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郊樂章之三十一
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赤郊迎神
青陽節謝,朱明候改。
靡草凋華,含桃流彩。
虡列鍾磬,筵陳脯醢。
樂以迎神,神其如在。
逐聯深度賞析
“青陽節謝,朱明候改”
“青陽”作為春天的雅稱,寄寓著萬物萌動的生機,彼時繁花初綻、楊柳拂堤,處處洋溢著新生的活力。而“青陽節謝”四字,宛如時光的畫筆,勾勒出春之落幕的悵惘,曾經絢爛的春色逐漸褪去,花瓣飄零、綠意漸濃,宣告著季節的更迭。“朱明”代指熱烈的夏季,當“朱明候改”之時,熾烈的陽光開始照耀大地,蟬鳴漸起,暑氣蒸騰,大自然以全新的麵貌展現在世人眼前。這兩句詩以季節交替為脈絡,巧妙地將時間的流轉融入祭祀場景之中。既為即將展開的赤郊祭祀活動奠定了時間背景,又通過季節變換的宏大敘事,營造出莊重肅穆且充滿儀式感的氛圍,深刻暗示著古人的祭祀活動與自然節氣緊密相連,順應天時,是對天地運行規律的敬畏與遵循 。
“靡草凋華,含桃流彩”
“靡草凋華”宛如一幅生命輪迴的微觀畫卷,細致描繪出隨著季節轉換,那些在春日裏蓬勃生長的靡草,在初夏時分逐漸凋零、芳華不再的景象。這凋零並非生命的終結,而是大自然生生不息循環的一環,象征著舊生命的消逝與新生命的孕育。與之相對,“含桃流彩”則展現出另一番生機勃勃的畫麵,“含桃”即櫻桃,在初夏時節,顆顆櫻桃綴滿枝頭,鮮紅欲滴,在陽光的照耀下流光溢彩,恰似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紅寶石。這絢爛的色彩不僅代表著新生與希望,更彰顯著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詩人通過將靡草的凋謝與櫻桃的絢爛進行鮮明對比,生動展現了自然界的盎然生機與活力,也賦予赤郊祭祀更深層次的寓意——祭祀不僅是對神靈的敬奉,更是對生命循環往複、生生不息的崇高敬意。
“虡列鍾磬,筵陳脯醢”
“虡列鍾磬”以極具畫麵感的筆觸,描繪出祭祀儀式現場的莊重與嚴謹。“虡”是古代懸掛鍾磬的架子,此刻,鍾磬等樂器整齊地排列於虡上,造型古樸莊重,金屬與玉石的光澤在祭祀場地的光影中流轉。這些樂器不僅是聲音的載體,更是祭祀儀式神聖性的象征,其整齊排列的模樣,仿佛在等待著奏響莊嚴肅穆的樂章,迎接神靈的降臨。而“筵陳脯醢”則聚焦於祭祀供品,筵席之上,精心準備的脯肉色澤誘人,醢菜香氣四溢,每一份供品都承載著人們對神靈的虔誠心意。脯肉與醢菜的陳列,既體現了古人對祭祀儀式的重視,也彰顯出他們以豐盛祭品表達對神靈敬意的誠摯態度。這兩句詩通過對祭祀用品與儀式場景的刻畫,全方位展現了赤郊祭祀活動的隆重莊嚴,讓讀者仿佛置身於那個肅穆的祭祀現場。
“樂以迎神,神其如在”
“樂以迎神”將祭祀活動推向了情感的高潮,隨著祭祀儀式的推進,悠揚莊重的音樂緩緩奏響。編鍾渾厚低沉的音色、磬聲空靈清越的迴響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曲震撼人心的迎神曲。這音樂不僅是對神靈的熱烈歡迎,更是人們向神靈傳達敬意的獨特方式,每一個音符都飽含著人們對神靈的虔誠與期待。而“神其如在”則深刻表達了人們內心深處的信仰與虔誠,盡管神靈無形無象,但在祭祀的莊嚴氛圍中,在音樂的感染下,人們仿佛能真切感受到神靈的存在。他們相信,神靈正親臨祭祀現場,聆聽著人們的祈願,見證著這場神聖的儀式。這一句通過對音樂的描寫,進一步渲染出莊嚴肅穆的祭祀氛圍,讓整個祭祀場景充滿了神秘而神聖的色彩,將人們對神靈的崇敬之情推向頂峰。
總體賞析
《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赤郊迎神》作為唐代祭祀樂章中的精品,以簡潔凝練且莊重典雅的語言,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現了赤郊祭祀活動迎接神靈的宏大場景。詩人巧妙運用“青陽”“朱明”“靡草”“含桃”等豐富意象,結合季節更替、自然景象、祭祀用品與儀式等元素,通過細膩的描寫與精妙的對比,生動勾勒出祭祀活動的盛況。詩中既有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感悟,又飽含著人們對神靈的崇敬與感恩,將人與自然、人與神靈的關係巧妙融合。整首詩韻律和諧,四言句式簡潔明快,節奏鏗鏘有力,字裏行間散發著莊嚴肅穆的氣息,與祭祀的神聖氛圍完美契合。它不僅是唐代祭祀文化的生動寫照,更是研究古代宗教信仰、文化傳統的珍貴資料,讓後人得以窺見千年前人們對天地神靈的敬畏之心,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虔誠祈願 。
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赤郊迎神
青陽節謝,朱明候改。
靡草凋華,含桃流彩。
虡列鍾磬,筵陳脯醢。
樂以迎神,神其如在。
逐聯深度賞析
“青陽節謝,朱明候改”
“青陽”作為春天的雅稱,寄寓著萬物萌動的生機,彼時繁花初綻、楊柳拂堤,處處洋溢著新生的活力。而“青陽節謝”四字,宛如時光的畫筆,勾勒出春之落幕的悵惘,曾經絢爛的春色逐漸褪去,花瓣飄零、綠意漸濃,宣告著季節的更迭。“朱明”代指熱烈的夏季,當“朱明候改”之時,熾烈的陽光開始照耀大地,蟬鳴漸起,暑氣蒸騰,大自然以全新的麵貌展現在世人眼前。這兩句詩以季節交替為脈絡,巧妙地將時間的流轉融入祭祀場景之中。既為即將展開的赤郊祭祀活動奠定了時間背景,又通過季節變換的宏大敘事,營造出莊重肅穆且充滿儀式感的氛圍,深刻暗示著古人的祭祀活動與自然節氣緊密相連,順應天時,是對天地運行規律的敬畏與遵循 。
“靡草凋華,含桃流彩”
“靡草凋華”宛如一幅生命輪迴的微觀畫卷,細致描繪出隨著季節轉換,那些在春日裏蓬勃生長的靡草,在初夏時分逐漸凋零、芳華不再的景象。這凋零並非生命的終結,而是大自然生生不息循環的一環,象征著舊生命的消逝與新生命的孕育。與之相對,“含桃流彩”則展現出另一番生機勃勃的畫麵,“含桃”即櫻桃,在初夏時節,顆顆櫻桃綴滿枝頭,鮮紅欲滴,在陽光的照耀下流光溢彩,恰似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紅寶石。這絢爛的色彩不僅代表著新生與希望,更彰顯著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詩人通過將靡草的凋謝與櫻桃的絢爛進行鮮明對比,生動展現了自然界的盎然生機與活力,也賦予赤郊祭祀更深層次的寓意——祭祀不僅是對神靈的敬奉,更是對生命循環往複、生生不息的崇高敬意。
“虡列鍾磬,筵陳脯醢”
“虡列鍾磬”以極具畫麵感的筆觸,描繪出祭祀儀式現場的莊重與嚴謹。“虡”是古代懸掛鍾磬的架子,此刻,鍾磬等樂器整齊地排列於虡上,造型古樸莊重,金屬與玉石的光澤在祭祀場地的光影中流轉。這些樂器不僅是聲音的載體,更是祭祀儀式神聖性的象征,其整齊排列的模樣,仿佛在等待著奏響莊嚴肅穆的樂章,迎接神靈的降臨。而“筵陳脯醢”則聚焦於祭祀供品,筵席之上,精心準備的脯肉色澤誘人,醢菜香氣四溢,每一份供品都承載著人們對神靈的虔誠心意。脯肉與醢菜的陳列,既體現了古人對祭祀儀式的重視,也彰顯出他們以豐盛祭品表達對神靈敬意的誠摯態度。這兩句詩通過對祭祀用品與儀式場景的刻畫,全方位展現了赤郊祭祀活動的隆重莊嚴,讓讀者仿佛置身於那個肅穆的祭祀現場。
“樂以迎神,神其如在”
“樂以迎神”將祭祀活動推向了情感的高潮,隨著祭祀儀式的推進,悠揚莊重的音樂緩緩奏響。編鍾渾厚低沉的音色、磬聲空靈清越的迴響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曲震撼人心的迎神曲。這音樂不僅是對神靈的熱烈歡迎,更是人們向神靈傳達敬意的獨特方式,每一個音符都飽含著人們對神靈的虔誠與期待。而“神其如在”則深刻表達了人們內心深處的信仰與虔誠,盡管神靈無形無象,但在祭祀的莊嚴氛圍中,在音樂的感染下,人們仿佛能真切感受到神靈的存在。他們相信,神靈正親臨祭祀現場,聆聽著人們的祈願,見證著這場神聖的儀式。這一句通過對音樂的描寫,進一步渲染出莊嚴肅穆的祭祀氛圍,讓整個祭祀場景充滿了神秘而神聖的色彩,將人們對神靈的崇敬之情推向頂峰。
總體賞析
《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赤郊迎神》作為唐代祭祀樂章中的精品,以簡潔凝練且莊重典雅的語言,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現了赤郊祭祀活動迎接神靈的宏大場景。詩人巧妙運用“青陽”“朱明”“靡草”“含桃”等豐富意象,結合季節更替、自然景象、祭祀用品與儀式等元素,通過細膩的描寫與精妙的對比,生動勾勒出祭祀活動的盛況。詩中既有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感悟,又飽含著人們對神靈的崇敬與感恩,將人與自然、人與神靈的關係巧妙融合。整首詩韻律和諧,四言句式簡潔明快,節奏鏗鏘有力,字裏行間散發著莊嚴肅穆的氣息,與祭祀的神聖氛圍完美契合。它不僅是唐代祭祀文化的生動寫照,更是研究古代宗教信仰、文化傳統的珍貴資料,讓後人得以窺見千年前人們對天地神靈的敬畏之心,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虔誠祈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