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淮抬起頭看,看著魏勝,同樣也是眼含淚水。
“父親如何會瘦成這副模樣?”
魏勝笑著說道:“勤於兵事就會如此,風刀雪劍之下,自然也就成了糙臉漢。”
劉淮點了點頭,心中卻是有些不信。
因為魏勝比較數月之前,已經瘦了太多,頭發從花白變成了白多黑少,仿佛不到一年,他就已經人到暮年一般。
劉淮知道,戰爭固然十分摧殘人,卻也到不了這種程度,尤其對於如同魏勝這等天賦異稟的大將更是如此。
魏勝短短時間衰老到如此程度,與他連續受傷有很大關係。
尤其是第二次,為了掩護運送糧草撤離的百姓,魏勝親率輕騎斷後,身中數箭,血都不知道流了幾斛,算是徹底傷了元氣,即便到如今已經修養了許多時日,卻還是十分虛弱。
“大郎,起身吧。”魏勝笑著看著身後躬身行禮的眾人:“你不起來,他們也不敢站直,在這大日頭之下,都不好過,且迴到節度府再說。”
劉淮起身點頭:“這是自然,還請父親上車,孩兒在一旁持兵護衛。”
說著,劉淮不由分說將魏勝扶進了馬車,隨後同樣上馬,手持長兵,真的猶如一名親衛一般,護送著魏勝向臨沂城內而去。
魏勝所說的節度府就是之前臨沂縣衙所在,卻並不是魏勝那個不倫不類的忠義軍節度使的節度府,而是劉淮這個更加不倫不類的靖難軍節度使的節度府。
雖然魏勝這個節度怪異,但讓人一聽就知道是個虛職,是榮譽頭銜。但劉淮的靖難軍節度使總是會讓人聯想到定難軍節度使,不禁讓人深思,朝中是不是有什麽深意,想要用這種辦法來敲打劉淮。
須知道定難軍節度使就是夏綏節度使,上一個比較知名的定難軍節度使喚作李元昊,就是那個先向宋國稱臣,後來又叛宋,將各路宋軍打得滿地找牙的西夏國主李元昊。
但劉淮本人卻不在乎這個。
靖難軍節度使挺好的,雖然宋朝的節度使沒有開府的權力,但他可以開曆史倒車,主動賦予自己這項權力。
此時靖難軍節度府已經開張大吉,不願意領任何與宋國沾邊官職的何伯求成為了第一任長史。
對於此等荒唐逾矩之舉,無論是魏勝還是陸遊,又或者是張孝祥全都是心知肚明,卻也全都當沒看見。
邊地自然有邊地的規則,打贏戰爭才是邊地最為重要的事情,其餘的規矩都得向後退一下。
再說了,沒有這個節度府,如何能團結那些不想投靠宋國之人?
就比如李通這名金國前宰相,寧可在節度府當個參軍,都不願意獲宋國封賞,出任州郡,難道還能強迫他主動施政?
還有立了大功的梁球、梁肅兄弟,他們是真正的人才,卻也有自己的堅持。梁球身段還靈活一些,梁肅就是鐵了心的不願意當宋臣了,連忠義軍中的官職都不想擔任,就怕來日說不清主從,稀裏糊塗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宋臣的名頭,那多惡心。
抵達節度府後,文武按照順序分為兩排,劉淮將李通等人介紹給魏勝之後,就坐在了武官上首的位置,將主位讓給了魏勝。
“這次是給大郎的接風宴,但是難得諸位來的如此齊整,正好共同議事。”待所有人都入座之後,魏勝方才緩緩說道:“此番依舊是由大郎來主持,老夫來補充。”
劉淮屁股底下的凳子還沒有坐熱,就立即起身,向四周團團拱手。
他倒也沒有廢話,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來,一開口就石破天驚。
“第一件事,也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乃是減少兵馬。”劉淮望著靖難大軍、忠義大軍、武成軍、東平大軍等幾個軍頭:“現在靖難大軍一萬三千人,忠義大軍七千,武成軍一萬,東平大軍一萬,以山東東路的民力養如此多的兵馬,對於恢複民生過於艱難,必須精簡兵馬。”
此言一出,雖然魏勝含笑點頭,其餘人皆是紛紛變色。
這個起手式可太像是來奪權的了。
靖難大軍在兩淮進行了一輪大型擴軍行動,將宋國給的軍額給填滿了,但這些兵馬卻並不都是掌握在劉淮手裏,而是有一部分被招募進了天平軍之中。
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
山東義軍雖然團結一心,但即便是大鍋飯,也得分到碗裏來吃方才可以。
然而即便辛棄疾等天平軍將領帶走了七千兵馬,去東平府歸隊,靖難大軍也有一萬三千人,而且都是在兩淮打過硬仗的精銳,戰鬥力冠絕其餘軍隊。
更別說劉淮的鐵杆張白魚已經是東平軍總管,統帥一萬東平軍。
如此一算,劉淮在山東有壓倒性的優勢,足以搞一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當個土皇帝過把癮了。
唿延南仙當即起身:“劉大郎君,你所言的精簡兵馬,是僅僅裁撤我們其餘幾軍,還是靖難大軍也要精簡一些。”
劉淮的發言被打斷,卻也不能不迴應這名武成軍總管:“自然是要一視同仁。”
唿延南仙冷笑了一聲,剛要說話,卻聽到劉淮繼續說道:“但我說的精簡兵馬,與你們想的不一樣,而是整理戶口,編訂軍戶,從頭到腳徹查一遍,莫要有遺漏。現在的常備兵馬屬實是太多了,人吃馬嚼,哪有那麽多錢糧?”
唿延南仙一愣,見原本麵色緊張之人皆是恍然,也是訕笑了兩聲,當即就坐了迴去。
劉淮的意思很簡單,並不是要將這些兵馬全都攆迴家當老百姓,而是山東東路養不起這麽多常備兵,想要進行土地兵製度,藏兵於民。
多給你們一些職分田,你們自己種地養自己,到了戰時再集結起來,進行作戰,到時候厚發軍餉,並且有賞賜。
簡單來說就是唐朝府兵製與明朝衛所兵製的混合變種,再加上一點點募兵製的影子,形成了如今山東的兵製。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山東百廢待興,哪裏有那麽多的錢糧去養四萬兵馬?把山東父老骨頭都碾碎了榨油都不成啊!
雖然府兵製會養出割據的節度使來,衛所兵製會將士兵變成老農,而這套藏兵於民的軍製沒準會集兩者之所短,將軍隊變得既獨立又不能打。
但現實問題就是這樣,並不是事事都有最優解,往往得需要在一堆糟糕的選項之中,選出那麽一個不那麽糟糕的。等到機會成熟之後,再行撥亂反正。
“今後兩年,金國將會大亂,正是咱們的機會,所以一切都要以休養生息為主。”劉淮繼續說道,語氣中已經有些嚴厲:“我知道你們這些大將中,有些人還滿腦門子想著建功立業,但我此時也明確告訴你們,不成的,打了一年多,山東民力已盡,戰士也已經師老兵疲,再打下去,沒準金賊還在,咱們自己就要內裏生亂,民怨沸騰了。”
“而等待金國內亂快要完結,各方皆是疲憊不堪,宋國將兩淮修整的差不多了,有能力北伐之時,才是咱們的用武之地。”
“這就是整套戰略了,還望各位知州、諸位將軍能將這番言語跟兒郎們說清楚。”
見沒有人反駁,劉淮繼續說道:“所有兵馬,納入山東義軍元帥府管轄,由我父魏公為元帥,統領全局,山東東路暫時在益都府、濰州、萊州、登州、寧海州、密州、莒州、沂州、海州設立九個衛所,軍中戶籍管理皆在衛所中管轄,隻有山東元帥府才有軍隊召集與調動的權利,其餘人隻有建議權,無決策權。”
說到這裏,下首的一些人明顯是鬆了口氣。
劉淮此時依舊將名義上的大權讓給了魏勝,雖然實際實行起來,肯定是劉淮充當執行者,但這樣一來,雙方的矛盾也會熄滅於無形。
隻要不發展到火並奪權就好。
而另一些人則是有些遲疑。
這些人大部分是軍頭,他們雖然已經將軍冊給了魏勝,並且接受魏勝在軍中安插親信,但還是保持一定的獨立性的。
此番若是將軍籍都轉到新成立的衛所,那麽就真的要成了魏勝的部將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從剛剛開始就充當刺頭的唿延南仙卻是率先出言:“大郎君這番言語有理,我武成軍立即著手處理此事。”
見周圍人詫異轉頭看向自己,唿延南仙苦笑著說道:“武成軍的情況究竟如何,諸位又不是不曉得,經曆了數年勞而無功的大戰,麾下兒郎們早就疲憊,有許多人甚至連婚配都沒有,若不是這番在邳州還算有些功勞,說不得連家都迴不得了。”
要說這些山東良家子被金國折騰的確實是夠慘,不過相比較來說,當日跟著唿延南仙一起叛出金國水軍大營的那兩千多人日子要好過許多,畢竟是充當解放者迴到家鄉的,鄉親父老也能高看一眼。
但跟隨徐文南下的那六千多人就慘了,什麽都沒有撈到不說,反而落下了助紂為虐的罪名,若不是迴軍時跟著忠義軍搶運了邳州糧草,得了些賞賜,此時連家都難迴。
經曆了這麽一遭之後,頗有些良家子已經心灰意冷,想要解甲歸田了,此番正好能給他們一個說法。
最起碼免上幾年的稅賦也行啊!
見唿延南仙都已經妥協,其餘人更是無話可說,紛紛點頭示意。
劉淮見狀,繼續說道:“以下宣布常備兵馬數額,首先是武成軍。”
唿延南仙抬頭,對上劉淮的眼睛,連忙低頭拱手聽令。
“武成軍有兩千五百的軍額,駐紮在益都府,以應河北金軍,由李通李參軍協助,將剩餘兵馬納入衛所管轄,劃分職分田,軍籍民籍要分開。”
李通起身應諾,而唿延南仙是見過這位金國相公的,立即就躬身行禮,隨後連討價還價都沒有,立即坐迴原位,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默然不語了。
這劉大郎準備當真充分,竟然將前金國相公都拿出來壓自己,還能有什麽好說的?
再說了,衛所也得需要官員來充任,也得從軍中調任,到時候也方便老兄弟們找條出路。
“東平軍同樣有兩千五百軍額,與忠義軍一起駐紮沂州,以應對邳州徐州。由何伯求何長史協助分劃地方。”
何伯求與張白魚同時起身應諾。
“靖難大軍有三千軍額,屯兵沂水縣,居中調遣,此番事由我還有陸遊陸先生親自負責。”
“諸位,這就是修改軍製的全部了,舉手表決吧。”
說到這裏,劉淮頓了頓,竟然沒有提忠義大軍,隻是催促所有人表決是否同意議題。
看起來他並不想損害魏勝的權威,將此事交於魏勝自己來作主。
魏勝卻是立即言道:“忠義大軍也要精簡到三千兵馬,此事由魚元與羅穀子負責。”
一萬兩千的常備軍,若是出征也是一筆巨大的開銷,但是駐紮在地方消耗就要大大減少了,而且那些迴家的士卒還可以協助農事,有助於恢複生產。
也因此,如同張孝祥、崔蛤蟆之類的地方官第一個舉手響應,隨後各路總管將軍同樣舉起手來。
劉淮的第一個提案竟然是全票通過。
“第二件事,正是要恢複民生。”劉淮繼續說道,並示意新任秘書陳亮將一摞文書分發在眾人麵前:“我這裏有一攬子計劃,諸位且細細看一下。”
這是李通給擬定大略,由陸遊、朱熹、張孝祥等人補充了細節,再由劉淮審閱通過的一係列計劃。
當然,這套計劃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還沒有讓羅穀子等人因地製宜的補充,隻能算是個空泛的大略。
然而即便是這種空泛的大略,也讓山東文武開了眼了。
之前山東的問題在於沒有什麽大政方針,隻是知道抗金,上陣殺敵各個在行,怎麽恢複民生也隻是本能的在做。
農業社會中重視農桑嘛,做的再多也不會錯。
而劉淮雖然有超越時代的見識,卻往往會被這些見識所限製。
就比如說,這次他原本想要進行攤丁入畝,用土地稅來代替人頭稅,就被李通所阻止了。
好政策也是要因地製宜的。
現在山東到處都是荒地,人口遠沒有那麽多,如果按人頭收稅,反而有助於開荒。但是若是按照土地收稅,土地越多稅越高,就會打消開荒的熱情。
李通甚至明言,若是劉淮能一統天下,到時候應該立即在江南實行攤丁入伍,借機把那些大地主打散了發配到北地,充實北方人口。
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李通根據山東的具體情況,提出了三個針對性的政策。
第一個是老生常談的發展農桑,休養民力,隻不過不能單單隻是種地。
那些荒地一時半會也開發不出來,還不如由官府組織,種一些苜蓿,這種豆科植物可以在沙質土壤和鹽堿地中生長,既可以肥田,又不擠占耕地,而且不用怎麽侍弄,長上幾個月就可以收割當飼料用。
這套想法倒是與羅穀子不謀而合,隻不過施政範圍更大了一些。
第二個則是發展海貿,由節度府組織,與宋國展開交易。
至於拳頭產品則是樸實無華的食鹽。
僅僅海州朐山縣就有十幾個大型鹽場,現在依舊馬力全開的生產食鹽,如果不找銷路,將山東人全都齁死也吃不完這麽多的鹽。
區別於金國那邊放了大羊的治民方法,宋國則是對鹽鐵貿易掌控力度驚人,兩淮鹽價十分高昂。
這也就導致了一番奇景,在金國治下,百姓吃鹽竟然比宋國百姓要便宜許多。
屬實是經濟奇觀了。
一般私鹽販子搞不過宋國地方官府,現在是山東義軍元帥府官方組織去賣私鹽,有組織有計劃,自然能暢通無阻。
第三個就是開展礦業。
捉了那麽多金國俘虜,都是些精壯漢子,哪裏能讓他們閑著?原本是要到鹽場勞動改造,但如今鹽場已經接近滿負荷,所以要將他們發配到礦場當礦工。
淄州、沂州、萊州都有許多鐵礦,從北宋時期就已經有了純熟的開采工藝,正好適合這些俘虜來發揮餘熱。
鐵器多了,不僅僅可以製造兵器刀劍,更是可以打造農具與鐵鍋之類的物什,對外售賣。
民事說完了就輪到軍事了。
在對外擴張方向上,應該是山東北部主守,隻要金軍不打進來即可,萬萬不可攻入河北。
到時候完顏亮與完顏雍二人放棄成見,一並打過來,事情就大條了。
主攻方向應該放在邳州、徐州這一線,也就是被黃河奪了河道的泗水。
徐州易守難攻,人口眾多,產業齊全,有了徐州在手,就可以以此為根基,背靠宋國,去爭奪中原了。
現在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徒單貞的那三萬戶兵馬依舊蝟集在這一線,根本不是靠忠義大軍或者靖難大軍就能倉促拿下的。
但是沒有關係,現在徐州這一線已經成為了金國的戰略突出部,被山東與兩淮兩麵夾住,之後不管金國誰能掌控這支兵馬,也絕對不會讓他們繼續在這種死地待著。
最起碼得往西撤退,從渦口等地建立新的戰略支點,這就是山東義軍的機會了。
當然,奪取徐州之後也不是高枕無憂了。
如果目光再放長遠一些,如果不解決黃河問題,那麽徐州將會變得越來越殘破。
在真正曆史上,徐州彭城之所以從原本四周環山的險峻雄城變成一馬平川,誰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平原,就是因為黃河奪淮之後一次又一次泛濫導致的。
因此,著眼於全國,如果要北伐金國,中原、黃河、山東都不是孤立問題,而是應該高屋建瓴,統籌規劃,互相配合著解決。
看罷手中的文書,在座之人皆是點頭。
這就是曾經金國相公的厲害之處了,隻有到了某種高度,接觸到全盤的信息,才可以做出全盤謀劃。
就比如黃河問題,即便是劉淮也隻是知道這是個大麻煩,卻不知道棘手到何種程度,這要是北伐到汴梁附近,突然發大水將大軍淹了,那他豈不是比陳慶之還冤?
“這番隻是大略,會發往各地知州知縣處,得到補充之後,方才得以實行,現在你們還有什麽要補充的嗎?”
麵對劉淮的詢問,崔蛤蟆起身說道:“大郎君,時間過於倉促,俺迴去之後還得召集幕僚官吏細細討論才可以,不如也定在三日後,與各地官員一同寫來文書,再做定奪。”
劉淮點頭:“崔知州,我知道你的憂慮,但是一切都要快,現在不到一個月就要入伏,也是可以搶種糧食的最後時機,再猶豫些時日,我可以等,節氣卻不能等了。”
“曉得,俺曉得。”崔蛤蟆連連點頭。
“快一些,還有其餘人有言語嗎?”劉淮再次詢問。
而唿延南仙再次起身說道:“大郎君,我知道現在主力皆是在南線作戰,但北線這裏若有機會,難道不能進攻嗎?徐州那裏是孤軍深入,可到底有三萬金賊鎮守,麵前的濟南府卻是空虛至極,足以一鼓而下。”
說到這裏,唿延南仙仿佛意識到軍糧的問題,立即舉起一根手指說道:“一千兵馬,我隻要一千兵馬,就足以拿下濟南府。”
劉淮正色說道:“唿延總管,並不是不讓你打,而是黃河故道是個底線,若是咱們突破了這個底線,那麽就會威脅到金國在河北的核心大名府。到時候完顏雍就會放過完顏亮,首先來打咱們了。”
唿延南仙聞言艱難點頭,卻還是有些不服氣:“但隻拿半個濟南府。絕不渡過黃河故道,如何?”
劉淮笑了一聲:“唿延總管,你真的能控製住裹挾進來的兵馬?”
唿延南仙思量片刻,終於坐下不說話了。
戰爭並不是打一仗就能了結的事情,而是會產生鏈式反應。
唿延南仙張口就是用一千兵馬出擊,到了濟南府之後肯定會倚重本地人,到時候他們覺得隻有半個濟南府光複不像話,過了黃河故道該怎麽辦?
金軍增兵山東義軍也得增兵,否則益都府也保不住。
可這樣一來,豈不是又要開始大戰了?
劉淮見唿延南仙不言語了,方才出言安撫,言語依舊是今日說爛了的話:“唿延總管,我知道你的願望,但現在確實不是與金賊決戰之時,否則很有可能造成完顏雍與完顏亮這二人聯手對付咱們的局麵。
也隻有讓他們開戰到精疲力竭,咱們山東修煉好內功,再行出戰與金賊爭鋒。”
唿延南仙歎了口氣:“那大郎君讓我等待幾年呢?”
劉淮迴頭看了看魏勝,見他沒有多餘言語,隻能迴頭說道:“等待兩年,三次秋收之後,咱們就有足夠的能力,率領大軍與金賊發動決戰了。”
“在這之前,隻能有小股兵馬集結作戰,否則就過於影響民生了。”
說出了一番表決,並將休養生息的調定下之後,劉淮的提議再次全票通過。
主持完這麽一番會議之後,劉淮也是額頭生汗,有些疲憊。
“父親可還有什麽要補充的?”劉淮將紙張塞迴到懷裏,對主位的魏勝拱手說道。
魏勝起身,充分展示了武人本色,沒有任何廢話,大手一揮:“今日是為大郎接風洗塵的慶功宴,大家吃好喝好!”
說罷,魏勝就在一眾矚目中坐了迴去,竟是直接等待開飯了。
“父親如何會瘦成這副模樣?”
魏勝笑著說道:“勤於兵事就會如此,風刀雪劍之下,自然也就成了糙臉漢。”
劉淮點了點頭,心中卻是有些不信。
因為魏勝比較數月之前,已經瘦了太多,頭發從花白變成了白多黑少,仿佛不到一年,他就已經人到暮年一般。
劉淮知道,戰爭固然十分摧殘人,卻也到不了這種程度,尤其對於如同魏勝這等天賦異稟的大將更是如此。
魏勝短短時間衰老到如此程度,與他連續受傷有很大關係。
尤其是第二次,為了掩護運送糧草撤離的百姓,魏勝親率輕騎斷後,身中數箭,血都不知道流了幾斛,算是徹底傷了元氣,即便到如今已經修養了許多時日,卻還是十分虛弱。
“大郎,起身吧。”魏勝笑著看著身後躬身行禮的眾人:“你不起來,他們也不敢站直,在這大日頭之下,都不好過,且迴到節度府再說。”
劉淮起身點頭:“這是自然,還請父親上車,孩兒在一旁持兵護衛。”
說著,劉淮不由分說將魏勝扶進了馬車,隨後同樣上馬,手持長兵,真的猶如一名親衛一般,護送著魏勝向臨沂城內而去。
魏勝所說的節度府就是之前臨沂縣衙所在,卻並不是魏勝那個不倫不類的忠義軍節度使的節度府,而是劉淮這個更加不倫不類的靖難軍節度使的節度府。
雖然魏勝這個節度怪異,但讓人一聽就知道是個虛職,是榮譽頭銜。但劉淮的靖難軍節度使總是會讓人聯想到定難軍節度使,不禁讓人深思,朝中是不是有什麽深意,想要用這種辦法來敲打劉淮。
須知道定難軍節度使就是夏綏節度使,上一個比較知名的定難軍節度使喚作李元昊,就是那個先向宋國稱臣,後來又叛宋,將各路宋軍打得滿地找牙的西夏國主李元昊。
但劉淮本人卻不在乎這個。
靖難軍節度使挺好的,雖然宋朝的節度使沒有開府的權力,但他可以開曆史倒車,主動賦予自己這項權力。
此時靖難軍節度府已經開張大吉,不願意領任何與宋國沾邊官職的何伯求成為了第一任長史。
對於此等荒唐逾矩之舉,無論是魏勝還是陸遊,又或者是張孝祥全都是心知肚明,卻也全都當沒看見。
邊地自然有邊地的規則,打贏戰爭才是邊地最為重要的事情,其餘的規矩都得向後退一下。
再說了,沒有這個節度府,如何能團結那些不想投靠宋國之人?
就比如李通這名金國前宰相,寧可在節度府當個參軍,都不願意獲宋國封賞,出任州郡,難道還能強迫他主動施政?
還有立了大功的梁球、梁肅兄弟,他們是真正的人才,卻也有自己的堅持。梁球身段還靈活一些,梁肅就是鐵了心的不願意當宋臣了,連忠義軍中的官職都不想擔任,就怕來日說不清主從,稀裏糊塗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宋臣的名頭,那多惡心。
抵達節度府後,文武按照順序分為兩排,劉淮將李通等人介紹給魏勝之後,就坐在了武官上首的位置,將主位讓給了魏勝。
“這次是給大郎的接風宴,但是難得諸位來的如此齊整,正好共同議事。”待所有人都入座之後,魏勝方才緩緩說道:“此番依舊是由大郎來主持,老夫來補充。”
劉淮屁股底下的凳子還沒有坐熱,就立即起身,向四周團團拱手。
他倒也沒有廢話,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來,一開口就石破天驚。
“第一件事,也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乃是減少兵馬。”劉淮望著靖難大軍、忠義大軍、武成軍、東平大軍等幾個軍頭:“現在靖難大軍一萬三千人,忠義大軍七千,武成軍一萬,東平大軍一萬,以山東東路的民力養如此多的兵馬,對於恢複民生過於艱難,必須精簡兵馬。”
此言一出,雖然魏勝含笑點頭,其餘人皆是紛紛變色。
這個起手式可太像是來奪權的了。
靖難大軍在兩淮進行了一輪大型擴軍行動,將宋國給的軍額給填滿了,但這些兵馬卻並不都是掌握在劉淮手裏,而是有一部分被招募進了天平軍之中。
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
山東義軍雖然團結一心,但即便是大鍋飯,也得分到碗裏來吃方才可以。
然而即便辛棄疾等天平軍將領帶走了七千兵馬,去東平府歸隊,靖難大軍也有一萬三千人,而且都是在兩淮打過硬仗的精銳,戰鬥力冠絕其餘軍隊。
更別說劉淮的鐵杆張白魚已經是東平軍總管,統帥一萬東平軍。
如此一算,劉淮在山東有壓倒性的優勢,足以搞一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當個土皇帝過把癮了。
唿延南仙當即起身:“劉大郎君,你所言的精簡兵馬,是僅僅裁撤我們其餘幾軍,還是靖難大軍也要精簡一些。”
劉淮的發言被打斷,卻也不能不迴應這名武成軍總管:“自然是要一視同仁。”
唿延南仙冷笑了一聲,剛要說話,卻聽到劉淮繼續說道:“但我說的精簡兵馬,與你們想的不一樣,而是整理戶口,編訂軍戶,從頭到腳徹查一遍,莫要有遺漏。現在的常備兵馬屬實是太多了,人吃馬嚼,哪有那麽多錢糧?”
唿延南仙一愣,見原本麵色緊張之人皆是恍然,也是訕笑了兩聲,當即就坐了迴去。
劉淮的意思很簡單,並不是要將這些兵馬全都攆迴家當老百姓,而是山東東路養不起這麽多常備兵,想要進行土地兵製度,藏兵於民。
多給你們一些職分田,你們自己種地養自己,到了戰時再集結起來,進行作戰,到時候厚發軍餉,並且有賞賜。
簡單來說就是唐朝府兵製與明朝衛所兵製的混合變種,再加上一點點募兵製的影子,形成了如今山東的兵製。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山東百廢待興,哪裏有那麽多的錢糧去養四萬兵馬?把山東父老骨頭都碾碎了榨油都不成啊!
雖然府兵製會養出割據的節度使來,衛所兵製會將士兵變成老農,而這套藏兵於民的軍製沒準會集兩者之所短,將軍隊變得既獨立又不能打。
但現實問題就是這樣,並不是事事都有最優解,往往得需要在一堆糟糕的選項之中,選出那麽一個不那麽糟糕的。等到機會成熟之後,再行撥亂反正。
“今後兩年,金國將會大亂,正是咱們的機會,所以一切都要以休養生息為主。”劉淮繼續說道,語氣中已經有些嚴厲:“我知道你們這些大將中,有些人還滿腦門子想著建功立業,但我此時也明確告訴你們,不成的,打了一年多,山東民力已盡,戰士也已經師老兵疲,再打下去,沒準金賊還在,咱們自己就要內裏生亂,民怨沸騰了。”
“而等待金國內亂快要完結,各方皆是疲憊不堪,宋國將兩淮修整的差不多了,有能力北伐之時,才是咱們的用武之地。”
“這就是整套戰略了,還望各位知州、諸位將軍能將這番言語跟兒郎們說清楚。”
見沒有人反駁,劉淮繼續說道:“所有兵馬,納入山東義軍元帥府管轄,由我父魏公為元帥,統領全局,山東東路暫時在益都府、濰州、萊州、登州、寧海州、密州、莒州、沂州、海州設立九個衛所,軍中戶籍管理皆在衛所中管轄,隻有山東元帥府才有軍隊召集與調動的權利,其餘人隻有建議權,無決策權。”
說到這裏,下首的一些人明顯是鬆了口氣。
劉淮此時依舊將名義上的大權讓給了魏勝,雖然實際實行起來,肯定是劉淮充當執行者,但這樣一來,雙方的矛盾也會熄滅於無形。
隻要不發展到火並奪權就好。
而另一些人則是有些遲疑。
這些人大部分是軍頭,他們雖然已經將軍冊給了魏勝,並且接受魏勝在軍中安插親信,但還是保持一定的獨立性的。
此番若是將軍籍都轉到新成立的衛所,那麽就真的要成了魏勝的部將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從剛剛開始就充當刺頭的唿延南仙卻是率先出言:“大郎君這番言語有理,我武成軍立即著手處理此事。”
見周圍人詫異轉頭看向自己,唿延南仙苦笑著說道:“武成軍的情況究竟如何,諸位又不是不曉得,經曆了數年勞而無功的大戰,麾下兒郎們早就疲憊,有許多人甚至連婚配都沒有,若不是這番在邳州還算有些功勞,說不得連家都迴不得了。”
要說這些山東良家子被金國折騰的確實是夠慘,不過相比較來說,當日跟著唿延南仙一起叛出金國水軍大營的那兩千多人日子要好過許多,畢竟是充當解放者迴到家鄉的,鄉親父老也能高看一眼。
但跟隨徐文南下的那六千多人就慘了,什麽都沒有撈到不說,反而落下了助紂為虐的罪名,若不是迴軍時跟著忠義軍搶運了邳州糧草,得了些賞賜,此時連家都難迴。
經曆了這麽一遭之後,頗有些良家子已經心灰意冷,想要解甲歸田了,此番正好能給他們一個說法。
最起碼免上幾年的稅賦也行啊!
見唿延南仙都已經妥協,其餘人更是無話可說,紛紛點頭示意。
劉淮見狀,繼續說道:“以下宣布常備兵馬數額,首先是武成軍。”
唿延南仙抬頭,對上劉淮的眼睛,連忙低頭拱手聽令。
“武成軍有兩千五百的軍額,駐紮在益都府,以應河北金軍,由李通李參軍協助,將剩餘兵馬納入衛所管轄,劃分職分田,軍籍民籍要分開。”
李通起身應諾,而唿延南仙是見過這位金國相公的,立即就躬身行禮,隨後連討價還價都沒有,立即坐迴原位,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默然不語了。
這劉大郎準備當真充分,竟然將前金國相公都拿出來壓自己,還能有什麽好說的?
再說了,衛所也得需要官員來充任,也得從軍中調任,到時候也方便老兄弟們找條出路。
“東平軍同樣有兩千五百軍額,與忠義軍一起駐紮沂州,以應對邳州徐州。由何伯求何長史協助分劃地方。”
何伯求與張白魚同時起身應諾。
“靖難大軍有三千軍額,屯兵沂水縣,居中調遣,此番事由我還有陸遊陸先生親自負責。”
“諸位,這就是修改軍製的全部了,舉手表決吧。”
說到這裏,劉淮頓了頓,竟然沒有提忠義大軍,隻是催促所有人表決是否同意議題。
看起來他並不想損害魏勝的權威,將此事交於魏勝自己來作主。
魏勝卻是立即言道:“忠義大軍也要精簡到三千兵馬,此事由魚元與羅穀子負責。”
一萬兩千的常備軍,若是出征也是一筆巨大的開銷,但是駐紮在地方消耗就要大大減少了,而且那些迴家的士卒還可以協助農事,有助於恢複生產。
也因此,如同張孝祥、崔蛤蟆之類的地方官第一個舉手響應,隨後各路總管將軍同樣舉起手來。
劉淮的第一個提案竟然是全票通過。
“第二件事,正是要恢複民生。”劉淮繼續說道,並示意新任秘書陳亮將一摞文書分發在眾人麵前:“我這裏有一攬子計劃,諸位且細細看一下。”
這是李通給擬定大略,由陸遊、朱熹、張孝祥等人補充了細節,再由劉淮審閱通過的一係列計劃。
當然,這套計劃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還沒有讓羅穀子等人因地製宜的補充,隻能算是個空泛的大略。
然而即便是這種空泛的大略,也讓山東文武開了眼了。
之前山東的問題在於沒有什麽大政方針,隻是知道抗金,上陣殺敵各個在行,怎麽恢複民生也隻是本能的在做。
農業社會中重視農桑嘛,做的再多也不會錯。
而劉淮雖然有超越時代的見識,卻往往會被這些見識所限製。
就比如說,這次他原本想要進行攤丁入畝,用土地稅來代替人頭稅,就被李通所阻止了。
好政策也是要因地製宜的。
現在山東到處都是荒地,人口遠沒有那麽多,如果按人頭收稅,反而有助於開荒。但是若是按照土地收稅,土地越多稅越高,就會打消開荒的熱情。
李通甚至明言,若是劉淮能一統天下,到時候應該立即在江南實行攤丁入伍,借機把那些大地主打散了發配到北地,充實北方人口。
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李通根據山東的具體情況,提出了三個針對性的政策。
第一個是老生常談的發展農桑,休養民力,隻不過不能單單隻是種地。
那些荒地一時半會也開發不出來,還不如由官府組織,種一些苜蓿,這種豆科植物可以在沙質土壤和鹽堿地中生長,既可以肥田,又不擠占耕地,而且不用怎麽侍弄,長上幾個月就可以收割當飼料用。
這套想法倒是與羅穀子不謀而合,隻不過施政範圍更大了一些。
第二個則是發展海貿,由節度府組織,與宋國展開交易。
至於拳頭產品則是樸實無華的食鹽。
僅僅海州朐山縣就有十幾個大型鹽場,現在依舊馬力全開的生產食鹽,如果不找銷路,將山東人全都齁死也吃不完這麽多的鹽。
區別於金國那邊放了大羊的治民方法,宋國則是對鹽鐵貿易掌控力度驚人,兩淮鹽價十分高昂。
這也就導致了一番奇景,在金國治下,百姓吃鹽竟然比宋國百姓要便宜許多。
屬實是經濟奇觀了。
一般私鹽販子搞不過宋國地方官府,現在是山東義軍元帥府官方組織去賣私鹽,有組織有計劃,自然能暢通無阻。
第三個就是開展礦業。
捉了那麽多金國俘虜,都是些精壯漢子,哪裏能讓他們閑著?原本是要到鹽場勞動改造,但如今鹽場已經接近滿負荷,所以要將他們發配到礦場當礦工。
淄州、沂州、萊州都有許多鐵礦,從北宋時期就已經有了純熟的開采工藝,正好適合這些俘虜來發揮餘熱。
鐵器多了,不僅僅可以製造兵器刀劍,更是可以打造農具與鐵鍋之類的物什,對外售賣。
民事說完了就輪到軍事了。
在對外擴張方向上,應該是山東北部主守,隻要金軍不打進來即可,萬萬不可攻入河北。
到時候完顏亮與完顏雍二人放棄成見,一並打過來,事情就大條了。
主攻方向應該放在邳州、徐州這一線,也就是被黃河奪了河道的泗水。
徐州易守難攻,人口眾多,產業齊全,有了徐州在手,就可以以此為根基,背靠宋國,去爭奪中原了。
現在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徒單貞的那三萬戶兵馬依舊蝟集在這一線,根本不是靠忠義大軍或者靖難大軍就能倉促拿下的。
但是沒有關係,現在徐州這一線已經成為了金國的戰略突出部,被山東與兩淮兩麵夾住,之後不管金國誰能掌控這支兵馬,也絕對不會讓他們繼續在這種死地待著。
最起碼得往西撤退,從渦口等地建立新的戰略支點,這就是山東義軍的機會了。
當然,奪取徐州之後也不是高枕無憂了。
如果目光再放長遠一些,如果不解決黃河問題,那麽徐州將會變得越來越殘破。
在真正曆史上,徐州彭城之所以從原本四周環山的險峻雄城變成一馬平川,誰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平原,就是因為黃河奪淮之後一次又一次泛濫導致的。
因此,著眼於全國,如果要北伐金國,中原、黃河、山東都不是孤立問題,而是應該高屋建瓴,統籌規劃,互相配合著解決。
看罷手中的文書,在座之人皆是點頭。
這就是曾經金國相公的厲害之處了,隻有到了某種高度,接觸到全盤的信息,才可以做出全盤謀劃。
就比如黃河問題,即便是劉淮也隻是知道這是個大麻煩,卻不知道棘手到何種程度,這要是北伐到汴梁附近,突然發大水將大軍淹了,那他豈不是比陳慶之還冤?
“這番隻是大略,會發往各地知州知縣處,得到補充之後,方才得以實行,現在你們還有什麽要補充的嗎?”
麵對劉淮的詢問,崔蛤蟆起身說道:“大郎君,時間過於倉促,俺迴去之後還得召集幕僚官吏細細討論才可以,不如也定在三日後,與各地官員一同寫來文書,再做定奪。”
劉淮點頭:“崔知州,我知道你的憂慮,但是一切都要快,現在不到一個月就要入伏,也是可以搶種糧食的最後時機,再猶豫些時日,我可以等,節氣卻不能等了。”
“曉得,俺曉得。”崔蛤蟆連連點頭。
“快一些,還有其餘人有言語嗎?”劉淮再次詢問。
而唿延南仙再次起身說道:“大郎君,我知道現在主力皆是在南線作戰,但北線這裏若有機會,難道不能進攻嗎?徐州那裏是孤軍深入,可到底有三萬金賊鎮守,麵前的濟南府卻是空虛至極,足以一鼓而下。”
說到這裏,唿延南仙仿佛意識到軍糧的問題,立即舉起一根手指說道:“一千兵馬,我隻要一千兵馬,就足以拿下濟南府。”
劉淮正色說道:“唿延總管,並不是不讓你打,而是黃河故道是個底線,若是咱們突破了這個底線,那麽就會威脅到金國在河北的核心大名府。到時候完顏雍就會放過完顏亮,首先來打咱們了。”
唿延南仙聞言艱難點頭,卻還是有些不服氣:“但隻拿半個濟南府。絕不渡過黃河故道,如何?”
劉淮笑了一聲:“唿延總管,你真的能控製住裹挾進來的兵馬?”
唿延南仙思量片刻,終於坐下不說話了。
戰爭並不是打一仗就能了結的事情,而是會產生鏈式反應。
唿延南仙張口就是用一千兵馬出擊,到了濟南府之後肯定會倚重本地人,到時候他們覺得隻有半個濟南府光複不像話,過了黃河故道該怎麽辦?
金軍增兵山東義軍也得增兵,否則益都府也保不住。
可這樣一來,豈不是又要開始大戰了?
劉淮見唿延南仙不言語了,方才出言安撫,言語依舊是今日說爛了的話:“唿延總管,我知道你的願望,但現在確實不是與金賊決戰之時,否則很有可能造成完顏雍與完顏亮這二人聯手對付咱們的局麵。
也隻有讓他們開戰到精疲力竭,咱們山東修煉好內功,再行出戰與金賊爭鋒。”
唿延南仙歎了口氣:“那大郎君讓我等待幾年呢?”
劉淮迴頭看了看魏勝,見他沒有多餘言語,隻能迴頭說道:“等待兩年,三次秋收之後,咱們就有足夠的能力,率領大軍與金賊發動決戰了。”
“在這之前,隻能有小股兵馬集結作戰,否則就過於影響民生了。”
說出了一番表決,並將休養生息的調定下之後,劉淮的提議再次全票通過。
主持完這麽一番會議之後,劉淮也是額頭生汗,有些疲憊。
“父親可還有什麽要補充的?”劉淮將紙張塞迴到懷裏,對主位的魏勝拱手說道。
魏勝起身,充分展示了武人本色,沒有任何廢話,大手一揮:“今日是為大郎接風洗塵的慶功宴,大家吃好喝好!”
說罷,魏勝就在一眾矚目中坐了迴去,竟是直接等待開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