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他竟有帝王之才!
天涼了,給本皇子披件龍袍不過分吧? 作者:曉拾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鄭琰聞言,心中咯噔一下,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他趕緊辯解:“陛下,這些認罪書定是偽造的!至於那些人皮上的刺青,更是可以事後割下,以此來栽贓陷害!”
蕭景珩嗤笑一聲,“鄭丞相真是好算計!生死不論,是真是假又如何?本王隻問一句,我大周的邊境,為何會有你鄭家的死士?”
蕭景琰急忙插話,試圖將矛頭引向蕭景珩。
“這……這定是九弟你一手策劃的苦肉計!你故意引誘鄭家死士出手,再以此為借口,陷害鄭家!”
“苦肉計?”蕭景珩冷笑一聲。
“三哥,你未免太高看我了!我母妃不過是一個卑微的宮女,早已香消玉殞,我在朝中無權無勢,無依無靠,拿什麽來布局?又有什麽資格和能力來設計堂堂鄭家?倒是鄭家,權傾朝野,一手遮天,想要捏死我,豈不是易如反掌?”
他字字鏗鏘,擲地有聲,將鄭家與自己的力量對比,局勢情況剖析的淋漓盡致。
禦書房內,鴉雀無聲,每個人都聽出了他話語中的深意。
皇帝的臉色陰沉如水,他並非昏庸無能之輩,隻是被鄭家暗中默默架空了權力。
可這其中的彎彎繞繞,他心裏門清的很!
“父皇息怒!”蕭景琰還欲再辯,上前試圖抓住皇帝的袍角。
“夠了!”皇帝猛地一拍桌案,上好的雕木桌發出不堪重負的“嘎吱”聲,茶盞跳動,茶水四濺,潑了以桌子。
看著蕭景琰還想狡辯的嘴臉,皇帝雙目幾乎要噴出火來!
“身為皇子,不思為國分憂,反倒勾結朝臣,陷害手足,朕看你是被權勢迷了心竅!”
蕭景琰身子一僵,感受到皇帝的震怒,心中惶恐。
這麽多年他被保護在鄭家的羽翼之下,多年來哪怕是父皇都是拿他在心尖尖上寵。
他求助的望著鄭琰。
鄭琰挪開眼神。
他知道這一次,他們鄭家玩糟了。
看到二人眼神交換。
皇帝冷不丁嗤笑一聲。
“好!好好好!我大雍的皇子,竟然也聽鄭家的!看來你是鄭家的好苗子啊!”
此話聽的鄭琰心裏咯噔一聲,暗叫不好。
隻聽見皇帝的聲音不帶一絲感情。
“即日起,三皇子蕭景琰禁足府中三月,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鄭琰暗中狠狠瞪了蕭景琰一眼,恨鐵不成鋼。
這個外孫,平日裏看著還算機敏,怎麽一到關鍵時刻就如此糊塗!
皇帝又看向鄭琰,語氣稍緩,卻依舊帶著責備。
“鄭愛卿,你身為三皇子外公,教導不嚴,難辭其咎,朕罰你俸祿半年,你可有異議?”
“臣……無異議。”鄭琰的嘴唇翕動了幾下,最終還是咽下了所有不甘,他知道,皇帝這是在借機敲打他,同時也是在警告他。
蕭景琰眼見大勢已去,心中卻依舊不甘。
他猛地抬起頭,眼中含淚,聲音哽咽:“父皇,兒臣知錯,兒臣隻是一時糊塗,受人蒙蔽,才犯下如此大錯!兒臣對父皇的孝心天地可鑒,求父皇念在父子之情,饒恕兒臣這一迴吧!”
他聲淚俱下,情真意切,仿佛真的是一個迷途知返的兒子在向父親懺悔。
鄭琰卻在心底暗罵一聲“蠢貨”!
此刻的皇帝,哪裏還聽得進這些?他低喝一聲:“景琰,住口!還不快向陛下認罪!”
他深知,此刻越是糾纏,越是會讓皇帝反感。
倒不如幹脆利落的認罪,或許還能留有一線生機。
皇帝冷笑一聲,眼中流露出厭惡,他最恨的便是這種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虛偽之人。
他指著蕭景琰,對鄭琰寒聲警告:“鄭愛卿,你最好管好三皇子,若是再有下次,朕絕不輕饒!”
“臣……遵旨。”鄭琰心中一沉,知道再多說無益。
他一把拽起還想再說些什麽的蕭景琰,“老臣這便帶他迴去,嚴加管教!”
兩人狼狽地退出了禦書房,沉重的朱漆大門緩緩合上,將一切喧囂與紛爭都隔絕在外。
禦書房內,隻剩下蕭景珩與皇帝二人,氣氛陡然變得凝重起來。
皇帝深深地看了蕭景珩一眼,吩咐王占林。
“王將軍,你也先出去吧。”
“是。”王占林應聲退下,順手帶上了禦書房的大門。
“你們都退下。”皇帝又揮退了左右的太監宮女,示意他們將門窗緊閉。
空曠的禦書房內,隻剩下父子二人,沉默在空氣中蔓延。
皇帝剛要開口,蕭景珩卻搶先一步,拱手懇求:“父皇,且慢!”
皇帝眉頭一皺,不解地注視著他。
“請父皇屏退禦前所有人等,再和兒臣敘舊。”蕭景珩壓低聲音,語氣凝重。
皇帝心中疑惑。
他眯起眼睛,銳利的目光掃過四周,似乎想要找出什麽蛛絲馬跡。
“父皇,鄭家的眼線,恐怕早已滲透到禦前了。”
蕭景珩的聲音很輕,卻如同一道驚雷,在皇帝耳邊炸響,“兒臣方才在禦書房外,看的一清二楚。”
皇帝的瞳孔猛地一縮,他猛地站起身,厲聲質問:“此話當真?!”
“父皇請看。”蕭景珩從懷中取出一物,赫然是一張薄如蟬翼的人皮麵具!他緩緩將麵具貼在臉上。
瞬間,一個陌生的麵孔出現在皇帝眼前,正是先前在禦書房外通傳的那個小太監王貴!
皇帝倒吸一口涼氣,他死死地盯著蕭景珩,眼中滿是難以置信。
他萬萬沒想到,這個自己從未放在心上的兒子,竟然有如此手段!
蕭景珩揭下麵具,眼神深邃,緩緩開口:“兒臣入京之時,便已察覺到有人暗中監視。為求自保,隻能出此下策,引蛇出洞。剛才湊巧在禦書房外,看到了奸人私下通報鄭家一幕。”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兒臣鬥膽,懇請父皇,徹查禦前!”
皇帝久久沒有說話,他隻覺一股寒意從心底升起,他這個九兒子,心思之深沉,城府之深遠,遠超他的想象。
倘若好好培養,興許有帝王之才!
可偏偏沒有任何母族倚仗!
皇帝歎了口氣。
他也是因為母族衰落,所以才會被一個氏族鄭家給架空權力!
他趕緊辯解:“陛下,這些認罪書定是偽造的!至於那些人皮上的刺青,更是可以事後割下,以此來栽贓陷害!”
蕭景珩嗤笑一聲,“鄭丞相真是好算計!生死不論,是真是假又如何?本王隻問一句,我大周的邊境,為何會有你鄭家的死士?”
蕭景琰急忙插話,試圖將矛頭引向蕭景珩。
“這……這定是九弟你一手策劃的苦肉計!你故意引誘鄭家死士出手,再以此為借口,陷害鄭家!”
“苦肉計?”蕭景珩冷笑一聲。
“三哥,你未免太高看我了!我母妃不過是一個卑微的宮女,早已香消玉殞,我在朝中無權無勢,無依無靠,拿什麽來布局?又有什麽資格和能力來設計堂堂鄭家?倒是鄭家,權傾朝野,一手遮天,想要捏死我,豈不是易如反掌?”
他字字鏗鏘,擲地有聲,將鄭家與自己的力量對比,局勢情況剖析的淋漓盡致。
禦書房內,鴉雀無聲,每個人都聽出了他話語中的深意。
皇帝的臉色陰沉如水,他並非昏庸無能之輩,隻是被鄭家暗中默默架空了權力。
可這其中的彎彎繞繞,他心裏門清的很!
“父皇息怒!”蕭景琰還欲再辯,上前試圖抓住皇帝的袍角。
“夠了!”皇帝猛地一拍桌案,上好的雕木桌發出不堪重負的“嘎吱”聲,茶盞跳動,茶水四濺,潑了以桌子。
看著蕭景琰還想狡辯的嘴臉,皇帝雙目幾乎要噴出火來!
“身為皇子,不思為國分憂,反倒勾結朝臣,陷害手足,朕看你是被權勢迷了心竅!”
蕭景琰身子一僵,感受到皇帝的震怒,心中惶恐。
這麽多年他被保護在鄭家的羽翼之下,多年來哪怕是父皇都是拿他在心尖尖上寵。
他求助的望著鄭琰。
鄭琰挪開眼神。
他知道這一次,他們鄭家玩糟了。
看到二人眼神交換。
皇帝冷不丁嗤笑一聲。
“好!好好好!我大雍的皇子,竟然也聽鄭家的!看來你是鄭家的好苗子啊!”
此話聽的鄭琰心裏咯噔一聲,暗叫不好。
隻聽見皇帝的聲音不帶一絲感情。
“即日起,三皇子蕭景琰禁足府中三月,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鄭琰暗中狠狠瞪了蕭景琰一眼,恨鐵不成鋼。
這個外孫,平日裏看著還算機敏,怎麽一到關鍵時刻就如此糊塗!
皇帝又看向鄭琰,語氣稍緩,卻依舊帶著責備。
“鄭愛卿,你身為三皇子外公,教導不嚴,難辭其咎,朕罰你俸祿半年,你可有異議?”
“臣……無異議。”鄭琰的嘴唇翕動了幾下,最終還是咽下了所有不甘,他知道,皇帝這是在借機敲打他,同時也是在警告他。
蕭景琰眼見大勢已去,心中卻依舊不甘。
他猛地抬起頭,眼中含淚,聲音哽咽:“父皇,兒臣知錯,兒臣隻是一時糊塗,受人蒙蔽,才犯下如此大錯!兒臣對父皇的孝心天地可鑒,求父皇念在父子之情,饒恕兒臣這一迴吧!”
他聲淚俱下,情真意切,仿佛真的是一個迷途知返的兒子在向父親懺悔。
鄭琰卻在心底暗罵一聲“蠢貨”!
此刻的皇帝,哪裏還聽得進這些?他低喝一聲:“景琰,住口!還不快向陛下認罪!”
他深知,此刻越是糾纏,越是會讓皇帝反感。
倒不如幹脆利落的認罪,或許還能留有一線生機。
皇帝冷笑一聲,眼中流露出厭惡,他最恨的便是這種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虛偽之人。
他指著蕭景琰,對鄭琰寒聲警告:“鄭愛卿,你最好管好三皇子,若是再有下次,朕絕不輕饒!”
“臣……遵旨。”鄭琰心中一沉,知道再多說無益。
他一把拽起還想再說些什麽的蕭景琰,“老臣這便帶他迴去,嚴加管教!”
兩人狼狽地退出了禦書房,沉重的朱漆大門緩緩合上,將一切喧囂與紛爭都隔絕在外。
禦書房內,隻剩下蕭景珩與皇帝二人,氣氛陡然變得凝重起來。
皇帝深深地看了蕭景珩一眼,吩咐王占林。
“王將軍,你也先出去吧。”
“是。”王占林應聲退下,順手帶上了禦書房的大門。
“你們都退下。”皇帝又揮退了左右的太監宮女,示意他們將門窗緊閉。
空曠的禦書房內,隻剩下父子二人,沉默在空氣中蔓延。
皇帝剛要開口,蕭景珩卻搶先一步,拱手懇求:“父皇,且慢!”
皇帝眉頭一皺,不解地注視著他。
“請父皇屏退禦前所有人等,再和兒臣敘舊。”蕭景珩壓低聲音,語氣凝重。
皇帝心中疑惑。
他眯起眼睛,銳利的目光掃過四周,似乎想要找出什麽蛛絲馬跡。
“父皇,鄭家的眼線,恐怕早已滲透到禦前了。”
蕭景珩的聲音很輕,卻如同一道驚雷,在皇帝耳邊炸響,“兒臣方才在禦書房外,看的一清二楚。”
皇帝的瞳孔猛地一縮,他猛地站起身,厲聲質問:“此話當真?!”
“父皇請看。”蕭景珩從懷中取出一物,赫然是一張薄如蟬翼的人皮麵具!他緩緩將麵具貼在臉上。
瞬間,一個陌生的麵孔出現在皇帝眼前,正是先前在禦書房外通傳的那個小太監王貴!
皇帝倒吸一口涼氣,他死死地盯著蕭景珩,眼中滿是難以置信。
他萬萬沒想到,這個自己從未放在心上的兒子,竟然有如此手段!
蕭景珩揭下麵具,眼神深邃,緩緩開口:“兒臣入京之時,便已察覺到有人暗中監視。為求自保,隻能出此下策,引蛇出洞。剛才湊巧在禦書房外,看到了奸人私下通報鄭家一幕。”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兒臣鬥膽,懇請父皇,徹查禦前!”
皇帝久久沒有說話,他隻覺一股寒意從心底升起,他這個九兒子,心思之深沉,城府之深遠,遠超他的想象。
倘若好好培養,興許有帝王之才!
可偏偏沒有任何母族倚仗!
皇帝歎了口氣。
他也是因為母族衰落,所以才會被一個氏族鄭家給架空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