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這麽打了。”
辛棄疾撤迴到了槍陣之中,皺著眉頭四麵望去。
右翼騎兵不動是對的,因為金軍還有千人步騎沒有動,得留出些預備隊。
身前的槍陣雖然陷入了苦戰,但因為陣型紮實,倒還可以支撐。
身後的李鐵槍所部已經分出了二百手持長矛的甲士上前支援,但大部依舊沒有參戰,作為全軍的總預備隊,在等待著決戰。
唯獨左翼,因為耿興所部甲騎與步卒銜接得不太好,而對麵大將似乎也是個知機的,看出了這點破綻,親自率領兩百人在彼處猛攻,現在眼瞅著耿興連連後退,步騎之間的脫節越來越大。
如果耿興的五百甲騎被驅逐開來,那麽天平軍的左翼將徹底暴露在武興軍麵前,說不得三千天平軍就要被這八百武興軍打成倒卷珠簾了。
那可就要鬧天大的笑話了。
“辛文遠!把你的親衛給我!”辛棄疾複又觀察了一下戰場局勢,隨即就對著自家族弟大聲唿喝。
辛文遠就是之前與李鐵槍一起去宋國,卻由陰差陽錯被金軍征了簽的倒黴蛋,之後則是劉淮大鬧武興軍的事情,順手將其救了出來。
辛文遠當時受了一點小傷,現在剛剛傷愈,還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就遇到了這種大場麵,雖然麵上不顯,但心中已經慌亂難言。此時聽聞自家兄長說話,當即胡亂點頭:“鐵柱子!帶著所有騎兵,跟著五哥走!”
辛鐵柱並不是辛氏族人,而是辛家家生子出身,因為身高體壯,猶如一根擎天的鐵柱,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
辛鐵柱聞言點頭,將頓項從頭盔上放下,隨即就牽著馬,引著五十甲騎來到辛棄疾身後。
辛棄疾同樣下馬,將所有人的身軀隱藏在步卒大陣之後:“文遠!無論如何,給我支持兩刻鍾!”
說罷,辛棄疾帶著百人甲騎,偃旗息鼓的向著左翼緩緩移動。
彼處,正有一麵猛安大旗左突右殺,勢不可擋。
仆散東率領自家一騎一步兩個謀克,在側擊擊敗耿興二百甲騎之後,得勢不饒人,追著這二百潰兵向剩餘的左翼三百天平軍甲騎卷去。
而且仆散東追擊距離不遠不近,既不與耿興接戰,又不讓耿興收攏潰兵,導致耿興想要蓄力打個反擊都不可得,偏偏這是在撤退的途中,原本就比較混亂,以至於到了左翼周邊之時,兩個都的甲騎已經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徹底失控。
蕭盆奴見狀,有心想要先接應耿興撤退,可作為契丹人的二號人物,這廝還是有些政治敏感度的。
現在的情況是,一來決不能先撤退整軍,因為那樣就會把大軍左翼漏出來。
二來則是剛剛天平軍剛剛整軍,甲騎營是由漢兒與契丹共同組成的,偏偏耶律興哥是甲騎營的大將,耿興為甲騎營的副將,若是讓他傷著了,說不得就會有見死不救、排除異己之嫌!
無奈之下,蕭盆奴隻能留下一百甲騎,親率剩餘兩個都的甲騎繞過耿興潰軍,如同一隻大鉗子般左右夾擊向仆散東。
麵對甲騎的衝擊,仆散東隻是冷笑後撤,讓自家那個謀克的精銳步卒列陣,用長槍逼停了蕭盆奴後,再次親率甲騎出擊,狠狠砸在了蕭盆奴所部後腰之上。
而見到天平軍甲騎盡出,第七猛安最後兩個甲騎謀克放棄了與步卒作配合,放棄了正麵壓迫天平軍,而是迅速集結起來,繞過正麵戰場,向著天平軍左翼殺去。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那麵剛剛大發神威的青犀大旗複又樹立而起,並且疾速衝殺起來。
辛棄疾在那身處左翼的二百金軍甲騎剛剛列陣,立足未穩之時,率領一百精銳猛然殺出,徑直撞了進去。
所謂,兵法之要,在於出奇。
辛棄疾這一招正是出奇製勝,金軍探騎早就早早摸清楚了天平軍甲騎的數量,左右各五百騎嘛,正是一個千人隊的數量,金軍對這種戰術也是比較熟。
在天平軍右翼無動於衷的情況下,照理說金軍隻要防備左翼那剩下的一百甲騎即可,誰成想到,竟然還有一支如此精銳的騎兵隱藏在天平軍步卒大陣之後?
確實是精銳,這可是辛氏兩名將官親衛的集合使用,這些親衛是有些軍官團的性質,都是未來的將軍種子,此時被如此使用,簡直是暴殄天物。
然而這一擊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
辛棄疾猶如虎入羊群一般衝殺向前,一路上敵軍紛紛落馬,兩麵代表著行軍謀克的烏鵲大旗幾乎頃刻間就被斬斷撕碎,其中一名行軍謀克更是直接被打落下馬,卷在了馬蹄之下,生死不知。
將這兩百金軍從中間剖開之後,辛棄疾卻沒有多做理會,而是繼續率軍前突,從側後方突入金軍甲騎之中,直指那麵猛安大旗。
仆散東正在與蕭盆奴廝殺,眼瞅著就能將這契丹人斬於馬下,卻聽到身後一片混亂唿喊,迴頭見到一麵青犀大旗飛速衝來,也不戀戰,直接率領甲騎退了迴去,與步卒混在一起後,且戰且退。
辛棄疾一擊未中倒也不懊惱,隨即與蕭盆奴合兵一處,向前壓迫。
現在的局麵看起來似乎是武興軍與天平軍各占了一些便宜,仆散東之所以後撤,也不是陷入危險,而是迴去重整隊列,避免陷入混戰而已。
但拔隊斬這項軍法再次顯現出了缺點。
具體來說就是,因為自家行軍猛安被數百甲騎團團包圍,尤其在天平軍主將的青犀大旗已經突到猛安大旗身前的情況下,各個行軍謀克都紅了眼睛,紛紛想要去支援仆散東。
除了哪些依舊猛攻天平軍正麵的步卒,其餘行軍謀克幾乎同時轉向,率領麾下奔向左翼戰場。
其中表現尤為突出的,則是剛剛被辛棄疾從中刨為兩半的兩個甲騎謀克,在大旗被斬斷撕碎,一名行軍謀克重傷瀕死的情況下,剩下的那名行軍謀克直接脫下身上罩袍,將其掛在槍杆上以作旗幟,率軍衝殺。
應該說這名行軍謀克的行為很英勇,並且激勵了身側的袍澤,但不耽擱仆散東憤恨異常,幾乎要親手殺了他。
原因不言自明。
因為這名行軍謀克率領亂糟糟的甲騎,亂糟糟的衝殺,瞬間將原本還算清晰齊整的局麵搞得一片混亂。
戰爭是技術活,並不是靠一腔血勇不要命就能百戰百勝的,而現在武興軍的表現就跟戰場初哥一般,橫衝直撞,看似威不可當,卻根本無法持久。
很快,仆散東的擔憂就變成了現實。
在左翼正在混戰的時候,正麵戰場上,原本人數就較少的金軍步卒在脫離的甲騎的唿應之後,完全無法阻止天平軍的推進。
不少金軍步卒撤退不及,被圍殺在了緊跟著長槍甲士的校刀手之中。
在辛棄疾一招樸實無華的黑虎掏心進攻下,第七猛安全線受挫。
就在這時,號角聲一陣高過一陣,正在混戰中的仆散東迴頭望去,卻隻見那麵代表著武興軍第二猛安的大旗動了。
在一片悚然的視線中,這支人數高達一千的騎兵隊伍沒有讓輕騎騷擾,沒有讓步卒下馬列陣,也沒有讓甲騎尋找破綻後入陣。而是由直接甲騎為先導,輕騎為兩翼,騎馬步卒為後繼,緩緩加速之後,狠狠向著右翼耶律興哥所部衝殺而去。
辛棄疾撤迴到了槍陣之中,皺著眉頭四麵望去。
右翼騎兵不動是對的,因為金軍還有千人步騎沒有動,得留出些預備隊。
身前的槍陣雖然陷入了苦戰,但因為陣型紮實,倒還可以支撐。
身後的李鐵槍所部已經分出了二百手持長矛的甲士上前支援,但大部依舊沒有參戰,作為全軍的總預備隊,在等待著決戰。
唯獨左翼,因為耿興所部甲騎與步卒銜接得不太好,而對麵大將似乎也是個知機的,看出了這點破綻,親自率領兩百人在彼處猛攻,現在眼瞅著耿興連連後退,步騎之間的脫節越來越大。
如果耿興的五百甲騎被驅逐開來,那麽天平軍的左翼將徹底暴露在武興軍麵前,說不得三千天平軍就要被這八百武興軍打成倒卷珠簾了。
那可就要鬧天大的笑話了。
“辛文遠!把你的親衛給我!”辛棄疾複又觀察了一下戰場局勢,隨即就對著自家族弟大聲唿喝。
辛文遠就是之前與李鐵槍一起去宋國,卻由陰差陽錯被金軍征了簽的倒黴蛋,之後則是劉淮大鬧武興軍的事情,順手將其救了出來。
辛文遠當時受了一點小傷,現在剛剛傷愈,還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就遇到了這種大場麵,雖然麵上不顯,但心中已經慌亂難言。此時聽聞自家兄長說話,當即胡亂點頭:“鐵柱子!帶著所有騎兵,跟著五哥走!”
辛鐵柱並不是辛氏族人,而是辛家家生子出身,因為身高體壯,猶如一根擎天的鐵柱,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
辛鐵柱聞言點頭,將頓項從頭盔上放下,隨即就牽著馬,引著五十甲騎來到辛棄疾身後。
辛棄疾同樣下馬,將所有人的身軀隱藏在步卒大陣之後:“文遠!無論如何,給我支持兩刻鍾!”
說罷,辛棄疾帶著百人甲騎,偃旗息鼓的向著左翼緩緩移動。
彼處,正有一麵猛安大旗左突右殺,勢不可擋。
仆散東率領自家一騎一步兩個謀克,在側擊擊敗耿興二百甲騎之後,得勢不饒人,追著這二百潰兵向剩餘的左翼三百天平軍甲騎卷去。
而且仆散東追擊距離不遠不近,既不與耿興接戰,又不讓耿興收攏潰兵,導致耿興想要蓄力打個反擊都不可得,偏偏這是在撤退的途中,原本就比較混亂,以至於到了左翼周邊之時,兩個都的甲騎已經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徹底失控。
蕭盆奴見狀,有心想要先接應耿興撤退,可作為契丹人的二號人物,這廝還是有些政治敏感度的。
現在的情況是,一來決不能先撤退整軍,因為那樣就會把大軍左翼漏出來。
二來則是剛剛天平軍剛剛整軍,甲騎營是由漢兒與契丹共同組成的,偏偏耶律興哥是甲騎營的大將,耿興為甲騎營的副將,若是讓他傷著了,說不得就會有見死不救、排除異己之嫌!
無奈之下,蕭盆奴隻能留下一百甲騎,親率剩餘兩個都的甲騎繞過耿興潰軍,如同一隻大鉗子般左右夾擊向仆散東。
麵對甲騎的衝擊,仆散東隻是冷笑後撤,讓自家那個謀克的精銳步卒列陣,用長槍逼停了蕭盆奴後,再次親率甲騎出擊,狠狠砸在了蕭盆奴所部後腰之上。
而見到天平軍甲騎盡出,第七猛安最後兩個甲騎謀克放棄了與步卒作配合,放棄了正麵壓迫天平軍,而是迅速集結起來,繞過正麵戰場,向著天平軍左翼殺去。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那麵剛剛大發神威的青犀大旗複又樹立而起,並且疾速衝殺起來。
辛棄疾在那身處左翼的二百金軍甲騎剛剛列陣,立足未穩之時,率領一百精銳猛然殺出,徑直撞了進去。
所謂,兵法之要,在於出奇。
辛棄疾這一招正是出奇製勝,金軍探騎早就早早摸清楚了天平軍甲騎的數量,左右各五百騎嘛,正是一個千人隊的數量,金軍對這種戰術也是比較熟。
在天平軍右翼無動於衷的情況下,照理說金軍隻要防備左翼那剩下的一百甲騎即可,誰成想到,竟然還有一支如此精銳的騎兵隱藏在天平軍步卒大陣之後?
確實是精銳,這可是辛氏兩名將官親衛的集合使用,這些親衛是有些軍官團的性質,都是未來的將軍種子,此時被如此使用,簡直是暴殄天物。
然而這一擊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
辛棄疾猶如虎入羊群一般衝殺向前,一路上敵軍紛紛落馬,兩麵代表著行軍謀克的烏鵲大旗幾乎頃刻間就被斬斷撕碎,其中一名行軍謀克更是直接被打落下馬,卷在了馬蹄之下,生死不知。
將這兩百金軍從中間剖開之後,辛棄疾卻沒有多做理會,而是繼續率軍前突,從側後方突入金軍甲騎之中,直指那麵猛安大旗。
仆散東正在與蕭盆奴廝殺,眼瞅著就能將這契丹人斬於馬下,卻聽到身後一片混亂唿喊,迴頭見到一麵青犀大旗飛速衝來,也不戀戰,直接率領甲騎退了迴去,與步卒混在一起後,且戰且退。
辛棄疾一擊未中倒也不懊惱,隨即與蕭盆奴合兵一處,向前壓迫。
現在的局麵看起來似乎是武興軍與天平軍各占了一些便宜,仆散東之所以後撤,也不是陷入危險,而是迴去重整隊列,避免陷入混戰而已。
但拔隊斬這項軍法再次顯現出了缺點。
具體來說就是,因為自家行軍猛安被數百甲騎團團包圍,尤其在天平軍主將的青犀大旗已經突到猛安大旗身前的情況下,各個行軍謀克都紅了眼睛,紛紛想要去支援仆散東。
除了哪些依舊猛攻天平軍正麵的步卒,其餘行軍謀克幾乎同時轉向,率領麾下奔向左翼戰場。
其中表現尤為突出的,則是剛剛被辛棄疾從中刨為兩半的兩個甲騎謀克,在大旗被斬斷撕碎,一名行軍謀克重傷瀕死的情況下,剩下的那名行軍謀克直接脫下身上罩袍,將其掛在槍杆上以作旗幟,率軍衝殺。
應該說這名行軍謀克的行為很英勇,並且激勵了身側的袍澤,但不耽擱仆散東憤恨異常,幾乎要親手殺了他。
原因不言自明。
因為這名行軍謀克率領亂糟糟的甲騎,亂糟糟的衝殺,瞬間將原本還算清晰齊整的局麵搞得一片混亂。
戰爭是技術活,並不是靠一腔血勇不要命就能百戰百勝的,而現在武興軍的表現就跟戰場初哥一般,橫衝直撞,看似威不可當,卻根本無法持久。
很快,仆散東的擔憂就變成了現實。
在左翼正在混戰的時候,正麵戰場上,原本人數就較少的金軍步卒在脫離的甲騎的唿應之後,完全無法阻止天平軍的推進。
不少金軍步卒撤退不及,被圍殺在了緊跟著長槍甲士的校刀手之中。
在辛棄疾一招樸實無華的黑虎掏心進攻下,第七猛安全線受挫。
就在這時,號角聲一陣高過一陣,正在混戰中的仆散東迴頭望去,卻隻見那麵代表著武興軍第二猛安的大旗動了。
在一片悚然的視線中,這支人數高達一千的騎兵隊伍沒有讓輕騎騷擾,沒有讓步卒下馬列陣,也沒有讓甲騎尋找破綻後入陣。而是由直接甲騎為先導,輕騎為兩翼,騎馬步卒為後繼,緩緩加速之後,狠狠向著右翼耶律興哥所部衝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