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七清晨,臨安城西北的錢塘門外,九曲從祠,王顯廟旁的北山之水邊,兩棵橘子樹下有一座墓地,低矮的土丘前有一方小小的石碑,上書‘賈宜人之墓’。
“宜人”就是宋代命婦的封號,這似乎是某家豪門大戶衰落之後,家中老夫人亡故,雖然有個封號,卻還是難以起大墓,隻能如此草草安葬,在周圍的墓地中十分不顯眼。
此時十餘名漢子立於墳墓之前,羅懷言指著這座墓地,對一名大約三十多歲的中年人說道:“你確定就是這裏嗎?”
中年人有些畏縮,卻還是點了點頭:“正是這裏,俺爹為了不讓秦老狗發現,隻能立這樣一個墓碑,而且在墳墓周邊,種了兩棵橘子樹,二十年了,這兩棵橘子樹……竟然已經如此高大……竟然都已經二十年了……”
說到這裏,中年人莫名落淚,不多時便已經淚流滿麵。
羅懷言歎了一口氣,隨後將幾錠金子放到中年人手中:“忠義之士,辛苦你們了。”
中年人卻沒有看手中的金錠,淚流滿麵之餘隻是連連搖頭:“俺爹死之前就告訴俺,早晚有這麽一日,早晚有這麽一日嶽元帥會平反昭雪。即便俺爹看不到,俺也能看到,俺看不到,俺的兒孫也能看到,如今,終於到了這一日了嗎?”
劉淮迴頭,看著此人。
二十年前,嶽飛在大理寺被冤殺之後,如果按照流程,就會直接在大理寺牆角找個地方草草埋了。
但是獄卒槐順卻是有感於嶽飛的忠義,不顧危險,將嶽飛的屍體偷運出來,並且埋在此地,種樹立碑,用大理寺的勒字鉛桶與嶽飛的隨身玉玨為憑證,以期待來日嶽飛平反昭雪之時,能得到安葬。
然而槐順卻並沒有等到這一天,他在數年前去世,臨死前將這個重任交與了自己的兒子。
也就是麵前這名喚作槐康的中年人了。
原本劉淮還以為自己會費一番手腳才能找到這名被記載在野史中的小人物,可他卻沒有想到,在楊倓的幫助下,隻是稍稍翻閱了大理寺小吏過往的花名冊,就順利將槐順找了出來,並順藤摸瓜的找到了他的家人。
隨後,羅懷言出麵,以山東義軍的身份與槐康接洽,在展示了許多繳獲自金軍的旗幟與金鼓之後,終於獲得了對方的信任。並且在離開臨安的這一日,羅懷言說服槐康將劉淮帶到了嶽飛的墓前,以作祭拜。
然而這卻並不是來自朝廷方麵的平反。
劉淮正色說道:“槐大哥,今日我等隻是祭拜嶽元帥,並不能為他正名。但是槐大哥,你也莫要著急,太子馬上就要登基,到時候自然有人會為嶽元帥平反昭雪。”
槐康將金子放在一旁,隨後從懷中顫顫巍巍的掏出一枚玉玨,遞了過來:“這是從嶽元帥身上摘下來的信物,如此一來,俺也算真正洗清了俺家的罪孽了。”
劉淮有些動容,上前俯身將金錠撿起來,塞到槐康懷裏,複又將那枚玉玨推了迴去,握住槐康的雙手說道:“槐大哥,罪孽都是秦老狗與朝中貴人犯下的,你們都是黔首,清清白白,並沒有任何罪孽。”
槐康搖頭說道:“不,俺爹說了,當日在大理寺沒有挺身而出的人,在朝中沒有為嶽元帥仗義執言之人,皆是戴罪之身,隻不過這種罪孽不是人間的縣官可以判罰的,卻在幽都王那裏一筆一筆的記了下來。
俺爹說,秦老狗是要被千刀萬剮的,但是他這個助紂為虐的怯懦之人,卻也免不了油鍋裏走一遭,今日,今日俺終於能……”
說罷,槐康終於泣不成聲。
劉淮再三歎氣,望著這名在史書上也記了一筆的小人物,心中難免感歎:如果此時宋國的貴人們能有百姓三分廉恥,兩分骨氣,早就已經克複中原了。
劉淮也隻能連連安慰槐康,隨後在對方情緒緩解之後,方才開始了祭拜。
說是祭拜,卻也沒有太牢之類的祭品,隻有雞鴨幾隻,薄酒一壇,外加幾炷香罷了。
陸遊、畢再遇等人在劉淮的帶領下分為兩列,向著這座小小的陵墓恭敬行禮,隨後劉淮又在碗中倒上酒水,三碗放在陵墓前,與祭品肉食之類的東西放在一起,最後則是給自己斟滿了一碗。
“嶽元帥。”
劉淮用隻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緩緩說道:“你的路走不通了。”
“你已經試過了,我父親也已經試過了,我……我也已經試過了,我用盡了辦法,卻發現這條路已經走到了頭,無法再前進一步了。”
“接下來,我要試一下別的路。”
“如果我最終失敗了。到了下邊,還請不要斥責我……”
說著,劉淮飲下了半碗酒水,將剩下半碗灑在地上,沉聲說道:“尚饗。”
“尚饗。”十餘人有樣學樣,同樣將碗中酒水半飲半撒。
“走吧,死者已矣,以後之事,還要我等生者去做。”劉淮沉聲說罷,隨後就對著槐康拱了拱手:“令尊乃是有大功於民族,莫說幽都王那裏會網開一麵,千載之下,也會有令尊的一筆。”
說著,劉淮翻身上馬,對已經呆愣住的槐康說道:“槐大哥,今日離別,還望槐大哥能保重身體,來日再相見。”
望著戰馬奔騰遠去的背影,槐康看了看那座低矮的墳墓,隨後又握著手中的玉玨,摸著懷中的金子,心中百味雜陳,眼淚再次落了下來。
劉淮抵達了臨安城北渡口之後,卻有人前來稟報。
“虞相公前去驛站拜訪,攔下了辛五哥,說是有要事相商。”那名天平軍出身的參謀軍事不是隻知道廝殺的武夫,知道這種事情很犯忌諱,說完之後就滿頭大汗的替辛棄疾辯解:“都統郎君,五哥是有分寸的,絕對不會做出背離山東之事。”
劉淮點了點頭,對著身側幾名親衛說道:“還有幾個時辰開船?”
羅懷言看了看太陽說道:“還有三刻鍾。”
劉淮走到了一個茶攤子旁坐下:“你們都先上船,我就在此等待三刻鍾。”
與此同時,驛館內,虞允文負手看著書寫在大庭白牆上的一首詩,沉默了半晌之後,方才問道:“辛五郎,這首詩也是你寫的嗎?”
辛棄疾神色恭謹,但言語卻一點也不恭謹:“虞相公,今日是我等要啟程北上的日子,到了北地後,我等就要繼續與金賊拚命了。虞相公若真的隻為了這點小事而來,是不是有些過於不把辛某放在眼裏了?”
虞允文也不惱怒,隻是嗬嗬一笑,隨後坐迴到了位子上:“那老夫就開門見山,辛五郎既有文華,又有韜略,如何不留在大宋呢?當日老夫所說,五郎來日必為樞密使,的確不是敷衍,而是真心實意。”
見辛棄疾沉默,虞允文繼續說道:“若是你擔心山東那邊有牽扯,老夫也可以親自與耿節度與魏公他們分說,總不會讓你落個埋怨。”
辛棄疾終於開口,卻不是答應或者拒絕,而是詢問了另一個問題:“虞相公,無論文華韜略,劉大郎都勝我百倍,虞相公為何不留下劉大郎呢?”
辛棄疾並不知道劉淮已經跟虞允文攤牌,所以對虞允文沒有拉攏劉淮感到十分好奇。
虞允文張了張嘴,隨後搖頭失笑:“原本老夫想說山東不能沒有劉大郎之類的言語,可暗室之中,倒也不用敷衍。”
虞允文看著辛棄疾的眼睛,一字一頓的說道:“因為劉大郎是一個無比堅定之人,許多堅定之人是不撞南牆不迴頭,而劉大郎是撞了南牆也不會迴頭,隻會活生生將自己撞死在南牆上。
而你辛五郎則不同,你雖然堅定,卻也能做到權巧變化。老夫想,以你的眼光,不難看出這天下事將在宋金之間決定,既然要抗金,那麽早一日來到大宋中樞,也就能早一日幹涉這天下大事,豈不比在山東消磨時間要好得多?老夫保你兩年之內就能充當州郡主官,如何?”
辛棄疾再次沉默了。
應該說虞允文給的條件已經十分優容了。
辛棄疾今年才二十三歲,兩年之後二十五歲,即便有淮西數場大戰立下的功勳,在這個年紀當上知州、知府也是過於駭人聽聞的一點。
然而這次辛棄疾沉默的時間卻不是很長,很快就麵露坦然的說道:“虞相公不愧為天下智者,看人堪稱洞若觀火,我確實不如劉大郎那般堅定。若是北地事不可為,那麽劉大郎八成是要廝殺到底,而我也八成會投奔南朝,再圖恢複,不會跟著劉大郎在南牆上撞死。”
虞允文點頭,卻也沒有因為辛棄疾的自陳而小覷於他。
為了大誌慷慨赴死與為了大誌忍辱偷生到底孰優孰劣,誰好誰壞,已經爭論了一千年,再爭論一千年也不會有答案。
程嬰杵臼月照西鄉,誰都不容易。
“但是……”辛棄疾頓了頓,抬起頭來,直視虞允文的雙眼:“但是,這橫亙在天下的南牆,終究還是被劉大郎撞開了一道口子,我又如何會放棄山東,放棄與金賊直接交鋒,來到大江之南,當什麽富貴官人呢?”
說著,辛棄疾起身,對著虞允文一拜:“虞相公,末將還是感謝虞相公的錯愛的,但末將終究做不得偏安之事,告辭。”
隨後,辛棄疾就帶著最後兩名親衛,一起走出了驛館,上馬之後,徑直離去了。
而虞允文卻也沒有惱怒,同樣起身,轉身看著白牆沉思片刻之後,方才轉身離去。
隻留下牆上還沒有徹底幹透的墨痕。
正是: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吹的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虞允文離開驛館之後,卻並沒有迴到官衙辦公,而是緩緩來到了城頭,望著水門之外,呆呆出神。
無論如何,這天下的局勢,終究是往好的方向發展了。
這一天,是紹興三十二年四月十七日。
在碼頭看到飛馳而來的辛棄疾,劉淮大笑出聲,隨後上前拍著對方的肩膀說道:“我還以為你要在江南當官人呢!”
辛棄疾同樣微笑說道:“就我這個活潑性子,在江南有什麽意思?循規蹈矩當個官人,非得把我憋死不成。”
劉淮笑意更濃了,迴頭看向龐大的臨安城,歎了口氣說道:“棄疾似去病,臨安非長安。走吧,一起上船!咱們一起迴山東!”
“當不得大郎你如此誇獎。”辛棄疾早就習慣了劉淮的出口成章,拱手說道:“隻是此番南來,終究不能掃蕩寰宇,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屬實是遺憾。”
劉淮在前麵走著,聞言大笑說道:“怕什麽?下次咱們再來,就一定是安定天下的時刻了!”
辛棄疾也微笑點頭,邁開腳步,登上了早就已經揚帆的艦船。
……
臨安,東宮。
趙眘正在試穿天子冕袍,雖然臉上極力想要壓抑住欣喜之色,卻還是有笑意從嘴角露出來。
這是禪讓大典之前的一番演練,當然,趙構是不用出席的,但是身為太子的趙眘卻不能怠慢的,不僅僅需要在禮官麵前背誦全部台詞,更是需要穿著厚重的禮袍來迴走動。
在已經漸漸炎熱的初夏,這麽做可就太受罪了。
史浩在一旁有些緊張,他十分擔心周圍的太監中有趙構的密探,會向趙構通報趙眘的姿態,以至於讓禪讓大典再橫生波折。
此時身在皇宮中的趙構卻沒有再猜忌太子,而是向著楊沂中招手:“正甫,你來。”
楊沂中快步向前,來到由內侍張開的五副工筆仕女圖前,隻是抬頭看了一眼,就低頭向趙構行禮。
“唉,勿要這麽多禮。”趙構興致高昂的說道:“且看看,這幾人誰是惇兒的佳婦?”
趙惇是趙眘的三兒子,此時尚未婚配,趙構想著趁著禪位大典,一塊將這事給辦了。
“官家聖心獨裁,什麽都是對的。”
“要你說,你就說。”
“喏。”楊沂中隻是掃了一眼仕女圖,就說道:“李道之女李鳳娘,可為佳婦。”
“好啊。”趙構調笑說道:“你這廝竟然也會給他人遞小話了。”
楊沂中肅然搖頭:“李道已經戰死,李鳳娘是忠烈之後,若是男子,當恩蔭入禁軍,護衛官家左右的。她是女子,作個王妃卻依舊綽綽有餘。”
趙構收斂笑容,連連點頭:“我也矚意這名女子,隻不過不是因為忠烈之後,而是因為皇甫坦說過,這李鳳娘有皇後的命格。”
皇甫坦是醫生,這年頭巫醫不分家,所以也會看麵相,他曾經治好過韋太後的眼疾,所以深受趙構寵信。
楊沂中聞言心中卻是一驚。
原來趙構不僅僅選出了下一任皇帝,就連再下一任皇帝都選出來了。
趙構卻沒有管楊沂中的心理活動,隻是施施然的來到李鳳娘畫像麵前,越看越喜歡,到最後連連點頭。
……
濠州,淮河。
“陛下萬萬不可去渦口大營,那裏的兵馬已經不知道還是否會忠於陛下了,應該帶著這一百騎兵直接迴到汴梁,那裏才有陛下的忠臣。”
“陛下,待迴到了汴梁,不要輕視完顏雍,卻也不要立即與他開戰,當以緩待變。”
“陛下,女真雖然是國族,卻是人丁太少,而且他們家都在遼東故地,肯定會心向完顏雍,陛下當重用漢臣,為漢家天子,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陛下……”
李通拉著完顏亮的雙手,囑咐不停,而聽了許久之後,完顏元宜卻是直接不耐起來:“李相公,速速登船吧,這些事,迴到汴梁之後再說。”
李通頓了頓,先是看了看身後何伯求等靖難大軍軍將,複又看向了早就有了某種明悟的完顏亮,隨後退後兩步,跪倒在地,重重叩首:“陛下,臣難以再侍奉陛下了,還望陛下保重。”
完顏亮還沒有說什麽,完顏元宜卻已經有些急迫起來:“李相公,你在說什麽?淮河就在眼前了,渡了淮河,就可以迴到大金了,為何要在此時放棄?”
李通再次叩首,對著完顏亮誠懇說道:“陛下,臣前半輩子隻是個幸進佞臣,自覺有滿腹韜略卻無法施展,雖得陛下看重,卻依舊是難以發揮所學。臣的下半輩子,想為了自己活一次,想要看看我李通究竟真的隻是個佞臣小人,還是時運不濟明珠蒙塵。”
完顏亮終於艱澀開口:“經曆了如今這一遭,俺如何會還把你當個佞臣來用?跟俺迴北地吧,到時候你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你所言的重用漢臣的國策,終究還是得需要你來施行。”
李通語氣愈加懇切:“此番陛下得以脫身,終究還是承了劉大郎之情,臣雖然並非什麽迂腐之人,卻還是要報答一二的。”
完顏元宜大急:“那陛下提拔你的恩德……”
“移特輦……”完顏亮揮手打斷了完顏元宜的言語,正色說道:“俺的恩德,他此番已經報答了。既然人各有誌,那麽就……就各走一方吧。”
“謝陛下!”李通再次重重叩首,如是者三。
完顏亮同樣拱手作揖,重重行禮,如是者三。
以三次行禮,算是了結了十載君臣之義。
雙方同時起身,李通迴到了靖難大軍之中,而完顏亮則是帶著被靖難大軍放迴的百餘合紮猛安俘虜,外加自己的親信重臣,一起登上了渡河的艦船。
夕陽西下,完顏亮站在船頭,看著宛若熟透橘子般的太陽,吹著初夏的微風,享受著自由的氣息,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在上一次渡過淮河的時候,完顏亮有忠臣相伴,大軍在側,此番迴去,卻隻有數名臣子,一百甲騎罷了。
這次南征,他失去的太多了。
……
淮東。
一處不知名的山村中。
一名臉上皮膚幹癟猶如風幹葡萄的老農呆呆的坐在門檻上,望著猶如熟透橘子般的太陽,久久不言語。
肉香味已經在整個村子中蔓延開來。
同樣幹癟的女人坐在屋子中,看著沸騰的大鍋,不斷往爐灶中添著柴火,間歇之時,女人也如同老農一般,目光空洞,向前看著什麽。
“當家的。”
“嗯?”
女人掰著手指頭開口說道:“俺剛才算了算,咱們換虧了。咱家的三丫頭,可是有十五斤呢。”
老農已經凝固的眼球終於一輪,隨後又再次止住,隻是望著太陽喃喃說道:“是啊,虧了。”
“三丫頭……三丫頭可是有十五斤呢……”
輕微的言語散在了飄滿肉香的風中,隨即就消融不見了。
經曆兵災的兩淮雖然有靖難大軍全力維持,但在大軍陸續撤走,迴到山東之後,青黃不接時期的饑荒還是開始了。
靖難大軍拚盡全力了,卻依然救不了所有人。
……
遼東,遼陽府。
日落西沉,圓月東升。
原來的留守府,今日的皇宮之中,完顏雍正在批閱奏疏,完顏福壽拿著一封捷報,匆匆趕來。
“陛下,陛下,大喜啊!”完顏福壽連連高唿:“塔塔兒部的兀格被擊退了!”
完顏雍盯著兩個碩大的黑眼圈,抬起頭來,臉上浮起了笑容:“誌寧他們竟然如此之快嗎?”
完顏福壽將捷報奉上,隨後說道:“陛下,塔塔兒部所有青壯都出來劫掠契丹人了,身後的老家根本就不穩當,前些時日似乎被其他部落威脅,兀格那廝想要撤退,卻被誌寧將軍看破行蹤,集中了精銳兵馬,一舉將其擊潰,斬殺一千五百人,俘虜兩千人……唉,可惜誌寧將軍兵力不足,否則就將這些蒙兀人全都捉了當咱們的牧奴了。”
完顏雍一邊聽著,一邊看著手中的捷報文書,片刻之後方才長舒一口氣,笑著說道:“如此就好,如此就好,塔塔兒部畢竟是大金的忠犬,現在有野狼在,忠犬即便對主人呲牙,也隻是教訓一場就可以了事,哪能真的殺了吃肉呢?誌寧教訓的火候剛好,既讓這條狗感到了疼,卻又讓他們還有與野狼搏殺的力氣,當真是國家的忠臣良將,當賞!”
完顏福壽在一旁同樣喜笑顏開。
自契丹人大起義開始,折騰了將近兩年的遼地邊防此番終於消停了,如何不讓人欣喜若狂?
……
草原,斡難河。
月上中天,月朗星稀。
得勝歸來的勇士們在篝火旁摟著敵人的妻女舉杯暢飲,從大鍋之中撈出帶著血絲的羊肉,放在口中大嚼起來。
有人在高歌,有人在歡唿,卻也不斷有一二處地方發出微弱的慘叫聲。
帳篷猶如草原上的蘑菇一般層層排開,最中央,也是最大的一個蒙兀包周圍卻是異常安靜,大汗的親兵與心腹頭人正圍著一叢一叢的篝火,低聲交談著什麽,間或用畏懼的目光,看向了那麵代表大汗權威的大纛。
十幾名巫祝披頭散發,光著腳,臉上身上用顏色畫著晦澀難懂的符文,手中拿著各式各樣的法器,唱著同樣晦澀難懂的歌謠,在蒙兀包周圍不斷唱跳祝禱。
他們的歌聲時大時小,與蒙兀包中女人的慘叫聲交相唿應,如同唱和一般,此起彼伏。
不知道過了多久,蒙兀包中女人的慘叫聲方才停止,隨之而來的則是嬰兒響亮的啼哭聲。
夜風唿嘯,血味漸起,頭人們仿佛感受到了某種不安的情緒,紛紛起身,看向了蒙兀包。
一名魁梧如山,戴著金冠的高大男子掀開簾子,抱著嬰兒走出。
他環顧著四周,那些頭人與勇士不敢與他對視,紛紛低下頭來,以示臣服。
大汗從腰間摘下了一顆人頭,舉了起來:“這是塔塔兒部的兀格,他是金人的狗!這條狗曾經帶著金人,來到草原上,搶走俺們的牲畜,侮辱俺們的妻女,俺當日就對著長生天發誓,必當報仇,今日長生天看著俺們,斬下了兀格的狗頭!明日,長生天將會護佑俺們,打到遼陽府,擒殺金人皇帝!”
“好!!!”
“殺!!!”
頭人們鼓噪起來,但是大汗卻將兀格的人頭扔到一邊,雙手捧起剛剛出生的嬰兒:“兀格雖然隻是一條狗,卻還是有個好名字。這是俺的兒子,是你們來日的大汗,是來日統一蒙兀各部之人,是帶著你們滅亡金國,去取中原花花江山之人!今日,俺要用塔塔兒部大汗兀格的名字來給他起名!”
大汗環顧四周,目光如電,隨後仰起頭來,仿佛既是在宣告,又是在向長生天祈禱般大聲嘶吼起來:“從此之後,俺的兒子就叫孛兒隻斤……”
夜風忽然停止,烏雲瞬間遮月,天地異象之中,巫祝們也驚慌失措,停止了歌唱。
頭人們更是駭然,然而大汗卻言語不停,喊出了那個名字。
“鐵木真!”
夜風再起,篝火搖曳,火花升騰而起,飛散在空中。
新的時代到來了。
(第三卷:滿川龍虎輦,兀自說軍機完)
“宜人”就是宋代命婦的封號,這似乎是某家豪門大戶衰落之後,家中老夫人亡故,雖然有個封號,卻還是難以起大墓,隻能如此草草安葬,在周圍的墓地中十分不顯眼。
此時十餘名漢子立於墳墓之前,羅懷言指著這座墓地,對一名大約三十多歲的中年人說道:“你確定就是這裏嗎?”
中年人有些畏縮,卻還是點了點頭:“正是這裏,俺爹為了不讓秦老狗發現,隻能立這樣一個墓碑,而且在墳墓周邊,種了兩棵橘子樹,二十年了,這兩棵橘子樹……竟然已經如此高大……竟然都已經二十年了……”
說到這裏,中年人莫名落淚,不多時便已經淚流滿麵。
羅懷言歎了一口氣,隨後將幾錠金子放到中年人手中:“忠義之士,辛苦你們了。”
中年人卻沒有看手中的金錠,淚流滿麵之餘隻是連連搖頭:“俺爹死之前就告訴俺,早晚有這麽一日,早晚有這麽一日嶽元帥會平反昭雪。即便俺爹看不到,俺也能看到,俺看不到,俺的兒孫也能看到,如今,終於到了這一日了嗎?”
劉淮迴頭,看著此人。
二十年前,嶽飛在大理寺被冤殺之後,如果按照流程,就會直接在大理寺牆角找個地方草草埋了。
但是獄卒槐順卻是有感於嶽飛的忠義,不顧危險,將嶽飛的屍體偷運出來,並且埋在此地,種樹立碑,用大理寺的勒字鉛桶與嶽飛的隨身玉玨為憑證,以期待來日嶽飛平反昭雪之時,能得到安葬。
然而槐順卻並沒有等到這一天,他在數年前去世,臨死前將這個重任交與了自己的兒子。
也就是麵前這名喚作槐康的中年人了。
原本劉淮還以為自己會費一番手腳才能找到這名被記載在野史中的小人物,可他卻沒有想到,在楊倓的幫助下,隻是稍稍翻閱了大理寺小吏過往的花名冊,就順利將槐順找了出來,並順藤摸瓜的找到了他的家人。
隨後,羅懷言出麵,以山東義軍的身份與槐康接洽,在展示了許多繳獲自金軍的旗幟與金鼓之後,終於獲得了對方的信任。並且在離開臨安的這一日,羅懷言說服槐康將劉淮帶到了嶽飛的墓前,以作祭拜。
然而這卻並不是來自朝廷方麵的平反。
劉淮正色說道:“槐大哥,今日我等隻是祭拜嶽元帥,並不能為他正名。但是槐大哥,你也莫要著急,太子馬上就要登基,到時候自然有人會為嶽元帥平反昭雪。”
槐康將金子放在一旁,隨後從懷中顫顫巍巍的掏出一枚玉玨,遞了過來:“這是從嶽元帥身上摘下來的信物,如此一來,俺也算真正洗清了俺家的罪孽了。”
劉淮有些動容,上前俯身將金錠撿起來,塞到槐康懷裏,複又將那枚玉玨推了迴去,握住槐康的雙手說道:“槐大哥,罪孽都是秦老狗與朝中貴人犯下的,你們都是黔首,清清白白,並沒有任何罪孽。”
槐康搖頭說道:“不,俺爹說了,當日在大理寺沒有挺身而出的人,在朝中沒有為嶽元帥仗義執言之人,皆是戴罪之身,隻不過這種罪孽不是人間的縣官可以判罰的,卻在幽都王那裏一筆一筆的記了下來。
俺爹說,秦老狗是要被千刀萬剮的,但是他這個助紂為虐的怯懦之人,卻也免不了油鍋裏走一遭,今日,今日俺終於能……”
說罷,槐康終於泣不成聲。
劉淮再三歎氣,望著這名在史書上也記了一筆的小人物,心中難免感歎:如果此時宋國的貴人們能有百姓三分廉恥,兩分骨氣,早就已經克複中原了。
劉淮也隻能連連安慰槐康,隨後在對方情緒緩解之後,方才開始了祭拜。
說是祭拜,卻也沒有太牢之類的祭品,隻有雞鴨幾隻,薄酒一壇,外加幾炷香罷了。
陸遊、畢再遇等人在劉淮的帶領下分為兩列,向著這座小小的陵墓恭敬行禮,隨後劉淮又在碗中倒上酒水,三碗放在陵墓前,與祭品肉食之類的東西放在一起,最後則是給自己斟滿了一碗。
“嶽元帥。”
劉淮用隻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緩緩說道:“你的路走不通了。”
“你已經試過了,我父親也已經試過了,我……我也已經試過了,我用盡了辦法,卻發現這條路已經走到了頭,無法再前進一步了。”
“接下來,我要試一下別的路。”
“如果我最終失敗了。到了下邊,還請不要斥責我……”
說著,劉淮飲下了半碗酒水,將剩下半碗灑在地上,沉聲說道:“尚饗。”
“尚饗。”十餘人有樣學樣,同樣將碗中酒水半飲半撒。
“走吧,死者已矣,以後之事,還要我等生者去做。”劉淮沉聲說罷,隨後就對著槐康拱了拱手:“令尊乃是有大功於民族,莫說幽都王那裏會網開一麵,千載之下,也會有令尊的一筆。”
說著,劉淮翻身上馬,對已經呆愣住的槐康說道:“槐大哥,今日離別,還望槐大哥能保重身體,來日再相見。”
望著戰馬奔騰遠去的背影,槐康看了看那座低矮的墳墓,隨後又握著手中的玉玨,摸著懷中的金子,心中百味雜陳,眼淚再次落了下來。
劉淮抵達了臨安城北渡口之後,卻有人前來稟報。
“虞相公前去驛站拜訪,攔下了辛五哥,說是有要事相商。”那名天平軍出身的參謀軍事不是隻知道廝殺的武夫,知道這種事情很犯忌諱,說完之後就滿頭大汗的替辛棄疾辯解:“都統郎君,五哥是有分寸的,絕對不會做出背離山東之事。”
劉淮點了點頭,對著身側幾名親衛說道:“還有幾個時辰開船?”
羅懷言看了看太陽說道:“還有三刻鍾。”
劉淮走到了一個茶攤子旁坐下:“你們都先上船,我就在此等待三刻鍾。”
與此同時,驛館內,虞允文負手看著書寫在大庭白牆上的一首詩,沉默了半晌之後,方才問道:“辛五郎,這首詩也是你寫的嗎?”
辛棄疾神色恭謹,但言語卻一點也不恭謹:“虞相公,今日是我等要啟程北上的日子,到了北地後,我等就要繼續與金賊拚命了。虞相公若真的隻為了這點小事而來,是不是有些過於不把辛某放在眼裏了?”
虞允文也不惱怒,隻是嗬嗬一笑,隨後坐迴到了位子上:“那老夫就開門見山,辛五郎既有文華,又有韜略,如何不留在大宋呢?當日老夫所說,五郎來日必為樞密使,的確不是敷衍,而是真心實意。”
見辛棄疾沉默,虞允文繼續說道:“若是你擔心山東那邊有牽扯,老夫也可以親自與耿節度與魏公他們分說,總不會讓你落個埋怨。”
辛棄疾終於開口,卻不是答應或者拒絕,而是詢問了另一個問題:“虞相公,無論文華韜略,劉大郎都勝我百倍,虞相公為何不留下劉大郎呢?”
辛棄疾並不知道劉淮已經跟虞允文攤牌,所以對虞允文沒有拉攏劉淮感到十分好奇。
虞允文張了張嘴,隨後搖頭失笑:“原本老夫想說山東不能沒有劉大郎之類的言語,可暗室之中,倒也不用敷衍。”
虞允文看著辛棄疾的眼睛,一字一頓的說道:“因為劉大郎是一個無比堅定之人,許多堅定之人是不撞南牆不迴頭,而劉大郎是撞了南牆也不會迴頭,隻會活生生將自己撞死在南牆上。
而你辛五郎則不同,你雖然堅定,卻也能做到權巧變化。老夫想,以你的眼光,不難看出這天下事將在宋金之間決定,既然要抗金,那麽早一日來到大宋中樞,也就能早一日幹涉這天下大事,豈不比在山東消磨時間要好得多?老夫保你兩年之內就能充當州郡主官,如何?”
辛棄疾再次沉默了。
應該說虞允文給的條件已經十分優容了。
辛棄疾今年才二十三歲,兩年之後二十五歲,即便有淮西數場大戰立下的功勳,在這個年紀當上知州、知府也是過於駭人聽聞的一點。
然而這次辛棄疾沉默的時間卻不是很長,很快就麵露坦然的說道:“虞相公不愧為天下智者,看人堪稱洞若觀火,我確實不如劉大郎那般堅定。若是北地事不可為,那麽劉大郎八成是要廝殺到底,而我也八成會投奔南朝,再圖恢複,不會跟著劉大郎在南牆上撞死。”
虞允文點頭,卻也沒有因為辛棄疾的自陳而小覷於他。
為了大誌慷慨赴死與為了大誌忍辱偷生到底孰優孰劣,誰好誰壞,已經爭論了一千年,再爭論一千年也不會有答案。
程嬰杵臼月照西鄉,誰都不容易。
“但是……”辛棄疾頓了頓,抬起頭來,直視虞允文的雙眼:“但是,這橫亙在天下的南牆,終究還是被劉大郎撞開了一道口子,我又如何會放棄山東,放棄與金賊直接交鋒,來到大江之南,當什麽富貴官人呢?”
說著,辛棄疾起身,對著虞允文一拜:“虞相公,末將還是感謝虞相公的錯愛的,但末將終究做不得偏安之事,告辭。”
隨後,辛棄疾就帶著最後兩名親衛,一起走出了驛館,上馬之後,徑直離去了。
而虞允文卻也沒有惱怒,同樣起身,轉身看著白牆沉思片刻之後,方才轉身離去。
隻留下牆上還沒有徹底幹透的墨痕。
正是: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吹的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虞允文離開驛館之後,卻並沒有迴到官衙辦公,而是緩緩來到了城頭,望著水門之外,呆呆出神。
無論如何,這天下的局勢,終究是往好的方向發展了。
這一天,是紹興三十二年四月十七日。
在碼頭看到飛馳而來的辛棄疾,劉淮大笑出聲,隨後上前拍著對方的肩膀說道:“我還以為你要在江南當官人呢!”
辛棄疾同樣微笑說道:“就我這個活潑性子,在江南有什麽意思?循規蹈矩當個官人,非得把我憋死不成。”
劉淮笑意更濃了,迴頭看向龐大的臨安城,歎了口氣說道:“棄疾似去病,臨安非長安。走吧,一起上船!咱們一起迴山東!”
“當不得大郎你如此誇獎。”辛棄疾早就習慣了劉淮的出口成章,拱手說道:“隻是此番南來,終究不能掃蕩寰宇,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屬實是遺憾。”
劉淮在前麵走著,聞言大笑說道:“怕什麽?下次咱們再來,就一定是安定天下的時刻了!”
辛棄疾也微笑點頭,邁開腳步,登上了早就已經揚帆的艦船。
……
臨安,東宮。
趙眘正在試穿天子冕袍,雖然臉上極力想要壓抑住欣喜之色,卻還是有笑意從嘴角露出來。
這是禪讓大典之前的一番演練,當然,趙構是不用出席的,但是身為太子的趙眘卻不能怠慢的,不僅僅需要在禮官麵前背誦全部台詞,更是需要穿著厚重的禮袍來迴走動。
在已經漸漸炎熱的初夏,這麽做可就太受罪了。
史浩在一旁有些緊張,他十分擔心周圍的太監中有趙構的密探,會向趙構通報趙眘的姿態,以至於讓禪讓大典再橫生波折。
此時身在皇宮中的趙構卻沒有再猜忌太子,而是向著楊沂中招手:“正甫,你來。”
楊沂中快步向前,來到由內侍張開的五副工筆仕女圖前,隻是抬頭看了一眼,就低頭向趙構行禮。
“唉,勿要這麽多禮。”趙構興致高昂的說道:“且看看,這幾人誰是惇兒的佳婦?”
趙惇是趙眘的三兒子,此時尚未婚配,趙構想著趁著禪位大典,一塊將這事給辦了。
“官家聖心獨裁,什麽都是對的。”
“要你說,你就說。”
“喏。”楊沂中隻是掃了一眼仕女圖,就說道:“李道之女李鳳娘,可為佳婦。”
“好啊。”趙構調笑說道:“你這廝竟然也會給他人遞小話了。”
楊沂中肅然搖頭:“李道已經戰死,李鳳娘是忠烈之後,若是男子,當恩蔭入禁軍,護衛官家左右的。她是女子,作個王妃卻依舊綽綽有餘。”
趙構收斂笑容,連連點頭:“我也矚意這名女子,隻不過不是因為忠烈之後,而是因為皇甫坦說過,這李鳳娘有皇後的命格。”
皇甫坦是醫生,這年頭巫醫不分家,所以也會看麵相,他曾經治好過韋太後的眼疾,所以深受趙構寵信。
楊沂中聞言心中卻是一驚。
原來趙構不僅僅選出了下一任皇帝,就連再下一任皇帝都選出來了。
趙構卻沒有管楊沂中的心理活動,隻是施施然的來到李鳳娘畫像麵前,越看越喜歡,到最後連連點頭。
……
濠州,淮河。
“陛下萬萬不可去渦口大營,那裏的兵馬已經不知道還是否會忠於陛下了,應該帶著這一百騎兵直接迴到汴梁,那裏才有陛下的忠臣。”
“陛下,待迴到了汴梁,不要輕視完顏雍,卻也不要立即與他開戰,當以緩待變。”
“陛下,女真雖然是國族,卻是人丁太少,而且他們家都在遼東故地,肯定會心向完顏雍,陛下當重用漢臣,為漢家天子,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陛下……”
李通拉著完顏亮的雙手,囑咐不停,而聽了許久之後,完顏元宜卻是直接不耐起來:“李相公,速速登船吧,這些事,迴到汴梁之後再說。”
李通頓了頓,先是看了看身後何伯求等靖難大軍軍將,複又看向了早就有了某種明悟的完顏亮,隨後退後兩步,跪倒在地,重重叩首:“陛下,臣難以再侍奉陛下了,還望陛下保重。”
完顏亮還沒有說什麽,完顏元宜卻已經有些急迫起來:“李相公,你在說什麽?淮河就在眼前了,渡了淮河,就可以迴到大金了,為何要在此時放棄?”
李通再次叩首,對著完顏亮誠懇說道:“陛下,臣前半輩子隻是個幸進佞臣,自覺有滿腹韜略卻無法施展,雖得陛下看重,卻依舊是難以發揮所學。臣的下半輩子,想為了自己活一次,想要看看我李通究竟真的隻是個佞臣小人,還是時運不濟明珠蒙塵。”
完顏亮終於艱澀開口:“經曆了如今這一遭,俺如何會還把你當個佞臣來用?跟俺迴北地吧,到時候你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你所言的重用漢臣的國策,終究還是得需要你來施行。”
李通語氣愈加懇切:“此番陛下得以脫身,終究還是承了劉大郎之情,臣雖然並非什麽迂腐之人,卻還是要報答一二的。”
完顏元宜大急:“那陛下提拔你的恩德……”
“移特輦……”完顏亮揮手打斷了完顏元宜的言語,正色說道:“俺的恩德,他此番已經報答了。既然人各有誌,那麽就……就各走一方吧。”
“謝陛下!”李通再次重重叩首,如是者三。
完顏亮同樣拱手作揖,重重行禮,如是者三。
以三次行禮,算是了結了十載君臣之義。
雙方同時起身,李通迴到了靖難大軍之中,而完顏亮則是帶著被靖難大軍放迴的百餘合紮猛安俘虜,外加自己的親信重臣,一起登上了渡河的艦船。
夕陽西下,完顏亮站在船頭,看著宛若熟透橘子般的太陽,吹著初夏的微風,享受著自由的氣息,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在上一次渡過淮河的時候,完顏亮有忠臣相伴,大軍在側,此番迴去,卻隻有數名臣子,一百甲騎罷了。
這次南征,他失去的太多了。
……
淮東。
一處不知名的山村中。
一名臉上皮膚幹癟猶如風幹葡萄的老農呆呆的坐在門檻上,望著猶如熟透橘子般的太陽,久久不言語。
肉香味已經在整個村子中蔓延開來。
同樣幹癟的女人坐在屋子中,看著沸騰的大鍋,不斷往爐灶中添著柴火,間歇之時,女人也如同老農一般,目光空洞,向前看著什麽。
“當家的。”
“嗯?”
女人掰著手指頭開口說道:“俺剛才算了算,咱們換虧了。咱家的三丫頭,可是有十五斤呢。”
老農已經凝固的眼球終於一輪,隨後又再次止住,隻是望著太陽喃喃說道:“是啊,虧了。”
“三丫頭……三丫頭可是有十五斤呢……”
輕微的言語散在了飄滿肉香的風中,隨即就消融不見了。
經曆兵災的兩淮雖然有靖難大軍全力維持,但在大軍陸續撤走,迴到山東之後,青黃不接時期的饑荒還是開始了。
靖難大軍拚盡全力了,卻依然救不了所有人。
……
遼東,遼陽府。
日落西沉,圓月東升。
原來的留守府,今日的皇宮之中,完顏雍正在批閱奏疏,完顏福壽拿著一封捷報,匆匆趕來。
“陛下,陛下,大喜啊!”完顏福壽連連高唿:“塔塔兒部的兀格被擊退了!”
完顏雍盯著兩個碩大的黑眼圈,抬起頭來,臉上浮起了笑容:“誌寧他們竟然如此之快嗎?”
完顏福壽將捷報奉上,隨後說道:“陛下,塔塔兒部所有青壯都出來劫掠契丹人了,身後的老家根本就不穩當,前些時日似乎被其他部落威脅,兀格那廝想要撤退,卻被誌寧將軍看破行蹤,集中了精銳兵馬,一舉將其擊潰,斬殺一千五百人,俘虜兩千人……唉,可惜誌寧將軍兵力不足,否則就將這些蒙兀人全都捉了當咱們的牧奴了。”
完顏雍一邊聽著,一邊看著手中的捷報文書,片刻之後方才長舒一口氣,笑著說道:“如此就好,如此就好,塔塔兒部畢竟是大金的忠犬,現在有野狼在,忠犬即便對主人呲牙,也隻是教訓一場就可以了事,哪能真的殺了吃肉呢?誌寧教訓的火候剛好,既讓這條狗感到了疼,卻又讓他們還有與野狼搏殺的力氣,當真是國家的忠臣良將,當賞!”
完顏福壽在一旁同樣喜笑顏開。
自契丹人大起義開始,折騰了將近兩年的遼地邊防此番終於消停了,如何不讓人欣喜若狂?
……
草原,斡難河。
月上中天,月朗星稀。
得勝歸來的勇士們在篝火旁摟著敵人的妻女舉杯暢飲,從大鍋之中撈出帶著血絲的羊肉,放在口中大嚼起來。
有人在高歌,有人在歡唿,卻也不斷有一二處地方發出微弱的慘叫聲。
帳篷猶如草原上的蘑菇一般層層排開,最中央,也是最大的一個蒙兀包周圍卻是異常安靜,大汗的親兵與心腹頭人正圍著一叢一叢的篝火,低聲交談著什麽,間或用畏懼的目光,看向了那麵代表大汗權威的大纛。
十幾名巫祝披頭散發,光著腳,臉上身上用顏色畫著晦澀難懂的符文,手中拿著各式各樣的法器,唱著同樣晦澀難懂的歌謠,在蒙兀包周圍不斷唱跳祝禱。
他們的歌聲時大時小,與蒙兀包中女人的慘叫聲交相唿應,如同唱和一般,此起彼伏。
不知道過了多久,蒙兀包中女人的慘叫聲方才停止,隨之而來的則是嬰兒響亮的啼哭聲。
夜風唿嘯,血味漸起,頭人們仿佛感受到了某種不安的情緒,紛紛起身,看向了蒙兀包。
一名魁梧如山,戴著金冠的高大男子掀開簾子,抱著嬰兒走出。
他環顧著四周,那些頭人與勇士不敢與他對視,紛紛低下頭來,以示臣服。
大汗從腰間摘下了一顆人頭,舉了起來:“這是塔塔兒部的兀格,他是金人的狗!這條狗曾經帶著金人,來到草原上,搶走俺們的牲畜,侮辱俺們的妻女,俺當日就對著長生天發誓,必當報仇,今日長生天看著俺們,斬下了兀格的狗頭!明日,長生天將會護佑俺們,打到遼陽府,擒殺金人皇帝!”
“好!!!”
“殺!!!”
頭人們鼓噪起來,但是大汗卻將兀格的人頭扔到一邊,雙手捧起剛剛出生的嬰兒:“兀格雖然隻是一條狗,卻還是有個好名字。這是俺的兒子,是你們來日的大汗,是來日統一蒙兀各部之人,是帶著你們滅亡金國,去取中原花花江山之人!今日,俺要用塔塔兒部大汗兀格的名字來給他起名!”
大汗環顧四周,目光如電,隨後仰起頭來,仿佛既是在宣告,又是在向長生天祈禱般大聲嘶吼起來:“從此之後,俺的兒子就叫孛兒隻斤……”
夜風忽然停止,烏雲瞬間遮月,天地異象之中,巫祝們也驚慌失措,停止了歌唱。
頭人們更是駭然,然而大汗卻言語不停,喊出了那個名字。
“鐵木真!”
夜風再起,篝火搖曳,火花升騰而起,飛散在空中。
新的時代到來了。
(第三卷:滿川龍虎輦,兀自說軍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