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二十四日清晨。
一行人匆匆忙忙的出發。
還算是輕車簡從,這倒不是說這些老弱能舍得放棄家當,而是因為他們基本上已經家徒四壁,根本沒有金銀細軟可以收拾,隻用騾子拉著輛大車,基本上就能把所有人的家資全都帶上。
這騾子還是典論從汙幫那裏借的!
僅僅過了一日,沂水縣的氣氛又有所不同,最明顯的就是,迎著初升的日頭,拖家帶口在小路上行進的不僅僅是劉淮一行人,還有許多惶惶然的百姓。
與今日相比,前幾日那些橫征暴斂所引起的恐慌,似乎隻是個前奏而已。
大規模的逃民似乎終於要產生了。
當然,官府對此的經驗也是十分豐富了,早在半夜三更的時候,就已經在各處道口設卡,胥吏土兵弓手齊發,攔截逃難的百姓。
這種攔截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胥吏們掠奪財富的狂歡。
僅僅劉淮一路所見,就看到不止一次胥吏以衙署命令為由攔截尋常百姓,遇見富戶就要恐嚇搜刮,遇見窮苦的就要捆縛抓丁,一時間官道兩旁,哭聲震天。
劉淮這一行人因為有四名明顯不凡的武者,所以一路上那些胥吏土兵也隻是敢指指點點而已,唯一一名想要上前攔路的官麵人物被張白魚一箭射飛襆頭後,也就捂著披散的頭發狼狽而逃了。
可這幾乎必然會引發尋常百姓的跟隨。
事實上,眾人剛過沂水縣城時,身後就跟了近百淒慘恍惚之人,待到道路開始狹窄的時候,身後已經是有三四百人,其中不乏趕著大車之人。
張白魚見到這副景象,有些惴惴:“大郎,咱們該如何?”
劉淮向身後望了一眼,也有些發愁。
尋常百姓與軍隊不同,並不能令行禁止,不止行軍速度緩慢,甚至如果不加以約束,很快就會出亂子。
之前的天平軍就是很好的反麵典型嘛!
然而與天平軍不同的是,隻要堅持走過這五十裏夾在丘陵與沂水之間的通道,就會抵達忠義軍前軍的營地,就會有人去安置百姓。
劉淮片刻之間就下了決心:“這些人都是自願追隨咱們的,如何能輕易棄了?夫濟大事者,須以人為本,幾百年前劉先主都曉得的事情,咱們又如何能置之不理呢?”
“準備好刀兵,今日說不得廝殺一場。”
劉淮一番話把其餘三人說得熱血沸騰,紛紛點頭。
這是自然的,任誰被漢昭烈的道德水準捧一把,誰都會如這幾人一般,恨不得當即就去大戰一場。
而無論如何,隨著跟隨的人越來越多,自然會引起縣中大人物的警覺。
很快,縣尉孫齊帶著二十多名弓手趕了過來,與原本就堵在道口的十幾名小吏匯合在一起,一起攔住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
“止步!”
“止步!”
孫縣尉拄著一根長矛,大吼出聲。
張白魚勒馬向前,還想跟這廝扯兩句淡,卻聽得身後一聲厲喝。
“殺!”
劉淮抽出長刀,直接衝入土兵陣中,放肆砍殺起來。
可憐孫縣尉隻是想要問一下這是哪路貴人,就被一刀砍掉半個腦袋。
張白魚隻是稍稍一愣,就彎弓搭箭,騎在馬上以連珠箭法居高臨下的挨個點名。
這種射箭方式,在甲士林立,甲騎如飛的戰場上純粹是玩花活,但麵對這些連輕甲都沒有的土兵時,那真是如同閻王點卯一般,一箭一個。
土兵們都隻是樣子貨,平日欺壓良善,捉拿盜賊還行,連規模大一些的山賊都對付不了,何況是血肉橫飛的戰場手段?
“逃啊!”
不知是誰率先喊出的聲,土兵與胥吏一哄而散,四散奔逃。
“走!沿著沂水向南走!”劉淮甩著長刀上的鮮血,迴頭大聲唿喝,見典論呆愣在原地,幹脆驅馬上前推了一把:“你去帶頭,向南走!”
這裏的混亂很快平息,當然,不是以沂水縣官府所希望的方式平息的。
山口官道開了個口子的消息幾乎瞬間傳開了,一些原本還在觀望的百姓也坐不住了,沿著這條路向南狂奔。
而縣衙處,孫縣尉身死的消息也傳了過來。
“怎麽死得?孫齊這廝不是帶著土兵嗎?如何這麽痛快就死了?你們這群孬種是吃幹飯的嗎?”
縣衙內堂,一名頜下留著長髯的白麵文官聽到消息後幾乎瞬間失態,對著來報信之人一頓怒罵,吐沫星子噴了對方一臉。
來人一副衙役打扮,低頭等待縣君說完,才顫顫巍巍的說道:“太亂了,當時太亂了,說什麽的都有。
有的說是民亂,有個之前掏糞的上前用糞叉把孫縣尉捅了;
有的說是因為早上搶了一土兵娘舅他二大姑的鄰家,這土兵不滿,煽動鬧事。
還有的說是孫縣尉擋了大金天兵的道,被天兵驅戰馬給梟首了。”
“停停停,這都他娘的扯得什麽淡?”坐在側座的朱天壽朱三郎一臉不耐煩,打斷衙役的話,翹著二郎腿對那長髯白麵文官說道:“大平正!大縣君!你著個哪門子急?不就是死了個縣尉嗎?縣衙裏的吏員哪天沒死的?再提拔一個不就成了?這世道,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想當官的人到處都是!”
大平正被叫了全名,也不生氣,隻是冷冷瞥了朱天壽一眼。
的確,自從開始加征秋稅,沂水縣就開始亂了,下鄉征糧的胥吏往往遭遇暴力抗稅,死傷那真的如同家常便飯。
如果不是朱天壽強壓著,說不得縣衙吏員早就一哄而散,而大平正這知縣就成了光杆司令了。
可這不是已經死到縣尉這一級了嗎?
縣尉再往上,就是主簿、縣丞,然後就是他這個知縣了!
他如何能不怕?
大平正在堂內來迴踱步,在朱天壽煩躁出言之前,卻是來到對方麵前,長揖到地:“朱三爺,我知曉你是有大本事之人,且再庇護我幾日,待到武興軍全軍一來,我自有厚報。”
朱天壽打了個哈欠:“縣君,你可是僅次於女真國族的渤海人出身,如何還讓我這個漢兒庇護?”
大平正微微一怔,隨即咬了咬牙,掀開袍裾作勢就要下跪。
朱天壽眼疾手快,伸手一撈,就將對方穩穩扶住:“大縣君,莫要折煞我了。”
說著,朱三郎再次歎了口氣,然而誌得意滿的笑容卻是忍也忍不住:“大縣君,你若是不放心住在俺朱家莊,那俺還有個法子,請縣君與俺一起去求徒單太尉,你住在軍營中,豈不是既可以存身,又可以用命?”
大平正想了想,不由得怦然心動。
一行人匆匆忙忙的出發。
還算是輕車簡從,這倒不是說這些老弱能舍得放棄家當,而是因為他們基本上已經家徒四壁,根本沒有金銀細軟可以收拾,隻用騾子拉著輛大車,基本上就能把所有人的家資全都帶上。
這騾子還是典論從汙幫那裏借的!
僅僅過了一日,沂水縣的氣氛又有所不同,最明顯的就是,迎著初升的日頭,拖家帶口在小路上行進的不僅僅是劉淮一行人,還有許多惶惶然的百姓。
與今日相比,前幾日那些橫征暴斂所引起的恐慌,似乎隻是個前奏而已。
大規模的逃民似乎終於要產生了。
當然,官府對此的經驗也是十分豐富了,早在半夜三更的時候,就已經在各處道口設卡,胥吏土兵弓手齊發,攔截逃難的百姓。
這種攔截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胥吏們掠奪財富的狂歡。
僅僅劉淮一路所見,就看到不止一次胥吏以衙署命令為由攔截尋常百姓,遇見富戶就要恐嚇搜刮,遇見窮苦的就要捆縛抓丁,一時間官道兩旁,哭聲震天。
劉淮這一行人因為有四名明顯不凡的武者,所以一路上那些胥吏土兵也隻是敢指指點點而已,唯一一名想要上前攔路的官麵人物被張白魚一箭射飛襆頭後,也就捂著披散的頭發狼狽而逃了。
可這幾乎必然會引發尋常百姓的跟隨。
事實上,眾人剛過沂水縣城時,身後就跟了近百淒慘恍惚之人,待到道路開始狹窄的時候,身後已經是有三四百人,其中不乏趕著大車之人。
張白魚見到這副景象,有些惴惴:“大郎,咱們該如何?”
劉淮向身後望了一眼,也有些發愁。
尋常百姓與軍隊不同,並不能令行禁止,不止行軍速度緩慢,甚至如果不加以約束,很快就會出亂子。
之前的天平軍就是很好的反麵典型嘛!
然而與天平軍不同的是,隻要堅持走過這五十裏夾在丘陵與沂水之間的通道,就會抵達忠義軍前軍的營地,就會有人去安置百姓。
劉淮片刻之間就下了決心:“這些人都是自願追隨咱們的,如何能輕易棄了?夫濟大事者,須以人為本,幾百年前劉先主都曉得的事情,咱們又如何能置之不理呢?”
“準備好刀兵,今日說不得廝殺一場。”
劉淮一番話把其餘三人說得熱血沸騰,紛紛點頭。
這是自然的,任誰被漢昭烈的道德水準捧一把,誰都會如這幾人一般,恨不得當即就去大戰一場。
而無論如何,隨著跟隨的人越來越多,自然會引起縣中大人物的警覺。
很快,縣尉孫齊帶著二十多名弓手趕了過來,與原本就堵在道口的十幾名小吏匯合在一起,一起攔住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
“止步!”
“止步!”
孫縣尉拄著一根長矛,大吼出聲。
張白魚勒馬向前,還想跟這廝扯兩句淡,卻聽得身後一聲厲喝。
“殺!”
劉淮抽出長刀,直接衝入土兵陣中,放肆砍殺起來。
可憐孫縣尉隻是想要問一下這是哪路貴人,就被一刀砍掉半個腦袋。
張白魚隻是稍稍一愣,就彎弓搭箭,騎在馬上以連珠箭法居高臨下的挨個點名。
這種射箭方式,在甲士林立,甲騎如飛的戰場上純粹是玩花活,但麵對這些連輕甲都沒有的土兵時,那真是如同閻王點卯一般,一箭一個。
土兵們都隻是樣子貨,平日欺壓良善,捉拿盜賊還行,連規模大一些的山賊都對付不了,何況是血肉橫飛的戰場手段?
“逃啊!”
不知是誰率先喊出的聲,土兵與胥吏一哄而散,四散奔逃。
“走!沿著沂水向南走!”劉淮甩著長刀上的鮮血,迴頭大聲唿喝,見典論呆愣在原地,幹脆驅馬上前推了一把:“你去帶頭,向南走!”
這裏的混亂很快平息,當然,不是以沂水縣官府所希望的方式平息的。
山口官道開了個口子的消息幾乎瞬間傳開了,一些原本還在觀望的百姓也坐不住了,沿著這條路向南狂奔。
而縣衙處,孫縣尉身死的消息也傳了過來。
“怎麽死得?孫齊這廝不是帶著土兵嗎?如何這麽痛快就死了?你們這群孬種是吃幹飯的嗎?”
縣衙內堂,一名頜下留著長髯的白麵文官聽到消息後幾乎瞬間失態,對著來報信之人一頓怒罵,吐沫星子噴了對方一臉。
來人一副衙役打扮,低頭等待縣君說完,才顫顫巍巍的說道:“太亂了,當時太亂了,說什麽的都有。
有的說是民亂,有個之前掏糞的上前用糞叉把孫縣尉捅了;
有的說是因為早上搶了一土兵娘舅他二大姑的鄰家,這土兵不滿,煽動鬧事。
還有的說是孫縣尉擋了大金天兵的道,被天兵驅戰馬給梟首了。”
“停停停,這都他娘的扯得什麽淡?”坐在側座的朱天壽朱三郎一臉不耐煩,打斷衙役的話,翹著二郎腿對那長髯白麵文官說道:“大平正!大縣君!你著個哪門子急?不就是死了個縣尉嗎?縣衙裏的吏員哪天沒死的?再提拔一個不就成了?這世道,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想當官的人到處都是!”
大平正被叫了全名,也不生氣,隻是冷冷瞥了朱天壽一眼。
的確,自從開始加征秋稅,沂水縣就開始亂了,下鄉征糧的胥吏往往遭遇暴力抗稅,死傷那真的如同家常便飯。
如果不是朱天壽強壓著,說不得縣衙吏員早就一哄而散,而大平正這知縣就成了光杆司令了。
可這不是已經死到縣尉這一級了嗎?
縣尉再往上,就是主簿、縣丞,然後就是他這個知縣了!
他如何能不怕?
大平正在堂內來迴踱步,在朱天壽煩躁出言之前,卻是來到對方麵前,長揖到地:“朱三爺,我知曉你是有大本事之人,且再庇護我幾日,待到武興軍全軍一來,我自有厚報。”
朱天壽打了個哈欠:“縣君,你可是僅次於女真國族的渤海人出身,如何還讓我這個漢兒庇護?”
大平正微微一怔,隨即咬了咬牙,掀開袍裾作勢就要下跪。
朱天壽眼疾手快,伸手一撈,就將對方穩穩扶住:“大縣君,莫要折煞我了。”
說著,朱三郎再次歎了口氣,然而誌得意滿的笑容卻是忍也忍不住:“大縣君,你若是不放心住在俺朱家莊,那俺還有個法子,請縣君與俺一起去求徒單太尉,你住在軍營中,豈不是既可以存身,又可以用命?”
大平正想了想,不由得怦然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