依舊跪在地上,卻沒有說具體事務,還是諂媚的笑道:“前幾日送給太尉的舞姬,不知道太尉是否滿意?”
徒單章淡淡點頭:“俺很喜歡,尤其這種細皮嫩肉的,不隻是俺很喜歡……”
說著,這廝指了指那兩隻撕咬肉食的獒犬:“俺的兩個寶貝也很喜歡。”
大平正不由得迴頭望去,在那塊肉中見到了類似指頭的物什,不由得大駭,迴過頭來重重叩首。
朱天壽似乎也是愣住,聲音一滯,隨即複又說道:“這次來尋太尉是有一事,今日征糧征民夫的時候,我縣的縣尉被亂民殺了,所以縣君想要……”
話剛說到一半,大平正就已經搶過話頭:“太尉!我會去親自收糧,征民夫,一定保證大軍的用度,還望太尉能與我幾個甲士,否則我死事小,耽誤太尉的大事是大!”
朱天壽複又驚奇的看向大平正,不知道這廝在發什麽瘋。
徒單章翹著二郎腿,根本沒搭理大平正,隻是側頭看向朱天壽:“朱三,你也是這麽想的?”
不怪這廝不願意搭理大知縣。
雖然大家都打著金國的招牌來行事,但雙方的利益卻不見得是一致的。
站在徒單章的角度上來講,什麽知縣知州土豪世家都無所謂,誰能助他成事,他就會親近誰。
而這縣裏明顯是朱天壽說了算,而你大平正隻是個泥塑官人,你是有能力還是有智計助我破敵?
都沒有就靠邊站。
至於誰是明麵上的一縣之主,重要嗎?
莒州知州完顏子晉都被圍成了王八蛋,你一個知縣算個吊毛?
朱天壽上下打量了大平正兩眼,對徒單章說道:“太尉,此事可行。”
徒單章說道:“不是你朱三定下的誘敵之計,讓俺們六個謀克的精騎像縮頭烏龜的躲在沂水縣城,如何今日又讓俺的甲士露麵了呢?你就不怕有賊人的探子察覺?”
朱天壽拱手說道:“實不相瞞,今日來見太尉的由頭,是因為大知縣由於縣尉被殺一事起了畏懼,而想來太尉軍中避一避,存個安身的前途。
但從大知縣臨時變卦來看,他是對太尉畏懼更甚,這時候也就不能放任他離開了,說不得這廝迴了縣衙,就要收拾金銀細軟逃命去了。
若大縣令迴到渤海老家便罷了,如果他被賊人捉了,或者幹脆投賊,軍情便是穩妥,到時候說不得也就泄了。所以由太尉派遣親信看住他才是正理。”
“你你你……”
這番話說到一半,大平正就已經目瞪口呆,到最後的時候,這廝幹脆就跳了起來,指著朱天壽想要破口大罵,卻因為憤怒至極,你了半天也沒說出什麽話來。
徒單章長長的歎了口氣:“大知縣,咱們如何就走到了這一步呢。不過朱三說的也有些道理,卻有些太麻煩了。
也罷,俺這裏倒是有個一勞永逸的方法。”
說著,徒單章將手指頭塞進嘴裏,打了個唿哨。
兩隻啃咬屍體的獒犬同時抬頭。
徒單章用手指了指大平正。
下一瞬,兩隻獒犬就猛然撲倒了這名沂水縣知縣,夾雜著骨頭碎裂聲與咀嚼聲的慘叫響起。
慘叫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獒犬迅速咬碎了大平正的喉管,使得慘叫變成了怪異的呲呲聲。
噴濺的鮮血濺在朱天壽臉上,其人卻是一動都不敢動,甚至連麵色都不敢變。
“朱三,你是不是覺得俺輕易殺一知縣,還是大金名族出身的知縣,實在是過於猖狂?”
徒單章饒有興致的看著麵前的朱天壽,開口詢問。
“俺不敢。”
“是不敢,而不是不願。”徒單章點頭說道:“也罷,俺就跟你說說其中門道。”
“戰事將起,天下將亂,正是我等武人用武之地。如若這大平正依舊在軍中有前途,哪怕隻是個行軍謀克,俺也無法像今日這般輕易殺了此人。可他偏偏被豬油蒙了心,不去軍中搏前途,反而去當個地方父母官,簡直汙了他祖父大抃的赫赫威名!”
說罷,徒單章站了起來指著那具被啃食的屍首:“而今日,這廝竟然連給大金正軍征發糧草的勇氣都沒有了,你說,留著這廝還有何用?還不如由你來當這個知縣!”
朱天壽重重叩首,打蛇棍跟上:“謝太尉恩典!”
“軍中文書何在?!”徒單章終於滿意點頭,大聲喝道。
一名軍士捧著文冊前來,向徒單章拱了拱手後,在一旁案幾上鋪開紙張,稍稍研墨後就靜待徒單章說話。
“兩封文書!”徒單章大聲說道:“第一封要寫沂水縣知縣大平正貪贓枉法,竟然敢貪我武興軍的軍糧,事發之後想要叛逃,被俺就地正法。
第二封要寫,沂水縣良善人家朱天壽深明大義,為我武興軍籌措良多,當為縣令!”
說罷,徒單章對著那文書說道:“第一封當即送到都統手中,至於第二封……”
徒單章上前,撫摸著朱天壽的腦袋說道:“若你的誘敵之計能成,俺會將第二封與俺的報捷文書一起送去;而若是不成,你也莫要想當什麽縣令了,也去喂狗吧!”
朱天壽再次重重叩首,將額頭磕得通紅:“謝太尉賞識,俺朱三萬死不辭。”
兩封文書須臾寫罷,徒單章上前掃視幾眼後,就在兩封文書上用印,分在兩個信封裏裝好,並且泥封好後。由那軍中文書塞進了懷中,並且拱手離去了。
徒單章目送文書遠去,迴頭又看向朱天壽:“朱三,俺還是有一事不明,你一個漢兒,為什麽鐵了心的要跟著俺們武興軍呢?照理說,不是那些漢兒賊才是你的依仗嗎?”
朱天壽這次沉默了片刻,方才在徒單章玩味的表情中激憤出言。
“太尉,關係遠近不是如此這般算的。就如同俺與這大知縣,他是渤海人出身,而俺是山東漢人,他離女真國族要近得多,為何太尉要殺他而留俺呢?不就是因為俺雖是漢兒,卻是與太尉利害一致,而他雖為渤海人,卻是與太尉離心離德嗎?”
“太尉當麵,俺不敢扯謊,同樣的道理,若隻是換一個主子,俺沒準就已經從了。可這群忠義賊不隻是讓俺出錢出力,還要分俺家的地,這就是萬萬忍不得的了。”
朱天壽愈加激憤:“太尉可知曉,這些地都是俺們朱家先祖一點一點積攢而來的,俺的祖父輩甚至在民亂中死得就剩下兩人,才勉強留下這點家業,如何就憑那些忠義賊的一句話,就得分了出去?”
徒單章笑容不變:“你就不怕俺們武興軍搶你的家業?”
朱天壽搖頭:“自然是不怕,武興軍最多搶金銀細軟,搶糧草婦人,再過分也就是殺一些人而已,總不可能背著這千畝良田走吧!而且武興軍擊敗了忠義賊後,自然會南下攻打宋國,江南花花世界難道不比山東窮鄉僻壤好多了?
至於俺們莊子死些許人怎麽了?山東別的不多,要餓死的漢兒多得是!佃戶要多少有多少!”
徒單章終於哈哈大笑,重重拍著朱天壽的肩膀說道:“好一個朱三郎,俺平日平白小覷了你,你要不也參軍吧。俺保證給你個行軍謀克的前途,如何?”
朱天壽有些無奈的說道:“俺自然想去,可俺走了,誰給太尉征糧草與民夫呢?”
“哈哈哈,滑頭,果真滑頭。”
至此,徒單章終於放下心來,指著朱天壽大笑出聲。
是的,此人的姓就是‘大’。
渤海族算是與女真人世代聯姻,就比如完顏亮的生母就是大氏,還比如當今的殿前都點檢,完顏亮心腹中的心腹大懷忠也是大氏。
而金國開國時也有一名喚作大抃的渤海將領,曾立下汗馬功勞。
大抃本名撻不野,歸順金國後,大抃先後跟隨完顏闍母、完顏宗望、完顏宗弼南征北戰、滅遼征宋,為金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以說在當時金國的渤海人中間,論戰功大抃當仁不讓地排名第一,就連宿將高景山都得低他一頭。
到了完顏亮時代,大抃更是被任命為河南地區的行台尚書右丞相兼右副元帥。後入朝,拜尚書右丞相,封神麓郡王,前幾年剛剛去世,含笑去見了完顏阿骨打。
而大平正正是大抃的孫子。
當然,大抃僅僅兒子就有二十多個,孫子更是不計其數,大平正作為不受重視的兒子生出的不受重視的孫兒,能有個知縣作已經算是前途遠大了。
照理說大平正也不應該有所怨言。
可這廝來到沂水縣之後才發現:他媽的來晚了,沂水縣的地皮早就被刮幹淨了。
尤其這地方還有朱天壽這隻坐地虎!
大平正一開始還想與朱天壽掰掰手腕,但吃癟幾次後就反應了過來。朱天壽這廝……或者說山東豪強與尋常地主根本不同,確切來說,他們是兵農合一,是真能拉出一支軍隊來的。
鬥輸了還則罷了,鬥贏了朱天壽心一橫直接起兵造反了怎麽辦?
到時候金國能不能出大兵平定朱天壽是一說,大平正絕對首當其衝,被剁了腦袋祭旗。
好不容易等到武興軍的正牌行軍猛安進駐沂水縣,大平正覺得終於有主心骨撐腰的了。
可誰知道朱天壽依仗他那當主簿的妹夫,直接跟那名武興軍第一將徒單章搭上了線,又不知道給對方灌了什麽迷魂湯,竟然讓徒單章帶著六百精銳騎兵在沂水縣城藏了起來。
住縣城裏就住縣城裏吧,可關鍵是朱天壽可以隨時拜見,但大平正這個理論上的地主、正牌的知縣竟然也無法與徒單章相見,你說氣人不氣人?
但關鍵是,這還不是朱天壽‘隔絕內外’,而是徒單章不想見他,使得大知縣即便是有了滿肚子牢騷也不敢發。
如今,大平正有了這個名正言順的拜見機會,如何不欣喜異常?
縣衙後院與朱天壽在縣城中的府邸是相連的,此時院牆已經被拆掉,形成一片占地幾乎小半個縣城的屋舍群落。
朱天壽引著大平正,穿過由縣主簿親自看守的大門後,又是七扭八拐走了許久,才在一間占地極大的院落裏,見到了武興軍第一將徒單章。
這廝正赤著上身,坐在椅子上,一邊喝著涼粉,一邊微笑看著自家養得兩隻獒犬撕咬肉食。
見到朱天壽後,徒單章抖了抖渾身腱子肉,笑著說道:“你們二位如何來了?這麽清閑,是糧食收足了?還是民夫拉夠了?”
大平正正要拱手作揖行禮,卻見身旁的朱天壽直接噗通一聲跪了下來,重重叩首:“朱三祝太尉萬福金安!”
大平正在一旁目瞪口呆。
你還是那個桀驁不馴的朱老三嗎?
對一個行軍猛安這麽卑躬屈膝,你至於嗎?
而受禮的徒單章卻是極為受用,臉上的橫肉都笑成了一朵花,扭頭卻見大平正還在站著,不由得當即蹙眉。
大平正也同樣連忙下跪,並口稱太尉,但扭捏之態不要太明顯。
徒單章眼神變得淩厲,卻又立即百無聊賴的靠在椅子上:“說吧,有何事找俺?”
朱天壽依舊跪在地上,卻沒有說具體事務,還是諂媚的笑道:“前幾日送給太尉的舞姬,不知道太尉是否滿意?”
徒單章淡淡點頭:“俺很喜歡,尤其這種細皮嫩肉的,不隻是俺很喜歡……”
說著,這廝指了指那兩隻撕咬肉食的獒犬:“俺的兩個寶貝也很喜歡。”
大平正不由得迴頭望去,在那塊肉中見到了類似指頭的物什,不由得大駭,迴過頭來重重叩首。
朱天壽似乎也是愣住,聲音一滯,隨即複又說道:“這次來尋太尉是有一事,今日征糧征民夫的時候,我縣的縣尉被亂民殺了,所以縣君想要……”
話剛說到一半,大平正就已經搶過話頭:“太尉!我會去親自收糧,征民夫,一定保證大軍的用度,還望太尉能與我幾個甲士,否則我死事小,耽誤太尉的大事是大!”
朱天壽複又驚奇的看向大平正,不知道這廝在發什麽瘋。
徒單章翹著二郎腿,根本沒搭理大平正,隻是側頭看向朱天壽:“朱三,你也是這麽想的?”
不怪這廝不願意搭理大知縣。
雖然大家都打著金國的招牌來行事,但雙方的利益卻不見得是一致的。
站在徒單章的角度上來講,什麽知縣知州土豪世家都無所謂,誰能助他成事,他就會親近誰。
而這縣裏明顯是朱天壽說了算,而你大平正隻是個泥塑官人,你是有能力還是有智計助我破敵?
都沒有就靠邊站。
至於誰是明麵上的一縣之主,重要嗎?
莒州知州完顏子晉都被圍成了王八蛋,你一個知縣算個吊毛?
朱天壽上下打量了大平正兩眼,對徒單章說道:“太尉,此事可行。”
徒單章說道:“不是你朱三定下的誘敵之計,讓俺們六個謀克的精騎像縮頭烏龜的躲在沂水縣城,如何今日又讓俺的甲士露麵了呢?你就不怕有賊人的探子察覺?”
朱天壽拱手說道:“實不相瞞,今日來見太尉的由頭,是因為大知縣由於縣尉被殺一事起了畏懼,而想來太尉軍中避一避,存個安身的前途。
但從大知縣臨時變卦來看,他是對太尉畏懼更甚,這時候也就不能放任他離開了,說不得這廝迴了縣衙,就要收拾金銀細軟逃命去了。
若大縣令迴到渤海老家便罷了,如果他被賊人捉了,或者幹脆投賊,軍情便是穩妥,到時候說不得也就泄了。所以由太尉派遣親信看住他才是正理。”
“你你你……”
這番話說到一半,大平正就已經目瞪口呆,到最後的時候,這廝幹脆就跳了起來,指著朱天壽想要破口大罵,卻因為憤怒至極,你了半天也沒說出什麽話來。
徒單章長長的歎了口氣:“大知縣,咱們如何就走到了這一步呢。不過朱三說的也有些道理,卻有些太麻煩了。
也罷,俺這裏倒是有個一勞永逸的方法。”
說著,徒單章將手指頭塞進嘴裏,打了個唿哨。
兩隻啃咬屍體的獒犬同時抬頭。
徒單章用手指了指大平正。
下一瞬,兩隻獒犬就猛然撲倒了這名沂水縣知縣,夾雜著骨頭碎裂聲與咀嚼聲的慘叫響起。
慘叫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獒犬迅速咬碎了大平正的喉管,使得慘叫變成了怪異的呲呲聲。
噴濺的鮮血濺在朱天壽臉上,其人卻是一動都不敢動,甚至連麵色都不敢變。
“朱三,你是不是覺得俺輕易殺一知縣,還是大金名族出身的知縣,實在是過於猖狂?”
徒單章饒有興致的看著麵前的朱天壽,開口詢問。
“俺不敢。”
“是不敢,而不是不願。”徒單章點頭說道:“也罷,俺就跟你說說其中門道。”
“戰事將起,天下將亂,正是我等武人用武之地。如若這大平正依舊在軍中有前途,哪怕隻是個行軍謀克,俺也無法像今日這般輕易殺了此人。可他偏偏被豬油蒙了心,不去軍中搏前途,反而去當個地方父母官,簡直汙了他祖父大抃的赫赫威名!”
說罷,徒單章站了起來指著那具被啃食的屍首:“而今日,這廝竟然連給大金正軍征發糧草的勇氣都沒有了,你說,留著這廝還有何用?還不如由你來當這個知縣!”
朱天壽重重叩首,打蛇棍跟上:“謝太尉恩典!”
“軍中文書何在?!”徒單章終於滿意點頭,大聲喝道。
一名軍士捧著文冊前來,向徒單章拱了拱手後,在一旁案幾上鋪開紙張,稍稍研墨後就靜待徒單章說話。
“兩封文書!”徒單章大聲說道:“第一封要寫沂水縣知縣大平正貪贓枉法,竟然敢貪我武興軍的軍糧,事發之後想要叛逃,被俺就地正法。
第二封要寫,沂水縣良善人家朱天壽深明大義,為我武興軍籌措良多,當為縣令!”
說罷,徒單章對著那文書說道:“第一封當即送到都統手中,至於第二封……”
徒單章上前,撫摸著朱天壽的腦袋說道:“若你的誘敵之計能成,俺會將第二封與俺的報捷文書一起送去;而若是不成,你也莫要想當什麽縣令了,也去喂狗吧!”
朱天壽再次重重叩首,將額頭磕得通紅:“謝太尉賞識,俺朱三萬死不辭。”
兩封文書須臾寫罷,徒單章上前掃視幾眼後,就在兩封文書上用印,分在兩個信封裏裝好,並且泥封好後。由那軍中文書塞進了懷中,並且拱手離去了。
徒單章目送文書遠去,迴頭又看向朱天壽:“朱三,俺還是有一事不明,你一個漢兒,為什麽鐵了心的要跟著俺們武興軍呢?照理說,不是那些漢兒賊才是你的依仗嗎?”
朱天壽這次沉默了片刻,方才在徒單章玩味的表情中激憤出言。
“太尉,關係遠近不是如此這般算的。就如同俺與這大知縣,他是渤海人出身,而俺是山東漢人,他離女真國族要近得多,為何太尉要殺他而留俺呢?不就是因為俺雖是漢兒,卻是與太尉利害一致,而他雖為渤海人,卻是與太尉離心離德嗎?”
“太尉當麵,俺不敢扯謊,同樣的道理,若隻是換一個主子,俺沒準就已經從了。可這群忠義賊不隻是讓俺出錢出力,還要分俺家的地,這就是萬萬忍不得的了。”
朱天壽愈加激憤:“太尉可知曉,這些地都是俺們朱家先祖一點一點積攢而來的,俺的祖父輩甚至在民亂中死得就剩下兩人,才勉強留下這點家業,如何就憑那些忠義賊的一句話,就得分了出去?”
徒單章笑容不變:“你就不怕俺們武興軍搶你的家業?”
朱天壽搖頭:“自然是不怕,武興軍最多搶金銀細軟,搶糧草婦人,再過分也就是殺一些人而已,總不可能背著這千畝良田走吧!而且武興軍擊敗了忠義賊後,自然會南下攻打宋國,江南花花世界難道不比山東窮鄉僻壤好多了?
至於俺們莊子死些許人怎麽了?山東別的不多,要餓死的漢兒多得是!佃戶要多少有多少!”
徒單章終於哈哈大笑,重重拍著朱天壽的肩膀說道:“好一個朱三郎,俺平日平白小覷了你,你要不也參軍吧。俺保證給你個行軍謀克的前途,如何?”
朱天壽有些無奈的說道:“俺自然想去,可俺走了,誰給太尉征糧草與民夫呢?”
“哈哈哈,滑頭,果真滑頭。”
至此,徒單章終於放下心來,指著朱天壽大笑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