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劉錡來用一句話來評價成閔,就是成潑才這廝絕類韓世忠。
一樣的忠勇,一樣的貪鄙,一樣的好色,一樣的油滑。
其實這類人在靖康大亂有很多,包括劉錡也有這些特質,畢竟在宋軍這種惡劣生態中活下來並脫穎而出,沒點手段根本不行。韓世忠也隻是集大成者,並且在某些特點上極其突出罷了。
許多人既是抗金英雄,又是潑皮混蛋,既是救民於水火的忠臣良將,又是身上負著累累血債的劊子手,幾重身份雜在一起,早就分不清楚黑白。
雖然成閔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其人既然與韓世忠相似,在國家危難之際,想要挺身而出,扶大廈於將傾,也就不奇怪了。
至於成閔此時為何出現在六安,那就是純粹的蝴蝶效應了。
原本曆史中,金國大軍的主力是由完顏亮率領,直攻兩淮防線。因此成閔老早就率軍趕往鎮江府。
而如今,金國最重的一拳狠狠的砸在了襄樊上,所以一開始,宋國朝廷讓成閔與吳拱共同在襄樊作戰。
可萬萬沒想到,襄樊屁事沒有,兩淮卻被打穿,完顏亮率大軍一波懟在了宋國小朝廷的臉上。
這下宋國朝廷上下全都急了眼,一天之內給了成閔嶽飛般的待遇,連發十二道金牌,召集成閔所部前來救駕。
朝中不是不知道襄樊的重要性,更不是不知道吳拱成閔所麵對的壓力,可在滅國之危的麵前,就算是鴆酒,朝中上下也得捏著鼻子喝下去。
再沒有足夠的軍隊擋在長江上,趙構可就又要棄國浮海而逃了!
可這時洞庭湖水軍大部已經當先發往采石磯作戰,其餘些許水軍全都得保衛襄樊,根本抽調不出舟船讓成閔順江而下。
正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作為韓世忠的軍中接班人,成閔自然不是什麽泛泛之輩。
即便他也同韓世忠一樣,吃了喪心病狂的空餉,卻也不似其餘宋軍那般隻用在了享受上,還是整飭出了近兩萬能戰的精兵。
在仔細分析了一遍戰略局勢後,成閔依照麾下大將陳敏的諫言,向湖北、京西宣諭使汪澈介紹了自己的計劃。
簡單來說,就是出奇兵,從仆散忠義的大軍眼皮子底下率軍北上,直撲汴梁,將金國的後勤總樞紐奪下來。
這個計劃其實在真實曆史上還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不隻是陳敏早早向成閔提出,武昌縣令薛季宣同樣向汪澈提出過。
因為當時來攻打荊襄的是劉萼,這廝水平雖然也不是很差,但麾下兵力不足是板上釘釘的,宋金在襄樊左近數州打得有來有迴。
如果成閔橫下一條心北進,是真的有可能再次威脅到汴梁,收複舊都的。
但當時成閔作為荊襄的總預備隊,哪裏行如此險招?所以當時就否了。
後來因為完顏亮將主力壓在兩淮,淮南宋軍敗得一塌糊塗,成閔隻能率大軍南下建康,防守長江。
但如今不是這樣。
無論戰略還是戰術能力,仆散忠義要比劉萼高出數倍不止。
或者將話說得明白一些,仆散忠義就是這個時代最為強悍的統帥之一。
他現在手中兵力充足,幾乎是自開戰伊始就壓著宋軍毆打,宋國在襄樊以北的據點幾乎被全部拔掉,吳拱與成閔隻能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退守襄樊死守。
這要是派遣一兩萬兵馬從襄樊沿著方城夏道向汴梁進攻,仆散忠義會一邊樂得打跌,一邊派遣數倍兵馬,直接在曠野中將這股宋軍精銳全都弄死。
也因此,汪澈覺得這個建議十分扯淡,直接當麵否決。
成閔提出這種建議自然不是昏了頭,更不是成了不識軍事的士大夫。而是為了通過另一個驚險的計劃。
成閔在與吳拱根據戰局進行推演之後,推算出了一個可怕的結果。
這裏有個大前提,成閔肯定是要率軍南下,保衛江南的。
因為這是朝中發來的死命令,不是說能用國家戰略就能搪塞的。
此時無論有什麽借口,都得到兩淮江南參戰,在這種時候抗命,在戰後絕對要被清算的。
襄樊隻留下吳拱所部麵對仆散忠義所率的金國主力大軍,結果如何,真的不好說。
如果襄樊失守,那麽吳拱隻能到長江邊的鄂州繼續堅守。
自古而今,如果南朝到了這種程度,滅國也就是倒計時了。
為了挽迴戰略上的劣勢,兩名荊襄主將商議許久之後,確定了一個兵行險著的計劃。
這個計劃其實並不複雜,成閔留下數千部隊協助吳拱守城後,帶著一萬三千精銳兵馬,走黃州,下光山,通過六安城直撲廬州,以期達到切斷完顏亮後路,迫其退軍的目的。
到時候,成閔再攜大勝之威,迴保荊襄,或許還可以將局麵敷衍迴去。
當然,這個計劃還得需要襄樊戰區的帥臣,也是另一名主戰派大佬汪澈的同意。
所以成閔也就玩了個求上得中的小花招,讓汪澈在猶豫許久之後,艱難同意了這個計劃。
當然,這裏必須要說明的是,成閔的戰略動作會產生什麽效果不說,他隻要率軍向淮南江南進發,那麽完顏亮為仆散忠義爭取戰略空檔的目的已經完全實現了。
紇石烈良弼不愧是金國的良相,此時的戰略結果竟然與他的廟算相差無幾!
當然了,淮南荊襄一體,即便成閔兵出險招,戰爭勝負如何也依舊是個懸念。
但可以肯定的是,仆散高翰這兩個猛安算是恰逢其會倒了血黴。
兩千人與一萬三的精銳宋軍在野地裏決戰,完顏婁室複生都不敢說必勝,更別說這兩盤菜了。
李仲先雖然認出了來者是誰,卻也明白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道理,多年勝利養出的驕橫之氣也不會因為一個名字而消失。
所以金軍全軍發喊,各自持弓挺矛正麵砸向宋軍。
宋軍甲騎則如同沉默的洪流,默默的跟著奔行在最前方的成字大旗。
成閔以一軍之長,節度之尊,竟親自領背嵬軍衝殺,如同過去的韓世忠一般。
雙方相距不過半裏,李仲先雖然從來沒見過成閔,卻也知道這是勝機,帶著幾十近衛,調整好方向,直衝成字大旗而去。
相距不過數十步之時,李仲先蹬著馬鐙,高舉長矛,馬速加到急速,厲喝一聲,奮力向宋軍的當頭騎士攮來。
下一秒,李仲先就被一把後發先至的長杆大刀砸飛了出去。
這名依舊散發著惡臭的行軍猛安在空中劃過一條弧線,砸進了後方的騎隊中,又被勒馬不及的騎隊踏成了肉泥。
騎兵對衝,就如同兩個雞蛋對撞,往往就是一個全然粉碎,另一個毫發無損的下場。勝負在瞬間就可以分出。
金國甲騎算是踢到了甲板,背嵬軍不止甲胄要更好,戰馬要更好,騎術竟然也更好。更別提背嵬軍還有三倍的人數優勢。
成閔吃了喪心病狂的空餉,用省出的錢糧養出的背嵬軍哪是那麽好惹的?
隻一衝,金國九個謀克當即有二百餘人落馬,其餘人都猶如遊魚入網,被分割包圍鎖在鐵騎陣中。
成閔卻不再管已是甕中之鱉的金軍甲騎,率領七百餘背嵬軍來到了金軍甲士側後方半裏處整隊。
“華旺!”成閔摘下紅銅麵罩,露出一張滿臉皺紋的黑臉,小眼睛四方望了一圈後迅速下達了軍令。
“末將在!”成閔身後的一員大將應聲向前。
“你且在此地,收攏馬軍,鋪灑開絞殺潰兵。知曉如何去做嗎?”
“得令!”
成閔見七百餘騎列隊完畢,也不做聲,帶著身後的大旗緩緩加速,揮刀向著金軍步卒夾擊而去。
仆散高翰這邊也沒有取得任何戰果。
成閔所部的宋軍步卒披甲率比金國正軍還高,麵對近兩萬的簽軍,僅僅派出三千人列成橫陣出戰,剩下的近五千人,全部轉向迎戰金軍。
陸丞雖然迭次防禦,不至於被一波打崩,可架不住大陣側後的六安城城門打開,近千六安軍在畢進的帶領下捅了簽軍的屁股。
簽軍大營再也支撐不住,雖然最起碼有一萬餘人至今連血都沒見,可在軍心已破的情況下,原本戰力戰心都不是很強的簽軍四散奔逃。
陸丞見狀,長歎一聲,將身上甲胄脫下扔掉,穿上一身破衣服,混進了潰軍之中狼狽而逃。
直到此時,仆散高翰都沒有給對陣的宋軍致命打擊。
沒辦法,雙方一個披甲六成,另一個披甲七成。宋軍好歹有大斧,克敵弩等專業對口的破甲利器。金軍隻能用牛角硬弓抵近射擊,或者用骨朵貼身肉搏才能打開對麵的鐵罐頭。沒有戰馬的加持下,尋常長矛與手刀在步人甲麵前猶如一個笑話。
仆散高翰正要指揮在陣後的六百餘弓手拋射,慘叫聲卻先一步傳來。原來是宋軍步卒集結了數百神臂弓手,衝到金軍麵前,在不到十步的距離內給前排金軍甲士以巨大傷亡。
最起碼七八十甲士哀嚎著倒下,趁此機會,宋軍陣中旗幟揮舞,鼓聲大作,手持大斧的甲士越眾而出,沿著缺口殺入金軍陣中,竟然直接將金軍陣型劈成兩半。
其餘宋軍也不甘示弱,手持刀盾全軍壓上。雖然也無法破防,卻與金軍甲士撞在一起,盾牌轟然相交,錯手不及的金軍被擠得連連後退。
“頂住,頂住!”仆散高翰大聲下令。
命令卻被隆隆馬蹄聲蓋過,仆散高翰迴頭望去,卻隻見成字大旗隻在身後百餘步了。
“迴身!射!”仆散高翰驚駭欲死下,直接命令身邊的弓手用重箭逼退宋軍甲騎,可麾下步戰的弓手卻隻有不到百人反應過來,稀稀拉拉的箭雨射過去沒有取得任何戰果。
十餘甲騎的落馬根本無法阻止鐵騎的衝鋒,隻是刹那之間,成閔就親自帶領背嵬軍,砸進了金軍陣中。
仆散高翰率領親衛騎兵正麵迎上,卻迅速被背嵬軍淹沒。
猛安大旗倒下的那一刻,金軍潰散,背嵬軍鐵騎縱橫,肆意砍殺。
宋軍甲士隨之前壓,將金軍全部兜住,進退無路的情況下,金軍開始成建製的投降。
至此,六安城圍城戰以宋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這個結局隻能說是在意料之中,說到底,無論金國還是宋國,大家都是人,沒有誰比誰高一頭這一說。能拉開差距的無非就是裝備,士氣,訓練,糧餉等因素。
當這些因素都差不多的時候,二千金軍如何能擊敗前身是韓家軍的萬餘鄂州大軍?
“陳元功!抓住金賊軍官,把他們知道的所有消息都撬出來!”成閔端坐於馬上,口中下令不停。
“得令!”
正在指揮步卒喚作陳敏的大將拱手聽令。
“趙撙!收攏步卒,立營造飯!”
“得令!”
“杜彥!將六安城管事的領過來,莫要失禮!”
“喏!”
一串命令下達後,成閔身側的背嵬軍也各得軍令奔向四方,隻有十餘親衛跟著他來到一個小丘上。
成閔從馬上下來,坐到馬紮子上,在觀察全軍行動的同時,也讓所有人都看見他的身形。
成閔迴首望了一眼身後隨風飛舞的成字大旗,摘下頭盔,從胸甲縫隙處抽出一張絲巾,使勁擦了擦臉。
所謂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饑,他畢竟是老行伍了,此時也隻是淨麵,連口水都沒喝。
不多時,數騎西來,卻是杜彥領著畢進等人前來複命。
“成太尉!”畢進見到拿捏架勢的成閔,微笑拱手見禮。
“老畢,俺一想就是你在這兒搞事兒!”成閔笑著起身上前握住了畢進的雙手:“跟俺還玩這一套。”
兩人一個是嶽飛親衛,另一個是韓世忠心腹,老早就相識。
隻不過在紹興和議之後,畢進表現激烈,而成閔卻較為沉默。所以仕途上也自然而然的差出來了。
此時想來,兩人竟然已有近二十年未見了。
當年正值壯年意氣風發的兩人已是須發花白的垂垂老朽,如何不讓兩人唏噓?
“來,德卿,見過你成伯伯。”畢進將兒子畢再遇領到成閔麵前。
成閔大咧咧的受了一禮後,摸了摸畢再遇的腦袋說道:“好孩子,真是天生的將種,比俺家的那幾個逆子要強。”
說罷,成閔迴身從馬上拿出一把鱷魚皮刀鞘包裹的短刀:“老夫手頭也沒有什麽好物什,這把刀就贈予你了,咱們宋軍中也算是後繼有人。”
“還不快謝謝你成伯伯。”畢進示意兒子將短刀收下後,閑聊中終於進入了正題。
“怎的?大老遠幾百裏奔波,與金賊做了一場,解了六安之圍,俺們連城都進不去。”成閔嗬嗬冷笑:“若是傳出去,讓天下人怎麽看俺?”
“成太尉,明人不說暗話,從老韓太尉的神武左軍開始,你們軍紀如何,所有人都看在眼裏。”畢進自然是不怕成閔的,此時昂然相對:“我們拚命,無非就是想保住六安百姓,若是你們一進城,哼,比金賊糟蹋一遍又好得了哪去?”
“俺們軍紀自然比不上你們神武後軍。可天下哪支軍隊不是這樣,說句實在話,你們嶽元帥才是異類。”成閔攤了攤手。
見畢進隻是搖頭,成閔將威脅說的更加露骨。
“你們在城中慶賀?俺們在城外喝西北風?這算是什麽道理?就算俺願意,你就不怕弟兄們嘩變攻城?”
“老成!”畢進連太尉都不叫了:“金賊的營帳還在,若還有不夠,六安城中給你補上,必不會讓弟兄們露宿。酒肉飯食木炭鍋釜管夠,給句痛快話,還要多少銀錢,我也好趕緊迴城去湊。”
“老畢爽快!”畢竟是自家國土,還有畢進這一分香火之情,成閔也不好意思下黑手,隻能漫天要價,著地還錢。他當即伸出了五根手指,前後一翻,笑眯眯地說道:“十萬貫的財貨,這事兒就算是了了。”
“你的心在墨汁裏涮了一圈吧!”畢進當即跳腳:“我他娘的到哪給你找十萬貫去?”
“絹帛,黃金,銀子,地契都可以。俺們不挑……”
“免談,最多六萬貫。”
“你這老小子迴去整軍備戰吧,俺就不信,一個小小六安城在俺大軍麵前不是手到擒來。”
“你娘的!”畢進破口大罵,卻對這潑皮毫無辦法。
“老畢,形勢比人強,你有罵俺的工夫,不如迴城勸勸城中大戶。”成閔扣了扣鼻子,一臉混不吝:“不妨將事態說嚴重些,俺們倒也不怕名聲差。”
“好好好,算你狠。”畢進咬牙說道:“最多七萬貫,再多就算你進城拷掠也搶不出來!”
“成交!”成閔與畢進擊掌為誓,剛要說幾句場麵話,卻隻見陳敏扶刀走了過來。
“元功,可有好消息?”軍情緊急,成閔沒有再理畢進,轉身向陳敏問道。
“這些金賊都屬於大懷貞的武勝軍,他們維持淮西金賊大軍的後路。廬州左近有六千金賊正軍,還有兩千在北邊圍攻安豐。”陳敏言簡意賅的將拷問而來的消息說出:“有王師渡江,奪下了東關與巢縣,威脅了金賊的糧道。大懷貞剛剛發來軍令,命令在外的軍隊向廬州集結,去剿滅那些叛匪。”
“江南王師中竟然也有這麽有種之人?莫非是李顯忠那番子親自渡江了?”成閔的綠豆小眼咕嚕嚕轉了好幾圈,轉頭對畢進說道:“老畢,看來你也清閑不得,帶兵與俺們走一趟吧!”
“固所願不敢請爾。”畢進文縐縐的拱了拱手。
殺金賊嘛,也算是老行當了。
今天兩章合一
一樣的忠勇,一樣的貪鄙,一樣的好色,一樣的油滑。
其實這類人在靖康大亂有很多,包括劉錡也有這些特質,畢竟在宋軍這種惡劣生態中活下來並脫穎而出,沒點手段根本不行。韓世忠也隻是集大成者,並且在某些特點上極其突出罷了。
許多人既是抗金英雄,又是潑皮混蛋,既是救民於水火的忠臣良將,又是身上負著累累血債的劊子手,幾重身份雜在一起,早就分不清楚黑白。
雖然成閔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其人既然與韓世忠相似,在國家危難之際,想要挺身而出,扶大廈於將傾,也就不奇怪了。
至於成閔此時為何出現在六安,那就是純粹的蝴蝶效應了。
原本曆史中,金國大軍的主力是由完顏亮率領,直攻兩淮防線。因此成閔老早就率軍趕往鎮江府。
而如今,金國最重的一拳狠狠的砸在了襄樊上,所以一開始,宋國朝廷讓成閔與吳拱共同在襄樊作戰。
可萬萬沒想到,襄樊屁事沒有,兩淮卻被打穿,完顏亮率大軍一波懟在了宋國小朝廷的臉上。
這下宋國朝廷上下全都急了眼,一天之內給了成閔嶽飛般的待遇,連發十二道金牌,召集成閔所部前來救駕。
朝中不是不知道襄樊的重要性,更不是不知道吳拱成閔所麵對的壓力,可在滅國之危的麵前,就算是鴆酒,朝中上下也得捏著鼻子喝下去。
再沒有足夠的軍隊擋在長江上,趙構可就又要棄國浮海而逃了!
可這時洞庭湖水軍大部已經當先發往采石磯作戰,其餘些許水軍全都得保衛襄樊,根本抽調不出舟船讓成閔順江而下。
正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作為韓世忠的軍中接班人,成閔自然不是什麽泛泛之輩。
即便他也同韓世忠一樣,吃了喪心病狂的空餉,卻也不似其餘宋軍那般隻用在了享受上,還是整飭出了近兩萬能戰的精兵。
在仔細分析了一遍戰略局勢後,成閔依照麾下大將陳敏的諫言,向湖北、京西宣諭使汪澈介紹了自己的計劃。
簡單來說,就是出奇兵,從仆散忠義的大軍眼皮子底下率軍北上,直撲汴梁,將金國的後勤總樞紐奪下來。
這個計劃其實在真實曆史上還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不隻是陳敏早早向成閔提出,武昌縣令薛季宣同樣向汪澈提出過。
因為當時來攻打荊襄的是劉萼,這廝水平雖然也不是很差,但麾下兵力不足是板上釘釘的,宋金在襄樊左近數州打得有來有迴。
如果成閔橫下一條心北進,是真的有可能再次威脅到汴梁,收複舊都的。
但當時成閔作為荊襄的總預備隊,哪裏行如此險招?所以當時就否了。
後來因為完顏亮將主力壓在兩淮,淮南宋軍敗得一塌糊塗,成閔隻能率大軍南下建康,防守長江。
但如今不是這樣。
無論戰略還是戰術能力,仆散忠義要比劉萼高出數倍不止。
或者將話說得明白一些,仆散忠義就是這個時代最為強悍的統帥之一。
他現在手中兵力充足,幾乎是自開戰伊始就壓著宋軍毆打,宋國在襄樊以北的據點幾乎被全部拔掉,吳拱與成閔隻能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退守襄樊死守。
這要是派遣一兩萬兵馬從襄樊沿著方城夏道向汴梁進攻,仆散忠義會一邊樂得打跌,一邊派遣數倍兵馬,直接在曠野中將這股宋軍精銳全都弄死。
也因此,汪澈覺得這個建議十分扯淡,直接當麵否決。
成閔提出這種建議自然不是昏了頭,更不是成了不識軍事的士大夫。而是為了通過另一個驚險的計劃。
成閔在與吳拱根據戰局進行推演之後,推算出了一個可怕的結果。
這裏有個大前提,成閔肯定是要率軍南下,保衛江南的。
因為這是朝中發來的死命令,不是說能用國家戰略就能搪塞的。
此時無論有什麽借口,都得到兩淮江南參戰,在這種時候抗命,在戰後絕對要被清算的。
襄樊隻留下吳拱所部麵對仆散忠義所率的金國主力大軍,結果如何,真的不好說。
如果襄樊失守,那麽吳拱隻能到長江邊的鄂州繼續堅守。
自古而今,如果南朝到了這種程度,滅國也就是倒計時了。
為了挽迴戰略上的劣勢,兩名荊襄主將商議許久之後,確定了一個兵行險著的計劃。
這個計劃其實並不複雜,成閔留下數千部隊協助吳拱守城後,帶著一萬三千精銳兵馬,走黃州,下光山,通過六安城直撲廬州,以期達到切斷完顏亮後路,迫其退軍的目的。
到時候,成閔再攜大勝之威,迴保荊襄,或許還可以將局麵敷衍迴去。
當然,這個計劃還得需要襄樊戰區的帥臣,也是另一名主戰派大佬汪澈的同意。
所以成閔也就玩了個求上得中的小花招,讓汪澈在猶豫許久之後,艱難同意了這個計劃。
當然,這裏必須要說明的是,成閔的戰略動作會產生什麽效果不說,他隻要率軍向淮南江南進發,那麽完顏亮為仆散忠義爭取戰略空檔的目的已經完全實現了。
紇石烈良弼不愧是金國的良相,此時的戰略結果竟然與他的廟算相差無幾!
當然了,淮南荊襄一體,即便成閔兵出險招,戰爭勝負如何也依舊是個懸念。
但可以肯定的是,仆散高翰這兩個猛安算是恰逢其會倒了血黴。
兩千人與一萬三的精銳宋軍在野地裏決戰,完顏婁室複生都不敢說必勝,更別說這兩盤菜了。
李仲先雖然認出了來者是誰,卻也明白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道理,多年勝利養出的驕橫之氣也不會因為一個名字而消失。
所以金軍全軍發喊,各自持弓挺矛正麵砸向宋軍。
宋軍甲騎則如同沉默的洪流,默默的跟著奔行在最前方的成字大旗。
成閔以一軍之長,節度之尊,竟親自領背嵬軍衝殺,如同過去的韓世忠一般。
雙方相距不過半裏,李仲先雖然從來沒見過成閔,卻也知道這是勝機,帶著幾十近衛,調整好方向,直衝成字大旗而去。
相距不過數十步之時,李仲先蹬著馬鐙,高舉長矛,馬速加到急速,厲喝一聲,奮力向宋軍的當頭騎士攮來。
下一秒,李仲先就被一把後發先至的長杆大刀砸飛了出去。
這名依舊散發著惡臭的行軍猛安在空中劃過一條弧線,砸進了後方的騎隊中,又被勒馬不及的騎隊踏成了肉泥。
騎兵對衝,就如同兩個雞蛋對撞,往往就是一個全然粉碎,另一個毫發無損的下場。勝負在瞬間就可以分出。
金國甲騎算是踢到了甲板,背嵬軍不止甲胄要更好,戰馬要更好,騎術竟然也更好。更別提背嵬軍還有三倍的人數優勢。
成閔吃了喪心病狂的空餉,用省出的錢糧養出的背嵬軍哪是那麽好惹的?
隻一衝,金國九個謀克當即有二百餘人落馬,其餘人都猶如遊魚入網,被分割包圍鎖在鐵騎陣中。
成閔卻不再管已是甕中之鱉的金軍甲騎,率領七百餘背嵬軍來到了金軍甲士側後方半裏處整隊。
“華旺!”成閔摘下紅銅麵罩,露出一張滿臉皺紋的黑臉,小眼睛四方望了一圈後迅速下達了軍令。
“末將在!”成閔身後的一員大將應聲向前。
“你且在此地,收攏馬軍,鋪灑開絞殺潰兵。知曉如何去做嗎?”
“得令!”
成閔見七百餘騎列隊完畢,也不做聲,帶著身後的大旗緩緩加速,揮刀向著金軍步卒夾擊而去。
仆散高翰這邊也沒有取得任何戰果。
成閔所部的宋軍步卒披甲率比金國正軍還高,麵對近兩萬的簽軍,僅僅派出三千人列成橫陣出戰,剩下的近五千人,全部轉向迎戰金軍。
陸丞雖然迭次防禦,不至於被一波打崩,可架不住大陣側後的六安城城門打開,近千六安軍在畢進的帶領下捅了簽軍的屁股。
簽軍大營再也支撐不住,雖然最起碼有一萬餘人至今連血都沒見,可在軍心已破的情況下,原本戰力戰心都不是很強的簽軍四散奔逃。
陸丞見狀,長歎一聲,將身上甲胄脫下扔掉,穿上一身破衣服,混進了潰軍之中狼狽而逃。
直到此時,仆散高翰都沒有給對陣的宋軍致命打擊。
沒辦法,雙方一個披甲六成,另一個披甲七成。宋軍好歹有大斧,克敵弩等專業對口的破甲利器。金軍隻能用牛角硬弓抵近射擊,或者用骨朵貼身肉搏才能打開對麵的鐵罐頭。沒有戰馬的加持下,尋常長矛與手刀在步人甲麵前猶如一個笑話。
仆散高翰正要指揮在陣後的六百餘弓手拋射,慘叫聲卻先一步傳來。原來是宋軍步卒集結了數百神臂弓手,衝到金軍麵前,在不到十步的距離內給前排金軍甲士以巨大傷亡。
最起碼七八十甲士哀嚎著倒下,趁此機會,宋軍陣中旗幟揮舞,鼓聲大作,手持大斧的甲士越眾而出,沿著缺口殺入金軍陣中,竟然直接將金軍陣型劈成兩半。
其餘宋軍也不甘示弱,手持刀盾全軍壓上。雖然也無法破防,卻與金軍甲士撞在一起,盾牌轟然相交,錯手不及的金軍被擠得連連後退。
“頂住,頂住!”仆散高翰大聲下令。
命令卻被隆隆馬蹄聲蓋過,仆散高翰迴頭望去,卻隻見成字大旗隻在身後百餘步了。
“迴身!射!”仆散高翰驚駭欲死下,直接命令身邊的弓手用重箭逼退宋軍甲騎,可麾下步戰的弓手卻隻有不到百人反應過來,稀稀拉拉的箭雨射過去沒有取得任何戰果。
十餘甲騎的落馬根本無法阻止鐵騎的衝鋒,隻是刹那之間,成閔就親自帶領背嵬軍,砸進了金軍陣中。
仆散高翰率領親衛騎兵正麵迎上,卻迅速被背嵬軍淹沒。
猛安大旗倒下的那一刻,金軍潰散,背嵬軍鐵騎縱橫,肆意砍殺。
宋軍甲士隨之前壓,將金軍全部兜住,進退無路的情況下,金軍開始成建製的投降。
至此,六安城圍城戰以宋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這個結局隻能說是在意料之中,說到底,無論金國還是宋國,大家都是人,沒有誰比誰高一頭這一說。能拉開差距的無非就是裝備,士氣,訓練,糧餉等因素。
當這些因素都差不多的時候,二千金軍如何能擊敗前身是韓家軍的萬餘鄂州大軍?
“陳元功!抓住金賊軍官,把他們知道的所有消息都撬出來!”成閔端坐於馬上,口中下令不停。
“得令!”
正在指揮步卒喚作陳敏的大將拱手聽令。
“趙撙!收攏步卒,立營造飯!”
“得令!”
“杜彥!將六安城管事的領過來,莫要失禮!”
“喏!”
一串命令下達後,成閔身側的背嵬軍也各得軍令奔向四方,隻有十餘親衛跟著他來到一個小丘上。
成閔從馬上下來,坐到馬紮子上,在觀察全軍行動的同時,也讓所有人都看見他的身形。
成閔迴首望了一眼身後隨風飛舞的成字大旗,摘下頭盔,從胸甲縫隙處抽出一張絲巾,使勁擦了擦臉。
所謂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饑,他畢竟是老行伍了,此時也隻是淨麵,連口水都沒喝。
不多時,數騎西來,卻是杜彥領著畢進等人前來複命。
“成太尉!”畢進見到拿捏架勢的成閔,微笑拱手見禮。
“老畢,俺一想就是你在這兒搞事兒!”成閔笑著起身上前握住了畢進的雙手:“跟俺還玩這一套。”
兩人一個是嶽飛親衛,另一個是韓世忠心腹,老早就相識。
隻不過在紹興和議之後,畢進表現激烈,而成閔卻較為沉默。所以仕途上也自然而然的差出來了。
此時想來,兩人竟然已有近二十年未見了。
當年正值壯年意氣風發的兩人已是須發花白的垂垂老朽,如何不讓兩人唏噓?
“來,德卿,見過你成伯伯。”畢進將兒子畢再遇領到成閔麵前。
成閔大咧咧的受了一禮後,摸了摸畢再遇的腦袋說道:“好孩子,真是天生的將種,比俺家的那幾個逆子要強。”
說罷,成閔迴身從馬上拿出一把鱷魚皮刀鞘包裹的短刀:“老夫手頭也沒有什麽好物什,這把刀就贈予你了,咱們宋軍中也算是後繼有人。”
“還不快謝謝你成伯伯。”畢進示意兒子將短刀收下後,閑聊中終於進入了正題。
“怎的?大老遠幾百裏奔波,與金賊做了一場,解了六安之圍,俺們連城都進不去。”成閔嗬嗬冷笑:“若是傳出去,讓天下人怎麽看俺?”
“成太尉,明人不說暗話,從老韓太尉的神武左軍開始,你們軍紀如何,所有人都看在眼裏。”畢進自然是不怕成閔的,此時昂然相對:“我們拚命,無非就是想保住六安百姓,若是你們一進城,哼,比金賊糟蹋一遍又好得了哪去?”
“俺們軍紀自然比不上你們神武後軍。可天下哪支軍隊不是這樣,說句實在話,你們嶽元帥才是異類。”成閔攤了攤手。
見畢進隻是搖頭,成閔將威脅說的更加露骨。
“你們在城中慶賀?俺們在城外喝西北風?這算是什麽道理?就算俺願意,你就不怕弟兄們嘩變攻城?”
“老成!”畢進連太尉都不叫了:“金賊的營帳還在,若還有不夠,六安城中給你補上,必不會讓弟兄們露宿。酒肉飯食木炭鍋釜管夠,給句痛快話,還要多少銀錢,我也好趕緊迴城去湊。”
“老畢爽快!”畢竟是自家國土,還有畢進這一分香火之情,成閔也不好意思下黑手,隻能漫天要價,著地還錢。他當即伸出了五根手指,前後一翻,笑眯眯地說道:“十萬貫的財貨,這事兒就算是了了。”
“你的心在墨汁裏涮了一圈吧!”畢進當即跳腳:“我他娘的到哪給你找十萬貫去?”
“絹帛,黃金,銀子,地契都可以。俺們不挑……”
“免談,最多六萬貫。”
“你這老小子迴去整軍備戰吧,俺就不信,一個小小六安城在俺大軍麵前不是手到擒來。”
“你娘的!”畢進破口大罵,卻對這潑皮毫無辦法。
“老畢,形勢比人強,你有罵俺的工夫,不如迴城勸勸城中大戶。”成閔扣了扣鼻子,一臉混不吝:“不妨將事態說嚴重些,俺們倒也不怕名聲差。”
“好好好,算你狠。”畢進咬牙說道:“最多七萬貫,再多就算你進城拷掠也搶不出來!”
“成交!”成閔與畢進擊掌為誓,剛要說幾句場麵話,卻隻見陳敏扶刀走了過來。
“元功,可有好消息?”軍情緊急,成閔沒有再理畢進,轉身向陳敏問道。
“這些金賊都屬於大懷貞的武勝軍,他們維持淮西金賊大軍的後路。廬州左近有六千金賊正軍,還有兩千在北邊圍攻安豐。”陳敏言簡意賅的將拷問而來的消息說出:“有王師渡江,奪下了東關與巢縣,威脅了金賊的糧道。大懷貞剛剛發來軍令,命令在外的軍隊向廬州集結,去剿滅那些叛匪。”
“江南王師中竟然也有這麽有種之人?莫非是李顯忠那番子親自渡江了?”成閔的綠豆小眼咕嚕嚕轉了好幾圈,轉頭對畢進說道:“老畢,看來你也清閑不得,帶兵與俺們走一趟吧!”
“固所願不敢請爾。”畢進文縐縐的拱了拱手。
殺金賊嘛,也算是老行當了。
今天兩章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