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完顏雍等金國高級軍政官員與各自的內外敵人鬥智鬥勇的時候。
劉淮這裏也遇到了麻煩。
照理說生死大戰都挺過來了,也不至於還會有什麽劫難了,但別忘了,此地是宋國。
以宋國的政治環境,出什麽幺蛾子都不奇怪。
十二月二十四日,巢縣大捷的消息傳遍了四方之時,劉淮也帶著完顏亮等人迴到了巢縣。
一路上完顏亮開始了喋喋不休的模式,說什麽宋國必會苛待功臣,內鬥頻繁之類的言語。
一開始劉淮還想將其當作一個禮物,包裝精美一些送到宋國,從而收獲一些政治資源。但這廝實在是太煩了,嘴巴一點也不停,到最後劉淮不勝其煩,直接讓張白魚把這廝拖下去,鞭十鞭子,隨後用破布塞住嘴巴。
在李通、完顏元宜乃至於陸遊的心驚肉跳之中,張白魚一點都沒留手,扒下完顏亮身上的棉衣,當眾在其脊背上抽了十鞭子。
陸遊想要去勸阻,卻被何伯求死死拉住。
這倒不是陸遊會對完顏亮這種人有憐憫之心,尊重之情,而是說封建士大夫麵對皇權的時候本來就矮人一頭。
麵對本國皇帝的時候是這樣,麵對敵國皇帝的時候還是那樣。
虞允文也當過賀正使出使過金國,不也是恭敬行禮,互相賀歲嗎?
如同高景山那般當庭指著趙構鼻子罵街,將趙構罵得掩麵而走才是最為不常見的情況。
然而何伯求卻不這麽想,這廝也是無法無天之人,不覺得毆打一頓金國皇帝有什麽錯處,而且在這一戰後劉淮威望已成,軍中又不是沒有階級法,陸先生你吃飽了撐的為完顏亮這廝去對抗軍令嗎?
劉淮的行為在後世人看來沒什麽,所謂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我他媽的都要安天下了,難道還打不得一個暴君?
把你千刀萬剮了都活該!
但是在封建時代,這個行為本身不止在踐踏皇帝的尊嚴,更是在踐踏皇權本身。
比如後世藍玉強迫蒙古王妃,為什麽朱元璋會震怒?
就是因為此舉哪是在打蒙古人的屁股?分明是在打皇權的臉!
打皇權的臉,就是在打朱元璋的臉!
也因此,劉淮此舉迅速吸引了一人的注意,並且在迴到巢縣的第一夜,就哭著鬧著來見劉淮。
麵對這名以逢君之惡聞名天下的金國宰執,劉淮皺起了眉頭:“李通,你有什麽話要說?”
李通今年四十一歲,正值壯年,在宰執之中算是花一般的年紀。而且其人長得也是頗為帥氣,一副中年帥大叔的形象,雖然名聲極差,卻憑借這張臉,也能讓人覺得這廝作惡也是有苦衷的。屬於即便那種穿上漢奸的衣服也是打入敵方內部地下黨的正麵人物。
而此時,李通直接對著劉淮大禮參拜:“迴稟君上,臣是來投奔大郎君的。”
劉淮將手中的文書放迴案幾,伸手又指了指李通,想要說什麽,隨後又閉上嘴巴,右手端起茶盞,咕咚咚一口氣喝光。
劉淮有些失態的原因倒也無他。
李通的話槽點實在是太多了。
首先就是君上這個稱唿,不說劉淮是否有這個地位,在這個時代,也沒有用‘君上’來稱唿效忠對象之人了。
怎麽跟說書先生一樣?真當是在唱大戲嗎?
李通的文化素養就這個水平?
其次是,李通作為金國的宰執,理論上在金國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雖然以金國混亂的政體,女真國族鳥不鳥他兩說,但其人地位高那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廝此時說要投奔劉淮,難道真的是在戰場上被嚇破膽了?
飲下一盞茶湯,劉淮對李通笑道:“你這番身份,我卻是不敢收留的,今日收留敵國丞相當幕僚,明日宋國的討伐大軍就會來山東廝殺了。”
李通依舊跪倒在地,拱手說道:“君上此言差矣,君上既有安天下之誌,那無論是否收留臣下,都必將與宋國勢不兩立!”
劉淮盯著李通的眼睛說道:“就算是宋國與我最終翻臉,我又為何要提前引爆呢?須知,若是收留你,那麽不臣之心就算是落到實處了。”
李通深吸一口氣,誠懇說道:“君上可能不知道宋國的虛實,但臣為金國宰執,卻是知曉甚多,以宋國過往舉措,沒準此時就已經有醃臢手段在等著君上了,君上不得不防啊!”
說到這裏,李通苦澀笑道:“至於臣下,也隻是個文士罷了,出了這個營帳,君上找個借口,就說臣下觸怒了君上,下令打殺,隨後扔到個河溝裏。臣自然可以隱姓埋名,追隨君上。如今的靖難大軍中,難道君上還不能說一不二嗎?”
劉淮隻覺得有些頭疼,索性也將話說開:“我不想說什麽廢話。李相公,你的聲名不好,所謂逢君之惡的小人罷了,我又如何敢用你呢?若是不能用你,即便這些惡政不是主謀,而是幫兇,此番也是難逃一死的。”
李通語氣愈發誠懇:“所謂,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臣下侍奉完顏亮時,一開始也是有誌向,有抱負,卻在親眼見到完顏亮當場打殺了勸諫臣子之後就偃旗息鼓了。”
“臣下自幼飽讀詩書,為官之後也是熟識律法,精通俗物,為地方父母,州縣皆可大治,為何在中樞之時就變得昏聵了?原因無他,完顏亮剛愎自用,若是稍有差池,別說能坐上宰執位置,就連全家性命都保不住。”
說到這裏,李通有些激動起來:“臣下通讀過君上在山東的施政,堪稱神來之筆,臣下在政略上有些能耐,可以助君上成就大事!”
說句實話,劉淮有些心動了。
李通身為金國宰執,品行確實低劣了一些,骨頭也軟了一些,卻終究還是有些人脈與能力的。
完顏亮這麽折騰國家,折騰了十幾年還能勉強維持統治,沒有稀碎一地,李通這名宰執不說居功至為,也算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至於宋國的封賞,說實在的,都已經把金國皇帝捉住了,金國的宰執隻能算添頭,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總不能封個異姓王吧?!
然而劉淮還是有些猶豫。
因為李通這廝的名聲實在是太差了,而且自己一個山東義軍頭子,算上魏勝的地盤也隻有半個山東,值得李通如此不顧一切的投效嗎?他是不是有些不為人知的圖謀?
如此想著,劉淮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隻是下令將李通又押迴了牢房,隨後就向巢縣的縣衙走去。
且不說劉淮去參與軍議,就說李通迴到了牢房,隨即就將破棉被裹在身上,縮在了角落中閉口不言了。
直到夜深人靜,子時過半之後,李通方才手腳並用的爬到牢門旁邊,隨後伸著脖子看了看在外邊守著的靖難軍士卒,見那人已經昏昏欲睡,方才對著另一間牢房的完顏亮低聲說道:“陛下,臣已經跟那劉淮接上了線,還請陛下放心,臣一定能想出辦法,將陛下送出去,也希望陛下也能相信臣。”
完顏亮漠然不語,不知道是因為對前途絕望,還是因為過於疲憊,懶得說話。
而另一邊,完顏元宜卻是嗤笑出聲:“李相公,大難臨頭各自飛老夫是管不著,可事到如今,還是如此敷衍,謊話頻出,過於過分了一些吧。”
完顏元宜實在是想不到如今還有什麽翻盤的希望,就算徒單貞放棄一切殺迴來,他們都在大牢裏,隻要幾名甲士拿著刀進來,半炷香就能將事情辦完,哪裏能來得及呢?
李通同樣嗤笑一聲,此時也不再客氣,對完顏元宜低聲罵道:“你懂個屁。現在已經沒辦法來硬的了,隻能通過大政戰略著手。若是全依仗宋國,那才是萬事休矣,而劉飛虎子是個不安分的,靠他沒準能做出些什麽來!”
完顏元宜冷笑出聲,在黑暗中低聲罵了兩句,也覺得無趣,隨即閉嘴不言。
劉淮這裏也遇到了麻煩。
照理說生死大戰都挺過來了,也不至於還會有什麽劫難了,但別忘了,此地是宋國。
以宋國的政治環境,出什麽幺蛾子都不奇怪。
十二月二十四日,巢縣大捷的消息傳遍了四方之時,劉淮也帶著完顏亮等人迴到了巢縣。
一路上完顏亮開始了喋喋不休的模式,說什麽宋國必會苛待功臣,內鬥頻繁之類的言語。
一開始劉淮還想將其當作一個禮物,包裝精美一些送到宋國,從而收獲一些政治資源。但這廝實在是太煩了,嘴巴一點也不停,到最後劉淮不勝其煩,直接讓張白魚把這廝拖下去,鞭十鞭子,隨後用破布塞住嘴巴。
在李通、完顏元宜乃至於陸遊的心驚肉跳之中,張白魚一點都沒留手,扒下完顏亮身上的棉衣,當眾在其脊背上抽了十鞭子。
陸遊想要去勸阻,卻被何伯求死死拉住。
這倒不是陸遊會對完顏亮這種人有憐憫之心,尊重之情,而是說封建士大夫麵對皇權的時候本來就矮人一頭。
麵對本國皇帝的時候是這樣,麵對敵國皇帝的時候還是那樣。
虞允文也當過賀正使出使過金國,不也是恭敬行禮,互相賀歲嗎?
如同高景山那般當庭指著趙構鼻子罵街,將趙構罵得掩麵而走才是最為不常見的情況。
然而何伯求卻不這麽想,這廝也是無法無天之人,不覺得毆打一頓金國皇帝有什麽錯處,而且在這一戰後劉淮威望已成,軍中又不是沒有階級法,陸先生你吃飽了撐的為完顏亮這廝去對抗軍令嗎?
劉淮的行為在後世人看來沒什麽,所謂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我他媽的都要安天下了,難道還打不得一個暴君?
把你千刀萬剮了都活該!
但是在封建時代,這個行為本身不止在踐踏皇帝的尊嚴,更是在踐踏皇權本身。
比如後世藍玉強迫蒙古王妃,為什麽朱元璋會震怒?
就是因為此舉哪是在打蒙古人的屁股?分明是在打皇權的臉!
打皇權的臉,就是在打朱元璋的臉!
也因此,劉淮此舉迅速吸引了一人的注意,並且在迴到巢縣的第一夜,就哭著鬧著來見劉淮。
麵對這名以逢君之惡聞名天下的金國宰執,劉淮皺起了眉頭:“李通,你有什麽話要說?”
李通今年四十一歲,正值壯年,在宰執之中算是花一般的年紀。而且其人長得也是頗為帥氣,一副中年帥大叔的形象,雖然名聲極差,卻憑借這張臉,也能讓人覺得這廝作惡也是有苦衷的。屬於即便那種穿上漢奸的衣服也是打入敵方內部地下黨的正麵人物。
而此時,李通直接對著劉淮大禮參拜:“迴稟君上,臣是來投奔大郎君的。”
劉淮將手中的文書放迴案幾,伸手又指了指李通,想要說什麽,隨後又閉上嘴巴,右手端起茶盞,咕咚咚一口氣喝光。
劉淮有些失態的原因倒也無他。
李通的話槽點實在是太多了。
首先就是君上這個稱唿,不說劉淮是否有這個地位,在這個時代,也沒有用‘君上’來稱唿效忠對象之人了。
怎麽跟說書先生一樣?真當是在唱大戲嗎?
李通的文化素養就這個水平?
其次是,李通作為金國的宰執,理論上在金國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雖然以金國混亂的政體,女真國族鳥不鳥他兩說,但其人地位高那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廝此時說要投奔劉淮,難道真的是在戰場上被嚇破膽了?
飲下一盞茶湯,劉淮對李通笑道:“你這番身份,我卻是不敢收留的,今日收留敵國丞相當幕僚,明日宋國的討伐大軍就會來山東廝殺了。”
李通依舊跪倒在地,拱手說道:“君上此言差矣,君上既有安天下之誌,那無論是否收留臣下,都必將與宋國勢不兩立!”
劉淮盯著李通的眼睛說道:“就算是宋國與我最終翻臉,我又為何要提前引爆呢?須知,若是收留你,那麽不臣之心就算是落到實處了。”
李通深吸一口氣,誠懇說道:“君上可能不知道宋國的虛實,但臣為金國宰執,卻是知曉甚多,以宋國過往舉措,沒準此時就已經有醃臢手段在等著君上了,君上不得不防啊!”
說到這裏,李通苦澀笑道:“至於臣下,也隻是個文士罷了,出了這個營帳,君上找個借口,就說臣下觸怒了君上,下令打殺,隨後扔到個河溝裏。臣自然可以隱姓埋名,追隨君上。如今的靖難大軍中,難道君上還不能說一不二嗎?”
劉淮隻覺得有些頭疼,索性也將話說開:“我不想說什麽廢話。李相公,你的聲名不好,所謂逢君之惡的小人罷了,我又如何敢用你呢?若是不能用你,即便這些惡政不是主謀,而是幫兇,此番也是難逃一死的。”
李通語氣愈發誠懇:“所謂,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臣下侍奉完顏亮時,一開始也是有誌向,有抱負,卻在親眼見到完顏亮當場打殺了勸諫臣子之後就偃旗息鼓了。”
“臣下自幼飽讀詩書,為官之後也是熟識律法,精通俗物,為地方父母,州縣皆可大治,為何在中樞之時就變得昏聵了?原因無他,完顏亮剛愎自用,若是稍有差池,別說能坐上宰執位置,就連全家性命都保不住。”
說到這裏,李通有些激動起來:“臣下通讀過君上在山東的施政,堪稱神來之筆,臣下在政略上有些能耐,可以助君上成就大事!”
說句實話,劉淮有些心動了。
李通身為金國宰執,品行確實低劣了一些,骨頭也軟了一些,卻終究還是有些人脈與能力的。
完顏亮這麽折騰國家,折騰了十幾年還能勉強維持統治,沒有稀碎一地,李通這名宰執不說居功至為,也算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至於宋國的封賞,說實在的,都已經把金國皇帝捉住了,金國的宰執隻能算添頭,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總不能封個異姓王吧?!
然而劉淮還是有些猶豫。
因為李通這廝的名聲實在是太差了,而且自己一個山東義軍頭子,算上魏勝的地盤也隻有半個山東,值得李通如此不顧一切的投效嗎?他是不是有些不為人知的圖謀?
如此想著,劉淮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隻是下令將李通又押迴了牢房,隨後就向巢縣的縣衙走去。
且不說劉淮去參與軍議,就說李通迴到了牢房,隨即就將破棉被裹在身上,縮在了角落中閉口不言了。
直到夜深人靜,子時過半之後,李通方才手腳並用的爬到牢門旁邊,隨後伸著脖子看了看在外邊守著的靖難軍士卒,見那人已經昏昏欲睡,方才對著另一間牢房的完顏亮低聲說道:“陛下,臣已經跟那劉淮接上了線,還請陛下放心,臣一定能想出辦法,將陛下送出去,也希望陛下也能相信臣。”
完顏亮漠然不語,不知道是因為對前途絕望,還是因為過於疲憊,懶得說話。
而另一邊,完顏元宜卻是嗤笑出聲:“李相公,大難臨頭各自飛老夫是管不著,可事到如今,還是如此敷衍,謊話頻出,過於過分了一些吧。”
完顏元宜實在是想不到如今還有什麽翻盤的希望,就算徒單貞放棄一切殺迴來,他們都在大牢裏,隻要幾名甲士拿著刀進來,半炷香就能將事情辦完,哪裏能來得及呢?
李通同樣嗤笑一聲,此時也不再客氣,對完顏元宜低聲罵道:“你懂個屁。現在已經沒辦法來硬的了,隻能通過大政戰略著手。若是全依仗宋國,那才是萬事休矣,而劉飛虎子是個不安分的,靠他沒準能做出些什麽來!”
完顏元宜冷笑出聲,在黑暗中低聲罵了兩句,也覺得無趣,隨即閉嘴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