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前。
“竟然沒有出來嗎?”
溫敦渾玉望著側後方的莒縣縣城,有些失望的說道。
他麾下的行軍謀克會蘭成說道:“那些東平賊才幾個人,如何敢衝擊咱們千人正軍?借他們兩個膽子!”
溫敦渾玉搖頭:“我從來沒指望他們敢出城與我軍作戰,隻是盼著他們能有些膽量,去偷襲我軍大營。唉……一群鼠輩,枉我費盡心思,將正軍全都調出來,隻讓簽軍守大營,甚至糧草都放在那裏當誘餌。”
會蘭成拍著胸脯說道:“不就是區區一莒縣縣城嗎?待攻破當麵賊人,俺親自率親衛登城,奪下城池,獻給將軍。”
溫敦渾玉嗤笑一聲,懶得理會。
他需要將全軍盡量完整的帶到忠義軍身後,以策應蒙恬鎮國的正麵進攻,哪能在區區莒縣縣城拋灑性命?
會蘭成站在馬背上,眺望遠方一陣說道:“仆散將軍似乎有些危急,咱們還要繼續等這些東平賊嗎?”
“不等了,不來就不來吧,等會兒再料理他們。”溫敦渾玉戴上了頭盔:“傳我軍令,上馬!”
在他們身後,一千已經列出陣型卻牽馬盤腿而坐的金軍紛紛站起,將戰馬拉了起來,隨即翻身上馬。
溫敦渾玉也不多言,隻是讓士卒吹響號角,隨即就帶著自家的猛安大旗,緩緩向前。
他身後的一千騎兵同樣緩步向前,並且在奔行的過程中調整軍陣,並且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直到提升到急速。
直到這時,武興軍第二猛安的全體士卒才同時奮力喊殺起來,聲音竟然一時間壓過了如雷般的馬蹄聲。
且說武興軍……或者說這個時代絕大多數金國正軍的軍隊配置都差不多,往往將最精銳身備五仗的甲騎集中在第一猛安中,一旦開始作戰,這第一猛安的一千人就會成為絕對主力。
當然,這也就導致了其他九個猛安戰力下降。
就比如完顏阿鄰所率的武平軍,在曆史上攻宋時在淮西如入無人之境,將宋國建康都統製王權打得滿地找牙。
就是這麽一支強軍,在采石磯之戰時由於強行渡江,登岸的幾百精銳被虞允文指揮水軍斷了後路,統統弄死在了長江岸邊。而完顏阿鄰當即就如喪肝膽,覺得打不下去了。
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第一猛安都不行,其他幾個猛安更不行。
當然,各軍有各軍的複雜情況,除了一些躺平的統製官,為了提升戰力,那是各出奇謀。
具體到武興軍,因為是以猛安謀克戶為主體的大軍,所以騾馬是不缺的。當然,優等戰馬自然是稀少,但次一等的戰馬,還是有許多的。
溫敦渾玉在武興軍中一直就是蒙恬鎮國外置大腦,地位相對超然,所以他的第二猛安馬兒尤其多,以至於他能要求本部五個謀克的步卒不止能上馬趕路,而且還得能騎馬作戰。
不要求弓馬嫻熟,但最起碼在跟隨甲騎衝鋒的時候,能排開陣勢,跟上進攻的步伐。
這五個謀克的步卒,不似盛唐時身備五仗的武士,也不似女真常見的騎兵,而更像出現在十七世紀歐洲,被稱為龍騎兵的騎馬步兵。
溫敦渾玉發動規模如此巨大的騎兵衝鋒的原因很簡單。
仆散東的第七猛安用猛烈的攻勢,將天平軍最大的劣勢打了出來。天平軍的武器裝備士兵將領素質都沒有什麽大問題,但似乎是因為成軍太短,沒有磨合時間,所以配合起來往往產生脫節。
戰場是無比混亂的,一旦真的打起來,在狠厲的廝殺中,無論軍使、金鼓、旗號都有可能不管用,命令下達的不及時,往往會產生百人隊各自為戰的局麵,這時候就得看各個都頭,隊將之間的配合了。
如今都頭與都頭之間別說熟悉了,許多人連彼此的姓名都不認識。
這種配合上的脫節,在天平軍甲騎與步卒之間最為嚴重,雙方很難產生大規模唿應。而天平軍的步卒很明顯要比甲騎要精銳一些,所謂柿子先撿軟的捏,要想先擊潰對方一部,還有比右翼的甲騎更好的選擇嗎?
耶律興哥在發現溫敦渾玉將矛頭指向自己後,瞬間全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
然而到了這種時候,如果撤退就將步卒大陣右翼露了出來,而且就算是跑也沒地方跑,身後就是香公河,如果亂了編製,那麽就一定會被攆進河裏去。
“契……兒郎們,隨俺耶律興哥,衝啊!”
耶律興哥高舉長矛,也顧不得周圍有多少人能聽到他的命令,一聲大吼之後,徑直縱馬衝出。
天平軍五百甲騎以百人都為單位,形成了一個個錐子,而這些錐子中,還有以什為單位的錐子,這些錐子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錐形陣。
如同向前挺刺的矛頭。
第二猛安由於在兩翼布置了輕騎,再加上甲騎之後的騎馬步兵畢竟不是專職騎兵,陣型較為散亂,所以形成了一個橫麵極為寬廣的雁形陣。
如同鋪散而開的大網。
耶律興哥不止一次與金軍作戰,曉得雖然看起來武興軍是在試圖包圍天平軍甲騎,但實際上,對方是將甲騎隱藏在輕騎掩護之中,以錐形陣對錐形陣,以穿鑿戰術對穿鑿戰術,想要通過厚重的陣勢,一舉將天平軍擊潰。
金軍布置在兩翼的輕騎,根本不是要臨陣廝殺的,而是為了恐嚇遲滯支援的步卒,同時在天平軍甲騎崩潰的時候,追亡逐北用的。
到了此時,想的再多也無所謂了。
這片戰場是一塊寬闊的平原,雙方相距不過兩裏,不過片刻功夫,兩軍就猶如隕石相撞一般,轟然砸到了一起。
騎兵對衝就好似兩個裝滿水的陶罐對撞,勝負生死隻在一瞬而已。
一瞬之後,強者生,弱者死,如是而已。
不到半刻鍾功夫,天平軍耶律興哥大敗。
溫敦渾玉正要追亡逐北,將天平軍右翼徹底擊潰時,令他驚奇的事情發生了。
天平軍甲騎雖然已經敗了,各級指揮係統明顯已經失效,但還是有甲騎三五成群雖敗卻不潰,輪流騷擾衝擊金軍。
金軍則是不想與這些散兵遊勇作糾纏,同樣分出小股騎兵以作對抗。
更加吊詭的事情來了,在大規模軍隊作戰中被稀裏嘩啦解決掉的天平軍,在分散成小股部隊後,竟然無比頑強,甚至騎術武藝都不遜色於金國正軍,相同規模的小股騎兵不止拿他們不下,甚至還有一部分被圍殺當場。
而那麵明顯是契丹主將所持的青牛白馬旗,竟然在後撤一陣之後,開始收攏甲騎,以穩住陣線,試圖反複衝殺。
這群漢兒與契丹人什麽時候這麽有韌性了?
沒人迴答溫敦渾玉。
溫敦渾玉隻知道,這些纏鬥毫無疑問阻擋了他的進軍,使得預想中的到卷珠簾沒有產生。
作為總預備隊的李鐵槍趁著溫敦渾玉與耶律興哥撕扯的空當,迅速組織人手,將還沒有投入戰場的步卒列成大陣,向著武興軍第二猛安壓去,以阻攔溫敦渾玉的追擊。
“竟然沒有出來嗎?”
溫敦渾玉望著側後方的莒縣縣城,有些失望的說道。
他麾下的行軍謀克會蘭成說道:“那些東平賊才幾個人,如何敢衝擊咱們千人正軍?借他們兩個膽子!”
溫敦渾玉搖頭:“我從來沒指望他們敢出城與我軍作戰,隻是盼著他們能有些膽量,去偷襲我軍大營。唉……一群鼠輩,枉我費盡心思,將正軍全都調出來,隻讓簽軍守大營,甚至糧草都放在那裏當誘餌。”
會蘭成拍著胸脯說道:“不就是區區一莒縣縣城嗎?待攻破當麵賊人,俺親自率親衛登城,奪下城池,獻給將軍。”
溫敦渾玉嗤笑一聲,懶得理會。
他需要將全軍盡量完整的帶到忠義軍身後,以策應蒙恬鎮國的正麵進攻,哪能在區區莒縣縣城拋灑性命?
會蘭成站在馬背上,眺望遠方一陣說道:“仆散將軍似乎有些危急,咱們還要繼續等這些東平賊嗎?”
“不等了,不來就不來吧,等會兒再料理他們。”溫敦渾玉戴上了頭盔:“傳我軍令,上馬!”
在他們身後,一千已經列出陣型卻牽馬盤腿而坐的金軍紛紛站起,將戰馬拉了起來,隨即翻身上馬。
溫敦渾玉也不多言,隻是讓士卒吹響號角,隨即就帶著自家的猛安大旗,緩緩向前。
他身後的一千騎兵同樣緩步向前,並且在奔行的過程中調整軍陣,並且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直到提升到急速。
直到這時,武興軍第二猛安的全體士卒才同時奮力喊殺起來,聲音竟然一時間壓過了如雷般的馬蹄聲。
且說武興軍……或者說這個時代絕大多數金國正軍的軍隊配置都差不多,往往將最精銳身備五仗的甲騎集中在第一猛安中,一旦開始作戰,這第一猛安的一千人就會成為絕對主力。
當然,這也就導致了其他九個猛安戰力下降。
就比如完顏阿鄰所率的武平軍,在曆史上攻宋時在淮西如入無人之境,將宋國建康都統製王權打得滿地找牙。
就是這麽一支強軍,在采石磯之戰時由於強行渡江,登岸的幾百精銳被虞允文指揮水軍斷了後路,統統弄死在了長江岸邊。而完顏阿鄰當即就如喪肝膽,覺得打不下去了。
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第一猛安都不行,其他幾個猛安更不行。
當然,各軍有各軍的複雜情況,除了一些躺平的統製官,為了提升戰力,那是各出奇謀。
具體到武興軍,因為是以猛安謀克戶為主體的大軍,所以騾馬是不缺的。當然,優等戰馬自然是稀少,但次一等的戰馬,還是有許多的。
溫敦渾玉在武興軍中一直就是蒙恬鎮國外置大腦,地位相對超然,所以他的第二猛安馬兒尤其多,以至於他能要求本部五個謀克的步卒不止能上馬趕路,而且還得能騎馬作戰。
不要求弓馬嫻熟,但最起碼在跟隨甲騎衝鋒的時候,能排開陣勢,跟上進攻的步伐。
這五個謀克的步卒,不似盛唐時身備五仗的武士,也不似女真常見的騎兵,而更像出現在十七世紀歐洲,被稱為龍騎兵的騎馬步兵。
溫敦渾玉發動規模如此巨大的騎兵衝鋒的原因很簡單。
仆散東的第七猛安用猛烈的攻勢,將天平軍最大的劣勢打了出來。天平軍的武器裝備士兵將領素質都沒有什麽大問題,但似乎是因為成軍太短,沒有磨合時間,所以配合起來往往產生脫節。
戰場是無比混亂的,一旦真的打起來,在狠厲的廝殺中,無論軍使、金鼓、旗號都有可能不管用,命令下達的不及時,往往會產生百人隊各自為戰的局麵,這時候就得看各個都頭,隊將之間的配合了。
如今都頭與都頭之間別說熟悉了,許多人連彼此的姓名都不認識。
這種配合上的脫節,在天平軍甲騎與步卒之間最為嚴重,雙方很難產生大規模唿應。而天平軍的步卒很明顯要比甲騎要精銳一些,所謂柿子先撿軟的捏,要想先擊潰對方一部,還有比右翼的甲騎更好的選擇嗎?
耶律興哥在發現溫敦渾玉將矛頭指向自己後,瞬間全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
然而到了這種時候,如果撤退就將步卒大陣右翼露了出來,而且就算是跑也沒地方跑,身後就是香公河,如果亂了編製,那麽就一定會被攆進河裏去。
“契……兒郎們,隨俺耶律興哥,衝啊!”
耶律興哥高舉長矛,也顧不得周圍有多少人能聽到他的命令,一聲大吼之後,徑直縱馬衝出。
天平軍五百甲騎以百人都為單位,形成了一個個錐子,而這些錐子中,還有以什為單位的錐子,這些錐子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錐形陣。
如同向前挺刺的矛頭。
第二猛安由於在兩翼布置了輕騎,再加上甲騎之後的騎馬步兵畢竟不是專職騎兵,陣型較為散亂,所以形成了一個橫麵極為寬廣的雁形陣。
如同鋪散而開的大網。
耶律興哥不止一次與金軍作戰,曉得雖然看起來武興軍是在試圖包圍天平軍甲騎,但實際上,對方是將甲騎隱藏在輕騎掩護之中,以錐形陣對錐形陣,以穿鑿戰術對穿鑿戰術,想要通過厚重的陣勢,一舉將天平軍擊潰。
金軍布置在兩翼的輕騎,根本不是要臨陣廝殺的,而是為了恐嚇遲滯支援的步卒,同時在天平軍甲騎崩潰的時候,追亡逐北用的。
到了此時,想的再多也無所謂了。
這片戰場是一塊寬闊的平原,雙方相距不過兩裏,不過片刻功夫,兩軍就猶如隕石相撞一般,轟然砸到了一起。
騎兵對衝就好似兩個裝滿水的陶罐對撞,勝負生死隻在一瞬而已。
一瞬之後,強者生,弱者死,如是而已。
不到半刻鍾功夫,天平軍耶律興哥大敗。
溫敦渾玉正要追亡逐北,將天平軍右翼徹底擊潰時,令他驚奇的事情發生了。
天平軍甲騎雖然已經敗了,各級指揮係統明顯已經失效,但還是有甲騎三五成群雖敗卻不潰,輪流騷擾衝擊金軍。
金軍則是不想與這些散兵遊勇作糾纏,同樣分出小股騎兵以作對抗。
更加吊詭的事情來了,在大規模軍隊作戰中被稀裏嘩啦解決掉的天平軍,在分散成小股部隊後,竟然無比頑強,甚至騎術武藝都不遜色於金國正軍,相同規模的小股騎兵不止拿他們不下,甚至還有一部分被圍殺當場。
而那麵明顯是契丹主將所持的青牛白馬旗,竟然在後撤一陣之後,開始收攏甲騎,以穩住陣線,試圖反複衝殺。
這群漢兒與契丹人什麽時候這麽有韌性了?
沒人迴答溫敦渾玉。
溫敦渾玉隻知道,這些纏鬥毫無疑問阻擋了他的進軍,使得預想中的到卷珠簾沒有產生。
作為總預備隊的李鐵槍趁著溫敦渾玉與耶律興哥撕扯的空當,迅速組織人手,將還沒有投入戰場的步卒列成大陣,向著武興軍第二猛安壓去,以阻攔溫敦渾玉的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