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直屬裝甲團向惠州開進之際,漳州的鄭誌周也沒有閑著。他親自率領閩軍第一軍第一師3萬人,加上皖軍混成旅1萬人,共計4萬兵力,經東路向潮州進發。然而,他們的行軍並不順利。沿途,當地的農民自衛軍頻繁發動襲擊,破壞道路、設置障礙,甚至發動小規模伏擊,導致鄭誌周部的行動異常緩慢。士兵們疲憊不堪,士氣也受到了影響。
與此同時,另一路由閩軍第一軍李萬城第二師組成的2萬人,計劃經平和、過大埔,向梅州推進。然而,由於山區地形複雜,道路崎嶇難行,李萬城部的行軍速度更是緩慢,部隊在大山中艱難跋涉,進展遠遠落後於預期。
鄭誌周在得知直屬裝甲團出動的消息後,心中不免焦急起來。廣州政府組建裝甲部隊的消息早已傳遍南北,而周亦雲作為“百勝將軍”的威名更是讓鄭誌周不敢掉以輕心。他深知,這支裝甲部隊不僅裝備精良,而且指揮官周亦雲戰術靈活、用兵如神,一旦讓他們占據主動,自己的南下計劃將麵臨巨大威脅。
為了應對這一局麵,鄭誌周迅速調整了戰略目標。他決定先搶占汕頭,穩固防線,以此為據點,阻擋周亦雲部的進攻。同時,他命令李萬城的第二師加快行軍速度,盡快從梅州方向推進,與主力部隊形成夾擊之勢,試圖將周亦雲的裝甲團,將其圍殲在汕頭的水網地帶。
鄭誌周在軍事會議上對部下說道:“周亦雲的直屬裝甲團是廣州政府的王牌,我們必須謹慎應對。搶占汕頭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隻有穩固了防線,我們才能在與周亦雲的對決中占據主動。李萬城部必須盡快突破山區,與主力部隊會合,形成夾擊之勢。此戰關乎全局,不容有失!”
正在鄭誌周遭遇麻煩之時,周亦雲這邊也不太好過,部隊出發的第一天,一天就行進了300裏,摩托化部隊的移動速度震撼了軍中的所有的軍官,連葉戈羅夫也沒想到摩托化部隊的速度這麽快,這也是第一次長距離行軍,訓練時也沒有過日行300裏的速度,以前5到8天要走完的路現在1天就可以走完,頓時讓部隊信心百倍,認為很塊可以趕到汕頭。
然而,悲劇從第二天開始悄然降臨。清晨,一輛輛打頭的坦克在鄉間的道路上疾馳而去,履帶碾過泥土,卷起漫天的灰塵。道路兩旁的農民們被這突如其來的轟鳴聲驚動,紛紛停下手中的農活,躲進田邊的草叢中,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觀望。直到他們看清坦克上飄揚的紅旗,確認這是革命軍的部隊,才一個個從藏身處走出來,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是革命軍!是咱們的隊伍!”一個老農激動地喊道,揮舞著手中的草帽。其他農民們也紛紛圍了上來,好奇地打量著這些龐然大物。對他們來說,這些會移動的鐵盒子簡直是前所未見的奇跡。
然而,就在這時,打頭的一輛坦克突然停了下來,發動機發出幾聲沉悶的聲音,隨後就在原地一動不動。緊隨其後的第二輛坦克迅速轉彎,從旁邊繞了過去,繼續向前推進。田地裏,農民們見狀,紛紛圍了上來,有的用鋤頭輕輕敲打坦克的外殼,試圖弄清楚這個“鐵盒子”到底是什麽東西。
坦克兵連忙從艙蓋裏鑽了出來,滿頭大汗地向農民們喊道:“老鄉,別敲!別敲!這東西可不能亂敲!”
一個膽子大的農民湊上前,小心翼翼地問道:“老總,你們這個是什麽玩意兒?咋還會動呢?”
坦克兵笑著擺了擺手:“老鄉,別叫老總,叫同誌!這是坦克,打起仗來刀槍不入,可厲害了!”
農民們聽了,紛紛露出驚歎的表情。一個年長的農民摸著胡子,感慨道:“革命軍真厲害,有這鐵王八一定贏”
這時,工程隊的士兵匆匆跑了過來,他們帶著工具箱,迅速圍住了那輛熄火的坦克,開始緊急修理。然而,盡管他們使出了渾身解數,坦克的發動機依然毫無反應,仿佛一頭沉睡的鋼鐵巨獸,固執地擋在了道路中央。
隨著後續部隊的車輛和坦克相繼繞過,這輛故障坦克成了整條行軍路線上最顯眼的障礙。周亦雲乘車路過時,看到這一幕,立即下車詢問情況。維修連的連長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無奈地報告:“團長,發動機故障比較嚴重,短時間內修不好,老外還在鼓搗,也不知道什麽情況,我們會想辦法的,但可能需要更多時間。”
周亦雲皺了皺眉,目光掃過周圍的環境。道路兩側是農田和溝渠,坦克的體積,會阻礙了後麵的輜重部隊他沉思片刻,果斷下令:“先別修了,你們去召集附近的村民,請他們幫忙把坦克移到路邊,你們再繼續修理,好讓後麵的部隊通過。”
村民們聽說革命軍需要幫忙,紛紛表示交給他們,然後幾人往自己的村子跑去,過了不一會隻見一大群村民拿著鋤頭、扁擔和繩索趕來,瞬間在坦克旁邊圍滿了一個多人,眾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如何移動這個龐然大物。
“這鐵疙瘩看著真沉!”一個中年漢子拍了拍坦克的外殼,笑著說道。
“大家一起使勁,聽我口令!”維修連的連長站在坦克旁,高聲指揮。
村民們分成幾組,有的用扁擔撬動履帶,有的用繩索綁住坦克的牽引鉤,還有的用木板墊在履帶下方,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坦克終於緩緩移動,一寸一寸地向路邊挪去。
“一、二、三,推!”連長喊著口號,村民們跟著節奏用力。汗水順著他們的臉頰滑落,但沒有人抱怨,反而有人笑著說:“這可是咱們第一次推這鐵王八,以後能跟子孫吹牛了!”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坦克終於被移到了路邊,道路重新恢複了暢通。後續的部隊車輛和坦克魚貫而過,官兵們紛紛向村民們揮手致意,表達感謝,老外在旁邊看到連連稱讚。
與此同時,另一路由閩軍第一軍李萬城第二師組成的2萬人,計劃經平和、過大埔,向梅州推進。然而,由於山區地形複雜,道路崎嶇難行,李萬城部的行軍速度更是緩慢,部隊在大山中艱難跋涉,進展遠遠落後於預期。
鄭誌周在得知直屬裝甲團出動的消息後,心中不免焦急起來。廣州政府組建裝甲部隊的消息早已傳遍南北,而周亦雲作為“百勝將軍”的威名更是讓鄭誌周不敢掉以輕心。他深知,這支裝甲部隊不僅裝備精良,而且指揮官周亦雲戰術靈活、用兵如神,一旦讓他們占據主動,自己的南下計劃將麵臨巨大威脅。
為了應對這一局麵,鄭誌周迅速調整了戰略目標。他決定先搶占汕頭,穩固防線,以此為據點,阻擋周亦雲部的進攻。同時,他命令李萬城的第二師加快行軍速度,盡快從梅州方向推進,與主力部隊形成夾擊之勢,試圖將周亦雲的裝甲團,將其圍殲在汕頭的水網地帶。
鄭誌周在軍事會議上對部下說道:“周亦雲的直屬裝甲團是廣州政府的王牌,我們必須謹慎應對。搶占汕頭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隻有穩固了防線,我們才能在與周亦雲的對決中占據主動。李萬城部必須盡快突破山區,與主力部隊會合,形成夾擊之勢。此戰關乎全局,不容有失!”
正在鄭誌周遭遇麻煩之時,周亦雲這邊也不太好過,部隊出發的第一天,一天就行進了300裏,摩托化部隊的移動速度震撼了軍中的所有的軍官,連葉戈羅夫也沒想到摩托化部隊的速度這麽快,這也是第一次長距離行軍,訓練時也沒有過日行300裏的速度,以前5到8天要走完的路現在1天就可以走完,頓時讓部隊信心百倍,認為很塊可以趕到汕頭。
然而,悲劇從第二天開始悄然降臨。清晨,一輛輛打頭的坦克在鄉間的道路上疾馳而去,履帶碾過泥土,卷起漫天的灰塵。道路兩旁的農民們被這突如其來的轟鳴聲驚動,紛紛停下手中的農活,躲進田邊的草叢中,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觀望。直到他們看清坦克上飄揚的紅旗,確認這是革命軍的部隊,才一個個從藏身處走出來,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是革命軍!是咱們的隊伍!”一個老農激動地喊道,揮舞著手中的草帽。其他農民們也紛紛圍了上來,好奇地打量著這些龐然大物。對他們來說,這些會移動的鐵盒子簡直是前所未見的奇跡。
然而,就在這時,打頭的一輛坦克突然停了下來,發動機發出幾聲沉悶的聲音,隨後就在原地一動不動。緊隨其後的第二輛坦克迅速轉彎,從旁邊繞了過去,繼續向前推進。田地裏,農民們見狀,紛紛圍了上來,有的用鋤頭輕輕敲打坦克的外殼,試圖弄清楚這個“鐵盒子”到底是什麽東西。
坦克兵連忙從艙蓋裏鑽了出來,滿頭大汗地向農民們喊道:“老鄉,別敲!別敲!這東西可不能亂敲!”
一個膽子大的農民湊上前,小心翼翼地問道:“老總,你們這個是什麽玩意兒?咋還會動呢?”
坦克兵笑著擺了擺手:“老鄉,別叫老總,叫同誌!這是坦克,打起仗來刀槍不入,可厲害了!”
農民們聽了,紛紛露出驚歎的表情。一個年長的農民摸著胡子,感慨道:“革命軍真厲害,有這鐵王八一定贏”
這時,工程隊的士兵匆匆跑了過來,他們帶著工具箱,迅速圍住了那輛熄火的坦克,開始緊急修理。然而,盡管他們使出了渾身解數,坦克的發動機依然毫無反應,仿佛一頭沉睡的鋼鐵巨獸,固執地擋在了道路中央。
隨著後續部隊的車輛和坦克相繼繞過,這輛故障坦克成了整條行軍路線上最顯眼的障礙。周亦雲乘車路過時,看到這一幕,立即下車詢問情況。維修連的連長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無奈地報告:“團長,發動機故障比較嚴重,短時間內修不好,老外還在鼓搗,也不知道什麽情況,我們會想辦法的,但可能需要更多時間。”
周亦雲皺了皺眉,目光掃過周圍的環境。道路兩側是農田和溝渠,坦克的體積,會阻礙了後麵的輜重部隊他沉思片刻,果斷下令:“先別修了,你們去召集附近的村民,請他們幫忙把坦克移到路邊,你們再繼續修理,好讓後麵的部隊通過。”
村民們聽說革命軍需要幫忙,紛紛表示交給他們,然後幾人往自己的村子跑去,過了不一會隻見一大群村民拿著鋤頭、扁擔和繩索趕來,瞬間在坦克旁邊圍滿了一個多人,眾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如何移動這個龐然大物。
“這鐵疙瘩看著真沉!”一個中年漢子拍了拍坦克的外殼,笑著說道。
“大家一起使勁,聽我口令!”維修連的連長站在坦克旁,高聲指揮。
村民們分成幾組,有的用扁擔撬動履帶,有的用繩索綁住坦克的牽引鉤,還有的用木板墊在履帶下方,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坦克終於緩緩移動,一寸一寸地向路邊挪去。
“一、二、三,推!”連長喊著口號,村民們跟著節奏用力。汗水順著他們的臉頰滑落,但沒有人抱怨,反而有人笑著說:“這可是咱們第一次推這鐵王八,以後能跟子孫吹牛了!”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坦克終於被移到了路邊,道路重新恢複了暢通。後續的部隊車輛和坦克魚貫而過,官兵們紛紛向村民們揮手致意,表達感謝,老外在旁邊看到連連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