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憑她唐映柳,哪配當三皇子側妃?
讓我當侯府千金?上位成凰你哭啥 作者:知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皇後慈愛可親的目光中,林淨月羞澀垂頭:“這事,我怎麽好做主,還得看殿下的意思。”
像是害怕皇後誤會,她趕緊補充道:“畢竟殿下才是納妃的人,我可不能越過殿下,替殿下應了娘娘的話,還望娘娘莫怪。”
孟貴妃不客氣地嗤笑出聲。
說來說去,這位新上位的太子妃就一個意思:
我做不了太子的主,勸你也別做太子的主。
脾氣倒是率性,可若想在後宮活下來,腸子太直了,容易得罪人,而不自知。
“太子妃說的不錯,”太後疲倦地揉按了下眉心,“納側妃一事,還得太子鬆口才行,否則就他那脾氣,你前腳賜婚,他後腳就給人踹出東宮了。”
太後話裏敲打著皇後:“況且人家小兩口剛剛成親,感情正是最好的時候,皇後何必橫插一腳當這個惡人。”
皇後慌了一瞬,急忙解釋:“我不是這個意思,隻是淨月畢竟出身……不比其他幾位皇子妃,我也是擔心她到時候被……這才……”
“哦?”進壽康宮後跪也不跪,一聲也不吭的太子笑了,“皇後娘娘的意思,是說其他幾位皇子妃會欺負太子妃?
唔,孤記得,二皇子妃是忠勇侯府的人,鄭家人一向忠君仁孝,不會胡來。那麽,您是在點孟貴妃的妹妹孟棠溪,和鎮國公府的鬱青菱?”
九皇子年紀還小,選的正妃,跟他同齡,不可能仗著家世欺負林淨月。
太子便著重點了下三皇子妃,和六皇子妃。
泰豐帝進壽康宮時,恰好聽到了這話。
他大步走到太後旁邊坐下,抬手免禮後,打量著太子和皇後:
“在說什麽呢?”
太子無視林淨月隔空投來的眼神,原原本本說出了經過,笑道:
“三皇子的正妃,可是孟貴妃的妹妹,在宮中有皇後娘娘和孟貴妃庇佑,想來不會受了欺負;
而六皇子妃,則是鎮國公府的鬱青菱,就更不用擔心了,唯獨太子妃心地柔軟好說話,隻怕……
唉,父皇,您可得多賜些寶貝給孤的太子妃,安撫安撫她。”
孟貴妃當即撇清關係:“孟棠溪是我親妹妹,但她也是三皇子正妃,她有自個兒的主見。”
孟家把寶押在了三皇子身上,就是放棄了她和小十二。
孟貴妃沒給孟棠溪使絆子,已經看在同為姐妹的份上。
還想叫她對皇後恭恭敬敬,當皇後手底下走狗?
不可能!
泰豐帝一一掃過笑容勉強的皇後,孟貴妃,淑妃等幾個寵妃,頓了下,收迴視線看向太子,淡淡地道:
“你今日倒是話多,可見成親過後,果真改了性子。”
‘話多’二字,既是點太子,也是在暗指皇後。
林淨月埋著腦袋,默默降低存在感,暗歎後宮果然殺人不見血。
一句話裏,甚至埋了幾道彎。
卻不想泰豐帝突然口風一轉,誇道:
“太子妃伺候太子真真是辛苦了,陳誨,將朕私庫裏那匣北海珍珠,賞給林淨月。”
林淨月頗感受寵若驚,戰戰兢兢謝了賞賜後,低頭看了眼身邊的太子。
太子抬眸與她對視,視線平和而淡定,遠不似初見時那般狠戾寡情。
敲打完皇後,又賞了太子妃後,泰豐帝平靜提起另一件事:
“上迴尋芳宴,太子提議選秀,朕雖不願耗費錢財,但經太後建議,還是決定納幾位新人入宮。”
林淨月和太子在一旁,安靜聽著。
而妃嬪們,氣氛瞬間僵硬了起來。
能進壽康宮的,大多是在後宮在泰豐帝麵前得臉的妃嬪,亦或有皇子皇女做依仗的。
可即便有聖寵有依仗,這些妃嬪一聽這話,笑容依舊有幾分勉強。
“太後和太子,也是為了陛下的龍體著想,後宮幾年不曾進過妃嬪。上一迴,還是六七年前,本宮記得,孟妹妹,就是在那次選秀中脫穎而出。”
皇後出聲打破僵局。
泰豐帝點了點頭:“人選,朕還在考慮,皇後覺得,河東裴家來的那位貴女,如何?”
皇後心頭猛地一跳。
世家裴家這迴來京的那位貴女,名喚織錦,是她早早為三皇子定下的側妃人選之一。
要不是出了意外,憑她唐映柳,哪配當三皇子側妃?
*
直到迴了東宮,林淨月還在沉思,泰豐帝在她給太後敬茶時,提起納新妃一事,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太子屏退下人,拍了拍大腿,挑眉看向林淨月:
“坐過來,孤一一說與你聽。”
林淨月幹咳了一聲,正要自個兒分析,說與太子聽聽。
太子伸手攬過她的腰,強行將人帶入懷裏:“你無需多想,隻要知道,父皇不可能放任世家壯大,也不可能坐視外戚幹政。”
泰豐帝能忍承恩公,也就是太後的母家,以及鎮國公府,也就是皇後的母家。
一是兩邊都沒實權,二是太後、皇後與母家的關係,並不算親近。
承恩公府也就罷了,當年奪嫡之爭,沒有與泰豐帝和太後站在同一邊。
這些年,不過苟延殘喘,空有個公府的名頭,實則朝野上下空無一人。
而鎮國公府,主脈乃是鬱青菱鬱青青那一支。
皇後不過別支庶女出身,與公府,比起血脈至親,更多的是利益牽扯。
林淨月聽得心尖一跳:“那我大哥……”
太子朝她勾了勾手指,沒有說話。
殿外,泊春忍不住湊近,又被滿枝強行扯迴原位,低聲叮囑:
“宮裏規矩多,可不能亂聽。”
泊春知道是知道,但有些擔心自家小姐。
今早她去給太子妃穿衣服時,可親眼瞅見了,一身青青紫紫的痕跡,看得人心驚肉跳。
太子不能人道,那太子妃身上的痕跡……
泊春麵露擔憂,眉頭緊緊皺起。
滿枝一句話卡在喉嚨裏,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無須擔心。”
“是啊。”站在對麵的小令子笑眯眯走了過來,看一眼門窗緊閉的殿內,意有所指地道,“我們這些當下人的,管不到主子身上,隻能管好自個兒的嘴,滿枝姑娘,你說呢?”
聽出小令子話裏的警告,滿枝緩緩點頭:“既然進了東宮,做了太子妃手底下的侍女,自當謹言慎行,免得給太子妃引來麻煩。”
泊春餘光瞧瞧滿枝,再望望小令子,決定待會兒偷偷找個空子,說與小姐聽。
足足過去一個時辰,殿門才打開。
泊春走進去一瞧,太子妃眉眼含春,臉頰通紅,懶洋洋倚在貴妃榻上,嘴裏正嘀咕著什麽話。
像是害怕皇後誤會,她趕緊補充道:“畢竟殿下才是納妃的人,我可不能越過殿下,替殿下應了娘娘的話,還望娘娘莫怪。”
孟貴妃不客氣地嗤笑出聲。
說來說去,這位新上位的太子妃就一個意思:
我做不了太子的主,勸你也別做太子的主。
脾氣倒是率性,可若想在後宮活下來,腸子太直了,容易得罪人,而不自知。
“太子妃說的不錯,”太後疲倦地揉按了下眉心,“納側妃一事,還得太子鬆口才行,否則就他那脾氣,你前腳賜婚,他後腳就給人踹出東宮了。”
太後話裏敲打著皇後:“況且人家小兩口剛剛成親,感情正是最好的時候,皇後何必橫插一腳當這個惡人。”
皇後慌了一瞬,急忙解釋:“我不是這個意思,隻是淨月畢竟出身……不比其他幾位皇子妃,我也是擔心她到時候被……這才……”
“哦?”進壽康宮後跪也不跪,一聲也不吭的太子笑了,“皇後娘娘的意思,是說其他幾位皇子妃會欺負太子妃?
唔,孤記得,二皇子妃是忠勇侯府的人,鄭家人一向忠君仁孝,不會胡來。那麽,您是在點孟貴妃的妹妹孟棠溪,和鎮國公府的鬱青菱?”
九皇子年紀還小,選的正妃,跟他同齡,不可能仗著家世欺負林淨月。
太子便著重點了下三皇子妃,和六皇子妃。
泰豐帝進壽康宮時,恰好聽到了這話。
他大步走到太後旁邊坐下,抬手免禮後,打量著太子和皇後:
“在說什麽呢?”
太子無視林淨月隔空投來的眼神,原原本本說出了經過,笑道:
“三皇子的正妃,可是孟貴妃的妹妹,在宮中有皇後娘娘和孟貴妃庇佑,想來不會受了欺負;
而六皇子妃,則是鎮國公府的鬱青菱,就更不用擔心了,唯獨太子妃心地柔軟好說話,隻怕……
唉,父皇,您可得多賜些寶貝給孤的太子妃,安撫安撫她。”
孟貴妃當即撇清關係:“孟棠溪是我親妹妹,但她也是三皇子正妃,她有自個兒的主見。”
孟家把寶押在了三皇子身上,就是放棄了她和小十二。
孟貴妃沒給孟棠溪使絆子,已經看在同為姐妹的份上。
還想叫她對皇後恭恭敬敬,當皇後手底下走狗?
不可能!
泰豐帝一一掃過笑容勉強的皇後,孟貴妃,淑妃等幾個寵妃,頓了下,收迴視線看向太子,淡淡地道:
“你今日倒是話多,可見成親過後,果真改了性子。”
‘話多’二字,既是點太子,也是在暗指皇後。
林淨月埋著腦袋,默默降低存在感,暗歎後宮果然殺人不見血。
一句話裏,甚至埋了幾道彎。
卻不想泰豐帝突然口風一轉,誇道:
“太子妃伺候太子真真是辛苦了,陳誨,將朕私庫裏那匣北海珍珠,賞給林淨月。”
林淨月頗感受寵若驚,戰戰兢兢謝了賞賜後,低頭看了眼身邊的太子。
太子抬眸與她對視,視線平和而淡定,遠不似初見時那般狠戾寡情。
敲打完皇後,又賞了太子妃後,泰豐帝平靜提起另一件事:
“上迴尋芳宴,太子提議選秀,朕雖不願耗費錢財,但經太後建議,還是決定納幾位新人入宮。”
林淨月和太子在一旁,安靜聽著。
而妃嬪們,氣氛瞬間僵硬了起來。
能進壽康宮的,大多是在後宮在泰豐帝麵前得臉的妃嬪,亦或有皇子皇女做依仗的。
可即便有聖寵有依仗,這些妃嬪一聽這話,笑容依舊有幾分勉強。
“太後和太子,也是為了陛下的龍體著想,後宮幾年不曾進過妃嬪。上一迴,還是六七年前,本宮記得,孟妹妹,就是在那次選秀中脫穎而出。”
皇後出聲打破僵局。
泰豐帝點了點頭:“人選,朕還在考慮,皇後覺得,河東裴家來的那位貴女,如何?”
皇後心頭猛地一跳。
世家裴家這迴來京的那位貴女,名喚織錦,是她早早為三皇子定下的側妃人選之一。
要不是出了意外,憑她唐映柳,哪配當三皇子側妃?
*
直到迴了東宮,林淨月還在沉思,泰豐帝在她給太後敬茶時,提起納新妃一事,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太子屏退下人,拍了拍大腿,挑眉看向林淨月:
“坐過來,孤一一說與你聽。”
林淨月幹咳了一聲,正要自個兒分析,說與太子聽聽。
太子伸手攬過她的腰,強行將人帶入懷裏:“你無需多想,隻要知道,父皇不可能放任世家壯大,也不可能坐視外戚幹政。”
泰豐帝能忍承恩公,也就是太後的母家,以及鎮國公府,也就是皇後的母家。
一是兩邊都沒實權,二是太後、皇後與母家的關係,並不算親近。
承恩公府也就罷了,當年奪嫡之爭,沒有與泰豐帝和太後站在同一邊。
這些年,不過苟延殘喘,空有個公府的名頭,實則朝野上下空無一人。
而鎮國公府,主脈乃是鬱青菱鬱青青那一支。
皇後不過別支庶女出身,與公府,比起血脈至親,更多的是利益牽扯。
林淨月聽得心尖一跳:“那我大哥……”
太子朝她勾了勾手指,沒有說話。
殿外,泊春忍不住湊近,又被滿枝強行扯迴原位,低聲叮囑:
“宮裏規矩多,可不能亂聽。”
泊春知道是知道,但有些擔心自家小姐。
今早她去給太子妃穿衣服時,可親眼瞅見了,一身青青紫紫的痕跡,看得人心驚肉跳。
太子不能人道,那太子妃身上的痕跡……
泊春麵露擔憂,眉頭緊緊皺起。
滿枝一句話卡在喉嚨裏,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無須擔心。”
“是啊。”站在對麵的小令子笑眯眯走了過來,看一眼門窗緊閉的殿內,意有所指地道,“我們這些當下人的,管不到主子身上,隻能管好自個兒的嘴,滿枝姑娘,你說呢?”
聽出小令子話裏的警告,滿枝緩緩點頭:“既然進了東宮,做了太子妃手底下的侍女,自當謹言慎行,免得給太子妃引來麻煩。”
泊春餘光瞧瞧滿枝,再望望小令子,決定待會兒偷偷找個空子,說與小姐聽。
足足過去一個時辰,殿門才打開。
泊春走進去一瞧,太子妃眉眼含春,臉頰通紅,懶洋洋倚在貴妃榻上,嘴裏正嘀咕著什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