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揚帆遠去,片刻之後隻餘片片帆影的麾下殘部,李道才想起,剛剛竟然忘記問孟佛陀知不知道靖難大軍究竟有沒有渡江了。
隨後他又笑出聲來。
自己這是在今日忙昏了頭,忘記廝殺激烈,即便孟佛陀有軍使與東采石作交通,又如何會記得詢問這種消息呢?
唯獨洞庭湖水軍傷亡慘重,若不知道靖難大軍是否成行,李道終究還是有些心有不甘。
也罷,等會兒到下邊問問幽都王,看他是否知道點什麽。
李道望著緩緩逼近的金軍艦船,又迴望換了個旗杆的李字大旗,最後將目光放在已經舉起大盾準備做最後戰鬥的四十餘甲士身上。
他們都是老卒,有些是在建炎年間一次次大敗隨李道撤下來的老部下,有跟著鍾相楊幺作亂後被嶽飛招降的水軍,也有北伐時拯救的中原流民。他們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相同的卻是須發花白,都已是垂垂老矣。
老不以筋骨為能,李道今年五十四歲,他的老兄弟們歲數也是差不多。在四十歲就是老者的宋代,這樣的老卒早就應該解甲歸田了,可他們又能去哪裏呢?
他們的家鄉早就在一次次兵亂中毀滅了,他們的家人也在動亂中死幹淨了。
除了軍中還有什麽地方可去呢?
現在洞庭湖水軍也被打得支離破碎,最後的家都沒了,這些老朽自然也不會再惜此身。
跟李道的心情差不多,蘇保衡心底也十分不好受,眉毛眼睛一起跳,幾乎是強自壓抑著憤怒與失望。
無論誰眼見盤中煮熟的鴨子飛了,都會跟蘇保衡一個反應。
近百艘戰艦圍堵一群殘兵敗將,竟然還能讓他們逃出生天,還差點搭上一個副都統,簡直是匪夷所思。
說的明白一點,若是完顏鄭家在陸上打出這種戰績,活該被全家處斬。
蘇保衡強行將各種情緒壓下,迴望金軍艦隊,又是心痛異常。
此戰金國水軍損失之大幾乎不可用言語形容,雖然擊沉加俘獲宋軍艦船八十餘艘,可金國水軍也損失了七十餘艘戰艦。
要知道,這可是搶占上遊、突襲、夾擊三個優勢加一起才打出的效果。蘇保衡心中發寒,這要是拉開車馬堂堂正正的來一仗,大金水軍沒準就全軍覆沒了。
原本浩浩蕩蕩從真州殺到采石磯的三百餘大小戰船,在經曆了一係列戰鬥、運輸之後,隻剩下棲棲遑遑不到二百艘,這其中還有繳獲而來的宋軍艦船。
雖然作為勝利者,金軍可以從容救援打撈落入水中的軍卒,可現在是大冬天,金軍能在寒冷的水中撐多久,那也是個未知數。
蘇保衡眼見岸上南邊又是煙塵滾滾,知道韓棠所部已然全軍抵達。三個萬戶的金國正軍正在岸邊列陣,準備強渡長江。蘇尚書沉默了半晌,還是升起黃色大幡,強行驅動著完顏鄭家奴率領一百餘車船靠西岸,去服從完顏亮的指揮。
蘇保衡也明白水軍雖然贏了,卻也是慘勝,更別說作戰中的疲憊在短短片刻間根本無法平複。可戰爭就是這個樣子,既然已經覆滅了宋國水軍,在采石磯防線上砸出一個缺口,那就要馬不停蹄的繼續發動進攻。
根據軍事常識,敵軍一部已經覆滅的情況下,其餘各部士氣上必然受到打擊。而此時正是擴大戰果的最好時機。
否則等宋軍再次鼓舞起勇氣,事情又會再起波瀾。
蘇保衡讓其餘四十艘小型車船在河上搜救落水金軍,之後親自率十三艘大船再次將李道的旗艦圍了起來。
至於向下遊逃竄的二十餘宋軍艦船,蘇保衡一時間也管不了了。
不過也無所謂,這群殘兵敗將還能鬧出什麽事端嗎?
近十艘戰艦再次從各個方向貼上了李道的旗艦,用鉤鎖相互臉上,搭上踏板,形成一片小小的陸地。
而李道隻是拄著長矛立在船頭,身後的老卒甲士在甲板上用盾牌圍成一個防禦的圓陣。
王懷在舵樓上,用火石將身側的幾盞油燈點亮,默默注視著金軍踏上旗艦,伴隨著鼓聲,高舉刀盾向宋軍的陣型圍來。
等到距宋軍不到五步時,鼓聲一停,金軍一齊止步,肅然而立。
圍上來的車船二層,吱呀之聲連成一片,金軍弓手將八牛弩神臂弓全都上了弦,將箭矢指向了宋軍的小小陣型。
“李道李子石!”一名金軍猛安排眾而出,目光看著李道如同咀嚼吞咽一般,可在嚴格的軍紀下,還是將勸降之語說了出來:“你殺我無數兒郎,老子恨不食汝肉,寢汝皮!然而也不得不認,論水戰,你當為天下之冠。”
“蘇尚書在出戰之前向陛下請了恩旨,你若能降,自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你若想要官爵,自然會有開國縣公之位!”
“你若想要財寶,自然會有數不清的金銀珠玉!”
“你若想要統兵,大金組建艦隊自有你的一席之地,大金的無敵大軍也會在你的麾下效命!”
“我陛下英瑞神武,知人善任,豈不勝南邊那趙構萬倍!”
“李子石!你奮戰多日已經報了大宋官家之恩了,如今山窮水盡,降了罷!”
蘇保衡是真的想要招降一名水軍將領,通過這幾次大型水戰,這個老狐狸已經看出來了,宋軍組織起馬軍有多難,金國訓練水軍就有多難。
這種技術兵種的戰鬥力有沒有行家參與根本就是天差地別。
另外,李道的資曆也很老,若能將其招降,也能起到千金買馬骨的效果。
“山窮水盡?”李道聽完了那名猛安的勸降之語,嗤笑一聲說道:“老夫還有一杆大槍,七尺之軀,四十袍澤,何來山窮水盡一說?”
“那你就是不降了?”金軍猛安的語氣變得危險。
“轟!”所有金軍用刀麵猛擊盾牌,發出轟然一聲巨響,為金軍猛安的威脅助長聲勢。
“老夫跟你這小崽子沒話說。”李道嘿然一聲:“讓蘇保衡出來!”
“好狗膽!”金軍猛安獰笑說道:“想要見蘇尚書,先放下武器!”
李道皮笑肉不笑的看著麵前的傳話之人,將金軍猛安看著全身發毛,終於還是摘下了頭盔,扔到了一邊。
金軍猛安暗暗放下戒備的心神。
軍中征戰往往就是一口氣,這一口氣提住,那從生到死都是一條好漢。而這一口氣泄了,自然就會一泄到底。
別看現在隻是扔掉頭盔,可這隻是個開始。有了這個口子,金軍猛安堅信,李道就會將他的武器、榮譽乃至尊嚴一起扔掉。
果不其然,李道隨後解開了綁在手臂上的盾牌,咚的一聲重重的砸在地上。
“你的矛!”金軍猛安怒喝道。
北風陣陣,旌旗獵獵,擺成圓陣的老卒們通過盾牌間的縫隙看著近在咫尺的金軍,手中用力握了握兵刃,麵上卻是沒有絲毫表情。
李道微微一笑,平伸出手,將長矛扔到了身側。
金軍的旗艦之上一陣微微騷動,卻又很快平息下來。
一名頂盔摜甲清瘦矍鑠的老者出現在了金軍旗艦的船頭,李道抬眼望去,隔著一條車船,大約三十步左右的距離,與蘇保衡遙遙對視。
因為都是荷載五百人的大型車船,兩人的高度是差不多的。
“老夫就是大金工部尚書、水軍都統蘇保衡,你有何言語,且說來!”蘇保衡有些不耐的說道。
“也沒有甚大事,就是想讓你聽首曲而已!”李道朗聲以對。
北風一緊,唿嘯聲中,殺氣肆意。
這句話剛落,隆隆鼓聲就響了起來。
與鼓聲同時響起的,還有王懷撕聲裂肺一般的歌聲。
所歌之曲,正是那首名揚天下的《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殺賊!”
仿佛以歌聲為信號,一直沉默列陣的宋軍老卒爆發出震天的喊殺,向著五步之外包圍著他們的金軍殺去。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宰了他們!”那名與李道交涉的金軍猛安勃然大怒,當先揮刀砍向手無寸鐵的李道。
李道身後閃出一名老卒,用盾牌擋住了兜頭一刀。
李道則趁此機會就地一滾,握住之前扔在地上的長槍,擰身一刺,刺進了金軍猛安的肋側。拔出以後,長槍的纓子在空中劃出一條弧線,挑破了側後方一名金軍的喉嚨。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李道眼睛微微一澀,離家出征已然三十載,轉戰多年何止八千裏?家鄉的塵與土,故園的雲與月早已在記憶中模糊,成為了一個符號。
不知黃河畔的蘆葦花如今還會盛開嗎?
“火!腳下有火!”正待上前圍攻的金軍突然發現腳下越來越熱,而且同時還有濃煙升起,當即有些混亂。
這不是這些金軍戰鬥意誌不堅決,而是在今日,金軍水軍也是強弩之末了。他們所承受的傷亡已經近四分之一,若是在陸軍中,早就潰散了。要知道,這在現代軍隊中也是一個十分危險的數字。
若不是軍法嚴苛,若不是船隻完好的金軍大部分都保存了建製,說不得蘇保衡早已組織不起攻勢了。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王懷在舵樓上,奮力高歌擊鼓,唱到此處,想起自己已經半白的頭發,聲音也是一窒。他身側幾個打翻的油燈已經點燃了通往下層火藥包焾線,然而這幾個油燈卻沒有熄滅,而是在甲板上越燒越旺,此時已經點燃了王懷的衣角,然而他卻絲毫不在乎了。
當日從相州一起參軍出征的鄉人共有二十三人,在相州死了六個,在洛陽死了七個,追隨嶽飛曆次北伐時死了四個。期間病死了兩個,還有兩人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而如今就剩下了在甲板廝殺的李道與在舵樓擊鼓的王懷。
也罷,今日奮戰而死到下邊見到老兄弟們也有話可說。
身側不斷有箭矢飛過,間或還有一兩箭射在王懷身上,可王懷手中鼓槌卻是穩如泰山,依舊在奮力擊鼓,放聲高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在越來越大的火勢之中,金軍雖然沒有軍令,也漸漸後退到自家船上,不想死在這艘火船之上。
趁此機會,李道帶著剩餘的三十名老卒跳向金軍艦船,向著蘇保衡所在的旗艦奮力殺去。
蘇保衡拒絕了先行躲避的建議,扶劍肅立在船頭,臉色無喜無悲,隻是靜靜看著二十餘步外的李道,聽著那首充滿憤怒的滿江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放箭!放箭!射死他們!”在軍官的指揮下,占據高處的弓手弩手紛紛將箭矢拋灑到宋軍之中。
即使有大盾重甲,可在如此近的距離被神臂弓、女真重箭攢射,宋軍老卒們還是紛紛倒下。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一輪箭雨之後,李道所部的老卒已經隻剩下十一人,而且人人帶傷。然而這些老卒卻仿佛未覺,依舊狂唿酣戰,不要命的向金軍陣中撲去,為李道開辟前路。
在部下的保護下,李道隻是肩頭中了一箭,而發髻卻是被弩矢割開。他頭頂花白頭發如同雜草一般迎風飄散,一陣血霧飛來,複又將其的頭發迅速染成了黑紅色,遠遠望去,竟如同返老還童了一般。
然而此時李道卻顧不得這些了,他推開了袍澤的屍體,一槍掄翻了想要撿漏的金軍,將長矛倒持,惡狠狠的望向十餘步外的蘇保衡。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歌聲與鼓聲戛然而止,圍在宋軍旗艦船尾的一名金軍射雕手終於找準機會,五石弓拉滿,一箭將王懷釘死在了大鼓上。
李道心中一痛,卻發現前方金軍再次湧來。
“殺過去!”身後的老卒們大吼,他們越過李道,拋下武器,雙手持盾奮力撞向金軍。
在老卒們決死之下,金軍又被推得向後退了幾步。
此時,李道距蘇保衡已經僅僅隻有十步了。
“朝!”
李道目光淩厲,定定的看向蘇保衡大吼了一聲。
“殺了他們!”金軍的反擊隨後就到,將宋軍老卒紛紛砍倒在地。
“天!”
李道揚起手中長矛,向前助跑兩步,奮力擲出。
而車船高層的神臂弓手將第二輪箭矢如雨一般打在了李道身上。
“闕!”
長矛如同流星趕月一般,飛到蘇保衡的麵前。蘇保衡的侍衛隻來得及將他推開,另一名侍衛拿起大盾想要阻擋,卻已然來不及了。
矛頭刺開了甲胄,狠狠的洞穿了蘇保衡的右肩。蘇保衡悶哼一聲,後退兩步,被親衛扶住。
親衛們根本不敢把大槍拔出來,隻能前後拿住,一刀將槍杆砍斷。
蘇保衡雖然痛的臉色發白,渾身顫抖,卻終究沒有慘叫出聲,隻是用眼睛狠狠盯著近在咫尺的李道。
宋軍老卒已經全都變成了屍體,倒在了甲板上。而李道雖然身上插滿箭矢,如同一隻刺蝟一般,卻還剩下最後一口氣。
他半跪在地,依舊奮力的想要站起來,可濃稠的鮮血從他口中湧出,流進鼻腔氣管,讓他連連輕咳,一時間根本凝聚不了力氣。
金軍的喝罵,陣陣的江濤,隆隆的金鼓,烈烈的大旗,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飄進李道的耳朵裏,可他卻幾乎什麽都聽不見了。
血液的大量流失使得李道眼前也漸漸發黑,然而在恍惚間,他卻看見了一片遼闊的景色。
藍天白雲籠罩四野,陣陣濁浪滾滾向東,金黃的麥浪隨著微風起起伏伏,歌聲與號子隱隱傳來,大河之中點點白帆隨波而去。
李道跪在麥田之中,貪婪著環視著四周風景。
這裏正是故鄉,相州。
“阿兄。”
“四郎!”
“石頭……”
李道看見麵前出現了許多人,他們輕聲唿喚著李道的小名,其中鄉音已經多年沒有聽過了。
那是他的阿爺、阿娘、妹子、兄弟。
三十年已經過去了,這些人的臉已經在記憶中模糊,卻並不妨礙李道第一時間將他們都認了出來。
李道的臉露出微笑,鮮血混雜著眼淚,劃過臉頰,順著已經染成紅色的花白胡子落到甲板上。李道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站直身體,張開雙臂,想要去擁抱前方之人。
“我迴來了……”
……
“引!”
……
“我好想你們……”
……
“放!”
在金軍軍官的指揮下,箭矢再一次向李道攢射而來。
漫天箭雨中,洞庭湖水軍統製官李道緩緩吐出了最後一口氣。
生於黃河畔,死於長江中。
年五十四歲。
今天應該隻有一章
隨後他又笑出聲來。
自己這是在今日忙昏了頭,忘記廝殺激烈,即便孟佛陀有軍使與東采石作交通,又如何會記得詢問這種消息呢?
唯獨洞庭湖水軍傷亡慘重,若不知道靖難大軍是否成行,李道終究還是有些心有不甘。
也罷,等會兒到下邊問問幽都王,看他是否知道點什麽。
李道望著緩緩逼近的金軍艦船,又迴望換了個旗杆的李字大旗,最後將目光放在已經舉起大盾準備做最後戰鬥的四十餘甲士身上。
他們都是老卒,有些是在建炎年間一次次大敗隨李道撤下來的老部下,有跟著鍾相楊幺作亂後被嶽飛招降的水軍,也有北伐時拯救的中原流民。他們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相同的卻是須發花白,都已是垂垂老矣。
老不以筋骨為能,李道今年五十四歲,他的老兄弟們歲數也是差不多。在四十歲就是老者的宋代,這樣的老卒早就應該解甲歸田了,可他們又能去哪裏呢?
他們的家鄉早就在一次次兵亂中毀滅了,他們的家人也在動亂中死幹淨了。
除了軍中還有什麽地方可去呢?
現在洞庭湖水軍也被打得支離破碎,最後的家都沒了,這些老朽自然也不會再惜此身。
跟李道的心情差不多,蘇保衡心底也十分不好受,眉毛眼睛一起跳,幾乎是強自壓抑著憤怒與失望。
無論誰眼見盤中煮熟的鴨子飛了,都會跟蘇保衡一個反應。
近百艘戰艦圍堵一群殘兵敗將,竟然還能讓他們逃出生天,還差點搭上一個副都統,簡直是匪夷所思。
說的明白一點,若是完顏鄭家在陸上打出這種戰績,活該被全家處斬。
蘇保衡強行將各種情緒壓下,迴望金軍艦隊,又是心痛異常。
此戰金國水軍損失之大幾乎不可用言語形容,雖然擊沉加俘獲宋軍艦船八十餘艘,可金國水軍也損失了七十餘艘戰艦。
要知道,這可是搶占上遊、突襲、夾擊三個優勢加一起才打出的效果。蘇保衡心中發寒,這要是拉開車馬堂堂正正的來一仗,大金水軍沒準就全軍覆沒了。
原本浩浩蕩蕩從真州殺到采石磯的三百餘大小戰船,在經曆了一係列戰鬥、運輸之後,隻剩下棲棲遑遑不到二百艘,這其中還有繳獲而來的宋軍艦船。
雖然作為勝利者,金軍可以從容救援打撈落入水中的軍卒,可現在是大冬天,金軍能在寒冷的水中撐多久,那也是個未知數。
蘇保衡眼見岸上南邊又是煙塵滾滾,知道韓棠所部已然全軍抵達。三個萬戶的金國正軍正在岸邊列陣,準備強渡長江。蘇尚書沉默了半晌,還是升起黃色大幡,強行驅動著完顏鄭家奴率領一百餘車船靠西岸,去服從完顏亮的指揮。
蘇保衡也明白水軍雖然贏了,卻也是慘勝,更別說作戰中的疲憊在短短片刻間根本無法平複。可戰爭就是這個樣子,既然已經覆滅了宋國水軍,在采石磯防線上砸出一個缺口,那就要馬不停蹄的繼續發動進攻。
根據軍事常識,敵軍一部已經覆滅的情況下,其餘各部士氣上必然受到打擊。而此時正是擴大戰果的最好時機。
否則等宋軍再次鼓舞起勇氣,事情又會再起波瀾。
蘇保衡讓其餘四十艘小型車船在河上搜救落水金軍,之後親自率十三艘大船再次將李道的旗艦圍了起來。
至於向下遊逃竄的二十餘宋軍艦船,蘇保衡一時間也管不了了。
不過也無所謂,這群殘兵敗將還能鬧出什麽事端嗎?
近十艘戰艦再次從各個方向貼上了李道的旗艦,用鉤鎖相互臉上,搭上踏板,形成一片小小的陸地。
而李道隻是拄著長矛立在船頭,身後的老卒甲士在甲板上用盾牌圍成一個防禦的圓陣。
王懷在舵樓上,用火石將身側的幾盞油燈點亮,默默注視著金軍踏上旗艦,伴隨著鼓聲,高舉刀盾向宋軍的陣型圍來。
等到距宋軍不到五步時,鼓聲一停,金軍一齊止步,肅然而立。
圍上來的車船二層,吱呀之聲連成一片,金軍弓手將八牛弩神臂弓全都上了弦,將箭矢指向了宋軍的小小陣型。
“李道李子石!”一名金軍猛安排眾而出,目光看著李道如同咀嚼吞咽一般,可在嚴格的軍紀下,還是將勸降之語說了出來:“你殺我無數兒郎,老子恨不食汝肉,寢汝皮!然而也不得不認,論水戰,你當為天下之冠。”
“蘇尚書在出戰之前向陛下請了恩旨,你若能降,自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你若想要官爵,自然會有開國縣公之位!”
“你若想要財寶,自然會有數不清的金銀珠玉!”
“你若想要統兵,大金組建艦隊自有你的一席之地,大金的無敵大軍也會在你的麾下效命!”
“我陛下英瑞神武,知人善任,豈不勝南邊那趙構萬倍!”
“李子石!你奮戰多日已經報了大宋官家之恩了,如今山窮水盡,降了罷!”
蘇保衡是真的想要招降一名水軍將領,通過這幾次大型水戰,這個老狐狸已經看出來了,宋軍組織起馬軍有多難,金國訓練水軍就有多難。
這種技術兵種的戰鬥力有沒有行家參與根本就是天差地別。
另外,李道的資曆也很老,若能將其招降,也能起到千金買馬骨的效果。
“山窮水盡?”李道聽完了那名猛安的勸降之語,嗤笑一聲說道:“老夫還有一杆大槍,七尺之軀,四十袍澤,何來山窮水盡一說?”
“那你就是不降了?”金軍猛安的語氣變得危險。
“轟!”所有金軍用刀麵猛擊盾牌,發出轟然一聲巨響,為金軍猛安的威脅助長聲勢。
“老夫跟你這小崽子沒話說。”李道嘿然一聲:“讓蘇保衡出來!”
“好狗膽!”金軍猛安獰笑說道:“想要見蘇尚書,先放下武器!”
李道皮笑肉不笑的看著麵前的傳話之人,將金軍猛安看著全身發毛,終於還是摘下了頭盔,扔到了一邊。
金軍猛安暗暗放下戒備的心神。
軍中征戰往往就是一口氣,這一口氣提住,那從生到死都是一條好漢。而這一口氣泄了,自然就會一泄到底。
別看現在隻是扔掉頭盔,可這隻是個開始。有了這個口子,金軍猛安堅信,李道就會將他的武器、榮譽乃至尊嚴一起扔掉。
果不其然,李道隨後解開了綁在手臂上的盾牌,咚的一聲重重的砸在地上。
“你的矛!”金軍猛安怒喝道。
北風陣陣,旌旗獵獵,擺成圓陣的老卒們通過盾牌間的縫隙看著近在咫尺的金軍,手中用力握了握兵刃,麵上卻是沒有絲毫表情。
李道微微一笑,平伸出手,將長矛扔到了身側。
金軍的旗艦之上一陣微微騷動,卻又很快平息下來。
一名頂盔摜甲清瘦矍鑠的老者出現在了金軍旗艦的船頭,李道抬眼望去,隔著一條車船,大約三十步左右的距離,與蘇保衡遙遙對視。
因為都是荷載五百人的大型車船,兩人的高度是差不多的。
“老夫就是大金工部尚書、水軍都統蘇保衡,你有何言語,且說來!”蘇保衡有些不耐的說道。
“也沒有甚大事,就是想讓你聽首曲而已!”李道朗聲以對。
北風一緊,唿嘯聲中,殺氣肆意。
這句話剛落,隆隆鼓聲就響了起來。
與鼓聲同時響起的,還有王懷撕聲裂肺一般的歌聲。
所歌之曲,正是那首名揚天下的《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殺賊!”
仿佛以歌聲為信號,一直沉默列陣的宋軍老卒爆發出震天的喊殺,向著五步之外包圍著他們的金軍殺去。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宰了他們!”那名與李道交涉的金軍猛安勃然大怒,當先揮刀砍向手無寸鐵的李道。
李道身後閃出一名老卒,用盾牌擋住了兜頭一刀。
李道則趁此機會就地一滾,握住之前扔在地上的長槍,擰身一刺,刺進了金軍猛安的肋側。拔出以後,長槍的纓子在空中劃出一條弧線,挑破了側後方一名金軍的喉嚨。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李道眼睛微微一澀,離家出征已然三十載,轉戰多年何止八千裏?家鄉的塵與土,故園的雲與月早已在記憶中模糊,成為了一個符號。
不知黃河畔的蘆葦花如今還會盛開嗎?
“火!腳下有火!”正待上前圍攻的金軍突然發現腳下越來越熱,而且同時還有濃煙升起,當即有些混亂。
這不是這些金軍戰鬥意誌不堅決,而是在今日,金軍水軍也是強弩之末了。他們所承受的傷亡已經近四分之一,若是在陸軍中,早就潰散了。要知道,這在現代軍隊中也是一個十分危險的數字。
若不是軍法嚴苛,若不是船隻完好的金軍大部分都保存了建製,說不得蘇保衡早已組織不起攻勢了。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王懷在舵樓上,奮力高歌擊鼓,唱到此處,想起自己已經半白的頭發,聲音也是一窒。他身側幾個打翻的油燈已經點燃了通往下層火藥包焾線,然而這幾個油燈卻沒有熄滅,而是在甲板上越燒越旺,此時已經點燃了王懷的衣角,然而他卻絲毫不在乎了。
當日從相州一起參軍出征的鄉人共有二十三人,在相州死了六個,在洛陽死了七個,追隨嶽飛曆次北伐時死了四個。期間病死了兩個,還有兩人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而如今就剩下了在甲板廝殺的李道與在舵樓擊鼓的王懷。
也罷,今日奮戰而死到下邊見到老兄弟們也有話可說。
身側不斷有箭矢飛過,間或還有一兩箭射在王懷身上,可王懷手中鼓槌卻是穩如泰山,依舊在奮力擊鼓,放聲高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在越來越大的火勢之中,金軍雖然沒有軍令,也漸漸後退到自家船上,不想死在這艘火船之上。
趁此機會,李道帶著剩餘的三十名老卒跳向金軍艦船,向著蘇保衡所在的旗艦奮力殺去。
蘇保衡拒絕了先行躲避的建議,扶劍肅立在船頭,臉色無喜無悲,隻是靜靜看著二十餘步外的李道,聽著那首充滿憤怒的滿江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放箭!放箭!射死他們!”在軍官的指揮下,占據高處的弓手弩手紛紛將箭矢拋灑到宋軍之中。
即使有大盾重甲,可在如此近的距離被神臂弓、女真重箭攢射,宋軍老卒們還是紛紛倒下。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一輪箭雨之後,李道所部的老卒已經隻剩下十一人,而且人人帶傷。然而這些老卒卻仿佛未覺,依舊狂唿酣戰,不要命的向金軍陣中撲去,為李道開辟前路。
在部下的保護下,李道隻是肩頭中了一箭,而發髻卻是被弩矢割開。他頭頂花白頭發如同雜草一般迎風飄散,一陣血霧飛來,複又將其的頭發迅速染成了黑紅色,遠遠望去,竟如同返老還童了一般。
然而此時李道卻顧不得這些了,他推開了袍澤的屍體,一槍掄翻了想要撿漏的金軍,將長矛倒持,惡狠狠的望向十餘步外的蘇保衡。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歌聲與鼓聲戛然而止,圍在宋軍旗艦船尾的一名金軍射雕手終於找準機會,五石弓拉滿,一箭將王懷釘死在了大鼓上。
李道心中一痛,卻發現前方金軍再次湧來。
“殺過去!”身後的老卒們大吼,他們越過李道,拋下武器,雙手持盾奮力撞向金軍。
在老卒們決死之下,金軍又被推得向後退了幾步。
此時,李道距蘇保衡已經僅僅隻有十步了。
“朝!”
李道目光淩厲,定定的看向蘇保衡大吼了一聲。
“殺了他們!”金軍的反擊隨後就到,將宋軍老卒紛紛砍倒在地。
“天!”
李道揚起手中長矛,向前助跑兩步,奮力擲出。
而車船高層的神臂弓手將第二輪箭矢如雨一般打在了李道身上。
“闕!”
長矛如同流星趕月一般,飛到蘇保衡的麵前。蘇保衡的侍衛隻來得及將他推開,另一名侍衛拿起大盾想要阻擋,卻已然來不及了。
矛頭刺開了甲胄,狠狠的洞穿了蘇保衡的右肩。蘇保衡悶哼一聲,後退兩步,被親衛扶住。
親衛們根本不敢把大槍拔出來,隻能前後拿住,一刀將槍杆砍斷。
蘇保衡雖然痛的臉色發白,渾身顫抖,卻終究沒有慘叫出聲,隻是用眼睛狠狠盯著近在咫尺的李道。
宋軍老卒已經全都變成了屍體,倒在了甲板上。而李道雖然身上插滿箭矢,如同一隻刺蝟一般,卻還剩下最後一口氣。
他半跪在地,依舊奮力的想要站起來,可濃稠的鮮血從他口中湧出,流進鼻腔氣管,讓他連連輕咳,一時間根本凝聚不了力氣。
金軍的喝罵,陣陣的江濤,隆隆的金鼓,烈烈的大旗,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飄進李道的耳朵裏,可他卻幾乎什麽都聽不見了。
血液的大量流失使得李道眼前也漸漸發黑,然而在恍惚間,他卻看見了一片遼闊的景色。
藍天白雲籠罩四野,陣陣濁浪滾滾向東,金黃的麥浪隨著微風起起伏伏,歌聲與號子隱隱傳來,大河之中點點白帆隨波而去。
李道跪在麥田之中,貪婪著環視著四周風景。
這裏正是故鄉,相州。
“阿兄。”
“四郎!”
“石頭……”
李道看見麵前出現了許多人,他們輕聲唿喚著李道的小名,其中鄉音已經多年沒有聽過了。
那是他的阿爺、阿娘、妹子、兄弟。
三十年已經過去了,這些人的臉已經在記憶中模糊,卻並不妨礙李道第一時間將他們都認了出來。
李道的臉露出微笑,鮮血混雜著眼淚,劃過臉頰,順著已經染成紅色的花白胡子落到甲板上。李道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站直身體,張開雙臂,想要去擁抱前方之人。
“我迴來了……”
……
“引!”
……
“我好想你們……”
……
“放!”
在金軍軍官的指揮下,箭矢再一次向李道攢射而來。
漫天箭雨中,洞庭湖水軍統製官李道緩緩吐出了最後一口氣。
生於黃河畔,死於長江中。
年五十四歲。
今天應該隻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