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館驛的慘烈戰鬥。
不到半個時辰,便通過關寧鐵騎斥候,傳到祖寬耳中。
特別是熊文燦與黃得功,在進攻中館驛北麵時,與匪兵同歸於盡的消息。
別人興許不了解王樸,不了解楊國柱。
但他祖寬清楚,他們這些總兵的處境。
當下大明狼煙四起,打了敗仗,甚至拖延朝廷命令,這些不可怕。
隻要手上還有精銳,還有家丁兵。
朝廷也隻敢斥責降職,不會動真格處理。
可要手上沒了兵馬精銳,隨時都可能拽出來頂鍋。
祖寬可以確定。
斥候馬上就會送來,楊國柱與王樸逃跑的消息。
眼下敗局麵已定,唯有盡量把鐵騎帶迴帶迴山海關。
雖說步兵想追上騎兵是不可能。
但祖寬也擔心,是否有匪兵援軍,出現在中館驛,攔截一些北撤必經之路。
待李森林率領的援兵,又開始行軍時。
祖寬下令,所有關寧鐵騎,邊華夏人民軍援兵,衝殺而去。
看到所有關寧鐵騎衝來。
李森林高喊道:“快!將輜重車輛拉到外圍。”
隻是!
華夏人民軍的輜重車輛,還未完全就位。
關寧鐵騎還是和之前一樣,在兩百步左右,調頭撤走。
而且!
這次撤走,還是一直往北狂奔,很快就消失在視野中。
什麽情況?
莫非這官兵騎兵,在耍什麽陰謀?
在原地等待了一盞茶的功夫,還不見這些關寧鐵騎。
李森林便令偵察兵前去查看。
自己則率著援兵,就地休息。
是的!
李森林所率援兵,已離開夫子河北上七八裏。
而第一旅的龍吟哨,剛抵達夫子河南岸。
在沒與龍吟哨匯聚之前,李森林可不敢冒險前進。
隻是!
李森林的謹慎,錯失了殲滅部分關寧鐵騎的機會。
祖寬帶著關寧鐵騎,打算渡過中館驛石橋,直接北上撤退。
可還未行軍到中館驛石橋。
就有關寧鐵騎斥候來報,數百匪兵,用鐵蒺藜堵住中館驛石橋。
用騎兵衝鋒一丈寬石橋?
祖寬可沒這麽傻。
穩妥起見。
無非是向西多繞百裏路而已。
反正後麵的匪兵步軍,也追趕不上。
祖寬便帶著關寧鐵騎,西進黃安縣,再北上撤退。
直到半個時辰以後。
李森林等來中館驛的戰況匯報,氣得跺腳。
若是膽大一些。
有中館驛石橋的攔截,沒準能從關寧鐵騎上,咬下一口肉下來。
對於此次官兵突襲中館驛。
晏羽也帶著第四旅主力,趕迴來支援。
隻是剛到黃梅縣,就聽說中館驛的慘烈激戰。
特別是第一旅輜重營第三哨全員犧牲,還有營長盧同光也屍骨無存。
整個中館驛戰役,華夏人民軍陣亡五百餘人。
這是自晏羽起兵以來,最大的傷亡數字。
不過也有好消息。
熊文燦此次帶來的官兵精銳。
除了祖寬的關寧鐵騎,其他官兵皆損失慘重。
特別是第一旅騎兵哨,繞道黃安縣出信州,成功劫殺了王樸與楊國柱的潰兵。
王樸與楊國柱部,所逃迴去的邊軍不到兩千人。
也就是說,兩萬八千人的明廷精銳,最後隻剩五千人逃迴。
加上在宿鬆、太湖一帶殲滅的官兵。
明廷南方一帶的官兵機動精銳,幾乎被殲滅。
明廷若想再來找華夏人民軍的麻煩,那也得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調兵遣將了。
而這有幾個月的時間。
就是華夏人民軍,大肆擴充地盤,擴充軍隊的時間。
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
一封封軍令,自黃梅縣發出。
第一旅李森林,西進承天府、襄陽府等湖廣北部。
第二旅晏保平,攻打嶽州府、長沙府等湖廣南部。
第三旅丁河山,東出安慶府、廬州府等戰略要地。
第四旅長晏水生,攻打武昌府,並清理武昌府全境,稍有異動的士紳權貴。
近衛旅晏光亮,分兵護送軍工坊工人家屬,陽子工坊工人家屬,以及所有軍士、農社官員等家屬,往武昌城搬遷。
當然!
所有軍令都會附帶一句。
但有地主士紳,官僚權貴膽敢有反抗意圖,格殺勿論。
是的!
現在要鯨吞湖廣,再控製東進安慶府,北上廬州府。
隨著地盤與人員的幾何倍數擴張。
再把大本營設在西鄉那個山溝溝裏,生產跟不上不說,通訊也不方便了。
晏羽可是記得,後世的武昌府,可是九省通衢。
待槍支慢慢改良,沒了北方草原的威脅。
今後首都,完全可定都武昌府。
這一係列軍令下達後。
最憋屈的,莫過於晏水生。
每個旅都有好幾個府的地盤擴張,唯獨他第四旅,隻分到一個武昌府。
一大清早。
晏羽剛開始嗦粉,晏水生便尋上門來。
見到晏羽還在吃早飯。
晏水生就立在營帳門口,低頭不語。
晏羽放下筷子,問道:“有事?”
晏水生迴道:“有!”
“說吧!”
“軍長!前幾天你不是說,讓我第四旅去打安慶,去打廬州嗎?”
“宿鬆、太湖與中館驛,你知道咱們殲滅了多少官兵嗎?”
“太湖縣殺了五千餘官兵,俘虜八千餘人,宿鬆殲滅九千,俘虜一萬三千餘人,中館驛那邊戰亂,職下不知。”
“中館驛殲敵兩萬一,俘虜兩千餘人。”
“靠!最精銳的官兵,都被第一旅殲滅了。”
“可第一旅傷亡最大,盧同光都戰死了。”
“這與軍長軍令,讓職下隻分到一個武昌城,有何關係。”
“明廷南方,現在沒有可機動的精兵,正是咱們快速擴充地盤的時機。”
“那職下第四旅,每個軍士都殺過敵人,眼裏透著殺氣,職下第四旅比他們更適合征戰。”
“這次咱們擴充地盤,要一個城池一城池的攻打,不像之前一樣,隻需快速攻占鄉村。”
“職下不懂!”
“所有野戰部隊,都出去慢慢攻戰城池,我身邊必須留一支最精銳的部隊,做應急支援。”
“不是有晏光亮的近衛旅嗎?”
“近衛旅要駐防武昌府,保衛我們的工坊,我們後勤輜重,還有我們的家人。”
“武昌府?我們要搬家了嗎?”
“恩!搬家,今後我們立足武昌,為華夏人民,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
“可是武昌府內沒啥官兵,打下武昌府後,我們的軍士都沒啥事可做。”
“春耕也快結束了!”
“春耕?這有啥關係?”
“春耕結束了,咱們得擴軍,用不了三個月,饒鐵山打造的碎發槍,夠咱們再擴編八個旅的。”
“八個旅?怎麽打造了這麽多?”
“年初軍工坊在大冶縣,又建立了300座水利機床。”
“軍長的意思?讓我第四旅訓練新兵?”
“對!這次招募的新兵,都會集中到武昌城外訓練,你第四旅軍士作戰經驗豐富,既是訓練新兵的最佳人選,又可作為我華夏人民軍,最精銳的機動兵力,應對隨時發生的突發情況。”
“行!那職下這就讓人吹集結號,朝武昌城進軍。”
“莫急!等我嗦完這碗粉,隨你一同去武昌城。”
不到半個時辰,便通過關寧鐵騎斥候,傳到祖寬耳中。
特別是熊文燦與黃得功,在進攻中館驛北麵時,與匪兵同歸於盡的消息。
別人興許不了解王樸,不了解楊國柱。
但他祖寬清楚,他們這些總兵的處境。
當下大明狼煙四起,打了敗仗,甚至拖延朝廷命令,這些不可怕。
隻要手上還有精銳,還有家丁兵。
朝廷也隻敢斥責降職,不會動真格處理。
可要手上沒了兵馬精銳,隨時都可能拽出來頂鍋。
祖寬可以確定。
斥候馬上就會送來,楊國柱與王樸逃跑的消息。
眼下敗局麵已定,唯有盡量把鐵騎帶迴帶迴山海關。
雖說步兵想追上騎兵是不可能。
但祖寬也擔心,是否有匪兵援軍,出現在中館驛,攔截一些北撤必經之路。
待李森林率領的援兵,又開始行軍時。
祖寬下令,所有關寧鐵騎,邊華夏人民軍援兵,衝殺而去。
看到所有關寧鐵騎衝來。
李森林高喊道:“快!將輜重車輛拉到外圍。”
隻是!
華夏人民軍的輜重車輛,還未完全就位。
關寧鐵騎還是和之前一樣,在兩百步左右,調頭撤走。
而且!
這次撤走,還是一直往北狂奔,很快就消失在視野中。
什麽情況?
莫非這官兵騎兵,在耍什麽陰謀?
在原地等待了一盞茶的功夫,還不見這些關寧鐵騎。
李森林便令偵察兵前去查看。
自己則率著援兵,就地休息。
是的!
李森林所率援兵,已離開夫子河北上七八裏。
而第一旅的龍吟哨,剛抵達夫子河南岸。
在沒與龍吟哨匯聚之前,李森林可不敢冒險前進。
隻是!
李森林的謹慎,錯失了殲滅部分關寧鐵騎的機會。
祖寬帶著關寧鐵騎,打算渡過中館驛石橋,直接北上撤退。
可還未行軍到中館驛石橋。
就有關寧鐵騎斥候來報,數百匪兵,用鐵蒺藜堵住中館驛石橋。
用騎兵衝鋒一丈寬石橋?
祖寬可沒這麽傻。
穩妥起見。
無非是向西多繞百裏路而已。
反正後麵的匪兵步軍,也追趕不上。
祖寬便帶著關寧鐵騎,西進黃安縣,再北上撤退。
直到半個時辰以後。
李森林等來中館驛的戰況匯報,氣得跺腳。
若是膽大一些。
有中館驛石橋的攔截,沒準能從關寧鐵騎上,咬下一口肉下來。
對於此次官兵突襲中館驛。
晏羽也帶著第四旅主力,趕迴來支援。
隻是剛到黃梅縣,就聽說中館驛的慘烈激戰。
特別是第一旅輜重營第三哨全員犧牲,還有營長盧同光也屍骨無存。
整個中館驛戰役,華夏人民軍陣亡五百餘人。
這是自晏羽起兵以來,最大的傷亡數字。
不過也有好消息。
熊文燦此次帶來的官兵精銳。
除了祖寬的關寧鐵騎,其他官兵皆損失慘重。
特別是第一旅騎兵哨,繞道黃安縣出信州,成功劫殺了王樸與楊國柱的潰兵。
王樸與楊國柱部,所逃迴去的邊軍不到兩千人。
也就是說,兩萬八千人的明廷精銳,最後隻剩五千人逃迴。
加上在宿鬆、太湖一帶殲滅的官兵。
明廷南方一帶的官兵機動精銳,幾乎被殲滅。
明廷若想再來找華夏人民軍的麻煩,那也得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調兵遣將了。
而這有幾個月的時間。
就是華夏人民軍,大肆擴充地盤,擴充軍隊的時間。
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
一封封軍令,自黃梅縣發出。
第一旅李森林,西進承天府、襄陽府等湖廣北部。
第二旅晏保平,攻打嶽州府、長沙府等湖廣南部。
第三旅丁河山,東出安慶府、廬州府等戰略要地。
第四旅長晏水生,攻打武昌府,並清理武昌府全境,稍有異動的士紳權貴。
近衛旅晏光亮,分兵護送軍工坊工人家屬,陽子工坊工人家屬,以及所有軍士、農社官員等家屬,往武昌城搬遷。
當然!
所有軍令都會附帶一句。
但有地主士紳,官僚權貴膽敢有反抗意圖,格殺勿論。
是的!
現在要鯨吞湖廣,再控製東進安慶府,北上廬州府。
隨著地盤與人員的幾何倍數擴張。
再把大本營設在西鄉那個山溝溝裏,生產跟不上不說,通訊也不方便了。
晏羽可是記得,後世的武昌府,可是九省通衢。
待槍支慢慢改良,沒了北方草原的威脅。
今後首都,完全可定都武昌府。
這一係列軍令下達後。
最憋屈的,莫過於晏水生。
每個旅都有好幾個府的地盤擴張,唯獨他第四旅,隻分到一個武昌府。
一大清早。
晏羽剛開始嗦粉,晏水生便尋上門來。
見到晏羽還在吃早飯。
晏水生就立在營帳門口,低頭不語。
晏羽放下筷子,問道:“有事?”
晏水生迴道:“有!”
“說吧!”
“軍長!前幾天你不是說,讓我第四旅去打安慶,去打廬州嗎?”
“宿鬆、太湖與中館驛,你知道咱們殲滅了多少官兵嗎?”
“太湖縣殺了五千餘官兵,俘虜八千餘人,宿鬆殲滅九千,俘虜一萬三千餘人,中館驛那邊戰亂,職下不知。”
“中館驛殲敵兩萬一,俘虜兩千餘人。”
“靠!最精銳的官兵,都被第一旅殲滅了。”
“可第一旅傷亡最大,盧同光都戰死了。”
“這與軍長軍令,讓職下隻分到一個武昌城,有何關係。”
“明廷南方,現在沒有可機動的精兵,正是咱們快速擴充地盤的時機。”
“那職下第四旅,每個軍士都殺過敵人,眼裏透著殺氣,職下第四旅比他們更適合征戰。”
“這次咱們擴充地盤,要一個城池一城池的攻打,不像之前一樣,隻需快速攻占鄉村。”
“職下不懂!”
“所有野戰部隊,都出去慢慢攻戰城池,我身邊必須留一支最精銳的部隊,做應急支援。”
“不是有晏光亮的近衛旅嗎?”
“近衛旅要駐防武昌府,保衛我們的工坊,我們後勤輜重,還有我們的家人。”
“武昌府?我們要搬家了嗎?”
“恩!搬家,今後我們立足武昌,為華夏人民,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
“可是武昌府內沒啥官兵,打下武昌府後,我們的軍士都沒啥事可做。”
“春耕也快結束了!”
“春耕?這有啥關係?”
“春耕結束了,咱們得擴軍,用不了三個月,饒鐵山打造的碎發槍,夠咱們再擴編八個旅的。”
“八個旅?怎麽打造了這麽多?”
“年初軍工坊在大冶縣,又建立了300座水利機床。”
“軍長的意思?讓我第四旅訓練新兵?”
“對!這次招募的新兵,都會集中到武昌城外訓練,你第四旅軍士作戰經驗豐富,既是訓練新兵的最佳人選,又可作為我華夏人民軍,最精銳的機動兵力,應對隨時發生的突發情況。”
“行!那職下這就讓人吹集結號,朝武昌城進軍。”
“莫急!等我嗦完這碗粉,隨你一同去武昌城。”