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亮登上艦船,換上衣服,很快就渡過了長江。
大江北岸有接應的兵馬,都是何家莊出身,屬於何伯求的心腹,他們得了叮囑,帶著完顏亮一路向北,飛速奔馳,一路上無驚無險。
而那五艘金軍樣式的艦船在第二日早晨再次在建康城下耀武揚威一番之後,做出順流而下入海的架勢,隨後則是在一個野渡口換上東平軍的軍旗與艦首,由張白魚親自率領,在運河現身。
到了第二日午後,趙密失手,金國貴人盡失的消息已經在建康周邊傳開之時,在周圍鎮子裏觀望一夜的湯思退見到建康並沒有什麽大戰,終於鼓起了勇氣,迴到了建康坐鎮指揮,並且迅速將這個要命的消息通過官麵的手段向四麵八方傳去。
這個時間已經太晚了。
湯思退臨陣逃脫的惡果此時展露無遺。
如同宋國囤積重兵的鎮江府,其實在夜間就收到了模模糊糊的消息,但是沒有湯思退這名建康留守的具體軍令,無論張子蓋還是劉寶,都可不能發動兵馬在江南大肆搜捕。
這不是一個軍事問題,而是一個十分嚴肅的政治問題。
此時接到消息,各地宋軍騎兵出動,毛都捉不到了。
其次有所行動的則是駐紮在江陰,扼守長江口的李寶。
他立即發動水軍,沿著大江向上遊搜尋,卻一無所獲。
到了第三日,身處兩淮最北端的靖難大軍與東平軍也被發動起來,在淮河上設立關卡,以阻攔完顏亮。
而也是到了第三日,也就是四月十三日子時,消息終於傳遞到了趙構手中。
官家震怒。
煮熟的鴨子竟然飛了!還是在江南飛的,這還得了?
生持敵酋問罪於前,這可是大宋開國以來都沒有取得的大功,現在讓他趙構得了,卻還沒有祭拜太廟就沒了,如何不讓他惱怒異常?
而且完顏亮也是與金國談判的重要籌碼,不管是殺還是放都能從金國那裏撈來一筆政治上的好處,現在全成了空談。
“正甫,趙密這廝當真是廢物中的廢物!”臨安趙構的寢宮之中已經是狼藉一片,趙構身著貼身小衣,舉著一封文書,雙手不斷的顫抖著:“朕就讓他做這麽一件事!這麽一件小事!在江南將那金主安安生生的送到臨安來,就這點事情,他竟然也辦不好嗎?!欺天了!”
楊沂中頂盔摜甲,單膝跪倒在地:“官家,現在關鍵是要找到趙密那廝,還有田卓那些人。這件事不是那麽簡單的,金賊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如何那麽輕易的過了兩淮防線?”
趙構眼角抽搐了一下:“正甫,你是說,是那劉大郎?”
楊沂中思量了片刻,搖頭以對:“臣倒是覺得,若真的是劉大郎做此等事,他肯定要找借口迴到軍中的,不會毫無防備的跟隨禦駕來到臨安。”
趙構同樣思索片刻,方才點頭:“確實是這個道理,可既然不是他……那就是……”
楊沂中卻十分失禮的打斷了趙構的言語:“官家,此時咱們萬萬不可自亂陣腳,胡亂猜忌,待臣將皇城司探查的情報匯總,並且擒拿趙密等人之後,再與官家稟報。”
趙構喘著粗氣說道:“既然如此,張去為!”
一名內官閃身而出,跪倒在地:“喏!”
“你去跟著正甫,與你們二人便宜行事之權。”趙構此時已經怒急,管不得什麽太監不得幹政的舊事了。
“喏!”
兩人一齊應諾,並且立即來到了皇城司的衙門。
探騎與軍使四出,整個江南的密探都被發動起來,信鴿不斷往來,很快就有信息不斷的傳到楊沂中手中。
“報!靖難大軍劉都統整日在驛站中打熬筋骨,與他的親衛磨煉武藝,自到臨安之後,除了虞相公,無人過去拜訪。”
“報!李寶李總管傳訊,並沒有在大江下遊找到金軍艦船。”
“報!張廣張總管最近十幾日的報捷文書都已經匯總起來,斬首許多,卻沒有提任何敗績。”
“報!葉義問葉相公在前幾日有奏疏,建康水軍似乎在大江上戰敗過一場,這是原文書,已經被陳相公批閱過。”
“報!襲擊建康的金賊水軍隻有三艘艦船,湯思退湯留守棄城而逃,第二日午後才迴城。”
“報!金賊水軍在大江上出現之時,靖難大軍與東平軍皆是主動求戰,卻被陳相公所阻。”
“報!淮北諸軍皆是一無所獲!”
“報!趙密以下,步軍司十二名將官已經被捉拿,此時正在送往臨安!”
張去為知道自己也就起到個監視的作用,所以從頭到尾都沒有摻和,隻是帶著一雙眼睛與一雙耳朵。
然而他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到了最後甚至直接拉住了楊沂中,低聲說道:“郡王,就這般吧,勿要再查下去了,否則官家哪裏也為難。”
楊沂中沉默片刻之後方才正色說道:“大押班,如今官家的命令是徹查,同時也是密查,出得咱們之後,入得官家之耳。其餘人皆是一無所知。到時候官家聖心獨裁便是,何有為難一說?”
見張去為依舊踟躕,楊沂中繼續勸道:“若是依大押班所說,咱們為誰遮掩呢?到時候又是誰來感念咱們的恩情呢?咱們二人,又承得起這種恩情嗎?”
張去為額頭瞬間冒出冷汗,連忙大禮相拜:“若不是郡王,險些犯了大錯。”
牽扯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不僅僅是主戰派、主和派,就連相對中立的主守派也被攪了進來,想要遮掩哪一方都需要冒天大的風險,而且無論是湯思退又或者是陳康伯,都不會承二人的情。
所謂恩出於上,寬恕是趙構的權力,你倆一個幸臣,一個閹人,想要對相公這個等級的官員施恩,想要幹什麽?
不知道是不是張去為暗中的祈禱起了作用,接下來都是一些瑣碎的消息,到了四月十三日傍晚,趙密被押送到了臨安,隨即就被帶到了趙構的麵前。
再次之前,趙構先是看了一遍楊沂中匯總而來的消息,越看越是皺眉:“正甫,也就是說,這似乎是陳康伯與湯思退合謀了?”
楊沂中先是看了看身側已經汗流浹背的張去為,隨後拱手說道:“臣愚鈍,實在不知。”
趙構笑著搖頭:“你不是愚鈍,你是太聰明了。”
這些雜七雜八的信息串聯起來之後,勾勒出了這麽一副圖像。
有一支金國精銳兵馬,不知道什麽時候抵達了兩淮,並且與金國在兩淮的潰兵殘部聯絡在了一起。
在這個期間,主戰派的許多人,從葉義問到靖難大軍一直在做提醒,甚至主動請戰,想要禦敵,但都被宰執陳康伯壓了下去。
然後,這支金軍精銳突然摸對了時間,猶如淩厲的刺客一般,十分準確的抓住了押韻完顏亮的當口,果斷發動了突襲。
與此同時,趙密莫名其妙的分兵,讓大股兵馬充作疑兵,他則隻率領小股兵馬,加上一些衙役弓手押著完顏亮上路。
而湯思退則是被三艘金國艦船嚇得棄城而逃,放棄了坐鎮建康城的重任。
事情理到這裏已經很明顯了。
陳康伯與湯思退想要幹什麽?
他們又是為什麽要放走完顏亮?
是不是主和派與主守派合流了,並且暗中與完顏亮達成了某種協議?
他們跟趙密為何能攪合在一起?
趙密一個殿前司大將,又是為什麽要聽從外鎮的命令?
見趙構若有所思的目光看了過來,楊沂中拱手說道:“官家,趙密此番過後是要被外放到楚州的,地處前線……”
楊沂中隻說了半句,就讓趙構怒不可遏:“也就是說,這廝竟然為了一己私利,就敢掃朕的臉麵?!又不是不議和,難道連幾個月都堅持不下去嗎?!帶這廝上來!”
很快,一身狼狽的趙密就被捆縛著推搡到趙構麵前。
官家親自審案,這其實並不符合流程,但趙密身為殿前司禁軍大將,身份處於內廷與外廷之間,犯了事被趙構懲處,倒也是有些道理的。
“趙密,你還有什麽要說的嗎?”
趙密重重叩首,以頭搶地:“末將有負聖恩,當死!”
趙構冷冷的看著趙密:“隻是有負聖恩?”
他心中明白,此番推論還是有一個重大缺漏的。
理論上,趙密此舉是為了求生,但求生的方式太多了,比如裝病或者告老還鄉,隻要脫離政治,誰也不會趕盡殺絕。
但既然做出私放完顏亮的舉動,就意味著他不僅僅會有罪責,而且必然會有更大的收獲。
“末將無能,身為殿前司大將,卻臨陣敵不過劉淮,內鬥敵不過太子與楊沂中,當死!”趙密再次重重叩首,卻讓趙構與楊沂中呆愣了片刻。
楊沂中反應過來之後,也沒有廢話,直接單膝跪地請罪。
趙構愣了片刻之後,怒極而笑:“如此說來,此番功勳最盛,忠心耿耿的外將,與朕的太子與愛將,三者聯絡在了一起,共同來對付你,掃朕的臉麵,是嗎?”
趙密此時已經豁出去了,反正已經死定了,還不如將水攪渾,死中求活一把:“官家,若不是劉淮在兩淮放開口子,金軍如何能來到大江上?楊沂中掌管皇城司,既沒有探知金軍抵達,又沒有上報太子與劉淮勾結,如何不是勾結?官家,若是這三人互相勾連,莫說是末將,就連官家都有傾覆之危啊!”
趙密的話給了趙構另一種思路。
主戰派為了攪亂金國,倒還是真的有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做此事。
雖然趙構覺得這個可能性極小,但還是向楊沂中詢問:“正甫,你有什麽要辯駁的嗎?”
楊沂中直接搖頭:“滿耳荒唐之言,不值一駁。”
趙密卻轉頭喝罵:“楊沂中,你讓你的二兒子牽線搭橋,讓俺與靖難軍交好,你敢說這不是你做的?”
聽完此言,楊沂中還沒有說話,趙構卻覺得有些無趣,拂袖說道:“趙密,這就是你的證據?楊二是朕從小看到大的,就憑他那個浪蕩性子,如何能做機密事?
趙密,你我君臣一場,若是你還把朕這個天子當做君王的話,當速速交待!”
趙密見趙構內心已經偏向了楊沂中,當即大急:“官家,太子與劉淮勾結,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就在那日建康勞軍之時,乃是臣等親眼所見。”
趙構勃然大怒,瞪著趙密,大聲嗬斥:“那你當日為何不說?!”
趙密叩首說道:“臣昏聵,擔心離間天家,也想不到竟然會有如此後果。”
趙構喘了幾口粗氣後,看著楊沂中依舊是那副坦蕩的模樣,心中疑心卻依舊沒有消失,卻也不想在禪讓大典即將開始的時候將事情鬧大,當即有些猶豫。
這要是將太子趙眘召過來,大張旗鼓的問詢,讓原本就有些不穩的朝野更加沸騰起來該怎麽辦?
場麵有些寂靜,可偏偏原本負責打圓場的楊沂中此時也是嫌疑人之一,跪在當場不言語,使得場麵僵持住了。
張去為見狀,上前附到趙構的耳邊低聲說了兩句。
趙構點了點頭,隨後對趙密厲聲喝問:“你剛剛說臣等見到太子與劉淮私會,這個等是誰?!”
趙密立即說道:“步軍司指揮副使田卓!”
趙構再次點頭:“將田卓帶上來!”
身為把差事辦砸了的殿前司高級軍官,田卓自然也被捆縛起來,下獄戴罪,此時被提進了皇宮,當即就有些惶恐。
尤其見到趙構,以及跪在趙構麵前的楊沂中與趙密之後,田卓更是連連叩首,連話都不敢說。
“田卓,你也算是朕的老臣了。”趙構看著田卓,緩緩說道:“但是你知道你是誰的臣子嗎?”
田卓再次叩首:“末將是官家的臣子,官家說什麽就是什麽。”
趙構點頭,聲音變得嚴厲:“那麽當日你見到太子私會外將,為何不報?”
趙密奮力挪動轉身,用充滿希冀的目光看向了田卓。
自古以來,天子、太子、外將就是令人麻爪的關係,若是太子與外將有勾結,那麽接下來就會有巨大的政治風波,趙密也可以趁機將所有事情推到靖難大軍乃至於楊沂中的身上,從而脫身。
然而田卓卻是茫然抬頭:“官家,太子……俺不是東宮的人……俺不知道太子的行蹤啊。”
趙構目光一凝,隨後看向了趙密,又對著田卓和顏悅色的說道:“此事並不怪你,因為當日乃是趙密上報,你卻是沒有罪責的。”
田卓表情更加惶恐,同時更加迷茫:“啊?臣,臣應該在哪裏看到?”
趙密見狀,隻覺得天旋地轉,委頓在地,突然就明白了當日為什麽田卓率軍一去不返。
原來這名自己自認為的心腹,竟然老早就背叛了自己。
趙構看了一眼失魂落魄的趙密,再次詢問:“就是太子在建康勞軍的那一日,他沒有見過外將?”
田卓有些畏縮:“那日,是官家聖旨讓太子去見殿前司諸將的啊……”
趙構聞言搖頭,心中卻是連惱怒都生不起來了,隻是說道:“正甫,替我了結此事吧。”
說罷,趙構起身離去了。
楊沂中拱手應諾,隨後起身,看向了趙密。
“官家要行隱誅,賜你全屍,還不謝恩?”
這就是看在過往功勞,不牽連家人了,而且還會有一筆撫恤,家族中官麵上的人物也會得到保全。
趙密張了張嘴,有心想要喝罵兩句,卻也擔心楊沂中會再行報複,隻能向著趙構遠去的方向重重叩首,隨後任由弓弦纏到脖子上,一路拖拽到宮廷之外。
田卓卻依舊保持著那副迷茫的表情,惶恐四望,演技堪稱精純。
次日,就在虞允文急速迴到臨安之時,一份將湯思退貶為提舉道觀的聖旨就通過南衙發往了建康,算是強行將此事平息了下去。
禪讓大典照開無誤。
大江北岸有接應的兵馬,都是何家莊出身,屬於何伯求的心腹,他們得了叮囑,帶著完顏亮一路向北,飛速奔馳,一路上無驚無險。
而那五艘金軍樣式的艦船在第二日早晨再次在建康城下耀武揚威一番之後,做出順流而下入海的架勢,隨後則是在一個野渡口換上東平軍的軍旗與艦首,由張白魚親自率領,在運河現身。
到了第二日午後,趙密失手,金國貴人盡失的消息已經在建康周邊傳開之時,在周圍鎮子裏觀望一夜的湯思退見到建康並沒有什麽大戰,終於鼓起了勇氣,迴到了建康坐鎮指揮,並且迅速將這個要命的消息通過官麵的手段向四麵八方傳去。
這個時間已經太晚了。
湯思退臨陣逃脫的惡果此時展露無遺。
如同宋國囤積重兵的鎮江府,其實在夜間就收到了模模糊糊的消息,但是沒有湯思退這名建康留守的具體軍令,無論張子蓋還是劉寶,都可不能發動兵馬在江南大肆搜捕。
這不是一個軍事問題,而是一個十分嚴肅的政治問題。
此時接到消息,各地宋軍騎兵出動,毛都捉不到了。
其次有所行動的則是駐紮在江陰,扼守長江口的李寶。
他立即發動水軍,沿著大江向上遊搜尋,卻一無所獲。
到了第三日,身處兩淮最北端的靖難大軍與東平軍也被發動起來,在淮河上設立關卡,以阻攔完顏亮。
而也是到了第三日,也就是四月十三日子時,消息終於傳遞到了趙構手中。
官家震怒。
煮熟的鴨子竟然飛了!還是在江南飛的,這還得了?
生持敵酋問罪於前,這可是大宋開國以來都沒有取得的大功,現在讓他趙構得了,卻還沒有祭拜太廟就沒了,如何不讓他惱怒異常?
而且完顏亮也是與金國談判的重要籌碼,不管是殺還是放都能從金國那裏撈來一筆政治上的好處,現在全成了空談。
“正甫,趙密這廝當真是廢物中的廢物!”臨安趙構的寢宮之中已經是狼藉一片,趙構身著貼身小衣,舉著一封文書,雙手不斷的顫抖著:“朕就讓他做這麽一件事!這麽一件小事!在江南將那金主安安生生的送到臨安來,就這點事情,他竟然也辦不好嗎?!欺天了!”
楊沂中頂盔摜甲,單膝跪倒在地:“官家,現在關鍵是要找到趙密那廝,還有田卓那些人。這件事不是那麽簡單的,金賊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如何那麽輕易的過了兩淮防線?”
趙構眼角抽搐了一下:“正甫,你是說,是那劉大郎?”
楊沂中思量了片刻,搖頭以對:“臣倒是覺得,若真的是劉大郎做此等事,他肯定要找借口迴到軍中的,不會毫無防備的跟隨禦駕來到臨安。”
趙構同樣思索片刻,方才點頭:“確實是這個道理,可既然不是他……那就是……”
楊沂中卻十分失禮的打斷了趙構的言語:“官家,此時咱們萬萬不可自亂陣腳,胡亂猜忌,待臣將皇城司探查的情報匯總,並且擒拿趙密等人之後,再與官家稟報。”
趙構喘著粗氣說道:“既然如此,張去為!”
一名內官閃身而出,跪倒在地:“喏!”
“你去跟著正甫,與你們二人便宜行事之權。”趙構此時已經怒急,管不得什麽太監不得幹政的舊事了。
“喏!”
兩人一齊應諾,並且立即來到了皇城司的衙門。
探騎與軍使四出,整個江南的密探都被發動起來,信鴿不斷往來,很快就有信息不斷的傳到楊沂中手中。
“報!靖難大軍劉都統整日在驛站中打熬筋骨,與他的親衛磨煉武藝,自到臨安之後,除了虞相公,無人過去拜訪。”
“報!李寶李總管傳訊,並沒有在大江下遊找到金軍艦船。”
“報!張廣張總管最近十幾日的報捷文書都已經匯總起來,斬首許多,卻沒有提任何敗績。”
“報!葉義問葉相公在前幾日有奏疏,建康水軍似乎在大江上戰敗過一場,這是原文書,已經被陳相公批閱過。”
“報!襲擊建康的金賊水軍隻有三艘艦船,湯思退湯留守棄城而逃,第二日午後才迴城。”
“報!金賊水軍在大江上出現之時,靖難大軍與東平軍皆是主動求戰,卻被陳相公所阻。”
“報!淮北諸軍皆是一無所獲!”
“報!趙密以下,步軍司十二名將官已經被捉拿,此時正在送往臨安!”
張去為知道自己也就起到個監視的作用,所以從頭到尾都沒有摻和,隻是帶著一雙眼睛與一雙耳朵。
然而他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到了最後甚至直接拉住了楊沂中,低聲說道:“郡王,就這般吧,勿要再查下去了,否則官家哪裏也為難。”
楊沂中沉默片刻之後方才正色說道:“大押班,如今官家的命令是徹查,同時也是密查,出得咱們之後,入得官家之耳。其餘人皆是一無所知。到時候官家聖心獨裁便是,何有為難一說?”
見張去為依舊踟躕,楊沂中繼續勸道:“若是依大押班所說,咱們為誰遮掩呢?到時候又是誰來感念咱們的恩情呢?咱們二人,又承得起這種恩情嗎?”
張去為額頭瞬間冒出冷汗,連忙大禮相拜:“若不是郡王,險些犯了大錯。”
牽扯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不僅僅是主戰派、主和派,就連相對中立的主守派也被攪了進來,想要遮掩哪一方都需要冒天大的風險,而且無論是湯思退又或者是陳康伯,都不會承二人的情。
所謂恩出於上,寬恕是趙構的權力,你倆一個幸臣,一個閹人,想要對相公這個等級的官員施恩,想要幹什麽?
不知道是不是張去為暗中的祈禱起了作用,接下來都是一些瑣碎的消息,到了四月十三日傍晚,趙密被押送到了臨安,隨即就被帶到了趙構的麵前。
再次之前,趙構先是看了一遍楊沂中匯總而來的消息,越看越是皺眉:“正甫,也就是說,這似乎是陳康伯與湯思退合謀了?”
楊沂中先是看了看身側已經汗流浹背的張去為,隨後拱手說道:“臣愚鈍,實在不知。”
趙構笑著搖頭:“你不是愚鈍,你是太聰明了。”
這些雜七雜八的信息串聯起來之後,勾勒出了這麽一副圖像。
有一支金國精銳兵馬,不知道什麽時候抵達了兩淮,並且與金國在兩淮的潰兵殘部聯絡在了一起。
在這個期間,主戰派的許多人,從葉義問到靖難大軍一直在做提醒,甚至主動請戰,想要禦敵,但都被宰執陳康伯壓了下去。
然後,這支金軍精銳突然摸對了時間,猶如淩厲的刺客一般,十分準確的抓住了押韻完顏亮的當口,果斷發動了突襲。
與此同時,趙密莫名其妙的分兵,讓大股兵馬充作疑兵,他則隻率領小股兵馬,加上一些衙役弓手押著完顏亮上路。
而湯思退則是被三艘金國艦船嚇得棄城而逃,放棄了坐鎮建康城的重任。
事情理到這裏已經很明顯了。
陳康伯與湯思退想要幹什麽?
他們又是為什麽要放走完顏亮?
是不是主和派與主守派合流了,並且暗中與完顏亮達成了某種協議?
他們跟趙密為何能攪合在一起?
趙密一個殿前司大將,又是為什麽要聽從外鎮的命令?
見趙構若有所思的目光看了過來,楊沂中拱手說道:“官家,趙密此番過後是要被外放到楚州的,地處前線……”
楊沂中隻說了半句,就讓趙構怒不可遏:“也就是說,這廝竟然為了一己私利,就敢掃朕的臉麵?!又不是不議和,難道連幾個月都堅持不下去嗎?!帶這廝上來!”
很快,一身狼狽的趙密就被捆縛著推搡到趙構麵前。
官家親自審案,這其實並不符合流程,但趙密身為殿前司禁軍大將,身份處於內廷與外廷之間,犯了事被趙構懲處,倒也是有些道理的。
“趙密,你還有什麽要說的嗎?”
趙密重重叩首,以頭搶地:“末將有負聖恩,當死!”
趙構冷冷的看著趙密:“隻是有負聖恩?”
他心中明白,此番推論還是有一個重大缺漏的。
理論上,趙密此舉是為了求生,但求生的方式太多了,比如裝病或者告老還鄉,隻要脫離政治,誰也不會趕盡殺絕。
但既然做出私放完顏亮的舉動,就意味著他不僅僅會有罪責,而且必然會有更大的收獲。
“末將無能,身為殿前司大將,卻臨陣敵不過劉淮,內鬥敵不過太子與楊沂中,當死!”趙密再次重重叩首,卻讓趙構與楊沂中呆愣了片刻。
楊沂中反應過來之後,也沒有廢話,直接單膝跪地請罪。
趙構愣了片刻之後,怒極而笑:“如此說來,此番功勳最盛,忠心耿耿的外將,與朕的太子與愛將,三者聯絡在了一起,共同來對付你,掃朕的臉麵,是嗎?”
趙密此時已經豁出去了,反正已經死定了,還不如將水攪渾,死中求活一把:“官家,若不是劉淮在兩淮放開口子,金軍如何能來到大江上?楊沂中掌管皇城司,既沒有探知金軍抵達,又沒有上報太子與劉淮勾結,如何不是勾結?官家,若是這三人互相勾連,莫說是末將,就連官家都有傾覆之危啊!”
趙密的話給了趙構另一種思路。
主戰派為了攪亂金國,倒還是真的有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做此事。
雖然趙構覺得這個可能性極小,但還是向楊沂中詢問:“正甫,你有什麽要辯駁的嗎?”
楊沂中直接搖頭:“滿耳荒唐之言,不值一駁。”
趙密卻轉頭喝罵:“楊沂中,你讓你的二兒子牽線搭橋,讓俺與靖難軍交好,你敢說這不是你做的?”
聽完此言,楊沂中還沒有說話,趙構卻覺得有些無趣,拂袖說道:“趙密,這就是你的證據?楊二是朕從小看到大的,就憑他那個浪蕩性子,如何能做機密事?
趙密,你我君臣一場,若是你還把朕這個天子當做君王的話,當速速交待!”
趙密見趙構內心已經偏向了楊沂中,當即大急:“官家,太子與劉淮勾結,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就在那日建康勞軍之時,乃是臣等親眼所見。”
趙構勃然大怒,瞪著趙密,大聲嗬斥:“那你當日為何不說?!”
趙密叩首說道:“臣昏聵,擔心離間天家,也想不到竟然會有如此後果。”
趙構喘了幾口粗氣後,看著楊沂中依舊是那副坦蕩的模樣,心中疑心卻依舊沒有消失,卻也不想在禪讓大典即將開始的時候將事情鬧大,當即有些猶豫。
這要是將太子趙眘召過來,大張旗鼓的問詢,讓原本就有些不穩的朝野更加沸騰起來該怎麽辦?
場麵有些寂靜,可偏偏原本負責打圓場的楊沂中此時也是嫌疑人之一,跪在當場不言語,使得場麵僵持住了。
張去為見狀,上前附到趙構的耳邊低聲說了兩句。
趙構點了點頭,隨後對趙密厲聲喝問:“你剛剛說臣等見到太子與劉淮私會,這個等是誰?!”
趙密立即說道:“步軍司指揮副使田卓!”
趙構再次點頭:“將田卓帶上來!”
身為把差事辦砸了的殿前司高級軍官,田卓自然也被捆縛起來,下獄戴罪,此時被提進了皇宮,當即就有些惶恐。
尤其見到趙構,以及跪在趙構麵前的楊沂中與趙密之後,田卓更是連連叩首,連話都不敢說。
“田卓,你也算是朕的老臣了。”趙構看著田卓,緩緩說道:“但是你知道你是誰的臣子嗎?”
田卓再次叩首:“末將是官家的臣子,官家說什麽就是什麽。”
趙構點頭,聲音變得嚴厲:“那麽當日你見到太子私會外將,為何不報?”
趙密奮力挪動轉身,用充滿希冀的目光看向了田卓。
自古以來,天子、太子、外將就是令人麻爪的關係,若是太子與外將有勾結,那麽接下來就會有巨大的政治風波,趙密也可以趁機將所有事情推到靖難大軍乃至於楊沂中的身上,從而脫身。
然而田卓卻是茫然抬頭:“官家,太子……俺不是東宮的人……俺不知道太子的行蹤啊。”
趙構目光一凝,隨後看向了趙密,又對著田卓和顏悅色的說道:“此事並不怪你,因為當日乃是趙密上報,你卻是沒有罪責的。”
田卓表情更加惶恐,同時更加迷茫:“啊?臣,臣應該在哪裏看到?”
趙密見狀,隻覺得天旋地轉,委頓在地,突然就明白了當日為什麽田卓率軍一去不返。
原來這名自己自認為的心腹,竟然老早就背叛了自己。
趙構看了一眼失魂落魄的趙密,再次詢問:“就是太子在建康勞軍的那一日,他沒有見過外將?”
田卓有些畏縮:“那日,是官家聖旨讓太子去見殿前司諸將的啊……”
趙構聞言搖頭,心中卻是連惱怒都生不起來了,隻是說道:“正甫,替我了結此事吧。”
說罷,趙構起身離去了。
楊沂中拱手應諾,隨後起身,看向了趙密。
“官家要行隱誅,賜你全屍,還不謝恩?”
這就是看在過往功勞,不牽連家人了,而且還會有一筆撫恤,家族中官麵上的人物也會得到保全。
趙密張了張嘴,有心想要喝罵兩句,卻也擔心楊沂中會再行報複,隻能向著趙構遠去的方向重重叩首,隨後任由弓弦纏到脖子上,一路拖拽到宮廷之外。
田卓卻依舊保持著那副迷茫的表情,惶恐四望,演技堪稱精純。
次日,就在虞允文急速迴到臨安之時,一份將湯思退貶為提舉道觀的聖旨就通過南衙發往了建康,算是強行將此事平息了下去。
禪讓大典照開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